[建筑]CL结构体系技术规程.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79920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CL结构体系技术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筑]CL结构体系技术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筑]CL结构体系技术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CL结构体系技术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CL结构体系技术规程.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CL结构体系技术规程DBJ14-034-2007座谈题纲2011-08-30(二) 1、 背景材料:1)墙体材料生产能耗和建筑采暖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5; 2)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占世界22的人口; 3)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十分宝贵,人均耕地不足1.2亩,只占世界人均耕地的1/4; 4)我国人均拥有能源只是世界人均能源的1/3,约为美国的1/20; 5)从能源利用来看,美国为51、日本为57、我国为20;l 1992年,在消灭粘土砖,建筑节能和建筑工厂化目标指引下,成立“晶达建筑体系发展公司,”该新型房屋结构体系正式命名:CL建筑体系(Construction Light)。2000年1

2、2月,河北省建设厅发布了“CL结构体系技术规程”。2002年12月,建设部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对“CL建筑体系”进行了鉴定,结论为:综合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l 1999年5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完成7层楼1/2模型的拟动力抗震试验中,该体系通过了ELcentro波加速度为800gal的考验。试验结果表明,按7度设防烈度设计的CL结构体系较同等设防烈度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提高了近两个设防烈度;又于2003年在清华大学完成了复合墙板综合受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墙板与同其两侧实有混凝土厚度相同的实体混凝土墙板相比,极限强度提高了14。l 2007年2月6日山东省建设厅批准发布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CL

3、结构体系技术规程”DBJ14-043-2007,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原省标DBJ14-043-2005同时废止。2、规程理解请对照CL结构体系技术规程DBJ14-034-2007来看 1)总则 1.0.1原则; 1.0.2定义; 1.0.3适用范围; 1.0.4依据; 1.0.5超限处理 1.0.2定义建议修改为:“ CL结构为带定型夹芯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由带定型保温夹芯的外墙、分户墙以及楼梯间墙(总称为CL墙),实心墙,个别异(矩)形柱等,与现浇混凝土楼(屋)盖组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 【解释】 1)原文“复合剪力墙”在字义上有“复合受力的墙”意思在内,但该结构夹芯部分仅

4、考虑节能保温功能而不参与受力,用“夹芯混凝土墙”表达比较确切。 2),平面布置中,在个别部位设置少量的小墙肢,并限定剪力墙的最大间距不超过12m,还有“壁率”的限制要求等等,其目的是为了想确保整体CL结构归纳为 “剪力墙结构”一种结构类型的范畴之内。 1.0.3 是否可接受抗震设防为乙类的建筑?因为重点设防类仅提高“抗震措施”而不提高“地震作用”,我们可仅控制地震作用不超过8度即可。所以,8度区的乙类建筑,其地震作用还是用8度的数值,仅仅抗震措施提高一度罢了。而隶属教育部、卫生部的建设单位,如强调按行业领导机构规定的地震作用需提高一度时,则乙类建筑适用于7度及7度以下地区。所以,笼统的统统排除

5、乙类建筑是不尽合理的,缩小了应用范围。2)术语、符号 2.1.5 壁率作用不大。调整和确定剪力墙的墙身厚度和平面布置,主要考虑调整整体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周期比、位移比、位移角、每层自身的刚心偏心率、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差别等方面的指标均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来确定的。 2.1.6 短肢剪力墙概念应按新规范改为:墙厚不大于300mm,墙肢高厚比大于4、不大于8,抗震等级也不用提高一度了。 2.1.7 小墙肢截面高厚比一般均相似于异形柱要求,补注 “墙厚不应小于200mm”。 2.1.10 边缘构件包括“暗梁”与普通剪力墙结构的概念混淆,普通剪力墙结构是不需要在楼层处设置暗梁的,本工程B做法

6、需要而A做法可不设。 2.1.11“ B算法”因热桥太多,节能计算恐怕不能满足要求。3)、材料 3.0.1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同标号强度值相同,而自重仅为普通混凝土的5482(13502050kg/),有利于抗震。但目前仅理论上讲讲罢了,实际难于实现,全靠施工单位以后通过科技进步来解决了。 3.0.3附录A 中CL墙体内侧较厚的墙钢筋网的配筋率不满足现行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混凝土规范关于混凝土墙身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具体设计时不能直接套用。剪力墙等级为一二三级时,钢筋0.25;四级时,钢筋0.20,但注意顶层、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电梯间、端开间的纵向剪力墙及端山墙0.25,为便于施工

7、,均按0.25配筋。另外,参考广东院的做法,底部加强部位墙身配筋率宜为0.30。 3.0.4保温材料的标准等级问题关键卡在消防。(前面陈院长对此已有解释)4)基本规定 4.1一般规定 4.1.1本条规定的剪力墙间距12m,包括4.1.5条关于部分落地剪力墙间距15m的要求、4.2.4条关于纵横墙壁率的要求等项构造措施,比相对应的普通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和普通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要求都严格一些。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这些结构类型都归纳为 “剪力墙结构”这一种结构型式的范畴内,并起名叫“CL结构体系”。 4.1.5 “外墙根据计算需要可采用CL墙板或实体剪力墙”建筑专业见到这一条估计会坚决表态:将“实心

8、剪力墙”五个子去掉,否则,建筑物的节能怎么交代、如何处理? 4.2建筑设计与结构布置 4.2.3小墙肢的数量由概念和数量的限定改为由计算确定更有说服力。 4.2.4壁率同2.1.5条 4.3.1中表4.3.1(a)多层CL结构抗震等级中当为部分框支剪力墙时,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表4.3.1(b)高层CL结构抗震等级中当为部分框支剪力墙时,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也应提高一级。结论:将外墙、分户墙、楼梯间墙采用带定型夹芯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建筑做法被专利为CL建筑体系后,在从河北省到山东省归纳成为“CL结构体系”时,与普通的剪力墙结构、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和普通的部

9、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概念相混合、交叉,并拉出其中一小部分范围划归“CL结构体系”,实在是有点牵强并自我受限。通过CL结构体系技术规程第1.0.5条D的说明使我想到:我们不妨在设计多、高层住宅建筑时,照旧按我们通常的结构设计思路采用普通的剪力墙结构、普通的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普通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仅将保温节能部分结合结构采用CL的网架板专利技术不就了嘛!这样做对CL的网架板专利技术的推广前景和力度要远远大于人为限定的“CL结构体系”范畴,(即使8度区100m高也不超限!)而且内含的“CL的网架板专利技术”将会在全省甚至全国各地广阔林立的高层节能住宅建筑群丛中笑的。编后语:通过以上评论式的讲座记录,我们广大临沂地区的的建筑设计和建筑管理方面的人员对CL结构体系技术规程的理解和掌握是否更深入一点了?实际上,该规程的名称若改为CL建筑体系结构技术规程,是否会感到更实际、更确切一些? 时间关系,加上水平所限,可能有一些不对甚至谬误之处,敬请临沂的广大同仁们知无不言并多提宝贵意见! 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韩克胜 2011-9-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