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二轮专题文化和哲学 2.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82745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6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所有分类]二轮专题文化和哲学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所有分类]二轮专题文化和哲学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所有分类]二轮专题文化和哲学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所有分类]二轮专题文化和哲学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所有分类]二轮专题文化和哲学 2.doc(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模块三文化生活文化生活的逻辑脉络: 本课程的四个主题,大体遵循“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排列。(一)“文化与生活”。讲述文化的概念、功能和作用。包括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的精神活动,对社会发展有引导和制约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等内容。(二)“文化传承与创新”。讲述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创新的意义。包括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中,文化经过推陈出新、革

2、故鼎新,经过相互借鉴和融合,实现创新和发展;在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问题上,既要防止故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倾向,又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等内容。(三)“文化与民族精神”。讲述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包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当前,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大力弘扬和培育这种民族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等内容。(四)“发展先进文化”。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目标和要求。包括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3、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以培养“四有”公民为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环节;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就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文化生活主要线索文化作用(功能):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方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创新:文化多样性与传播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根本途径、基本途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中华文化集中体现在民族精神上,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文化建设: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文化建

4、设重要内容:选择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根本保证、关键先进文化的核心、灵魂、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专题九文化与生活本专题的重点内容在于文化的实质、文化的社会作用和文化对人的作用。文化的社会作用就是要明确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文化对人的作用是要明确文化是如何影响人和塑造人。对教材知识整合:文化作用是文化生活的基本理论,因此文化发展的途径、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都与文化作用密切相关。2011高考复习中结合文化产业发展认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环境净化

5、和治理来认识文化对人的影响,结合中外文化生产力对比认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1、(1)文化包括:文化景观,文化活动,文化产品。也包括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语言文字非意识形态;文化特点: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素养(三观是核心和标志)要培养,文化离不开物质。(2)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反映,决定相对独立性,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为经济提供动力、智力、方向先进、落后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交融科学技术教育事业、人才培养、劳动者素质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文化与政治交融公

6、民政治素养影响政治文明与国际政治交融、文化反霸是内容文化与综合国力是重要源泉、重要因素主、主动权、精神武器A、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先进文化促进,落后文化阻碍;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相互交融:与经济交融表现为科学技术、教育事业、人才、劳动者素质、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都越来越重要;与政治交融表现为影响国内政治文明进步,与国际政治交融,文化霸权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B、文化与综合国力关系: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越来越激烈,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的力量

7、,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经济功能越来越强,谁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文化发展主动权,;是综合国力中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的精神武器。2、文化与人(1)来源表现: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活动。(2)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文化影响人的过程是一个不知不觉的过程,是无形的非强制,这种影响不是消极被动而是积极主动探究过程。深远持久的,文化对人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

8、,一般不会短期发生改变,尤其是三观,但不是一成不变。(3)优秀的文化能够塑造人。积极参加健康不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优秀作品总能给人以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震撼,力量倍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3、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角度意义文化意义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与经济交融文化与人群众主体文体发展与创新经济意义内需消费生活消费产业结构可持续创新就业(1)文化意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动力、智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文化与经济相交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文化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文

9、化影响人塑人,发展文化产业创造文化环境,产生对人的作用;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实现;利于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2)经济意义:刺激文化消费扩大内需,协调发展;满足需要,提高消费质量和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推动国家科技水平和技术创新,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缓解压力。4 文化作用:(1)从文化的内涵看:(2)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3)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看:(4)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看:(5)从文化对

10、人的影响看:(6)从优秀文化的作用看:(7)从文化交流的意义看:(8)从文化创新的意义看:(9)从民族精神的作用看:(10)从先进文化的作用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政)原因: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

11、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措施:一是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二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三是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

12、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四是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五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深入研究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能力。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

13、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成效。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专题九高考回顾一、选择题1.(2010年广东3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由文人创

14、造的 文化具有继承性 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 B C. D.2. (2008广东单科17)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3.(2008海南单科17)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 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A.B.C.D.4.(2009广东31多选)“超女选秀”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推出了“大众选秀”节目的流行。这反映

15、 “选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 A.与经济相互交融B.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C.对经济具有反作用D.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5.(2009福建文综31-32)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6(2010年北京2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

16、映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BCD7.(2008广东单科31多选)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A.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B.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C.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D.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8(2010年天津8)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

17、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9(2010年福建25)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 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10.(2008上海综合5)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18、,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由此可见 知识可以提高人的素养 看书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知识是前人经验的传承能力的提高仅仅来自于书本知识A.B.C.D.二、非选择题1、(2009年山东文综29)材料四: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8分)1.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人影响。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19、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2.(2010年浙江41)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生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 “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加电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

20、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送”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有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12分)2.农村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文化的发展。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然而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实施一系列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既需要物质载体,也需要正确引导,实施文化工程,不仅有助于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中特文化),也有助于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政府既要给钱,也

21、要加强文化工程建设。3.(2010年福建39)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 君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民”。“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22、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8分)3.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觉“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

23、治制度的基础上。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4.(2008宁夏38)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你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4.(1)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

24、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注:考生赞成任何一种观点,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点,或者其他合理内容,均可给分)5(2010年宁夏黑吉辽39)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

25、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l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根据材料,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8分)搭台服务功能,唱戏经济功能是认识的深化。产业发展满足精神功能。5.答案一: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答案二:赞同。“文化搭台”

26、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功能。6(2010年江苏37)【世博之魅】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跟帖中的观点,并针对发帖中的问题提出你的看法。分析:跟贴的观点片面,看到经济决定,而否认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不是亦步亦趋,还需要其他条件发展文化,提升软实力。针对发贴提出看法,就是回答怎样利用世博提升软实力,落在怎样发展文化方面,世博材料信息是经济 科技盛会,即文化与经济交融,引颔经济产业发展的功能;文明交流的新形式,则是文化传播,走向世界的作用,多国融汇则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作用;民族复兴是民族

27、精神和民族素养提高的表现。6跟帖认识到了经济发展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决定作用,但没有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还需要其他条件。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还要:充分发挥世博会的产业引领功能,更好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交融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充分发挥世博会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功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充分利用世博会的文化融汇契机,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充分发挥世博会的文明推动功能,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培育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的民族精神。7(2010年海南25)拥有丰富的历史、地域、民族文化资源:有被誉为中国纺织史“活化石

28、”的黎锦民族文化,有以流传300多年的琼剧为代表的戏剧文化,有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海洋文化,有以热带雨林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文化,有琼崖23年红旗不倒的红色文化,还有以高尔夫运动等为代表的现代时尚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基础。在2010年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许多代表强调,没有文化,旅游就没有魅力,应让文化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积极力量。运用所学文化知识,谈谈怎样理解“没有文化,旅游就没有魅力”。(7分)各地文化多样,旅游感受不同的文化,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体现精神价值,满足精神需求。7.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人们可以从中品味不同的文化内涵,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3分)文

29、化体现着一种精神价值,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因素越丰富、品位越高,就越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凸显旅游的魅力。(4分)41、(32分)材料一表7 2009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结构人均纯收入(元占全部收入比重(%)家庭经营收入378837.9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业或从事其他各种劳务活动获得的工资性收入519551.9转移性、财产性等非经营性收入102410.2材料二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竟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生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 “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

30、加电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送”等一系列文化文化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1)指出材料一中图13、表7的经济信息。(6分) (2)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运用社会再生产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浙江省政府有关经济举措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 l4 分)( 1 )图 13 显示, 2006 一 2009 年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在整张,但前者大于高于后者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二者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速波动较大表 7 显示, 2009 年

31、浙江省农村居民纯收入来源多样化;工资性收入比重大于高于其他项的比重(2)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省政府着力提升传统工业,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为工业反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拓宽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创造了条件。分配和交换式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省政府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培育各类专业市场,有助于促进商品流通和城乡生产发展,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省政府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城

32、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既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又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生产发展。57.(05年北京)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10分)5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

33、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要不断深化。人和自然资源的矛盾始终存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严重性。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要解决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必须形成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并以此为指导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人口数量,保护、节约资源,开发再生资源,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本专题着眼于文化的发展,从文化的传播、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来认识文化的发展。处理好三对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关系,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关系。本专题内容属于本书的核心,要结合文

34、化作用认识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对人和社会的作用,结合文化创新的途径来认识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结合大众传媒来认识科技进步对文化的影响。在2011的复习备考要立足于中华文化角度,认识中外文化交流,中华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复习时要注意结合民族文化走出去的具体案例来认识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明确文化交流的意义和态度;也可以根据其成功的经验分析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途径。结合某一种具体形式的传统文化来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1、 文化传播(1)不同的文化活动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2)文化的多样性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

35、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形成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3)当今世界的文化交流原因 必要性: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文化因不同而交流,因交流而精彩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内在要求;文化 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加强文化交流利于了解各自的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重要性:文化的交流借鉴是学习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可以取长补短,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原则尊重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

36、交流中 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途径和手段途径是 手段是传媒,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阶段。大众传媒包括:报、广、电、网。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超越时空,汇集信息,显示文化的共享,传递、沟通功能;使文化传播的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任务欢迎世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优秀文化成果,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者,增强影响力。要注意的问题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文化差异不应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竞争不排斥合作。不同民族文化间应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

37、界文化创新成果。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必须反对四个主义。在学习和借鉴时必须以为我主,为我所用。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世界是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各民族的实践有共性,普遍规律。因此文化是世界的,但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决定文化的差异性,文化又是民族的。2、 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现实价值,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的特点。(2)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表现为从自身来看,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生活的变迁,不

38、断满足人民增长的需求,就会对社会发展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产生深远持久的积极影响。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精神根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进步。从个人角度来看,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新,才能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使自己全面发展。(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从二者关系看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

39、要求,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前提,发展是必然要求。从继承方面看要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析其精华与糟粕。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承,反之要改造和剔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从发展方面看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政治生活内容的变化,文化也应随着社会生活而变化,因此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从文化创新看,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气传统文化从头开始。否则文化创新将会失去精神根基。从方向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对传统

40、文化要用辩证否定观:自我否定,立足自身文化特色,保持自身文化的延续性;发展的环节,善于突破陈规和局限;联系的环节,保留积极因素为自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应合理传承人类优秀的文化;扬弃,对传统文化要取去批古;*: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从民族文化来看,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化沉淀,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伟大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从文化传承来看,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维系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从

41、文化创新看,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 的继承,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将会失去根基。(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从文化自身传承看),科技进步、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促进文化发展、教育的传递功能。*补充理解教育的作用: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教育在提高综合国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居于基础地位。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教育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建

42、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的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教育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发展:教育方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3、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意义:实践和文化两个方面(1)处理好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做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B、社会实践不断

43、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分的条件C、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必须与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关注利益,理解需求,虚心学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立足于实践,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过程 取其 去其推陈,革故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

44、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摒气传统文化,从头开始文化创新 ,(3)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文化交流)(4)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5)群众主体 内容和形式创新专题十高考题回顾一、选择题1.(2007广东单科31多选)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为了经济利益C.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

45、质需求D.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2、(2010年安徽试题9)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A. B. C. D.3、(2009年广东32多选)三字经的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推广。这表明A、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普及全世界 B、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C、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 D、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4.(2008海南单科14)“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将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奥林匹克文化的包容精神。这是因为 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 B.C.D.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