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地]华师大版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83056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史地]华师大版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政史地]华师大版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政史地]华师大版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史地]华师大版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史地]华师大版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doc(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简氏历史工作室南靖实验中学09届历史科中考总复习提纲七年(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一、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1、 元谋人:生存年代最早,迄今170万年。2、 北京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3、 共同点: 使用打制工具的天然材料, 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懂得使用火。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一、北方的农耕文化1、 生活状况及特点: 种植粟、黍等旱地作物, 学会了喂养家畜,(饲养猪、狗等家畜,用鱼叉或鱼钩捕鱼,用纺轮制作麻布,制造彩绘陶器) 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2、 西安半坡的原始聚落遗址,是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二、南方的农耕文化3、 生活状况及特点 种植水稻作物,说明我国是世界上

2、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建造干栏式房屋(对后世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有所启发)。 饲养猪、狗等家畜,还能驾船和使用多种工具捕鱼;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原始的纺织技术。三、南、北方农耕文化的共同点和不同点4、 共同点: 都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5、 不同点: 种植作物的不同, 居住方式的不同。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炎帝和黄帝部落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干。二、炎帝和黄帝因此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一、禅让的传说1、 尧、舜、禹,2、 这种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史称“禅让

3、”。二、启建立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一、 夏商周的更替1、 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BC21BC771)2、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3、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商朝二、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 分封制: 目的: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 方式:“授民授疆土” 应尽义务:A、镇守疆土,B、出兵勤王,C、交纳贡赋,D、定期朝见周王述职。历史作用: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2、 宗法制: 含义: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核心是嫡长子的继承制。 作用: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

4、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 春秋时代1、 时段:BC770BC4762、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国、越国)二、 战国时代1、 时段:BC475BC2212、 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三、 变法革新1、 最先进行变法的是魏国,收效最大的是秦国。2、 商鞅变法 时间:BC356年(即BC4世纪) 主要内容:A、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B、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C、 建立县制,由国王直接派官吏治理。D、 编定户籍。 作用:E、 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5、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四、都江堰1、秦国蜀守李冰为整治岷江而建,2、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的建成,使成都平原变成了肥沃的良田。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8课秦的统一一、 秦灭六国1、 时间:BC230BC2212、 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3、 顺序:韩、赵、魏、楚、燕、齐4、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二、 秦始皇如何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 政治上: 宣布自己为统一国家的第一个皇帝,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个主要官职,A、 丞相掌管政事,B、 太尉掌管军事,C、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D、 他们都必须绝对服从和

6、执行皇帝的命令。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度,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这样,皇帝就把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2、 经济文化上: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以原来泰国使用的制度为基础,对文字、货币、度量衡以及车轨等实行统一规范。(A、小篆作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日常文书来往通用的一种便于书写的字体隶书。B、半两钱秦朝货币,圆形方孔钱在我国通用了整整两千多钱。)3、军事上:为了加强地区间的联系,秦朝以咸阳为中心,修建了驰道和直道;为了抗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第9课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一、 秦的暴政1、 为了加强专制统治,下令将秦国以外的史书以及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烧毁,史

7、称“焚书坑儒”, 2、 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他建造宫殿和陵墓,(阿房宫和秦始皇陵就是最典型的代表)3、 秦朝的法律异常残酷。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BC209,大泽乡陈胜、吴广三、秦的灭亡3、 BC207年,项羽在巨鹿消灭了秦军主力,4、 BC206年,刘邦占领咸阳,推翻秦朝。第10课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一、 西汉建国1、 楚汉战争(BC206BC202)2、 BC202年,刘邦建立汉朝,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史称“西汉”。二、休养生息 汉初为何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西汉初年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对巩固统治极为不利,须尽

8、快恢复生产。 主要依据是什么?陆贾新语 主张行仁义、重教化,力求给老百姓一个安静稳定环境。 主要内容:A、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B、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归还故里领取原有的田宅,C、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释放为平民,D、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 结果如何?出现“文景之治”。三、 文景之治1、 轻徭薄赋(三十税一、慎用民力)2、 减轻刑罚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汉武帝刘彻)一、稳固大一统局面1、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经过西汉前期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期,人口增殖,经济富庶,国家强盛,西汉王朝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汉武帝奋发有为,积极

9、开拓。2、 稳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 (军事上)北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北部边郡得以安灵,并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各地的通道。 (政治上)汉武帝在河西设郡,河西走廊被开通,迁徙内地的汉族人民前往河西屯田,开始了西汉王朝对西域的经营,也开发了河西地区的经济。 (政治上)说服西南诸国归属西汉,接受朝廷的管辖。 (政治上)西汉王朝在东北地区设立了行政机构进行统治。 (经济上)公元前118年,汉武帝下令废除半两钱,改铸五铢钱,这是我国货币制度史上的重要改革。 (农业上)重视大规模水利兴修(如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 (文化上)酌取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发展儒学教育,设置五经博士,让博

10、士教授弟子,并在长安兴办太学。二、年号和古代纪年方法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的。第12课东汉的盛衰一、 光武中兴的具体措施:1、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2、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减轻农民的负担;3、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员,减少了庞大的行政开支。4、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5、注重文治,在洛阳建立多个皇家图书馆,扩大了太学的规模,并在各地兴办地方官学郡国学,形成重视教育的风气。第13课汉朝的中外交流一、张骞通西域6、 西域的地理概念:西汉时,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统称西域。7、 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BC138年(通西域的

11、根本目的是:为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 第二次:BC119年 结果:西汉与西域的联系更加密切。汉宣帝时设立西域都护,进一步促进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8、 班超通西域二、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的路线: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即古代波斯),再由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即古代罗马),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2、西汉与西域经济交流简表:输出输入凿井技术、冶金技术、养蚕技术汗血马、胡萝卜、苜蓿丝绸、漆器、瓷器葡萄、核桃、大葱桃、杏、梨芝麻、黄瓜、蚕豆3、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

12、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三、佛教东传汉明帝时派使臣去西域求法,迎回天竺高僧,并在洛阳建造中国内地第一座白马寺。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本单元的主要特点:A、民族大融合、B、经济的恢复发展,C、南方经济地位的上升第15课三国鼎立一、三分天下1、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基本统一北方。2、208年,赤壁之战,为三足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史称“曹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 229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帝,史称“孙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二、地区经济的发展1、蜀汉地区:“七

13、擒七纵”孟获后,南中少数民族归附,从此促进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对开发西南地区的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2、孙吴与夷洲(即今台湾)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大规模交往的史实。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一、政权分立此历史阶段,南方相继建立过吴、东晋、宋、齐、梁、陈6个政权,因均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孙吴时称建业,西晋时改称建邺,西晋未年起改称建康),历史上统称为“六朝”。二、南方经济的发展1、南方地区经济落后于中原经济发达地区的原因:劳动力短缺是一个重要原因,当时南方地区沼泽遍地、榛莽丛生,开发的艰难程度也超过北方黄河流域。2、人口大量

14、南迁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为了逃避战祸,许多北方官民陆续往南迁徙。时间:从东汉末年起规模: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方向:A. 西线进入巴蜀地区B. 东线进入今江浙地区C. 中线进入今两湖和江西地区作用:D. 改变了南方人少地广的局面,长期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得到极大的改善,有利于垦辟荒地,E. 北方官民大量涌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更刺激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为农、工、商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活泼生机。2、南方经济发展的前提F. 相对于北方,江淮以南社会比较安定,G.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H.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I. (4)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3、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表

15、现农业技术的进步J. 水利的大量兴修、K. 犁耕的推广和改进、L. 改“火耕水褥”为粪肥精耕以及引入北方小麦、实施稻麦两熟制,M. 农产品商品化手工业发展A、丝织业的重心由北向南转移,B、丝织业成为上升中的南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养蚕缫丝渐成风气。商业城市出现,商业繁盛A、著名商业城市建康、京口、吴郡(江苏苏州)、余杭(浙江杭州),B、著名海外贸易城市广州和贸县(今浙江宁波)海上贸易发展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可以远溯到六朝时期。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一、北方政局民族交往与民族斗争交织在一起,民族大融合则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请熟悉课本中北魏统一后北方政局示意图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

16、的建立A.386年,鲜卑拓拨部建立政权,国号为“魏”,史称“北魏”。B.439年,北魏先后吞灭北方各小国,一统北方。2、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A.政治上,集权中央,基层设置乡官,实行“三长制”,完善地方行政管理,官员一律实行俸禄制,打击贪污受贿,B.经济上,颁布耕地占有制度,限制豪强占田过限,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称“均田制”。C.迁都洛阳,D.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主要历史作用:孝文帝成功地承担起当了促进“胡汉融合”的任务,成为顺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的杰出代表。民族大融合的表现:汉人胡食、胡人汉服、汉人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3、民族交往的典范史实:A

17、赵武灵王胡服骑射、B张骞出使西域、C班超重开丝绸之路、D苏武牧羊、E昭君出塞、F七擒孟获、G孝文帝改革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一、文字类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2构字4种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3、汉字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4、汉字,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二、青铜铸鼎类青铜冶炼是商周手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注意一些重要的青铜器)三、诸子百家1、儒家A.孔子与论语B.孟子的主张与学说(主张民贵君轻;人心向背是政权兴亡、战争成败的关键。)2、道家老子与老子(又名道德经)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对立的双方彼此相互联系,又能相互转化。3、法家A.韩非与韩非子B.韩非主张历史是发展

18、变化的,今世必然胜过前世,所以不必事事都固守古代的做法。C.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韩非的这些理论,被秦始皇所采用。四、文化艺术类1、屈原与楚辞2、司马迁与史记A.是我国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记载了传说中的黄帝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D.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五、书法与绘画1、(东晋)“书圣”王羲之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人将他的作品视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典范。六、科学技术类1、数学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名著。祖冲之与圆周率首次将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2、天文历法(战国时期)石氏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19、(西汉武帝)太初历以夏历正月为岁首,确立了我国后世农历的基本框架。3、农学(北魏)贾思勰与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4、地学(北魏)郦道元与水经注,代表了当时地学著作的最高水平。5、造纸术(西汉)前2世纪,我国已经使用了大麻造的纸。(东汉)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出纸。6、地动仪(东汉)132年,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7、冶铁技术冶铁技术的发明,是工具材料方面的一次技术革命,铁器工具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8、医学(春秋战国)扁鹊与“四诊法”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医圣”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与“

20、麻沸散”,麻醉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大发明。七年(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一、隋朝的重建统一1、重建统一的前提条件:A. 南北经济的发展B民族的大融合2、隋朝的建立A.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建立隋朝B.589年,隋灭陈,重建全国统一的局面3、京杭大运河A.原因: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B.起止:(南)余杭(中)洛阳(北)涿郡C.作用: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4、隋的覆没与唐的建立隋杨广的暴政:骄奢淫逸,滥用民力。在位期间,营建洛阳、开凿运河、三游江都、三次远征高丽

21、。大规模的劳役、兵役,扰得天下骚动,民不聊生,最终导致了农民大起义。唐的建立: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B.以长安为都城。5、隋唐政治新格局三省六部制A. 中央最高机构为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B. 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C. 三省长官共同定令立法,参决军国大政。D. 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掌具体事务。科举制E. 含义: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F. 作用:抑制门阀,为大批庶族人才的参政广开门路。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官员任用的开放与高度流动,也使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

22、”的两大基石:1、 知人善任2、 虚心纳谏第3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一、女皇帝武则天1、690年,武氏自立为帝,国号为“周”,统称为“武周政治”。2、武则天在唐朝历史上的作用:继承唐初以来的制度和措施,大力推行科举制任用贤能之士,武周政治为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二、唐玄宗与开元盛世1、采取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A.重用贤人,B.整顿军队,C.提倡节俭,D.重视生产。2、开元盛世:“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第4课唐代的边疆各族一、民族关系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二、民族政策1、唐朝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全其部

23、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2、设立与内地不同的行政设施,长官都由当地人来担任,可以世袭,政府一般不过问其内部政务,这种统治边远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当时称为“羁縻州”。它的建立很能体现“一国多制”的精神和唐代政治开明的特色。三、文成公主入藏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2、松赞干布3、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作用: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发展藏族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四、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1、唐都长安城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宫城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皇城是政府机关的所在地,外郭城是居住区和商业区。2、玄奘西行与大唐西域记3、鉴真东渡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

24、。4、日本“遣唐使”来华(为中日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功绩)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1、辽朝的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朝,“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一国两制”)2、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杯酒释兵权3、宋与辽、西夏的和战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此后,双方保持了百余年的和平友好关系。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建都兴庆府,宋、辽、西夏形成三角鼎立,时战时和的复杂政治格局。4、宋金对峙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1125年,金朝灭亡辽朝,1127年,金朝灭亡北宋

25、,南宋开始。岳飞抗金,郾城大捷,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抗金英雄。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南方农业发展耕田垦壁范围的扩大,在南方表现得最为突出。圩田是江南人民把农田和水利结合起来的杰出创造,水稻已成为南方第一位的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太湖流域苏州、湖州)稻米产量已占全国首位(苏湖熟、天下足)棉花的种植,在南宋后期已扩展到长江以南方广大地区,盛产于南方的茶叶已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二、手工业发展1、棉纺织业,在我国手工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江西景德镇成为瓷业中心,3、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三、商业(纸币)1、纸币产生的原因:宋代商业繁荣,内外贸易空前活跃,促

26、使纸币产生。2、两种纸币:北宋时期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的会子,是发行量最大的纸币。四、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1、三个时期:A.东汉未年到东晋初期B.唐代中叶到五代时期C.北宋未年到南宋初期2、北民南迁的历史影响:A.给南方带来人口压力,也为南方经济的开发和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B.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显出超过北方的强劲势头,C.而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成定局。第9课宋代的城市生活一、宋代城镇1、宋代城镇的特点:A.城镇数量大为增加,城市人口不断增长。B.突破以往(即唐代)的封闭格局,商业交易区(市)和居住区(坊)不再截然分离隔绝。C.“夜禁”终于被取消。(出现上述特点

27、的原因:迅速发展的经济和日渐活跃的商业)2、宋代城市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艺术长卷:张择端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二、宋代市民的衣食住行1、衣:A.麻布是大众化的衣料,B.棉布成为衣着原料。2、食:A.北麦南稻,北羊南猪B.茶和酒是最重要的饮料。3、住:A.城市民居以瓦房为主,农村多茅屋,B.起居已完全采用垂足而坐的方式,C.靠背椅和高桌子是最时尚的居室用具。4、行:轿子作为代步工具,日益流行。三、宋代市民的文化生活1、宋代市民文化生活的特点:A.商业化,B.通俗化,C.大众化,2、娱乐场所:瓦舍勾栏(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的原因: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第10课元朝的统一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

28、元朝建立1、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大汗国,2、1227年,蒙古攻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死),3、1234年,蒙古灭金朝4、1271年,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大元”,元朝建立。5、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6、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流亡政权,统一全国。二、元朝的民族关系1、蒙古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各族分为不同等级。(目的: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特权,强化统治)2、元朝对全国各地的统治实行“行中书省”制度西藏作为元朝的特别地方行政区,由设在中央的宣政院进行管理,西藏从此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2课明清

29、两朝的专制统治一、明朝的建立1、1368年朱元璋2、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即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分管地方行政、司法、军事三权。二、清朝雍正帝军机处三、文字狱对于片言只字捕风捉影,大搞文字狱的,是从朱元璋开始。第13课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一、戚继光抗倭1、中国古称日本为“倭”或“倭国”。2、戚继光抗倭(民族英雄)二、郑成功收复台湾1、1642年,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2、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殖民者对台湾的统治。三、康熙帝与雅克萨之战及尼布楚条约第14课广阔疆域上的统一国家一、清朝盛世疆域北:西伯利亚东北: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库页岛东:太平洋东南: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

30、屿南:南海诸岛西南:喜马拉雅山脉西:葱岭西北:巴尔喀什湖北岸二、关于西藏1、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发展藏族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2、元朝:西藏作为元朝的特别地方行政区,由设在中央的宣政院进行管理。西藏从此正式成为中国的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域。3、明朝:设乌斯藏都指挥司,监督西藏地方行政事务,4、清朝:设驻藏大臣,代表清朝政府监理西藏事务,驻藏大臣制度,有利于西藏的安定和清朝的统一。三、关于新疆(西域)1、西汉:设立西域都护,进一步促进了汉族与西域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是中国政府对西域统治的开始。2、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以管辖西域地区的军政事务。3、清朝:平定大小和卓木后,天

31、山南北合称“新疆”,以清朝政府派驻的伊犁将军为最高长官。四、对西南地区的管理1、西汉:说服西南诸国归属西汉,接受朝廷的管辖。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西南,还在那里兴办学校,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较快的发展。2、三国: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南中少数民族诚心归附。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对开发西南地区的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3、清朝:“改土归流”,废除该地区土司制度,改设流官管理。“改土归流”消除了土司割据状态,有利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5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郑和下西洋1、时间:从1405年到1433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是1492年,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32、)2、到达地区:最远抵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3、历史作用:郑和的远航,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第16课闭关锁国一、限制通商的理解以广州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而且加以种种限制。二、历史影响严防海疆不受侵扰,确实是自卫的需要,但不加分辨地关闭国门,却导致中国与世界的日益隔离,中国渐渐由盛转衰。第四单元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一、思想文化类:1、司马光与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即按年、月、日顺序记载历史),记述了从战国至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前476960)被视为与司马迁史记并列的史学名著。二、文学艺术类:1、唐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后人称他的诗为“诗史”)

33、2、宋词3、元曲关汉卿与最杰出的代表作窦娥冤4、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一部以农民起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揭露了当时的黑暗统治。西游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抨击了传统礼教,展示了传统等级社会日趋没落的历史命运。三、科学技术类:1、印刷术A.唐代初年,雕版印刷术B.北宋中期,活字印刷术(毕 )2、指南针:北宋未年,指南针始使用于航海。3、火药A.唐代未年,火药始用于军事,B.蒙古汗国,火药西传。4、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世界著名的药物学名著。5、徐光启与农政全书6、宋应星与天工开物(中国)7、李春与赵州桥(隋代)8、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嘉

34、峪关)(与秦)9、故宫八年(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再次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爆发1、根本原因:因工业革命而迅速发展的英国,欲打开中国市场。2、导火线: 1839年6月,虎门销烟。二、南京条约及附约1、签订时间:1842年8月2、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中英协定关税英国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3、历史影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司法等主权,开创了用条约形式使列强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的先例。中国开始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外国资

35、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为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双重历史任务。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火烧团圆明园1、时间: 1856年2、主要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3、主要事件: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四、沙俄趁火打动1、共掠夺中国东北与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2、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第2课边疆危机与甲午中国战争一,左宗棠收复新疆1、1875年,左宗棠收复新疆2、1881年,曾纪泽签订伊犁条约收回伊犁。二、甲午中日战争1、根本原因:落后就要挨打,日本明治维新后,逐渐

36、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2、战争的主要经过:黄海海战邓世昌与“致远号”3、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1895年主要内容:A.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兵费白银2亿两,C.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历史影响:它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第3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瓜分狂潮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狂潮2、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八国联军侵华3、辛丑条约时间:1901年主要内容:A.赔款4.5亿两,分39年还清,B.严禁中国民众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C.

37、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并由各国派兵常驻,E.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历史影响: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单元概况:1、开始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器物制度(两个)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2、历史作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思想解放。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一、洋务运动1、根本目的: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2、提出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即自强、求富)3、具体内容:代表人物:A.中央:恭亲王奕诉

38、B.地方:曾国潘、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1861年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枢机构:总理衙门具体过程:A.军事工业(“自强”)a.1861年曾国潘安庆内军械所(最早的军工厂)b.1865年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最大的军工厂)B.民用工业(“求富”):1873年李鸿章轮船招商局(上海,最早的民用企业)洋务运动的历史影响:A.洋务派采用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矿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二、戊戌变法1、公车上书:历史原因:甲午战后,中国面临被东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救亡图存

39、。主要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作用: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2、百日维新:主要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起超开始时间:1898年6月11日开始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主要内容:A.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法、澄清吏治,B.经济上:奖励实业、改革财政,C.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D.文化上:设立学堂和译书局、准许创办报馆学会等。变法措施的历史作用:A.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B.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C.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变法失败:A.“戊戌六君子”B.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和影响A.要求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是

40、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爱国运动,B.积极倡导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在思想文化领域里产生了很大影响。第6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孙中山与兴中会1、1894年,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2、兴中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二、中国同盟会1、时间:1905年,日本东京2、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3、刊物:民报4、成立的历史作用:A.同盟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5、三民主义A.内容:“民族、民权、民生”B.三民主义颁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三民主义是当时中国最完整、最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也是孙中山领

41、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时间:1911年2、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1、1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即1912年为民国1年)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价A.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B.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在当时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4、1912、2、12清宣统帝下诏退位,5、1912、3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6、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A.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它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

42、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但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第7课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新文化运动的具体过程: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反对封建专制科学传播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精神,反对迷信和盲从。中期: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写文章须“言之有物”陈独秀文学革命论要求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鲁迅狂人日记是白话文的典范

43、之作。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19年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8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五四运动1、导火线: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绝。2、重点口号: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具代表性)3、两个中心:A.北京(主力是学生) B.上海(主力是无产阶级)4、斗争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5、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评价:A.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表现出伟大的力量,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到了领导作用。D.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E.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1、中共一大:时间:1921、7意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产生,7月1日被定为的“建党节”2、中共二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