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13、论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与公民参与.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84317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学]13、论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与公民参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法学]13、论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与公民参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法学]13、论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与公民参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学]13、论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与公民参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13、论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与公民参与.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确立其为目前我国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公共服务型政府强调以服务公民为导向,让公民参与到公共治理中来,由政府单项度治理向政府、公民和社会合作的多元化治理转变。借鉴西方诸国的政府管理经验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列入我国政府改革的日程。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政府本身的改革是首要的,而这其中更离不开公民有序的参与过程。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公民参与 公共服务型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一种新范式,以全新的理念给世界各国政府改革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新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

2、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确立其为目前我国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公共服务型政府所强调的以“公民中心”的基本内涵,决定了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须注重公民的参与,公民参与水平的高低,将从根本上制约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水平。所以认清公民参与在构建服务型政府中的必要性并且付诸实践中,对于真正把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到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平相当重要。在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应当加强在新形势下公民参与问题的探讨,分析其发展的制约因素,积极引导公民参与到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来,达成政府与社会的共治,更有效地提升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 一、公共服务型政府与公民参与的含义 公

3、共服务型政府的含义非常广泛,它既涉及观念或者理念层面,又牵涉到政府的职能或者功能,可以是政府的角色定位,也包括政府的行为方式。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解释,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下,以提供公平、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为标志的政府形态。由此可见,公民的期望决定政府政策的设计蓝图,公民的需求决定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内涵,公民的满意度决定政府政策执行的成效,公民的评价决定政府政策的变迁方向。 公民参与,不仅仅指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公共权力机构及其领导人的过程,还包括所有关于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参与。公民参与是公民在法律范围内,自愿参与政

4、治活动,尤其是政府过程,对社会公共事物施加影响的行为。 二、公民参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 公民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对象,有学者认为,服务型政府的研究应当从三个维度来进行:政府维度、社会维度以及政府与社会互动的维度。从公民需求和利益表达来看,公民参与是任何阶级社会实施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要求,更是建构强调“公民本位”的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要求。 第一,我国宪法第二条对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宪法赋予了公民管理国家和公共事务的权利,人民依法委托政府实施公共

5、管理,所以一方面政府要根据公众需求实施有效的公共管理,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确保公众参与权的实现,使公众能够通过自身或公民社会组织合法地参与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过程。 第二,公民参与以公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为前提。公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就是公民对政府的承认,对政府合法性的认可。合法性是指人们对于统治地位的确认与服从,任何管理模式的构建都必须要取得合法性基础。公民参与是以公民对于政治体系的认同为前提条件的,只有取得了政治认同感,公民才会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而对于公民的政治认同感产生影响的关键性因素就是公民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政府行为是否达到公民心理预期。 第三,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施政模式

6、决定其管理模式的实现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改造政府,实现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使其真正成为一个提供良好服务的机构;二是改造社会,鼓励“第三部门”的发展,国家把以前的管理责任转移到公民社会,在能够实现社会自理的领域里尽可能实现社会自治。三是管理机制依靠合作网络的权威而不是政府权威,其权力方向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政府治理必须使国家权力回归社会,并且权力主体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公民参与推动合作网络的建立,使政府与各种社会组织、公民一起形成协作网络,推进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实现服务型政府的治理。 第四,服务型政府的政府失灵可以通过公民参与得到弥补。在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政府或专家都存在信

7、息不对称或者技能缺陷危机,因此为公民参与发挥确保信息网络畅通,减少政府决策失误风险的作用提供了机会,避免了因政府行政过程中的信息失灵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促进行政的有效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三、公民参与服务型政府公共管理活动存在的困境 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转型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推动着中国政府改革的深化,也促使人们更加理性地思考未来政府改革的方向。从我国政府建设的实践来看,由于公民参与受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真正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 首先,受到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深远影响。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封建传统的国家,虽然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已经建立,然而传统的政治文化所形成的“

8、官本位”思想、臣民意识等极大地压抑了公民参与,公民主体意识不足,参与的主动性自觉性差,人们对政治系统只有服从的义务取向,而没有评判与合法参与的权利意识。 再者,一般来说,政策过程需要参政意识及必要的参政知识。我国公民参政知识的不足是限制公民参与的首要因素,公民参与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关心程度及判断力存在差别,导致公民参与意识的强弱不同。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网络的普及与发展拓宽了民主参与的空间,政府信息网络化大大地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但是由于参与成本较高、参与渠道不够畅通等诸多因素影响,公民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参与意识;再或即使进行了公民参与,公众也可能会受信息不对称

9、、责任意识薄弱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产生的需求不符合国家的利益和发展需要,导致其参与的低效甚至是无效。同时公民参与成本相对较高,而收益较低。我国人均可支配的经济资源还很低,而运用有限资源参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成本相对较高,这就在客观上限制了公民参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此外,公民参与制度不完善。所谓的公民参与程度,并不仅仅是指人民群众对政府决策和政策执行的影响、制约的程度,而且是指公民政治参与的条件和途径方面的法律、制度和程序保障是否充分。因为许多保障公众参与权的法律制度未完全建立起来,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致使社会公众难以与政府进行平等对话和协商谈判,公民参与的制度化保障程度低,公民的参与往往不尽如

10、人意,从而影响公民参与的效果。虽然我国在公民参与上逐步建立了选举制度、听证制度、信访制度、建议制度等,这些制度为我国公民在参与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提供了制度保证和渠道,但是由于受政治体制发展滞后的影响,很多参与制度往往流于形式,使得公民的真正利益诉求难于实现。 四、完善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中公民参与的路径分析 从新时代的社会需求以及民主性的发展决定了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将是未来政府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构建一个以公民本位的真正服务于民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更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实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应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出发,努力提高我国公民参与的水平,推进公共服务

11、型政府的建设。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第一,营造有利于我国公民参与的政治文化,为公民参与创造良好的政治心理背景。公民不是被管理对象,也不是公共服务的享有者或公共产品的“顾客”,而是公共治理的主体之一,是在服务型政府构建中政府的合作伙伴,他们也可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必须克服传统政治文化造成的参与中的冷漠和急躁情绪,积极培育公民参与所需要的适度、理性的心理背景。 第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强公民参与的物质基础,提高公民参与的成本收益率:第一,提高国民财富,提高人均可支配的经济资源,为公民参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物质保障,降低公民参与的成本,相

12、对提高公民参与的收益率。第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民参与服务型建设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增加公民参与的信心和成就感。第三,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为公民参与营造一种和谐的参与气氛,提高公民在参与中的合作意识,从而降低参与成本。为此,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真正提高公民参与中的话语权,降低公民参与的成本,提高公民参与的收益,推动公民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参与者、合作者、监督者和享用者,并自觉地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 第三,用法律明确公民参与的权利,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在一个社会的治理体系中,必须真正确立公民的主体地位,才能避免公民参与流于形式。要不断

13、完善法律体系,进一步明确公民及公民团体的权利与义务;依据各项法律,政府机关应出台一些有关公众参与政府活动的具体细则,促进公民参与的制度化体系建设。公民参与的过程应该包括从利益表达到政府绩效评估的全部阶段,所以要对公民利益表达机制和公民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进行完善,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方面,应将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与医疗体系、环境保护等也应纳入评价政府绩效考核的范围,要将评估标准细化并落到实处。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和落实已有的各种机制,并为现有的制度提供一些配套措施,同时制定具体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范围、参与途径和参与方式,规定不同形式的公民参与的程序和方法,对公民参与进行

14、引导和规范,保障公民参与的有效性与公正性。政府应逐步推进绩效评估制度化、法治化进程,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落到实处,从程序上和具体管理上保证公民权利的表达、满足与补偿。 第四,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提高公民参与能力。公民参与能力的高低与其自身素质有直接关系,普通民众只有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参与知识,才能将自己置身于政治之中。要使公民参与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首先要做到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加强对民众文化素质的培养,争取让每位公民都成为有理性思维的,能运用自身知识和理性思维参与公共事务,增强其实际参与能力,使公民有效的进入参与角色。我国的公民社会、公民参与现在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人都没有

15、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也没有认识到在政府建设中公民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公民参与,要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具体途径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培训、教育以及政府引导等方法提升公民的参与能力,使公民能熟练运用参与方法和技巧,准确的表达利益诉求,以此来大大提高公民参与质量和参与效率。 结语 政府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公共服务问题成为发挥政府作用、履行政府职能的核心问题,也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公共服务型政府具有服务性、法治性、有限性、透明性和高效性的鲜明特征,是一种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必然选择。而公民参与

16、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根本途径,因为只有公民的参与,政府才能逐步趋向公共服务型政府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就我国而言,无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是来自全球化的压力,以及广大公民权利意识的高扬,都使我国政府必须进行管理的变革和创新,必须重新对自己的角色和职能进行适应时代的正确定位,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履行。近些年无论是公民意识还是公民社会都在不断发展,制度建设也一直是政府改革关注的重点。因此,对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我们也要在重视这些运行前提的条件下充满信心,促进公民参与的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达到政府与社会的共治,实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迟福林.论“公共服务型政府”J.理论参考,2006,(6). 2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李图强.现代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刘星.服务型政府:理论反思与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5谢庆奎,佟福玲.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7). 7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