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生]物理总复习答案.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86354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177 大小:18.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化生]物理总复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7页
[理化生]物理总复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7页
[理化生]物理总复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化生]物理总复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化生]物理总复习答案.doc(1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 考 物 理 总 复 习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1会粗略估测物体的长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2会由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3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知道各单位间的换算4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5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6会判断一个物体相对参照物是静止还是运动的。7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及公式。8知道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公式。9知道对速度公式变形的意义,灵活运用速度公式,计算简单的实际问题。10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11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12知道声音

2、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3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的原理14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15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16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和距发声物远近有关系17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18常识性了解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重点:1掌握长度测量方法,正确使用刻度尺;2机械运动3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概念4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难点: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平均速度 3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的原理【知识框架】物体的运动 【考点透视】一.长度的测量1.单位及其换算:1km= m= mm= m= nm,1m= dm= cm= mm。

3、2.测量工具 : ;(1)用前三看:一看 、二看 、三看 。(2)使用方法:使零刻度线 被测物体的一端;使刻度尺的刻度线 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 刻度线,不可斜视;记录时,既要记录 、 ,还应注明测量 。3.误差:测得值和真实值之间的 ; 误差不是 ,错误可以 ,误差不可避免。二.时间的测量4.单位及其换算:1h= min= s,1s= ms。5.测量工具 : 、手表等。三.机械运动 6.定义: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 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 。7.参照物:被选作 的物体。参照物选取时,(1)要能够使被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 、清楚、容易描述;(2)不能选取 作为参照物; 8.运动和静止的 :研究

4、物体时,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行驶的列车选铁轨两旁的 为参照物列车是运动,若选择 为参照物列车是 的。9.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 ;(2)相同路程比 。 四.速度 10.定义:物体 内所通过的路程;定义公式为 。11.单位:1m/s= km/h。12.意义:描述物体运动 的物理量。五.直线运动13.运动分类:(1) 按速度分匀速运动和 ;(2)按路径分直线运动和 。14.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是一条 。15.变速直线运动: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物体在 内或 内运动的快慢情况。 声现象【考点透视】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1)条件: 振动 ;(1)声源:

5、 正在振动的物体 。2.传播:(1)靠 介质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真空 不能传声;(2)以 声波 的方式传播;(3)声波能传递 信息 。3.声速:(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 速度 不同。(2)正常情况下, 固体 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液体,而 液体 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气体。(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 m/s。4.回声:(1)声音从声源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 反射 回来使其又传入人耳的声音。(2)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 0.1 s,利用回声可以测定 距离 。二.声音的特征 5.音调:(1)定义:声音的 高低 ;(2)影响因素: 频率 ;频率越大,音调越 高 ;

6、(3)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20 Hz到 20000 Hz, 频率低于20Hz的称为 次声波 ;频率高于20 000Hz的称为 超声波 。 6.响度:(1)定义:声音的 强弱 , (2)影响因素:与 振幅 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 大 ;与离发声体的 距离 有关: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 小 。7.音色:(1)定义:声音的 感觉特性 ;(2)靠音色来 辨别 声音。三.噪声及其防止 8.定义:(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无规则 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 正常 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9.防止:(

7、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 声源 处减弱;在 传播过程 中减弱;在 人耳 处减弱。(2)减弱噪声传播的三种方法:控制噪声声源 ; 阻隔噪声传播 ; 塞耳塞 。【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 1测量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的第一步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极好机会.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这不仅对刻度尺,而且对其它测量工具来说,也是适用的。要注意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在我们平常生活中说一个物体静止,另一个物体在运动都是指它对于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来说的,这个用来作

8、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概念速度是展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快,我们就说速度大,一个物体速度大,即表示运动快,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就必须给它下个定义,这就不能只看物体运动的路径,也不能只看运动的时间,要综合路程、时间两个因素,即看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从而引出速度的定义,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径。从速度定义、综合速度公式,V代表速度,S代表路程,t代表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米/秒,读做米每秒。4怎样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做变速

9、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大小随时间不断变化,因此,要精确地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应将它每个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表示出来,这就比较麻烦,有时为了粗略地表示作变速运动的运动快慢,可以把它当做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也就用表示它的运动快慢,这个速度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5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呢? 通过对发声现象的观察知道发生体在振动,观察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初学物理,对实验的观察和概括能力不强,因此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观察目的,培养观察能力。 例如观察“音叉使悬吊着泡沫塑料球弹开”的演示实验。同学们应先注意观察吊着的泡沫塑料

10、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时,球并不跳动;将音叉敲响,再使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音叉,这时泡沫塑料球跳动,且随音叉声音的停止而停止跳动。通过前后实验现象的对比,同学们应思考:球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它为什么跳动?尽管我们没有直接看到音叉振动,但可以从泡沫塑料球的跳动推想出发声音的音叉在振动。这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了直观地观察到发声物体怎样运动。且形成对振动的感性认识,同学们可以找一根橡皮筋,拨动拉紧的像皮筋,使之发声。就可以通过实验认识到拨动后的橡皮筋的这种往复运动叫振动,从而得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结论。“一切”两字有其广泛性,如发声的喉头、鸟、蟋蟀的发声器官、锣、鼓等乐器的发

11、声。因此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要通过媒质,真空中不能传声实验是其论据。因此要仔细观察“真空铃”实验并记清楚。先让电铃持续发声,开动电动抽气机,这时听到电铃的声音逐渐减弱,直到听不见。停止抽气后,向玻璃罩内逐渐放入空气,这时电铃的声音又逐渐增强。 液体和固体也能传播声音,同学们可结合自己熟悉的事例,或通过课本上的小实验来体会。 声音的传播有反射回来的现象,很有趣。要学会利用回声测距、测深度的道理、学会计算。但要注意:时间往往给的是声音一次来回时间,求距离往往是发声物到某一目标的单程距离,因此要把时间除以2,这点在计算中有些同学常常疏忽大意。6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的学习使同学

12、们知道声音的高低用音调表示。女高音就是音调高男低音就是音调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声源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它反映振动的快慢,频率高,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还与离声源距离有关,越远声音越弱。 音色也叫音品,是发声体的不同而造成的,我们可以根据音色不同,从而区别不同的声音。7噪音 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和其它正常活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的计量涉及到声强的单位分贝。了解噪声的危害,减弱噪声可以下方面着手: 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处减弱c、在耳朵处减弱【例题选讲】 例1 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_cm,木块的长度是_cm. 解:最小刻度

13、是mm(即1小格)一大格为1cm,被测物体长准确值为2.4cm估计值为0.07cm,所以木块长为:=2.47cm. 例2 甲、乙、丙、丁四个同学分别用四把毫米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记录结果如下:甲:18.5cm,乙:18.50cm,丙:185mm,丁,1.85dm,他们记录的数据是否正确? 答:只有乙是正确的,初看起来四个同学测出的木块长度通过换算后,似乎都一样,实际上从测量要求来说,记录数据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和单位,由题目可知四位同学用的毫米刻度尺,只能精确到毫米,毫米后还要估计一位,根据这个规则只有乙的记录才是正确的. 例3 下列单位换算是否正确 (1)4.5m=4.5m1

14、00cm=450cm (2)456mm=456=0.456m (3)36cm=36100m=0.36m (4)64dm=64m=6.4m 解:只有(4)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单位换算应注意:熟记同一物理理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换算的中间过程只要写结论单位即可,因此本题中(1)错在中间过程多写了单位,(2)错在中间过程中没有写单位,(3)错在中间过程中的单位换算.例4 什么叫参照物?如何选择参照物?答: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一般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研究运动着的车厢中人

15、的运动时,可以选择运动着的车厢作为参照物,但要注意,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机械运动是相对“另一个物体”的运动,选研究对象本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只可能处在唯一的静止状态。例5 如何理解运动的绝对性,静止的相对性?答:整个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选择得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如选择车厢为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如选地面为参照物,人就是运动的。所以,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参照物。例6 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

16、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在向上运动,你能判断,甲、乙、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吗?答:这题判断结果是:甲、乙两电梯都相对地面向上运动,而丙电梯无法判断,因为电梯中的乘客观看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是以自己所乘的电梯为参照物。甲看高楼向下运动,那么要以高楼当参照物(高楼固定在地面上,相当于选地面为参照物),甲电梯一定向上运动,乙电梯是以甲电梯为参照物,同理可得,乙相对甲是向上运动,因为甲相对地面在向上运动,所以乙相对地面也向上运动,只是运动得比甲快,对于丙,无论是静止,还是向下运动,还是比甲、乙都慢的向上运动都能观察到甲、乙两电梯向上运动,所以丙电梯的

17、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一种。例7 在直线运动中,公式与的物理意义有什么不同?答:表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这个定义中,应注意理解在任何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相等,或每一时刻速度都相同。例如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第1秒钟通过的路径是5米,利用公式,得它的速度为5米/秒,表示该物体在第2秒钟,第3秒钟,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5米,即速度大小是不变的(方向还是沿原直线运动)表示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是S,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或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它描述的并不是运动物体在某时刻的真实运动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物体,在

18、某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内平均的运动的快慢,如果选择的时间间隔或路程区段不同,则平均速度的数值一般也不相同。例8 公共汽车从甲站经乙站开到丙站,甲、乙两站相距S1=1200m,乙、丙两站相距S2=2160m。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经历时间t1=2min,在乙站停车t0=1min后开往丙站,再经t2=3min到达丙站,求:汽车从甲站到乙站,从乙站开到丙站,从甲站开到丙站这三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解:从甲站开到乙站的平均速度从乙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全程的距离:S=S1+S2=1200m+2160m=3360m全程所用时间(包括停车时间)t=t1+t0+t2=120s+60s+180s=360s所以从

19、甲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例9 一列200m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700m长的山洞,求:从火车头刚要进山洞到火车尾刚离开山洞共需要多少分钟?解:S=Vt 例7火车在钢轨上作匀速运动,钢轨每根长12.5m,车轮滚过钢轨接头处要发生一次撞击声,通过数撞击声的次数就可测得火车行驶的速度,某人从听到第一次撞击声时开始计时,25s内共数得51次撞击声,则该火车速度应为多少?解:因为听到第二次撞击声时,火车轮子只滚过一根钢轨,听到51次撞击声时,车轮只滚过50根钢轨,即火车行驶的距离是:S=12.5m(51-1)=625m例8骑自行车的人从A地向B地行驶,速度是15km/h,在他行驶到全程的处后,

20、以20km/h的速度驶完全程,所用时间比以15km/h的速度驶完全程的时间少10min,求:A、B两地的距离。解:首先画出物体运动的示意图,借助示意图找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联系(如图)设A、B两地距离为S,原来所用时间为t,后来用的时间为t,则t=t+时设V1=15km/h,V2=20km/h则t=,t=本题可解,具体解法如下因为:t=t+h,t=t=代入后得:解得S=12.5km例9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1,通过的路径之比是2:1,则通过这段路甲、乙两车的时间之比是多少?解: 例10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说出以下各种不同声音是由哪些

21、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胡琴声、水滴入水声、蚊子嗡嗡声、口琴声答:胡琴声是弦振动而产生的,水滴入水声是水振动产生的,蚊子嗡嗡声是蚊子的翅膀振动而产生的,口琴声是簧片振动而产生的。例11 百米赛跑时,如果终点的计时员听见起跑点的枪声才开始计时,他计得的百米成绩是12.5秒,这个成绩准确吗?为什么?答:百米赛跑场上记时裁判从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开始记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时记时。如果听到枪声才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多,这样少计了些时间,实际成绩应比12.5秒多一些。因此12.5秒的成绩不准。 例12 录音室的墙壁贴有一层松软的材料,有什么作用?答:物体除了能反射声波,还能吸收声波。特别是软的

22、和多孔的材料,吸收声波的效果很好。播音室的墙壁和地面都要用吸收声波好的松软材料来把室内一些杂音吸收掉, 减少杂音对正常音的干扰,提高录音质量。例13 一根充满水的长钢管的一端被敲击后,站在钢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几次敲击声?答: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钢最快,空气最慢,三种介质,钢、水、空气先后把声音传播到另一端,就会使人听到三次敲击声。 例14 要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 A、把弦拉得紧些 B、把弦放松些 C、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 D、用更大的力拉琴解析:声音的音调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而琴弦振动的频率与弦线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弦线越紧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选A

23、。例15 如果把书卷成小筒,对着筒讲话,声音就可以传得远些。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为什么有的扬声器要装一个喇叭形的号筒?医生常常用听诊器对病人作检查?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是以声源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距离越远,响度越小。用喇叭形的传声筒传声,可以使声音在传声筒所指的方向得到加强,也就能传得更远。声音如能沿着管子传播,就更加集中了,响度减小得慢。扬声器的喇叭,医生用的听诊器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例16 马戏团的驯狗员用一种特殊的信号驯狗,而观众又不能发觉这些信号,你能说出这其中的奥秘吗?答:人和动物都靠耳内鼓膜的振动听到声音,鼓膜的结构决定了听觉的范围。频率低于20赫兹和高于2000赫兹的声波,

24、都不能引起人的听觉。驯狗员用一种低于20赫频率的声音驯狗,狗能听到这种声音,而观众不能听到这种声音,这就是其中的道理。 例17 听朋友打来的电话,往往凭声音就知道是谁。这是为什么?答: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响度之外,声音还有另一个特征音色。听朋友打来的电话,凭声音就知道是谁,因为每个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例18 观察者在看到闪电后5.5s听到雷声,求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解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通常可取340m/s。实际上雷电是在看见闪电之前发生的,由于光速比声速大得多(约为声速的90万倍),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5.5s为声音传播的时间。故打雷处与观察者间的距离为: s=

25、vt=340m/s5.5s=1.9103m例19 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931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 解析:声音在铸铁里传播时间t1= 声音在空气里传播时间t2= 所以t1- t2=- 由此得:v1= 由于v2=340m/s s=910m t2-t1=2.5s 所以 v1= =3.91103m/s【专题练习】一、选择 1、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产生的错误叫误差 B、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

26、引起的 C、认真仔细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2、某个中学生的体重可能是( ) A、50牛 B、100牛 C、500牛 D、5000牛 3、下列物体中质量约为50克的是( ) A、一只兔子 B、一个乒乓球 C、一个鸡蛋 D、一个足球 4、用塑料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若用力拉伸尺子进行测量,测得的结果将(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判断 5、有四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卷尺测量学校花坛的宽度,他们测量的结果正确的数据是( ) A、25.32m B、25.326m C、25.3260m D、253.26m 6、测量时关于尺的用法和眼在A

27、处的观察方法,属于正确的是( ) 7、用直尺和三角板测圆柱体直径,下图中方法正确的是( )8、一个人坐在行驶的船仓里,他说自己是静止的,他选的参照物是( )A河岸上的树 B河水 C船仓 D正在天上飞的鸟9、正在向南行驶的甲车上的乘客,看到向北行驶的乙车从旁驶过,感到乙车开得特别快,那么,这个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A甲车 B乙车 C地面 D太阳10、有甲、乙两物体分别以2m/s和3m/s的速度一前一后地同向而行。问:用下列的哪个物体作参照物时,甲的速度最小?(注意:不能选甲本身作为参照物)( )A行人 B地球 C乙物体 D路边的树11、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

28、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50m,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3m/s B7m/s C3.5m/s D2.5m/s12、一个人从甲地开始出发,10min后到达距甲地800m的乙地,休息5min后继续前进,又走了10min才到达距乙地700m的丙地,这个人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 )A80m/mi n B70m/min C60m/min D50m/min13、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1,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B C D14、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A、声波全部传入人体 B、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C、声音的音调变

29、高了 D、锣面停止了振动 15、要提高鼓声的响度,应采取的办法是( )A、用较大的力击鼓 B、用较小的力击鼓 C、提高击鼓的速度 D、放慢击鼓的速度二、填空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是_,时间单位是_。2、我们做物理实验时,常用_测量长度,用_测量时间。3、一木板的真实长度是1.05432m,甲同学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去测此板的长度,测量结果接近_m,乙同学用另一把刻度尺测量,测得结果是1.0543m,则乙同学的刻度尺的准确度是_,估计到_.4、物理课本中所用纸的厚度为75m,合_mm=_cm=_m.5、某同学对一木板的长度测量三次,记录数据分别为14.50dm、14.46dm、14.5

30、1dm,他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根据测量数值,木板的长度等于_dm,合_m.6、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物体A的长度是_m. 7、通过计算把下列数据从小到大排列起来:386dm,0.18km,4.5107m,_,_,_.8、物理学里把_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同一个物体,它是_还是_,取决于所选的_,这就是_和_的相对性。9、飞机沿直线,快慢不变地飞行了15min,通过的路程是270km,则它的飞行速度是_km/h,合_m/s。10、直升飞机的驾驶员看到云层向下移动,这是以_为参照物,若以云层为参照物,飞机正在_。11、做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

31、的路程是5m,接着用10s钟通过的路程是25m,那么它在这15s内做的是_运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12、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1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_米/秒。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秒。要想听见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_米。14、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三、计算题1、某同学测一木板长度的记录数据分别为14.51dm、14.53dm、14.54dm.试指出他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多少?木板长度的测量值应是多少?2、甲、乙两车从同地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1.5倍,甲车出发1分钟后,乙车才

32、出发追甲车,问乙车要多少时间追上甲车,追上时离出发点多远?3、一支队伍长50m,以5m/s的速度通过一座100m长的桥,从第一人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所用的时间为多少?4、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C是A、B两站的中点,汽车在AC段运动时的平均速度=20km/h,在CB段运动时的平均速度=30km/h,求汽车在AB段运动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5、汽车从甲站出发头20s前进了100m,然后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min,以后又用4min前进了50m,到了乙站停车。求:(1)汽车在前20s内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最后4秒内的平均速度。(3)汽车在整个路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6、有两座相距S=1000

33、m的大山,有人在两座大山之间大喊一声,先后听到由两山传来的两个回声,时间相隔4s,设声速V=340m/s。求这个人到两山的距离为多少?四、问答题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顺序向北行驶,甲车比乙车快。问:(1)以什么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北运动? (2)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什么方向运动? (3)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什么方向运动? (4)以什么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南运动。【参考答案】一、选择 1、D 2、C 3、C 4、B 5、B 6、D 7、D 8、C 9、A 10、C 11、A 12、C 13、B 14、D 15、A二、填空1、 m,s2、 刻度尺,秒表3、 1.05

34、4,1mm,0.1mm4、 7.5102,7.5103,7.51055、 cm,14.49,1.4496、 mm,0.03207、 386dm,4.5107m,0.18km8、 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体位置 运动 静止 参照物 运动 静止9、 1080 30010、飞机 向上运动11、变速直线 2m/s12、振动 声源13、340 1714、音调 响度 音色三、计算题:1、刻度尺最小刻度是厘米 木块长度=14.53dm2、乙车要2min追上甲,离出发点1800m。3、S=100m+50m=150m4、(SAC=SCB=)5、(1)5m/s (2)12.5m/s (3)9.38m/s6、设人距一

35、山为S1,则另一山为S-S,求得此人相距两山的距离为160m和840m。四、问题(1)以路旁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北运动。 (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南运动。 (3)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北运动。 (4)以在同一条路上向北行驶,且比甲车开得更快的车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南运动。 第二单元 光【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1、知道白光的组成2、知道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3、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4、理解光的反射定律5、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6、知道光的折射现象7、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光轴,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8、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

36、实像和虚像的条件9、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10、理解凸透镜能实像和虚像【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1、 光的反射定律2、 平面镜成像规律及特点3、 光的折射现象4、 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现象【结构导图】【考点透视】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 发光 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又分为 自然 光源和 人造 光源。 2.传播规律:光 在 同种 均匀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 不均匀 ,光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弯曲;在两种介质分界面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 改变 。 3.光线: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 方向 的直线,它是人们研究光现象的一种方法。光线是实际光的理想化 几何抽象 ,所以是不存在

37、的。 4.影: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 不透明 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的区域所形成的跟物体相似的黑暗部分称为影子 。5.光速:光在 真空传播 的速度最大,为 3*108 m/s 。光在其他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 慢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也可以认为是3108 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c/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2c/3光速比声速 快 得多。 6.光年是 长度的单位,是光在一年时间内所传播的路程,不是 时间 单位。 二.光的反射 7.反射现象:光射到两种介质的 分界面 时,在界面处被反射回原介质中的现象。8.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同一平

38、面 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发线 的两侧;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反射时光路是 可逆 的。 9.反射类型:物体对光的反射分 镜面反射 和 漫反射 两类。它们都遵循 反射定律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物体是由于 漫反射 的缘故。三.平面镜10.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像 ,实物在镜前,虚像在镜后。(2)像与物 大小相等 ,虚像和实物所在的位置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11.实像与虚像:实像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后 会聚 相交所成的像。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 出来,能用底片感光。虚像是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后,光线的 相交而成的像。虚像 不能在光屏 上

39、呈现出来。 12.平面镜的应用:利用平面镜 成像 ,如梳妆镜、练功房中的镜子,在墙上挂上大平面镜,可以 增大 视觉空间。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起到 改变 光路的作用。四.光的色彩13.色散现象:太阳光能分解成 红 、橙 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其中的红、绿、蓝这三种色光叫光的 三基色 ;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 混合光 。14.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能够透过物体 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反射 的色光决定。各种色光都能透过的物体显无 色,各种色光都能被反射的物体显白 色,各种色光都能被吸收的物体显 黑 色。 光的折射 透镜 【结构导图】【考点透视】一.光的折射

40、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物质斜射 到另外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改变 的现象。2.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 光速较小 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 平面 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法线 两侧,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大于 入射角;光垂直射向介面时,传播方向 不变 。发生折射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随之 增大 。在折射时光路也是 可逆 的。3.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实际上也是光的 折射 现象。二.透镜4.几个名称: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O0叫做 主光轴 ;透镜的中心叫 光心 ,通过光心0的光线传播方向 不变 ;平行主轴的光

41、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在主光轴上会聚的点F叫 实焦点 ,平行主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主轴上会聚的点叫 虚焦点 ;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f叫做 焦距 ;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u叫做 物距 ;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v叫做 像距 。 5.三条特殊光路:如图2所示。(1)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 实焦点 。凹透镜折射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 经过虚焦点。(2)通过焦点的光线(或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 平行 。(3)通过光心的光线 不改变 光的传播方向。图26.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辨别:(1)用手摸,中间厚边缘薄的是 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是 凹透镜 ;(2)用平行光检测,对光起会聚 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起 发散 作用的是凹透镜;(3)用光屏检测,能在 光屏 上呈现像的是凸透镜,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像的是凹透镜。图3 三.透镜成像规律 7.凸透镜成像原理:如图3所示,烛焰可看作是由许多 发光点 组成的,每个发光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有无数条,这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发光点的 像 点,全部的像点构成了烛焰的像。8.凸透镜成像规律:(1)成实像时 物距大于焦距 ;成虚像时 物距小于焦距 。实像皆 倒立 ,虚像皆 正立 。(2)u=f是成 虚像或实像 的分界点,uf时 成实像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