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生]高三化学复习回归教材阅读训练.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86389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5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化生]高三化学复习回归教材阅读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理化生]高三化学复习回归教材阅读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理化生]高三化学复习回归教材阅读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化生]高三化学复习回归教材阅读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化生]高三化学复习回归教材阅读训练.doc(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三化学复习回归教材阅读训练(第一册)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及第三册第三单元)氧 化 还 原 反 应一.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置换反应( )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和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得失或者电子对的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三.分清五对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氧化剂 被氧化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氧化性还原剂 被还原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还原性用十个字概括:高失氧还氧 低得还氧还 具体分析反应: MnO2 +4HCl=MnCl2+ Cl2+2H2O ( )元素化合价升高( ),说明一个( )原子失去( )个电

2、子,( )被氧化,( )是还原剂,1mol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为( )个,反应中共有( )mol还原剂,共失电子数( )个,( )是氧化产物;( )元素化合价降低( ),说明一个( )原子得到( )个电子,( )被还原,( )是氧化剂,1mol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 )个,反应中共有( )mol氧化剂,共得电子数( )个,( )是还原产物。再分析反应 2FeCl3+2KI=2FeCl2+2KCl+I2四.中学化学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1)非金属性较强的单质:F2、Cl2、Br2、I2、O2、O3;2)变价元素中的高价化合物:KClO3、KMnO4、Fe3+盐、K2Cr2O7、浓H2SO4、

3、浓、稀HNO3、MnO2、NO2、CO2;问题:是否元素的最高价态一定有强氧化性?3)能电离出H+的物质:稀H2SO4、稀HCl 、NaHSO4、;4)其它:漂白粉、HClO、Na2O2、H2O2、银氨溶液、新制Cu(OH)2。还原剂:金属性较强的单质:K、Na、Mg、Al、Fe、Zn;某些非金属单质:H2、C、Si、单质硫等;变价元素中的低价化合物:CO、H2S及其盐、Fe2+、Fe(OH)2、HBr、HI及其盐、SO2及亚硫酸盐、NH3气、浓HCl问题:是否元素的最低价态一定有强还原性?五.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三册)1.高价化合物的氧化性:2.低价化合物的还原性:六.氧化性,

4、还原性强弱判断及影响因素: 1)由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方向判断:如果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发生,氧化剂(氧化性强)+还原剂(还原性强)=氧化产物(氧化性弱)+还原产物(还原性弱)那么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2)由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还原性:KCa NaMg Cu 氧化性:Cu2+ H+ Fe2+ 氧化性: F2 Cl2 Br2 I2 还原性: F- Cl- Br- I-3)反应条件的影响:浓度 (浓HCl,稀HCl)、酸碱性(酸性KMnO4氧化性较强)、温度等。4)根据产物价态高低判断:如: F2 、Cl2 、Br2 +Fe=FeX3 S、I2

5、+Fe=FeI2 、FeS 由此判断这几种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 )七.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1)相等规律:即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本质是( )失去的电子数( )( )获得的电子数。2)先后规律:即一种氧化剂遇到不同还原剂时,还原性强的先反应 如:少量Cl2通入FeBr2 溶液中,写出离子方程式:( ) 3)归中规律:即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价态的变化是:“只靠拢,不相交。”例如: KClO3+ HCl(浓)KCl + Cl2 + H2O H2S + H2SO4(浓)S + SO2 + H2O 八.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方法:1.双线桥法: MnO2 + 4 HCl(浓)=

6、 MnCl2 + 2 Cl2 + 2H2O2.单线桥法: Cl2+NaOH-Na2O2+CO2-九.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原则(依据):电子守恒即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质量守恒、电荷守恒。2.步骤:标出价态变化,确定升降数目,求出最小公倍数,得出两剂两产物系数,观察配平其他,短线改为等号。3.配平:H2SO3 + HNO3 H2SO4 + NO2 + H2O Cu2S+ HNO3- Cu(NO3)2+ NO+ CuSO4+ H2O( )H2O2+( )Cr2(SO4)3+( )( )( )K2SO4+( )K2CrO4+( )H2O ( )SO32-+( )MnO4-+( )( )( )

7、Mn2+( )SO42-+( )H2O歧化反应:Na2O2 + CO2 NO2 +H2O Ca(OH)2+ SCaS5+ CaS2O3+ H2O S + KOH 十. 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电子守恒法例: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Fe3+Fe2+、MnO4-Mn2+、Cl2Cl-、HNO2NO。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KI时,得到I2最多的是: A. Fe3+ B. MnO4- C. Cl2 D. HNO2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一.举例说明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1.概念:凡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凡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不

8、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如:酸,碱 ,盐是电解质,CH3CH2OH,C12H22O11等是非电解质2.注意:1)单质(Cu,Cl2)等是( )2)电解质必须是自身电离出离子导电,如:NH3,CO2,SO2等是( )。3)CaO、Na2O等? 4)难熔盐如BaSO4是什么? 5)盐酸是否是电解质?6)NaHSO4在两种条件下的电离:二.强弱电解质概念:凡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凡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弱电解质。结构类别微粒种类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三.电解质强弱与导电性强弱的关系: 电解质强弱是看( ),而导电性与( )成正比,不一定电解质强导电性就强,只有同浓度的强弱电解质才可

9、以说:电解质强导电性就强。四.离子反应:1.概念:凡电解质在溶液里相互间的反应或着凡有电解质的离子实际参加的反应均叫离子反应。2.本质:反应物中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小3.发生的条件:1)生成难溶物质;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3)生成挥发性物质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类型:1)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五. 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注意事项:1)没有离子实际参加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浓H2SO4和一些固体反应。2)单质,氧化物等写化学式:如:CO2 + OH- Zn + 2H+ Na + H2O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离子不能拆开写:如 NaHCO3 和

10、NaOH溶液反应:HCO3- +OH- 4)生成物是易溶于水的气体,要特别注意反应条件:如 NaOH与NH4Cl溶液反应:冷、稀溶液: 热、浓溶液:5)对于微溶物处理有三种情况:(MgCO3、Ag2SO4、Ca(OH)2、CaSO4)生成物中出现:如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反应物中出现:溶液状态时: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碳酸铵溶液:浊液或固态:如 向石灰乳中加入Na2CO3溶液:( )向MgCO3固体中加入稀HCl:( )6)强氧化性与强还原性微粒首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Na2S加入FeCL3溶液中:( )7)注意反应物间量的关系: (1)Cl2和FeBr2反应:Cl2过量:3 C

11、l2+2Fe2+4Br= 6Cl+2Fe3+2Br2 Cl2少量:Cl2+2Fe2+=2Fe3+2ClCl2氧化一半Br:2Cl2+2Fe2+4Br=4Cl+2Fe3+Br2(Cl2和FeI2反应与以上反应是否有区别?回答是肯定的。Cl2少量时应写为:Cl2+2I=I2+2Cl;Cl2过量:3 Cl2+2Fe2+4I= 6Cl+2Fe3+2I2 )(2)C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CO2+2OH=CO32+H2O CO2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CO2+OH=HCO3(3)SO2与过量NH3H2O反应:SO2+2NH3H2O=SO32 +2NH4+H2OSO2与少量NH3H2O反应:SO2+N

12、H3H2O=HSO3+NH4+(4)Ca(HCO3)2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Ca2+HCO3+OH =CaCO3 +H2OCa(HCO3)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Ca2+2HCO3 +2OH=CaCO3 +2H2O+CO32(5)Mg(HCO3)2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Mg2+2OH =Mg(OH)2Mg(HCO3)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Mg2+2HCO3+4OH=Mg(OH)2 +2CO32 +2H2O(6)明矾与少量Ba(OH)2溶液反应:2Al3+3SO42+3Ba2+6OH=2Al(OH)3 + 3BaSO4 明矾与过量Ba(OH)2溶液反应:Al3+2SO42+2Ba2+4

13、OH=2BaSO4 +AlO2+2 H2O2. 离子方程式判断正误:1)看书写形式是否正确:如;FeS写成Fe2+, S2-;2)看是否符合物质间反应的客观事实:如;过量Cl2通入FeBr2溶液中写成:Cl2 +2 Fe2+=2Fe3+ +2 Cl-等。3)看质量、电荷、电子是否守恒 如:Na+H2O=Na+OH-+H2 Fe2+Fe=2Fe3+4)看是否符合定组成定律 如:Ba(OH)2与 H2SO4反应写成:Ba2+OH-+H+SO42-=BaSO4+H2O六.离子共存的判断方法: 离子间因为发生下列反应导致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复分解反应: 弱酸根离子与H+不共存:如:CO32-与 H+

14、 、 S2- 与 H+ CH3COO- 与 H+、AlO2-与 H+等、ClO-、SO等弱碱阳离子与OH-不共存如:NH4+与 OH-;Al3+与 OH-;Fe3+与OH-;与OH-弱酸的酸式盐与H+,OH-都不共存如:HCO3-;HSO3-;HS-等生成难溶盐导致离子不共存 如:SO42-与Ba2+;CO32-与 Ca2+;Cu2+与S2-;SO32-与Ba2+等2)离子间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与 I-;Fe2+与 NO3-(H+);MnO4-(H+)与 S2- ;SO32-与 S2-(H+)、ClO-与 S2-(酸、碱、中性);S2O32-与H+等;3)离子间

15、因发生双水解反应导致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AlO2-与 Al3+;HCO3-与 Al3+;Al3+与 S2-等、与HCO3- 4)离子间因发生络合反应导致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与SCN-等5)挖掘题目隐蔽条件:如:无色;酸性;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10-12mol/L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有能量变化。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人类所需的大部分能量来源于化学反应。即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及其制品的燃烧2.反应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燃烧热、中和热: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中吸收或

16、者放出的热量。用符号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可测量,测量仪器叫量热计。2)分类: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原因: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吸热。 或者:反应物的键能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和,为放热;反之为吸热。3)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的燃烧反应;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金属跟酸的反应。溶解过程放热的有:CaO、NaOH、浓H2SO4常见的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铵盐与碱的反应;盐类的水解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溶解过程吸热:NH4NO34):燃烧反应:任何剧烈的发热发光的氧化反应。 燃烧

17、热: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 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表示:H+(aq)+OH-(aq)=H2O(l); H=-57.3KJ/mol。注意:1)生成沉淀的中和反应:1/2 H2SO4+1/2Ba(OH)2=BaSO4 +H2O;H-57.3KJ/mol2)弱电解质参与的中和反应:3)浓H2SO4与固体NaOH参与的中和反应:关于燃烧热和中和热的计算:中和热测定的实验:(看课本)3.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放出或者吸收热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 1)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s、g、l表示固体

18、、气体、液体。2)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系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但反应热数值要随计量数而变化单位永远不变。反应逆向进行时,数值不变,符号相反3)反应热要表示在方程式后,放热为负值,吸热为正值,还要注明数值和单位。如:C(s)+O2(g)=CO2(g);H=-393.5KJ/mol4)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写条件,中间连接符号为等号或可逆符号5)注意可逆反应中,热量数值的意义。4.盖斯定律及应用: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始态与终态有关,而与具体反应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反应热相同。二.燃料的充分燃烧与能源利

19、用:1.燃烧的条件: 1)与空气接触 2)温度达到着火点2.充分燃烧的条件:1)足够的空气(是否越多越好?过量的空气会带走热量,空气不足后果:热效低,浪费能源;产生CO,烟等污染) 2)足够大的接触面:采取办法?固体粉碎;液体雾化、气化3.煤的综合利用及新技术的开发:煤作为燃料有利的一面:1)我国储量较多,有人估计,足够用几百年;2)是发热量很高的固体燃料,我国煤炭资源相对比较集中,开采成本低,作燃料合算。煤作为燃料的弊端: 1) 数亿年形成,不可再生 2)大量开采,会造成地面塌陷 3)固体燃料,燃烧反应速率小,热利用效率低,运输不方便 4)直接燃烧产生二氧化硫、CO等有毒气体和烟尘,对环境造

20、成污染煤充分燃烧、综合利用、减少污染采取的方法:1) 新型煤粉燃烧器:块粉2)气化和液化:气化:C(S)+H2O(g)CO(g)+H2(g):水煤气液化: CO+H2CH3OH3)煤干馏:得到干馏煤气:CO、H2、CH4、CO24)脱硫:CaO+SO2 CaSO3+O24.能源的利用与人类进步:一级能源:现成供给:煤、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能二级能源:间接制取:电能、煤油、汽油第二章 碱金属9、碱金属元素包括(填名称、符号、原子序数) 。10、钠与硫化合时可能会发生 。11、从试剂瓶中取一小块金属钠,怎样操作_。12、钠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与O2反应常温:_。点燃:_。盐CuS

21、O4溶液:_。熔融态:TiCl4_。13、钾、钠合金在常温下是 态,是 的导热剂,钠还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可以把 等金属从它们的卤化物中还原出来。高压钠灯发出 光,射程远, 能力强。14、用棉花包裹住约0.2克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有 _ 现象,其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Na2O2能作为供氧剂,用于呼吸面具上,写出的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15、联合制碱法又称 ,写出反应方程式:_。16、Na2CO3、NaHCO3与某些固体酸性物质(如酒石酸)混合可制成发酵粉,用于蒸制馒头、面包等。试用实验证明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都能产生C

22、O2。 17、碱金属单质中密度小于1的有 ,钠的密度 钾的密度(填大于或小于)。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其中铯在气温稍高时就呈 态。18、写出Li与O2、Na与O2反应的方程式 ,少量锂通常保存在 。19、碱金属都能与水反应,铷、铯与水的反应比钾与水的反应还要剧烈,它们遇水立即 ,甚至 。20、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把装在玻璃棒上的铂丝(也可用光洁无锈的铁丝或镍、铬、钨丝)放在酒精灯火焰(最好用煤气灯,它的火焰颜色较浅)里灼烧,直到 为止。用铂丝蘸取 ,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实验后要用 洗净铂丝,并放在火焰上灼烧到 时,再做下一样品的实验。21、当在玻璃管口点燃某些可燃性气体时,火焰常呈

23、现黄色。能否由此说明这些气体的火焰为黄色?为什么? 如何消除这种影响? 。22、常见金属焰色反应的颜色,钾 ,钠 ,钙 ,铜 ,其中钾应通过 进行观察。23、怎样鉴别Na2CO3和NaHCO3粉末,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4、同浓度等体积的Na2CO3溶液和Na2HCO3溶液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现象有什么不同:速率: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同溶液的Na2CO3和Na2HCO3溶液的PH大小,Na2CO3_Na2HCO3,离子方程式为_、_、_。第三章 物质的量考刚要求: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gmoL1),气体的摩尔体积(LmoL1)。2、理解物质的量浓度(mol

24、L1),阿佛加德常数(NA)。3、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况)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清单:一、重要概念1、物质的量是表示_的物理量,符号是_;其单位为_(符号_)。使用该单位时,应指明对象,它的对象是_。 2、_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_;单位_,它与_含碳原子数相等,约等于_。3、 叫物质的摩尔质量;符号_,单位_;它与1mol物质的质量的区别与联系是 。4、_叫气体摩尔体积;用符号_表示,单位_;它的大小与_有关,在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都约等于_。二、物质的量与其他量之间的关系 (恒T恒P)三、物质的量浓度1、质量为m的溶液中溶质A的质量为mA,A的

25、摩尔质量为M,溶液的密度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A)_。2、A的摩尔质量为M,某温度下,A的溶解度为S,饱和溶液的密度为,则该饱和溶液中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3、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V体积A气体,所得溶液密度为,A的摩尔质量为M,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4、配制250ml 0.2mol/LNaOH溶液所用的仪器_;配制的步骤_。5、用98%(1.84gcm-3)浓H2SO4配制100ml 1.0molL-1的稀H2SO4所用仪器_;配制的步骤_。四、易混知识清单1、物质的量与摩尔,前者是物理量,后者是前者的单位。2、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1mol分子的质量单位不同,注意区别。3、相同

26、条件下,不同固体、液体的体积不同,但气体的摩尔体积相同,标准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4、大多数溶液的密度随其浓度增大而增大,但少数溶液(如氨水、酒精溶液等)的密度随其浓度增大而减小。应用:3a%的H2SO4与a%的H2SO4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2a%;3a%的氨水与a%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的质量分数小于2a%。五、强化练习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常温下1L 0.1molL-1MgCl2溶液中含Mg2+数为0.2NA标况下,22.4甲苯所含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标况下,11.2LSO3所含的分子数为0.5 NA0.1mol Br原子

27、中含中子数为3.56.021023Na2O2与H2O反应生成1.12LO2(标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6.0210221mol MgCl2中含有的离子数为2NA7.1g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30g甲醛中含共用电子对总数为46.0210235.6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通常状况下,NH4+ 和NH2-各1mol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NA在标准状况下11.2L苯所含的原子数为6NA0.01mol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N2,转移的电子数是0.02NA第四章 卤 素1.结构: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Cl2( )、HClO( )、NaClO(

28、 )、HCl( )、NaCl( )、PCl3( )2.物理性质:Cl2:颜色( )、状态( )、气味( )、毒性( )、密度( )、溶解性( )、易( )F2:颜色( )Br2:颜色( )、状态( )、熔沸点( )易( )、通常怎样防挥发?( )( )溶于水,( )溶于有机溶剂。I2:颜色( )、状态( )、易( ),可用于碘的分离提纯;与淀粉变蓝色,常用于( ),易溶于( )、HCl:气味( )( )溶于水3.化学性质:1)Cl2作为氧化剂可氧化四类物质:金属、非金属、低价金属、低价非金属化合物:写出Cl2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及现象、条件:Na、Cu、Fe、H2、P、Fe

29、Cl2、H2S(S2-)、SO2(SO32-)、NH3、HBr、HI2)Cl2与两种物质发生歧化反应(水、碱) 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新制氯水的成分: 氯水与紫色石蕊试液先( ),后( ) 氯水与AgNO3溶液、Na2CO3溶液、Mg等反应否?有何现象? 氯气与NaOH(浓、热;稀、冷)、C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氯气与Ca(OH)2(溶液还是浊液?)反应应用于重要的化工生产反应( )漂白粉久置于空气中会转化为( )而失效,应存放于( )3)HClO的性质:强氧化性(杀菌、消毒、漂白)、弱酸性:NaClO+HCl(稀)= NaClO+HCl(浓)= 不稳定性:分解的方程式: 保存

30、氯水应( )4)HCl:酸性(H+)、还原性(Cl-)、氧化性(H+) 工业制取方法( )、Cl-的检验方法( )5)F2的性质:F2+H2O= 与稀有气体化合6)AgCl、AgBr、AgI的感光分解:7)Ca(ClO)2、NaClO有( )性,写出Ca(ClO)2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性质递变:1)单质相互置换反应:2)氢化物:稳定性( )、还原性( ) 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 ) 水溶液的酸性:5.用途:1):消毒、制盐酸、漂白剂、制氯仿、多种农药2)碘对人体的意义: AgCl、AgBr、AgI感光性的重要用途3)生理盐水是( )%的NaCl溶液4)海水提镁、海水提溴的重要反应:5)

31、医疗上的碘酒是(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1、原子很小,但原子核又比原子小得多,它的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_,它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_。2、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而核电荷数又是由_数决定的,因此,核电荷数核内_数核外_数原子_。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_,如果忽略_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的_ 和_的相对质量取_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质量数( )_( )_( )4我们在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时,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_的多少。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可以想象为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所以,人们形象地把它叫做_。_密度大

32、的地方,表明电子在核外空间_ _内出现的_多。5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_的区域运动,而能量高的电子就在离核_的区域运动。我们可以把核外电子运动的不同区域看成不同的电子层,并用n=1、2、3、4、5、6、7表示,这七个电子层又可以分别称为 层。6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以从它的单质_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以及它的_的碱性强弱来判断。7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从它的_ _的酸性强弱,或跟_以及_的稳定性来判断。8Na与冷水_反应放出氢气;Mg与冷水反应_,与沸水_反应,放出氢气,与酸_反应放出氢气;Al与酸_反应放出氢气。Si与H2反应需_;磷蒸气与氢气_反应;S与H2反应需_;Cl2与H2在_或_时发

33、生爆炸而化合。9元素的性质(包括: )随着_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做_ _。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_的必然结果。10根据元素周期律,把_的各种元素,按_的顺序从_到_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_ _的元素,按_递增的顺序由_而_排成纵行,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叫做_。它是_具体体现形式。11元素周期表有_个横行,也就是_个周期。具有_的元素按照_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称为一个_。_数_数。元素周期表中有_个纵行,_个族,其中有_个主族、_个副族和_族、_族。由_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_族,叫做副族。第族和全部_元素,共有_多种元素,统称为_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把它们称为_金属。12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的_相同,随着_数依次增多,_半径逐渐减小,_能力逐渐减弱,_能力逐渐增强,因此,金属性逐渐_,非金属性逐渐_。在同一主族的元素中,由于从上到下_数依次增多,_逐渐增大,_能力逐渐增强,_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元素的金属性逐渐_ _,非金属性逐渐_ 。位于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_性,又能表现出_性。13_叫价电子。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它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_。14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