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生物专业就业现状分析.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87031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学]生物专业就业现状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理学]生物专业就业现状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理学]生物专业就业现状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学]生物专业就业现状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学]生物专业就业现状分析.doc(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生物专业就业现状分析2010年01月02日 星期六 15:19毕业后的去向一般从高到低有如下几类:第一类 前100强的跨国公司 如:宝洁 通用 玛氏 联合利华等。这种公司较少招生物,即便招,也以名牌大学本科生、博士后为主,硕士被录用的几率等同于中500万双色球。待遇非常不错,一般都在7k以上(联合利华稍低点),培训机制也非常完善,福利待遇优厚,大公司背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较高的平台。第二类公务员去年的国家公务员专业中尚未发现专门招生物的,所以只能报考不限专业的,挑战200:1的录用几率。第三类较大的生物技术外企 如:伯乐公司(美) 、基因公司(美)、takala(日)等这种公司一般招销售人员为

2、主,偶尔会招技术支持,销售一般要本科以上,技术支持一般要硕士以上,一般不招应届生,三年工作经验是起码。待遇还可以,普遍4k左右(北京)第四类事业单位大学及科研院所:一线二线城市的大学一般不太录用硕士,起码要博士,三线城市的大学有可能会要,但一般不考虑非名牌。中学:一般会要师范出身的硕士其他事业单位 如:疾控中心(CDC),物证中心,食品检验处等, 但招人较少,北京这样大小的城市,每年招的不过十几人,北京生源为主。事业单位招人较少 ,工资较低,2k上下(北京地区)。但稳定,福利好,保障好,是mm们的首选。第五类酿造业:酒厂,酱油厂,醋厂。一般只要发酵工程的硕士,现在好多酒厂的效益都不错,如青啤,

3、张裕,天津王朝,五粮液,这些单位待遇蛮高,北京的一些国营酒厂还解决户口。第六类生物技术服务公司 如上海生工,北京奥科,申能博彩,北京博奥,三博远志这些公司一般以引物合成,测序等为主打业务,听着很对口,但一般招销售为主,这些公司技术人员主要是操作测序仪,合成仪,工作繁复且技术含量低。加班到深夜是常事。硕士的待遇2-3k(北京地区),没有加班费,不解决户口,好点的会解决住宿。第七类非事业型科研单位 如:华大基因、北大生命科技园研发非常非常累,不是一般人能仍受的,mm们慎重考虑,唯一的好处是可以学到一点技术。工资一般本科1000,硕士2000 ,博士3000第八类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北京及上海遍地都是

4、,说白了就是皮包公司,倒卖试剂仪器为主。技术含量0,待遇同第七类第九类骗子型生物技术公司 全国上下到处都是 ,销售保健品,减肥药,美容化妆品。不到家里揭不开锅建议别去。以现状来看,目前80%的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植物、动物专业毕业生都去了第六类-第九类公司,能进前三类单位的不足5% 。学生物和就业2010年01月02日 星期六 15:17为什么生物类专业这么难就业众所周知,现在生物类专业的就业奇差无比,什么生物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不论是哪个,只要开头带了生物两个字,就没有容易就业的专业。 笔者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厦大生物系还算是比较厉害的生物系的,现在我说一下去年和前年我们厦

5、大生物本科以及博士的就业情况。 先说本科,厦大生物的保研率堪称全校最高,我们全系150多人,大约20个出国,70个保研考研到本校或者外校,10个考了其他专业的研究生,参加工作的有50人,只签约了7个,而且这7个人签的都是很一般的企业,部分作销售的甚至和中专生大专生从同一起点做起,7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月薪超过2000。 相比之下,厦大的财政学140人,大约有20个出国或者升学,剩下的120人中,只有7个没有就业出去,而且签约的一百多人中,以四大,各大银行,各大金融部门为主,几乎没有几个人月薪低于3000。 财政和生物同属厦大比较牛的专业,再看看厦大的软肋工科类专业。厦大的工科还没有一些比较强的二本

6、工科好,但是,工科的就业率也超过90%,基本人人也能拿到2000元以上的工资。 再看一些二本的比较好的工科,他们的就业情况大致和厦大的工科差不多。 也就是说,进了重本的生物系,你的就业将不如二本。 我说的这些都是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个例我们要抛开而不谈。 别以为清华北大就会好,清华的生物工程就业不如天津的中国民航大学(二本)。 也许有人会说,本科生当然是这样了,如果是博士生那就不一样了。 好的,现在我们看一下厦大博士的就业吧。 先说下,想在厦大生物系做个老师,国内的生物博士毕业是绝对不可能的,清华北大的都不行。厦大自己的博士毕业只能留校做个实验员,月薪4000不到,能留校做实验员的还是一些比

7、较牛的和导师关系比较好的博士。至于那些不牛的博士,他们看中的是广大的中学校园,很多生物博士为了争夺一两个中学生物老师的职位打的头破血流。 当时去四个人应聘两个生物老师职位,其中两个是厦大博士,一个是武大硕士,一个是泉州师范学院(二本),最后得到该职位的是一个博士和那个泉州师范的。 堂堂重本博士,和一个二本本科生做一样的工作,你甘心吗? 相比之下,经济学的博士一般都可以留校做教授,或者做某企业的高层,那前途叫个无量啊。 同是博士,差异就是这么大,没办法的。 也许又有人说,出了国就不一样了。 是的,出了国确实不一样了,出国读了国外牛校,可以留在国外搞研究,或者当个海龟进高校,进院所,待遇也绝对不会

8、差。 但是,现在生物这行的情况是,海龟都没什么好稀罕的了。 我们不能被个别那不到1%的大牛进了院所而迷惑,现实情况是,大量的生物海龟回国后继续失业,或者改行。留在国外的博士待遇基本都是两万美元左右(听起来高,在美国这是高中生的工资),而国外的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的博士一般都可以拿到六万美元。同样都是研究人员,就因为行业不同,差异竟是如此之大。 为什么会这样,现在笔者深入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一、牛的是老师们,而不是我们 很多人说,现在IT业已经人员饱和了,是这样的,现在学IT的人非常多,竞争压力非常大,一些IT的不知情的人看到学生物的人那么少,偶尔还会羡慕学生物的人呢。比方说社会上一共有1200

9、0个人学的是IT相关专业,500个人学的是生物,咋一看神似是IT竞争非常激烈。但事实却是,社会一共需要10000个IT职位,由于IT多了2000人,因此造成了竞争激烈,而社会却只需要100个生物研究岗位,却多余了400个学生物的人。 这个竞争,已经不能用激烈来形容了。 从高校的师资团队就可以看出来了,以我所在的厦门大学为例。厦大的经济可以说是全国很厉害的了,会计更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国会计的最高水平。而厦大的经济、会计的教授们基本都是本校,或者国内的重本毕业的博士,只有个别大牛才是国外牛校毕业的。 再看看厦大的生物,厦大生物也算是比较厉害的生物系了,其实排名还不如厦大的经济那么靠前,只是比较厉害而

10、已。但是,师资力量确实如此的厉害,老师全部都是国外牛校毕业的大牛,就连实验员都是博士,几乎生科院就没有不是博士的人。 老师们没有一个关心学生就业的,他们只是在关心有没有比较乖的学生能帮自己做实验,能帮自己打打工,都是一帮献身于科学的人。你要是问他们,以后我们到底该怎么就业,他们会告诉你一堆什么新型材料,新型能源,听起来很高端,实际上能用么?马云说过一句话,“你说你是高科技,人家客户会崇拜的看着你,但不会买你的货。”这点和现在提什么新型能源的人是一样的,你一说你是研究新型能源的,人家会崇拜的看着你,但是,你能让你这新型能源在短期内投产么? 经济学院有经院就业促进中心,生科院有么?经院老师逢人便提

11、自己学生的就业,生科院老师敢提么? 二、说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人是不负责任的、 二十一世纪到底是不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我想说的是,肯定是的。但是,二十一世纪这么长,2090年也叫二十一世纪,我们活的到这个时候么? 很多人都以为,过个十年八年,就不一样了,还骂我们这些一门心思转行的人目光短浅。是,我们是看重目前的利益,但是,你不觉的你们也看的太远了么? 首先,我得告诉你们,只用十年八年,生命科学的世纪是不可能来临的,美国还没到生命科学世纪呢,中国可能么?人家美国到了计算机时代20年以后,计算机才算是在中国普及,就算现在信息时代效率高,也得等美国的生物产业普及十年后中国才能普及吧?再说,美国的生物

12、产业普及的话,起码还得20年呢,也就是说,在中国,生命科学世纪想要降临,起码还得30年。 也就是说,生物变得实用些的时候,我们现在这些学生物的已经五六十岁了。 那时候自会有新人来赚钱,来创业,你觉得我们这些老一代,除了欣慰的看着他们,还能做什么? 当然,如果你就是那么想为了科学献身而不求名利的话,我只能送你四个字“你很伟大”。 但是,我们是男人,男人就要做一个成功男人,而不是自己成天拿着微薄的工资在实验室调试着那些瓶瓶罐罐,等你把那些瓶瓶罐罐调试成功的时候,你的老婆应该也被别人调试成功了。 所谓生命科学世纪,不过是部分人说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话,再被部分不负责任什么都不懂的记者炒来炒去的。生物类专

13、业前几年的录取分数高的吓人,这几年终于算是正常了,现在念生物的都是调剂的,或者保送的,或者脑残的。 很多大一大二不明就里的傻学弟们偶尔还会冒出个“到美国拿诺贝尔奖”或者“开个生物公司自己创业”之类的天真言论,但实际上,你觉得诺贝尔奖是人能拿得到的么,你觉得你即使累死能拿到么?至于自己创业,就更搞笑了,你看看现在中国有几家生物公司,所谓的生物公司要么就是化工厂制药厂打个生物的旗号而已,要么就是到处倒卖生物仪器的骗子公司,别以为搞这些的都是些一般院校生物系毕业的,其实复旦南大的硕士生搞这些的比比皆是。 我们生物系内部都自称屠龙系,毕业了无龙可屠,唯一就业渠道就是再去教小朋友们如何屠龙,然后再期待几

14、十年后真龙会出现。 也有人会说,只要你努力,就肯定能做好。 是这样的,但是,我在生物行业努力了,也就只拿到那么点薪水,同样的付出,我干嘛不到别的行业付出,很明显我到别的行业付出收益更大么,你还留在生物行业那不是脑残么? 三、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化学的比较好 前一段时间,我们一个生物的博士跑到一个制药公司应聘,给人家HR讲了一堆生化方面的东西,HR听着直皱眉头,最后当场侮辱了该博士:“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化学的比较好。” 最后结果是,该制药厂要了几个化学的本科和硕士,而我们的生物博士们一个也没有要。 这个不是个例,并不是因为那化学的的确出众,或者生物博士的确糟糕,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咋一看,好像和

15、生物对口的东西挺多的,什么化工啊,制药啊,医学啦,化妆品啦,好多啊我们非常开心啊。但实际上人家都会觉得你没一个专精的。化妆品或者化工厂人家宁愿要学化学或者化工的,医院那肯定只要学医学的,制药厂那肯定还是化工或者药学的优先。 生物学了半天,就是个四不像。 而且,学历越高,就越难转行,生物本科生还有去考注会考MBA或者做销售的,这倒是成功转行了,研究生博士生呢,海龟呢?基本就只能往化工或者制药方面转行了,生物医学的倒是很多转到医学方面去的。 以前有个国外牛校的生物博士,发现待遇巨低,只好又在国外念了个计算机的硕士,出来人都三十好几了,不过待遇倒是一下子升上去了。从此,此人最忌讳的事情就是别人提起他

16、是个生物博士。 四、这专业就是骗人的,学不到任何东西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大学本科四年生物学的课程设置。 还是以我所在的厦门大学为例,不过,全国各个重本其实设置都差不多。 一年级:公共课,院系通修。这个没办法,只要是中国的高校,你的大一时间肯定都是浪费到这些课上。不过关键是别的专业人家只浪费这么一年,我们还要接着浪费三年呢。 二年级:生物化学,这个神似挺重要的,不过,我们学的那英文教材,老师教得极端浅显,考试就是给你20个题目考其中10个题目,基本学了也就忘了,现在我只记得生化的大概。 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等。基本就是听下课,做作业,考前突击考试背背就OK了,很明显,你靠理解答题的分数肯

17、定没有人家靠背书拿到的分数高。 三年级:三年级我们分专业了,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三个方面,其他重本也都和我们大同小异。学的东西都是一些科普类或者了解性的内容,比如高中生物的那些介绍性内容,我们三年级学的都是专业课,但所谓的专业课就都是些了解性,或者介绍性的内容。 四年级:实验,非常基础的实验,老师做一遍,学生跟着来一遍,写毕业论文。有脑子的到处实习考虑转行问题,没脑子的就浑浑噩噩的被保研了。研究生:比较深的科普内容,做一些比较难的模仿性实验,帮老师做一些非常低下的东西,学完这些科普,你将成为一本百科全书,但不会产生任何经济价值。 博士生:更深的科普内容,反正还是没有自主实验,导师的廉价

18、劳动力。 总之,生物学了这么多年,学的都是一些科普内容,学的好学的糟糕都是一回事,偶尔一些成绩非常糟糕的人反而能进外企,因为在你学那些无用的东西的时候人家也许在到处实习。 你的专业没有任何对口的东西,只有改行,只有改行。 再看看会计学,财政学,或者工科诸多学科,这些东西,学了就是有用的,财政学完了出来就可以进入金融系统,会计学完了就可以当会计,工科出来就可以搞技术。生物出来能干什么,你只懂一些百科知识而已。 生物四年下来,你和你高中毕业时,没有任何区别,不管你努力不努力。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因为,生物是一门研究性的科学,而研究是非常高端的东西,我们不止要搞懂现在生物学科所有的基础知识,

19、还要搞懂你要研究方向的所有知识,然后你才能创新的研究。 而别的学科都是实用性学科,你只需要学习加实践现有的东西就可以了,至于研究,自有别的学科想研究的人去搞。 而且,别的学科已经产业化,就肯定会有很多企业以及国家的大量资金投入,他们的研究人员待遇也就会非常高,而生物能不能产业化还是个未知数,又有哪个企业发疯了愿意给短期没没有任何产值的生物研究投资呢? 所以,如果你对生物不感兴趣,请快点转行吧,不要再每天浑浑噩噩的保研,读博,失业 总结一下,真正适合念生物,需要以下几点: 1、 家庭收入较高。 至于这个较高是多高,以我写这篇文章的这个时候算,家庭年收入要在二十万元以上。你别以为你努力了就能拿到国

20、外牛校的全奖,基本可以这样告诉你,清华北大拿到牛校全奖的都不多。 2、 对生物极端的热爱。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 3、 淡薄名利,崇尚科学。 搞生物研究过的必须是清贫的生活,你必须有看着大量不如你的人飞黄腾达而不眼红的能力。 4、 英语很强。 注意,这里是很强,否则你怎么通过GRE,通过还不行,得很高,不然你怎么读牛校。 5、 专业极强。 这里的专业强不是说你科普知识懂得多,科普知识弱智看多了都能学会的,这里的专业知识指的是你做实验的能力。 以上五点,如果你缺两个以上,请尽早退出。 引用一下以前一个北大生物毕业,最后转行做了记者的成功人士的话: “学生物的都不傻,傻的是学了生物还执迷不悟的。”以

21、上为转帖 本人就读学校为211大学 生物突出 但本科1000到1200 硕士2300(从事本专业) 所以转帖绝对没夸张 而且 生物即使博士就业也不好 大家可以搜08美国各专业博士薪水排名去天涯看看 有一些好帖子 和一些过来人的回帖 当然 干哪一行都可以生活富足 但从性价比来说 生物很不划算按:本人转载这文章不是表明自己对目前科研的反感,而是希望读者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共同扭转这种景象,为自己和他人提供一个优良的科研环境。我眼中的中国科研 一个中科院退学博士生的感想2011-04-16 13:381.离开中科院将近两年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准备写一些东西了。我希望那些日益淡忘的记忆,能被长久保

22、存下来。2.2006年1月,我正式向中科院某所递交退学申请。经历了种种煎熬,半年后,我终于搬出了青年公寓。实验的不顺,前途的渺茫,与老板的争吵,其他纠缠不清的种种,突然间都消失了。我感到很轻松,有一种久违的平静。2006年整整一年,我的压力很大,但我过得很快乐。经历了阵痛之后,我成功实现了人生的转折:2007年4月1号,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归宿。这里没有封闭的实验室,没有没完没了的实验,每天不用面对老板不切实际的妄想,前途也似乎不像以前那么渺茫。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从事的是我喜欢的事业,我愿意为此奋斗。3. 痛定才会思痛的,我常常想中科院到底给了我什么?细细想来,其实收获还是很多的。 学院彻底的改变

23、了我的许多价值观,比如,现在我不再崇拜学术活动,而是只把它看成一种普通的职业,没觉得他比其他职业更神圣。尤其是现代的学术活动,更是越来越趋向于职业化,规范化,越来越依赖于大规模的投资和规范化的管理。科研活动也并不一定需要高智商,因为创新活动越来越规范化,创新也就变成了一种技能,既然是技能,理论上说,只要经过系统训练,谁都有希望掌握这种技能。所以,在我眼里,科学家也就变成了一种普通的职业。科学家并不意味着聪明过人,而仅仅代表他有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有比较规范的思考方式,有理性客观的态度,能用一些实验(具体的或抽象的实验模型)检验理论或假说。科学院还让我比较深切的感受了中国学术界的种种怪现状。(一

24、)中国独特的科研基金审批制度是学术腐败的温床:我们的科研基金大部分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科学家们需要向政府部门申请。在申请的时候,需要说明课题的科学意义,应用价值以及可行性。审批通过后,拨付科研经费。这是由于我们毕竟是穷国,没有太多钱,所以只能严格审批,有选择的支持,这没有错。但正是这一制度,催生了种种怪现状:1,埋头做学问的不一定有经费支持,整天跑关系的财源滚滚。这是很显然的事,政府有权分配经费,这一权力难免要寻租。2,科学界的拉帮结派。在审批时,需要专家出具意见,又由于近代以来,科学研究分工越来越细化,所以一个课题,全国也就寥寥几个专家有资格出具审批意见。那么很显然平时在这些圈子的人脉方面投

25、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很值得的。这样就导致帮派形成,你审我,我审你,互相吹捧,互相抬高,形势一片大好。最终把钱忽悠到口袋里。课题立项全是高精尖。由于科研经费的有限,所以讲究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把大部分经费在最有价值的课题上,这就导致科学家们申请课题时个个都是高精尖项目,个个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项目,但其实个个都是虚张声势,一片浮躁。那些扎扎实实的不怎么招摇的基础研究项目逐渐被边缘化。4,去探索未知世界前,却要求先拿出地图。学术活动是创新的过程,创新是探索未知领域的。而探索其实严格来分析是不能规划的,或者至少是不能非常具体的规划的。而我们由于审批时需要拿出科研项目的具体材料,所以就需要科学家们事先把学

26、术活动规划好。这就好像探险家们在探索一片完全未知的原始森林前,先要求他们画出地图。这是很荒唐的。5,科学家也会傍大款,傍大腕。一些“小老板”(没有多少影响力的科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很难申请到经费的,于是他们就努力跟大腕们拉关系,申请经费时写上这些大佬的名字,名曰“共同申请”,比较容易拿到经费。实际上这些大佬们手下课题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根本管不过来。经费拨下来后,就由着下面的人折腾了。6,一些比较有钱的科学家们拼命铺摊子。一些科学家在申请到经费时,不是埋头做课题,而是拼命买仪器,扩张实验室。我过去师从的老板实验室规模十分可观,从分子水平到细胞水平的实验啥都能做。这是为啥呢?其实仔细分析

27、很简单。实验室成规模后,就比较容易申请到课题了,一年立好几个项,有做遗传的项目,有做发育的项目,有做免疫的项目,这个项目申请不下来还有那个,风险分散了,经费就有保障了。(二)重立项,轻验收,导致很多课题不了了之。立项时轰轰烈烈,验收时马马虎虎。因为验收时还是专家评审,而这些专家其实都是圈内人,你评我我评你,互相都得给面子。不管做得怎样,只要能发几个文章就行。(三)再说说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其实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但现在很多人以为研究生是硕士,博士就是博士。这是一个小题外话,我只是想说,以下我说的研究生包括硕和博。我们现在的培养制度是,以论文为硬指标(目前有少数地方有改革)。论文

28、已经成了指挥棒,老板需要论文给评审专家交差,学生需要论文毕业。不同的是老板需要高水平的论文,有利于自己升官发财,或者混个院士啥的。学生则是能毕业就行,这就是矛盾。但一般因为具体科研活动需要学生去做,所以大部分文章都是刚好够毕业就行。谁都明白做个大文章谈何容易,有很多课题理论上分析就得五六年,而且探索未知本身有风险,一般学生不敢冒险,万一五六年后课题做不完,或者做不成功。毕业就困难了。所以导致我们的文章数量多(因为每年毕业的研究生数量多),质量普遍不高,或者简直可以说很低。浪费了大量的科研资源。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研究生的宝贵年华。我们的科研害了谁?害了老板们,我们的好多科学家都是从国外引入的,他

29、们在国外做的很好,发的文章都很有水平,为什么一回来就都被阉割了?害了研究生们,我们的宝贵年华,我们的纯真梦想,都在一片浮躁中慢慢耗尽。逐渐变得呆头呆脑,谨小慎微,没有眼界,没有胆量,没有开拓精神,没有创新精神,也没有了为科学奋斗终身的激情,只是盼着毕业。这样的生活不是在做科研,而是在生产论文。我们的科研帮了谁?帮了美国,帮了英国,帮了日本,帮了德国。我们的科研活动每年消耗大量的仪器和试剂以及其他实验耗材。而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进口的。就拿生物学来说,大部分仪器都是从日本和德国进口的,大部分试剂都是从美国进口的,价格高的惊人,我们买的数量也很惊人。而这些东西都在热热闹闹的所谓科研活动中消耗殆尽。投

30、入是看得见得,产出却没影了。就那生物学领域来说,全国每年能发三五篇顶级杂志的文章就高兴的庆贺半天,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同时我们为美国培养了大量的熟练工人,我们的很大部分博士毕业之后,都到了美国做博士后,说白了就是廉价劳动力,为美国的科研殚精竭虑,耗费青春,等到“人老珠黄”,再回国混个教授当当,又淹没在中国科研的滚滚洪流中。生物博士转行的思考与实践之应届毕业求职篇(转)2010年08月08日 星期日 01:57生物博士转行的思考与实践之应届毕业求职篇一家之言,之行,仅供大家参考印证;希望能给大家点启发,给自己攒点人品。本人背景: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因为对由西医的失望而转学生物,希望能从生物知识的学

31、习中找到解决医学问题的方法;在Y园混到博士毕业后意识到四点:1、自己做科研不行,能力和兴趣都不足以支持自己按照生物传统的科研路径走下去;2、我以为生物的科学研究似乎陷入了泥潭,如果数学、物理、化学等技术手段没有突破性进展,那么生物突破性进展的可能性也极低;按照现有的思维模式和路径去探索,需要的计算能力是天文数字,而且还需要更好更强的数学方法的突破。本人数学能力一向差,生物科研上想获得好的成就肯定是小概率事件。3、按照目前学术界主流的分析性而非整体性的研究思路去解释人体这个超级复杂的生命系统,路还有很远很远要走(这点可以参考2004年的论文 Cana Biologist Fix a Radio)

32、。4、即使自己能在传统的生物科研路上走的很好,一样要受金的限制;如果自己的财富可以支持像以前的贵族那样,不用写什么劳什子资金申请,想做什么课题就做什么课题,想做多久就做多久,才是享受科研生活的王道;如果有更多的金钱,完全可以支持别人和自己一道做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受发表论文出成果的时间金钱压力。遂决定转行。转行的目的:1、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能够尽可能多的体验到各种美好的事物,尽可能有较长的寿命和精力去感受各种各样的经历,这需要自己实现财务自由;2、希望自己能搞个中国的HHMI样的机构,或者是公益性的学校或图书馆,博物馆来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这个可以作为自己的事业;这需要自己非常有钱。总之:转行

33、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挣钱(目标不妨定远大些)。2005年的所作所为及结果:毕业那年是很忙的,要做实验,要写毕业论文准备答辩,还要的就是找工作。很感谢我的导师,他的宽容和支持让我有很多时间用于找工作。记得从开始找工作到决定接受工作offer,我花了半年多的时间,这段时间收获是巨大的,也让我懂得:去做远远比空想有用的多,有效率的多。其实2001年的时候就在考虑转行,考虑毕业后干什么,人生的路如何走之类的问题,现在回想起来,那根本除了浪费时间,让自己更郁闷外没有任何帮助。具体找工作的做法:1、首先是心态:既然是转行,既然不认可目前的科研方式和自己的科研能力,既然搞研发实现财务自由是小概率事件(对纯生物

34、研究来说),那么所有的教育科研类工作就必须排除在外,包括博士后、高校、科研院所、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工作,而这些正是主流的博士就业渠道,这些渠道一开始就被我排除在外。转行就意味着从零开始,放弃以前所学的所积累的所谓的知识经验成就。很多人放不开,觉得好不容易都博士毕业了,放弃所学真是太可惜了。但我以为并不可惜,人生是个漫长的旅途,读到博士毕业是旅途中难得的人生经历(虽然生物博士很苦很压抑,但确实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而且在读博士期间的思考解决问题方法会对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所帮助,并不浪费。并且,若能实现财务自由并自己搞科研或资助别人搞,自己做博士的经历会有助于对人和课题的选择,不会被忽悠。2、准备

35、好简历:由于不找教育科研类工作,那么简历的写法侧重点就很不同,科研经历简单带过就行。重点要针对所申请的职位需求进行描写,这方面网上有很多教如何写简历的书籍和模板,我是比照MBA毕业时找工作用的简历模板来写的,只有一页。前后找工作期间大概花了40-50小时来写简历,大概根据找工作的进展改了近10个版本,而我的博士毕业论文也仅仅改了5个版本而已。虽然花了很大的精力在写简历上,但不得不承认,改行的我是和本科生们一个起跑线上,甚至更低,因为我不可能有所谓的实习的经历,年龄上也没有优势。而有实习经历在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筛选简历时是必选的关键词,所以我当时投了很多企业,但通过简历筛选拿到笔试或面试机会的却很

36、少。没有实习经历是简历中的硬伤,但每个人的经历好好总结规整一下总有可写之处(只要他的学校生活不完全是泡在实验室里,多少参加了些社会社团活动),我在简历中重点的突出了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不是描述自己的各种实习经验(因为确实没有),简历的编写也是按照突出能力而不是突出经历来写的,可能当时这种简历编排方式也吸引了部分人力资源的眼球。3、积极参加各种宣讲会和招聘会,但那种规模很大的骡马大会只参加过一次就没参加了,因为骡马大会提供职位的公司大多水准不算高,去了基本上投不出简历。我主要是投来Y园招聘的企业,只要他们的职位不限专业我就投,当然还投了少部分生物科技的销售来的职位。参加宣讲会有两个好处:

37、了解该企业和给负责招聘的人员印象以寻求获得面试机会。毕竟无实习经历很难通过简历筛选关,在宣讲会上,只要我确实对企业有兴趣,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在回答问题阶段问问题,以勾起招聘人员的注意,也确实有一次有了效果。那次是汇丰银行招聘国际银行家职位,负责招聘的Director还专门在会后找我聊天,看完我简历后,直接安排我和大老板面试,只是大老板临时日程改变,没有面成;于是他应人力的要求安排我补做网上的笔试题,很遗憾,我没有通过(一方面很多数学方面的题,另一方面时间限制,比不上本科那会脑子转的快),这次机会也就没有抓住。4、主要时间花在目标公司,目标职位的研究上。我虽然申请了很多家公司和职位,但自认为不

38、是属于广撒网型。每份投出去的简历,其目标公司和职位我都会做功课。通过搜索引擎能搜到很多关于该公司、该职位和该行业的信息,其中包括职业发展路径、待遇、行业前途、前辈们对该行业的评价、对公司的评价、该行业职位需要的素质。仔细分析后如果觉得自己适合并且有能力胜任的职位我才会投出简历(为此,我专门做了2套职业素质和心理测试,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推荐一本书:现在,发现你的优势),如果有认识的朋友在从事该行业,也会向该朋友取经。如果有幸能获得面试机会,那么在面试前会着重对该企业做功课,以增加几分把握。绝大部分面试不会问专业问题,尤其是第一轮面试通常是人力资源负责的,而负责最后一轮的大老板通常也不问专业问

39、题。所以,在给了我面试机会的公司中,我基本都能走到最后一轮或者拿到offer。再次感叹:对于改行的人,简历关是最难过的。这种对目标职位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了解了社会,了解商业世界,同时也更有助于了解自己(对于埋首实验室的生物博士们来说,这方面知识非常贫乏)。5、简历投向及求职结果。不限专业的公司多半集中在咨询、投行(包括证券公司)、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大型快速消费品外企、一些媒体公关企业;生物能投简历公司的还包括做专利代理的企业和部分国家机关(考公务员)。我在外资咨询公司那里没有通过简历关,内资有两家咨询给了面试并到了最好一轮,但没有给offer;一家外资投行和两家内资证券公司给了面试,其中一家内

40、资证券给了offer,我没有选择(因该内资证券排名较低),我有两个生物硕士师兄2001年毕业时去了国内前10的证券公司,分别做研究员和操盘手;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我投了2家,1家没给机会,1家给了offer,最终没有选择;大型快消外企和媒体公关企业中有两家给了笔试机会,1家进入fianl面,没给offer;由于一开始没考虑从政,所以错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但赶上了南方某省公务员考试(我是南方该省人),考的很好,并且得到了offer,承诺一个比较要害的部门做局长助理(副处待遇),那时主要出于工作自由度考虑还是没有选择从政之路;还投了一些其他类型的企业,过了几年记不清了,总之没有得到过面试机会;最终我接

41、受了一家实力金融财团的管理培训生的职位(经过1轮笔试,5轮面试),这个选择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对于专利代理,我也仔细考虑过,结果并没有选择,虽然待遇即高且稳定,可基本上做的都是案头工作,对商业世界的真实运作了解不足,对实现财务自由的目标帮助不大。我认识不少生物博士选择了做专利代理,日子过的也还不错,适合自己的目标和性格的选择就是好选择。6、对求职的建议: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比如性格偏内向的我为了获得可能的机会去参加了某电视台的一个类似于选秀的职业方面的节目,虽然最终在竞争中落败,却给自己带来了竞争力的加分(增加了人生经历,从中领悟到很多,结交了朋友并且对自己找工作确实有隐性帮助)。所选的工作是不

42、是一个比较新的行业,如果不是新的行业,那是不是这个行业里比较新的企业;如果不是新的企业,那么是不是企业里比较新的部门;如果不是新部门,那是不是该部门的一个新职位。因为抓住一个新字,往往容易开拓做出成绩,也容易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学到东西。我最终接受的offer的就是主要在一个成立才几个月的新部门里工作,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很满意自己所接受的这个offer。生物类公司若纯粹是销售类公司(尤其是单纯卖试剂耗材的公司)的我就没有投任何简历,我认为在这类公司里工作,学到东西,增加自己竞争力的概率比较小。我所投的生物类公司是有研发能力,而且研发在某方面还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的公司(虽然我自己不投研发类工作

43、),其中还得到了一家公司的销售工作offer(底薪5k,提成另算,给3个月时间,看销售成绩决定是否转正),最后虽然没有接受这家公司的offer,但我和这家公司老板也成了朋友,每年都会有联系。对于没有任何背景和关系的人来说,特别是对于转行的人而言,求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一定要保持信心,平和自己的心态,坚持做各种尝试,并根据实际工作形式做一定的调整。尤其是看到别人的offer早早到来,自己手头一无所有时,更要保持平常心,多看些书会有帮助;我本人接受的offer也是在5月份才到手的。中国留美生物学博士过剩部分人转行谋生2010年08月08日 星期日 06:16留美博士在过剩中挣

44、扎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主要在技术,急需的人才不是博士,而是大量硕士陈晚2009年,浙江大学的一名海归博士自杀身亡,激起了大众对博士群体的极大关注。之后,另一位海归孙博士归国后沦落在北京街头摆摊的尴尬经历,又在媒体曝光。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命题:全球性博士过剩的时代是否已经来临?我本人就是美国生物博士,对这个问题可以说有着切身的体会。美国生物博士的过剩出国前,我是医学院的毕业生。学医的来美国留学,几乎走的都是曲线救国之路。先改行读生物,然后再谋其他出路。“再谋”说起来很轻巧,但执行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生物博士毕业后,大部分人都要先做博士后。之后,或去公司谋职,或在大学当教授,或做永远的博士

45、后,或是改行另谋出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物博士的命运基本如此。在读博期间,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博士班绝大多数是中国留学生,其次是印度人、日本人和韩国人。我很纳闷儿:美国人学生物的,怎么那么少呢?当年我们系有一位美国博士生,快毕业那年他居然退学,改行学经济去了。等我终于熬出头,成了攀登科学高峰的博士后时,类似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我就职的华盛顿大学,活跃在生命科学各系的工作人员,还是以中国人居多。该校毕业生中有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院名列美国第四,因此,它所反应的就业概况有一定的说服力。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和资料记载,生物博士过剩的原因可归纳为:一、美国老板为了节省科研经费,喜欢雇用最廉价的博士生

46、为他们玩儿命(雇一个博士生每年只需约1.5万美元,一个博士后2到3万美元,比大多数建筑工人薪水还要低)。二、生物博士就读期间,通常学费全免,并有维持生活的薪水。这种待遇对我们中国留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三、国内医学院毕业生为了曲线出国,不得不改行学生物。医学生与生物专业出身的人殊途同归,双方造成了既竞争又共存的拥挤状态。三年前,科学家杂志专门报道了美国生物博士过剩,就业前景不妙的现状。文中的数字统计表明,美国博士生获得学位5年后,通常只有22%能找到终身教授职位。具体以生物博士为例,在1993年至2003年的10年间,能够找到终身教授的博士,已从25%降至15%。即便是这些幸运者,在找到正式教职

47、前,通常都需要46年的博士后训练。商学和护理博士的短缺生物博士的大量过剩,已经引起了人们对这门专业的重新思考。与此同时,人们开始关注那些博士短缺的专业。据最新资料称,美国博士短缺的领域是:护理、商业学、药类、社会工作、工程。据一位在美国商学院就职的华人教授介绍,商学院中的信息管理、金融、会计等专业的缺口最大。以会计专业为例,在未来的10年里,每年将有500700位教授要退休离职,而只有大约140位博士毕业。这样的缺口造成了相关专业的工资快速上涨。比如,现在商学院博士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已高达13万美元,有些名校还开出了20万的诱人年薪。护理专业的教职人员也面临着短缺的窘境,这种情况尤以美国西部为甚。调查显示,护理教授的缺乏,造成了申请读护士的学生的减少。这种恶性循环,进而造成了美国护士的严重短缺。我们来思考一下,既然生物博士过剩,如果不容易找到教职的话,能不能改读一下护理专业的博士呢?此外,与生物学为近亲的药学博士也很有前途。另一个现象也值得关注。美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前景好,但中国留学生涉足于其间者却门可罗雀。大家为何不去读?这个专业应该是文科生难得的机会。马路上的一个金戒指,怎么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