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营销]商行资料.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89385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管营销]商行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经管营销]商行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经管营销]商行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管营销]商行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管营销]商行资料.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流动性风险治理中的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摘要:尽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但在宏观经济调控为核心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依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上半年,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结构发生变化,资金成本上升;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大,致使一些中小银行出现了流动性问题;银行的投资业务增长受限;另外,中间业务的成本不断增长。资金来源结构发生变化 资金成本上升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8.2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居民储蓄存款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7个百分点,今年4月、5月环比分别减少1813亿元和2921亿元。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今年股市的繁荣

2、以及基金的大规模发行,储蓄存款大幅分流的趋势还将继续。储蓄存款分流到股市和基金市场中的资金又会以企业存款或同业存款的形式流回商业银行系统内,从而造成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结构发生化。由于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强,以企业存款形式回流到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必然要比吸收储蓄存款的成本要高。而通过同业存款的形式回流商业银行的资金将执行1.62%的同业存款利率而非0.81%的活期存款利率。这种资金来源结构的变化不仅增加了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也相应增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因为成本较高的资产要求收益较高的投资与之相匹配,而风险大小与收益水平高低正相关,为了维持原有的赢利水平,商业银行必须承担更大的市场风险。部分商业银行

3、可能会出现流动性问题。为了调控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今年央行已经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每次上调0.5个百分点冻结银行系统资1700亿元左右。从调整效果来看,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不大。但是从政策的累积效应来看,如此高频率地调节存款准备金势必造成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下降。为了应付央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要求,商业银行被迫以减少资金市场的投资比例的方式来补充流动性。而今年上半年我国贷款市场需求旺盛,中小银行纷纷加大投放力度,存贷比基本上都已经超过75%,极端的已经超过了85%,可供调节流动性的证券投资在中小商业银行总资产中的占比仅为15%左右。如果下半年继续出台紧缩银根的政策,尤其是提高存款准备金

4、率,部分中小银行很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流动性问题。投资业务收入增长受限,随着各项货币政策的出台,今年债券收益率曲线陡峭程度不断加剧,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大幅上升趋势。但是债券收益率的提高并没有带来商业银行债权组合收益率的提高。一是银行账户债券投资按债券购入日实际利率计提利息,利率变化不影响会计核算的计提利息;二是对于交易类账户债券投资来说,收益率的上升意味着债券价格的下跌,按公允价值计量,商业银行交易账户债券投资不但不会受益,反而还要面临一定的市值损失;三是商业银行债权投资组合的久期一般在两年以上,新债券在投资组合中占比相对较小,新债券收益率上升对投资组合的贡献度有限。另外,由于市场利率水平主要受资

5、金供求关系影响,而我国流动性始终比较充裕,货币市场利率的平均水平并未因为央行的宏观调控政策而出现明显变化。因此,如果下半年流动性过剩问题没有明显缓解,商业银行同业资金业务的收入水平也不会因为存贷款利率的提升而有大幅度的提高。中间业务成本不断上升目前中间业务已经成为我国各家商业银行业务竞争和创新的重要领域,中间业务收入增幅大都保持在50%以上,收入占比也由5%以下提高到了10%左右,但是这种发展不足以使商业银行有效地减轻货币市场和市场环境对其经营带来的压力。因为从业务构成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中间业务品种较少,而且这些业务大都属于技术含量较低、对银行赢利贡献度不高的业务,如结算、汇兑以及代理

6、支付等,这就不利于中间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而且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开办的中间业务中有相当部分的业务都是不收取费用的。因此,随着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越来越多,所占的场地、网络、人力、技术资源也日益增加,银行经营成本也会相应上升。中金亿分析:基于以上问题,中金亿建议银行出于吸纳储蓄存款的需要,银行可以加大开发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力度,以迎合市民对流动性的偏好。尝试将活期储蓄存款与货币市场、短债等低风险基金联接,以作高收益率,加大产品竞争力。在资金来源得到保证的情况下,银行则可以适当维持信贷额度,但贷款的增长速度应参照资金来源状况加以控制,保持存贷比处于安全水平线以下。如果资金来源紧缺状况未得到及时缓解,

7、银行可以在贷款结构上进行调整,将不同贷款项目的风险收益比进行权衡比较,将资金转移到风险收益比较低的项目上来。在中间业务方面,银行需加大对中间业务的创新力度,增加中间业务的品种,提高中间业务产品的盈利能力。强化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路径探讨谈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与管理摘要:文章在回顾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特点,深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机遇、困难、矛盾和问题,研究和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 伴随

8、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发展浪潮,各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在整体上呈现出综合化和全能化的显著特征,其中品种繁多的中间业务的迅速发展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风险小、空间大、收益高,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银行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和表内负债,能够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包括结算、汇兑、用卡、信息咨询、租赁、代保管、房地产金融服务、担保、承兑、信用证等。未来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将逐渐由以存贷款业务为特征的传统业务领域转向以中间业务为特征的现代业务领域。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自身持续经营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1、 现代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特点 中间业务

9、收入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据有关资料记载,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份额已达到其利润总额的以上。这充分说明,发展中间业务在现代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中间业务发展起步不久,但是目前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家银行的高度关注。从近几年利润增长的趋势上看,银行利润来源已经从原来以“存贷利差”为主的方式,更加趋向多元化、提供有偿服务、收取业务费用的中间业务方式。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机遇和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商业银行中,中间业务品种已达2万种,收入占总收入的40%以上。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

10、务起步晚,发展慢,品种少,收入比率很少有超过20%的。 2000年后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拉动,商业银行正逐渐转变经营理念,将中间业务发展作为实现金融工具创新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加快新业务品种的开发与推广,延伸服务领域,逐步向指导化服务阶段发展,以监管防范,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为核心,以高收益、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成为新的业务推广重点。在开展结算、汇兑、代理等中间业务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诸如信用卡、信息咨询、租赁、代保管、房地产金融服务、担保、承兑、信用证等一系列新兴中间业务,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中间业务品种体系。各行对中间业务的认识逐步由辅助性业务的间接效益向主营

11、业务直接效益转变,收费意识明显增强。 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机遇 3) 随着社会对金融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加快,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推动中间业务健康高速发展。中间业务涉及国际国内金融财会、法律等各个领域,大力创新和发展中间业务,必将推动银行内部的改革步伐,推出一大批熟悉国际金融市场业务、善于开拓国际市场的高层次人才,提高金融服务的现代化水平,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另外,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向居民提供消费信贷、代客理财等高层次服务也在不断扩大,以满足社会各界对金融业务的不断需求。中间业务的迅猛发展,要求国有银行的

12、经营理念、服务方式和机构设置都要做相应调整,必然推动金融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 1对发展中间业务存在认识偏差。受体制、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均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营业务,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认识不足;对中间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可以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利润总水平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影响中间业务的发展。 2中间业务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已达260余种,但实际运用的品种很少且层次低、功能不完善,主要集中在收付结算和代理业务

13、等劳动密集型品种方面,高附加值品种在我国银行业中尚处于起步阶段。而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推行的中间业务范围广泛、种类繁多,涵盖代理、结算、担保、融资、咨询和金融衍生等众多领域。 3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不够,缺乏专业人才。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具有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特征,是金融领域的高技术产业。相关的高素质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银行业开展高技术含量中间业务品种的“瓶颈”。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熟悉银行业务及计算机、法律、国际金融、投资、证券、保险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储备严重不足,缺乏一支具有理

14、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 (一)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 要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首先要摒弃中间业务是附属业务的经营理念。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为推动中间业务的拓展创造各种必需的条件。其次我国金融业应该早日实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业的趋势,只有混业经营才能更好的使银行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同时,应该发挥银行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使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能够信息对称,能达成一个最优均衡。此外,要完善法律环境,健全法律体系,以法律来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培养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能力并建立有效的金融监控。

15、 (2) 加快商业银行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组织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中间业务考核指标,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应该借鉴西方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办法,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改革,在发展中间业务中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基于收益的绩效考评体系和配套的激励机制。 (三)完善对中间业务的金融监管,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监管部门应出台中间业务监管原则,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制定业务规范,加强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法规,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加强金融监管、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16、,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始终处于规范、有序、良好的市场竞争状态。应借鉴国外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监管标准、监管手段、风险测量指标体系等,提高对中间业务的监管水平。由于中间业务不同品种的风险差异很大,监管部门应据此对中间业务实行分类监管,对商业银行不动用自身的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提供收付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全面放开,由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和管理,对担保、承诺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类的中间业务,因其可能形成客户对银行的负债,风险较大,监管部门应强化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将其纳入授信管理范围加强风险管理。因此,制定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加大中间业务品种的创新,坚持以满足基本客户的需

17、求为导向,以增加新品种为切入点,不断推出中间业务的新品种;吸收和引进国外商业银行已经开办的具有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加以改造,为我所用。 (四)强化管理,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中间业务需要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多类型、具有开拓敬业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建立员工长效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使其能了解中间业务的最新动态并参与业务创新;建立起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人事激励约束机制,能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 (5) 完善服务,培育中间业务市场 随着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服

18、务优质、管理先进的外资银行的竞争。为此,一要强化全员的服务意识,利用高质量的服务,保持和扩大经营网点多、市场份额大优势;二要实行“一站式”服务,简化操作程序,推进套装交易,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成本;三要推行人性化管理,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客户需求,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信息保障;四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和企业的金融意识,逐步营造适宜中间业务开展的环境。 (六)加大科技投入 中间业务涉及面广,种类多,新的业务不断推陈出新。国有银行要在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和吸收外资银行的经验和成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服务意识,力争以先进的科技手段,多样化的特色服务,不断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步伐

19、。要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建立全国信息共享的通讯网络,形成较完备的信息系统,在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结算业务上进一步提高结算工具和结算手段的开发设计能力,完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的功能,从而更好地改进电子银行系统和以电子计算机网络运行为支撑的支付清算系统。投入一定的资金完善开办中间业务所需的硬件设施,组织研发队伍不断开发新的软件系统以适应新业务发展的需要,还要大力培养高科技人才。 四、结语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利在长远,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打造成熟健康的中间业务,研究探讨和逐渐规范中间业务的发展,对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自身发展都具

20、有重要意义。面对跨国银行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要以传统业务为基础,以中间业务为先导,不断调整经营理念,坚持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相互促进、利润和市场份额兼顾的市场策略,寻找适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最终在行业内形成一种良好的中间业务经营氛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少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透视J经济论坛,20062徐通刚浅析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缺陷及拓展渠道J2004,3彭建刚商业银行管理学M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薛群英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思路探析J财经论坛,2004,5李扬,王国刚,何德旭中国金融理论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21、出版社,2001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利弊摘要:商业银行创新的实现过程对经济金融发展起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西方经济金融理论研究成果来解析我国商业银行创新活动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最后客观的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做出认识和判断。 关键词:商业银行;创新;发展 1商业银行创新的积极作用 1.1商业银行创新提高了经济社会的效益和效率 (1) 商业银行创新增加了经济社会的有效需求。 (2) 商业银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通常以金融资源的开发、利用与配置状况来衡量。在持续性的商业银行创新浪潮中,各种迎合投融资者偏好的新产品或品种还在源源不断地上市,使金融市场始终保持着对投融资者足够的吸引

22、力,这必然活跃了交易,繁荣了市场。大规模、全方位的商业银行创新,使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商品总量增加、范围扩大,即使在总效用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需求者享受了更多的金融商品,也能使无差异曲线上移。 (3) 如图1表示,L1线表示创新前在较少的金融商品组合条件下的无差异曲线,L2则表示创新后在更多金融商品组合条件下的无差异曲线,显然,商业银行创新后L2所代表的满足程度要高于L1。因此,在一个高效完整的金融市场,商业银行通过创新活动既能提供各种方式、各种额度、各种期限和各种利率的金融商品,又能使交易双方在市场上都能获得满意或比较满意的交易效果。而且商业银行创新越活跃,新的金融商品的种类越多,其社会总效用就

23、越大。 (2) 商业银行创新使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度上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债权债务关系纵横交错,支付清算关系日益复杂。把电子计算机和通讯网络引入商业银行的支付清算系统是最为成功的创新之一。客户只要将其电脑终端与银行电子计算机联网,往来账户间的资金转移、账单支付、票据传递、报表提供等都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它打破了传统转账系统的时空限制,摆脱繁重的手工操作,成百倍地提高了支付清算的速度和效率。 (3) 商业银行创新优化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商业银行创新的发展,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放松了利率与外汇的管制,例如,出现了“浮动利率贷款”和“浮动利率抵押贷款”等

24、创新商品,这些创新商品的利率直接与市场利率相关,能充分体现市场收益率。当商业银行创新改变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促使一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更偏向于市场导向的操作时,必然会促进该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因为要使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发挥作用,金融市场中除了信息传递灵敏、交易的有价证券种类多、规模大外,还要使金融市场达到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弹性要求。 1.2商业银行创新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1)商业银行创新提高了其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创新活动的普遍开展,可以带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使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更注重经营成果的考核,更强调经营手段电子化,更侧重财务成本控制,更

25、合理配置组织机构,更讲究激励机制的运用,并以其来实现其利润的最大化。商业银行创新的“双刃剑”作用也促进了国际商业银行监管的强化,其最突出的表现为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 (2) 商业银行创新扩大了其经营范围。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受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电子化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创新活动涉及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就金融商品看,出现了期权、期货、债务掉期、利率掉期、货币掉期等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从交易方式看,出现了银团贷款、可转让贷款证券、欧洲票据等一系列新的交易方式;从操作手段看,出现了银行信用卡、电子转账系统、自动清算所、自动出纳机、电话银行等;从业务范围看,突破了商业银行传统

26、业务的禁锢,大举挺进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以及信托业务等领域。这些商业银行创新有的能给金融消费者提供多元化投资组合服务和个人理财服务等;有的不仅能给金融消费者带来较高并且稳定的收益率,而且还提高了金融消费者的资产流动性等。因此商业银行创新对广大金融消费者乃至企事业单位都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从而扩大了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增强了商业银行对经济社会的吸引力。 (3) 商业银行创新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收入。 商业银行收益结构中非资产性盈利收入增加尤为迅速。这些非资产性盈利收入包括各项业务的手续费收入、信托业务收入,租赁业务收入、其它非利息收入,以及来自各种咨询业务、现金管理、证券承销与托管、信息服务、表

27、外业务等手续费或佣金收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部分收入占商业银行总收入的比重快速上升(表1)。 (4) 商业银行创新有利于降低风险和分散风险。 商业银行创新增强了抵御个别风险的能力,特别是在金融市场上创造各种避险性金融商品与交易新技术,对于剔除个别风险有较强的功能。例如汇率、利率的频繁波动给金融消费者带来了极大风险,商业银行通过创新活动,提供给经济社会各种金融期货、期权以及互换等新的金融商品,帮助金融消费者进行多元化资产组合,并及时调整其组合,从而达到分散风险或转移风险的目的。商业银行创新还可以达到分散或降低单个银行风险的暴露。 2商业银行创新的负面影响 2.1商业银行创新使中央银行的货币

28、政策受到很大影响 (1) 商业银行创新弱化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调控效果。 由于存款准备金是无息的,肯定会造成商业银行资金的占压和融资成本上升,从而刺激商业银行通过创新来规避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限制。创新活动所筹集的资金不算作存款,也不用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从而极大地削弱了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派生存款的能力。此外,商业银行创新丰富了银行资产的可选择性,当中央银行想通过减少存款准备金供给以压缩货币供应量时,商业银行可通过负债管理在公开市场上购买资金。 (2) 商业银行创新打破传统金融中介的格局,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控制能力。 商业银行创新使经营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这些金融机构都能以派

29、生存款的形式扩张货币,从而使货币创造主体不再局限于中央银行和普通商业银行而趋于多样化;商业银行也可以把存款余额用于证券投资,所以它在派生货币方面的作用也在不断下降。因此,传统上以控制商业银行派生存款乘数为中心设计的货币控制方法显然难以奏效。 商业银行创新使许多具备商业银行业务功能的新型组织机构相继产生发展。这些新兴组织机构不属于货币政策控制与监督范围,没有义务向中央银行报告,新的金融业务也往往不在原有的报告内容之列,这样即使货币定义没问题,货币的计量也会成问题,也会降低中央银行控制货币的能力。 欧洲货币和亚洲货币己成为国内货币更接近的替代品了,当国内货币政策存在一系列管制时,如增加存款准备金要

30、求、利率或税收方面的限制等,都将导致国内资金转向欧洲货币市场或亚洲货币市场,绕过中央银行货币控制。 (3) 商业银行创新使中央银行贴现率的作用下降。 当商业银行创新活动使利率敏感性大幅度上升时,商业银行就将自已置身于利率多变的风险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各种金融商品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不同,一旦利率发生变动,公众必然会在各种金融商品之问进行重新选择,结果各层次的货币总量就可能向不同方向变动,对货币替代品利率变化的货币需求弹性将降低,即传统的货币市场均衡机制的利率弹性将下降。商业银行创新与金融国际化互为因果,跨国银行国外利润的比重不断上升,使它对国内利率的变化越来越不敏感,商业银行不到万不得以不会

31、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或贷款。 2.2商业银行创新带来新的风险 商业银行创新虽然可以降低或转移个别风险,但商业银行创新的高风险的本质特征使其不能消除或减少整个商业银行系统的风险,而且随着商业银行创新的不断发展,也不断产生新的风险。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来看,其经营风险日益增大。从商业银行体系来看,其伙伴风险日趋显现。商业银行科技应用程度看,其电子化风险逐步突出。从商业银行业务内容看,其表外业务风险越来越明显。 3对中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认识和判断 商业银行创新存在着利益的冲突,并且受制于经济金融环境,所以在西方经济学阵营中,对商业银行创新作用的利弊认识存在着较大差异。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商业银行创新利多

32、弊少。从创新主体看,商业银行只有预期创新能带来净收益时才会从事创新活动;从社会效果看,商业银行创新不仅增强金融活力和渗透力,还能有效地促进市场机制的灵敏度和作用力,有力推动经济金融健康稳定的发展。但是少数经济学家如亨利西蒙斯、艾伯特哈特和菲利普卡甘等则认为商业银行创新的利是眼前的,而弊却是长远而深重的。 但是我们认为,从总体上看,当代商业银行创新虽然利弊皆存,并且利弊作用力都放大了,但其利始终占主导地位。从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来分析,从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出发,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当代高层次和高水平的商业银行发展,就不可能使商业银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具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和贡献。而且商业银

33、行创新过程中的负作用多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它町以通过不同的创新活动予以克服或减轻。美国次贷危机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的启示摘要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已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这与美国当初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是分不开的。虽然当前我国并没有典型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但我国住房按揭贷款同样有风险,并正逐步步入违约高风险期。文章以美国次贷危机为鉴,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市场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一些防范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及完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次贷危机 1、 前言 美国次贷危机自从2007年中期爆发以来

34、,以人们始料未及的迅猛方式继续蔓延。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并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美国次贷风波给全球金融市场敲响了风险的警钟。虽然当前我国并没有典型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但我国住房按揭贷款同样有风险,并正逐步步入违约高风险期。因此,我国要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为鉴,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加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监管,健全金融机构内控机制,以达到防范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及完善相关风险管理的目的。 2

35、、 美国次贷危机与住房贷款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主要面向信用记录较低的购房者,集中在少数族裔高度集中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由于次贷借款者的风险更高,故次贷市场的贷款利率通常比优惠级抵押贷款高2%3%。 房地产金融机构为了迅速回笼资金,以便提供更多笔抵押贷款,在投资银行的帮助下实施证券化,将一部分住房抵押贷款债权从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出来,以这部分债权为基础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而投资银行以中间级MBS为基础发行的债券,被称为担保债务权证(CDO)。信用评级机构对这些证券的评级,在次贷危机中扮演了一个推波助澜的角色。 但随着美联储逐步上调联邦基金利率,逐渐刺破了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

36、借款者面临的还款压力骤然增加,房价却仍在不断下跌。这些借款者很难获得新的抵押贷款,即使出售房地产也偿还不了本息,剩下只有违约一条路可走。继而引发了次贷危机,最后演变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 3、 我国商业银行住房贷款面临的问题与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在国家住房制度改革和持续扩大内需政策的引导下,我国房地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但房地产业是高风险性行业,其与金融业的联系决定了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必然存在。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既有来自房贷的过快增长,也有来自银行系统以及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自身缺陷、信用体系缺失、借贷者信息不真实、各银行信息互相不联通,都增加了房贷的风险。 但由于目前

37、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认识不足,盲目放贷,导致在新一轮的房地产热中出现违约率上升。如2004年,上海的中资银行个人房贷的平均不良率只有千分之一左右,而到了2006年底,平均不良率上升到千分之八点六,两年左右时间,上升了7倍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 (1) 我国商业银行住房贷款面临的问题 1,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过快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扩张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同时也面临着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过快的问题。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余额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 2,各商业银行之间存在过度竞争现象,酝酿巨大风险 现

38、在,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已经是上市公司,为了扩大公司利润,加之对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认识尚存在不足,故各个商业银行为了房地产贷款,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部分商业银行基层行采取变通、变相或违规做法,降低贷款标准,减少审查步骤,放松真实性审核,严重影响银行资产安全。 3,转按揭贷款和加按揭贷款业务增长过快,潜在风险增加 转按揭和加按揭贷款业务的贷款成数一般随房产评估价值浮动,在经济上行、房价持续上涨的环境下,极易放大住房信贷规模,且信贷资金大多用于购买多套住房或进入股市,增加了银行潜在风险,加剧了房地产和股市泡沫成分。据有关部门调查分析,截至2007年8月末,16个

39、城市主要金融机构个人住房转(加)按揭贷款余额约410亿元,是上年同期3.5倍。 4,贷款“三查”管理薄弱,存在“假按揭”贷款风险 贷款“三查”是指银行信贷人员对企业发放贷款时所做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是银行授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少数银行的分支行为了增加经营业绩及扩大利润,对房地产贷款“三查”制度有所放松。甚至有些银行的分支行为了规避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政策规定,与开发商和中介机构共同虚构住房按揭贷款合同,将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开发贷款转换为住房消费贷款,将一些销售困难的楼盘以“假按揭”方式帮助开发商套现,导致少数人得利,却极大地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住房贷款面临的

40、风险 2007年10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192亿元,同比增长35.57%。占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总余额的6.76%9.99%。 1,贷前风险 贷前风险主要指由于商业银行内部机制不严格所带来的操作风险。在商业银行住房贷款中,由于银行内部控制不严格,操作风险时有发生。操作风险指由于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 2,抵押物风险 抵押物风险主要包括抵押物贬值风险、抵押物变现风险及抵押物损毁、灭失风险。 3,贷后管理风险 贷后管理是指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信贷资产的检查、回收、展期及不良资产管理等一系列内容,是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体现。

41、 4,流动性风险 由于银行缺乏行之有效的渠道筹集长期资金,因此不得不以短期的资金来源发放长期的个人住房贷款,这就不可避免会出现“短存长贷”现象,银行势必要承担一定的期限性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商业银行资金使用的期限性原则。如果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放超出合理比例,将有可能引发银行资金流动性危机。 5,借款人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住房抵押贷款对银行体系的主要风险。信用风险指的是违约风险,即贷款者到时不 能按时还本付息的风险。 6,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指的是由于利率的变动而给银行带来的收益损失。个人住房贷款的期限比较长,因此,利率变动造成的风险也是个人住房贷款不可忽视的风险之一。 7,房价下跌风险 我

42、国房贷的风险之所以迟迟未能释放出来,很大程度上与房价的持续上涨有关。快速上涨的房价不断吸引新资金入场,使前期按揭贷款者获取较大差价,这既成为按揭者及时还贷的强大动力,也成为其向亲朋好友借钱还贷的信用保证。但是,一旦房价下跌,人们对买房获利的预期降低,累积的风险就容易在瞬间释放出来。倘若房价下跌20%甚至超过30%,按揭贷款者就有可能放弃还贷,从而,出现大面积的违约现象。 另外,我国投机性购房占据不小的比例,其短期行为更为明显。为了炒房获利,往往借助贷款一次性购买多套住房,一旦对房价上涨的预期发生转变,炒房者就可能大批量抛房,加剧房价的下跌,滋生出更大的市场风险。倘若炒房者囤积的房屋销售不出去,

43、又可能出现违约。 4、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的建议 除了通常的一些风险管理措施,比如健全银行绩效评价、激励约束机制与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贷前与贷后的风险管理等外,通过借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对资质较差的货款人适度提高首付比例 提高首付比例虽然没有直接加重购房者的利息负担,但当购房者一旦发生违约,由于已经支付了较高的首付款,其遭受的实际损失会较低首付比例时提高(与此相对应,银行的损失则会降低)。因此,部分还款能力较差的客户也会主动放弃用住房信贷的方式购房。银行住房信贷资产的质量因而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同

44、时对以家庭为单位的购买第二套住房提高首付比例,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房地产投机现象。 (2) 在控制风险条件下推行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 从长期看,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具有必然性,应积极创造条件,为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打造环境。但推行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必须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推行,否则就有可有酝酿出金融危机。 (三)建立和完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制度 个人住房贷款保险是为了保障住房贷款安全而设置的一个险种。它对于保障抵押物安全、降低贷款风险、促进个人房贷业务的发展等确实具有相当的作用。 (4) 建立以政府住房担保机构为主体的个人住房贷款担保制度 目前,住房置业担保管理试行办法已出台,应积极推广

45、。政府担保机构为个人购房借款人提供担保,银行在贷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将会大大降低。 (五)建立社会统一的个人信用评级制度 从社会环境来看,完善全社会信用环境,建立个人信用评级制度是防范贷款风险和发展个人住房贷款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前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通过立法对违背诚信原则的各个领域给予严厉惩罚。其次,要由有关政府部门牵头建立全国性的信用记录和评级体系,并且能够做到信息全社会共享和评价结果客观公正。这样便可以从根本上保证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并且可以减少贷款过程的保证费用。 (六)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并建立非营利的半官方性质资产评级公司 评级行业本身是存在利益冲突的,一方面要向被评级的上市公司

46、收取可观的费用;另一方面又要向投资者提供上市公司情况的咨询服务。由于为了巨额评估收入,难免会造成提供投资者的信息存在失真现象;因此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也就成为金融监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对市场上已有的评级公司进行严格监管外,还可以建立全国性独立的资产评级公司,可以是一个非营利的半官方机构,以避免利益冲突问题。尽可能达到公正评级的目的。 (七)加强对金融机构与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做好预警工作 对金融机构及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存在漏洞,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一个原因。因此,金融监管机构应该加强自身建设,引进更多的人才与技术,加强对金融机构及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 同时,密切监视宏观经济形势及金

47、融动态,做到尽可能早地进行预警,提前采取行动,把损失减少到最小。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与房地产贷款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借鉴美国次贷危机,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措施,希望对防范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及完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能有所裨益。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若干问题思考摘 要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不良资产问题逐渐成为经济界的一个焦点,它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增长的一个毒瘤,对经济稳定增长造成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的含义和变动情况,对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提出了新的展望。 关键词不良资产 现状 处置 一、不良资产的涵义 广义上的不良资产是指银行在资产业务中,经营资产风险超出预先估计,造成部分或全部损失的资产。银行在信贷业务中,按期收回本金、利息的贷款称为正常贷款;相反,银行发放的各类贷款中,借款方面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