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代诗歌分类鉴赏——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哲理诗.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92189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古代诗歌分类鉴赏——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哲理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语文]古代诗歌分类鉴赏——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哲理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语文]古代诗歌分类鉴赏——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哲理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古代诗歌分类鉴赏——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哲理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古代诗歌分类鉴赏——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哲理诗.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诗鉴赏一、什么是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这里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归为这一类。二、边塞诗的主要特点从内容来看,主要有边塞风光: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思乡念亲;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从主旨来看,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有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有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也有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等。从风格来看

2、,主要有雄壮豪迈、豪放旷达、雄壮悲慨、委婉清丽等。常用意象: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地名和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阴山、天山、凉州、长城、玉门关、古道、荒城、大漠、辕门、阳关等。乐器:羌笛、笛、琵琶、芦管、号角、鼓等。曲子:关山月、折柳曲、梅花落等。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等。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等。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烘托等。三、怎样鉴赏边塞诗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即把握时代特征。边塞诗是时代的

3、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所以,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诗评家常称赏“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

4、陶)。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 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境界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

5、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比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

6、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3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相同,有的豪放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际,反映在边

7、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四、边塞诗举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意象:琵琶 、关山曲、 秋月 、长城 意境:哀怨凄清情感:强烈的思乡之情 手法:借景抒情(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高高秋日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2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

8、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简要赏析。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3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从军行和渔家傲在所

9、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都以戍边为题材,都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辛。(2)从军行和渔家傲在写法上有何异同?相同:都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的角度写。不同:诗偏重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孤”“穿”;词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阕尤为明显。(3)两首诗词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归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凉州词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前人对这首诗的后两句持两种不同的理解:一说作“悲伤语读”,另一说作“谐谑

10、语读”。你赞成哪一种?请阐述具体理由。一说:诗的三、四句是对当前戍卒生活的一个完整反映,他们酣饮时的豪爽是思归不能,借酒强欢,以慰苦心的反常心理,低沉感伤才是潜隐其后的真实征人心态。另说:诗的三、四句是席间的劝酒之辞,意思是说,莫要笑话我们会醉卧沙场,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这里表现出的是豪放开朗的感情,是连死亡都无所谓的勇气。(2)若按你的理解,诗的前两句的气氛描写对整首诗思想情调的表达,产生怎样的作用?按第一种理解: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戍卒酣饮时激昂畅快的气氛,有力地反衬了征人郁闷感伤的哀痛之情。按第二种理解: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戍卒酣饮时激昂畅快的气氛,烘托了将士们豪放开朗的性格。5阅

11、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 (2)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的迅猛声威和紧张气氛。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前出塞九首(其六) 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12、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1)诗的前四句,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试作简要分析。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队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 (2)从艺术构思上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试作简要分析。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的本旨。前四句为辅,后四句为主旨。全诗欲抑先扬的手法,有力地衬托了主题。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上听吹笛 高适(700765)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

13、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2“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风吹一夜满天山”是“梅花落”歌声(音乐),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

14、,一夜之中洒满关山。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虚实结合,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约715770)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1)本诗刻划了一个将军的形象,说说这个将军的形象特点。将军不畏艰苦,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2)本诗最后一句用了什么手法,写出唐军的气势?用比兴的手法,全诗虚实结合。写唐军荡平敌寇的雄心壮志,豪气干云的盛大气势。岑参边塞诗的特色及价值在于充满了山川奇气和爱国壮志。所谓山川奇气,即以边疆自

15、然风光作为诗歌意象,在绝域的荒凉和广漠中挖掘庄严和美丽,并加以热烈歌颂,这是岑参诗歌的独到之处。所谓爱国壮志,即抒写边防将士保卫边疆的正气。在艺术上,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是他的特长。岑参诗常用的表现手段是: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和合理的夸张。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陇西行 陈陶(约812-815)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明朝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你认同前人的评论吗?请写下你自己的赏析。(不超过100字) 前两句以精练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

16、将士全部丧身,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后两句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以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出塞 马戴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1)第二句“马头冲雪过临洮”中的“冲”字如果换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不好。“冲”字描绘出战士们在雪夜冲锋前行的生动画面,更表现出将士们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使诗歌充满了一种高昂激扬的情绪。“冒”字也能表现冒雪前进的情形,但在力度上没有“冲”字强烈。(

17、语意相近即可)(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诗歌通过衣着来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用“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了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来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上 柳开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鸣骹

18、(qio),一种响箭。 金勒:饰金的马笼头。(1)简析“天静无风声更干”一句的表达作用。“天静无风”交代现时的天气状况,“声更干”形容响箭的鸣声在辽阔宁静的塞外草原上显得格外干脆爽利,格外尖峭响亮。干湿本是形容物体含水份多少的状态,这里借用来形容声音,比用其他直接形容声音的词更耐人寻味。(2)本诗在描写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画面感强,静中有动。“鸣骹直上”和“尽提金勒向云看”有强烈的动感,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2.形中有声,形声并茂,引发人的想象,“天静无风声更干”用反衬手法凸现了响箭之声的尖锐,后两句则在描写众多胡儿一起勒马驻足、仰头观看的动作。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

19、回答问题。夜游宫记梦 寄师伯浑 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1)这首词围绕题目的“梦”字,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情景? 上片写梦中所见,表现渴望行军作战,为国收复失地的心情。下片写梦醒所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2)“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最后三句内涵十分丰厚。一层意思是说自幼立志而孜孜以求;一层意思是说年纪老大而尚未如愿;再一层意思是说壮志未酬而雄心不死;更一层是说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而这种种心情都在“有谁知”一语中流露出痛苦

20、的无奈和深沉的激愤。 1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出关 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1)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

21、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雁门太守行 李 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蝶恋花 出塞 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无定据:无准、不定。 铁马金戈:指战争。菩萨蛮 纳兰性德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

22、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朔风:北风, 倩魂:倩娘之魂。桃花月:即桃月,农历二月桃花盛开。此指美好的时光。画角:古代乐器,外加彩绘,军中多用来警昏晓。 红冰:泪结为冰,称红冰。雨里鸡鸣一两家山水田园诗鉴赏1、 山水田园诗概况山水田园诗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语言质朴淡雅,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

23、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南宋的范成大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这组诗比较全面而深刻地描写了农村四时的风光景物、风俗习惯,把一年四季的农村劳动和生活鲜明地刻

24、画处一个比较完全的面貌,使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二、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表达对仕途官场的厌倦,对归隐山林的向往和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是山水田园诗中最常见的情感。为了表现这些情感,诗人总会选择一些富有代表性的、融入了自己爱憎情感的景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热爱自然,钟情山水这类诗歌中,诗人往往用饱蘸热情的笔表达自己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同时,这类诗也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歌颂农人勤劳、热情、淳朴及乡村生活的幽静平和等田园乐 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描绘

25、了一幅花红柳绿的静谧的山村景色图,表达了诗人闲居乡间的悠闲逸致。(2)在诗中,作者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渲染色彩,用桃红柳绿来写春景,给人艳丽感;视听结合;以声衬静,莺啼清脆,但山客仍沉眠未醒,显示出环境之清静。汉江临泛 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渭川田家 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

26、还来就菊花。雨过山村 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社日 (唐)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乡村四月 (宋)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横溪堂春晓 (宋)虞似良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晚春田园杂兴(其三) 范成大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夏日田园杂兴(其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秋日田园杂兴

27、(其一)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问题: 这类诗歌中,诗人常会选取哪些富有特点的景物(意象)?你认为这些景物与诗人的热爱田园之情能做到和谐统一、情景交融吗?请结合诗歌举例予以分析。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葵藿、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2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这些景物都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与官场的污浊和紧张压抑形成对比,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是和谐统一的。)(二)厌恶官场,向往隐逸诗人们通过对山水风光

28、、田园生活的描写,来表达尘世官场的污浊、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宁静、平和、隐逸生活的渴望,抒发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独来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

29、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终南别业 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问题:这类诗歌中,诗人常会选取哪些富有特点的景物(意象)?你认为这些景物与诗人的隐逸之情能做到和谐统一、情景交融吗?请结合诗歌举例予以分析。1常出现的景物有: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等2常出现的人物有: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

30、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等3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宁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三)淡泊宁静,志趣高远 这类诗歌往往对环境超凡脱俗的刻画,表现主人公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鸟鸣涧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

31、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1) 诗人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刻画了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2)诗作是从哪两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一方面通过首联、颔联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描写,间接表现其高洁不俗。“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颇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点明作者造访的时间是清爽的秋天同时也暗示了陆鸿渐的身份。另一方面通过颈联尾联西邻对其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其潇洒疏放。“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的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鸿渐整天流

32、连山水而迷惑不解的神态,从侧面烘托出其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的风度。(四)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或揭露封建剥削。夏日田园杂兴(其十一) 范成大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四时田园杂兴(其五十八)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五)感情复杂,不一而足。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不止一种,如闲适、寂寞、岁月流逝、报国无门、远离他乡、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等。江村 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村居 宋 张舜民水绕陂田竹

33、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野望 唐 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东皋(go):诗人隐居的地方。 徙倚:徘徊义。 采薇:此处用古代隐士伯夷、叔齐的典故。武王平定了商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地展开景物描写的。 诗人举目四望,写秋色先从大处着眼,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略带萧瑟的背景,而后又在这背景上增加关于牧人与猎马的特写,景,注意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结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山野秋景“不施脂粉的朴素之美)(得分点:要求答出画面由静到动的变化;能够说出整

34、幅画面自然、朴素的总体风貌) (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了怎样一种心情。 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三、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借助诗人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情感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解题思路:什么景意境情感答案构成:描摹图景,意境特点,手法或表达效果1知作者 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8 析意象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

35、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9 看表达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拟人4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5明主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归隐向往田园厌恶官场憎恶黑暗远离尘俗闲适等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宿建德江:“野旷天地树,江清月近人。”中的“旷野”、“天”、“树”;三个

36、意象就写出了“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清江”“月”,正是因为明月在天,而江水清澈,倒影在水中就好像在人的身边一样。从这两句看作者既有远眺,也有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意境是诗的核心,意境的把握是诗的形象的深层理解和感悟。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形象或描写的景物来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

37、,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或恬淡宁谧,或清新淡雅,或明丽绚烂,或雄浑壮丽,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或是热爱自然钟情于山水,或是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情怀,或是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是复返自然后的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等。村夜 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前两句写景,信手拈来,气氛淡雅凄清,给人寂寞萧条之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寂寞的感情,寓情于景,而非直接抒情。寂寞的诗人“独出门前望野田”,似乎想凭此排解烦闷,“月明养麦花如雪”,写景转为轻快明丽,诗人的心情肯定也立即欣慰。全诗前后的写景,色调气氛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

38、巧妙地借助景物色调的变化,反映出诗人情绪的微妙变化。转换灵活自如,不着痕迹,朴实无华,浑然天成。(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溪 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

39、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诗句: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思想情趣: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如何体现: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四)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山水田园诗一般通过写景来抒情,所以要善于分析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才能准确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

40、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变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水近人”作者采用了远近的手法。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

41、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如杜甫绝句中的三、四两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泉因雨后水

42、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以动衬静,是指用动态的景物、喧闹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以明衬暗是指用光亮来反衬环境的幽深。例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二句以“响”衬“寂”,空谷传音,愈见空山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三、四句以“明”衬“暗”,余晖射入深林的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的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

43、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柳宗元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

44、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例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人从触觉、视觉、听觉几个角度,生动传神地写了一场夜雪,全诗写雪,却不见一个雪字。工笔渲染渲染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面描绘,以突出形象。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此诗从形态、声音的角度对江畔春景进行了非常细微的刻画,辅之以数量词、叠词、拟声词色彩浓丽,声音喧闹,渲染出春意闹的情趣。白描白描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

45、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绘出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寥寥几笔,但形象呼之欲出,诗中有画,画外见情。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

46、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四、实战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雨后池上 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