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史地]例谈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2.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93257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史地]例谈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政史地]例谈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政史地]例谈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政史地]例谈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史地]例谈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2.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例谈“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培养姓名:周成武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一中学地理组电话:(办)03157624782 邮编:064400例谈“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培养关键词:描述 阐释 中心问题摘 要:地理“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要求学生运用地理基础语汇和地理基本语法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特征、本质和规律等进行描述和阐释,是学生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此能力体现在高考试卷中,但形成于学生的日常学习时。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考改革逐步深入,试题以能力立意,以现实问题命题,重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05年考核目标和要求侧重于对学生学习

2、能力的测试,基本上是从审题思考组织答案回答问题的答题思维顺序来安排能力要求。05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中的“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是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课本的基础知识、生活实践和试题的具体情景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和阐释,是学生解题的关键步骤。此项目标和能力要求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试题主要表现形式主要为材料题和问答题,属于应用能力的范畴即结合试题要求在新情境、新问题下迁移、重组基础知识,运用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编制答案的过程该项目标又作了三个层次和水平的界定。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此项要求重在考查学生对已获取信息的表达能力,

3、尤其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的表达。学生必须精心审题,理解题意,准确把握问题的限定项、求答项、中心项、提示语(有些试题没有),进行信息转换,运用学科语言逻辑严谨、文字准确的表述事物或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此项要求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如某一规律或现象的成因分析。通过分析、比较从整体中区分出个别特征,从多方面的现象中发现、认识事物的本质,并对此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概括,作出正确的阐释。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此项要求重在对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学生应从自然和人文等多角度、多侧面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进行学科内或跨学

4、科的描述和阐释,意义完整。例:2005年北京春季招考36题(图略)(1)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高的自然原因是 。(2)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约为 ,其原因是 。(3)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4)分析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此题从整体构思上看由浅入深,体现能力要求的不同层次。试题(1)问中的“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高”这一地理现象体现对学生第一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必须正确描述F、H两地气温等值线向低温处凸出这一规律,利用等值线判读的一般规律“凸低为高”,确定、两地为高温区域,这是对此题问答项正确回答的前提。此小题的问答项体现对学生第

5、二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结合具体区域背景和等温线的分布规律,抓住影响该区域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地形,利用经纬网和重要地理事物黄河判定F、H处为汾河谷地,把握“地势低,温度高”这一基本规律确定试题答案。试题()问中第一问答项体现对学生第一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需要正确描述图示地区1月份等温线分布规律,并根据相邻等值线差值相等准确表述图示区域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推断出丹江口水库出口处等温线数值为,北京附近等温线数值为-6,并计算出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为。这是对1月份我国南北温差大这一基本特征的准确描述。试题()问中第二问答项体现对学生第二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必须把握“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6、这一本质特征,整合所学知识和具体问题情境作出正确阐释,即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温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纬度差异导致月份北京比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温度低这一地理现象。试题()问要求学生既要具有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又要能够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内多角度、多侧面的描述与阐释。本题结合南水北调这一跨区域资源调配问题,从自然和社会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京津地区缺水的原因。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抓住京津地区水资源短缺这一地理现象的本质,即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再从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等多角度对京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辩证地、历史地进行分析和阐释。供:

7、从自然原因看,京津地区降水量少,径流量小。从人为原因看,京津地区人口稠密,人均水资源量少,且存在水污染和水浪费等破坏水资源现象。需:京津地区人口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由于这种供需矛盾导致了京津地区水资源短缺和由此而产生的跨区域资源调配问题。试题()问主要体现对学生第三层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对华北平原的自然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从中提取与农业发展有利的区位条件,即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等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综合的地理思维能力,才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进行学科内或跨学科的描述和阐释,达到意义完整这一要求。例:2005年北京春季招考

8、39题地理部分(图略)()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分析其有利因素。()新加坡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分析其电子工业布局的有利因素。本题为文科综合题,从整体构思上看主要体现对学生第三层次能力考查。利用东南亚与中国较近的地缘关系,围绕区域发展这一主题,要求学生从政治角度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历史角度中国和东南亚历史上的联系,地理角度人类地域联系的一种主要方式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综合描述和阐释,达到了对区域的综合论证和评价,意义完整。但对每一小题所体现的能力层次仍有差异。试题()问为地理问题,侧重对学生第三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需要通过对铁路的营运里程、现有铁路基础、地形、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结

9、合试题所给材料辩证地、历史地对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的有利因素进行综合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试题()问侧重对学生第三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须结合具体地理背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电子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突出电子工业对科技、现代交通、环境的要求。对提高“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几点建议:狠抓课本,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这是学生运用学科语言逻辑严谨、文字准确的表述事物的现象,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的前提。基础知识主要指本学科常见多用的知识,如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实、地理规律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空间分布的知识应巩固在地图上,掌握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学生应把握其发

10、生、发展和变化,了解其原因和演变过程,以及其结果和影响,人类采取的对策;对地理原理和规律学生应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运用其分析、推导、判断、评价一些地理事实或地理现象。加强地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对其作出正确的阐释。地理基本技能是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手段,是表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数据说明、存在状况、内部构造、外部联系,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形象显示等的重要方式。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能够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辩证地、历史地对其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高考考查考生对新问题的应变能力、迁移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独立判断和编制答案能力。新问题的切入点

11、不会是教材原文照搬,高考命题取材于当代国内外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的发展现实,或以时政热点为背景,从地理角度进行分析,答案不能照搬课本,而是根据试题要求在新情境、新问题下重新整合基础知识,建构新的知识网络,表述地理问题。参考文献:2005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地理学习精要张亚南主编文科综合高考二轮导航王树声主编36(36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6a)的湖面海拔约3800采,降水资料如图6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走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6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口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12、(l2分)(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4分)(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间。(8分)(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12分)36(36分)(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2分),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4分);日变化(日较差)较大(2分),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4分)。(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2分),集中于夏季(1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2分)。(3)低温,冻害(2分)夜间(2分);洪涝灾害,夏季(雨季、I一3月或l2月至次

13、年3月)(2分);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一ll月,簪春、秋季即可得分) (2分)。(4)(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4分);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因此,增大水体面积,井使水面与高台(台理)交错分布(3分)。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3分),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2分)。36(36分)图7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0,4。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4分) (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10分) (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12分) (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10分)36(36分) (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 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3)(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经济落后,)经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4)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 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