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标高考语文第二轮总复习15—19.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94907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新课标高考语文第二轮总复习15—1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高考]新课标高考语文第二轮总复习15—1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高考]新课标高考语文第二轮总复习15—1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新课标高考语文第二轮总复习15—1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新课标高考语文第二轮总复习15—19.doc(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5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纲点击】 考试大纲中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是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文言实词”知识掌握的要求为“要达到理解(B级)”,指的是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对于文言实词的具体考查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这是限制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又是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的能力。【题型解说】 本考点常见题型:选择题。【命题规律】1. 高考文言实词题的考查通常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选出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二是“选出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2纵观这些年的高考,无论是全国统一命题,还是各省市命题,对于文言实词这一知识点的考查,都保持了相当的稳定性、一致性,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都紧紧把握多义词这个重点,能力层级都稳定在结合语境理解实词意义(B)这一层面上。3.题型上往往是单一的、稳定的,绝大部分都是客观题。除客观选择题型外,上海卷也采用了主观解释题型,即指定某多义词要求考生自己动笔解释,这种题型目前还只出现在上海卷中。【考场失误】1. 忽略词类活用古代汉语里,

3、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比如,甲类词会临时具备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被临时用作乙类词。这种语法现象在古代汉语里叫词类活用。高考考查文言实词时,命题者就有意忽略某一词的活用现象,用活用前的词义解释它,给考生设置答题陷阱。示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009年高考广东卷)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 起: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诛:惩罚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弛:延缓分析:按照一般的语法规律,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形容词如果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定它活用成了动词;形容词如果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而它又和后面的名词或名

4、词性短语之间构不成偏正关系,则同样可以判定它被活用成了动词。A项中,“奇”在代词“之”前,可以判定它为动词,因此将它解释为“奇妙”显然是错误的。其实,A项中的“奇”是意动用法,意思为“认为惊奇”。另外,C项中的“诛”为“诛杀”之义,D项中的“弛”为“松弛”之义,故答案应为B项。2.忽略一词多义古汉语词汇具有多义性的特点,一个词往往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大纲中所列的120个实词,就都是非常典型的一词多义词。于是,高考考查文言实词时,命题者就常常借助古汉语词汇的多义性特点设置错误,给考生设置答题陷阱。示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9年高考湖南卷)A季秋之月,天地

5、始肃。 季:季节,季候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零:降落,落下C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分析:“季”在古汉语中有五个义项: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一季三个月;季节,如雨季;指一个时期末了,如季世;指一季的第三个月,如季春;在兄弟排行里指老四或最小的人,如季弟;姓。显然,A项对“季”的解释是选用了“季”的第二个义项。但是,秋本来就是一个季节,再将“季”解释为“季节”似乎有重复之嫌。再联系“天地始肃”一句,我们即可知道A项中的“季”其实应解释为“季”的第四个义项,也就是秋天的最后一个月。故答案应为A项。3.忽略文段语境要正确解释文言实词必须有一定的积累,

6、即必须熟练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但是,解释文言实词时如果只是生搬硬套,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是会出错。所以,高考考查文言实词时,命题者往往会故意忽略文言实词的语境,给考生设置答题陷阱。示例: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9年高考北京卷)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益:渐渐B.度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C.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D.竟朝置酒。 竟:直至终了分析:根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和叔孙通笑着说“你等真是的儒生”,以及下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情况

7、来看,叔孙通当时断不会认为他们“品德低下”,而是认为他们“见识浅陋”。所以,正确答案是C项。4忽略词间搭配这里所说的搭配不当,主要是指句子中动词和宾语之间的搭配不当,以及附加成分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不当。高考考查文言实词时,命题者常常会通过故意忽略词间搭配形成错误,给考生设置答题陷阱。示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9年高考宁夏、海南卷)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分析:C项中,“薄”与“营”搭配,如果将“薄”理解为“削弱”,那“薄其营”译成现代汉语就

8、应该是“削弱其营寨”。“削弱”的只能是战斗力、实力、地位等,而不能是“营寨”。再联系成语“日薄西山”中“薄”的意思为“逼近”或“迫近”,代入文中,即可知道不正确的一项就是C项。5.忽略句式特点古代汉语中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四种特殊句式。高考考查文言实词时,命题者常常会借助这四种句式设置陷阱,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示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9年高考江苏卷)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分析:结合短文可知,D项出自“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一句。再结合语法知识分

9、析可知,“如”字后面是一个句子作“如”的宾语,而且这个句子很明显还是一个判断句,即这句是要突出表现通明的这一类人是什么样的人。因此,翻译时需要补充一个判断动词“是”。于是,“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一句既然已经有一个判断动词“是”作谓语,就不能再将“率”翻译作动词。其实,D项中的“率”在句子中是修饰谓语动词的副词,可翻译为“大都”。所以,正确答案是D项。【解题指津】1.字形推断法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且形声字占80%以上,“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

10、者与兵器有关, 从“马、牛、羊、豕、犭、 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 其它还有:禾五谷、贝 金钱、 皿 器具、 纟 丝麻、宀 房舍、 求 毛皮、隹 鸟雀、冖 笼罩、 歹 死亡、 月 肉、 页 首、 自 鼻、 目 眼、 尸 身体如念奴娇“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橹”:木制的船具。“不刊之论”中的“刊”从形旁上看应该与“刀”有关;再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字的意义。“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该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它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过”也同理,也可译为“拜访”之

11、义。2语境推断法高考考查的实词大多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翻译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理解推断。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0年安徽卷)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家:定居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款:款待C是岁,大有年年:收成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总:统领这道试题的四个实词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推断词义。语境推断就是要求你根据上下文意推断这个词或句子的意思。这是进行文言文阅读时最常用也必须用的推断方法。文言文词语(特别是实词)和句意的理解,主要就是运用这种方法来推断进行的。A项中的“家”,语境义应该作为动词,理解为“定居”是准确的。C项说明这一年丰收,理解为“收成”

12、。D项语境有“统率”“带领”之意。B项的“款”在中学文言文中是个不常见的多义词,而且在高考常见的120个实词中也没有这个词(包括家、年、总在120实词中均没有)。命题者是想考学生的在语境中理解和推断词语的意思,考有些学生好犯以今释古的毛病。“款”的意项有“诚恳、器物上刻的字和书画信件头尾上的名字式样、法规条文里分的项目、经费、敲打、至、留、缓慢”等义项,本题考查 “款”的本义“诚心、真诚、诚恳”义。由于语境不难,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推断出该词的意思的。文言文一词多义的现象本身,就是根据这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之中所具有的不同的意义而总结出来的。从来源上来说,词有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假借义等等。词的

13、本义有两种理解:A就词的来源说,即该词的最初意义。如“去”的最初意义是“离开”,“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B就词的应用来说,把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常用意义是“士兵”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3、课文迁移法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

14、文中已出现过,可以联系课文相应迁移。如:“扬州辟从事吏”同课文的“连辟公府不就”中的“辟”;“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同课文的“沛公不胜杯杓”中的“胜”;“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同课文“向使六国各爱其地”中的“爱”;“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同课文的“便言多令才”。“伐其功”跟课文屈原列传中“平伐其功”中的“伐”均是“夸耀”之义。4、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举例说明: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超出)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接近)。括号内词语加点字的意义是我们平时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义。又如:“在

15、官清恪,未尝闻私”中的“恪”是“谨慎而恭敬”意,同成语“恪守不渝”中的“恪”同义。“吾亦望汝副其心”中的“副”是“符合”,与成语“名副其实”中的“副”同义。“或妄嗔怒”中的“妄”是“胡乱”,与成语“轻举妄动”中的“妄”义同。文句翻译题解题时亦可用代入成语的方法检验。5、对句判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现象很多,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作何解?,它对应的“用”解释为“被任用”,则“以”亦可作此解。)此外如“追亡逐北”(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戴朱缨宝饰

16、之帽,腰白玉之环”(“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族”字义同“灭”字)6、语法分析推断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所以不能理解成名词“眼睛”,应该理解为“用眼睛示意”。促织中“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中“高”字上带宾语,用如动词,联系原文,可推断为“抬高”。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

17、010年广东卷)A.上语诸侯曰 谈论B委尸填满沟壑 放置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标志D噫!我固无恙 祸患试题文本出自明谢黄后登陆卷下,有删改。设计的试题除D项外,都是中学语文教材出现过的实词,实词考查的重要目标,就是对于实词的一词多义进行语境探究。不同的文言语境就会有不同的解释,而文言知识由个体的词汇组成,知识点比较零碎,这是最大的学习困难。但是,只要我们中学的学习是扎实的,并且懂得这类试题的解题技巧,仍然可以迎刃而解。文言实词的命题义项以及实词多义的性质是我们可以借助的东风,在这之中,语法推断法,是其必选之一。2010广东卷文言实词B、C两项之中,都是可以根据语法推断法来进行解题的,根据“委尸填

18、满沟壑”“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句子中“委”和“识”所处的语法环境,后面跟着的分别是名词“尸”“其父兄子弟”,可以确定,“委”和“识”都应该是动词作谓语。对义项的解释,“放置”是动词,“标志”却是名词,由此可以断定,C项一定是错误的。其他的选项可根据语境推断法进行辨别。具体应该是:A语,说;B委 放置,丢弃;C识,明白,知晓,动词;D恙,病,担忧。答案:B。7、代入检验法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解题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义。如果解释准确无误即为正确答案。如: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B、广之将兵

19、,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解析:A项“竟然”表转折,显然不合文意,“竟”是完毕、终了的意思,“竟死”即一直到死的意思。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学过“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竟”即完毕的意思。B项“将兵”为动宾短语,与前后意思不合。C项“曲折”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D项中的“结发”在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结发同枕席”的诗句,古时候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20岁,女15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第一单元 高考试题1(2010年全国卷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

20、遇阵没 及:趁着。 B寻知代州。移深州 寻: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 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 遂:于是。 参考答案:“及”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等到”,故选A。2. (2010四川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长安中奸猾浸多 浸:逐渐。B.悉籍记多 籍:凭借。C.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 内:里面。D.赏所置其魁宿 置:放置参考答案:B项“籍”的意思是“造册登记”;C、“内”,通“纳”,是进入;D、置,处置。故选A。3. (2010福建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未及属稿 属:写B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 具:完备C遂大困,寻死富阳 寻:不久D挟三百金之富阳

21、贾 贾:商人参考答案:答这道试题时,考生对于D项的这个词,没有从语法的角度分析,“贾”解释做名词“商人”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做生意”。4. (2010北京卷)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善药 居:聚积,搜集B积券如山 券:借据,欠条C未尝诣取直 诣:前往D终不复言 复:回答参考答案:D 复,再,又。5(2010年江西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薄:轻视 B除福州观察使 除:授予官职C继迁兵相随属 属:连接D公愀然日:孔中丞岂害某者乎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参考答案:A、薄,迫近,引申为进攻。6.(2010年湖北卷)对下列

22、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B场功甫毕甫:刚刚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畜:通“蓄”D籍之以为厢兵籍:登记参考答案A 鄙,见识浅薄。第二单元 仿真试题板块1 分点训练一、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2)然后得一夕安寝(3)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摇其本以观其疏密(6)越国以鄙远(7)斩木为兵,揭竿为旗(8)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9)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10)相如每朝时,常称病答案(1)动词,吝惜(2)形容词,安稳、安逸(3)动词,覆盖(4)通“背”,违背(5)根,这里指树干(6)边境

23、,边邑,这里用作动词,使作为边境(7)兵器(8)担心,忧虑(9)看清楚(10)动词,上朝,朝见2(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3)战败而亡,诚不得已(4)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5)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6)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7)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8)惴惴恐不当意(9)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10)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答案(1)副词,曾经(2)介词,趁着(3)副词,确实(4)动词,任命官职、授予官职(5)道歉(6)使跟从(7)危险(8)动词,符合(9)取道(10)收获3(1)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

24、是而昨非(3)成子精神复旧(4)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5)今已亭亭如盖矣(6)轩东故尝为厨(7)赢得仓皇北顾(8)独夫之心,日益骄固(9)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10)遍国中无与立谈者答案(1)估计、推测(2)错误(3)恢复(4)凭借,倚仗(5)名词,伞(6)原来,过去(7)回头看(8)顽固(9)女子出嫁(10)国都4(1)愿枉车骑过之(2)何竟日默默在此(3)此三者,吾遗恨也(4)田园将芜胡不归?(5)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6)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7)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9)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10)相与枕藉

25、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答案(1)动词,探望,访问(2)疑问代词,为什么(3)名词,遗憾(4)疑问代词,为什么(5)动词,担忧(6)有人(7)憎恨(8)动词,达到(9)连词,即使(10)副词,已经5(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沛公已去,间至军中(3)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4)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5)三径就荒(6)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8)众不能堪,抶而扑之(9)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10)举类迩而见义远答案(1)动词,凭借,借助(2)抄小路(3)表被动,受到(4)动词,解围而去(5)副词,接近(6)被攻占(7)横渡(8)

26、忍受(9)动词,战胜(10)名词,事例6(1)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3)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4)明道德之广崇(5)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6)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7)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8)是夕始觉有迁谪意(9)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1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答案(1)可爱(2)副词,越,更加(3)没有谁(4)说明,阐明(5)通“纳”,接纳(6)音读“j”,满一年(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8)动词,贬谪(9)邀请(10)形容词,困厄,处境困难7(1)比去,以手阖门(2)惩恶而劝善(3)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4)以一仪而

27、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5)桑之未落,其叶沃若(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7)太后之色少解(8)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9)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10)独其为文犹可识答案(1)离开(2)动词,勉励,提倡(3)退回(原处)(4)到去(5)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6)羡慕(7)稍微(8)走,散步(9)优美的,好的(10)辨识8(1)周公之逮所由使也(2)觉今是而昨非(3)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4)或凭几学书(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6)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8)六国互丧,率赂秦耶(9)而听细说,

28、欲诛有功之人(10)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答案(1)主使(2)正确的,对的(3)女子出嫁(4)动词,写字(5)通“熟”,仔细(6)通“嘱”,劝酒(7)天数,命运(8)副词,全都,一概(9)名词,言论,谗言(10)暗中,私下9(1)素善留侯张良(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4)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5)追亡逐北(6)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8)以小易大,彼恶知之?(9)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0)赵王悉召群臣议答案(1)一向、向来、平素(2)“汤汤”连用,水大流急的样子(3)眼泪(4)副词,白白地(5)名词,逃

29、跑的敌人(6)王道(7)名望,声望(8)疑问代词,哪里,怎么(9)假如没有,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10)全部,尽10(1)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4)遥襟甫畅,逸兴遄飞(5)大行不顾细谨(6)大王亦幸赦臣(7)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8)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9)宁许以负秦曲(10)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答案(1)相貌(2)道歉,谢罪(3)随便(4)兴致(5)行为(6)幸亏,幸而,表敬副词(7)高高的(8)慢慢地(9)动词,答应(10)古时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11(1)张良出,要项伯(2)宜乎百姓之谓我爱

30、也(3)此三者,吾遗恨也(4)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5)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6)朝晖夕阴,气象万千(7)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8)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9)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10)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答案(1)通“邀”,邀请(2)应该(3)遗留,留下的(4)动词,造成,招致(5)交换(6)阴暗(7)右为尊位,因而指较高的地位(8)两次(9)制定(10)管理12(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2)援疑质理,俯首倾耳以请(3)不效,则治臣之罪(4)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5)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7)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8)怀王

31、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9)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10)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答案(1)思想情趣(2)动词,询问(3)惩处,治罪(4)兼词,“之乎”(5)强盗(6)灭族(7)终于(8)奔向,趋向(9)贬谪(10)因为,由于1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诸:兼词,之于B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狼籍:凌乱C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劝人饮酒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卒:最后,终于答案:D 解析:D项,卒:死。14与“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范增数目项王B云青青兮欲雨C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D高余冠之岌岌兮答案:D解析:题

32、干中“贱”,形容词作动词,看轻。A项,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示意。B项,雨,名词作动词,下雨。C项,序,名词作动词,给作序。D项,高,形容词作动词,加高。板块2 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乐毅为燕破齐,或谗之昭王曰:“齐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斩言者,遣使立毅为齐王。毅惶恐不受,以死自誓。(洪迈容斋随笔)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乐毅为燕破齐 B或谗之昭王曰C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 D遣使立毅为齐王答案:C 解析:C项,“服”使动用法,其他为一般动词。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南面而王耳”的“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

33、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韩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B今楚(指项羽)强以威王此三人(三个秦降将,章邯等),秦民莫爱也。C汉方不利,宁能禁信(韩信)之自王乎?D王者富民,霸者富士。答案:B解析:B项使动用法,A、C、D项和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参考译文:乐毅替燕国打败了齐国,有人向燕昭王进谗言:“齐国还没有攻下的有两座城,不是因为他的力量攻不下来,(而是)因为他想长久地依仗军兵的威力来使齐人折服,从而达到自己面南称王的目的罢了。”燕昭王把进谗的人斩了,派遣使者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敢接受,发誓以死效力。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4题。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

34、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3.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状不必童而智童 状:外形B.智不必童而状童 童:儿童C.戴发含齿 戴:顶着,(头上)长着D.未可几也 几:通“冀”,希望答案:B 解析:

35、B项“童”通“同”,相同。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 近:亲近B.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 疏:疏远C.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亲:受人亲近,被人亲近D.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 至智:达到才智答案:D解析:D项“至智”,最大的才智、最高的才能。参考译文:外形不一定相同而才智却相同,才智不一定相同而外形却相同。品格高超的圣人选取才智相同的,而丢开外形相同的;常人却亲近外形相同的,而疏远才智相同的。外形和我相同的,就亲近并且喜爱他;外形和我不一样的,就疏远并且畏惧他。长着七尺高的身躯,有手脚之分,头上生有毛发,嘴里长着牙齿,能凭借车马奔驰的,这叫做人;可

36、是,人未必没有兽心。尽管他们有兽心,却由于外形相同而受人亲近。长着翅膀,顶着头角,长着獠牙和爪子,能在天上飞翔或在地面奔跑的,这叫做禽兽;可是,禽兽未必没有人心。尽管它们有人心,却由于外形不同而被人疏远。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这些古代帝王,有的蛇身人面,有的牛头虎鼻,都不像人的形状,却有大圣人的美德。夏桀、殷纣王、鲁桓公、楚穆王,这些古代君主,外貌五官都和人一样,却有禽兽之心。一般人总是拘泥于同一外形来求得最大的才智,这是不能够指望的。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6题。李斯非淳于越曰:“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敕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敢藏诗、书、百

37、家语、诸刑书者,悉诣守尉集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灭。吏见知弗举,与同罪。”始皇许之。(王充论衡)5解释下列加点的“非”字。李斯非淳于越曰_以非当世 _非秦记皆烧之 _非博士官所职 _答案:驳斥非难不是不是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臣请敕史官 _非博士官所职 _吏见知弗举 _有敢偶语诗书 _答案:命令掌管检举相对私语参考译文:李斯驳斥淳于越说:“这些儒生不效法今人而去学习古人。用它们来非难当今皇上,迷惑扰乱老百姓,我请求皇上下命令给史官,凡不是秦国史官记录的历史材料都烧掉,不是博士官职掌的书籍典册,其他天下有敢收藏诗经、尚书、诸子百家语录和旧六国刑书的,要他们全送到郡守郡尉那儿

38、去集中烧掉。有敢相对私语说及诗经和尚书的,就拖到闹市处死示众;有用古制非难现今制度的,全族处死。官吏知情不举报的,跟他们同罪。”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主张。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710题。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指庐山东林寺和西林寺)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余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白居易与微之书)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爱不能舍,因置草堂 _流水周于舍下 _青萝为墙援 _白石为桥道 _答案:舍弃屋舍

39、作为作为8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爱不能舍,因置草堂A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B郑人有且置履者C今以钟磬置水中D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答案:D解析:D项,与例句都是“建造”的意思。A项,放弃;B项,添置、购置;C项,安放。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胜:优美的风景B流水周于舍下 周:周围C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砌:石阶D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好:爱好答案:B解析:B项,周:环绕。10对例句中加点词意思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例句:乔松十余株,修竹千余竿A从句式上看,“乔松”对“修竹”,结构相同,“乔”与“修”的词义应该相近。B由采草药中

40、“并汾乔木,望秋先陨”推知,两个“乔”词义相同。C从“雪松”“红松”等松树名称的构成推知,“乔松”也应该是松树的一种。D由现代植物学中与“灌木”相对应的名词“乔木”推断,“乔”此处是“高大”的意思。答案:C解析:乔松:高大的松树。 参考译文: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优美的风景堪称天下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和水池中。大致如此,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

41、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会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板块3 创新训练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2题。颜 回 好 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史记注鲁哀公:鲁国国君。贰过:犯同样的错误。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发尽白,蚤死“_”通“_”今也则亡 “_”通“_”答案:蚤早亡无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孔子哭之恸 _门人益亲 _弟子孰为好学 _不贰过 _答案:哀痛到了极点更谁犯过失,犯错误参考译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