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认证]中华民族精神与客家优良传统-导言.ppt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95422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6.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T认证]中华民族精神与客家优良传统-导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IT认证]中华民族精神与客家优良传统-导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IT认证]中华民族精神与客家优良传统-导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T认证]中华民族精神与客家优良传统-导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T认证]中华民族精神与客家优良传统-导言.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华民族精神与客家优良传统 (导言),主讲:社科部教授王海燕 电话:2215166(家)2186820(办) 手机:15986480563(只接短信) 邮箱:haiyan_,先做一个调查: 1、选这门课程的都是客家人吗? 是客家人的请举手! 不是客家人的请举手! 2、你是哪里的客家人? 是梅州客家人的请举手! 是广东客家人的请举手! 是外省客家人的请举手!,客家围龙屋,教学目的: 通过中华民族精神与客家优良传统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客家民系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过程,也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与客家优良传统,有助于学生增强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时

2、代使命感,有助于大学生提高思想理论修养,提高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中华民族精神与客家优良传统的内涵和对客家人的成长成才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难点:客家优良传统的科学体系及其跟中华民族精神的相互关系,一、课程的开设依据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5门必修课。,叶剑英生平与思想研究 中华民族精神与客家优良传统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青年问题研究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 法律与生活等6门选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3、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延伸 、深度挖掘,客家文化“子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母文化” 客家优良传统“子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母文化”,二、课程的主要内容 (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提炼、升华与结晶。,客家优良传统蕴藏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精神,包括崇文重教、爱国爱乡、刻苦耐劳、开拓进取、勤俭诚信、团结发展等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包含着优秀的民族先进文化和客家优良传统,赋予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创新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是持续不断的一种优秀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凝聚、调

4、节、推动、教化功能的一种活的精神力量。,何谓中华民族精神?,客家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一部分,古往今来,她对客家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普遍存在于老百姓中。客家优良传统是在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闽粤赣大本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再从闽粤赣大本营迁徙到世界各地中得到传承。客家优良传统内容丰富,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风俗等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何谓客家优良传统?,人禀乾坤志四方, 任君随处立常纲。 年深异境犹吾境, 身入他乡即故乡。,客家民系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过程,也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优秀成员。学习和了解客家民系的艰苦奋斗、

5、开拓进取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足迹,有助于我们增强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三、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意义?),1、有助于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2、有助于更深刻地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3、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4、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国情,5、有助于自身的人文素质的进步提高,四、学习本课程的主要方法和要求,1、学习方法 (1)课堂听课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2)学习理论与调查研究相结合 搜集族谱、碑刻、栋对堂联、歌谣谚语、契约文书、口述史料、民间文献、各县镇所有的旧志和新志、教育志、文史资料等等 (3)做到理论与实

6、际相结合,2、具体要求 (1)思想上要重视:自觉实现由“学”到“好学”到“乐学”的转变。 (2)做到全方位学习:课前阅读课外教材与参考文献,课中认真听课记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后认真思考研究,检查自己学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3)遵守学校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旷课,学校教学条例规定超过1/3缺勤者取消该科考试资格。 (4)遵守课堂纪律:不交头接耳、不看课外书、不打瞌睡、不玩手机。,3、考试方式与成绩计算 (1)考试方式:写一篇客家优良传统的论文(附参考选题),题目自拟,不再进行闭卷或开卷的考试 。要求:2000-3000字,按照论文写作方式(标题、姓名学号班级系别、内容摘要、关键词、正

7、文、参考文献),第15周文字稿与电子稿同时上交,凡抄袭他人成果者以零分计。 (2)成绩计算:平时学习(50%)+期末考试(50%),参考选题,1、客家优良传统形成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2、在大迁徙中形成了客家特性和客家优良传统 3、客家人“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 4、客家人“爱国爱乡、无私无畏”的优良传统 5、客家人“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 6、客家人“勤俭诚信、团结发展”的优良传统 客家优良传统也有概括为:爱国爱民,勇敢无畏;勤劳刻苦,努力开拓;挚诚团结,敬祖睦宗;不亢不卑,平等待人。也有概括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艰苦创业、奋斗求新;爱国爱族,精诚团结;崇文尚武、器重名节;

8、敬老爱幼、继祖崇宗;勤俭持家、乐善好施;追求革命、主持正义;为人忠诚,耀祖光宗等等。,参考选题,7、客家优良传统与台湾社会 8、客家优良传统与港澳社会 9、客家优良传统与海外社会 10、客家优良传统在四川的传承和发展 11、客家优良传统在珠三角地区的传承和发展 12、五华人硬打硬的优良传统,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其中中国大陆约4500万。按区域划分,广东2000万、江西1000万、福建500万、广西500万、四川200万、海南100万、湖南100万。台湾460万、香港125万、澳门1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中印度尼西亚约120万、马来西亚约100万、泰国约5

9、0万、新加坡50万、越南约30万、缅甸10万.,其他分布在美洲40万、欧洲5万、非洲5万、澳洲3.5万等地。,客家大本营:粤东、粤北、闽西南、赣东南。江西一省计有纯客住县:寻邬、安远、定南、龙南、虔南、信丰、南康、大庾、崇义、上犹;福建一省纯客住县:宁化、长汀、上杭、武平、永定、将乐、沙县、南平;广东的纯客住县计有:梅县、兴宁、五华、平远、蕉岭、大埔、连平、和平、龙川、紫金、仁化、赤溪、始兴、英德、翁源。广西、四川、海南、湖南、贵州、陕西、台湾无纯客住县。,13、客家优良传统在妇女身上的传承和发展 14、从堂号堂联看客家人的客家优良传统 15、客家优良传统在现实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16、客家优

10、良传统在客家名人身上所折射的光辉 17、客家优良传统对叶剑英思想的影响 18、客家优良传统对熊德龙爱国思想的影响 19、浅论客家优良传统对丘逢甲爱国思想的影响,参考选题,参考选题,20、从客家名人陈寅恪看客家优良传统 21、客家优良传统在曾宪梓身上折射的光辉 22、客家传统文化对田家炳德育理念的影响 23、论客家传统文化对黄遵宪人生观的影响 24、从叶剑英的革命生涯看其崇高品德和伟大人格 25、浅论客家优良传统对李光耀治国思想的影响 26、客家优良传统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参考选题,27、客家文化传统对谢晋元爱国思想的影响 28、论客家优良传统对潘毓刚爱国思想的影响 29、客家文化对朱德军事思想

11、的影响 30、客家文化传统对叶挺军事思想的影响 31、客家优良传统对张弼士的影响 32、论客家优良传统对刘光第爱国思想的影响,文天祥、袁崇焕、刘光第、何如璋、黄遵宪、丘逢甲、丁日昌、谢晋元、洪秀全、石达开、孙中山、廖仲恺、廖承志、谢逸桥、邓演达、张民达、胡汉民、温生才、谢逸桥、罗卓英、吴奇伟、范汉杰、吴伯雄、罗芳伯、张理、叶亚莱、李光耀、朱德、叶挺、叶剑英、杨成武、朱云卿、李坚贞、姚雨平、刘永福、宋应星、李国豪、王佛松、丘成桐、潘毓刚、张如心、张弼士、胡文虎、姚德胜、田家炳、曾宪梓、欧阳修、宋湘、郭沫若、李金发、陈寅恪、邹鲁、罗香林、黄药眠、林风眠、蒲风、李惠棠、马思聪、廖安祥、刘国轩、姜秀銮

12、、徐骧、吴汤兴、姜绍祖、罗福星、胡焯猷、吴浊流、林海音、韩素音,客家名人列表如下:,1、林碧红主编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 2、客家文化丛书 3、钟文典总主编“客家研究”丛书 4、胡希张、莫日芬、董励、张维耿著客家风华 5、罗维猛、邱汉章著客家人文教育 6、黄钰钊主编客从何来 7、严峻主编客家人面临时代挑战 8、范英、刘权著广东客家人的风骨 9、罗可群著广东客家文学史 10、刘丽川著深圳客家研究 11、孙晓芬编著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 12、刘义章主编香港客家 13、谢重光著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 14、连横著台湾通史,参考文献,15、肖新煌主编台湾客家族群史 16、刘还月著台湾的客家人 17、

13、陈运栋著客家人 18、谢佐芝主编世界客属人物大全(上下册) 19、罗英祥著飘洋过海的客家人 20、谢重光主编客家1994年第l期至2007年第2期 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梅州市委员会学习文史委员会编梅州文史第一至十八辑 22、广东省兴宁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兴宁文史第一至二十八辑,参考文献,23、政协广东省五华县文史研究委员会编五华文史第一至十辑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大埔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大埔文史第一至十辑 25、政协平远县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平远文史第一至五辑 26、政协蕉岭县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蕉岭文史第一至八辑 27、丰顺县政协丰顺文史编辑委员会编丰顺文史第一至三辑 28、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客家研究辑刊2000年至2007年,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