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模板]03第三章 危险物品相关安全技术.ppt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95588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PPT 页数:150 大小:7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PT模板]03第三章 危险物品相关安全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PPT模板]03第三章 危险物品相关安全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PPT模板]03第三章 危险物品相关安全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亲,该文档总共1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PPT模板]03第三章 危险物品相关安全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T模板]03第三章 危险物品相关安全技术.ppt(1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危险物品相关安全技术 P80,周亚峰:0576-88685696,概述,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相关安全生产技术主要包括防火防爆、职业危害控制(防毒)、防腐蚀、机械安全(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电气安全、包装安全、储存安全、运输安全、等等。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第一节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二节工业防毒、防腐蚀安全技术,第三节压力容器及管道安全技术,第四节电气安全与静电防护技术。,第一节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燃烧与火灾 1、燃烧的定义 2、火灾的定义 定义:失去控制的燃烧,(造成人员死亡、财产损失的燃烧就是火灾) 3、燃烧与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 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质、助燃物质、点火燃。,常见的

2、危险化学品可燃物质(固、液、气) 固体:易燃固体(乌洛托品、硫磺、)、自燃物品(活性炭、硝化纤维 、黄磷 、连二亚硫酸钠 )、遇湿易燃物品(锌粉 、钠、钾、氢化钾) 液体:高中低液点液体,有机毒害品,有机酸碱等 气体:易燃气体,可燃有毒气体,氢气,甲烷,硫化氢等,助燃物:氧气、氧化剂 点火源:撞击(机械、冲压、发火地面)、摩擦、明火、高温表面、发热自燃、绝热压缩、电火花、光和射线。,要使燃烧能持继发生和蔓延,还必须要达到以下两个条件: 1、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达互一定的数量和浓度(临界氧浓度、极限氧浓度); 2、点火源必须具备一定的强度(最小点火能),防火技术措施的两个方面: 1、防止燃烧必要条

3、件的同时存存(严禁烟火、禁火区) 2、避免其相互作用,4、燃烧过程(历程),可燃气体:在火源作用下加热到着火点(燃点)就能氧化分解燃烧,是最容易燃烧的。 如:2C2H2+5O2 4CO2+2H2O+Q,点燃, 可燃液体:受热 蒸气 燃烧 已醇(C2H5OH)液 (C2H5OH)蒸气+3O2= 2CO2+3H2O+Q,蒸发,氧化分解,受热蒸发, 可燃固体: 可燃固体 熔融状态 可燃蒸气 燃烧 如:S固 S熔融 S蒸气 S蒸气 +O2 SO2+Q,受热,蒸发,氧化,受热,蒸发,(4)复杂的物质 直接析出可燃气体 燃烧 如:木材 析出 H2 , CH4 T295:水蒸汽 T295:H2,CH4等(回

4、燃),受热,氧化,受热,(5)表面燃烧 炽热状态 如:焦炭,无火焰,亦称无焰燃烧; 又如:金属燃烧(Al,Mg等),5、燃烧的形式 气体的扩散燃烧 液体的蒸发燃烧 固体的分解燃烧 固体的表面燃烧 非均相燃烧 扩散燃烧 气体泄漏燃烧 绝热燃烧,6、燃烧的种类,(1) 着火可燃物质在火源的作用下能被点燃,并且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 着火点(燃点):能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如:纸130,木材295等,(2)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无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能引起自燃的最低温度称自燃点,如:黄磷30,煤320 。 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3)闪燃可燃液体受热蒸发为蒸气,

5、液体温度越高,蒸汽浓度越高,当温度不高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火源会闪出火花,短暂的燃烧过程(一闪即灭),称闪燃。 T5秒,(4)爆燃(或燃爆)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极限浓度)的快速燃烧。体系中有氧化剂或大量的氧。,二、爆炸及其特性,爆炸物质在瞬间释放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基本特征:压力的急骤升高 分类: 按爆炸形成的原因分: 物理性爆炸物质物理变化(to,V,P)而引起的爆炸,如锅炉爆炸、蒸气爆炸等。,化学性爆炸物质在瞬间完成化学反应,同时释放大量气体和热量引起的爆炸,如: 2C2H2+5O2 4CO2+2H2O+Q 化学爆炸三要素:气体,Q,化学反应高速度。,按引起爆炸的

6、相可分: 气:可燃气体、蒸气在爆炸极限区域的混合物爆炸,压缩气体物理爆炸,雾滴爆炸,粉尘爆炸。 液:聚合爆炸,蒸气爆炸,不同危险性液体混合爆炸,如:硝酸和油脂,高锰酸钾和浓硝酸 固:固体爆炸品的爆炸,电爆炸,按爆炸速度分: 轻爆:燃烧速度为数米/秒; 爆炸:燃烧速度为十几米数百米/秒; 爆轰:燃烧速度为10007000米/秒。,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亦称着火极限。,以CO为例,CO 空气混合物,CO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80% H2空气: 475% C2H2空气:2.281% NH3空气:1528%等,可燃物

7、质的爆炸极限越宽,则爆炸危险性越大。据此,可燃物质(燃气,蒸汽,粉尘)化学性爆炸的条件为: 可燃物质(燃气,蒸汽,粉尘) 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均匀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在火源作用下,爆炸下限:可燃性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 爆炸下限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爆炸上限:可燃混合物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 爆炸上限越高,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爆炸过程及其特性,分解爆炸: 可燃气体(纯)的分解爆炸: C2H2 2C+H2+Q 简单分解的爆炸性物质。如:Ag2C2,Pb(N2)2等。 Cu2C2 2Cu2+2C+Q 硝化甘油(C3H5(ONO2)3)等。 4C3H5(ONO2)3 12CO2+

8、10H2O+O2+6N2+Q,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 火(炸)药,烟花爆竹等 所有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 可燃气体混合物爆炸: 2 C2H2+5O2 4CO2+2H2O+Q 可燃粉尘爆炸:铝粉,面粉,煤粉等与空气(O2 )混合物,三、防火防爆技术,(一)火灾爆炸危险物的控制(可燃物和助燃物) 1、根据物质的危险特性进行控制 首先是在工艺上进行控制 其次才是根据不同物质的理化特性,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 A、自燃、遇温易燃物质 、禁忌物,、可燃气体、易燃气体蒸气比空气重的物质 、不稳定的物质 、物质的带电性能,2、设备密闭,密闭设备系统是防止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与空

9、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最有力措施之一。 正、负压系统,3、惰性气体保护,催化加氢反应,4、通风置换,通风置换、除尘可以降低场所内可燃物的含量,是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一项重要措施。 自燃通风 机械通风,5、安全监测及联锁,1、信号报警:可燃、有毒气体检漏报警仪, 2、安全联锁: 3、火灾爆炸监测装置(火灾报警器、报警网、自动灭火系统),氯化反应安全监测及联锁 :反应釜温度和压力的报警和联锁;反应物料的比例控制和联锁;搅拌的稳定控制;进料缓冲器;紧急进料切断系统;紧急冷却系统;安全泄放系统;事故状态下氯气吸收中和系统;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等。 控制方式:将氯化反应釜内温度、压力与釜内搅拌、氯

10、化剂流量、氯化反应釜夹套冷却水进水阀形成联锁关系,设立紧急停车系统。,(二)点火源的控制,1、明火 2、摩擦与撞击 3、高热物及高温表面 4、自燃发热 5、电气、静电火花,(三)限制火灾蔓延扩散,限制火灾的蔓延扩散,就是为了减少火灾造成的后果,减少财产损失,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环境污染,减轻社会影响。 建厂初期,工艺装置的布局、建筑结构、防火分区、安全距离,就要利于预防火灾爆炸事故,把事故局限在有限的范围内,1、隔离、露天布置、远距离操纵 2、防火与防爆安全装置 (1)阻火装置 (2)防爆泄压装置,(四)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工艺参数主要是指温度、压力、流量、物料配比等。 1、反应温度控制 2、投

11、料控制 3、溢料和泄漏的控制,四、火灾与爆炸性火灾的扑救措施,(一)灭火的基本原理及灭火方法 (二)火灾类别 (三)灭火剂种类及选用 (四)几种火灾的扑救措施 1、扑救压缩和液化气体火灾 2、扑救易燃液体火灾 3、扑救爆炸物品的火灾 4、扑救遇温易燃物品火灾,第二节 工业防毒、防腐蚀安全技术 P 101,毒害性、腐蚀性重要危险特性 对人的危害分别体现在中毒和化学灼伤两方面; 对物的腐蚀性则主要体现在对设备设施、建(构)筑等的腐蚀。,各类危险化学品的毒害性,1.硫酸、盐酸、硝酸是腐蚀品,但是也具有毒害性; 2.一氧化碳、甲烷是易燃气体,也具有毒害性; 3.铬酸、氯酸钾是氧化剂,也具有毒害性; 4

12、、乙醇、甲苯、油漆是易燃液体,也具有毒害性,中毒:是指机体受到毒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急性中毒:是指短时间内接触大量的毒物,迅速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病变。如剧毒品,慢性中毒:是指长时间接触低浓度毒物而造成机体某一器官损害或全身中毒。如甲苯 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慢性中毒之间,但基本上属于急性中毒范畴。,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1、呼吸道:直接进入人体,部分积蓄在体内,部分转化降解,部分经肾脏和膀胱排出。 2、消化道:肝脏解毒、转化。 3、皮肤,呼吸道: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人的肺脏由亿万个肺

13、泡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快。,皮肤: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消化道: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而进入消化道。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毒物被清除后,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入消化道。,引起刺激:刺激意味着身体同化学品接触已相当严重,一般受刺激的部位为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

14、。 对皮肤的刺激:当某些化学品和皮肤接触时,化学品可使皮肤保护层脱落,而引起皮肤干燥、粗糙、疼痛,这种情况称作皮炎,许多化学品能引起皮炎。,毒物的定义,指较低小剂量的化学物质,进入肌体后,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工业毒物和来源,工业毒物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的有毒化学物质。 来源:原料、辅料(如溶剂、催化剂等)、成品、中间体、副产物、等。 (与农业性毒物 、生活性毒物 ,药物性毒物 ,军事性毒物的概念不同 ),毒物的形态,存在形式: 1、固体 2、液体 3、气体,存在状态,粉尘:铅粉

15、、锰粉 烟尘:电焊作业时的烟气、熔铜时的铜、锌气 雾:电镀加工时的酸雾、氟化氢 蒸气:甲醇、甲苯等有机溶剂 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毒物的分类,按作用的性质分:刺激类、腐蚀性、窒息性、麻醉类、溶血性、致敏性、致癌类、致突变性、致畸性 按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分: 神经毒性:有机溶剂(酒精、正已烷),造成感观障碍,麻痹,运动失调,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 血液毒性:苯及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肝脏毒性:卤烃类和硝基化全物,如氯仿,四氯化碳,三硝基甲苯 肾脏毒性:苯酚、甲酚、间苯二酚 全身毒性,按化学性质和用途,金属、类金属及其他合物:汞、 卤族及其无机化合物 强酸和碱性物质 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

16、 有机毒物 农药类 染料及中间体,毒物的毒性,毒性:是指毒物引起有机体伤害的能力,一般用化学物质引起试验动物某种毒性反应所需的剂量表示。不同的化学物质的毒性差别很大,例如:几毫克剧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死亡,而低毒化学品必须服用大剂量,才能产生同样的效果。,毒性分级,剧毒:氰化钠、TDI、氯气 高度:铬酸 中等毒: 低毒: 微毒:三聚氰胺LD50:4550 mg/kg(小鼠经口);3000 mg/kg(大鼠经口),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毒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对机体的有害性,但具备有害性特征的物质并不是毒物,如单纯性粉尘。 经过毒理学研究之后确定的。 必须能够进入机体,与机体发生有害的相互作用。

17、具备上述三点才能称之为毒物。,铬酸酐的危害性,铬酸酐为暗红色针状结晶,铬酸酐的工业产品多为熔融后制成的薄片,是一些细小晶体的 聚集物。铬酸酐具有强氧化性,是多种有机、无机反应的氧化剂,有毒,有强腐蚀性,对铁有钝化作用。铬酸酐对人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对皮肤、鼻、眼及肠胃的损伤。分述如下:,(1)铬酸酐对皮肤的危害 当皮肤破损而接触铬酸酐时,就会发生铬性皮肤溃疡俗称“铬疮”。溃疡部位有硬痂,四周隆起,中央深而充满腐肉,边缘明显,呈现灰红色,局部疼痛,若忽视或进一步发展可深入至骨部,感到剧烈疼痛,愈合甚慢。此外,接触铬酸酐也可发生铬性皮炎及湿疹,患处皮肤痛痒并形成丘疹或水泡。皮肤过敏者接触铬酸酐数天

18、即可发生皮炎,过敏期可长达36个月。,(2)铬酸对鼻的危害 接触铬酸酐常见的职业病是鼻中隔溃疡及穿孔,发病率决定于接触程度,接触机会愈多发病率愈高。早期常发生鼻黏膜充血、肿胀、反复轻度出血、干燥、痛痒、嗅觉衰退、粘液分泌增多以及常打喷嚏等症状。晚期则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软骨可见圆形或三角形孔洞,穿孔处有黄色痂盖,鼻粘膜萎缩,鼻腔干燥。,(3)铬酸酐对眼的危害 眼皮及角膜接触铬酸酐可引起刺激及溃疡。症状为眼球结膜充血,有异物感,流泪刺痛,视力减退,严重时可导致角膜上皮剥落。 (4) 铬酸酐对肠胃危害 食入铬酸酐可引起口黏膜增厚,水肿成黄色痂皮,反胃呕吐,有时带血,剧烈腹痛,肝肿大,严重时使循环衰竭

19、,失去知觉,甚至死亡。,6、毒物的作用条件,危险化学品的化学结构、理化特性与毒性的关系。 环境条件与毒性的关系 机体因素与毒性的关系,7、空气中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防止危险化学品所引起的毒害作用,主要是控制这些有毒化学品在人类活动环境中的量。 制订这些物质在环境中的容许浓度,是预防中毒的重要措施。 对预防职业中毒而言,主要是控制作业场所(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作业场所最高容许浓度是预防工人在车间内慢性吸入中毒的卫生标准,不能做为预防急性中毒的衡量尺度。,对人体的危害,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为引起中毒。化学品的毒作用可分为如下临床类型。 引起刺激 过敏 缺氧 昏迷和麻醉,全身中毒 致

20、癌 致畸 致突变 尘肺,对眼睛的刺激:化学品和眼部接触导致的伤害轻至轻微的、暂时性的不适,重至永久性的伤残,伤害严重程度取决于中毒的剂量,采取急救措施的快慢。,对呼吸系统的刺激:雾状、气态、蒸气化学刺激物和上呼吸系统(鼻和咽喉)接触时,会导致火辣辣的感觉,这一般是由可溶物引起的,如氨水、甲醛、二氧化硫、酸、碱,它们易被鼻咽部湿润的表面所吸收。处理这些化学品必须小心对待,如在喷洒药物时,就要防止吸入这些蒸气。,一些刺激物对气管的刺激可引起气管炎,甚至严重损害气管和肺组织,如二氧化硫、氯气、煤尘。一些化学物质将会渗透到肺泡区,引起强烈的刺激。在工作场所一般不易检测这些化学物质,但它们能严重危害工人

21、健康。,化学物质和肺组织反应马上或几个小时后便引起肺水肿。这种症状由强烈的刺激开始,随后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缺氧以及痰多。例如下列物质就会引起上述反应:二氧化氮、臭氧以及光气。,2过敏:接触某些化学品可引起过敏,开始接触时可能不会出现过敏症状,然而长时间的暴露会引起身体的反应。即便是接触低浓度化学物质也会产生过敏反应,皮肤和呼吸系统可能会受到过敏反应的影响。,皮肤过敏:皮肤过敏是一种看似皮炎(皮疹或水疱)的症状,这种症状不一定在接触的部位出现,而可能在身体的其它部位出现,引起这种症状的化学品如:环氧树脂,胺类硬化剂,偶氮染料,煤焦油衍生物和铬酸。,呼吸系统过敏:呼吸系统对化学物质的过

22、敏引起职业性哮喘,这种症状的反应常包括咳嗽,特别是夜间,以及呼吸困难,如气喘和呼吸短促,引起这种反应的化学品有甲苯、聚氨脂、福尔马林。,3缺氧(窒息) :窒息涉及到对身体组织氧化作用的干扰.这种症状分为三种:单纯窒息、血液窒息和细胞内窒息。,单纯窒息:这种情况是由于周围氧气被惰性气体所代替,如氮气、二氧化碳、乙烷、氢气或氦气,而使氧气量不足以维持生命的继续。一般情况下,空气中含氧21%。如果空气中氧浓度降到17%以下,机体组织的供氧不足,就会引起头晕、恶心,调节功能紊乱等症状。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空间有限的工作场所,缺氧严重时导致昏迷,甚至死亡。,血液窒息:这种情况是由于化学物质直接影响机体传送

23、氧的能力,典型的血液窒息性物质就是一氧化碳。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0.05%时就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严重下降。,细胞内窒息:这种情况是由于化学物质直接影响机体和氧结合的能力,如氰化氢、硫化氢这些物质影响细胞和氧的结合能力,尽管血液中含氧充足。,昏迷和麻醉,接触高浓度的某些化学品,如乙醇、丙醇、丙酮、丁酮、乙炔、烃类、乙醚、异丙醚会导致中枢神经抑制。这些化学品有类似醉酒的作用,一次大量接触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但也会导致一些人沉醉于这种麻醉品。,全身中毒:人体是由许多系统组成的,全身中毒是指化学物质引起的对一个或多个系统产生有害影响并扩展到全身的现象,这种作用不局限于身体的某一点或某一区域。,肝脏:

24、肝脏的作用就是净化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并在排泄前将它们转化成无害的和水溶性的物质。然而有一些物质是对肝脏有害的,根据接触的剂量和频率,反复损害肝脏组织可能造成伤害引起病变(肝硬化)和降低肝脏的功能,例如溶剂酒精,四氯化碳,三氯乙烯,氯仿,也可能被误认为病毒性肝炎,因为这些化学物质引起肝损伤的症状(黄皮肤、黄眼睛)类似于病毒性肝炎。,肾脏:肾是泌尿系统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排除由身体产生的废物,维持水、盐平衡,并控制和维持血液中的酸度。泌尿系统各部位都可能受到有毒物质损害,如慢性铍中毒常伴有尿路结石,杀虫脒中毒可出现出血性膀胱炎等,但常见的还是肾损害。不少生产性毒物对肾有毒性,尤以重金属和卤代烃最为突

25、出。如汞、铅、铊、镉、四氯化碳、氯仿、六氟丙烯、二氯乙烷、溴甲烷、溴乙烷、碘乙烷等。,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控制机体的活动功能,它也能被一定的化学物质所损害。长期接触于一些有机溶剂引起疲劳,失眠,头痛,恶心,更严重的将导致运动神经障碍,瘫痪,感觉神经障碍;神经末梢不起作用与接触己烷、锰和铅有关,导致腕垂病;接触有机磷酸盐化合物如对硫磷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失去功能;另外接触二硫化碳,可引起精神紊乱(精神病)。,生殖系统:接触一定的化学物质可能对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男性不育,怀孕妇女流产,如二溴化乙烯、苯、氯丁二烯、铅、有机溶剂和二硫化碳等化学物质与男性工人不育有关,流产与接触麻醉性气体、戊二醛、氯丁二

26、烯、铅、有机溶剂、二硫化碳和氯乙烯等化学物质有关。,致癌:长期接触一定的化学物质可能引起细胞的无节制生长,形成癌性肿瘤。这些肿瘤可能在第一次接触这些物质以后许多年才表现出来,这一时期被称为潜伏期,一般为440年。造成职业肿瘤的部位是变化多样的,未必局限于接触区域,,如砷、石棉、铬、镍等物质可能导致肺癌;鼻腔癌和鼻窦癌是由铬、镍、木材、皮革粉尘等引起的;膀胱癌与接触联苯胺、萘胺、皮革粉尘等有关;皮肤癌与接触砷、煤焦油和石油产品等有关;接触氯乙烯单体可引起肝癌;接触苯可引起再障。,致畸:接触化学物质可能对未出生胎儿造成危害,干扰胎儿的正常发育,在怀孕的前三个月,脑、心脏、胳膊和腿等重要器官正在发育

27、,一些研究表明化学物质可能干扰正常的细胞分裂过程,如麻醉性气体、水银和有机溶剂,从而导致胎儿畸形。,致突变:某些化学品对工人遗传基因的影响可能导致后代发生异常,实验结果表明80%85%的致癌化学物质对后代有影响。,尘肺:尘肺是由于在肺的换气区域发生了小尘粒的沉积以及肺组织对这些沉积物的反应,很难在早期发现肺的变化,当X射线检查发现这些变化的时候病情已经较重了。尘肺病患者肺的换气功能下降,在紧张活动时将发生呼吸短促症状,这种作用是不可逆的,能引起尘肺病的物质有石英晶体、石棉、滑石粉、煤粉和铍。,化学毒物引起的中毒往往是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如常见毒物铅可引起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及肾脏损害

28、;三硝基甲苯中毒可出现白内障、中毒性肝病、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同一种毒物引起的急性和慢性中毒其损害的器官及表现亦可有很大差别。例如,苯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而慢性中毒主要为造血系统的损害。,这在有毒化学品对机体的危害作用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此外,有毒化学品对机体的危害,尚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和条件,如毒物本身的特性(化学结构、理化特性),毒物的剂量、浓度和作用时间,毒物的联合作用,个体的敏感性等。总之,机体与有毒化学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毒后的表现千变万化。,毒物在体内的过程,分布: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部分随淋巴液)分布到全身。当在作用点达到一定浓

29、度时,就可发生中毒。毒物在体内各部位分布是不均匀的,同一种毒物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分布量有多有少。有些毒物相对集中于某组织或器官中,我们称这个器官为靶器官。,例如铅、氟主要集中在骨质,苯多分布于骨髓及类脂质。生物转化:毒物吸收后受到体内生化过程的作用,其化学结构发生一定改变,称之为毒物的生物转化。其结果可使毒性降低(解毒作用)或增加(增毒作用)。毒物的生物转化可归结为氧化、还原、水解及结合。经转化形成的毒物代谢产物排出体外。,排出:毒物在体内可经转化后或不经转化而排出。毒物可经肾、呼吸道及消化道排出,其中经肾随尿排出是最主要的途径。尿液中毒物浓度与血液中的浓度密切相关,常测定尿中毒物及其代谢物,

30、以监测和诊断毒物吸收和中毒。,蓄积:毒物进入体内的总量超过转化和排出总量时,体内的毒物就会逐渐增加,这种现象就称之为毒物的蓄积。此时毒物大多相对集中于某些部位,毒物对这些蓄积部位可产生毒作用。毒物在体内的蓄积是发生慢性中毒的基础。,9、急性中毒现场抢救,(1)急性中毒现场抢救的重要性 (2)急性中毒现场抢救原则 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 切断毒物来源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二)防腐蚀的基础知识 P107,(1)化学灼伤:腐蚀性化学物质与皮肤或黏膜接触,产生化学反应,破坏细胞组织的的生理机能。 化学灼伤的症状:化学灼伤,呼吸道、消化道、眼部、其他化学灼伤,常见腐蚀品,酸性腐蚀品:盐酸、

31、硫酸、硝酸、 碱性腐蚀品:片碱、 其它腐蚀品:甲醇钠、甲醛溶液,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对操作人员的危害体现形式化学灼伤;而对物的体现形式是对设备、管道、建筑等的腐蚀。 浓硫酸腐蚀皮肤,盐酸腐蚀金属等。,常见的化学灼伤及现场急救,酸灼伤: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碳酸氢钠清洗 碱灼伤:氢氧化钠、石灰、氨等,大量的流动清水冲洗,低浓度的硼酸溶液清洗。 磷灼伤:大量的流动清水冲洗,低浓度的硫酸铜、碳酸氢钠水溶液清洗。,(物的腐蚀)工业腐蚀,生产、储存、使用过程中腐蚀性物质直接与设备、设施、建筑接触,产生腐蚀,破坏设备,设施,酿成各类事故。 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化学

32、腐蚀,氧化,生锈; 酸碱盐腐蚀 高温硫化,包括塑料橡胶制品 氢腐蚀,氢化反应 脱碳,金属硬度下降,疲劳极限下降,电化学腐蚀,不同具有导电性质的物质,在电解质中具有不同的电位差,形成了原电池,产生腐蚀。,(三)工业防毒技术,危险化学品与人体发生接触,才表现出其对人体的毒害性,因此防毒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切断这些危险化学品与人体的直接接触。 防毒措施一般包括技术控制、教育和管理三个方面。,技术控制的目的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或降低工作场所的危害,防止工人在正常作业时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和保持卫生。,1替代:控制、预防化学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

33、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但这很难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有毒有害的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例如,甲苯替代喷漆和除漆用的苯,用脂肪族烃替代胶水或粘合剂中的芳烃等。,替代物较被替代物安全,但本身并不一定绝对安全的,使用过程中仍需加倍小心。例如甲苯替代苯,并不是因为甲苯无害,而是因为甲苯不是致癌物。浓度高的甲苯会伤害肝脏,致人晕眩或昏迷。 ,再如纤维物质替代致癌物质石棉,如:很多是用隔热材料材料的地方改用纤维物质,但是最近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人造矿物纤维列入可能致癌物质,因此某些纤维物质不一定是石棉的优良替代品。,改变工艺,虽然替代是控制化学品危害的首选方案

34、,但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很有限,特别是因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产、使用有害化学品。这时可通过改变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如以往从乙炔制乙醛,采用汞做催化剂,现在发展为用乙烯为原料,通过氧化或氯化制乙醛,不需用汞做催化剂。通过变更工艺,彻底消除了汞害。 还有在工程作业中,喷涂改为电涂(泳),人工装卸改为自动装卸,干法粉碎改为湿法粉碎。,电化厂、氯碱厂电解食盐产生氯气冷却氯气的工艺,过去是筛板塔直接用水冷却,结果现场空气中的氯含量远远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含氯废水量也很大,还造成氯气损失。后来大部分厂家逐步改用钛制列管式冷却器进行间接冷却,不仅含氯废水量减少,而且现场的空气污染问

35、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生产设备管道化、密闭化、机械化,从生产过程中散发出来有毒物质:投料、出料,物料的输送、粉碎、包装等各环节的密闭程度。 设备的密闭尚需辅以机械化,管道的投料出料,才能使设备完全密闭。,以无毒、低毒的工艺和物料替代是防毒的根本性的措施 生产设备管道化、密闭化、机械化则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性途径,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隔离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拉开作业人员与危险源(生产设备)之间的距离,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使生产作业人员免受散逸出来毒物的危害。,(5)通风排毒措施,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

36、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安全浓度,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通风分局部送风、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换气三种种。局部排风是把污染源罩起来,抽出污染空气,所需风量小,经济有效,并便于净化回收。全面通风亦称稀释通风,其原理是向作业场所提供新鲜空气,抽出污染空气,降低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在作业场所中的浓度。全面通风所需风量大,不能净化回收。,局部送风,把新鲜空气直接送入到工人的呼吸带。常用于防暑降温。,局部排风,对于点式扩散源,可使用局部排风。使用局部排风时,应使污染源处于通风罩控制范围内。为了确保通风系统的高效率,通风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对于已安装的通风系统,要经常加以维

37、护和保养,使其有效地发挥作用。,全面通风,对于面式扩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风。采用全面通风时,在厂房设计阶段就要考虑空气流向等因素。因为全面通风的目的不是消除污染物,而是将污染物分散稀释,所以全面通风仅适合于低毒性作业场所,不适合于腐蚀性、污染物量大的作业场所。,像实验室中的通风橱、焊接室或喷漆室可移动的通风管和导管都是局部排风设备。在冶金厂,熔化的物质从一端流向另一端时散发出有毒的烟和气,需要两种通风系统都要使用。,防毒的管理教育措施,一、加强领导 二、健全有关防毒的管理制度 三、加强监测,严格执行工业卫生法规。 四、新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 五、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制度 六、卫生保健策

38、施 七、加强防毒的科学研究 八、二次尘毒源的消除,个人防护措施,一、皮肤防护 二、呼吸防护,(四)防腐蚀措施,防化学灼伤:切断腐蚀性化学品与人体的直接接触。防毒措施一般也适用于防腐蚀。 防物的腐蚀:正确选材、合理设计安装及对设备、设施、建筑的保护,第三节 压力容器及管道安全技术,(1)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工作压力是指压力容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其顶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表压力)); (不含液体静压力) (2)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其最大尺寸)大于等于0.15m。且容积(V)大于等于0.025立方米,工作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容积,是指压力容器的几何容积);,(

39、3)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以及介质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 压力容器一般由筒体、封头、法兰、密封元件、开孔和接管、支座等六大部分构成容器本体。此外,还配有安全装置、表计及完成不同生产工艺作用的内件。,按用途分类,压力容器按用途分为反应容器(R)、传热容器(H)、分离容器(S)和储运容器(T)。 (1)反应容器:主要用来完成工作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的容器称为反应容器。如:反应器、发生器、聚合釜、合成塔、变换炉等。,(2)传热容器:主要用来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的容器称为传热容器。如:热交换器、冷却器、加热器、硫化罐等。 (3)分离容器:主要用来完成介质的流体压力平衡、气体净化、分

40、离等的容器称为分离容器。如:分离器、过滤器、集油器、缓冲器、洗涤塔、铜洗塔、干燥器等。,(4)储运容器:主要用来盛装生产和生活用的原料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的容器称为储运容器。如:储槽、储罐、槽车等。,按压力分类,按照设计压力的大小,压力容器可分为低压、中压、高压和超高压4类。其划分界限见表1,对气瓶而言,设计压力P12.25MPa为低压,P12.25MPa为高压。 表1 压力等级划分,按危险性和危害性分类,从安全监察的角度,将压力容器按照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分类,即综合考虑设计压力的高低、容器内介质的危险性大小、反应或作用过程的复杂程度以及一旦发生事故的危害性大小,把它分为3类。 (1)第1类

41、容器:非易燃或无毒介质的低压容器及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传热容器和分离容器属于第1类容器。,(2)第2类容器:任何介质的中压容器;剧毒介质的低压容器;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反应容器和储运容器属于第2类容器。 (3)第3类容器:下列容器列入第3类,如:高压、超高压容器;PV1.961055Pam3的剧毒介质低压容器和剧毒介质的中压容器;,PV4.9105(Pam3)(即:5000)的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中压反应容器;PV4.9106Pam3的中压储运容器以及中压废热锅炉和内径大于1m的低压废热锅炉。压力容器的综合分类如 表2所示。 表2 压力容器综合分类,按压缩器内的介质分类,国家劳动总局颁发的压力容器

42、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压力容器按介质的有毒、剧毒和易燃的界限划分如下:(1)剧毒介质是指进入人体的量小于50g即会引起肌体严重损伤或致死作用的介质,如氟、氢氟酸、光气、碳酰氟等。,(2)有毒介质是指进入人体量50g即会引起人体正常功能损伤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氨、一氧化碳、氯乙烯、甲醇、环氧乙烷,二硫化碳、硫化氢等。 (3)易燃介质是指与空气混合时,其爆炸极限的下限小于10%,或其上、下限之差大于20%的介质,如乙烷、乙烯、氢、一甲胺、甲烷、氯甲烷、环丙烷、丁烷、丁二烯等。,(二)压力容器的特点,(1)数量多 (2)主要设备 (3)工作复杂,二、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 P117,(一)压力容器的破坏形

43、式 (二)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三、工业锅炉的安全技术,(一)工业锅炉的安全运行 (二)锅炉停炉保养,四、压力管道,定义 安装 验收 安全管理,第四节 电气安全与静电防护技术 P 124,电气安全包括人身和设备电气安全 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一)触电事故的种类,电击:直接电击与间接电击 直接电击是指触及正常状态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间接电击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在故障状态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电伤:,(二)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影响因素,1、伤害程度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2、伤害程度与电流持续时间的关系 3、伤害程度与电流途径的关系 4、伤害程度与电流种类的关系 5、伤害程度与人体状况的关系,(三)触电事故原因和急救方法,1、触电事故原因 2、触电的急救方法,(四)触电防护,1、正常工作条件下的防护 2、故障条件下的触电防护 3、安全电压,二、电气系统安全技术,(一)电气危险区域划分 (二)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安全 (三)电气火灾的预防与扑救,三、工业静电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静电措施,(一)工业静电产生的原因 (二)静电的危害 (四)防静电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