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工 业 统 计.ppt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99249 上传时间:2019-01-30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工 业 统 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人力资源管理]工 业 统 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人力资源管理]工 业 统 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工 业 统 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工 业 统 计.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工 业 统 计 谭永全 工业的范畴 工业是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 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生产活动。 具体包括:(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 2)对采掘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3)对农 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4)对工业品的修 理和翻新。 工业与农业的区别 (一)农业生产与采掘工业的区别 人类劳动是否直接参与产品的生长过程或 天然形成过程 (二)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区别 生产的产品能否成为自身的再生产手段 工业与建筑业的区别 建筑产品一般是固定的,不能在空间移 动,而工业产品是可以在空间移动的; 建筑业的施工场所随着施工任务经常转 移,而工业的生产场所一般是固定的。 工业与货物运输业的

2、区别 货物运输业只实现产品在空间的移动而不 创造新的产品;而工业则是创造新的产品。 食品加工业与饮食业的区别 饮食业的特点是:对食品的加工生产与对 食品的零售直接相结合,它的产品是现场生 产、现场消费,一般不进行储存。而食品加 工业的生产与消费是不直接结合的,一般都 不进行现场消费,产品的储存性比较大。 工业与服务业的区别 对家用电器、自行车、钟表等日用工业品 的修理,从理论上来说是属于工业的,但这 些日用工业品已进入消费领域,对它们的修 理活动实际上是直接为居民提供的一种服务 ,因此,现行统计制度规定,划归居民服务 业。 工业统计的基本内容 一、基本单位统计 二、生产统计 三、劳动工资统计

3、四、设备统计 五、原材料(能源)统计 六、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统计 七、产品销售和价格统计 八、财务成本统计 一、基本单位统计 基本单位是构成国民经济的细胞,是 经济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统计调查的基 本单位。在统计上,基本单位按其性质和 作用不同分为两种:法人单位、产业活动 单位。 划分基本单位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国民 经济核算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组织统 计调查和对调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法人单位 法人单位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单位的 简称,其条件有: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 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 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独立核

4、算盈亏,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产业活动单位 需具备的条件是: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 会经济活动(而非产品); 2、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 3、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一个法人单 位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活动单位。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的 前身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该国 家标准由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原国家标准局 于1984年发布实施。1994年国家统计局和国 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该标准进行了第一次修 订,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2002 年该标准又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并将名称改

5、 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由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行业分类是依据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 对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所从事 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类别 进行的标准分类。 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的规定,划分行业的 基本单位应该是产业活动单位。这样划分可 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行业结构。但这 种划分难度较大,因此,在除基本单位普查 以外的统计调查中,我国还是按法人单位划 分行业的。 新的行业分类标准共分20个门类、95个大类、 396个中类、913个小类,并对每一个类都按层次编 制了代码。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20个门类是: A 农林牧渔业,B 采矿业,C 制造业,D 电力燃气

6、 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 建筑业,F 交通运输仓储 和邮政业,G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H 批 发和零售业,I 住宿和餐饮业,J 金融业,K 房地产 业,L 租赁和商业服务业,M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 地质勘查业,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 居 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P 教育,Q 卫生社会保障和 社会福利业,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 公共管理和 社会组织,T 国际组织。 二、生产统计 (一)工业产品产量统计 工业产品产量是工业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 生产的,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实物数量。 应包括:工业企业各车间(主要车间、辅助车间 、附属车间和副产品车间)生产的全部产品产量,不 论是

7、对外销售的还是自用的;经正式鉴定合格的新 产品,生产设备,未正式投产以前试生产的合格品 ,都应统计。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若订货者 是境内非工业企业和境外企业,其产品产量由加工 企业统计,若订货者是境内工业企业,产量由委托 企业统计,加工企业不统计。 工业产品产量中不包括 1、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脚余料、废料。 2、回收再用的原材料。 3、企业外购,未经任何加工的工业品。 4、某些产品在质量检验时,用作试验的产品 。 5、不符合质量要求的。 (二)工业总产值统计 工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 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工业劳务 活动的总价值量。它是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 总

8、规模和总水平的指标,是计算工业生产速度和 主要比例关系,计算工业产品销售率和其他经济 指标的重要依据。 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就是以法人 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 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但 企业之间存在重复计算的方法。 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内容 1、本期生产成品价值 2、对外加工费收入 3、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工业总产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 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本期生产成品价值 是指企业本期生产的,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 合格,包装入库的已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 品(半成品)价值,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

9、 给本企业非工业部门使用的成品价值。不包括用订 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其计算原则是:本期生产原则、最终产品原则、 自备原材料生产原则 本期生产成品价值=产品产量平均实际销实际销 售单单价 对外加工费收入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做 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 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 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 注意:不应包括修理对象的价值, 但包括修理中使用的原材料等价值。 自制半成品在产品 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本期生产成果要计算,而上期 生产成果应扣除。计算时应用期末 减期初。 (三)工业增加值统计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 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

10、活动的最终成果,是 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 程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 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计算增加值时应遵循:本期生产的原则、 最终成果的原则、市场价格的原则。 工业增加值指标的优点 1、可以真实、正确地反映工业生产的成果; 2、可以对企业经济效益起到导向作用; 3、通过增加值的构成要素,可以全面反映企业 的经营状况;通过增加值的四大构成要素, 可以正确分析出增加值增减的原因,以及国 家、企业和个人间的分配关系; 4、增加值不受企业生产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 具有可比性。 生产法工业增加值 就是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 度入手,剔除生

11、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实际计算中工业总产出用工业总产值代替,另外 ,由于增值税为价外税,是增加值的一部分,因此 ,实际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 +本期应交增值税 工业中间投入 是指工业企业报告期内在工业生产活动中所消 耗的外购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 外支付的服务费用。计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不包括生产过程回收的废料及自制品价值。 2.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 务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等转移价值。 3.中间投入的计

12、算口径必须与总产值相一致。 分配法(收入法)工业增加值 是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 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 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四)工业产品质量统计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满足社会和个人 需要所具备的自然属性。 主要包括内在质量:性能、寿命 、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外观 质量:色泽、光洁度、造型、包装等 。 工业产品质量统计指标 1.反映产品本身质量的统计指标 (1)产品平均质量特性指标 指反映产品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能、寿命 、可靠性或外观等质量特性的指标。每种产 品往往有多个方面的质量特性,通常以一二 个最主要、最关键的质

13、量特性的平均值来反 映整个产品的质量水平。如轴承平均使用寿 命指标。 (2)产品质量分指标 是指通过对一定的产品质量项目计分的方 法来综合反映质量水平的指标。它的计算方 法是,先按照某种产品的质量特性,确定考 核项目,然后分别规定出各种考核项目的质 量标准计分,最后把检验所得的各项质量分 加总,就得整个产品的质量总分数。 一般适用于装配的轻工业产品。如电脑等 。 (3)工业产品等级率及平均等级指标 工业产品等级指标,是在合格品的基础上 ,用众多参数综合评价产品的质量指标。如 将全部合格品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 。然后再分别计算产品等级率及平均等级指 标。如: 2.产品生产工作质量指标 (1

14、)产品合格率,是指合格品数量占全部送检制 品(包括次、废品)数量的比率。 (2)废品率,是指废品数量占全部送检制品数量 的比率。 三、劳动工资统计 (一)从业人员统计 从业人员是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 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包括: 在岗职工、其他从业人员、私营业主、 个体户主、私营企业雇工和个体户帮工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农村从业人员等 。 在岗职工人数统计 现行劳动统计制度规定,在岗职工是指在企业工作并 由其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 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企业支付工资的人员。 在岗职工统计中不包括: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私营企 业从业人员、离开本企业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

15、员、离退 休人员、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参加单位生产劳动的现 役军人和勤工俭学的在校学生及大中专实习生、在社会 福利单位工作但以国家救济为主的人员、在企业中工作 的外籍和港澳台人员等。 在岗职工人数统计指标 期末人数: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的实有人 数。 平均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 职工人数。 在岗职工人数构成统计 工人:是指在基本车间和辅助车间中直接从事工业性生产的工 人。 学徒:是指在熟练工人指导下,在生产劳动中学习生产技术、 享受学徒工待遇的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是指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并具有 工程技术工作能力的人员。 管理人员:是指企业的厂长、经理及在各职能机构、基本生产

16、 车间和辅助车间中从事行政、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 服务人员:是指服务于职工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 其他人员:是指由本企业开支工资,但所从事的工作与本企业 生产基本无关的人员。 (二)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统计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是指本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 付给本企业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理解时注意: (1)工资是劳动报酬而不问经费来源;(2)工资是支付给 职工的劳动报酬而不包括支付给非职工的劳动报酬 ;(3)工资是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而不 包括支付给企业外人员的劳动报酬。 工资总额的构成 (1)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 给个人的劳动报酬;(2)计件工资:是指对

17、已做工作 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3)奖金:是指支付给 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4)津 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 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的津贴,以及为保证职工 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物价补 贴;(5)加班加点工资:是指对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 工作的职工以及在正常工作日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 职工按规定支付的工资;(6)其他工资 (三)劳动生产率统计 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数 量与相应的劳动消耗量之比。 (1)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表示(正指标): (2)用单位产品平均消耗的劳动量表示(逆指标): 劳动生产率计算原则 (

18、1)产品产量和劳动消耗量在时间范围上要保持 一致; (2)产品产量和劳动消耗量在空间范围上必须保 持一致; (3)产品产量和劳动消耗量之间要保持直接的依 存关系。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劳动生产 率可以采用不同的产量(价值量、实 物量)、不同的人员范围和不同的时 间单位来计算。 劳动生产率的种类 工人劳动生产率(按实物产量计算) 按总产值或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 按全员中扣除其他人员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工人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或增加值计算) 年劳动生产率、月劳动生产率、日劳动生 产率、时劳动生产率 按实物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按价值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动态分析 劳动生产率因素分析 全员

19、劳动生产率=工人劳动生产率 工人占全部职工的比重 企业业 2004年 增加值值 (万元) 职职工年平均人数(人) 劳动劳动 生产产率(万元 ) 全部工人 工人所占比重(%) 全员员 工人 甲 乙 6000 7150 909 1000 500 650 55 65 660 715 12 11 工人劳动时间利用对 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月劳动生产率指数的公式为: 四、工业原材料统计 (一)工业原材料的概念 是指经过人类劳动所获得的,并用于工 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对象。 自然资源 劳动对象 原材料 (二) 原材料收入量统计 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通过各种渠 道实际收到的各种原材料实物数量。自 产的原材料留

20、作自用时视同外购处理计 入收入量。 核算原则是:谁收入谁统计。只要 是本企业在报告期实际收到的,并办理 了验收入库手续的原材料,就应作企业 的收入量统计。 原材料收入情况的分析 1.原材料收入数量计划的检查 2.原材料收入质量情况的分析 3.原材料收入品种的齐备性检查 4.原材料收入及时性检查 (三)原材料消费量统计 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际使用的全 部各种原材料数量。 核算原则:谁消费谁统计(按使用权 不按所有权) 核算方法:原材料进入第一道生产 工序、改变了原来的形态或性能,或已 经实际投入使用,即作消费统计。 企业原材料消费量计算范围 1.用于本企业产品生产、工业性作业和其他生产性活动的原

21、 材料; 2.用于制造各种工艺装备、非标准设备、专用设备的原材料 ; 3用于制造产品包装箱、容器等各种包装器材的原材料; 4.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试制以及科 学试验等的原材料; 5.用于经营维修和建筑、机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大修理等 方面的原材料; 6.用于劳动保护的原材料; 7.企业附营单位和其他非生产性消费的原材料。 原材料消费量不包括: 1.车间、工地已领取但至期末尚未消费的; 2.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原材料; 3.调出或售给外单位的原材料; 4.用于本单位出包工程的原材料; (四)原材料库存量统计 指工业企业用于消费的、在报告期的某时 点所拥有(已收到而尚未消费或出售)

22、的原材料 数量。 核算原则:谁支配谁统计 凡本企业有权支配的,不论来源、也不论存 放何处,均应统计在本企业的库存中,包括 委托外单位保管的,以及自外单位借入的。 但不包括企业的产成品库存。 (五)产品原材料消耗统计 原材料消耗量是指生产某批产品,自开始 投料到制成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 的全部原材料数量,包括合格品、次品和废 品所消耗的原材料,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 性损耗及边角残料的消耗量。 消耗量与消费量的区别:消耗量是根据产 品计算的,而消费量是根据企业计算的。 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 是指生产单位产品平均实际消耗的原材料 数量,简称单耗。 分子是生产该产品的某种原材料的全部消 耗量,

23、不仅包括合格品和边角余料 的消耗量 ,也包括废品和次品消耗的原材料;而分母 仅包括合格品产量。 原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的检查 原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 、组织条件下制造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 量所必需消耗的原材料数量的标准。它包括 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耗用和工艺性损耗。 由于生产和管理工作不善而产生的非工艺 性损耗,运输保管不善的损耗等不应包括在 定额中。 1.一种原材料用于生产一种产品 可以直接用某种原材料的实际单耗和消耗 定额进行对比,计算消耗定额指数并分析节 约量。 2.一种原材料用于生产多种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要以实际产量作同度量因 素,采用综合指数形式检查。 例:某企业甲

24、、乙两种产品消耗钢材的资 料如下 产品 (台) (公斤 ) (公斤) (公斤) (公斤) 甲 乙 500 600 195 197 192 194 97500 118200 96000 116400 合计 215700 212400 3.多种原材料用于生产一种产品 由于多种原材料实物量不能加总,只能以 货币单位作同度量因素。 例:某炼铁厂某月炼1吨铁所消耗的 原材料如下 产产品 (元) (公斤) (公斤) (元) (元) 铁矿铁矿 石 焦炭 石灰石 0.020 0.030 0.013 2580 1890 1115 2552 1850 1102 51.60 56.70 14.50 51.04 55.50 14.33 合计计 122.80 120.87 4.多种原材料用于生产多种产品 对多种原材料要以货币单位作同度量因素 ,对多种产品要以产量作同度量因素。 例:某服装厂生产男女服装消耗布料如下 产产品 (件) 原材料名称 (元) (米/件) (米/件) (米) 男上衣 女连连衣裙 1000 2000 毛料布 里子布 连连衣裙布 50 3 5 1.5 1.5 2.5 1.3 1.3 2.3 1300 1300 4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