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海纳百川----精神追求的认识.ppt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99322 上传时间:2019-01-3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7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海纳百川----精神追求的认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力资源管理]海纳百川----精神追求的认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力资源管理]海纳百川----精神追求的认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海纳百川----精神追求的认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海纳百川----精神追求的认识.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海纳百川-精神追求的认识 人生目标和精神追求 一、首先我们来讨论下人生目标。相信很多 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之努力并且快 乐。那么,在寻求你人生目标的时候你会得 到什么呢?然后在你追求这些东西的同时你 会不会觉得你缺少了什么。 二、第二个问题,我们来讨论,在拥有高新 科技拥有物质观的今天我们还需要有精神追 求精神信仰吗?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 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当今社会市场经 济充斥一切,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人们已经 不是小农经济时代的精神面貌了,浮躁和 欲望攀升,都想成为“钻石王老五”,都 想一夜暴富。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更 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放不下任何利益 ,抛不下诸多烦恼。

2、如果信仰能给我们的 不是精神的枷锁而是心灵的安详,不是思 想的迂腐而是智慧的思维,你们会想要拥 有信仰吗? 一个小故事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 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 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 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 “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 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 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现在拚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 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 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

3、高的奢望。我 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 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 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 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信徒们 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 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无德禅师说: “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甲说:“有 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 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 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 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 ,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 是空洞

4、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 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 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 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 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 快乐的生活。”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一些有信仰的人士 和有信仰的组织,看看他们的人生、心态 各方面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有信仰的人士 现在国内有很多企业家信奉佛教,像凤凰卫视 的刘长乐、SOHO的潘石屹和海南航空的陈锋 等。 “我们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而佛教让我 们安静下来。”广州某投资公司董事长李先生 说。企业家们身处波涛汹涌的商业大潮中,起 伏跌宕原属平常,宗教给了他们相当大的慰 藉。很多企业家从

5、宗教中找到了立身的根本, 做人做生意的原则。除此,像双星集团总裁汪 海、海南航空副董事长王健那样把宗教文化用 于企业管理上的也大有人在。虔诚的“信徒”当 一个企业家与宗教发生关系,他看问题的角度 就变得新颖。在这个意义上,宗教意义更像是 哲学。 恩威集团董事长薛永新认为,高尚的品德是人 最重要的财富,而信奉佛教和道教是其途径。 海航的内部培训体系是航员工从进入企业的第 一天起就开始接受企业文化教育,每个员工初 入海航时,都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导读和 员工手册。他工作时间的1/3都会用于员工 “三为一德”(为人之君、为人之师、为人之亲, 做好了“三为”就有了“德”)的培训,告诉员工怎 么做人,怎么

6、做事。 演艺圈中的很多人也有自己的信仰。天后王菲 是虔诚的佛教徒,曾经以美妙歌声唱出佛经音 乐,这张专辑也成为她在烦燥时恢复心情的最 佳良药,她直言“三不五时还会拿出来听”, 而这张专辑所募得善款全用以协助兴建庙宇。 有信仰的企业 杨洪先生出生于广东惠州,曾是位下放农村的知 识青年。1970年代先后与其兄弟到香港,创办 旭日集团公司。1977年到菲律宾接手一家濒临 倒闭的服装厂,经过他的改革经营,一年半后转 亏为盈,跃居菲律宾出口企业的第二名。1981 年奉派到印度尼西亚接手另一家集团并购的服装 企业,很快的扩展成为印度尼西亚的第一大服装 企业。1985年他在纽约成立以做服装生意为主 的贸易公

7、司,1992年网罗了一批美国时装界的 顶尖人才成立Viewpoint国际公司,开始自创知 名品牌Tommy Bahanma,十年间打造成一家 年营销超过三亿美元的大型名牌时装企业。 洪先生有一段对凤凰网友的忠告:有时候作为一 个人活着,一开始是为了吃饭问题,吃饭问题解 决之后,就要思考人生的意义何在?人活着,既 需要物质食量,也需要精神食量。 在物质条件 基本满足自己的情况下,可以追求精神上的满 足。精神上的满足是来自于多方面的,佛教就是 其中的一种教育方法。佛教的快乐讲究自得其乐 ,知足常乐,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大乘的菩萨 精神,它是以利益社会,利益大众,利益国家, 乃至利益整个地球为目标的

8、,在利益他人的情况 下,达到让别人的快乐,带动自己的快乐。这中 的获得的满足,就像如鱼得水,冷暖自知,这种 快乐只有自己切身经历才能体悟的到。人生的快 乐,人生的价值观就在与助人为乐,只有别人快 乐了,自己才 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著名品牌真维斯 服饰有限公司也是香港旭日集团附属公 司,在这家公司成功的历程中,杨洪先 生三兄弟的信仰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杨洪先生的回忆录 我有一位朋友在香港,前几年生意做得很糟糕, 有一次他找我去吃饭,饭后告诉我他以前生意做 得很好,也赚了很多钱,但最近几年来生意渐渐 减少,有些债也讨不回来,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 ?我们认识了十多年,他知道我最近学佛也赚了 不少钱,认

9、为我知道内里的乾坤,就要我教他。 我看他很有诚心就说:“好,不管你现在情况多 不好,先拿出三十万港币来。“三十万港币不是 小数目,但他也不管钱是要用到那里去,马上写 了一张支票给我,我说:“停!三十万港币,我 要连续三年!连续三年,每年三十万元!“他说 好吧。我告诉他:“我现在要用你的三十万元去 救济广东乳源地区的贫困户,去派米派棉被,而 我原本要帮助那里的资金就移到其他地方去救 济。“他说:”好啊。“我说:”还有,你要每 天念大悲咒廿一遍。“他说:”有啊!我每天都 念金刚经。“我问他怎么念?他说他念:”无上 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还这样念了两年多!他

10、每 天念21遍大悲咒,两个月后有人主动来还一部份 欠他的钱。第二年他自己来捐钱,第三年还差半 年他就先来捐钱了。奇怪,从他发心每年支持卅 万港币后,从年头开始生意一直顺利起来,也不 怕人家不付帐,并且赚的还有剩余。 杨勋先生对旭日企业文化的谈话 虽然旭日文化不一定是企业文化中最好的,但它 的生活理念、工作方法却是日常实用的,能统一 我们的意志,集中我们的力量,帮助我们走向成 功。”他是把它当作是企业的灵魂、成功的基础 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一个公司要 做好并成功,除了公司股东能得到利益,员工也 自然会得到好处,同时更可以为社会分担责任。 杨勋20多年来一直以此信念去经营企业、参与社

11、会。他说:“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特点和机会, 你要把握好自己,运用自己的勤奋、头脑和眼光 来创造成功与未来。” 杨钊先生追寻信仰 “人来到世上是否只为有三餐一宿的温饱生活? 若是继续赚更多的财富,求取更大的名和利,真 正能用到自己的身上的又有多少?辛苦工作,劳 心劳力又劳神的目的是什么?”在杨钊事业开始 有成就的时候,在他二十多岁就赢得“裤王”的 美誉并且财富足够一家人受用一世的时候,他就 不断地在思考这些问题,并且试图从身边的亲友 中寻求答案,有人建议他尝试从宗教信仰中去追 寻答案。 “我用了数年时间去了解各主要宗教 的教义精神”杨钊说,之后他就认识到“继续赚 取 更多的财富或许对自己并不需要

12、,但 还有许多人有需要,我可以更好地利 用金钱去帮助有需要的人。”随着对 佛家思想,佛教精神的认识及体会日 深,杨钊将度人向善,助人即助己的 理论付诸实践,成为自己的人生信仰 ,亦成为他丰足的精神财富。 我们看见的这些人都说他们的信仰 能给他们平和安详的心境,能教导 他们做快乐的,成功的事情。这些 把社会利益放在与企业利益并重位 置上的企业都能够深得人心而持续 发展,那么我们可以看看这些人的 信仰给了他们什么样的智慧。 佛教的一些思想 自利利他 即在“自利”的同时要“利他”,并把“ 利他”作为修行的出发点和目的. 自度度 他、自济济人,这是佛教中“自利利他” 的基本精神。作为源社会组织构成之一

13、的 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与社会大众的利益 息息相关。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 同时,应该自觉树立“自利利他”的精神 ,把造福社会作为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 事实上,只有企业 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了社会效益最 大化,其自身利益才能够得到可靠保 证。不仅如此,树立“自利利他”的企业 家精神,真诚为社会大众服务,。还有 利于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的发 挥,提高企业的内在效率企业发展的品 质和速度不仅取决于资金和技术,从另 一个角度讲,更取决于掌握技能的人们 的劳动态度、奋斗精神和崇高的价值取 向。所以,“自利利他”的价值观是企业 发展的内动力,是人们做好各项工作和 行为选择的重要动力 例子 中

14、国河北塞外地区靠近蒙古的地方已连续九年 干旱,我们去那里打水井,打了一百多米深的 井。当我的手把抽水马达的开关推上去,看到 水从沙漠底下哗啦哗啦地喷出来的时候,那些 农民开心的样子实在令人感动!他们一年之内 难得洗一次澡,原本喝的水要靠小孩子爬到井 底,用杓子一点一点的盛进小桶子,再叫上面 的人拉上去,捞了老半天才捞一桶,而且还是 黄黄的,有许多泥沙在里面,怎么能吃?怎么 能喝?有些是早上出门走了几里路去取水,中 午左右才挑了个半桶水回来,这样如何洗澡? 因此当我推上开关看到水冲出来的刹那,农民 欢呼开心,我比他们开心几十倍、几百倍!哇 ! 原来助人为快乐之本,助人真是那么快乐! 那种开心的情

15、况任你文笔再好,也没有办法 表达出内心这种的喜悦。 “知足常乐”很 好,但仍属于自利,“助人为乐”才是菩萨 的快乐。刚刚说的,当井水喷出水的时候, 看到那些农民高兴和开心的样子,一辈子能 够做一件这种事,就对得起自己了!不要说 做了百件、千件,能够做一件就很不容易了 ,这样做人才有意义、才对得起天地良心! -杨洪 慈悲 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 ;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 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 实际上就是怜悯,就是同情,就是爱, 就是爱的纯粹化。 最近一段时期,我晚上睡觉前总要读一本书, 这本书名叫宽恕。我之所以读这本书,是因 为前年的7月2日我亲眼所见的一件

16、事情令我感触 良多。 那天下午4点45,我在去报社上班的途中,忽然 接到通知,说在某街口有一个三岁的孩子被车撞 了。由于我靠近事发地点,所以我改变方向去了 现场。 到达目的地后,我看见一辆汽车停在路 中央,两个女人蹲在一个躺在地上的小男孩身 边。我赶紧跑过去询问情况。其中一个女人(后 来确认是肇事者,71岁)在不停地哭泣,显得张 皇失措,表情既紧张忧虑,又自责难受。另一个 女人,看上去30岁,一边给躺在地上的孩子做急 救措施,一边用手机联系救护车。我在这个女人 对面蹲 下来,在她为那个浑身浸泡在血泊之中的小男孩 做人工呼吸时,帮助挤压小男孩的胸部。 不一会儿,救护车来了,一位护理人员大声喊 着

17、要围观人员让道。这个30岁左右的女人抱起孩 子,朝救护车奔去。当医护人员忙着给小男孩做 紧急救护时,我把目光投向这个女人,并问她是 否认识孩子的母亲。她平静地看了我一眼,说: “我就是他的母亲。” 我心头一震,愣在那里,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她 转过身,朝不远处的一幢房子走去,脸上沾着她 孩子的血。我看见她打开门边的饮水机洗去脸上 的血。我走到她身边。她告诉我,她还有一个 岁的孩子在屋子里,她要进去将他安置好,在她 进去之前,她要将脸上的血迹洗干净,避免吓着 孩子。她问我,脸上是否还有未洗掉的血迹。我 告诉她,她的上嘴唇上还有一点儿。她将这点儿 血迹擦去,走进屋子警察赶过来调查事故 情况。我走到救

18、护车旁,询问医护人员。他们摇 了摇头说孩子可能挺不过去了。我看到,大街上 还散落着孩子的一只鞋子,肇事 司机仍在伤心地抽泣。这时,那个小男孩的母亲 从房子里走了出来,不过她没有走向救护车,而 是走到肇事司机身边拥抱了她一下,试图给她安 慰。 后来,小男孩在医院被医生宣布抢救无效。他 死的这一天恰好是他三岁生日。 我参加了小男孩的葬礼。 他母亲在葬礼上回忆了他短暂的一生,讲述了他 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我参加过许多这样的葬 礼,死者的亲人们要么痛不欲生,要么失去理智 ,恨不得与肇事者拼命。我甚至还见过比这些更 坏的场面。但是,这个小男孩的母亲用一个宽广 的心胸去承载世界,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 别

19、人,就像宽恕这本书上说的,我 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 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不需要一味 地、刻意地去消除仇恨,而是不断用爱来 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养胸襟,仇恨自然 没有容身之处。 智空和尚讲禅-快乐的心境 有一位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 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有一天,他 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代弟子:要好 好照顾寺里的兰花。 在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 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 的兰花盆都摔碎了,兰花散了满地。弟子们都 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 罪领罚。 禅师回来了,闻知此事,便召集弟子 们,不但没有责怪,

20、反而说道:“我种兰花, 一来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里 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禅师说得 好:“不是为了 生气而种兰花的。”而禅师之所以看得开,是因 为他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却无兰花这个挂碍。 因此,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 他心中的喜怒。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牵挂得太多 ,太在意得失,所以他们的情绪起伏,并不快 乐。在生气之际,我们如能多想想:“我不是为 了生气而工作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教书 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交朋友的。” 记住一句话: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朋 友们:愿你们永远保持一颗年轻快乐的心境! 快乐,是精神和肉体的朝气,是希望和信念,是 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的

21、信心,是一切都该如此进 行的信心。人们必须体验过痛苦,才能体会到生 的快乐。快乐,能使生命得以延续。 智空和尚讲禅-小孩买油 从前在山中的一户人家里,有一个父亲叫自 己的孩子去镇上买食用油。在离开前,父亲 交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你一定 要小心,咱们家最近情况不是很理想,银子 越来越不够用了,所以要尽量节俭,你绝对 不可以把油洒出来。” 小孩满口答应后就 下山到城里,到父亲交代的店里买油。在上 山回家的路上,他想到父亲凶恶的表情及严 厉的告诫,愈想愈觉得紧张。小孩小心翼翼 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 上,丝毫不敢左顾右盼。很不幸的是,他在 快到家门口时,由于没有向前看路,结

22、果踩 到了一个洞。虽然没有摔跤,可是却 洒掉三分之一的油。小孩非常懊恼,而且紧张得 手都开始发抖,无法把碗端稳。终于回到家里时 ,碗中的油就只剩一半了。 父亲拿到装油的碗 时,当然非常生气,他指着小孩大骂:“你这个 笨蛋!我不是说要小心吗?为什么还是浪费这么 多油,真是白吃了这么多年的饭,气死我了!” 小孩听了很难过,开始掉眼泪。这时坐在里屋的 母亲听到了孩子哭泣的声音,就跑来问是怎么一 回事。了解以后,她就去安抚丈夫的情绪,并私 下对儿子说:“我再让你去买一次油。这次我要 你在回来的途中,多观察你看到的人和事,并且 需要跟我做一个报告。” 小孩想要推卸这个任务,强调自己油都端不好, 不过在母

23、亲的坚持下,他只有勉强上路了。在回 来 的途中,小孩发现其实山路上的风景真是美。远 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近处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 种。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 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这样 边走边看风景,不知不觉就回到家里了。当小孩 把油交给父亲时,发现碗里的油,装得满满的, 一点都没有损失。 其实,人们想比较快乐的过日子,就可以采纳小 孩母亲的建议。与其天天在乎自己的成绩和物质 利益,不如在上学、工作和生活中,享受每一次 经历的过程,并从中学习成长。一位真正懂得从 生活经验中找到人生乐趣的人,才不会觉得自己 的日子充满压力及忧虑。 什么是自性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

24、:“某地有个富商共 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 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 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 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 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 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 己旅行。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 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 “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 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 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 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 城郊! “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 ,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25、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 行!” 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 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 ,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 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 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 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 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 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敞开心胸 我们主要看了下一类人的精神信仰、精神 追求。但是大多数的人还是认为信仰就是 浮云,认为它不存在不真实没有意义。但 是,诚如庄子说的:“吾生有涯而知无涯 ”宇宙无穷无尽,为什么我们不打开我们 的胸怀去包容更多的东西,在有限的生命 里,我们不要做那溢满水的杯子,要成为 一片无量的海洋。 一个人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 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 呢?” 佛祖把那个人带进一间漆黑 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 锤子。” 那个人不管是瞪大眼睛,还 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 ,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 果然有一把锤子。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