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津销售分公司油罐检测项目施工方案检测方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27823 上传时间:2019-02-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石油天津销售分公司油罐检测项目施工方案检测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石油天津销售分公司油罐检测项目施工方案检测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石油天津销售分公司油罐检测项目施工方案检测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石油天津销售分公司油罐检测项目施工方案检测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油天津销售分公司油罐检测项目施工方案检测方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11修改历史记录版本发布日期修改范围及依据A.02014年11月22日第一次发布目 录编制说明04一工程概况04二工程质量目标04三 设备配备计划、人力资源使用计划04四技术要求05五 检测技术措施05 1 编制依据05 2 人员要求06 3磁粉检测06 4超声波测厚07 5硬度检测07 6测绘09 7安全措施09编制说明:本方案是针对中国石油天津销售分公司油罐检测项目检测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中国石油天津销售分公司油罐检测项目2、施工地点:天津市塘沽区南疆石化小区南四路420号3、施工工期:预计工期:2014年11月27日至12月4日。4、施工内容:1台20000m3汽柴油立式储

2、罐底圈壁板厚度测量、储罐底圈壁板硬度检测、顶圈壁板受损部位变形量测量、垂直度测量、沉降测量、位移测量、必要时增加罐顶开裂部位两端延伸部位进行磁粉检测等。5、施工范围:受损储罐外侧6、工程量:容器名称:汽柴油立式储罐容积:20000 m3内径:36500mm罐壁高度:17417mm总高度:22755mm壳板材质:Q235-A顶圈壁板厚度:8mm底圈壁板厚度:16mm腐蚀裕度:1mm储罐数量:1台2、 工程目标1、检测数据准确率100%。2、检测报告正确率100%。3、检测过程100%符合标准要求。4、不发生安全事故。5、不发生废弃物污染环境事故。三、项目组织机构、设备配备计划、人力资源使用计划安

3、全员检测责任师项目经理无损检测班组测绘班组 项目部组织机构图人员资质一览表姓名持证项目、级别证件编号殷立志RTUTMTPT210603198004264036张纯礼RTUTMTPT210105195711212536邹时林注册测绘师362502197112280672王胜平辅助142726198310163333王建强辅助420683198101156716宋富林辅助360622198208020051表1 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设备状态用途备注1超声波测厚仪UM-11完好测厚2磁粉探伤机MP-A2L1完好磁粉检测3数字水准仪莱卡DNA101完好基础沉降测量4全站仪TS021完好变

4、形量测量5里氏硬度计HLN11A1完好硬度测量表2 人力资源一览表序号工种人数主要工作备注1磁粉检测2磁粉检测2超声波测厚2超声波测厚3硬度检测2硬度检测4测绘3基础沉降、变形量测量等四、技术要求1、目视检测,对该油罐受损部位及储罐附件进行目视检测;2、罐顶与壁板连接角焊缝开裂处部位,在储罐外侧采高清长焦照相机对该部位进行拍摄,其质量应符合GB 50128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规定;3、底圈壁板超声波测厚,腐蚀裕量:1mm;4、底圈壁板进行硬度检测,根据标准数值对比检测结果;5、储罐顶圈壁板受损部位几何形变测量,罐壁高度允许误差不大于设计高度的0.5%,罐壁垂直度偏差不大于5

5、0mm;罐顶凹凸变形不大于15mm;6、储罐基础沉降及位移测量,根据规范要求,基础沉降不大于20mm;任意直径方向沉降不超过15mm; 基础边缘上表面高出地坪不少于300mm。五、检测技术措施1、编制依据: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GB 503412003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2820052、检测人员要求检测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及测绘等相关检测资格。3、磁粉检测3.1检测技术要求3.1.1质量分级见表3、表4。3.1.2.1不允许存在任何裂纹、白点和任何横向缺陷显示。表3 焊接接头的磁粉检测质量分级等级线性缺陷磁痕圆形缺陷磁痕(评定框尺寸为35100)不允许D

6、1.5,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1个不允许D3.0,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2个l3.0D4.5,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4个大于级注:l表示线性缺陷磁痕长度,;d表示圆形缺陷磁痕长径,。表4 受压加工部件和材料磁粉检测质量分级等级线性缺陷磁痕圆形缺陷磁痕(评定框尺寸为25002,其中一条矩形边长最大为150)不允许D2.0,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1个l4.0D4.0,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2个l6.0D6.0,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4个大于级注:l表示线性缺陷磁痕长度,;d表示圆形缺陷磁痕长径,。3.1.2.2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同时存在多种缺陷,应进行综合评级。对各类缺陷分别评定级别,取质量级别最低的级别作为综合评级的级

7、别,当各类缺陷的级别相同时,则降低一级作为综合评级的级别。3.2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3.2.1磁粉检测前被检表面应清洁,不应有油脂、铁锈、泥沙、氧化皮、棉纤维、涂层和焊缝飞溅物。3.2.2磁粉检测器材3.2.2.1选用交流磁轭式磁粉探伤机。当使用电磁轭最大间距时,电磁轭至少应有45N的提升力。3.23磁粉的选择和磁悬液的配制3.2.3.1选用宏达牌HB1型黑磁膏。 3.2.3.2用洁净的水与磁膏配制水磁悬液,配制比例为挤出50mm磁粉膏冲入500ml水溶液均匀搅拌后即可进行检测。3.24喷洒磁悬液装置的选择3.2.4.1设备名称:0.6型压缩式喷雾器 3.2.4.2磁悬液喷出后应成为雾状,不可喷

8、成柱状,柱状悬液将影响磁痕的形成或破坏已形成的磁痕。3.3检测操作3.3.1磁化方法 采用湿磁粉局部连续磁化法。在通磁化电流时应同时施加磁悬液,磁悬液必须在通电时间内施加完毕。磁化电流每次持续时间为13秒,为保证磁化效果应至少反复磁化2次,停施磁悬液至少1秒后才可停止磁化。 在施加磁悬液前应确认整个检测面能被磁悬液良好地湿润。已形成的磁痕不要被流动的悬浮液所破坏。3.32磁场方向 由于缺陷可能出现在工件任何方向,所以需要在被检工件上至少使用两个近似相互垂直的方法磁化。3.33系统性能和检测灵敏度评价(使用A130/100) 3.3.3.1检测前在被检工件上用灵敏度试片验证检测系统是否正常及灵敏

9、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检测操作。 3.3.3.2检测结束时,用灵敏度试片验证灵敏度,如灵敏度不符合要求,对检验部位需要重新检验。3.4磁痕评定与记录 3.4.1除能确认磁痕是由于工件材料局部磁性不均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之外,其它一切磁痕显示均作为缺陷磁痕处理。 3.4.2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3 的磁痕缺陷,按线性缺陷处理,长度与宽度之比小于或等于3的缺陷磁痕,按圆形缺陷处理。 3.4.3缺陷磁痕长轴方向与焊缝纵向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0时,作为横向缺陷处理,其它按纵向缺陷处理。 3.4.4两条或两条以上缺陷磁痕在同一直线上且间距小于或等于2mm时,按一条缺陷处理,其长度为两磁痕之和加间距。3.4.5长

10、度小于0.5mm的缺陷磁痕不计 3.4.6所有磁痕的尺寸、数量和产生部位均应记录,并图示。对裂纹、白点等危害性缺陷采用胶带法作永久性记录。3.4.7当辨认细小缺陷磁痕时,用2-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4、超声波测厚4.1被测工件的准备4.1.1工作被测面必须露出金属光泽,并平整光滑,不得有油污(使用钢锉打磨去除油漆,并露出金属光泽);4.1.2校正用标准试块校准:将探头与校准基准块耦合,待耦合指示,即读数稳定。此时显示值可能与校准试块的已知厚度不匹配。此时可让探头保持耦合按校准键调节显示值,使之与校准试块的厚度一致,完成校准。4.2测量 测量时,将探头涂上适量的耦合剂,然后将其置于测量部位表面,

11、适当挤压探头,使探头与被测物件表面紧密贴合,待仪器屏幕显示的数值稳定后,该数值即为厚度值,做好记录。5、 硬度检测5.1测量前的准备5.1.1仪器准备首次使用本仪器前,或长时间不使用后再次使用前,必须用随机里氏硬度块对仪器和冲击装置进行校准。具体校准方法详见使用说明书。5.1.2冲击装置选择根据被测工件的形状、材质和硬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冲击装置。5.1.3被测工件的准备5.1.3.1工件表面温度不能过热,应该效益120;5.1.3.2工件表面粗糙度应符合要求,Ra1.6,工作被测面必须露出金属光泽,并平整光滑,不得有油污(使用钢锉打磨去除油漆,并露出金属光泽);5.1.3.3工件应有足够的厚度,

12、工件最小厚度5;5.1.3.4对于具有表面硬化层的工件,硬化层有效深度必须0.8;5.1.3.5耦合:对于轻型工件(5),必须与坚固的支承体紧密耦合,两耦合表面必须平整、光滑,耦合剂用量不要太多,测试方向必须垂直于耦合平面,当工件为大面积钢板、长杆、弯曲件时,即使重量、厚度较大仍可能引起试件变形和失稳,导致测试值不准,故应在测试点的背面加固和支承;5.1.3.6工件本身磁性必须小于30高斯。5.2工件的测量5.2.1测量前先检查硬度计的状态,必须是经过检定且在有效期内;5.2.2测量方法测量前必须使用随机硬度块对仪器进行检验,其示值误差6HLD,重复性应符合6HLD;5.2.2.1启动A将冲击

13、装置插头插入位于仪器的冲击装置插口中;B按开关,启动仪器;C根据被测工件的材质和硬度要求,选择测量键;5.2.2.2加载向下推动加载套锁住冲击锤;5.2.2.3定位将冲击装置支承环按选定的测量方向紧压在试样表面上,冲击方向应与试验面垂直;5.2.2.4测量a)按动冲击装置上部的释放按钮,进行测量。此时要求试样、冲击装置、操作者均稳定,并且作用力方向应通过冲击装置轴线。每完成一次测量,显示屏会显示本次测量值;冲击次数计数增1;b)试样的每个测量部位一般进行3次试验,数据分散不应超过平均值的15HL;c)任意两压痕之间距离应不小于3;任一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距离应不小于5;d)对于特定材料,欲将里氏

14、硬度值较准确地换算为其它硬度值,必须做对比试验,以得到相应换算关系。5.2.2.5读取测量值a)用多个有效试验点的平均值作为一个里氏硬度试验数据;b)在里氏硬度符号HL前显示出硬度数值,在HL后面显示冲击装置类型;c)对于用里氏硬度换算的其它硬度,应在临时硬度符号之前附以相应的硬度符号;d)不同冲击装置类型测得的HL值不同。6、测绘 6.1基本要求,根据规范要求,基础沉降不大于20mm;任意直径方向沉降不超过15mm; 基础边缘上表面高出地坪不少于300mm;几何形状及尺寸要求:罐壁高度允许误差不大于设计高度的0.5%,罐壁垂直度偏差不大于50mm;罐顶凹凸变形不大于15mm; 6.2测量方法

15、:根据以上要求及现场情况,拟采用的测量方法如下:使用仪器:莱卡DNA10数字水准仪、TS02全站仪 6.2.1基础沉降测量:利用数字水准仪进行测量,选择地面能考点,并在基础上选择代表性的点位,测量各点的高程,并对各测量高程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各位置沉降变形情况;6.2.2几何变形:在罐体按一定间隔设定观测点(对于重点变形区域加密测量点位间隔约为0.2米),采用免棱镜模式,对所设各测量点进行三维坐标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罐体的变形情况和罐顶凹凸变形,并定量计算实际变形情况。7、 安全措施7.1检测前7.1.1检测前,所有参加检测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业主单位的安全教育,项目部对每一个检测人员进行安

16、全教育和培训。7.1.2检测人员在检测工作前,由项目经理或检测责任工程师以清楚简洁的方法,如(作业指导书、安全技术交底等),对检测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双方签字认可。7.1.3正式检测工作前,监理单位要有明确的交接程序和检测指令,所有工艺处理情况必须经双方共同检查确认。7.1.4检测前,检测人员应对检测所用的机具、材料、设备等进行认真的检查和准备,并按要求进行存放。7.1.5项目部在承接检测任务后,应对工程安全要求有全面的了解,进行安全策划,编制安全保证计划;按业主提供的资料对检测区域及其受影响的区域内进行安全监察,制订现场安全、劳动保护、文明施工、环保及临时用电措施,检测设备、安全设施、设备

17、及防护用品进场计划的落实及各类劳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7.1.6对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必须依法办理意外伤害保险。7.2 检测过程中安全管理7.2.1为防止检测过程中高空坠落物品砸伤,检测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穿防静电工作服、安全鞋等劳动保护用具。7.2.2如有用电、动火作业,按照程序办理用电、动火作业票、7.2.3对检测过程中的各类持证上岗人员的资格进行检查。7.2.4对检测过程中所需的安全设施、设备、防护用品及临时用电设施进行检查、检验或验证,以确保符合安全要求。7.2.5对检测设备,按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完好。7.2.6对专项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检查;对劳

18、动保护技术措施计划落实加以检查。7.2.7在检测中严格按业主的要求进行,督促检测人员做好检测后清理工作以及对作业区域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7.2.8项目部对存在隐患的安全设施、过程和行为进行控制,确保不合格设施不使用、不合格过程不通过、不安全行为不放过。对实际或潜存的事故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应与存在问题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相适应。7.2.9使用安全带事先进行详细检查,有破裂和损伤的不使用,保证防护性能,安全带系挂在作业处的上方牢固的构件上,不得系挂在有尖锐棱角的部位。安全带系挂点下方应有足够的净空,如净距不足可短系使用,安全带高挂低用,不得采用低于腰部水平的系挂方法,

19、严禁用绳子捆在腰部代替安全带。7.2.10对存在事故隐患的设施、设备、安全防护用品,先实施处置并做好标识,必要时派专人值班。再进行调查,查明造成的原因,制订相应的纠正措施;实施纠正并验证纠正措施结果。发生事故时,首先抢救伤员及国家财产,保护现场,并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及有关部门报告;调查产生事故的原因,记录调查结果,并研究防止同类型事故所需的纠正措施。7.3预防措施7.3.1 预防措施的程序应包括:利用适当的信息来源,如影响检测安全的过程和操作,安全记录和业主意见,社会投诉、反映等,以发现、分析、消除事故隐患的潜在因素。7.3.2 对任何要求采取的预防措施,确定所需的处理步骤,对预防措施应实施控制,并确保措施的执行及可行性。7.3.3 确保将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及有关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