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05讲转化与化归思想.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32000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7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05讲转化与化归思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2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05讲转化与化归思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2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05讲转化与化归思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05讲转化与化归思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05讲转化与化归思想.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4讲 转化与化归思想 1.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基本内涵是:解某些数学问题 时,如果直接求解较为困难,可通过观察、分析、 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恰当的运用数学方法进 行变换,将原问题A转化为另一个新问题B,而问 题B是相对较容易解决的或已经有固定解决程序的 问题,且问题B的解决可以得到原问题A的解答.这 种思想方法,我们称之为“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 法”.可用框图直观表示为:,其中的问题B是化归目标或化归方向,转化的手段 是化归策略. 2.化归与转化思想的核心是将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 知的问题,解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缩小已知与求解 之间差异的过程,是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也 是目标向问题靠拢的过程.,待解

2、决的问题A,容易解决的问题B,问题A的解,问题B的解,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应用,解决,还原,3.化归思想有着客观的基础,它着眼于揭示内在本 质联系,实现转化与化归,通过矛盾的转化,达 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化归转化思想方法要遵循以下原则:(1)目标简 单化原则,即越转化,问题越简单,越利于解决 问题;(2)和谐统一原则,即转化和化归应满足 目标问题与待解决问题在量、形、关系上趋于统 一使问题的条件和结论更均匀和恰当,使待解决 问题在表现形式上,越发趋于和谐;(3)具体化 原则,化归方向越具体,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4)回归原则,无论怎么转化,无论转化为什么 新的问题,都是手段,不是目的

3、,最终的目的是 解决原始问题.因而,最后要回归到原始问题上 来,否则,劳而无功. 5.数形结合思想体现了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函数与 方程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相互转 化;分类讨论思想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转 化,这三种思想方法都是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具体 体现.各种变换方法,分析法、反证法、待定系数 法、构造法等都是转化的手段.可以说,转化与化 归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灵魂.,【例1】设y=(log2x)2+(t-2)log2x-t+1,若t在-2, 2上变化时,y恒取正值,求x的取值范围. 分析 由于“习惯”的影响,常把x看作自变量, 这样处理的话问题很复杂,由于t的取值范围已 知,可考虑变换

4、主元为t,这样自变量的范围已知 了,函数类型也简单了. 解 设y=f(t)=(log2x-1)t+(log2x)2-2log2x+1, 则f(t)是一次函数,当t-2,2时,f(t)0恒 成立.,解得log2x3. x的取值范围是 (8,+). 探究拓展 本题的关键是把t看成自变量,即将原 变量x与参数t变更关系,视t为主元,转换思考的 角度,从而使解法变得简易.若按照习惯,仍把x 看成自变量,问题就复杂多了.因此,在解题时要 多注意对题目中一些变量的理解,以便是灵活运 用.改变对“x”的看法,这将有助于解决问题.,变式训练1 (2009苏州市调研)设不等式2x- 1m(x2-1)对满足|m|

5、2的一切实数m都成立,求 实数x的取值范围. 分析 如果把不等式看做关于x的二次不等式,则 求解过程繁琐,如果把不等式看做是关于m的一次 不等式,则可以简化求解过程,这就是变量与常 量的转化. 解 令f(m)=-(x2-1)m+2x-1,m-2,2, 则原不等式等价于f(m)0恒成立(m-2,2). 由于f(m)是关于m的一次函数或常数函数,,【例2】(2008南通调研)已知向量a=(1- tanx,1),b=(1+sin 2x+cos 2x,0),记f(x)=ab. (1)求f(x)的解析式并指出它的定义域;,解 (1)a=(1-tan x,1), b=(1+sin2x+cos 2x,0),

6、 f(x)=ab=(1-tan x)(1+sin 2x+cos 2x),探究拓展 应该认真审视一下本例,解题过程中 使用了三角知识中的两种重要转化,一是三角函 数名称的转化,如(1)中将切函数化为弦函数, 二是角度的转化,如(2)中将目标单角化为条件 中的2倍角,便于使用条件,还有将2 角改写为 也是一种智慧之举,使得条件顺利得 以使用,问题顺利得以解决,“目标”意识很 明显,转化方法运用的恰到好处.备考者要从中认 真体会和学习使用.,变式训练2 已知 分析 不难发现 未知角可 化为已知角,整体地利用已知条件来解答问题. 解,【例3】已知不等式x+|x-2m|1的解集为R,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7、. 解 依题意,xR,x+|x-2m|1恒成立. 设f(x)=x+|x-2m| (xR),应满足f(x)min1. 将f(x)化简后得: 研究该分段函数知f(x)min=f(2m)=2m,(xR). 故只须2m1, 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探究拓展 可以说,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 问题转化过程的展现,转化成功了,问题解决也 就成功了.分析本例中的几处转化,便于备考者琢 磨和体会,首先是将不等式解集为R的问题等价转 化为代数式的值恒大于1的问题,其次再等价转化 为函数f(x)=x+|x-2m|最小值大于1的问题,再次转 化得分段函数,便于研究其值域.从中可以看出, 每一次转化都使问题趋于更简单

8、,更方便于问题 的解决,也就是向目的地更近了一步.,变式训练3 (2008南通调研)若不等式4x- 2x+1-a0在1,2上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 设2x=t,1x2,2t4. 依题意有不等式t2-2t-a0,在2,4上恒成立. 即at2-2t,t2,4,设f(t)=t2-2t,t2,4. 依二次函数知识可知当t2,4时, 必须有af(t)min,即a0,a(-,0为所求.,0f(t)8.,(-,0,【例4】(2009江苏百校样本分析卷)已知某几何 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左视图是边长为2的 正三角形,主视图是矩形且AA1=3,设D为AA1的中点. (1)作出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并求

9、其体积; (2)求证:平面BB1C1C平面BDC1; (3)BC边上是否存在点P,使AP平面BDC1?若 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证明你的结论.,(1)解 由题意可知该几何体为直三棱柱,且它 的直观图如图所示. 几何体的底面积S=3,高h=3,所求体积V= . (2)证明 连结B1C交BC1于E点, 则E为BC1、B1C的中点,连结DE. AD=A1D,AB=A1C1, BAD=DA1C1=90. ABDDA1C1, BD=DC1,DEBC1.,同理DEB1C,又B1CBC1=E, DE平面BB1C1C, 又DE平面BDC1,平面BDC1平面BB1C1C. (3)解 取BC的中点P,连结AP

10、,则AP平面 BDC1. 证明如下: 连结PE,则PE平行且等于AD, 四边形APED为平行四边形,APDE, 又DE平面BDC1,AP平面BDC1, AP平面BDC1. 当P为BC边上的中点时有AP平面BDC1.,探究拓展 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与核心问题, 备考者可以以本例为载体细心揣摩转化思想方法 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的作用.本例一开始,要将 三视图转化为主体直观图,实现条件与信息的转 化,以便于使用.第(2)题中为了证明面面垂 直,转化为证明一面过另一面的垂线(由证明平 面BDC1平面BB1C1C,转化为证明DM平面 BB1C1C),这又要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其中还 穿插了转化为“一条直

11、线的平行线与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也与平面垂直”.第(3)题中的线 面平行问题的处理,也是转化为线线平行问题才 解决的.可以说立体几何问题中,类似的升维与降 维的转化,比比皆是,解题过程采用综合法叙 述,掩盖了这种转化的明显性与直观性,若以分 析法表述的话,就明确得多了. 变式训练4 (2009淮安调研)在四棱锥O 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OA平面ABCD,E 为OA的中点,F为BC的中点,求证: (1)平面BDO平面ACO; (2)EF平面OCD.,证明 (1)OA平面ABCD, BD平面ABCD, 所以OABD,ABCD是菱形, ACBD,又OAAC=A,BD平面OAC, 又BD

12、平面OBD,平面BDO平面ACO. (2)取OD中点M,连接EM,CM, 则MEAD, ABCD是菱形,ADBC,AD=BC,,F为BC的中点, CFAD, MECF,ME=CF. 四边形EFCM是平行四边形,EFCM, 又EF平面OCD,CM平面OCD. EF平面OCD.,规律方法与总结 1.常用转化策略有:正与反的转化;数与形的转 化;相等与不等的转化;整体与局部的转化;空 间与平面的转化;复数与实数的转化;常量与变 量的转化;不同数学语言之间的转化等等. 2.转化与化归的本质是“有利于问题解决”,基于 这个“有利于”,应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大胆联想、类比、假设,尽快探索出转化方案和

13、 方法,使问题顺利得以解决. 3.对于常见问题还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通常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通过变量替换、增量代换、等价代换等换 元方法,将问题转化为变量个数少,次数低,结 构简单,形式熟悉的问题. (2)考虑到点集和有序实数对集合之间的映射关 系,可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解析几何问题解 决,而解析法,也可以将方程问题转化为曲线问 题解决. (3)特殊化策略.即在解决一个一般性问题有困难 时,先将问题特殊化(如取特殊值,取特殊位 置,考察极端化情形),从中获得解法、结论 等,再将这些解法、结论推广到一般问题上去, 获得一般问题的解答.,(4)一般化策略.这是与“特殊化策略”完全相

14、 反过程的一种策略,为了解决问题A,先解决比A 更一般的问题A,然后再将其特殊化获得解答. (5)语言转化策略.数学符号表达一定的语义,可 视作一种“语言”,图形也是表达思想的一种 “语言”,这两种“语言”与普通的文字语言之 间相互转化,是一种常用的策略. (6)正反互化策略.当正面解决问题较困难或情形 繁杂,而其对立面较易解决或情形较少时,可先 解决其对立面面临的问题,再回归到原问题上去. (7)升降维转化策略.在立体几何中,有时将视 角放在一个特别的平面内,进行计算或证明之,后,再将结论放回原三维几何体中去.这种处理策 略称之为降维策略;反之,则称为升维策略. (8)另外还有相等与不等的转

15、化策略;整体与局 部的转化策略;复数与实数的转化策略;常量与 变量的转化策略等. 4.不等式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等问题的转化. 不等式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等问题是高考中 的常见题型,常应用函数方程思想和“分离变量 法”转化为最值问题,也可抓住所给不等式的特 征,利用数形结合法.其处理方法可以总结如下: (1)恒成立问题 若不等式f(x)A在区间D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 间D上f(x)minA;,若不等式f(x)A成立, 则等价于在区间D上f(x)maxA; 若在区间D上存在实数x使不等式f(x)A在区间D上恰成立,则等价于不等 式f(x)A的解集为D; 若不等式f(x)B在区间D上恰成立,

16、则等价于不等 式f(x)B的解集为D.,一、填空题 1.在ABC中,若sin Asin Bsin C=578, 则B= . 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sin A:sin B:sin =a:b:c=5:7:8, 可设a=5k,b=7k,c=8k,C,2.已知方程x3=4-x的解在区间 内,k是 的整数倍,则实数k的值是 . 解析 设f(x)=x3+x-4,其零点对应着方程的解.应 先考虑f(x)的零点在 内情形.试解f(1)= -20,f(1)f(2)0零点位于区间(1,2) 内, 零点位于区间 相应k=1.,1,3.已知点 的最大值为 . 解析 本题可以直接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 但是如果注意到点M

17、在圆x2+y2=9上,点N在圆 x2+y2=16上,则可使问题简化,所以|MN|max=4+3=7.,7,4.若正数a、b满足ab=a+b+3,则ab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一 运用均值不等式定理a+b2ab,将原等式 转化为不等式. 解析 方法一 a、b为正数,a+b2 . ab=a+b+3,ab2 +3. ( )2-2 -30. -1(舍), 3. ab9,ab的取值范围为9,+).,分析二 由ab=a+b+3,从中解出b,代入ab中,二元 转化为一元. 方法二 由ab=a+b+3,得 ab的取值范围为9,+). 答案 9,+),5.已知PA,PB,PC两两互相垂直,且PAB, PAC,PB

18、C的面积分别为1.5 cm2,2 cm2,6 cm2,则过P,A,B,C四点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cm2. (注:S=4 R2,其中R为球半径) 解析 以PA、PB、PC为相邻三棱构造长方体,则 其对角线长是外接球直径,且过P、A、B、C四点 的外接球就是所在长方体的外接球,设三棱长分 别为a、b、c,则 解得 对角线 长为 所以求外接球直径为 表面积为,6.(2009盐城调研)当a为任意实数时,直线(a- 1)x-y+2a+1=0恒过定点P,则过点P且焦点在y轴上 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 解析 (a-1)x-y+2a+1=0, 可得(x+2)a-x-y+1=0. 定点P的坐标为(-2,3),

19、设抛物线为x2=ky, 代入有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二、解答题 7.y=f(x+1)定义域为-2,3,求y=f(-2x-1)的定义 域. 解 y=f(x+1)定义域为-2x3-1x+14 f(x)的定义域为-1,4, y=f(-2x-1)中,-1-2x-14 即y=f(-2x-1)的定义域为,8.(2009无锡调研)设不等式x2-(a+1)x-a20对 一切a(1,2都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 解 原不等式可化为a2+ax+x-x24或x4或x-1.,9.已知二次函数f(x)=ax2+2x-2a-1,其中x=2sin 若二次方程f(x)=0恰有两个不相等的 实根x1和x2,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0、分析 注意 即-1x2, 问题转化为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根据图象得 出等价的不等式组. 解 由以上分析,问题转化为二次方程ax2+2x-2a- 1=0,在区间-1,2上恰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由y=f(x)的图象(如图所示),得等价不等式组.,10.(2009通州市查漏补缺卷)已知数列an的前n 项和为Sn,点 数列bn满 足:bn+2-2bn+1+bn=0 (nN*),且b3=11,前9项和为 153. (1)求数列an,bn的通项公式; (2)设 数列cn的前n项和为 Tn,求使不等式 对一切(nN*)都成立的最 大正整数k的值; (3)设nN*, 问是否存在 mN*,使得f(m+15)

21、=5f(m)成立?若存在,求出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 n2时,有an=Sn-Sn-1=n+5; 当n=1时,a1=S1=6,可得an=n+5 (nN*). bn+2-2bn+1+bn=0 (nN*), bn+2-bn+1=bn+1-bn=b2-b1. 数列bn是等差数列, b3=11,它的前9项和为153,设公差为d, bn=3n+2(nN*).,当m为奇数时,m+15为偶数; 当m为偶数时,m+15为奇数. 若f(m+15)=5f(m)成立, 则有3(m+15)+2=5(m+5) (m为奇数)或 m+15+5=5(3m+2)(m为偶数). 解得m=11.所以当m=11,f(m+15)=5f(m).,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