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砼路面GTM施工技术方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32331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27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砼路面GTM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沥青砼路面GTM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沥青砼路面GTM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沥青砼路面GTM施工技术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砼路面GTM施工技术方案.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沥青砼路面GTM施工技术指南郝和平内蒙古兴泰市政路桥公司2010.3.281 总 则为指导使用GTM设计方法的沥青路面施工,特制定本指南。1.0.2本指南适用于使用GTM设计方法的各级新建及养护的沥青路面工程.1.0.3本指南规定了GTM设计的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材料技术指标、配合比设计、施工要求、质量控制要求、透层、粘层施工及质量控制及验收方法和标准。1.0.4GTM设计的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必须有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1.0.5GTM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禁止在雨天和路面潮湿状态下施工。1.0.6铺筑GTM设计的沥青混合料时,本标准没有特殊规定的,应该遵照交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

2、范(JTG F40-2004)的规定执行。2 术语、符号、代号2.1术语2.1.1平衡状态(Compaction Terminated at Equilibrium) 指GTM试验时,每旋转100次试件密度变化率为0.016g/cm3时的状态。2.1.2设计压强(Vertical Pressure)GTM进行试验时设定的垂直压强。2.1.3旋转剪切系数(Gyratory Shear Factor,简称GSF) GTM测定的混合料剪切强度与理论剪应力的比值。2.1.4旋转稳定值(Gyratory Stability Index,简称GSI)混合料试验成型过程中,最大角应变与最小角应变的比值,表征

3、材料是否出现塑性。2.1.5机器角(Machina Angle/Gyratory Angle) 上滚轴和下滚轴的连线与角度传感器垂直时卡盘的倾斜角简称机器角;GTM设计沥青混合料时,当采用油压表进行设计时,机器角应采用0.8;采用气压表设计时,机器角宜采用2。2.1.6剪切强度(Static Shear Strength) 在一定的温度、剪切角及荷载作用下,材料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2.1.7旋转压实指数(Gyratory Compactibility Index,简称GCI) GTM试验时,试件在30转时密度与60转时密度的比值。表征材料容易压实的程度,可以作为确定碾压工艺的参考。2.2符号及

4、代号 GTM美国工程兵旋转压实剪切试验机(Gyratory Test-ing Machine,简称GTM) GSI旋转稳定值(Gyratory Stability Index) GSF旋转剪切系数(Gyratory Shear Factor) GCI旋转压实指数(Gyratory Compactibility Index)3 施工准备3.1路面基层应符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3.2施工前应对各项原材料进场材料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分批分类进行抽检,以保证材料质量的均匀与稳定。3.3施工前应对施工机具进行全面检查、维修、调试,以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特别是拌和楼、摊铺机

5、等设备的计量系统,必须进行调试和计量标定;对压路机的油路、水路和电路进行检查。3.4各类施工机械宜有备用设备及配件以保证施工始终处于一个正常连续的作业状态,确保铺筑质量。4 材料4.1一般规定4.1.1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4.1.2采用SBS改性沥青时,宜采用成品改性沥青,同时应对基质沥青进行质量检验。4.1.3集料选择应进行认真的料源调查,确定料源尽可能就地取材。4.1.4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用粗集料必须由经过专业机构进行石质鉴定的采石场生产或施工单位自行生产,其生产能力、破碎工艺、筛孔配置

6、应经监理或项目法人认可。4.1.5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4.2粗集料4.2.1根据设计压强选择粗集料。应选用坚硬、无风化、表面粗糙、洁净的石料。其技术指标应满足表4.1要求。对受热易变质的集料,宜采用经拌合机烘干后的集料进行检验。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4.1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0.7MPa0.7MPa压碎值,不大于%2325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025T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02.50T0304吸水率%0.31.6T0304与沥青粘附性,不小于%4级4级T0616坚固性,不大于%33T0314针片状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7、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121015151218T0312水洗法0.3mm部分),不大于%5T0340含泥量(0.075mm的含量),不大于%2T0333砂当量,不小于%65T0334亚甲蓝值,不大于g/kg25T0349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25T03454.4填料4.4.1填料必须采用洁净的碱性石料磨细的矿粉,为了增加沥青结合料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宜掺加约2%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者消石灰粉替代部分填料,具体通过实验确定.4.4.2矿粉应干燥、洁净、无结块,其质量应符合4.5要求。矿粉的质量要求 表4.5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观密度 不小于t/m

8、32.50T0352含水量 不大于%1T0103烘干法 0.6mm粒度范围 0.15mm 0.075mm%10090-10075-100T0351外观-无团粒结块目测亲水系数 不大于-0.8T0353塑性指数 小于-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54.4.3沥青混合料中应使用精加工矿粉,不允许使用回收矿粉.4.5沥青4.5.1高速公路的中、上面层应采用改性沥青,下面层或沥青稳定基层宜采用道路石油沥青。重交通或重载交通一级公路上面层应采用改性沥青。一级以下公路采用重交道路石油沥青。4.5.2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标准应符合表4.6规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表4.6试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9、50号70号90号针入度(25C,100g,5s)(0.1mm)40-6060-8080-100T0604针入度指数PI-1.51.0T0604动力粘度(60C),不小于,(PaS)200180160T0620延度(5cm/min,15C),不小于(cm)100T0605延度(5cm/min,10C),不小于(cm)152020T0605软化点(R&B),不小于(C)494645T0606闪点(COC),不小于(C)260T0611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2.2T0615密度(15C) (g/cm3)实测记录T0603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9.5T0607TFOT(或RTFO

10、T)后质量变化,不大于(%)0.6T0610针入度比(%)636157T0604延度(15C)(cm)101520T0605延度(10C)(cm)468T06054.5.3根据我区情况,改性沥青宜选择SBS改性沥青,基质沥青可以采用70号或90号沥青道路石油沥青。基质沥青质量宜符合表4.6规定的技术指标的要求。改性沥青质量应符合表4.7规定的技术指标的要求。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表4.7试 验 内 容技术指标试验方法针入度100g,5s,25C (0.1mm)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I-0.4T0604延度5C,5cm/min, (cm)30T0605软化点 ( C)65T0606运动

11、粘度135C (Pas)2.5T0625闪点 ( C)230T0611溶解度 (%)99T0607贮存稳定性离析,163C贮存48h后顶部、底部软化点差( C)2.5T0661与加热前软化点差( C)8.0弹性恢复25C (%)80T0662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不大于 (%)0.4T0609针入度比25C (%)65T0604延度5C,5cm/min (cm)20T06054.5.4为促进沥青路面技术发展鼓励采用不同改性剂和改性技术。根据沥青混凝土性能要求和为降低工程造价,对高速公路中面层所用沥青改性时,经试验后可以选用天然沥青、橡胶粉及其他高性能材料做外掺剂。 5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

12、合比设计5.1 GTM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原则5.1.1 GTM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采用的设计压强由设计单位根据道路预计交通辆中有代表性的汽车轮胎接地压强确定。在缺少相关资料时,对于一般交通沥青路面,建议设计压强选用0.7Mpa;重载交通路段根据实际情况中、下面层的设计压强建议选用0.7Mpa0.8 Mpa,上面层建议选用0.8 Mpa0.9 Mpa,并且报主管部门同意。重载交通是指设计交通量在1000万辆以上、混合交通中等货车比重在40%以上的路段,长大坡度的路段按重载交通路段考虑。5.1.2GTM设备具有油压表和气压表两种系统,当采用油压表系统时,机器角应采用0.8;采用气压表系统时初

13、始机器角宜采用2.0。5.1.3GTM设计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粉胶比宜控制在1.21.6范围内。5.1.4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宜在对同类公路使用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充分利用成功经验,经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5.1.5GTM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时,应采用GTM平衡状态时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和标准密度。5.2技术指标 本指南采用GTM配合比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1的规定,并有良好的施工性能。沥青混合料GTM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指标要求 表5.1试验项目技术指标稳定值GSI,不大于1.05旋转剪切系数GSF,不小于1.3密度GTM实测5.3矿料级配

14、一般情况下GTM方法适用于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对于作为抗滑表层间断型级配沥青混合料设计需要通过实验验证。用GTM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应在表5.2、5.3范围内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通常情况下,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不宜超出5.2和表5.3的要求。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范围 表5.2筛孔直径(mm)级配类型AC-25AC-20AC-16AC-13AC-1031.510026.595-1001001975-9095-1001001665-8380-9295-10010013.255-7568-8078-9295-1001009.548-6058-7065-7872-8590-1004.

15、7533-4538-5040-5242-5645-752.3622-3425-3528-3828-3830-581.1812-2516-2519-2920-2820-440.610-2010-2011-2112-2213-320.36-157-158-168-179-230.155-105-116-127-126-160.0753-74-84-84-84-8适用的层厚(mm)6010050804060354025-35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表5.3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7.5 31.5 26.5 19.0 16.0 13.2 9.5 4.75 2.36

16、 1.18 0.6 0.3 0.15 0.075ATB-30100 90-100 70-90 53-72 44-66 39-60 31-51 20-40 15-32 10-25 8-18 5-14 3-10 2-6ATB-25 100 90-100 60-80 48-68 42-62 32-52 20-40 15-32 10-25 8-18 5-14 3-10 2-65.4GTM试验5.4.1确定GTM试验的设计压强和各种矿料比例后,进行GTM试验。5.4.2选择不同的沥青用量:根据经验选择5个沥青用量进行GTM试验,沥青用量间隔为0.3%。5.4.3根据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选择合适的GT

17、M试模。试模直径应不小于最大公称粒径的4倍,GTM拥有4英寸、6英寸、8英寸三种不同直径的试模。5.4.4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道路石油沥青的拌和温度应根据粘温曲线确定,选择表观粘度在(0.170.02)Pa.s范围内的温度作为拌和温度。SBS改性沥青的拌和温度选择在165C173C范围内。5.4.5采用平衡状态法进行GTM试验,确定每个沥青用量下的技术指标。5.4.6确定设计沥青用量。5.4.6.1根据GTM试验结果,绘制沥青用量与密度、稳定值GSI和旋转剪切系数GSF的关系曲线。如下图 沥青用量-密度曲线2.492.482.472.462.452.44密度(g/cm3) 3.8 4.1 4

18、.4 4.7 5沥青用量(%) 沥青用量-稳定值曲线1.201.151.101.051.000.95稳定值(GSI) 3.8 4.1 4.4 4.7 5 沥青用量(%)沥青用量-旋转剪切系数曲线2.502.001.501.00旋转剪切系数(GSF) 3.8 4.1 4.4 4.7 5.0 沥青用量(%)4.6.2选择GSI不大于1.05,且GSF不小于1.3时的沥青用量作为设计沥青用量。根据我区的实验情况,一般各个级配的混合料最低沥青用量,不小于如下表中值,且最小沥青膜厚度不应小于6m。级配类型AC-25AC-20AC-16AC-13AC-10ATB-25ATB-30最低石油比3.13.54.

19、04.04.52.92.84.6.3密度曲线上查出设计沥青用量对应的密度作为目标配合比标准密度。5性能检验 对于采用GTM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需要在配合比设计基础上进行各种性能的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应更换材料,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GTM配合比设计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应满足表5.4要求。 GTM沥青混合料性能技术要求 表5.4检测项目单位技术指标试验方法改性沥青混合料普通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不小于次/mm36001500T0719低温弯曲,不小于25002000T0728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不小于%8075T0729渗水系数不大于上面层ml/min60T0791中、下面层ml/m

20、in120剪切强度,不小于Mpa0.30GTM注:车辙试验不得采用二次加热的沥青混合料试验,试验必须检验车辙试件的密度是否符合试验规程的要求。对我呼包线以南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可以增加检验65C、0.7Mpa条件下同60C、0.7Mpa的车辙对比试验。剪切强度是指沥青面层混凝土在60C以上的高温条件下,由GTM直接测试混合料试件得出的,对于重载交通该指标根据荷载、气候等情况可适当提高。对于柔性基层混合料剪切强度可以根据路面结构具体计算所在层内最大剪应力确定。5.6 GTM配合比设计试验步骤5.6.1GTM试验方法配合比设计采用三步法进行。一般分为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和生产配合比

21、验证阶段。5.6.2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对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进行试验,检验合格后,进行GTM配合比设计,优选矿料级配、确定设计沥青用量,进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等配合比设计检验,均符合要求后,以此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楼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5.6.3 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按照目标配合比确定好冷料比例及进料速度后,在热料仓取料进行材料的级配试验,取料时应将每个热料仓的热料放出,用装载机接下放到硬化的场地充分拌匀,取有代表性的热仓料进行级配试验,确定热料仓的配合比。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沥青用量及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GTM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GTM试验

22、和拌合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及标准密度,由此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的差值不宜大于0.2%。同时选择适宜的筛孔尺寸和安装角度,尽量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衡。5.6.4 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 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取样进行GTM验证,同时从路上钻芯检测空隙率大小,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试拌试铺必须由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执行机构)、施工单位、监理等有关各方共同实施。由此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必须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准。标准配合比的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优选的工程设计

23、级配范围的中值,并避免在0.3-0.6mm处出现“驼峰”。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宜再次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检验。5.6.5 确定施工级配允许波动范围。根据标准配合比及第8章的质量管理要求中各筛孔的允许波动范围,制定施工用的级配控制范围,用以检查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质量。5.6.6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跟踪检测,严格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如遇材料发生变化并经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级配、GTM技术指标不符要求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6 施工工艺6.1 沥青混合料的生产6.1.1 沥青混合料拌合厂的场地和运输路线都应该硬化处理,以保持集料和新修沥青路面的清洁,特别是避

24、免雨天场地泥泞,污染集料或路面。6.1.2 沥青应分品种、分标号密闭储存。料厂场地应提前进行规划,各种矿料应分别堆放,不得混杂。细集料应设防雨顶棚,避免潮湿,影响计量的准确。矿粉等填料必须采取防潮措施,采用袋装矿粉时,矿粉必须存放在室内,码放整齐,保持干燥不结块,能自由流动。6.1.3 冷料仓之间必须相互隔开,并且严禁装料过多,造成矿料的混杂。严格按目标配合比设定冷料比例、控制冷料仓流量,各料仓的固定流量可以根据拌和机的生产能力和目标配合比进行计算,冷料比例不得随意变动。当使用天然砂时必须严格按配合比控制天然砂的用量。6.1.4 生产GTM设计的沥青混合料应采用间歇式拌和楼拌和,且必须配备有材

25、料配比和施工温度的自动检测和记录设备,逐盘打印各传感器的数据,每个台班作出统计,计算矿料级配、油石比、施工温度、铺装层厚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进行总量检验,并作为施工质量检测的依据。6.1.5对于最大公称不小于13.2mm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楼配置的震动筛,不宜少于四个。筛孔尺寸应该与拌和的混合料类型相匹配,并参照表6.1的对应关系选用,不同级配必须配制不同的筛孔组合,最大筛孔宜略大于混合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包括34mm筛子,6mm筛子,在6mm筛子和最大筛孔间再选择一个筛子,筛网不得有破损或变形,其安装角度应根据材料的可筛分性、振动能力等由试验确定。间歇式拌和机用振动筛的等效筛孔(mm)

26、 表6.1标准筛筛孔(mm)2.364.759.513.2161926.531.537.5振动筛筛孔(mm)36111619213135416.1.6在进行沥青混合料拌和之前必须对沥青混合料拌和楼的计量设备进行标定,同时标定拌和厂沥青用量检测设备。6.1.7生产GTM沥青混合料,拌和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和粗细分离为好。每盘拌和时间宜为50s60s(其中干拌时间不得少于5s)。6.1.8拌和时沥青加热温度由沥青粘度温度曲线决定,以粘度为0.170.02pa.s的温度作为加热温度范围,缺乏粘温曲线数据或采用改性沥青时,可按以下表6.2选择: GTM沥青混合料的正常施工温度范围

27、表6.2沥青种类石油沥青SBS改性沥青沥青标号507090沥青加热温度(C)160-170155-165150-160165-175矿料加热温度(间歇式拌和机)集料比沥青加热温度高10-20C(填料不加热)沥青混合料出厂正常温度(C)165-175160-170150-165175-185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C)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混合料废弃温度(C)200195190195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C)160155150165摊铺最低温度(C)正常施工155150145165低温施工160155150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最低温度(C)正常施工145140135155低温施工150145

28、140碾压终了的路表温度(C),不低于1009085110开放交通温度,(C)不高于505050506.1.9拌和场应设置专用的取样台,供在运料车上对混合料取样、测量温度、盖苫布使用。出厂的沥青混合料必须逐车用地磅称重、量取温度。达不到温度要求或超过温度范围的应废弃。6.1.10拌好的沥青混合料宜随拌随用,若因生产或其他原因需贮存时,贮料仓无保温设备时,允许的贮存时间应符合摊铺温度要求为准,有保温设备的储料仓储料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贮存期间,温降不应超过10C,且不得发生结合料老化,滴漏以及粗、细集料颗粒离析现象。6.1.11施工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每天检测混合料中矿料的级配和油石比,使之符合设

29、计要求,否则须将该时段生产的混合料废弃。6.2沥青混合料的运输6.2.1混合料应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但不得超载运输,或急刹车、急弯调头使透层、封层造成损伤。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为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粘结,车厢侧板和底板可涂一薄层油水混和液(柴油与水比例为1:3)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箱底部。6.2.2为了保证摊铺温度、防止温度散失、防雨、防污染,运输时必须采取加盖苫布、棉被等切实可行的保温措施。6.2.3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赃物,否则宜设水池洗净轮胎后进入工程现场。为了保证连续摊铺,开始摊铺时,现场待卸料车不得少于5辆。6

30、.2.4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空挡等候,由摊铺机推动前进开始缓缓卸料,避免撞击摊铺机,料温不得低于摊铺温度要求。6.2.5运料车中的剩料不得卸于未摊铺路面上。6.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6.3.1摊铺前必须将工作面清扫干净,未按规定喷洒透层、粘层或铺筑封层时,不得铺筑沥青层。6.3.2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在摊铺前应由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作业面达到清洁无杂物和粘(透)层油洒布的质量合格,质量不合格时,不得进行摊铺作业。6.3.3进行作业的摊铺机必须具有自动或半自动调节厚度及找平的装置,必须具有振动熨平板或振动夯等初步压实装置。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预热

31、熨平板不低于100C。熨平板加宽连接应仔细调节至摊铺的混合料没有明显的离析痕迹。6.3.4铺筑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时,一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m(双车道)-7.5m(3车道以上),通常宜采用两台或更多台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6cm左右宽的重叠宽度,上下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20cm以上。6.3.5严格控制摊铺速度,确保摊铺机慢速均匀、不间断进行摊铺。摊铺机工作速度应控制在2-6m/min,具体速度按拌和楼产量而定,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V=(100QC)/(60DWT)(m/min) Q:拌和楼产量(t/h) C:效率参数 D:压实后沥青混合料

32、密度(t/m3) W:摊铺宽度(m) T:摊铺厚度(cm)6.3.6混合料摊铺温度普通沥青不得低于150C,改性沥青不得低于165C,现场工作员应随时用电子测温仪检测混合料的温度。6.3.7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验段的数据来确定,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路拱、横坡,达不到要求时,立即进行调整。6.4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成型6.4.1 GTM设计的沥青混合料路面碾压,要求配置不低于六台性能良好的压路机,其中应有两台大于30t的胶轮压路机及两台自重大于12t的双钢轮振动压路机。6.4.2 GTM设计的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轮胎压路机初压,为防止出现粘轮现象,可以在轮胎上少量涂抹3:1的水与柴油混合物

33、,待轮胎发热后粘轮现象可以消除。6.4.3混合料的碾压工艺应依据试验段试铺确定。摊铺后初压的长度应控制在30m左右,并以此计算压路机速度。压路机碾压速度(km/h) 表6.3 碾压阶段压路机类型初压复压终压钢轮机压路机1.5-2.02.5-3.52.5-3.5轮胎压路机3.5-4.53.5-4.54-6振动压路机不振1.5-2.0振动4-5不振2.0-3.06.4.5终压终了温度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得低于110C,70号沥青混合料不得低于90C。终压以消除轮迹为主,应使用静力双轮压路机或关掉振动的振动压路机并紧跟在复压后进行。6.4.6为了防止混合料粘轮,应在钢轮表面均匀洒水,因此在施工前应着重检

34、查压路机的洒水装置,洒水必须均匀,形成细微水珠,防止过量撒水,引起混合料温度的骤降。在沥青混合料不粘轮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间断洒水。6.4.7压路机碾压时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振碾不大于20cm,静碾不小于20cm。要将驱动轮面对摊铺机方向,防止混合料产生推移。压路机的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6.4.8压路机不得停留在尚未完全冷却的路面上。6.5接缝6.5.1在施工缝及构造物两端的连接处必须仔细操作,保证紧密、平顺。6.5.2当采用两台摊铺机时的纵向接缝应采用热接缝,即施工时将已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然后再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6.5.3横向接缝应先处理

35、原铺沥青路面,原路面必须形成垂直的接缝面,并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涂抹,铺筑后用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碾压时压路机应位于已压实的面层上,错过新铺层15cm,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至全部在新铺层上,再改为纵向碾压。6.5.4如用其他碾压方法,应保证横向接缝平顺、紧密。6.6开放交通及其他6.6.1当天摊铺的沥青混合料路面需经过一个晚上的冷却后才可开放交通。条件不允许时,也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到周围地面温度时,才可开放交通。6.6.2当摊铺时遇雨或下层潮湿时,严禁进行摊铺工作,对没经压实即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已摊铺)应全部清除,更换新料。6.6.3当施工期间气温低于10C时,不得

36、进行混合料的摊铺施工。 7 透层油和粘层油7.1透层7.1.1采用GTM设计的沥青混合料施工时,基层必须喷洒透层油,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基层上设置下封层时,透层油不宜省略。气温低于10C或大风天气,即将降雨时不得洒透层油。7.1.2根据基层选择渗透性好的液体沥青、乳化沥青、煤油稀释沥青作透层油,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渗入基层的深度宜不小于5mm(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基层)-10mm(无机结合料基层),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为一体。透层油质量要求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7.1.3透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使用喷嘴宜根据透层油的种类和粘度选择并保证均匀喷

37、洒,沥青洒布车喷洒不均匀时宜改用手工沥青洒布机喷洒。7.1.4透层油洒布后的养生时间随透层油的品种和气候条件由试验确定,确保液体沥青中的稀释剂全部挥发,乳化沥青渗透且水分蒸发,然后尽早铺筑沥青面层,防止工程车辆损坏透层。7.2粘层7.2.1采用GTM设计的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时,必须喷洒粘层油。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构造物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侧面,必须喷洒粘层油。7.2.2粘层油应采用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也可采用快中凝液体石油沥青,其质量和规格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7.2.3粘层油应采用沥青自动洒布车喷洒,洒布速度和洒布量保持稳定。气

38、温低于10C时不得喷洒粘层油,寒冷季节施工不得不喷洒时可以分成两次喷洒。路面潮湿时不得喷洒粘层油,用水洗刷后需待表面干燥后喷洒。7.2.4粘层沥青通常应在当天喷洒,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或稀释沥青中的稀释剂基本挥发完成后,紧跟着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 8 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8.1一般规定8.1.1 GTM设计的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对施工各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8.1.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应加强过程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量管理。8.1.3本指南规定的技术要求是GTM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管理和交工验收的依据。8.1.4所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原始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