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阅卷分析1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33194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阅卷分析1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3年高考阅卷分析1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3年高考阅卷分析1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阅卷分析1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阅卷分析11.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3年高考阅卷分析,繁华中学高三地理组 李文梅,三个方面,一、高考阅卷特点 二、高考评分细则 三、备考建议,一、2013年高考阅卷特点,1、紧迫性; 2、公平性; 每位考生试卷都进行“双评”,即由两位教师同时批阅,若分值相差不大,则该题得分取平均分;若分值相差过大,超过规定误差,则需将试卷重新发回,随机由教师进行“三评”;若仍相差较大,则由专家进行“四评”,并对相关阅卷教师进行“整顿指导”。 3、精准性;,与2012年相比相同点:,一、2013高考阅卷特点,1、设定恶评试卷。为了保证每位阅卷教师能够认真批阅,评分公正,规定了恶评试卷的标准。如:26题(3)(4)问总分12分,误差允许为2

2、分,但阅卷最终相差6分以上者,为恶评试卷。评卷组长会对阅卷教师进行警告并倒扣工作量。 2、设定最低阅卷时间。为了保证每份试卷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批阅,设定每一份试卷的最低批阅时间,如果过快,系统会自动提示:时间太短,请再认真检查。从而保证阅卷的质量。 3、评分标准适度放宽。如:26题(3)问,考生只答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也可得4分,低层次的同学较为受益。但对于表达的规范性(尤其人文地理)要求依然较高,所以,学生的得分依然不高。,与2012年相比不同点:,学生平均分,2012年学生得分情况,结论:地理二卷满分为46分,2012年总平均分为19.7分(以自然灾害为准),总得分率为42.

3、8%。,2013年学生得分情况,结论:地理二卷满分为46分,2013年总平均分为18.88分(以自然灾害为准), 总得分率为41.04%。可见,这两年得分情况较为接近,学生得分不高。,二、评分细则,26(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处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6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7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1)指出图7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1)标准答案】地貌类型为冲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 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4、。(6分),补充说明:冲积洪积扇或洪积冲积扇或山前(山麓)冲积扇(洪积扇)或冲 积扇(洪积扇)平原(2分) 冲积(洪积)平原不得分。“冲积扇”出现错别字(如:“冲击扇”) 不得分。 解释形成过程时,体现出由山麓、山脚、山口(或上游)流出(2分); 体现出泥沙、碎石、碎屑堆积(2分),典型试卷: 冲击扇平原。 形成过程:上游地区的泥沙碎屑经过流水的搬运等一系列过程,到了下游受到流水的 作用,受外力作用形成冲积扇即冲积平原。,(1)指出图7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2分,学生失误:基础不扎实,错别字失分; 关键词体现不出“堆积”等;,(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

5、其原因(6分)。,【标准答案】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2分);阻止沙漠入侵(2分); 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2分),补充说明:阻挡冷空气(或冷气流或冬季风或西北季风气流或西伯利亚寒流(2分); 阻挡风沙入侵(或风沙侵蚀)(2分); 降水增加(或降水丰富或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或形成地形雨或水量增加、 水量得到保障(2分);冰雪融水或积雪融水补给不得分。 学生失误:思路狭窄,要点不全,尤其第三点想不到; 表述不到位,如 :考生答:贺兰山具有保湿作用不得分。,典型答卷: 贺兰山阻挡了沙漠推进; 季风到达贺兰山,由于迎风坡带来了降水,滋润了银川平原; 阻挡了冷空气的南下,为银川平原的发展提供了

6、条件,(表述准确,思路开阔,满分6分),(3)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8分),【标准答案】山区发展林业(2分);山麓(山脚)发展畜牧业(2分); 平原发展种植业(2分);河湖发展渔业(2分)。,(3)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8分),学生失误: 别字太多。如:蓄牧业、养渔业、冲击扇平原、山麓的“麓”字不会写, 失分太严重; 审题不清。不同地域划分不准确,农业类型理解为农作物。如:,典型答卷: 贺兰山地域发展水稻、棉花;(或答为:水稻、棉花种植业) 黄河上游谷物、大豆; 黄河中游发展棉花; 黄河下游花生、玉米、小麦,基础不牢: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

7、型混为一谈。,典型试卷: 贺兰山为混合农业(或答为;立体农业) 银川平原为大牧场放牧业(或答为:乳畜业) 黄河季风水田农业,对应错误或表述不规范失分也较为严重(如上述表格所述),0分,(点评:均为0分),高考得分技巧,巧妙得分卷: 山坡发展林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枸杞; 山脚种植草地,发展乳畜业、畜牧业; 银川平原发展灌溉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枸杞;,(点评:只找对的点,所以该试卷得分为6分),(4)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4分),【标准答案】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 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4分);

8、 (答出两点即得4分)。,其他说法: 光照充足或昼夜温差大即可得2分; 气候适宜(2分); 自然条件好不得分;(该要点得分较高) 只写枸杞市场广阔不给分,必须体现枸杞自身质量好; 种植业经验丰富或有悠久历史(2分); 必须说土地资源丰富才给分,而土地面积广或地价低均不给分,所以该要点 几乎不得分。,对比2012年26(4),(4)“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采用的一种工程。图5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 试推断丁坝的作用。(2分),依然要求:仔细审题,规范作答,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巴西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巴西甘蔗产量达5.6亿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

9、产已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该国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图8为巴西及周边区域图。,(1)分析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6分),(1)答案:原料丰富;石油资源短缺;市场需求量大。,(1)分析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6分),补充说明: 缓解能源不足或缓解石油资源压力(2分); 调整或改善或改变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或缓解汽车尾气带来的污染 或代替石油、减少污染或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改善大气环境(2分); 造成粮食短缺或增加人口粮食不足的压力(2分)。,学生失误:要点不全; 表述不准确。优化产业结构不给分;保护环境或减少污染不给分; 加剧饥饿不给分。,标准答案: 利: 缓解能源紧张;优化能源

10、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属可再生能源); 弊:造成粮食安全隐患。,(2)有人建议我国供鉴巴西的经验,以甘蔗或粮食作原料大量生产乙醇作为 汽车燃料,试分析利弊(6分)。,(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8分),对比2012年27(2)评分标准,2012年27(2)考生失误: (1)偏离地理思维 典型考卷: 自强、标本同治,只治标不治本或只治本不治标,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治标就要回收权力,训练军队,从而可以使国家独立; 治本就要解放思想、同心协力共同治理好国家。 江苏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发达; 交通便利、有发达水运。(仅得 4分) (2)语言不规范 典型考卷: 临近沿海

11、,有大量的工业区、科技资金力量雄厚。 对外联系便利、国家政策支持。 (得分为 0分) (3)要点不全:遗漏大城市为依托 (4)别字较多 典型考卷: 地理位值优跃;地外沿海地区;地型平坦等等(均不给分),33(10分)【地理选做题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0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6分),【标准答案】甲地(2分)。地形坡度较大(2分)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降水多(2分) 补充说明:地势陡峻 或地势陡 或坡度大(2分)夏季降水集中 或多暴雨 或降水多(2分),(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4分)。 【标准答

12、案】冲毁铁路(2分) 阻塞河道(2分) 补充说明:破坏铁路 或损坏铁路和 阻断铁路(2分) 破坏交通干线 或交通运输或交通线路不给分;河道淤积或河道堵塞 或河流淤积或 河流堵塞或出现堰塞湖(2分) 。只答出“堰塞湖”但“堰”字写错不得分。,总体分析:从考场学生答题情况来看,三分之二的考生选择的是自然灾害,这道题目考察等高线地形图,在甲乙两地中选出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方。环境保护题目考察的是甲乙丙三个地方的植被生态功能。相对来说,“自然灾害”这道题风险较大,但环境保护全部得分概率要大于这道题。,三、备考建议,一、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双基”在命题中起了重要作用. 如: “

13、冲积扇的形成”属于基础内容,但很多考生却未能得全分; 2003年高考题中14题,没有对漠河、拉普拉塔河、重要运河、海峡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地球运动有关规律这些基本知识的掌握,就不可能形成综合能力,也不可能做出这些题,在教学中我们尤注意加强学生基其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第一轮复习更要扎扎实实不能求快,教师精讲,发挥学生主动性,对概念、原理、方法论区分透彻。不管试题的背景材料、问题立意、设问角度多么新颖、多么深,其答案的知识落脚点都必然落在基本内容或理论范围内。,三、备考建议,(二)重视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归纳和应用,高考强调运用所学原理去分析、评价和解决实际中的自然和人地关系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注

14、意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对教材中的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地理演变、地理规律等基本知识的归纳和理解,应用规律、原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三)重视地图。地理高考题中几乎无图不成题。,三、备考建议,(四)精选习题,精讲精练。 高考经验已证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压题堵题已不适应现今的高考复习路子。所以精选习题,尤其是地理“母题”、高考题、让学生思维处于联系的那些题目。同时,讲解少而精,有重点、有难点各个击破,特别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五)养成仔细审题、规范作答的好习惯。 这是高三培养的重点。备考中要进行: 1、进行审题训练。 2、规范书写训练。尤其是地理专业术语、关键词等一定要 表述准确到位; 3、教师要严格批阅,防止“泡沫”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