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36025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8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五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_,1、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学习要点,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夫说。 “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 哲学家说,“你懂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 船夫问:“你会游泳吗?”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寓言故事,实践的重要性,(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注意:,主体,对象,自然界,人

2、类社会,直接现实性活动,非纯主观思维活动,1、警犬抓捕犯人 2、学生讨论数学题的解题方法 3、农民种庄稼 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5、科学家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青藏铁路运行,青藏铁路施工现场,天路,讨论:,为何修建青藏铁路? 这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从孙中山时期就提出修建青藏铁路的设想,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修建青藏铁路是实践活动吗?由哪几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主体对象手段),(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有目的

3、有意识),(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下),(受历史条件制约),2、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2)主观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三要素、过程、结果都是客观的,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浙江东阳蔡卢村的水稻不是按行整齐插载的,而是成片散播。这种散播方式的变革源于一位妇女的“懒惰之举”。50多岁的妇女卢法素因家中缺乏劳动力,把种子直接撒播到田里。没想到,这种播法不但节约了劳动力,还是早稻大幅增产。党支部决定推广这一方法,可许多村民认为这是“懒办法”,不足为效。口号喊千遍,不及一个具体行动,党支部带领党员家庭进行直播试验,结果75亩水稻平均

4、亩产从原来的300多公斤增加到447公斤,这一示范,全村震动,“直播法”第二年不令而行,使全村粮食大幅度增产,种粮效益大幅度提高。,“直播增收”人们是如何认识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直播法的认识最终为什么会被认可推广?,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产实践的需要 (节约劳动力),水稻由齐栽 变为直播法,直播法好,党支书认为好 村民认为不好 (认识不同),党支书试种 每亩由300增到447,直播法好 全村推广,实践,认识,实践,认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指导

5、,得出,检验,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可见,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里固有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想一想,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思考: 课本第44页问题,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B、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注意:知识的来源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区别,判断:,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说明每个人受主

6、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亲自参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才继续深化发展认识。,(可以获取间接经验),(可以获取直接经验),认识从哪里来?,认识的来源,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直接经验,获得认识的途径,间接经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实践,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提高,现代实践提供着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密的认识工具和认识手段。日益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帮助人们深入探索和研究

7、客观世界的奥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例如,美国“勇气”号火星登陆器与火星表面接触后,2004年1月17日展开了它的机器手臂,开始了对火星土壤的微观探测,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进行土壤的微观探测,续“勇气号”之后,2004年1月25日,美国发射的“机遇”号火星探测车在火星上成功登陆,并于3月2日传回资料,使人们认识到火星过去曾有过水资源,这个红色星球上可能存在过生命,这说明现代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不断推动着人们认识的发展。,资料 链接,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实践是检验认识

8、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你认为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清楚?,A、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C、只有实践,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实践,符合,客观世界,认识,指 导,改造,不符合,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阅读课本陶行知的故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行知行,或实践认识实践,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A、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和归宿

9、。,B、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课堂小结,人 的 认 识 从 何 而 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 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我国古代大发明家鲁班,在一次攀登山崖时,抓住一撮丝茅草,被草叶的细齿划破了手,他从这里受到启示,发明了锯子。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

10、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5、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叫陶知行,后改为陶行知。说明:,实践决定认识,6、当前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江泽民同志概括总结的党的“三个代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而获得的,离开了实践,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又如,“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不打不相识”等,都是讲的这个道理。,

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试说明下列成语典故所包含的哲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到实践中才会发现自己的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励自身不断地追求知识,扩展视野,深化认识。正如恩格斯说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又如,“吃一暂,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然后知不足”等,同属此理。,书到用时方恨少,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所以,那种“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学以至用,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因为间接经验诚然宝贵,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消化、运用、检验和发展

12、。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强调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

13、段。,C,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4、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多样化问题,从而突破了公有制只有国有、集体两种实现形式的传统观点。这表明( ) A人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错误的认识来源于人脑 D否定传统是事物发展必由之路,A,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

14、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输羊血的和输人血的偶然成功及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4)为救人而寻找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