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筋及制图原则.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37826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筋及制图原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配筋及制图原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配筋及制图原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配筋及制图原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筋及制图原则.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学时候搞来的最近看了几遍感觉很好很实际很实在 这个是针对住宅做的要求所以在某些方面的要求教规范严格,所以大家对其中标注的部分还是要对照规范看,以免误解有需要的朋友下来看看吧绝对有用好的话我发其他的章节第七章的(还是那句话:在某些方面的要求教规范严格,所以大家对其中标注的部分还是要对照规范看,以免误解)第七章材料选用及荷载取值7.1 材料选用7.1.1混凝土等级: (1)高层结构1)总层数911:C30(三层楼面及以下),C25(三层楼面以上);2)总层数1516:墙、柱:C35(四层楼面以下),C30(四层楼面十层楼面),C25(十层楼面以上);梁、板:C35(一层楼面及以下),C30(一层

2、楼面十层楼面(含),C25(十层楼面以上)。3)总层数1820:墙、柱:C35(五层楼面以下),C30(五层楼面十层楼面),C25(十层楼面以上);梁、板:C35(一层楼面及以下),C30(一层楼面十层楼面(含),C25(十层楼面以上)。4)总层数2426:墙、柱:C40(五层楼面以下),C35(五层楼面十层楼面),C30(十层楼面十五层楼面); C25(十五层楼面以上)。梁、板:C40(一层楼面及以下),C30(一层楼面十层楼面(含),C25(十层楼面以上)。5)总层数30左右:墙、柱:C45(五层楼面以下),C40(五层楼面十层楼面),C35(十层楼面十五层楼面); C30(十五层楼面二十

3、层楼面);C25(二十层楼面以上)。梁、板:C45(一层楼面及以下),C35(一层楼面十五层楼面(含),C25(十五层楼面以上)。注:a、30层以上可根据轴压比作相应调整;b、梁柱混凝土不同时,需考虑到施工因素在图纸中注明节点区做法。 (2)多层结构上部结构采用C25;地下室采用C30;(3)垫层采用C15素砼(4)基础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低于0.6Mpa(参高规12.1.9)。7.1.2钢筋:级钢:6, 8;级钢:10, 12;级钢:14以上。7.1.3钢材:采用Q235、Q345钢7.1.4焊条:采用E43xx, E50xx型7.1.5填充墙体材料:(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专用粘结

4、剂(容重不大于7.5kN/m3);(2) 煤矸石页岩烧结实心砖,混合砂浆(容重19kN/m3);(3) 陶粒空心砌块,专用粘结剂(容重不大于6kN/m3);(4)混凝土多孔砖,混合砂浆(容重16kN/m3);(5)蒸压粉煤灰砖,混合砂浆(容重16kN/m3)。注:0.000以下、无地下室部分采用MU15混凝土实心砖、M10水泥砂浆。7.2 荷载取值7.2.1楼板恒载(楼板自重自动计算)(1)普通楼板:面层50厚素混凝土,板底粉刷30厚砂浆,吊顶0.4 kN。共取2.0。(2) 屋面板:柔性防水0.1 kN,保温0.1kN,刚性防水40厚素混凝土,找平2x20厚素混凝土,板底粉刷25厚砂浆,吊顶

5、0.5kN。共取2.8kN/m2,折算成斜板为2.8坡度系数。(3) 露台板(平屋面):找平20厚水泥砂浆,保温0.1kN,找坡按60厚(焦渣混凝土容重14.0),柔性防水0.1 kN,刚性防水40厚混凝土,地砖面层(20厚地砖10厚砂浆),板底吊顶0.5 kN。共取3.5KN/m2。注:具体工程需根据建筑需要的面层进行复核。7.2.2墙体荷载:(1)填充墙体材料取为混凝土多孔砖1) 墙厚240的外墙面载可取5.80kN/m2(考虑干挂石材),(0.24x16+0.04x28+0.04x20=5.76)2) 墙厚240的内墙面载可取4.80kN/m2(0.24x16+0.04x20=4.64)

6、3) 半砖墙面载可取2.80kN/m2。(0.12x16+0.04x20=2.80)注:门窗洞口荷载应扣除,通常可乘以0.750.85折减(2)外墙采用混凝土多孔砖、内墙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1) 墙厚240的外墙面载可取5.80kN/m2(外墙考虑干挂石材),(0.24x16+0.04x28+0.04x20=5.76)2) 墙厚240的外墙面载可取4.80kN/m2(外墙考虑外贴面砖),(0.24x16+0.04x20=4.64)3) 墙厚240的内墙面载可取2.00kN/m2(面层按直接批腻子考虑),(0.24x7.5+0.005x2x20=2.00)4) 墙厚200的内墙面载可取1.70

7、kN/m2(面层按直接批腻子考虑),(0.20x7.5+0.005x2x20=1.70)5) 墙厚120的内墙面载可取1.10kN/m2(面层按直接批腻子考虑),(0.12x7.5+0.005x2x20=1.10)6) 墙厚100的内墙面载可取0.95kN/m2(面层按直接批腻子考虑),(0.10x7.5+0.005x2x20=0.95)注:1.门窗洞口荷载应扣除,通常可乘以0.750.85折减2.卫生间墙上考虑单面贴瓷砖,面载另加0.4 KN/m23.卫生间墙上考虑单面贴石材,面载另加0.6 KN/m27.2.3其它线荷载:阳台栏杆、门、窗均按1.0 ;考虑阳台栏杆时应考虑反边重量。7.2.

8、4水电管井恒载按同房间相同考虑。7.2.5电梯井恒载为0,活载按1.0 kN考虑。7.2.6风荷载和雪荷载(n=50年):(1) 杭州:风压 0.45 KN/m2;雪压 0.45 KN/m2(2) 宁波:风压 0.50 KN/m2;雪压 0.30 KN/m2(3) 上海:风压 0.55 KN/m2;雪压 0.20 KN/m2(4) 济南:风压 0.45 KN/m2;雪压 0.30 KN/m2(5) 青岛:风压 0.60 KN/m2;雪压 0.20 KN/m2(6) 北京:风压 0.45 KN/m2;雪压 0.40 KN/m2(7) 郑州:风压 0.45 KN/m2;雪压 0.40 KN/m2(

9、8) 温州:风压 0.60 KN/m2;雪压 0.35 KN/m2(9) 武汉:风压 0.35 KN/m2;雪压 0.50 KN/m2第四章 高层公寓结构统一做法 (因为直接发WORD去了批注的内容,批注一般只是个要求的提高,类似我发的待批注的第八章,关键还是要对着规范对照着看,这个过程效果相信是很不错的) 其中第八章2楼已发4.1高层结构的特性以及设计总则4.1.1高层结构设计特点(1)水平荷载成为决定因素。一方面,因为结构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结构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 构件中引起的轴力,是与结构高度的两次方

10、成正比;另一方面,对某一定高度房屋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2)轴向变形不容忽视。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很大,能够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同时,也会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如果不考虑构件竖向变形,会得出偏不安全的结果。(3)侧移成为控制指标。与多层结构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层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将产生侧移,由于侧移而引起竖向荷载的偏心又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这个附加内力反过来又使结

11、构的侧移进一步加大。对非对称结构,平移与扭转耦联,当结构产生扭转时,竖向荷载的合力和抗侧力构件的形心将产生偏心,这也会产生附加内力。这种由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内力和侧移都增大的现象称之为P-效应。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4) 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楼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4.1.2高层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要求(1)结构超高时,建筑结构规则性的要

12、求应从严掌握,明确竖向不规则和水平向不规则的程度,避免过大的地震扭转效应。 (2)结构布置、防震缝设置、转换层和水平加强层的处理、薄弱层和薄弱部位的设计、主楼与裙房共同工作等均需妥善设计。 (3)结构的总体刚度应适当,变形特征应合理;楼层最大层间位移和扭转位移比应符合规范、规程的要求。 (4)混合结构工程、钢支撑框架结构的钢框架,其重要连接构造应加强设计以使整体结构能形成多道抗侧力体系。 (5)多塔、连体、错层、带转换层、带加强层等复杂结构,应尽量减少不规则的类型和不规则的程度;一般不宜超过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规定的最大适用高度。 (6)当几部分结构的连接薄弱时,应考虑连接部位各构件的实际构造和

13、连接的可靠程度,必要时取结构整体计算和分开计算的不利情况,或要求某部分结构在中震下保持弹性工作状态。 (7)规则性要求的严格程度,可依抗震设防烈度不同有所区别。当计算的最大水平位移、层间位移值很小时,扭转位移比的控制可略有放宽。 (8)超限高层建筑工程需申报有关单位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工作。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包括房屋高度超过规范规定的最大适用高度或房屋高度不超过规定但建筑结构布置属于规范规定的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主要范围参见表1.1表1.4。表1.1房屋高度(m)超过下表规定的高层建筑工程结构类型 6度 7度(含0.15g) 8度(含0.30g) 9度混凝土结构 框架 6

14、0 55 45 25 框架-抗震墙 130 120 100 50 抗震墙 140 120 100 60 部分框支抗震墙 120 100 80 不应采用 框架-核心筒 150 130 100 70 筒中筒 180 150 120 80 板柱-抗震墙 40 35 30 不应采用 较多短肢墙 100 60 35 错层的抗震墙和框架-抗震墙 80 60 不应采用混合结构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筒 200 160 120 70 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 220 190 150 70钢结构 框架 110 110 90 50 框架-支撑(抗震墙板) 220 220 200 140 各类筒体和巨型结构 300

15、 300 260 180注: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或类场地,按减少20%控制;6度的短肢墙、错层结构,高度适当降低。表1.2同时具有下表所列三项及三项以上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序 不规则类型 涵义 备注1 扭转不规则 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大于1.2 GB50011-3.4.22 偏心布置 偏心距大于0.15或相邻层质心相差较大 JGJ99-3.2.23 凹凸不规则 平面凹凸尺寸大于相应边长30%等 GB50011-3.4.24 组合平面 细腰形或角部重叠形 JGJ3-4.3.35 楼板不连续 有效宽度小于50%,开洞面积大于30%,错层大于梁高 GB50011-3.4.26 刚度突变 相邻层刚

16、度变化大于70%或连续三层变化大于80% GB50011-3.4.27 尺寸突变 缩进大于25%,外挑大于10%和4m JGJ3-4.4.58 构件间断 上下墙、柱、支撑不连续,含加强层 GB50011-3.4.29 承载力突变 相邻层受剪承载力变化大于80% GB50011-3.4.2表1.3 具有下表所列某一项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序 简称 涵义1 扭转偏大 不含裙房的楼层扭转位移比大于1.42 抗扭刚度弱 扭转周期比大于0.9, 混合结构扭转周期比大于0.853 层刚度偏小 本层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层的50%4 高位转换 框支转换构件位置:7度超过5层,8度超过3层5 厚板转换 79度设防的

17、厚板转换结构6 塔楼偏置 单塔或多塔与大底盘的质心偏心距大于底盘相应边长20%7 复杂连接 各部分层数、刚度、布置不同的错层或连体结构8 多重复杂 结构同时具有转换层、加强层、错层、连体和多塔类型的2种以上表1.4 其他高层建筑序 简称 涵义1 单跨高层建筑 高度超过28m的单跨框架结构2 特殊类型高层建筑 抗震规范、混凝土和钢结构高层规程暂未列入的其他高层建筑结构,特殊形式的大型公共建筑及超长悬挑结构,特大跨度的连体结构等3 超限大跨空间结构 屋盖的跨度大于120m或悬挑长度大于40m或单向长度大于300m,屋盖结构形式超出常用空间结构形式的大型列车客运候车室、一级汽车客运候车楼、一级港口客

18、运站、大型航站楼、大型体育场馆、大型影剧院、大型商场、大型博物馆、大型展览馆、大型会展中心,以及特大型机库等注:表中大型建筑工程的范围,参见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4.2 高层结构分析的基本假定高层建筑结构是由竖向抗侧力构件(框架、剪力墙、筒体等)通过水平楼板连接构成的大型空间结构体系。要完全精确地按照三维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是十分困难的。各种实用的分析方法都需要对计算模型引入不同程度的简化。下面是常见的一些基本假定:4.2.1弹性假定。目前工程上实用的高层建筑结构分析方法均采用弹性的计算方法。在垂直荷载或一般风力作用下,结构通常处于弹性工作阶段,这一假定基本符合结构的实

19、际工作状况。但是在遭受地震或强台风作用时,高层建筑结构往往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出现裂缝,进入到弹塑性工作阶段。此时仍按弹性方法计算内力和位移时不能反映结构的真实工作状态的,应按弹塑性动力分析方法进行设计。4.2.2小变形假定。小变形假定也是各种方法普遍采用的基本假定。但有不少专家对几何非线性问题(P效应)进行了一些研究。一般认为,当顶点水平位移与建筑物高度H的比值 /H 1/500时, P效应的影响就不能忽略了。4.2.3刚性楼板假定。许多高层建筑结构的分析方法均假定楼板在自身平面内的刚度无限大,而平面外的刚度则忽略不计。这一假定大大减少了结构的自由度,简化了计算方法。一般来说,对框架体系和剪力

20、墙体系采用这一假定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对于竖向刚度有突变的结构,楼板刚度较小,主要抗侧力构件间距过大或是层数较少等情况,楼板变形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结构底部和顶部各层内力和位移的影响更为明显。可将这些楼层的剪力作适当调整来考虑这种影响。4.2.4计算图形的假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整体分析采用的计算图形有三种: (1)一维协同分析。按一维协同分析时,只考虑各抗侧力构件在一个位移自由度方向上的变形协调。在水平力作用下,将结构体系简化为由平行水平力方向上的各榀抗侧力构件组成的平面结构。根据刚性楼板假定,同一楼面标高处各榀抗侧力构件的侧移相等,由此即可建立一维协同的基本方程。在扭矩作用下,则根据同层楼板

21、上各抗侧力构件转角相等的条件建立基本方程。一维协同分析是各种手算方法采用最多的计算图形。 (2)二维协同分析。二维协同分析虽然仍将单榀抗侧力构件视为平面结构,但考虑了同层楼板上各榀抗侧力构件在楼面内的变形协调。纵横两方向的抗侧力构件共同工作,同时计算;扭矩与水平力同时计算。在引入刚性楼板假定后,每层楼板有三个自由度u,v,(当考虑楼板翘曲时有四个自由度),楼面内各抗侧力构件的位移均由这三个自由度确定。剪力楼板位移与其对应外力作用的平衡方程,用矩阵位移法求解。二维协同分析主要为中小微型计算机上的杆系结构分析程序所采用。(3)三维空间分析。二维协同分析并没有考虑抗侧力构件的公共节点在楼面外的位移协

22、调(竖向位移和转角的协调),而且,忽略抗侧力构件平面外的刚度和扭转刚度对具有明显空间工作性能的筒体结构也是不妥当的。三维空间分析的普通杆单元每一节点有6个自由度(考虑截面翘曲时有7个自由度)。4.3 高层结构概念方案设计高层结构设计的原则:用以承载力、刚度、延性为主导的概念设计来整体构思结构总体方案,通过概念性近似计算进行探索、优化,确保和协调建筑空间形式和结构功能及其受力特征的一致性。4.3.1结构体系的选择问题。目前我们采用的主要有框架结构体系(抗震设防较低地区的小高层)、框架剪力墙体系(普遍高层采用)、剪力墙体系(抗震设防较高地区的高层)。 (1)框架结构体系。由梁、柱组成的结构称为框架

23、结构,可同时抵抗竖向及水平荷载,它的突出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框架结构构件类型少,设计、计算、施工都比较简单,是高层结构抗侧力体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按照抗震要求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它们延性大、耗能能力强,其位移曲线呈剪切型。但框架结构的抗侧刚度较小,用于比较高的建筑时,需要截面较大的梁、柱构件才能满足变形限值的要求。 (2)框架剪力墙体系。当框架体系的强度和刚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往往需要在建筑平面的适当位置设置较大的剪力墙来代替部分框架,便形成了框架剪力墙体系。在承受水平力时,框架和剪力墙通过有足够刚度的楼板和连梁组成协同工作的结构体系。在体系中框架体系主要承受垂直荷

24、载,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剪力。框架剪力墙体系的位移曲线呈弯剪型。剪力墙的设置,增大了结构的侧向刚度,使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减小,同时框架承受的水平剪力显著降低且内力沿竖向的分布趋于均匀,所以框架剪力墙体系的能建高度要大于框架体系。 (3)剪力墙体系。当受力主体结构全部由平面剪力墙构件组成时,即形成剪力墙体系。在剪力墙体系中,单片剪力墙承受了全部的垂直荷载和水平力。剪力墙体系属刚性结构,其位移曲线呈弯曲型。剪力墙体系的强度和刚度都比较高,有一定的延性,传力直接均匀,整体性好,抗倒塌能力强,是一种良好的结构体系,能建高度大于框架或框架剪力墙体系。但是由于剪力墙结构自重大,刚度大,使剪力墙结构的基本周期短

25、、地震惯性力较大,因此高大的剪力墙结构并不经济。4.3.2短肢剪力墙的设置。在规范中,对墙肢截面高厚比为58的墙定义为短肢剪力墙,且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际经验,对短肢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增加了相当多的限制,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工程师应尽可能少采用或不用短肢剪力墙,以避免给后期设计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麻烦。4.3.3嵌固端的设置。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无论选择哪个部位作为结构嵌固端,都可以通过结构计算程序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但我们期望的是计算结果较真实地反映结构的实际情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结构计算时输入正确的参数和数据固然相当重要,但结构嵌固端的确定对结构计算结果的影响也相当大,因此重视结

26、构嵌固端的确定并非微不足道,且在嵌固端确定后设计中如何保证其成为真正的嵌固端,这是结构设计人员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地下室,嵌固端有可能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也有可能设置地下室底板等位置,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结构设计工程师需着重注意由嵌固端的设置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嵌固端楼板的设计、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的限制、嵌固端上下层抗震等级的一致性、在结构整体计算时嵌固端的设置、结构抗震缝设置与嵌固端位置的协调等等问题,忽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导致后期设计工作的大量修改或埋下安全隐患。4.4 结构布置4.4.1剪力墙布置 (1)剪力墙布置应尽量规整、均匀、对称,且贯通全高,使建筑物具

27、备合理的双向刚度;并尽可能布置在周边,使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重合,以减少扭转。 (2)剪力墙的竖向布置应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刚度突变,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和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3)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4)应尽量控制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不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当不能控制在1.2倍以内时不应超过1.5倍,且此时空间计算模型应计及双向扭转影响。 (5)应适当布置剪力墙的数量,控制结构的整体刚度,满足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制。

28、 (6)房间内不出现凸角,剪力墙的门窗洞宜上、下对齐。 (7)长墙应通过设置结构洞分成联肢墙以改善结构整体刚度并使刚度合理分布,不宜出现单肢短肢剪力墙(墙肢截面高厚比为58的单肢墙)。 (8)剪力墙的连梁上不应布置楼面主梁,否则应采取可靠的构造加强措施;剪力墙二侧楼板不宜同时开大洞。 (9)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为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不包括地下室层数)的较大值。 (10)应尽量避免剪力墙平面外的弯矩,如不可避免时,应采取措施,详见高规7.1.7条。 (11)剪力墙的厚度。按高规6.4.1条要求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厚一、二级抗震等级时不宜小于200mm,且不小于层高的1/16,其他部位不

29、小于160mm,当墙端头无翼墙或暗柱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以上规定目的是为防止因墙体平面外刚度过小,稳定性差,容易在偏心荷载作用下压屈失稳。设计时,我们还可通过采用概念设计分析,控制墙肢轴压比,进行墙体截面条件、强度和稳定性验算并在构造上适当加强暗柱或配筋,保证其整体性连接等措施,是可以使墙厚减小的。 4.4.2柱网布置(1)柱网布置时,尽量使框架柱上下贯通,少布置梁上立柱。 (2)大房间的四个角点宜设置框架柱。 (3)抗震地区框架柱在X、Y两方向应尽量有框架梁的拉结。 (4)客厅、卧室等主要房间里不应有框架柱的突出,应突出在卫生间、厨房、衣橱等次要房间里。 (5)矩形截面柱边长不宜小于3

30、00mm;圆柱截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 (6)柱剪跨比宜大于2;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 (7)柱截面的确定。a)柱轴压比控制(根据结构类型、抗震等级确定);b)柱配筋控制(柱子按双偏压计算并进行双偏压验算);c)框架柱截面隔几层缩小(最小截面可收至300x400500):911层收一次:四层及以下截面1,四层以上截面2; 1516层收三次:三层及以下截面1,三至七层截面2,七至十一层截面3,十一层以上截面4;1820层收三次:三层及以下截面1,三至八层截面2,八至十二层截面3,十二层以上截面4;2426层收四次:四层及以下截面1,四至九层截面2,九至十四层截面3,十四层至十九层截面4,十

31、九层以上截面5;30层左右收四次:四层及以下截面1,四至十一层截面2,十一至十七层截面3,十七层至二十三层截面4,二十三层以上截面5;30层以上可根据轴压比、跨度情况作相应调整。4.4.3梁布置常用梁高选取见表1.5。表1.5分类 简支梁 连续梁 井字梁 悬挑梁 框支梁梁高 1/12-1/15L 1/12-1/20L 1/15-1/20L 1/5-1/7L 1/6L说明: 1.L为梁的计算跨度;2.梁的荷载较大时(荷载大于40KN/m),截面高度取大值,必要时要验算挠度和裂缝宽度;3.梁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可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1)框架梁高宜400,影响楼

32、层净高的框架梁可做350高,但需注意梁箍筋的加密区间距应1/4h。 (2)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跨高比5时,宜按框架梁设计构造。 (3)是否为连梁可按程序判断为准(特殊情况应人为干预),顶层连梁的构造要求:纵向钢筋伸入墙体的长度范围内,应配置间距不大于150mm的构造箍筋,箍筋直径应与该连梁的箍筋直径相同;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 (4)房屋四周梁的设计应和建筑立面、墙身大样相结

33、合。防止出现梁打断窗户等破坏立面现象。 (5)建筑半砖隔墙,当无门洞长度2.1米或有门洞长度2.4米时,可考虑不设梁,仅设板底加筋212。建筑半砖隔墙下设梁时,梁宽宜等于墙宽;当大于梁宽时,梁向次要房间方向偏移,避免梁线角出现在主要房间里。 (6)主要房间的上空应不设梁,在受力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可设厚板。 (7)坡屋面梁一般设计为沿屋面坡度的折梁,而不是一定要在屋脊与折板处布置梁。应检查坡屋面斜梁梁端处净高是否满足规范要求。4.4.4板布置 (1)底层作为嵌固端设计时,楼面板厚不小于180;底层不作为嵌固端设计时,楼面板厚取160。 (2)屋面板、露台板厚120。 (3)电梯间、楼梯间、楼面开

34、大洞等相邻板厚加强为120。 (4)电梯机房楼板150, (5)底部加强区域板厚120, (6)跨度大于4.5m时: 对于客厅,家庭室,主卧室等大板,两边固端,两边铰支,按1/35控制; 四边固端,按1/38控制; (7)对于客厅,家庭室等大板周围的小板,与大板厚度控制40mm; (8)其它板为正常板厚,可按表1.6: 表1.6 板跨(L) L3.6 3.6L3.9 3.9L4.2 4.2L4.5 4.5L板厚 100 110 120 130 (1/35)L 说明: 1.板跨度大于4.5m时,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可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9)不同板厚构造配筋见表1.7: 表1.

35、7 板厚砼等级 100 110 120 130C25 8180 8160 8150 8130C30 8160 8150 8130 81254.4.5沉降观测点布置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再就是,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4.5 结构计算及分析在结构计算与分析阶段,如何准确,高效地对工程进行内力分析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36、和处理,是决定工程设计质量好坏的关键。4.5.1结构整体计算的软件选择目前比较通用的计算软件有:SATWE、TAT、TBSA或ETABS、SAP等,但是,由于各软件在采用的计算模型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导致了各软件的计算结果有或大或小的不同。所以,在进行工程整体结构计算和分析时必须依据结构类型和计算软件模型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计算软件,并从不同软件相差较大的计算结果中,判断哪个是合理的、哪个是可以作为参考的,哪个又是意义不大的,这将是结构工程师在设计工作中首要的工作。否则,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计算软件,不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有可能使结构有不安全的隐患存在。4.5.2多塔之间各地震周期的互

37、相干扰,是否需要分开计算。一段时间以来,大底盘,多塔楼的高层建筑类型大量涌现,而在计算分析该类型高层建筑时,是将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并按多塔类型进行计算,还是将结构人为地分开进行计算,是结构工程师必须注意的问题。如果多塔间刚度相差较大,就有可能出现即使振型参与系数满足要求,但是对某一座塔楼的地震力计算误差仍然有可能较大,从而便结构出现不安全的隐患。(目前,我们调参数时采用单塔模型,配筋计算时采用多塔模型)。4.5.3是否需要地震力放大,考虑建筑隔墙等对自振周期的影响。规范中根据大量工程的实测周期明确提出了各种结构体系下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4.5.4振型数目是否足够。规范中提出了振型参

38、与系数的概念,并明确提出了该参数的限值。在计算分析阶段必须对计算结果中该参数的结果进行判断,并决定是否要调整振型数目的取值。4.5.5非结构构件的计算与设计。在高层建筑中,往往存在一些由于建筑美观或功能要求且非主体承重骨架体系以内的非结构构件。对这部分内容,尤其是高层建筑屋顶处的装饰构件进行设计时,由于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和风荷载均较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范中增加的非结构构件的计算处理措施进行设计。4.5.6高层结构计算的目标参数。高层设计的难点在于竖向承重构件(柱、剪力墙等)的合理布置,设计过程中控制的目标参数主要有: (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抗规

39、6.3.7和6.4.6)。(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抗规5.2.5、高规3.3.13)。 (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抗规3.4.2、高规4.4.2)。(4)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抗规3.4.2、高规4.3.5)。(5)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高规4.3.5)。(6)刚重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和倾覆(高规5.4.4)。(7)层间受剪承载力比:控制竖向不规则性(高规4.4.3)。(8)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楼层层间最

40、大位移与层高之比(抗规5.5.1、高规4.6.3)。(9)框架柱地震倾覆弯矩百分比(框剪结构控制指标):以保证剪力墙的数量(高规8.1.3)。(10)振型参与质量系数:控制计算振型参与质量大于总质量的90。4.5.7具体结构计算参数选取(1)建筑物设防类别(丙类),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2)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类别),基本雪压。(3)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框架、剪力墙)。(4)计算周期比、位移比及用地震剪力与层间位移比计算层刚度和刚度比时应采用刚性楼板的假定。(5)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6)SATWE计算参数:1)考虑梁、柱、混凝土

41、墙的粉刷重量,混凝土容重取为27.5;2)按模拟施工加载3;3)周期折减系数:框架结构(0.60.8)、框剪结构(0.80.9);4)中梁刚度放大系数:2;5)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7;6)梁端弯矩调幅系数:0.800.90;7)墙柱设计时活荷载可折减;8)传给基础的活荷载需折减;9)全楼层均需按活荷载不利布置;10)框剪结构需进行0.2Q0调整;11)梁计算裂缝时需考虑支座宽度对裂缝宽度的影响;12)风荷载信息中的结构基本周期T1宜按实际计算结果填写;13)柱子按双偏压计算并进行双偏压验算。4.5.8设计计算流程(四轮结构计算法):第一轮:完成整体参数的合理设置。(包括振型数量、最不利地震方

42、向、结构基本周期等)第二轮:确定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包括周期比、位移比、刚度比等目标参数)第三轮:对各结构构件作优化设计。(包括内力、配筋是否合理、轴压比、挠度等)第四轮:满足规范构造要求。(包括配筋方式、最小配筋率、最小钢筋直径等)4.5.9强调“提倡概念设计”(1)复杂多变的结构计算要分层次有序进行;(2)每轮计算要多次试算,力争方案合理;(3)复杂高层建筑结构需用两个以上的软件校核;(4)人是主导,软件是工具。这个带不上图片觉得有用的话到一楼下吧(回帖里怎么挂附件 知道的朋友告诉我下)第2章结构平面布置对应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结构设计分为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各阶段的设计深度和广度各不相同。本章主要结合施工图设计阶段多层框架上部结构的平面布置,对结构缝的设置、构件的平面布置、材料的选用、构件截面尺寸的估算等方面问题展开讨论。2.1结构缝设置建筑物的平面形状、空间造型千变万化,结构设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