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中航贯标文件).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39706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中航贯标文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中航贯标文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中航贯标文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中航贯标文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中航贯标文件).doc(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版次/修改码(A/0)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 第 57 页 共 53 页HKZZ04-001-2004 版次:A 受控号 受控号 作 业 文 件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拟 制: 黎良杰 2004 年 9 月 25 日审 核: 刘焕存 2004 年 9 月 25 日批 准: 杨俊峰 2004 年 9 月 25 日中 航 勘 察 设 计 研 究 院 发 布北京中航勘地基基础工程总队目 录1. 适用范围32. 施工准备基本要求32.1 场地与环境32.2 施工依据32.3 施工放线32.4 原材料42.5 桩料的配合比52.6 其他63. 深层搅拌桩63.1 施工工序63.2 施

2、工准备63.3 施工参数确定与试成桩73.4 施工实施73.5 关键和特殊过程83.6 注意事项84. 单管高压旋喷桩94.1 施工工序94.2 施工准备94.3 施工参数确定与试成桩94.4 施工实施104.5 关键和特殊过程104.6 注意事项105. 振动沉管桩115.1 施工工序115.2 施工准备115.3 施工参数确定与试成桩125.4 施工实施125.5 关键和特殊过程145.6 注意事项146. 钻孔夯实桩156.1 施工工序156.2 施工准备156.3 施工参数确定与试成桩166.4 施工实施166.5 关键和特殊过程196.6 注意事项197. 钻孔夯扩挤密桩197.1

3、施工工序197.2 施工准备197.3 施工参数确定与试成桩207.4 施工实施217.5 关键和特殊过程247.6 注意事项258. 钻孔压灌桩258.1 施工工序258.2 施工前准备258.3 施工参数确定与试成桩268.4 施工实施268.5 关键和特殊过程288.6 注意事项289 振冲桩299.1 施工工序299.2 施工准备299.3 施工参数确定与试桩299.4 施工实施299.5 关键和特殊过程319.6 注意事项3110. 强夯法3110.1 施工工序3110.2 施工准备3110.3 施工参数确定与试夯3210.4 施工实施3210.5 关键和特殊过程3310.6 注意事

4、项3311. 冬季施工措施3312. 施工质量检验3412.1 施工放线、放点3412.2 钻孔3412.3 制备桩料3412.4 成桩3512.5 桩间土3512.6 检验批记录3612.7 地基处理记录371. 适用范围42. 施工准备基本要求42.1 场地与环境42.2 施工依据42.3 施工放线42.4 原材料52.5 桩料的配合比62.6 其他63. 深层搅拌桩73.1 施工工序73.2 施工准备73.3 施工参数确定与试成桩73.4 施工实施83.5 关键和特殊过程83.6 注意事项84. 单管高压旋喷桩94.1 施工工序94.2 施工准备94.3 施工参数确定与试成桩104.4

5、施工实施104.5 关键和特殊过程114.6 注意事项115. 振动沉管桩115.1 施工工序115.2 施工准备115.3 施工参数确定与试成桩125.4 施工实施125.5 关键和特殊过程145.6 注意事项146. 钻孔夯实桩156.1 施工工序156.2 施工准备156.3 施工参数确定与试成桩156.4 施工实施166.5 关键和特殊过程186.6 注意事项187. 钻孔夯扩挤密桩187.1 施工工序187.2 施工准备187.3 施工参数确定与试成桩197.4 施工实施207.5 关键和特殊过程237.6 注意事项238. 钻孔压灌桩238.1 施工工序238.2 施工前准备248

6、.3 施工参数确定与试成桩248.4 施工实施248.5 关键和特殊过程268.6 注意事项269 振冲桩279.1 施工工序279.2 施工准备279.3 施工参数确定与试桩279.4 施工实施279.5 关键和特殊过程299.6 注意事项2910. 强夯法2910.1 施工工序2910.2 施工准备2910.3 施工参数确定与试夯2910.4 施工实施3010.5 关键和特殊过程3010.6 注意事项3011. 冬季施工措施3112. 施工质量检验3112.1 施工放线、放点3112.2 钻孔3112.3 制备桩料3212.4 成桩3212.5 桩间土3312.6 检验批记录3312.7

7、地基处理记录35表HKY01 混凝土(混合料)工程搅拌记录表36表HKG1 振动沉管桩施工记录表37表HKE1 钻孔夯扩(夯实)挤密桩成孔记录表38表HKH1 搅拌桩、旋喷桩施工记录表39表HKE2 钻孔夯扩(夯实)挤密桩填料夯实施工记录表40表HKE3 钻孔夯扩(夯实)挤密桩施工记录汇总表41表HKI1 钻孔压灌桩施工记录表42表HKB8 钻孔压灌钢筋混凝土桩施工记录表43表HKSH11 振冲碎石桩施工记录表44表HKF2 强夯施工记录表45表HKF1 强夯法处理地基单点夯试验记录表46附表1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47附表2 高压喷射注浆地基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48附

8、表3 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49附表4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50附表5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51附表6 振冲地基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52附表7 强夯地基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53(第 三 册)2003- -00发布 2003-实施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 发布北京中航勘地基基础工程总队目 录1.适用范围32.施工准备基本要求33.深层搅拌桩64.单管高压旋喷桩95.振动沉管桩116.钻孔夯实桩157.钻孔夯扩挤密桩198.钻孔压灌桩259振冲桩2810.强夯法3111.冬季施工措施3312.施工质量检验331适用范围 12施工准备

9、基本要求 13深层搅拌桩 64单管高压旋喷桩 95振动沉管桩 136钻孔夯实桩 187钻孔夯扩挤密桩 248钻孔压灌桩 329振冲桩 3710.强夯法 3711冬季施工措施 4012施工质量检验 41版次/修改码(B/0)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 第1页 共51页作业文件编号:HKZZ10-301-20032003年07月20日发布2003年07月30日实施拟制审核批准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1. 适用范围本作业文件适用于总队承担的采用深层搅拌桩、单管高压旋喷桩、振动沉管桩、钻孔夯实桩、钻孔夯扩挤密桩、钻孔压灌桩、振冲桩、强夯等施工工艺进行地基处理的工程。2. 施工准备基本要

10、求2.1 场地与环境2.1.1 施工现场应做到三通一平,即道路畅通;施工用电、用水接到现场适当位置,且应有计量装置;场地基本平整。2.1.2 施工作业场地内的地上电线、地下管线(网)和其他地下障碍物,尤其是通信电缆、煤气管道、供水管线等在施工前必须得到清理或妥善安置。当地下管线(网)和其他地下障碍物位置不明时,应按照中航勘规字1999第6号、作业文件HKZZ230011999、中航勘规字2000第2号文要求进行探测工作。2.1.3 施工现场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含文物保护建筑)、古树名木和各种管道、管线得到可靠保护。2.1.4 施工现场周围应进行围挡,坑内作业时,坑边应做好围护。版次/修改码(B

11、/0)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 第2页 共51页2.1.5 做好施工现场周围居民的安抚工作,尽量避免施工扰民。2.2 施工依据2.2.1 工程合同;2.2.2 执行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有关质量体系文件等。;2.2.3 地基处理设计文件(一定要有附施工图);。2.2.4 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2.5 施工组织设计。2.3 施工放线2.3.1 依据顾客提供的建筑物坐标控制点、高程水准点位置等书面资料,拟定施工放线、放点实施方案。2.3.2 施工放线、放点应使用校验合格,满足精度要求的测量仪器、设备、工具。会同顾客或其委托人共同核实建筑物坐标控制点、高程水准点等实地位置。必要时可

12、对提供的建筑物坐标控制点、高程水准点进行验测并加以保护。2.3.3 按施工放线、放点实施方案进行施工放线、放点工作。轴线控制点、桩位(夯击)点应设置明显标记。对主要轴线控制点应埋设木桩加以固定,并认真保护;对一般轴线控制点、桩位(夯击)点可用细木桩、竹棍、钢筋棒、灌注白灰柱等方法进行标记并加以妥善保护。2.4 原材料根据工程需要,组织原材料进货,不同性质材料必须分开堆放,并注明品名、产地、检验状态及检验人等。版次/修改码(B/0)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 第3页 共51页2.4.1 水泥a、水泥应存放在专用库房内。如使用周期较短(一般不超过一个月),没有专用库房时,也可存放在现场搭设

13、的架空专用平台上,但应加以严密遮盖,做到防水、防潮。b、质检员应对进入现场的水泥仔细检验其厂别、品种、出厂日期、出厂编号或批号和试验数据、包装情况并索要产品合格证及市建委规定的准用证;材料员应清点数量(必要时应对单袋包装进行过砰称重检查),让装卸工把水泥堆放在指定位置,码放整齐,分别填写采购物资验证表,格式见HKZC7-03-2003附录B。并在承运单上签收。c、对于进入现场同一批号水泥应按规定进行取样,(一般从不少于15袋的水泥中分别提取1kg、(每200t为一批次)的混合样品,送到通过计量认证的实验室进行试验,并取得水泥试验报告,格式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表C4-

14、10。对不同批号的水泥应分别按上述方法进行取样。2.4.2 砂、石屑、碎(卵)石a、进入现场的砂、石屑、碎(卵)石,材料员应用钢尺量测装载设备的长、宽、高数据,计算出材料数量后在承运单上签收。并分别卸放在场地指定位置。b、质检员应对进入现场的砂、石屑、碎(卵)石的颗粒粒径、含泥量等是否符合要求进行检查,填写采购物资验证表,格式见HKZC7-03-2003附录B。并按规定取样送通过计量认证的实验室进行必试版次/修改码(B/0)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 第4页 共51页项目如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等指标的试验,取得砂试验报告、碎(卵)石试验报告,格式分别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

15、1-51-2003表C4-11、表C4-12。2.4.3 外加剂a、质检员应对进入现场的外加剂仔细检验其厂别、品种、质量(重量)、出厂日期、包装情况、有关性能和使用说明,并索要产品合格证及市建委规定的准用证;材料员应清点数量(必要时应对单袋包装进行过砰称重检查),让装卸工把外加剂堆放在具有放水、防潮措施的指定位置,码放整齐,分别填写采购物资验证表,格式见HKZC7-03-2003附录B,并在承运单上签收。b、质检员应对外加剂按规定取样,必要时并送通过计量有相应认证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性能试验并取得外加剂试验报告,格式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表C4-13。必要时应进行加入掺入

16、量后的配合比试验。2.4.4 掺合料a、使用粉煤灰等材料应有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质检员应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并填写采购物资验证表,格式见HKZC7-03-2003附录B。材料员应清点数量及在承运单上签收。必要时质检员应对掺合料按规定取样并送通过计量认证的实验室进行性能试验并取得掺合料试验报告,格式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表C4-14。b、使用白灰、土等材料时,质检员应对进场材料根据有关要求进行检查,并填写采购物资验证表,格式见HKZC7-03-2003附录B。材料版次/修改码(B/0)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 第5页 共51页检查,并填写采购物资验证表,格式

17、见HKZC7-03-2003附录B。材料员应清点数量并在承运单上签收。2.5 桩料的配合比2.5.1 凡同时使用水泥、砂、碎(卵)石作为施工用桩料主要组成材料且对桩料有强度要求的工程,质检员除对进场原材料按规定要求进行进货检验试验外,还应根据设计提出的强度要求,提出混凝土配合比申请单,由实验室出具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作为施工用桩料配合比依据,格式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表C6-10。2.5.2 凡同时使用水泥、砂作为施工用桩料主要组成材料,且对桩料有强度要求的工程,质检员除对进场原材料按规定要求进行进货检验试验外,还应根据设计提出的强度要求,提出砂浆配合比申请单,由实验室

18、出具砂浆配合比通知单作为施工用桩料配合比依据,格式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表C6-7。2.5.3 凡不同时使用水泥、砂、碎(卵)石作为施工用桩料主要组成材料;使用其他材料作为施工用桩料主要材料;对施工用桩料没有提出具体强度要求的工程,施工用材料配合比一般由地基处理设计人员提出或根据地基处理设计人员提出的有关参数要求进行现场试验予以确定。2.6 其他2.6.1 现场办公室应在明显位置悬挂工程项目的组织机构、人员组成及各级管理、施工人员的质量职责;,桩位施工图和工程进度控制图表。2.6.2 施工用各种质量记录表格准备齐全、充分。2.6.3 施工用各种计量及检测器具应准备齐全

19、、有效。版次/修改码(B/0)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 第6页 共51页2.6.3 施工用各种计量及检测器具应准备齐全、有效。2.6.4 施工用各种标识牌准备齐全。3. 深层搅拌桩3.1 施工工序施工准备 定位放线、放桩位点 钻机就位 制备浆液 过滤送浆 搅拌成桩 转移钻机 桩体养护 质量检验3.2 施工准备3.2.1 施工设备a、搅拌机械进场后,应及时进行安装调试,保证机械行走平稳,运转正常。b、搅拌头应按设计要求桩径进行制作,并保证搅拌叶片与钻杆连接牢固,喷浆孔畅通无阻。c、水泥浆搅制机应固定牢固。d、集浆斗(高压旋喷为集浆坑)应安放在搅浆机的一侧下方加以固定。集浆斗(集浆坑)上

20、方应装设过滤网。e、送浆泵(高压旋喷为高压注浆泵)应安置在集浆斗出口处一侧附近加以固定,其进浆口与集浆斗出口的管线连接应牢固且不漏浆。f、集浆斗与送浆泵附近应设有废浆坑或废浆排放通道。g、送浆泵的控制开关应灵敏,送浆量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h 、连接送浆泵和钻杆的送浆管线应具有一定的耐压及耐蘑磨力,连接部位应牢固不漏浆。i、在搅拌钻机支架上应可做尺寸标记,以方便搅拌深度控制。版次/修改码(B/0)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 第7页 共51页3.2.2 施工材料 深层搅拌桩一般以水泥为其主要施工用固化材料,需要时也可加入一定数量的其他它材料、外加剂或掺合料。3.3 施工参数确定与试成桩

21、3.3.1 地基处理设计人员应给出深层搅拌桩的桩径、有效桩长、水泥掺入量或桩体强度、搅拌次数、桩顶标高等设计控制参数。3.3.2 选择施工现场适当位置进行试成桩。根据设计参数通过试成桩并观察成桩效果(主要指水泥搅拌均匀度)以确定以下施工参数:水灰比、泵送水泥浆流量(送浆压力)、搅拌下沉、提升速度、搅拌回转速度、搅拌深度、搅拌次数等。以搅拌完成同时配制的水泥浆均被泵送入桩体时各参数之间的量化关系即可作为施工参数加以确定。3.3.3 检查各种施工设备机械性能及运行情况,协调各工种之间的施工人员配合,确定单桩施工时间,合理组织施工设备、科学安排施工班组,确保施工质量与工期。3.4 施工实施3.4.1

22、 搅拌桩机就位,搅拌头锥尖对准桩位中心点。3.4.2 按要求的水灰比配制水泥浆液并进行充分搅拌,将搅拌好的水泥浆液经过滤后倒入集浆斗内。3.4.3 启动送浆泵,按要求的送浆流量(送浆压力)通过送浆管线将水泥浆液供给搅拌钻机。3.4.4 待水泥浆液流出搅拌钻机喷浆口后,启动搅拌钻机旋转下沉搅拌;版次/修改码(B/0)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 第8页 共51页也可以先进行搅拌下沉到要求深度后,再进行送浆搅拌作业。3.4.5 按规定的施工参数:水灰比、泵送水泥浆流量(送浆压力)、搅拌下沉、提升速度、搅拌回转速度、搅拌深度、搅拌次数等进行连续的输送浆液、搅拌成桩施工作业,直至完成单桩施工作业

23、要求。3.4.6 施工时,记录员应按搅拌桩、旋喷桩施工记录表要求内容做好成桩施工记录工作,格式见HKH1。3.4.7 单桩搅拌完成后,转移钻机至下一桩位,重复3.2.13.2.6内容进行下一根桩的搅拌施工。3.4.8 班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每班记录员记录的搅拌桩、旋喷桩施工记录表进行检查,核实无误后签字。3.4.9 施工中,每班组/台班应制作一组水泥搅拌体试块,标注制作日期,进行同等条件或标准养护。3.5 关键和特殊过程 本工艺的关键过程一般为:制备浆液、搅拌成桩等过程。控制方法见3.4.23.4.6 ,。也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关键过程或特殊过程。3.6 注意事项3.6.1 喷浆口或输浆

24、管线堵塞。施工中发现有堵塞现象时,输浆泵应停止送浆,防止输浆管破裂,并立即将搅拌钻具提出地面进行疏通,待喷浆正常后再继续进行施工。3.6.2 搅拌直径小于设计值。施工中,质检员应经常或定期对搅拌叶片的磨损情况进行观察(或对已成桩进行开挖,测量其桩体直径),必要时版次/修改码(B/0)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 第9页 共51页应对搅拌叶片尺寸进行测量,当搅拌叶片不能满足成桩直径要求时,应对搅拌叶片进行加工,满足要求后继续进行施工作业。3.6.3 输浆管路漏浆或输浆管线破裂。施工中发现有管路漏浆时,应查明原因加以消除;当出现输浆管线破裂时,应进行管线更换。估算因输浆管路漏浆或输浆管线破裂

25、造成的浆液损失量,增加配制损失等量的浆液予以补充。3.6.4 搅拌施工中停电且原因不明时,应立即用人工将搅拌机械提出地面,当停电时间较短时,可在原桩位上继续进行成桩工作,并复搅一倍桩径的深度,若不能在原桩位上完成成桩作业时,应征求地基处理设计人员意见,进行补桩作业。3.6.5 施工过程中如遇到施工不能满足设计参数或试桩确定的施工参数时,应立即停止施工作业,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通知地基处理设计人员,共同协商解决。施工人员不得随意改变施工参数。4. 单管高压旋喷桩4.1 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 定位放线、放桩位点 钻机就位 引孔 制备浆液 过滤送浆 旋喷成桩 转移钻机 桩体养护 质量检验4.2 施工准

26、备4.2.1 施工设备a 、旋喷机械进场后,应及时进行安装调试,保证机械摆放平稳,运转正常。版次/修改码(B/0)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 第10页 共51页b、旋喷钻头应与钻杆连接牢固,喷浆孔畅通无阻。c、水泥浆搅制机应摆放平稳且加以固定。d、集浆坑应设置在搅浆机的一侧下方。集浆坑上方应装设过滤网。e、高压注浆泵应安置在集浆坑一侧附近并加以固定,其吸浆口应离坑底一定距离且不得靠坑壁,吸口处应加过滤网。f、水泥浆液应充分搅拌且随用随制。g、高压注浆泵的控制开关应灵敏,送浆压力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h、连接高压注浆泵和钻杆的送浆管线应具有使用压力1.5倍以上的高压胶管或钢管,连接部位

27、牢固不漏浆。i、高压旋喷钻机使用的钻杆应尽可能统一尺寸,以方便旋喷深度控制。4.2.2 施工材料 单管高压旋喷桩一般以水泥为其主要施工用固化材料,需要时也可加入一定数量的其他材料、外加剂或掺合料。4.3 施工参数确定与试成桩4.3.1 地基处理设计人员应给出单管高压旋喷桩的桩径、有效桩长、水灰比或桩体强度、桩顶标高等设计控制参数。4.3.2 选择施工现场适当位置进行试成桩。根据设计参数通过试成桩以确定以下施工参数:水灰比、注浆控制工作压力、旋转速度、提升速度、开始深度、终止深度等。版次/修改码(B/0)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 第11页 共51页4.3.3 检查各种施工设备机械性能及

28、运行情况,协调各工种之间的施工人员配合,确定单桩施工时间,合理组织施工设备、科学安排施工班组,确保施工质量与工期。4.4 施工实施4.4.1 钻机就位,调整钻机,保证钻架平稳和垂直,使用直径稍大于旋喷钻头的钻具进行引孔工作,引孔钻头锥尖对准桩位中心点,低压送水(当清水钻孔不能成孔时,可采用泥浆或其他可进行护壁的浆液),启动钻机,轻吊慢放,钻孔至设计要求深度后提出钻具到地表。4.4.2 钻头换为高压旋喷钻头,尽快将钻头下至钻孔底端。同时,按要求水灰比配制水泥浆液并进行充分搅拌,将搅拌好的水泥浆液经过滤后倒入集浆斗内。4.4.3 启动高压注浆泵(若采用泥浆护壁引孔,应先用清水将输浆管线冲洗干净),

29、通过输浆管线低压将水泥浆液供给旋喷钻机,待水泥浆液从钻孔口返出后,启动钻机,旋转高压旋喷钻头,同时将注浆压力调到注浆控制工作压力,先旋转数圈后,再按照确定的旋转速度、提升速度进行高压旋喷成桩工作。4.4.4 换卸钻杆后,应将高压旋喷钻头下至换卸钻杆停止旋喷深度以下0.100.15m处继续进行高压旋喷成桩工作,直至设计控制桩顶标高以上0.10m止。4.4.5 停止送浆,将高压旋喷钻头提出地面,用清水将输浆管线冲洗干净。4.4.6 施工时,记录员应按搅拌桩、旋喷桩施工记录表要求内容做好版次/修改码(B/0)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 第12页 共51页成桩施工记录工作,格式见HKH1。4.

30、4.7单桩旋喷成桩完成后,转移钻机至下一孔位,重复4.4.14.4.6程序内容进行下一根桩的旋喷成桩施工。4.4.8班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每班记录员记录的搅拌桩、旋喷桩施工记录表进行检查,核实无误后签字。4.4.9 需要时,施工中每班组/台班应制作一组高压旋喷体试块,标注制作日期,进行同等条件或标准养护。4.5 关键和特殊过程 通常情况下,本工艺的关键过程为引孔,控制方法见4.4.1;本工艺的特殊过程为旋喷成桩,控制措施见4.4.34.4.4。也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4.6 注意事项4.6.1 喷浆口或输浆管线堵塞。施工中发现注浆泵压力突然升高时,注浆泵应停止送浆,防止

31、输浆管破裂,并立即将旋喷钻具提出地面进行喷浆口疏通,这种现象一般是由于浆液过滤不彻底,使注浆泵吸入硬杂质造成,应加强注浆泵吸入口的过滤装置检查,失效的予以更换。4.6.2 断桩(严重缩径)现象。当换卸钻杆后没有将高压旋喷钻头下至换卸钻杆停止旋喷深度以下0.100.15m处或旋喷注浆控制压力、旋转速度和提升速度协调严重失控而进行高压旋喷成桩作业时易产生旋喷桩断桩(严重缩径)现象。4.6.3 缩径现象。当不同地层使用相同参数控制施工或旋喷注浆控制压力版次/修改码(B/0)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 第13页 共51页、旋转速度和提升速度没有达到确定的施工参数进行高压旋喷成桩作业时易产生旋喷

32、桩体局部缩径现象。5. 振动沉管桩 振动沉管桩根据桩体使用材料不同,可分为振动沉管CFG桩、振动沉管(钢筋)素混凝土桩、振动沉管砂、碎(卵)石桩等。5.1 施工工序施工准备 定位放线 、放桩位点 钻机就位 沉管成孔 制备桩料 灌注成桩 投料 (放钢筋笼) 振动拔管 成桩 转移钻机 桩体养护 质量检验 5.2 施工准备5.2.1 施工设备a、振动沉管桩机进场后,应及时进行组装及调试工作,确保桩机设备行走平稳,运转正常。b、振动沉管桩机立柱上应根据工程需要标记明显的尺寸标注。c、制备桩料的搅拌机械应安放在固定位置并加以牢固固定,运转正常。d、运输机械,包括翻斗车、手推车等应保证安全、可靠、运转正常

33、,运输途中不遗撒桩料。e、若使用预制桩尖进行成孔施工时,应将沉管底部管口切平,并对管底口处进行加固。施工中随时检查,发现管底口变形,应立即停止施工,重新进行加固,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必须保证施工中管底口与预制桩尖始终紧密结合,不渗漏,不偏斜。版次/修改码(B/0)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 第14页 共51页f、若使用活瓣锥尖进行成孔施工时,活瓣锥尖与沉管焊接要牢固, 活瓣锥尖活动应自如,各瓣组合时要保证密闭,无缝隙。5.2.2 施工材料a、振动沉管CFG桩一般以水泥、砂、碎(卵)石、粉煤灰等为其主要使用材料,需要时也可加入一定数量的其他材料或外加剂。b、振动沉管素混凝土桩一般以水泥、

34、砂、碎(卵)石等为其主要使用材料,需要时也可加入一定数量的其他材料或外加剂。c、振动沉管砂、碎(卵)石桩一般以天然级配砂、碎(卵)石或人工机碎石、石屑等为其主要使用材料。5.3 施工参数确定与试成桩5.3.1 地基处理设计人员应给出振动沉管桩的桩径、有效桩长(或以桩端进入某一地层深度为准)、桩顶标高等设计控制参数。5.3.2 选择施工现场适当位置进行试成桩。根据设计控制参数通过试成桩以确定以下施工参数:沉管控制深度(或施工密实电流值)、单桩(或单位长度)桩料灌注量、提拔管方式和速度等。5.3.3 检查各种施工设备机械性能及运行情况,协调各工种之间的施工人员配合,确定单桩施工时间,合理组织施工设

35、备、人员,科学安排施工顺序,确保施工质量与工期。5.4 施工实施5.4.1 振动沉管成孔a 、钻机就位调整平稳后,将活瓣锤尖各瓣合闭,使锤尖对准桩位中版次/修改码(B/0)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 第15页 共51页心点。若使用预制桩尖,应以桩位中心点为圆心,人工挖出小于成桩直径, 深度为0.3-0.5m的孔,将预制桩尖放入孔内,摆放平稳,沉管底口压住预制桩尖上部。b、缓慢静压桩尖,作业人员应从钻机正面与侧面两个相互垂直方向,采用吊锥线或利用钻机立柱进行沉管垂直度检查,及时调整沉管与钻机位置,保证桩管垂直。c、启动振动锤,同时钢丝绳可以适当加压进行沉管成孔工作。成孔中,应注意沉管与立

36、柱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发现偏离应立即进行调整,以保证整个成孔过程沉管始终垂直。d、沉管成孔深度控制以满足设计要求或经试成桩确定的最终密实电流、沉管沉入速度为准。5.4.2 制备桩料a、一般情况下,制备桩料应按实验室提供的桩料配合比报告要求进行。对桩体无具体强度要求或实验室无法进行配比试验的,也可按设计要求(或试桩确定)桩料配合比进行制备。b、应在桩料制备现场明显位置悬挂桩料配合比与每盘桩料配比要求的牌子。c、对砂、石屑、碎(卵)石等散体材料,一般应过磅计量;对水泥、外加剂等袋装材料,可以袋装注明重量计量,但需对袋装注明重量与实际重量是否一致进行抽查,以确定增减数量;对水可用铁皮桶施划刻度线的容积

37、法计量,也可用抽水泵自动定时控制法计量。版次/修改码(B/0)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 第16页 共51页d、将所需各种材料分别倒入搅拌机内进行充分拌和,每盘料搅拌时间一般不得少于2分钟。e、把搅拌合格的桩料倒入运输机械料斗内,运到成桩孔处待用。对有强度要求的桩料,其待用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5小时。f、对于有强度要求的桩料,一般应每班组每天制做一组试块,在试块上标明制做日期,并尽可能按施工同等或标准条件进行养护。g、应做好制备桩料的记录工作,填写混凝土(混合料)工程搅拌记录表,格式见表HKY01。5.4.3 灌注成桩a、当沉管成孔到要求深度时应立即向管内倒入桩料,尽可能减少成孔与灌注

38、的间隔时间。b、桩管内灌入足够量的桩料后,启动振动锤,振动510s,,拔管0.3-0.5m,留振5-10s,再拔管;后应边振动边拔管,应边振动边拔管,且每拔0.8-1.2m停,拔留振5-10s,直至桩管拔出桩顶控制标高。c、在拔管过程中,用铁锤随时敲击桩管管壁,检查管内桩料顶面位置,以保证管内桩料顶面始终高于要求控制桩顶面。d、一般情况下,粘性土地层拔管速度宜控制在0.8-1.2m/min;软土地层拔管速度宜控制在0.6-0.8m/min。e 、对桩体有强度要求的,施工时一般不采用反插方法,而对于散体桩,成桩施工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反插措施。f、 一般情况下,施工桩顶面标高应高于设计桩

39、顶标高0.5m。版次/修改码(B/0)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 第17页 共51页g、施工时,记录员应按振动沉管桩施工记录表要求内容做好成桩施工记录工作,格式见表HKG1。h、单桩施工完成后,转移钻机至下一桩位,重复5.4.1.a -5.4.3. f步骤,继续成桩施工工作。i、班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每班记录员记录的混凝土(混合料)工程搅拌记录表、振动沉管桩施工记录表进行检查,核实无误后签字。j、当桩体有强度要求时,施工中每班组/台班应制作一组振动沉管桩体试块,标注制作日期,进行同等条件养护。5.5 关键和特殊过程通常情况下,对桩体有强度要求的,关键过程为制备桩料、灌注桩料,控制方

40、法见5.4.2.a5.4.2. f及5.4.3.a5.4.3. g;对桩体无强度要求的,关键过程为灌注成桩,控制方法见5.4.3.a5.4.3.g。也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5.6 注意事项5.6.1 管内进水或进泥。当活瓣桩尖不能很好闭合,又遇到富水地层或流塑软土地层时,易发生管内进水或进泥现象,此时应对活瓣桩尖进行修理或更换。特殊情况下,在成孔至富水地层或流塑软土地层前,也可采用向桩管内投入一定量的混合料压住桩尖进行沉管成孔施工。5.6.2 桩体局部缩径。这种现象的发生,往往由于拔管速度过快或拔管时管内投入的混合料量少所引起,钻机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施工技术交底要版次/修改

41、码(B/0)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检验、试验规程 第18页 共51页求的施工参数进行作业。5.6.3 桩体不连续(断桩)。这种现象一般是由邻近周围桩施工挤压或强烈振动造成。通过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可控制单桩施工作业时间加以解决。5.6.4 桩间土窿起。这种现象常见于密实地层中施工,主要是由沉管成孔施工时挤密桩间土过量引起,可通过采取适当引孔措施予以解决。5.6.5 施工过程中如遇到施工不能满足设计参数(特别要注意桩长)或试桩确定的施工参数时,应立即停止施工作业,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通知地基处理设计人员,共同协商解决。施工人员不得随意改变施工参数。6. 钻孔夯实桩 钻孔夯实桩根据桩体使用材料不同,可分为夯实水泥土桩、夯实灰土桩、夯实水泥灰土桩等。6.1 施工工序施工准备定位放线钻机(人工)成孔制备桩料 夯实钻机就位 定位放线 钻机(人工)成孔 制备桩料 夯实钻机就位 分层(填料)夯实成桩 转移夯实钻机 桩体养护 质量检验6.2 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