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灵地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40740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8.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灵地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灵地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灵地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灵地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灵地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实施方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灵地镇灵地、灵和、大坪村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实施方案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灵地镇灵地、灵和、大坪村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实施方案第一章 总体思路1.1指导思想 体现通过“抓点、带线、促面”不断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将村庄连片整治作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方式,集中资金投入一批,见效一批,解决本地区农村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确保和扩大惠民的政策效果 。1.2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区分轻重缓急,从解决区域性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入手,把位于重点流域和区域、国家重大政策实施区、社会影响比较大的存在环境问题的村庄连片地区作为主要整治示范对象; 2

2、、示范先行。选择有工作基础、具备实施条件,通过连片综合整治,可以真正起到示范效果、提供经验的地区,率先开展示范;3、确保实效。把突出环境问题是否解决、区域环境状况是否获得改善、农村环境管理能力是否提升,作为衡量连片综合整治成效主要标准; 4、整合资源。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投入,各部门涉农资金在连片项目区进行整合;5、逐步深化。在先期示范、总结经验基础上,按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支持重点,逐年扩大整治范围,逐步达到片片相连、整体改善。1.3时限划分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灵地镇灵地、灵和、大坪村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时限为20102012年,3年示范成效评估基准年为2009年

3、。 第二章 示范区背景2.1示范区概况2.1.1地理区位三明市清流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侧,九龙溪上游,东临永安,南接连城,西北与宁化毗邻,东北与明溪接壤。全县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118个村(居),总人口15.2万。清流县工业以氟化工、林产化工、煤及煤化工、建材工业为四大主导;农业初步形成苗木花卉、水产养殖、肉牛养殖三大基地;生态旅游蓄势待发,被评为“中国生态旅游县”、“中国十佳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旅游县”、逐步形成“一湖、一洞、二泉、三山、四景”的生态旅游格局。灵地镇位于清流县南部(2007年12月由原灵地镇和邓家乡合并,成立新的灵地镇),东接赖坊乡,南邻李家乡,西与连城

4、县四堡为界,北与田源乡接壤。距清流县县城58公里,距冠豸山机场25公里,龙长高速公路30公里,赣龙铁路40公里,交通极为便利,是三明通往龙岩及广东省的重要通道之一,是清流县南部五乡镇和连城县北部乡镇商品交易的枢纽,是清流县最重要的商贸集镇。全镇区域总面积131平方公里,辖14个村, 1个居委会,44个自然村,91个村民小组,3263户,总人口12171人。灵地村位于集镇所在地,灵和村位于灵地镇镇区北部,大坪村位于灵地镇镇区南部,县道大灵线从北向南贯穿三个村,属三明市清流县灵地镇管辖。2.1.2自然环境示范区属中低山和丘陵地带,地形中间高,南北低,整个地势较为平坦。东有猫哩鼻(海拔899米),西

5、有鳌峰山(海拔1302米)、东嶂山(899米),南有午峰,北有子峰,平均海拔300多米。主要河流罗口溪,全长约20公里。主要气候特征为春夏之交晴雨相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多雾,全年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9度,最高气温39.4度,最低气温零下-7.2 度,年平均降雨量1784.9,毫米,无霜期301天。2.1.3社会经济灵地、灵和、大坪村现状总人口为3579人,共1018户。现有面积35774亩,其中耕地4883亩,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和养殖业,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470元。示范区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增收放在第一位,从办好事实事项目入手,运用好“六步工作法”,充分发挥“八

6、个方面作用”,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统一规划建设的新居及村道路面硬化、自来水系统配置、村道绿化、网络电视入户等,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各项事业取得较快协调发展,同时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分别被县里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和精品村。2010年清流县灵地镇根据中央提出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确定大坪村以创建新农村精品村、灵地村为新农村推进村为目标,实施生活垃圾处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治理四项环境整治计划方案,

7、实现村容村貌环境的根本改观,推动灵地、大坪村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提升灵地、大坪村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2.2拟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2.2.1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1)生活垃圾乱弃:生活垃圾收集、清运装置不足,设施不全,造成大量生活垃圾乱堆乱放。(2)饮用水质不稳定:位于灵地村寨上庵的饮用水水源地缺少警示标志和防护栏,饮用水时常受到污染。( 3)生活污水直排:生活污水直排入罗口溪,影响下游河道的水质,罗口溪属九龙江上游流域。(4)畜禽养殖粪便污染:畜禽养殖产生的大量粪便未经有效处理,影响农村地表水和空气质量。2.2.2实施治理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

8、的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农药、化肥、农膜污染加剧,秸秆焚烧、污水灌溉和养殖业污染日趋严重,乡镇工业污染迅速蔓延,农业生态系统退化,植被破坏、土地退化严重,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小城镇和村庄环境整治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灵地村位于灵地镇集镇所在地,灵和村位于灵地镇区北部,大坪村位于灵地镇区南部,总人口3579人,年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236520吨,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为1307吨。由

9、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因此,灵地、灵和、大坪村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的实施有很大的必要性且刻不容缓。实施拟定的四项环境整治计划,即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治理。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对改善村容村貌,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改善村民生活条件起到重要作用。维护农村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三章 示范区选取3.1示范区现状灵地、灵和、大坪村现状总人口为3579人,共1018户。现有面积35774亩,其中耕地面积4883亩,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和养殖业,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470元。示范区内

10、的村两委紧紧围绕镇党委提出的“巩固农业、突破工业、做大集镇、做优环境”这一工作重点,以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位于灵地、大坪两村交界处的灵地农村客运站(1)新农村建设有一个好的规划经上级有关部门审核,灵地、大坪村在灵地客运站西侧共同规划新村建设用地49132.0 m2。其中:总建筑占地面积14012.8m2,总建筑面积42038.4 m2,总户数为151户,建筑密度28.2%,容积率0.86 ,绿地率31%。建设中的灵地龙泉旅游休闲山庄(位于灵地客运站南面)(2)有一个团结实干的领导班

11、子第四章 目标任务4.1总体目标(1)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为解决村民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拟设置水源保护警示标志二处,新建防护栏2000米,同时雇请村民定期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维护及清理等工作,使村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村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2)生活污水处理:灵地、灵和、大坪村目前每天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648吨,其生活污水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向九龙江上游的罗口溪排放,为了实现完善污水处理系统目的,本方案拟采用建设人工湿地1000平方米,日处理生活污水规模达1000吨,铺设生活污水排污管道2200米,对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并保证污水处理

12、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出水达标排放或回用,生活污水处理率65。(3)生活垃圾处理:健全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机制,生活垃圾要实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置,新建垃圾池20个,垃圾中转站1个,购置垃圾清运车一部,垃圾集中定期送灵地村黄坪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置。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组织当地农民群众对历史积存垃圾进行专项清理,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4)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治理:项目拟建设沼气池160口,使村民在养殖畜禽时所产生的大量粪便通过沼气池发酵,畜禽粪便得到有效处理且综合利用率70,有效地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条件,以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第五

13、章 示范内容与实施计划5.1项目示范内容 1、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在灵地村寨上庵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设立2处水源警示标志和防护栏2000米;2、生活污水处理:拟建1000平方米的人工湿地,铺设生活污水排污管道2200米,日处理规模达1000吨;3、生活垃圾处理:购置垃圾收集车一辆,新建垃圾中转站一个、垃圾收池20个;4、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治理:新建160口沼气池,畜禽粪便通过沼气池发酵,有效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条件。5.2项目实施计划灵地、灵和、大坪村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计划表 单位:万元项目名称整治内容投入资金完成时限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在灵地村寨上庵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设立2处水源警示标志和防护栏2000米

14、84.52010年12月前完成饮用水源警示标志和防护栏生活污水处理新建人工湿地1000平方米,铺设生活污水排污管道2200米,日处理污水规模达1000吨1802011年6月份前完成人工湿地用地征占工作和排污管道铺设,2012年12份前完成人工湿地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购置垃圾清运车一辆,新建垃圾中转站,新建垃圾池20个302010年10月前完成垃圾收集、清运设施的购置和建设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治理新建沼气池160口482010年12月份前建80个沼气池,2011年12月份前建80个沼气池第六章 投资测算6.1投资测算依据该项目治理所需资金采用平均投资指标估算法,同时参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以及投资

15、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进行测算。该实施方案拟定的四项环境整治计划经调研论证,具体投资概算见表:表1、表2、表3、表4、工程概算表1表1工程名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编号分部分项计量单位工程数量金额(元)综合单价合价一饮用水源保护标志处21500030000二防护栏m2000300600000合计630000工程概算表2表2工程名称: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编号分部分项计量单位工程数量金额(元)综合单价合价一生活污水排污管道米2200260572000二人工湿地建设平方米100015001500000合计2072000工程概算表3表3工程名称: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编号分部分项计量单位工程数量金额(元)综合单价合

16、价一垃圾中转站(60 m2)座1120000120000二垃圾清运车辆1100000100000三垃圾池个20100020000四历年垃圾清理吨30020060000合计300000工程概算表4表4工程名称: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治理工程编号分部分项计量单位工程数量金额(元)综合单价合价一沼气池建设(10 m3)口1603000480000合计4800006.2总投资估算与年度计划根据投资估算依据,测算20102012年治理所需的资金总额为348.2万元。年度工程实施进度计划详见下表:年度实施项目完成投资(万元)2010设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标志2处,防护栏2000米、购置垃圾清运设施,新建沼气池80

17、口1172011铺设生活污水排污管道2200米,新建沼气池80口81.22012建设1000平方米的人工湿地1506.3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48.2万元,镇、村自筹配套34.8万元,申请中央专项资金313.4万元。第七章 预期成效7.1环境状况改善成效7.1.1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通过设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警示标志和建设截污设施及防护栏后保障了当地村民饮用水质的安全,有效的减少了对灵地镇镇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水体的污染,可解决灵地镇灵地、灵和、大坪村3579人饮用水安全问题,使村民饮用水水源地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村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7.

18、1.2人居环境通过建设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实施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60,九龙江上游河道罗口溪、村庄周边沟塘的水体环境得到改善;通过购置和建设生活垃圾装置、清运设施,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居住区内生活垃圾污染所产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得到消除。7.1.3生产环境通过建设沼气池,使村民在养殖畜禽时所产生的大量粪便通过沼气池发酵,畜禽粪便得到有效处理且综合利用率70,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粪便和废弃物污染得到改善。降低由于环境恶化给农业带来的许多威胁,包括因此而带来的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农业收成的降低等。7.2社会效益从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使农

19、村居民水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我们对环境问题而采取的治理措施将给农村环境产生积极影响,改善了因为农村环境问题而使当地人的生活状况下降,很多人因之陷入贫困。改善了环境恶化给农业带来的许多威胁,包括因此而带来的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农业收成的降低等。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实施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还是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重点解决好农村生产和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不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该示范项目实施后,对于改善群众环境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维护农村社会

20、稳定、缩小城乡差距有着巨大的效应,从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第八章 保障措施8.1组织实施本示范项目的实施,应遵循基本建设的规范和程序,项目由灵地镇人民政府牵头组织实施,清流县环保局、水利局、农业局等业务部门参与配合,并指定一位副局长按职能分工参与指导。项目成立建设领导小组,由灵地镇人民政府邓文清镇长任组长,联系电话:13906088996,分管领导罗承伟任常务副组长,镇党委副书记汤建德、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邱明鑫、镇党委组织委员罗富松任副组长,党政办、财政所、规划建设服务中心、水利工作站、农业服务中心等单位负责人及灵地、灵和、大坪村村委会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镇规划

21、建设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由黄金水兼任,并负责日常工作。项目实施责任分工表项目名称项目责任人负责人联系电话部门指导成员单位姓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邱明鑫13960570951建设局环保局张增旺张荣晖郭家煌、肖九发生活污水处理汤建德13859121512水利局环保局李宗文张荣晖郭家煌、肖九发生活垃圾处理罗承伟13859158505建设局环保局张增旺张荣晖黄金水、肖九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罗富松13328908259农业局环保局罗新元张荣晖陈有群、黄瑞先8.2监督管理灵地镇人民政府负责工程建设的工作人员,应负责以下五部分管理工作。(1)行政管理:负责日常行政工作及项目履行单位的接待联络工作。(2)计划财务:

22、负责项目的财务计划和实施计划安排与项目履行单位办理合同协议等手续以及资金的使用安排和收支手续。(3)施工管理:负责项目的土建与安装施工的协调与指挥,施工进度与计划安排、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监督以及工程验收工作。(4)设备材料管理:负责工程的订货、采购、保管及调拨等工作。(5)技术管理:负责项目的技术文件、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处理有关技术问题以及组织职工的专门技术培训、技术考核等工作。8.3资金保障8.3.1项目资金使用成立专门的监管工作组组长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明富,副组长灵地村支部江碧珍书记、灵和村支部书记黄位峰和大坪村支部黄焱书记,成员村务理财小组黄卫平、黄连树。8.3.2建立项目资金使

23、用管理制度(1)规范资金用途。明确资金只能用于既定的灵地、灵和、大坪村连片改善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不得变更挪作其他用途。(2)明确资金管理方式。由镇财政设立项目资金专户,封闭运行,专帐核算。(3)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实行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纳入村务理财规范管理,使用情况定期公示。(4)加大监管力度。县财政、环保部门介入督查,对资金投向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及时纠正,发现贪污、挪用、挤占等行为及时向纪检、审计部门反馈。8.3.3项目运行费用的保障每年在镇级财政预算和村集体自有资金中,预留部分资金用于生活污水处理以及生活垃圾清运的费用,保障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8.4群众参与加强宣传教育以及组织培训,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该项目具体实施的内容中。根据本项目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舆论宣传和农村环保科普知识宣传,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推动建设活动的全面展开。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环境意识。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与诉求,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