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41654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40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thrif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and style lack deep of understanding, one-sided think in now of good situation Xia, economic smooth more fast development, and reform made major progress, and people liv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 and social the career made new progress, no necessary always hard has, n

2、o awareness to China also has many poverty area, and also has many poverty population of exists, more living improve has, more need keep hard of style. Three is not strictly honest. Total thought units is a water sector, clean self-discipline away from himself too far, no real processing good living

3、 of improve and hard, and thrift excellent traditional of relationship, no effective do comply with Constitution and party of regulations must from I do up, no right mercy good bitter Le, and wealth of relationship, no right awareness to in comply with Constitution and party of regulations aspects e

4、veryone has accountability. Four, future direct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1, belief and faith, strengthen party spirit. One is to firmly establish the noble ideals of struggle for the ideals of communism, communist struggle for life, ready to sacrifice everything for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Seco

5、nd i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tandard of political, conscientiously study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ree represents important thought and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implement the partys basic program for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adhere to the correct political ori

6、entation, maintain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is good at theor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Third, strengthening the party spirit and the world transformation, perseverance of the party Constitution, relive Party vows to establish

7、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the world, practically embodies ideals and beliefs into action, combine lofty ideals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transforming the objective wor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great practice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 keep the purp

8、ose in concept, changing the style of work. First, keep in mind that the purpose of serving, adhere to assuming power for the people, keep in mind the people and care about people, and the joys and sorrows of the masses, .According to city discipline, and municipal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requiremen

9、ts, today we held implement implementation 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 guidelines effective strengthening led cadres style construction topic democratic life, main task is close contact thought, and work actual, control check district Standing Committee team and the personal in impleme

10、ntation 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 guidelines Shang exists of problem, in-depth carried out criticism and self-critical, further clear rectification direction and measures, effective enhanced clean politics of consciousness and initiative, firm set good of ruling image. Before the mee

11、ting, the way we take surveys solicited a views, combed, related to team building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P GB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Mass Concrete Construction征求意见稿200 发布 200 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联合发布 附言:您对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的意见,请于2008.1.15日前寄至主编单位: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工程材料研究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编制组 仲晓林收,谢谢!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

12、区西土城路33号邮编:100088电话(传真):010-82227223电子邮箱: yj-2007年11月9日1 总 则1.0.1 为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预计会因温度和收缩引起混凝土体积变形而产生有害裂缝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1.0.3 本规范不适用于碾压混凝土和水工大体积混土工程施工。1.0.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大体积混凝土 mass concrete 混凝土结构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体积大于1000m3,

13、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工程,都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2.1.2 跳仓施工法 alternative bay construction method在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将超长的混凝土块体分为若干小块体,经过短期的应力释放,再将若干小块体连成整体,依靠混凝土抗拉强度抵抗下一段的温度收缩应力的施工方法。 2.1.3 温度裂缝 temperature cracking 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和收缩作用,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所产生的裂缝。2.1.4 永久变形缝 deformation seam 将建筑物(构筑物)垂直分割开来的

14、永久留置的预留缝。2.1.5 竖向施工缝 vertical construction seam 因技术或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浇筑时,当混凝土浇筑停顿时间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事先确定而留置在适当位置的垂直方向的预留缝。2.1.6 水平施工缝 horizontal construction seam 因技术或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浇筑时,当混凝土浇筑停顿时间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事先确定而留置在适当位置的水平方向的预留缝。2.1.7 温度应力 thermal stress 当混凝土的温度变形受到约束时,混凝土内部所产生的应力。2.1.8 收缩应力 shrinkage str

15、ess 当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受到约束时,混凝土内部所产生的应力。2.1.9 温升峰值 the peak value of rising temperature 混凝土浇筑体内部的温升达到最高温度时的值。2.1.10 里表温差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center and surface 混凝土浇筑体中心与混凝土浇筑体表层温度之差。2.1.11 降温速率 the descending speed of temperature 处于散热条件下,混凝土浇筑体内部温度到达温升峰值后,单位时间内温度下降的幅度。2.1.12 入模温度 the temperature of mix

16、ture placing to mold 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入模时的温度。2.1.13 贯穿性裂缝 transverse crack 贯穿混凝土全截面厚度的裂缝。2.1.14 绝热温升 adiabatic temperature rise 假定混凝土处于绝热状态,混凝土内部某一时刻温升值。2.2符号2.2.1 温度及材料性能混凝土导温系数(m2/h);C混凝土比热(kJ/kg.); Cx外约束介质(地基或老混凝土)的水平变形刚度(N/mm3)E0混凝土弹性模量(N/mm2);E(t)混凝土龄期为t时的弹性模量(N/mm2);Ei(t)第i计算区段,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2);ft

17、k(t)混凝土龄期为t时的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Kb,K1,K2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保温层传热系数修正值;m与水泥品种,浇筑温度等有关的系数;Q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kJ/kg);Q0水泥水化热总量(kJ/kg);Q龄期时的累积水化热(kJ/kg);Rs保温层总热阻(m2.h. /kg);Tb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Tb(t)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内的表层温度()Tbm(t)、Tdm(t)混凝土浇筑体达到最高温度Tmax时,其块体上、下表面的温度();Tmax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度();Tmax(t)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度();Tq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时的大气平均温度();

18、T(t)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绝热温升();Ty(t)龄期为t时,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度();Tw(t)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预计的稳定温度或最终稳定温度()T1(t)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T2(t)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块体在降温过程中的综合降温差();T1max(t)混凝土浇筑后可能出现的最大里表温差();T1i(t)龄期为t时,在第i计算区段混凝土浇筑块体里表温度的增量();T2i(t)龄期为t时,在第i计算区段内,混凝土浇筑块体综合降温差的增量();t混凝土的龄期(d);固体在空气中的放热系数kJ/m.h.;s保温材料总放热系数kJ/m.h.;0混凝土的导热系数kJ/m

19、.h.;i第i层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kJ/m.h.;2.2.2 数量几何参数H混凝土浇筑体的厚度,该厚度为浇筑体实际厚度与保温层换算混凝土虚拟厚度之和(mm);h混凝土的实际厚度(mm);h混凝土的虚拟厚度(m);L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往返距离(km);N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Q1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Qmax每台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m3/h);S0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平均行车速度(km/h);Tt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总计停歇时间(h);V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容量(m3);W每m3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kg/m3);1配管条件系数;混凝土表面的保温层厚度(m);i第i层保温材料厚

20、度(m);2.2.3 计算参数及其它H(,t)在龄期为时产生的约束应力延续至t时的松弛系数;K防裂安全系数k不同掺量掺合料水化热调整系数;k1、k2粉煤灰、矿渣粉掺量对应的水化热调整系数;M1、M2M11混凝土收缩变形不同条件影响修正系数;Ri(t)龄期为t时,在第i计算区段,外约束的约束系数;n常数,随水泥品种、比表面积等因素不同而异;水力半径的倒数(m-1);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混凝土中掺合料对弹性模量的修正系数;1、2混凝土中粉煤灰、矿渣粉掺量对应的弹性模量修正系数;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g/m3);在标准试验状态下混凝土最终收缩值的相对变形值;y(t)龄期为t时,混凝土收缩引起的相对变形

21、值;掺合料对混凝土抗拉强度影响系数;1、2粉煤灰、矿渣粉掺量对应的抗拉强度调整系数;x(t)龄期为t时,因综合降温差,在外约束条件下产生的拉应力(MPa);z(t)龄期为t时,因混凝土浇筑块体里表温差产生自约束拉应力的累计值(MPa);作业效率;zmax最大自约束应力(MPa);3 基本规定3.0.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3.0.2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设计与施工单位应密切配合。3.0.3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的特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设计除应满足设计规范及生产工艺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宜在C25C40的范围内,并可利用混

22、凝土60天或90天的后期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评定、工程交工验收及混凝土设计的依据;2、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配筋除应满足结构强度和构造要求外,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配置承受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及控制温度裂缝开展的构造钢筋;3、当大体积混凝土置于岩石类地基上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4、设计中应尽可能考虑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外部约束的技术措施。5、设计单位应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提出温度场和应变的相关测试要求。3.0.4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根据需要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验算,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升温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

23、制定温控的技术措施。一般情况下,温控指标宜不大于下列数值:1 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绝热温升值最大值为45; 2 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为30; 3 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为2.0/d。3.0.5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做好各项施工前准备工作,并与当地气象台、站联系,掌握近期气象情况(如高温、寒潮等)。必要时,应增添相应的技术措施,在冬期施工时,尚应遵守混凝土冬期施工的有关规定。4.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制备及运输4.1 一般规定4.1.1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在符合工程设计所规定的结构构件的强度等级、耐久性、抗渗性、体积稳定性等要求外尚应符合大

24、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特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绝热温升值的原则。4.1.2 大体积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除应符合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外,还应根据预拌混凝土运输距离、运输设备、供应能力材料批次、环境温度等调整预拌混凝土的设备参数;以保证入模混凝土硬化后符合设计要求。4.2 材料4.2.1 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选择及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用水泥应符合下列国家标准 (1)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 (2)当采用其他品种时其性能指标必须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要求; 2. 应优先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水

25、泥其7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3.当混凝土有抗渗指标要求时,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C3A)含量不应大于8%;4、所用水泥在搅拌站的入罐温度不应大于60。4.2.2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4.2.3骨料的选择,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质量要求外,应符合下列规定:1.细骨料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应大于2.3,含泥量不大于3%,当含泥量超标时,应在搅拌前进行水洗,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2.粗骨料宜选用粒径531.5mm,

26、级配良好,含泥量不大于1%,非碱活性的粗骨料;非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粒径可适当增大。4.2.4作为改善性能和降低混凝土硬化过程水泥水化热的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和高炉粒化矿渣粉,其质量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定。4.2.5所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4.2.6外加剂的选择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通过水泥适应性和实际效果实验确定;2.必须考虑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收缩等

27、性能的影响;3.慎用含有膨胀性能的外加剂;4.对耐久性要求较高和寒冷地区的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4.2.7拌合用水的质量应符合现行的国家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不得使用海水和污水。4.3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4.3.1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JGJ55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确定利用混凝土60天或90天后期强度时,可以作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设计依据;2.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应低于16020mm;对强度等级在C25C40的混凝土其水泥用量宜控制在230450kg/m3;3.拌合水用量不宜大于190kg/m3;4.矿物掺合料的掺

28、量,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耐久性要求确定;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50%;两种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水泥重量的50%;5.水胶比不宜大于0.55;6.砂率宜为3845%;7.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10L/m3。4.4 大体积混凝土的制备及运输4.4.1 混凝土的制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优先选用商品化的预拌混凝土,其质量除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并满足施工工艺对坍落度损失、入模坍落度、入模温度等的技术要求;2.在混凝土制备前,除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外,必要时应进行如水化热、收缩、泌水量、可泵性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的

29、试验;3.当采用自备搅拌站时,搅拌站、场应尽量靠近混凝土浇筑地点,以缩短水平运输距离;4.当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搅拌场、站应对骨料采取遮阳,降温措施;5.当冬期施工期间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搅拌场、站应对骨料及拌合用水采取加热保温措施。4.4.2对于多厂家提供预拌混凝土的工程,应符合原材料、配合比、材料计量等级相同,制备工艺和质量检验水平基本相同的原则。4.4.3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应优先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车应具有防风、防晒、防雨和防寒设施,运输过程中搅拌罐保持36转/分钟的慢速转动,以保证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均匀性和不离析。4.4.4搅拌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罐内的积水

30、排尽;4.4.5运输所需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应满足混凝土浇筑的工艺要求,运输车数量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的方法计算;4.4.6搅拌运输车单程运送时间,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0的规定,当气温小于25时持续时间应不大于120分钟;当气温大于25时,运输持续时间应小于90分钟。4.4.7当搅拌运输过程中需补充外加剂或调整拌合物质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补掺外加剂时,掺入后搅拌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掺量和搅拌时间应事先通过实验确定;2.当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或因坍落度损失不满足要求时,搅拌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不小于180秒;3.运输过程中严禁向拌合物中加水;4.4.8运输

31、过程中,坍落度损失或离析严重,通过快速搅拌已无法恢复混凝土拌和物的工艺性能时,不得浇筑入模,应改做它用。5混凝土施工5.1 一般规定5.1.1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计算,可参照附录B“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施工阶段温度应力与收缩应力的计算方法”进行;2 施工阶段主要抗裂构造措施和温控指标的确定;3 原材料优选、供应计划和配合比设计; 4 混凝土主要施工设备和现场总平面布置;5 温控监测设备和测试布置图;6 混凝土浇筑程序和施工进度计划;7 混凝土保温和保湿养护方法,其中保温覆盖层的厚度可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参照附录C的方法计算;8

32、 主要应急保障措施;9 特殊部位和特殊气侯条件下的施工措施。5.1.2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宜采用分层连续施工法或推移式连续施工法。5.1.3 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允许设置水平施工缝,水平施工缝的设置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应根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混凝土的浇筑能力以方便结构钢筋的绑扎、预埋管件安装等因素确定。5.1.4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按设计要求留置变形缝,当设计无规定时,宜采用后浇带或跳仓方法分块施工,其中后浇带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跳仓方法分块施工时,跳仓的最大分块尺寸不宜大于40m,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天,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

33、置和处理。 5.1.5 超深大体积混凝土转换梁类的施工,当设计无规定时,宜按叠合构件分二次施工,以减少高大支架系统的搭拆和超重施工荷载对下层结构的潜在危害。5.1.6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宜规定合理的工期,应避免在极端不利气候条件下组织施工。5.2 施工技术准备5.2.1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准备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施工组织严密高效,施工人员职责明确,施工设备性能可靠,各种保障和应急措施周全。5.2.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认真进行图纸会审,提出施工阶段的综合抗裂措施,制订关键部位的施工作业指导书。5.2.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在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钢筋工程、预埋管件等工作完成并验收合格的基础

34、上进行。5.2.4 施工现场设施应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按时完成,场区内道路坚实平坦,必要时,应与市政、交管等部门协调,制订场外交通临时疏导方案。5.2.5 施工现场的供水、供电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当有断电可能时,应有双路供电或自备电源等措施。5.2.6 大体积混凝土的供应量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其混凝土的供应能力宜不低于单位时间所需量的1.2倍。5.2.7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用设备,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全面的检修和试运转,其性能和数量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5.2.8 混凝土的测温监控设备应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配置和布设,标定调试正常,保温用材料齐备,并派专人负责测温作

35、业管理。5.2.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对工人进行专业培训,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5.3 模板工程5.3.1 大体积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系统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外,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法进行保温构造设计。5.3.2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模板宜采用保温性能优良的模板,支架宜采用钢制支撑系统,其质量应满足现行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5.3.3 模板和支架系统在安装或拆除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5.3.4 后浇带或跳仓方法留置的竖向施工缝宜用快易收口网进行支挡,也可用钢板网、铁丝网或小木板拼接支模;后浇带的垂直支架系统宜与其它部

36、位分开,形成独立的支架系统。5.3.5 大体积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当混凝土结构未形成设计要求的受力体系时,不得拆除支架系统;当模板作为保温养护措施的一部分时,其拆模时间应根据本规范规定的温控要求确定。5.3.6 大体积混凝土有条件时宜适当延迟拆模时间,拆模后,应采取预防寒流袭击、突然降温和剧烈干燥等措施。5.4 混凝土浇筑5.4.1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可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如图5.4.1所示,图中的数字为浇筑先后次序),不得随意留施工缝,并符合下列规定: 图5.4.1 混凝土浇筑工艺a分层连续浇注;b推移式连续浇筑1 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应根据

37、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2 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其层间的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必须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其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层间最长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3 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当混凝土供应量有保证时,亦可多点同时浇筑。4 混凝土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保证振捣的时间和位置,防止漏振、过振和欠振。5.4.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38、采取分层间歇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清除浇筑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及松动的石子,并均匀的露出粗骨料;2 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充分润湿,但不得有积水;3 对非泵送及低流动度混凝土,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采取接浆措施。5.4.3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受力钢筋、定位筋、预埋件等移位和变形,并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5.4.5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混凝土找平后应用机械或木抹子抹压一遍;混凝土初凝前再进行一次抹压,可临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必要时在混凝土终凝前12h再进行多次抹压,随压随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实

39、并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养护。 5.5 混凝土养护5.5.1 大体积混凝土宜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方法,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应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专人负责保温养护工作,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操作并做好测试记录;2 保温养护措施,应使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3 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天。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差小于30时,可全部拆除。4 保湿养护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5.5.2 塑料薄膜、麻袋、阻燃保温被等可作为保

40、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必要时可搭设挡风保温棚或遮阳降温棚。覆盖层的增减应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和实测情况确定。5.5.3 在大体积混凝土保温养护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和降温速率进行检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调整保温养护措施。5.5.4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转换层类的结构,应加强进行保温养护,侧模、底模的保温构造应在支模设计时综合考虑。5.5.5 大体积混凝土拆模后,对标高位于0.000以下的结构,应及时回填土;0.000以上的结构应及时加以覆盖和装饰,不宜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5.6 特殊气侯条件下的施工5.6.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遇酷热、低温、大风或者雨雪天气时,必须采

41、用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5.6.2 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宜采用风冷、加冰等措施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温度,同时,在现场采取遮盖、洒水等降温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炎热天气下的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30以下。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用塑料薄膜与保温材料进行覆盖保湿保温养护,避免模板和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条件许可时应避开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5.6.3 低温天气浇筑混凝土,宜采用热水拌合、加热骨料等措施提高混凝土原材料温度,最大限度地提高混凝土入模温度,低温天气下的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以下。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用塑料薄膜及保温材料进行保湿保温养护。5.6.4 大风天气浇筑混凝土,在作业

42、面应采取挡风措施,降低混凝土表面风速,并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次数,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风干。5.6.5 雨雪天不宜浇筑混凝土,当必须施工时,宜搭设雨篷或者分段搭设雨篷,加快浇筑速度,尽快完成混凝土施工,并将浇筑区所积雨水及时排走,对已浇混凝土立即进行覆盖,严禁雨水直接冲刷新浇筑的混凝土。突遇大雨或大雪天气时,应采用不透水材料遮盖作业面并采用快易收口网或钢丝网在结构合理部位支挡形成施工缝,尽快停止混凝土浇筑。6 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与试验6.0.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7天内,每昼夜可不少于24次;以后可按每

43、昼夜6-8次进行测试,入模温度进行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6.0.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以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最大应变、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为原则,一般可按下列方式布置:1 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2 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温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经理论计算基本可以确定温度场和应力场规律的可以将测点沿最不利位置布置;3 在基础平面对称轴线上,监测点位宜不少于4处,传感器布置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几何尺寸;4 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每一点位

44、的测点数量,宜不少于5点;5 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6 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应以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为准;7 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应以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的温度为准。6.0.3 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1 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应不大于0.3(25环境下);2 测试范围:-30150;3 绝缘电阻大于500M6.0.4 应变测试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1 测试误差应不大于1.0;2 测试范围:-10001000;3 绝缘电阻大于500M;6.0.5 温度和应变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符合下列规定:1 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1m处经

45、过浸泡24h不损坏;2 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3 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加以保护;4 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6.0.6 测试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6.0.7 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应变测试时,应设置一定数量的零应力测点。 附录A 混凝土泵输出量和所需搅拌运输车数量的计算方法A.1混凝土泵输出量的计算 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可根据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配管情况和作业效率,按下式计算: (A.1)式中: Q1 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 Qmax 每台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m3/h); 配管条件系数。可取0.80.9; 作业效率。根据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向混凝土泵供料的间断时间、拆装混凝土输出管和布料停歇等情况,可取0.50.7。A.2 每台混凝土泵所需配备搅拌运输车数量的计算 当混凝土泵连续作业时,每台混凝土泵所需配备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可按下式计算: (A.2)式中: N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台); Q1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 V 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容量(m3); S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平均行车速度(km/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