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优课堂·2016高考生物一轮配套课件:8.29免疫调节.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48352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优课堂·2016高考生物一轮配套课件:8.29免疫调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全优课堂·2016高考生物一轮配套课件:8.29免疫调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全优课堂·2016高考生物一轮配套课件:8.29免疫调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优课堂·2016高考生物一轮配套课件:8.29免疫调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优课堂·2016高考生物一轮配套课件:8.29免疫调节.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9课时 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吞噬,淋巴,T,B,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判一判 1脊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分布的场所( ) 【答案】 【解析】应为骨髓,为中枢免疫器官。 2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他们分化、成熟场所也相同( ) 【答案】 【解析】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3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酶体等( ) 【答案】 【解析】溶酶体是细胞器,除抗体、淋巴因子外应该还有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比较,生来(先天),后天,皮肤、黏膜,体液,杀菌物质,吞噬细胞,细胞,效

2、应T细胞,名师点拨 (1)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 (2)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3)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2特异性免疫,B,浆细胞,效应T,三、免疫失调疾病 连一连,四、免疫学应用 1疫苗免疫中相当于_,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人工标记_检测追踪_在机体中的位置。 3免疫_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抗原,抗体,抗原,抑制剂,判一判

3、 1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 【答案】 2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细胞( ) 【答案】 【解析】应为T细胞。,3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 【答案】 【解析】复制能力强,但免疫功能完善,暂不发病。 4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 【答案】 【解析】感染但不一定发病,故不一定是AIDS患者。 5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 【答案】,1教材第35页问题探讨,明确免疫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2教材第35页最下面免疫系统的组成。 3教材第36页资料分析和教材41页科学技术社会有关艾滋病及其病毒相关知

4、识。 4教材第37页图215和图216,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关系。,5教材第38页左边“想象空间”“相关信息”及最下面思考题,加强对知识理解。 6教材第3940页资料分析器官移植有关热点问题。 7教材第40页练习一中1、3和4;教材第43页自我检测一中1、3,三技能应用。,【答案】监控 清除 细胞 体液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典例引领】 1下列关于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防御特性的比较,错误的是( ) A两种淋巴细胞表面都有能识别抗原的专一性受体 B两种淋巴细胞的抗原专一性受体都能直接与任一病原体上的抗原结合,考点87 图像和列表比较法免疫有关细胞,CB细胞活化后会分化

5、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可使病原体失去致病力 D病毒感染时,T细胞会分化为效应T细胞而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答案】B,【解析】特异性免疫反应中,有识别作用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所以两种淋巴细胞表面都有能识别抗原的专一性受体;受体具有专一性,所以每一种受体只能识别一种抗原;B细胞活化后,可以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形成沉淀,使病原体失去致病力;病毒感染并侵入T细胞后,T细胞会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直接与靶细胞结合。,【考点剖析】 1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提醒 切除胸腺T细胞、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

6、将不能产生,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保留少部分体液免疫。 骨髓遭破坏,造血干细胞不能产生,其他免疫细胞都将不能产生,一切特异性免疫全部丧失,但输入造血干细胞,细胞免疫恢复。 若两者都遭破坏,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再输入造血干细胞,特异性免疫并未恢复。,2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提醒 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并不需要抗原刺激。,【对位训练】 1抗原侵入机体后, 会引起机体产生先天性免疫反应,同时释放出某种信号。机体内的树突细胞(具有树状分支和吞噬功能的细胞)获取信号后会引发T细胞产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树突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与糖蛋白密切相关 B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过程与溶酶体密切相关 CT细

7、胞产生免疫反应后,会立即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D树突细胞释放更多递质,加强免疫细胞的联系 【答案】B,【解析】树突细胞是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属于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释放,使细胞裂解死亡;T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后,进行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T细胞和少量的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抗体可以和抗原发生密切特异性结合;抗原侵入机体后, 会引起机体产生先天性免疫反应,同时释放出某种信号,树突细胞获取信号,不释放信号。,【典例引领】 2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8、 )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毒素 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答案】A,考点88 核心概念突破抗原和抗体,【解析】肉毒杆菌是一种病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毒素,人们食入和吸收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出现头昏、呼吸困难和肌肉乏力等症状。因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的症状可通过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是因为肉毒杆菌抗毒素(抗体)可与该美容制剂(含有肉毒杆菌毒素,属于抗原)相结合,形成凝集沉淀,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因此C、D两项错误;肉毒杆菌抗毒素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毒素,并非凝集素,故B项错误。,排雷 (1)抗体具有专

9、一性,一定的抗体只能与某一特定抗原结合,进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抗原既可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也可来自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常见的如病菌、病毒、疫苗、移植器官、癌细胞、细菌的外毒素、内毒素等。 (3)进入人体的弹片因不具特异性,不能作为抗原。 (4)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四种。 (5)血液中的凝集素(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抗原)发生反应,抗毒素(抗体)与外毒素(抗原)发生凝集反应。,【考点剖析】,【对位训练】 2研究发现两种现象: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

10、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答案】C,【典例引领】 3下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考点89 列表比较法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图中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_。 (2)A、B的名称分别是_、_。 (3)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_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4)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_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5)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_,其特点是_。 【答案】(1) (2)效应T细胞 抗体 (3)

11、 (4) (5) 反应快而强,【解析】根据图解,为人体第二道防线,属于细胞免疫,属于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主要通过T细胞分化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发挥作用,体液免疫通过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与抗原接触发挥作用。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抗原初次入侵后,都有记忆细胞产生,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排雷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种类的识别技巧 (1)看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的去向。如果大部分抗原需要一种细胞呈递才刺激相关细胞,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直接刺激相关细胞而不用另一种细胞呈递,则为细胞免疫。 (2)看

12、免疫的结果。如图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3)看抗原的种类。不同抗原物质的免疫类型不同 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 胞内寄生菌,如麻风杆菌和结核杆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等引发的是细胞免疫。 病毒感染先引发体液免疫,再引发细胞免疫。 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散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抗原。,【考点剖析】,【深化拓展】 1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的关系 (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

13、入侵的抗原。 (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3)对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来说,初次免疫只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分化;二次免疫不仅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分化,而且记忆细胞可以更快地分化出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 (4)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5)坐标曲线图示 图示信息:二次免疫产生抗体既快又多。,2由淋巴细胞到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细胞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分化只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结果是DNA未

14、变,而RNA和蛋白质发生改变,进而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对位训练】 3.斯坦曼因发现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的树突状细胞(DC)而分享了2011年诺贝尔奖。DC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还能有效地激发T细胞应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C起源于骨骼中的造血干细胞 B.DC呈递抗原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C.DC既参与细胞免疫而也参与体液免疫 D.若培育出能识别癌细胞的DC,则可用于癌症治疗 【答案】B,【解析】DC是免疫细胞,起源于骨骼中的造血干细胞,A正确;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B错误;DC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15、都有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过程,因此DC两过程都参与,C错误;DC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可用于癌症治疗,D正确。,【典例引领】 4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液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 ) 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 B免疫缺陷病、痉挛 C免疫缺陷病、肌无力 D过敏反应、痉挛 【答案】A,考点90 与人体健康的联系免疫失调疾病,【解析】病人血液中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能够消灭乙酰胆碱受体,使得乙酰胆碱失去结合对象,这属于自身免疫病。由于乙酰胆碱失去结合对象,所以兴奋无法传递到突触后膜,效应器无法兴奋,表现出肌无力。 排雷 (1)过敏反应属于体液

16、免疫反应,二者的主要不同:一是体液免疫第一次接触抗原就会引起,而过敏反应是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才引起;二是抗体的分布不同,体液免疫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能消灭抗原,而过敏反应的抗体是分布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往往引起不良反应。,(2)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即只要保证抗原空间结构的正确性即可,对抗原细胞的完整性、病原微生物是否有活性没有要求。 (3)注射疫苗属主动免疫,持续时间长,产生抗体的同时产生记忆细胞;而注射抗体属被动免疫,持续时间短。,

17、【考点剖析】 1免疫失调 (1)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 (2)免疫缺陷病: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3)过敏反应: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2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比较,3.免疫缺陷病 (1)类型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免疫疾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于疾病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免疫疾病。,(2)艾滋病(AIDS) 含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 致病机理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人体的

18、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大部分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则乘虚而入。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输入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而传染。,病症HIV潜伏期210年,患者一般两年内死亡。初期症状是全身淋巴结肿大,持续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之后出现肝、脾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最终死亡。 预防措施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3)艾滋病病毒(HIV) 遗传物质:RNA。 信息表达: 此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在T细胞的核糖体内。,变异类型多,突变频率高,因为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给研制疫苗带

19、来困难。 生活方式:寄生。 注意 艾滋病死亡的直接原因: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或恶性肿瘤;根本原因:HIV破坏免疫系统。,【对位训练】 4(2015届广州市高三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淋巴因子参与特异性免疫 B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可来自B细胞 C抗体接触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能直接导致靶细胞裂解 D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病原体,暴露出抗原的作用 【答案】C,【解析】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对特异性免疫反应有促进作用;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为浆细胞,同时一部分B细胞也可以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抗体只能与抗原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直接

20、导致靶细胞裂解;吞噬细胞的作用是摄取、处理病原体,暴露出抗原。,免疫机理在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要做好综合应用题,必须理解三道防线与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1)第一、二、三道防线与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2)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过程及关系。 (3)免疫活性物质与三道防线、免疫细胞的对应关系。,应用免疫的相关知识解题,【典例】 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_(至少答出两个)。 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免疫细胞,和表示免疫分子。,(2)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_。 A溶酶体 B汗液 C口腔黏膜 D胃酸 (3)图中细胞可

21、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_。 (4)图中和的名称分别是_和_,和分别表示_和_。,(5)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_ _。 (6)接种疫苗属于_免疫方法。,【答案】(1)胸腺、骨髓、淋巴结(至少答出2个) (2)A (3)非特异性 (4)B细胞 记忆T细胞 抗体 淋巴因子 (5)初次免疫后,体内已存在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应的病原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同时记忆T细胞也会迅速启动细胞免疫途径 (6)人工,【解析】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

22、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在动物接受第一次抗原刺激后,会产生大量相应的记忆细胞,在同样抗原再行刺激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发生反应,形成浆细胞或是效应T

23、细胞,而且反应比初次更急速和强烈。免疫获得的方式,有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两类。其中一种免疫是自然形成的,即感染患病后自然获得,称为自然免疫;另一种是人工诱导产生的,比如注射和服用各种疫苗,包括SARS疫苗,称为人工免疫。,【典例】 如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作出应答的部分过程,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细胞,1、2、3、4、5、6表示免疫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对免疫的过程、细胞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理解不准确,A图中甲细胞为T细胞,丁细胞为记忆细胞 B丙细胞内发生了转录和翻译过程 C经76过程后,丙细胞产生的抗体多、快 D当人体感染HIV后,图中所表示的免疫过程会全部消失 【答案】D 【解析

24、】由图可知丙细胞能产生抗体,故为浆细胞,再推知甲、乙、丁细胞依次为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当人体感染HIV后,由于HIV会攻击人的T细胞,导致人体的细胞免疫全部丧失,图中所表示的体液免疫基本会丧失,但仍有微弱的体液免疫存在。,错因分析 单纯记忆各种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而不能在具体的免疫过程中对各种细胞的种类及作用进行识别,是这类题目出错的主要原因。 因为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缺乏全面的了解以及识图能力较差,对这部分题目中图解的某些过程判断不准确。,纠错笔记 注意抓基础,可以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理解各种免疫细胞的作用。 建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模型,通过对比,掌握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同

25、时把与这两种免疫有关的细胞进行定位,注意前后关联。 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其中吞噬细胞只能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因而没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其余的细胞都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1(2015汕头质检)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题组一 免疫的类型及免疫物质,A图中细胞A是效应淋巴细胞 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答案】D 【解析】A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并对病原体进行吞噬和处理,由此可知A细胞是吞噬细胞,图中的免疫过程为非特异性免疫,能防御多种病原体,属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

26、线。,2(2015玉林市月考)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甲型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答案】B,【解析】B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成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能产生抗体,但不能使靶细胞裂解;T细胞受刺激后能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识别、吞噬抗原,经过摄取和处理暴露出抗原,但不能分化成效应细胞;淋巴细胞不能吞噬病毒。,3与被

27、动免疫相比,下列关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 B受体接受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C可使受体迅速产生免疫反应 D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答案】A,题组二 免疫的应用及免疫失调,【解析】主动免疫是由机体自身产生抗体,使机体不再被病毒感染的免疫;被动免疫则是机体被动接受抗体、致敏淋巴细胞或其产物所获得的特异性免疫能力,所以B项错误。与主动免疫相比,被动免疫具有效应快、持续时间短的特点,所以A项正确、C项错误。 主动免疫主要用于预防微生物感染,D项错误。,4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个人被疯

28、狗咬伤时采用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 【答案】D,5(2015届厦门质检)下列与特异性免疫无关的是( )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淋巴因子 D溶菌酶 【答案】D 【解析】吞噬细胞和T细胞都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淋巴因子是T细胞释放的,其作用是促进体液免疫;溶菌酶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中起作用。,题组三 特异性免疫,6(高考组合题)根据免疫基本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请回答:,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

29、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其特点是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表示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 (2)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 ) A灭活抗原 B抗体 C抗生素 D抗病毒药物,(3)B细胞和T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_识别抗原。 (4)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_不同。 (5)能将入侵的病毒分解,并使病毒的蛋白质分子出现在细胞膜上的是_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的是_细胞;能产生并分泌抗体的是_细胞。 (6)机体免疫系统误将自身的某些细胞成分当作“异己”时,便会导致_疾病,这类疾病常见的如_。 A乙肝 B流感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答案】(1)C B 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 记忆B D (2)A (3)受体(抗原识别受体) (4)氨基酸序列(Y型结构的两臂末端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差异) (5)吞噬 T 浆 (6)自身免疫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