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青刀豆基地项目可研报告.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50175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口青刀豆基地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出口青刀豆基地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出口青刀豆基地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出口青刀豆基地项目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口青刀豆基地项目可研报告.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出口青刀豆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年6月一、申请项目任务的名称、必要性和可行性、核心内容(一)项目名称师宗县2万亩出口青刀豆基地建设(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立项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蔬菜供求关系在经历了长期短缺后,呈现出总量上供大于求、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逐步形成的五大片农区商品菜生产基地(南菜北运基地、黄淮早春菜基地、西菜东调基地、冀鲁豫秋菜基地和晋北夏秋淡季菜基地,现每年约向全国提供200多亿kg的商品蔬菜,约为城市消费量的30%左右)基础上,初步形成蔬菜生产以农区为主,全国蔬菜产区更加集中,蔬菜大县

2、不断增多的生产经营格局,全国性蔬菜的相对过剩局面已经形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我国蔬菜出口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能力。而随着美国和中国台湾省蔬菜生产成本的上升,中国大陆蔬菜的竞争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显然,大力发展我国蔬菜出口创汇事业有助于缓解我国蔬菜市场的供求矛盾。尽管国际蔬菜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我国蔬菜出口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并且国内已形成的蔬菜生产基地和一些蔬菜生产经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所积累的经验也为加快我国蔬菜出口创汇的步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就总体水平而言,我国蔬菜生产经营还存在劳动生产率较低、生产经营规模偏小、蔬菜深加工能力较弱、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

3、管理水平落后、市场开发能力不强、信息搜寻手段落后、蔬菜生产经营现代化水平较低等问题,这也是我县蔬菜生产的现状。 为此,我县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蔬菜科技和现代工业技术为支撑,逐步走专业化生产、生产运销加工社会化分工的产业化道路,实现由传统生产向以现代科技和现代经营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生产转变,大幅度提高土地和设施的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商品率及利用价值,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路子,把出口青刀豆生产做大做强,推动全县经济健康发展。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随着全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给出口青刀豆生产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该项目

4、建设符合国家对农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大方向,也符合新时期对农业生产的要求;是转移我县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结合县情,调整蔬菜种植结构,瞄准市场需要组织生产,既丰富了人们的菜蓝子,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蔬菜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使之成为我县继烤烟粮油之后的又一绿色经济亮点,是改变我县产业结构单一状况的一条必由之路。(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出口青刀豆生产是我县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该项目建设一是我县产业结构的重点产业之一,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和支持;二是我县气候资源优越适合出口青刀豆生产;三是我县的出口青刀豆通过三年

5、的种植,照实际进行测算,其成本较低,目前生产价仅为国际市场的1/51/8,出口的市场潜力、竞争力较强;四是随着世界蔬菜贸易量不断增加和发达国家的蔬菜自给率持续下降,我县出口青刀豆价格优势日趋明显;五是本项目生产产品还不能满足本县两家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原料需求。因此,本项目建设经得住市场的考验,该项目建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四)核心内容:以两千亩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带动全县两万亩出口青刀豆基地的质量体系建设。二、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和承担项目的优越资源(一)单位性质和隶属关系师宗县农业局是正科级行政事业单位,隶属师宗县人民政府。(二)单位主要职能(或业务范围)师宗县农业局现有固定职工128人。2000

6、年以来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扶持了“师宗县海晏科技园”、“师宗县龙泉蔬菜责任有限公司”、“彩云蔬菜冷库”、“葵山泉良蔬菜责任有限公司”等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同时引进了“云南凤凰食品有限公司”、“云南振华食品国际有限公司”在师宗安家落户。在师宗县农业局的技术指导下,基本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运作机制。师宗县农业局现有副高级农艺师4人,中级职称29人,初级职称83人,已初步健全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全县四乡四镇都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有一支较强的专业技术队伍从事蔬菜技术服务。师宗县农业局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师宗县农业局青刀豆生产办公室,从引种、生产、销售给予农户技术指导和帮助,特别是

7、在销售环节上积极主动拉线搭桥,与农户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农户与龙头企业签订收购合同,通过几年的共同努力,现已基本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外销经营模式。(三)财务收支状况和资产负债状况师宗县农业局是财政全额拨款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现有固定资产600余万元,2005年财务收入480万元,支出475万元。 (四)承担项目的优势资源 1、优越的自然条件土地资源:全县有总耕地面积34万亩,其中有水田6.6万亩,旱地27.4万亩;园地1万亩;林地175万亩;牧草地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7%;土壤为红黄壤,PH值5.57.9之间,有机质含量高,适宜种植蔬菜。气候条件:师宗县属亚热带与温带分布,立体气候较为

8、明显,年平均气温13.8C,年平均日照数为1626.4小时,日均温10C平均每年有275天,无霜期240天,全县最高海拔2409米,最低海拔737米,海拔与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4C/100m。水利资源:师宗县境内有大小河流23条,年降雨量12001300毫米,全县已建成中型水库两座;小型水库10座;小(二)型水库3座;坝塘104座,总库容达到6454万立方米,有抽水站120座,年供水量达100万立方米,建成三面光渠道952公里,建成旱地水浇地9.1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8.1万亩,旱地节水灌溉达7.0万亩,全县水利化程度已达53%。劳力及人才资源:全县有总人口37.86万人,其中:农业人

9、口34.6万人,有农村劳动力20万个,为全县青刀豆基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交通、通信较为发达,师宗县地处滇、黔、桂三省五地州结合部,南昆铁路横贯全县,设有车站5个,铁路货场1个,营运能力40万吨/年。公路以324国道和师-弥、以-马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和乡村公路为经线覆盖全县,并已实现乡乡通柏油路的目标,移动通信覆盖全县所有乡镇,为出口青刀豆外销提供了便利。2、广阔的市场前景法国青刀豆是一种投入低,产值高、生产周期短,劳动力相对集中的产业,它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在我县种植3年来,为加工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使种植户增加了收入,比较效益高。我县引进的振华食品有限公司、凤凰食品有限公司

10、,每年可加工青刀豆二万余吨,产品全部销往德国、法国,师宗县二万亩出口青刀豆生产基地每年生产1万2千吨左右刀豆原料远远不够上述两家龙头企业消化,因此,我县生产的青刀豆原料销售有足够的保障,只要从无公害安全食品生产入手、保证质量,青刀豆种植户就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3、管理机构健全,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项目建设面对烤烟“双控”、天然林禁伐和人工林限伐的实际,农民增收形势严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各级党委、政府均把眼光投向以出口青刀豆为代表的蔬菜产业,师宗县委、政府多次召开蔬菜生产专题会议,研究蔬菜生产的发展方向,并把蔬菜生产列为我县一项后续支柱产业来抓,同时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办法(详见附

11、件1),鼓励、支持和推动蔬菜生产。2000年,师宗县人民政府成立了蔬菜生产领导小组,县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各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生产目标责任书;2003年,师宗县人民政府成立了蔬菜行业管理办(正科级单位),专门负责我县的蔬菜生产管理工作;2004年,师宗县农业局成立了刀豆办,负责全县出口青刀豆生产管理;县财政每年都预算一定的出口青刀豆生产专项经费进行扶持,2004年预算了50万元,2005年、2006年各预算了100万元,财政扶持经费逐年增长。我县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相互协调,完善了县、乡蔬菜管理、服务机构,为出口青刀豆生产、加工、运销提供了组织保证。4、技术力量雄厚

12、师宗县有一支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队伍,从事蔬菜专业技术推广人员有45人,中职以上技术职称有15人,这些科技人员多年从事蔬菜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有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每年举办不同层次的蔬菜生产适用技术培训,为基层培养了大批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为出口青刀豆基地建设、蔬菜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5、龙头企业资信和管理方法过硬云南师宗振华食品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基本实现本土化,管理方法先进;其自身资金雄厚,从建设至今,从未向金融机构贷过款,也从未拖欠过工人、农民的工资、货款;技术力量雄厚,拥有高级管理技术人员30余人,有固定的客户和订单,产品全部销往德国、法国,与多家世界级零售商建

13、立起贸易供求关系,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操作,有较强的群众基础。三、项目目标、实施地点、实施内容、和效益分析(一)目标任务该项目计划建设出口青刀豆生产基地2万亩,预计年产青刀豆原料12000吨,实现年产值2880万元。在实施中按照“集中种植、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提供服务、龙头带动”的现代化经营思路,把2千亩示范区建成农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优良苗种繁育、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的出口青刀豆生产示范基地,推动全县2万亩出口青刀豆生产基地建设,带动5万户农户依靠出口青刀豆发家致富,解决10万人就业。(二)项目实施地点选择及分布2000亩出口青刀豆示范区选择在自然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丹

14、凤镇大同村委会、竹基乡永安村委会各1000亩,出口青刀豆主产区分布在葵山、彩云、丹凤、竹基、雄壁、五龙、龙庆,基地项目区的选择主要依据:一是当地市场经济的发育较成熟;二是我县出口青刀豆生产、加工、运销在当地已经具有基础;三是产品在周边省、市、县具有影响;四是当地群众掌握了出口青刀豆生产的基本技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商品经济发展意识;五是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六是交通、运输、通信发达。同时考虑当地政府、群众有较高的积极性,能充分认识到该项目的实施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综合以上因素考虑,通过实地考察、论证,师宗县2万亩出口青刀豆基地建设主要分布在:竹基乡5000亩,其中龙甸村委会800亩,抵鲁村委

15、会800亩,阿白村委会500亩,七排村委会500亩,六丘村委会600亩,永安村委会800亩,界桥村委会500亩,浦草塘村委会500亩。丹凤镇5500亩,其中法杂村委会400亩,丰岭村委会500亩,淑足村委会600亩,法雨村委会500亩,新村村委会400亩,古城村委会400亩,海晏村委会500亩,山龙村委会300亩,大堵村委会400亩,大同村委会500亩,石碑村委会500亩,色丛村委会300亩,长桥村委会200亩。葵山镇4000亩,其中温泉村委会600亩,瓦葵村委会800亩,地利找村委会600亩,查拉村委会500亩,黎家坝村委会500亩,马厂村委会500亩,山乌果村委会500亩。雄壁镇1000亩

16、,其中独笼村委会500亩,扯罗村委会500亩。龙庆乡1500亩,其中黑尔村委会1000亩,阿那黑村委会500亩。彩云镇2000亩,其中槟榔村委会600亩,红土村委会300亩,足法村委会400亩,务笼村委会300亩,法块村委会400亩。五龙乡1000亩,其中狗街村委会500亩,脚家菁500亩。(三)项目实施内容两万亩出口青刀豆生产基地建设的原则是:规范化建设2000亩新技术示范基地,在示范区开展出口青刀豆生产技术培训、新品种新技术实验示范、良种繁育工作,搭建为出口青刀豆产前技术、品种的储备,产中生产技术的培训,产后追踪问效、综合服务的大展台。通过示范区建设、运作,再面向全县20000亩出口青刀豆

17、提供服务、推广先进生产技术,规范化生产,最终实现出口青刀豆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实施内容是:以2000亩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带动全县20000亩出口青刀豆基地的质量体系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两千亩示范区建设:抽水站一座;建设灌溉沟15条,长12000米;修建机耕道路7条,长3500米;修建田间小水窖80个,容量为10立方米/个;农残快速检测仪器配置;良种繁育系统建设;示范区水电路三通建设,专用物资储存库建设,农残快速检测办公设施建设。2、两万亩出口青刀豆规范化生产建设:推广应用低毒高效农药进行病虫害联防联治;种子补助;新品种、新技术培训3万人次。(四)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该项目建成后,2万亩出口

18、青刀豆基地,按亩产600公斤计算,2万亩年总产量达12000吨,经济效益分析参照普通农作物生产一般水平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1)生产效益以前两年每亩实际交售合格豆600公斤,以每公斤2.40人民币收购价计算,亩产值达1440元,种植20000亩出口青刀豆,可实现产值2880万元,与种植包谷亩产500公斤,产值600元相比,亩增产值840元,20000亩可新增总产值1680万元,扣除亩投入新增成本100元,20000亩可净增总产值1480万元,出口青刀豆亩投入生产成本250元,产投比4.78:1,经济效益显著。2)加工、出口效益每吨豆可生产食品罐头1.2吨;种植20000亩,收购优质出口青刀豆1

19、2000吨,可加工成品罐头1440吨,按每吨出口价6000元计,总收入8640万元,按国家税收6.8%计可增加税收587.52万元。2、社会效益1)解决就业,减轻社会压力出口青刀豆生产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根据出口青刀豆生产特点测算,2万亩出口青刀豆基地产业化建设可带动5万多户农户参与生产,解决10万余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同时可促进畜牧业、运输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业发展,多业兴旺”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推动我县“三村四化”建设,对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出口青刀豆产业化建设,每年可向地方财政提供500万元左

20、右的税金,从而缓解烤烟“双控”、天然林禁伐和人工林限伐给我县财政带来的压力,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3)试验示范、科技带动,提高全县出口青刀豆种植水平通过抓示范样板,以点带面,通过试验示范建设指导我县出口青刀豆生产,形成“纵横联合,上下贯通”的出口青刀豆推广服务体系,架通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市场的纽带,使全县出口青刀豆种植水平得到提高。3、生态效益师宗县出口青刀豆生产基地产业化建设,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在生产过程中属“无烟工业”,不产生“三废”污染,具有蓄水、保土、保肥、增氧、净化、美化环境等几大功能,对维护我县农业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1)通过秸杆还田、增

21、施农家肥等技术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可比其他种植业减少化肥用量40%以上,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质量。2)通过提高农产品生产安全标准,从而改善出口青刀豆品质,减少有害物残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通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甚至于有机食品的发展,从而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四、项目技术措施和保障措施(一)技术措施根据出口青刀豆生物学特性和我县近年来的生产经验,确定出口青刀豆的生产技术措施如下:1、选择整地:要尽量选择土壤结构良好,土质肥沃,排灌方便,便于运输的地块。种前57天,对田块进深翻,碎垡,平整土地。2、开沟理墒:开墒要做到墒平沟直,

22、以南北向为宜,以1.1米开墒(沟宽30厘米,墒面宽80厘米)。墒开好后,墒面摊平,要求做到墒面宽窄一致,土垡细碎。沟深2030厘米,平底沟,便于排灌和农事操作。3、掌握适度的播种量:出口青刀豆种价高,播量过大、易造成浪费,增加成本。我们缺点的播种量为:精选种子2.5公斤/亩。4、选最佳节令播种:根据我县的气候条件,竹基、丹凤、雄壁、葵山、彩云在有水资源保证的地方3月中旬即可播种,可种植两季、春季和夏季、无水保证的地方最佳播种节令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河谷槽区可选择在秋季种植,即8月中旬至9月初播种。5、施足底肥、保证苗期用肥:施足底肥是保证高产的前提和基础条件,播种时一定要施足底肥,培肥地力。

23、首先在距离墒边20厘米的墒面上开挖种肥沟,沟深57厘米,开好沟后重施底肥,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公斤,普钙50公斤,也可用复合肥作种肥,每亩用量40公斤,与底肥拌均后一次性施入。6、种植规格:实践证明,等距式播种能确保苗匀,不浪费种子,种子不能与肥料接触,否则会造成烧根、烧芽,影响出苗率。等距式条播是在墒两边20厘米处开播种沟,每墒种植两行,株距1520厘米,行距40厘米,每亩基平苗10000株,实行人工播种,单株点播,种子摆放均匀、整齐。然后盖上35厘米厚的细土。7、加强中耕管理,保证苗齐苗壮:三分栽种、七分管理。中耕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查苗补缺,适时浇水,培土施肥。目的是保证苗齐苗壮,为开花结

24、荚夺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中耕管理必须注意4个环节:1)播种后510天进行一次查苗补缺,以确保每亩基本苗。2)播种1020天内小培土一次,除去墒面杂草。培土标准:以泥土覆盖到植株第一片真叶基邻为宜,结合培土,施一次提苗肥亩用20公斤碳铵,加30公斤普钙,2025天第二次提苗,亩用10公斤尿素,加20公斤硫酸钾或硝酸钾。3)播种2030天内大培土一次,同时重施一次“催花壮果”肥,中耕后,亩用复合肥40公斤一次性施入,在35天左右进入始花期,进行一次叶面追肥,亩用0.05%的硼酸0.2%的磷酸二氢钾,以提高结荚率。4)播种45天后进入采豆期。这时的肥水管理对高产稳产极为重要,要经常巡查,施肥视长势情

25、况而定,若长势太旺,要及时适度打叶,减少养分消耗,保持通风透光良好,以促进花量增多,结荚数增加第一次摘豆后,每隔7天喷施一次叶面肥,亩用0.2%尿素+0.1%硼砂+0.2%磷酸二氢钾。8、积极防治病虫草害:开花结荚前,用50%杀螟松乳油或敌杀死1000倍液防治豆荚螟,用65%代森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白粉病,每隔7天喷药一次,共喷药两次即可。9、集中劳动力及时采收豆荚:出口青刀豆是出口创汇产品,对质量要求较高,采收时间要及时,劳力要集中,严格按质量标准采收。1)时间要求。从首次采收起,必须坚持天天采摘。采好的豆荚要整齐盛装,当天交售,不能隔天。2)采摘标准:长度在10

26、厘米以上,直径5.86.5毫米,豆荚均匀,无虫眼,机械伤、不泡水,无污染。3)摘豆时,要将豆梗一起采摘,否则为不合格豆。(二)技术保障措施为了使出口青刀豆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我县加强了对出口青刀豆产业化建设的领导力度,坚持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实施办法”五为一体的工作管理模式。为此,师宗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出口青刀豆 “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师宗县农业局抽调了5名科技人员,成立师宗县青刀豆生产办公室,并抽调20名专业人员组成师宗县青刀豆生产技术服务组,指导全县出口青刀豆生产。把领导责任,部门责任,技术指导责任落到人、到村、到户、到田块。(三)改进和提高农业服务水平 出口

27、青刀豆的发展,对我县农业部门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我们由过去的大包大揽、催耕催种的直接管理,转向以引导、协调、扶持、服务为主的间接管理,树立大市场、大农业的观念,瞄准国内外市场发展规模产业化事业。同时,改变工作手段和运作机制,工作重点、科技示范、人员培训、经费投入等都向优势产业区域倾斜。努力的方向是:培育出具有自身特色、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绿色产业。五、项目实施步骤及进度(一)项目实施步骤该项目在上级有关部门批准一年内建成,具体实施中采取规划、设计一次性完成,预留远期发展方案。充分利用市场容量、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精品化道路,通过各级政府扶持,使师宗县蔬菜产业化路子越走越宽阔

28、。(二)项目实施进度2007年组织完成2万亩青刀豆基地规划种植、加工以及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供排水系统建设,科技措施的落实,生产技术培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体系建设。六、经费概算及筹措(一)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师宗县二万亩出口青刀豆基地产业化建设总投资300万元。建设内容及投资:1、两千亩示范区建设:抽水站一座,投资10万元;建设灌溉沟15条,长12000米,投资75.9万元;修建机耕道路7条,长3500米,投资39.5万元;修建田间小水窖80个,容量为10立方米/个,投资9万元;农残快速检测仪器配置,投资15万元;良种繁育系统建设,投资10万元;示范区水电路三通建设5万元,专用物资储存库建设15

29、万元,农残快速检测办公设施建设5.6万元。2、两万亩出口青刀豆规范化生产建设:推广应用低毒高效农药进行病虫害联防联治,每亩投资20元,共 40万元;种子补助60万元;新品种、新技术培训3万人次,投资15万元。(二)资金筹措该项目预计投入总资金300万元,申请省扶持100万元,占总投资的33%;市县两级配套200万元,占总投资的67%。七、结论师宗县具有适宜出口青刀豆生产的光、温、水、气、热、土壤等自然资源优势,有较好的经济、科技储备性,其社会环境条件、交通便利、市场前景广阔、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建设出口青刀豆基地,对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财政收入、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具有积极的作用,有较好经济效

30、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申请的编制、指导思想明确,建设内容切合师宗县情,项目实施基础条件较好,组织机构有保证、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具备,项目区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理论测算指标符合实际,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恳请上级有关部门给予立项实施。附件1:师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2005年青刀豆生产的通知附件2:关于成立师宗县青刀豆生产办公室的通知附件3:师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表彰奖励2005年青刀生产高产示范户的决定附件4:师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05年青刀豆生产奖励兑现的通知附件5:师宗县人民政府关于青刀豆收购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附件6:师宗县人民政府关于认真抓好2006年青刀豆生产的通知附件7

31、:云南师宗凤凰食品有限公司关于2006年度师宗县境内原料种植计划情况汇报附件8:关于(2006年)青刀豆种植申请报告省级资金用途表项目单位财务专用章:(盖章)申请省级资金用途具体用途金额(万元)备 注两千亩示范区建设:抽水站一座,投资3.3万元;建设灌溉沟15条,长12000米,投资25万元;修建机耕道路7条,长3500米,投资13万元;修建田间小水窖80个,容量为10立方米/个,投资3万元;农残快速检测仪器配置,投资5万元;良种繁育系统建设,投资3.3万元;示范区水电路三通建设1.7万元,专用物资储存库建设5万元,农残快速检测办公设施建设5.7万元。 65万元两万亩出口青刀豆规范化生产建设:推广应用低毒高效农药进行病虫害联防联治,每亩投资20元,计 13万元;种子补助17万元;新品种、新技术培训3万人次,投资5万元。35万元合 计100万元项目单位及主管部门意见项目单位意 见本单位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特申请立项。法人代表签名: 项目单位章: 年 月 日主管部门意 见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年 月 日其他需要说明或建议的事项单位公章: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