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风险探源与对策研究22doc.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52336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应链风险探源与对策研究22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供应链风险探源与对策研究22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供应链风险探源与对策研究22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供应链风险探源与对策研究22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风险探源与对策研究22doc.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供应链风险探源与对策研究段圣贤【摘要】文章从供应链自身和供应链环境两方面阐述了供应链风险产生的原因, 并且从加强节点企业的风险管理,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供应链; 风险; 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 市场竞争的日益激化, 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国内外供应网络关系复杂性大大增加, 供求不确定性越来越大, 使供应链中的每一位成员都难以作出正确的决策, 导致供应链风险的剧增, 给企业供应链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一、供应链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 供应链内生风险1. 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供应链合约的一方从另一方那儿得到剩余的收益, 使

2、合约破裂, 导致供应链的危机。在整个供应链管理环境中, 委托人往往比代理人处于一个更不利的位置, 代理企业往往会通过增加信息的不对称, 从委托合作伙伴那儿得到最大的收益。如供应商由于自身生产能力上的局限或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择手段, 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所提供的物资达不到采购合同的要求给采购带来风险。2. 信息传递风险。由于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经营和管理的经济实体, 供应链实质上是一种松散的企业联盟, 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 结构日趋繁复时, 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信息传递延迟将导致上下游企业之间沟通不充分, 对产品的生产以及客户的需求在理解上出现分歧, 不能真正满足市

3、场的需要。同时会产生牛鞭效应, 导致过量的库存。3. 生产组织与采购风险。现代企业生产组织强调集成、效率, 这样可能导致生产过程刚性太强, 缺乏柔性, 若在生产或采购过程的某个环节上出现问题, 很容易导致整个生产过程的停顿。4. 分销商的选择产生的风险。分销商是市场的直接面对者, 要充分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 必须做好分销商的选择工作。在供应链中, 如果分销商选择不当, 会直接导致核心企业市场竞争的失败, 也会导致供应链凝聚力的涣散, 从而导致供应链的解体。5. 物流运作风险。物流活动是供应链管理的纽带。供应链要加快资金流转速度, 实现即时化生产和柔性化制造, 离不开高效运作的物流系统。这就需

4、要供应链各成员之间采取联合计划, 实现信息共享与存货统一管理。但在实际运行中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导致在原料供应、原料运输、原料缓存、产品生产、产品缓存和产品销售等过程中可能出现衔接失误, 这些衔接失误都可能导致供应链物流不畅通而产生风险。例如, 运输障碍使原材料和产品不能及时供应, 造成上游企业在承诺的提前期内无法交货, 致使下游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受到不利影响。6. 企业文化差异产生的风险。供应链一般由多家成员企业构成, 这些不同的企业在经营理念、文化制度、员工职业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 采取不一致的工作方法, 最后输出不同的结果, 造成供应

5、链的混乱。( 二) 供应链外来风险1. 市场需求不确定性风险。供应链的运作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 供应链中的生产、运输、供给和销售等都建立在对需求准确预测的基础之上。市场竞争的激化, 大大增强了消费者需求偏好的不确定性, 使准确预测的难度加大, 很容易增加整个供应链的经营风险。如果不能获得正确的市场信息, 供应链无法反映出不断变化的市场趋势和顾客偏好。一条供应链也会由于不能根据新的需求改变产品和供应物, 而不能进入一个新的细分市场。最后, 市场机会也会由于不能满足顾客快速交货的需要而丧失。2. 经济周期风险。市场经济的运行轨迹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繁荣和衰退交替出现, 这种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

6、 使供应链的经营风险加大。在经济繁荣时期, 供应链在市场需求不断升温的刺激下, 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 进行扩大再生产, 增加存货、补充人力, 相应地增加了现金流出量。而在经济衰退时期, 供应链销售额下降, 现金流入量减少, 而未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仍需大量资金的继续投入。此时市场筹资环境不理想, 筹资成本加大。这种资金流动性差的状况就增大了供应链的经营风险。3.政策风险。当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时, 往往会对供应链的资金筹集、投资及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产生极大影响, 使供应链的经营风险增加。例如, 当产业结构调整时, 国家往往会出台一系列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措施, 对一些产业的鼓励,给供应链投资指明了

7、方向;对另一些产业的限制, 使供应链原有的投资面临着遭受损失的风险, 供应链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进行产业调整。4. 法律风险。供应链面临的法律环境的变化也会诱发供应链经营风险。每个国家的法律都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法律法规的调整、修订等等不确定性, 有可能对供应链运转产生负面效应。5. 意外灾祸风险。主要表现在地震、火灾、政治的动荡、意外的战争等等, 都会引起非常规性的破坏, 影响到供应链的某个节点企业, 从而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稳定, 使供应链中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受阻或中断, 使生产经营过程遭受损失, 既定的经营目标、财务目标无法实现等。二、供应链风险防范对策( 一) 加强节点企业的风险管理供应

8、链从采购、生产到销售过程是由多个节点企业共同参与而形成的串行或并行的混合网络结构。其中某一项工作既可能由一个企业完成, 也可能由多个企业共同完成。供应链整体的效率、成本、质量指标取决于节点指标。由于供应链整体风险是由各节点风险传递而成。因此, 通过对节点企业风险的识别与判断, 进行风险调整和优化, 将大大加强整个供应链的风险控制。( 二)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供应链是多环节, 多通道的一种复杂的系统, 很容易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因此, 必须建立相应的预警系统与应急系统。供应链管理中, 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要有充分的准备。对于一些偶发但破坏性大的事件, 可预先制订应变措施, 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流程,

9、建立应变事件的小组。同时, 要建立一整套预警评价指标体系, 当其中一项以上的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某一“ 临界值”时, 发出预警信号。在预警系统做出警告后, 应急系统及时对紧急、突发的事件进行应急处理, 以避免给供应链企业之间带来严重后果。( 三) 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 提高信息沟通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加强了企业的通信能力, 很大程度上推倒了以前阻碍信息在企业内各职能部门之间流动的“ 厚墙”。供应链企业之间应该通过建立多种信息传递渠道, 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 增加供应链透明度, 加大信息共享程度来消除信息扭曲, 比如共享有关预期需求、订单、生产计划等信息,从而降低不确定性、降低风险。?一般来说

10、, 企业上下游间的信息有先进的通讯方式, 及时的反馈机制, 规范化的处理流程,供应链风险就小, 反之就大。( 四) 加强对供应链企业的激励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的社会诚信机制很不完善, 供应链企业间出现道德风险是难以避免的。要防止败德行为的出现, 就应该尽可能消除对信息不对称性, 积极采用一定的激励手段和机制, 使合作伙伴能得到比败德行为获取更大的利益, 来消除对方的败德风险。( 五) 优化合作伙伴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自的互补性以发挥合作竞争优势, 一方面也要考量伙伴的合作成本与敏捷性。合作伙伴应将供应链看成一个整体, 而不是由采购、生产、分销、销售构

11、成的分离的块功能。( 六) 重视柔性化设计, 保持供应链的弹性供应链合作中存在需求和供应方面的不确定性, 这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供应链企业合作过程中, 要通过在合同设计中互相提供柔性, 可以部分消除外界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 传递供给和需求的信息。柔性设计是消除由外界环境不确定性引起的变动因素的一种重要手段。另外, 当今供应链管理强调J I T 方法, 减少库存以降低成本, 这种运作模式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或需求有较大波动时就会显得缺乏弹性。变色龙活的时间很长, 是因为它应变的能力。因此在注重效率的同时仍应保持供应链适度弹性。( 七)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企业要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 客观上要求供

12、应链企业进行合作, 形成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的双赢局面。因此, 与供应链中的其他成员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成为供应链成功运作、风险防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首先要求供应链的成员加强信任; 其次, 应该加强成员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第三, 建立正式的合作机制, 在供应链成员间实现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第四, 加强契约规定等规范建设, 促使伙伴成员以诚实、灵活的方式相互协调彼此的合作态度和行为。( 八) 加强供应链文化建设, 打造共同的价值观良好的供应链文化将能在系统内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 增强成员企业之间的团结协作, 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冲突,从而减少内耗, 并且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创造、共同发展、共享成果的双赢关系; 使得供应链的成员与整体有相同的利益要求和共同的价值标准, 从而维持供应链的稳定与发展。【参考文献】1徐红晖.论供应链风险管理J.物流科技, 2003, ( 3) .2李坤.军队物资供应链风险管理J.物流技术, 2003, ( 3) .3李晓英, 陈维政.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03, ( 9) .4马士华, 等.供应链管理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