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站作业指导书.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54056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4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站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站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站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站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站作业指导书.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站作 业 指 导 书(依据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准则编制)DB C 0 0 3 2 0 0 3 批准时间:20XX年*月*日 实施日期:20XX年*月*日作业指导书目录第一章 公路路基现场测试随机选点方法-1-14第二章 路基路面取样方法(A、B)-A2-12;B2-14第三章 路基路面几何尺寸测试方法-3-15第四章 路基路面厚度测试方法-4-13第五章 压实度测试方法-5-19第六章 平整度测试方法-6-12第七章 强度测试方法-7-118第八章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8-13第九章 砼试件制作及养护方法-9-15第十章 砼抗折强度试验方法-10-12第十一章

2、砼抗压强度试验方法-11-12第十二章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及试验方法-12-15012.1液压式万能试验机-12-112.2YEB-2000型双表式液压式万能试验机-12-212.3针入度仪(ZLZ-11)-12-312.4软化点仪-12-3A12.5延度仪-12-412.6回弹仪-12-4A12.7直读式测钙仪-12-4B12.8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12-512.9沥青延度试验-12-612.10沥青软化点试验-12-712.11沥青针入度试验-12-812.12沥青粘度试验-12-912.13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12-101112.14马歇尔稳定度试验-12-11A1412.15液塑限

3、联合试验-12-151612.16石灰Cao+Mgo试验(双滴定仪) -12-16A12.17石灰土石灰剂量测定方法-12-16B12.18击实试验(轻型、重型击实仪)-12-16C1712.19金属拉伸试验方法-12-184212.20弯曲试验方法-12-434612.21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方法-12-4750 第一章: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随机选点方法 (T099195)1.1目的与适用范围1.1.1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是按数理统计原理在路基路面现场测定时决定测定区间、测定断面、测点位置的方法。1.1.2本方法适于公路路基路面各个层次及各种现场测定时,为采取代表性试验资料而决定测定区间、

4、测定断面、测点位置时使用。1.2仪具及材料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及材料:(1) 量尺:钢尺、皮尺等。(2) 硬纸片:编号从128共28块,每块大小2.5cm2.5cm,装在一个布袋中。(3) 骰子,2个(4) 其它:毛刷、粉笔等。1.3测定区间或断面决定方法1.3.1路段确定,根据路面施工或验收、质量评定方法等有关规范决定需检测的路段。它可以是一个作业段、一天完成的路段或路线全程,在路基路面工程检查验收时,通常以1km为一个检测路段,此时,检测路段的确定也按本方法的步骤进行。1.3.2将确定的测试路段划分为一定长度的区间或按桩号间距(一般为20m)划分若干个断面,将其编号为第n个区间或第n个断面,

5、其总的区间数或断面数为T。1.3.3从布袋中随机摸出一块硬纸片,硬纸片上的号数即A.0.3-1上的栏号,从1-28栏中选出该栏号的一栏。1.3.4按照测定区间数、断面数的频度要求(总的取样数n,当n30时应分次进行),依次找出与A列中01、02、n对应的B列中的值,共n对对应的A、B值。1.3.5将n个了B值与总的区间数或断面数T相乘,四舍五入成整数,即得到n个断面的编号,与A样的1、2、n对应。例如:按照有关规范规定,拟从K000+000K1+000的1km检测路段中选择20个断面测定路面宽度、高程、横坡等外形尺寸,断面决定方法如下:(1) 1km总长的断面数T1000/20=50个,编号1

6、、250。(2) 从布袋中摸出一块硬纸片,其编号为14,即使用表1.0.3-1的第14栏。(3) 从第14栏A列中挑出小于20所对应的B列数值,将B与T相乘,四舍五入得到20个编号,并得到20个断而后桩号,如表1.0.3-2所列:1.4测点位置确定方法1.4.1从布袋中任意取出一块硬纸片,纸片上的号数即为表1.0.3-1中的栏号,从1-28栏中选出该栏号的一栏。1.4.2按照测点数的频度要求(总的取样为n)依次找出栏号的取样位置数,每个栏号均有A、B、C三列。根据检验数量n(当n大于30时应分次进行),在所定栏号的A列找出等于所需取样位置数的全部数,如01、02、n。1.4.3确定取样位置的纵

7、向距离,找出与A列中相对应的B列中的数值,以此数乘以检测区间的总长度,并加上该段的起点桩号,即得出取样位置距该段起点的距离或桩号。1.4.4确定取样位置的横向距离,找出与A列中相对应的C列中的数值,以此数乘以检查路面的宽度,再减去宽度的一半,即得取样位置离路面中心线的距离。如差值是正值(),表示在中心线的右侧;如差值是负值(-),表示在中心线的左侧。路面宽度、高程、横坡检测断面随机选点计算表1.32断面编号14栏A列B列BT断面号桩号1170.0894.454K000+0802100.1497.457K000+1403130.24412.212K000+2404080.26413.213K00

8、0+2605180.28514.2514K000+2806060.34017.0517K000+3407060.35917.9518K000+3608200.38719.3519K000+3809140.39219.6020K000+40010030.40820.4020K000+42011160.52726.3526K000+52012050.79739.8540K000+80013150.80140.0540K000+82014120.83641.842K000+84015040.85442.743K000+86016110.88444.244K000+88017190.88644.344

9、K000+90018070.92946.4546K000+92019090.93246.647K000+94020010.97048.549K000+980例如:按照有关规范规定,检查验收时拟在K000+000K1+000的1KM检测路段中选择6个测点(1)选定的随机数栏为栏号3;(2)栏号从上至下的数为:01、06、03、02、04及05。(3)表A.0.1.3-1的B列中与这6个数相应的6个小数为0.175、0.310、0.494、0.699、0.838及0.977。(4)取样路段长度1000m,计算得出6个乘积(取样位置与该段起点的距离)分别为175m、310m、494m、699m、83

10、8m、977m。(5)表1.0.3-1C列中与B列数值相应的数为0.641、0.063、0.929、0.073、0.166及0.949。(6)路面宽度为10mm,计算得6个乘积分别是6.41、0.63、9.29、0.73、1.66及4.94m。因此,6个取样的横向位置分别是右1.41m、左4.37m、右4.29m、左4.27m、左3.34m及左0.06m。上述计算结果可采用附表1.0.4的方式表示。钻孔位置随机取样选点计算表 表1.0.4栏号3取样路段长1000m路面宽度10m测点数6个测点编号A列B列距起点距离(m)桩号C列距路边缘距离(m)距中线位置(m)NO.1010.175175K00

11、0+1750.6416.41右1.41NO.2060.310310K000+3100.0630.63左4.37NO.3030.494494K000+4940.9299.29右4.29NO.4020.699699K000+6990.0730.73左4.27NO.5040.838838K000+8380.1661.66左3.34NO.6050.977977K000+9770.49449.94左0.06第二章:路基路面取样方法(A) (T090195)2.1适用范围2.1.1本方法适用于路基路面取芯钻机的代表性试样。2.1.2 本方法适用于对水泥混凝土面层、沥青混合料面层或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

12、合料稳定基层取样,以测定其密度或物理力学性质。2.1.3 本方法钻孔采取芯样的直径宜不小于最大集料粒径的3倍。2.2仪具与材料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1) 路面取芯钻机:手推式或车载式,钻机由发动机或电力马达驱动。钻头直径根据需要决定,宜采用直径100mm的金刚石钻头,均有淋水冷却装置。(2) 台秤。(3) 盛样器(袋)或铁盘等。(4) 试样标签。(5) 其它:镐、铁锹、量尺(绳)、毛刷、硬纸、棉纱等。2.3方法与步骤2.3.1准备工作(1)确定路段。可以是一个作业段、一天完成的路段,或按规定选取一定长度的检查路段。(1) 本规程附录A路基路面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确定取样的位置。(2) 取样

13、位置清扫干净。2.3.2 采样步骤(1) 选取采样地点的路面上,先用粉笔对钻孔位置作出标记路面的大致面积及根据目的和需要确定。(2) 钻机牢固安放在取样地点,垂直对准路面放下钻头。(3)开放冷却水,启动马达,徐徐压下钻头,但不得使劲下压钻头。待钻透全厚后,上抬钻杆,拔出钻头,停止转动,不使芯样损坏,取出芯样。沥青混合料芯样及水泥混凝土芯样可用清水清洗干净备用。(4)取得的试件应保持完整,颗粒不得散失。(5)采取的路面混合料试样应整层取样,试样不得破碎。(6)将钻取的芯样试块,妥善盛放于盛样器中,必要时用塑料袋封装。(7)填写样品标签,一式两份,一份粘贴在试样上,另一份作为记录备查。试样标签的示

14、例如图2.3。(8)对取样的钻孔或被切割的路面坑洞,应采用同类型材料填补压实,但取样时留下的水分应用棉纱等吸走,待干燥后再补充。试样编号:路线或工程名:路面层位:材料品种:施工日期:取样位置:桩号中心线左m右m取样人:试样保管人:备注:(注明试样用途或试验结果等)图2.3试样标签示例第二章:路基、路面取样方法(B)(T091295)2.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路基路面各层施工完成后的厚度检验及工程交工验收检查使用。2.2 仪具与材料(1) 挖坑用镐、凿子、锤子、小铲、毛刷。(2) 取样用路面取芯钻机及钻头、冷却水。钻头的标准直径为50mm的钻头,对基层材料有可能损坏试件时,也可用直径15

15、0mm的钻头,但钻孔深度均必须达到层厚。(1) 量尺寸:钢板尺、钢卷尺、卡尺。(2) 补坑材料:与检查层位的材料相同。(3) 补坑用具:夯实等。(4) 其它:搪瓷盘、棉纱等。2.3 方法与步骤2.3.1基层或砂石路面的厚度可用挖坑法测定,沥青面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应用钻孔法测定。2.3.2 用挖坑法测定厚度应按下列步骤执行:(1) 根据现行规范的要求,按随机取样决定挖坑检查的位置。如为旧路,该点有坑洞等显著缺陷或接缝时,可在其旁边检测。(2) 选一块平坦表面作为试验地点,用毛刷将其清扫干净。(3)根据材料坚硬程度,选择镐、铲、凿子等适当的工具,开挖这一层材料,直至层位底面。在便于开挖的前

16、提下,开挖面积应尽量缩小,坑洞大体呈圆形,边开挖边将材料铲出,置搪瓷盘中。(4)毛刷将坑底清扫,确认为下一层的顶面。(5) 将钢板尺平放横跨于坑的两边,用另一把钢尺或卡尺等量具在坑的中部位置垂直伸至坑底,测量坑底至钢尺的距离,即为检查层,以cm为计,准确至0.1cm。2.3.3 用钻孔取样法测定厚度应按下列步骤执行:(1) 根据现行规范的要求,按附录A的方法,随机取样决定钻孔检查的位置。如为旧路,该点有坑洞等显著缺陷或接缝时,可在其旁边检测。(2) 按本规程T090的方法用路面取芯钻机钻孔,芯样的直径应符合2.2.1的要求,钻孔深度必须达到厚度。(3) 仔细取出样芯,清除底面灰土,找出与下层的

17、分界面。(4) 用钢板尺或卡尺沿圆周对称的十字方向四处量取表面至上下层界面的高度,取其平均值,即为该层的厚度,准确至0.1cm。2.3.4在施工过程中,当沥青混合料尚未冷却时,可根据需要,随机选择测点,用大锥插入量取或挖坑量取沥青层的厚度(必要时用小锤轻轻敲打),但不得使用铁镐等振动四周的沥青层。挖坑后清扫坑边,架上钢板尺,用另一钢板尺量取厚度,或和改锥插入坑内量取深度后用尺读数,即为层厚,以cm计,准确至0.1cm。2.3.5 按下列步骤用取样层的相同材料填补试坑或钻孔:(1) 适当清理坑中残留物,钻孔时留下的积水应用棉纱吸干。(2)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应按相同配比作新拌

18、的材料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压实。水混凝土中宜掺加少量快凝早强的外掺剂。(3) 对无结合料粒料基层,可用挖坑时取出的材料,适当加水拌和后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压实。(4) 对正在施工的沥青路面,用相同级配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分层填补并用加热的铁锤或热夯压实。旧路钻孔也可用改性沥青混合料修补。(5) 所有补坑结束时,宜比原面层略鼓出少许,用重锤或压路机压实或平整。2.4计算2.4.1按式(4.0.4)计算实测厚度TII 与设计厚度T0I 之差。Ti=TIi T0i(4.0.4)式中:TIi路面的测厚度(cm);T0i路面的设计厚度(cm)Ti路面实测厚度与设计厚度的差值(cm);2.4.2 按本规程附录B的方

19、法,计算一个平均路段检测的厚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并计算代表厚度。2.4.3当为检查路面总厚度时,则将各层平均厚度相加即为路面总厚度。2.5报告路面厚度检测报告应列表填写,并记录与设计之差,不足设计厚度为负,大于设计厚度为正。2.6质量记录2.6.1路基、路面厚度检测记录表(表C002-01)2.6.2 路基、路面厚度检测报告(表C002-02)第三章:路基路面几何尺寸测试方法 (T091195)3.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路基路面各部分的宽度、高程 、横肉坡及中线偏位等几何尺寸的检测,以供道路施工过程、路面交工验收及旧路调查和使用。3.2仪具与材料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长度

20、量具:钢尺(2)经纬仪、精密水准仪、全中心仪、塔尺。(3)其它:粉笔等。3.3方法与步骤3.3.1准备工作(1) 在路基或路面上准确恢复桩号。(2) 根据有关施工规范或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按附随机取样的方法,在一个检测路段内选取测定的断面位置及里程桩号,在测定断面作上标记。通常将路面宽度、横坡、高程及中线偏位选取在同一断面位置,且宜在整数桩号上测定。(3) 根据道路设计的要求,确定路基路面各部分的设计宽度的边界位置,在测定位置上用粉笔作上记号。(4) 根据道路设计的要求,确定设计高程的纵断面位置,在测定位置上用粉笔作上记号。(5)根据道路设计的要求,在与中线垂直的横断面上确定成型后路面

21、的实际中心线位置。(6)根据道路设计的路拱形状,确定曲线与直线部分的交界位置及路面与路肩(或硬路肩)的交界处,作为横坡检验的基准;当有路缘石或中央分隔带时,以两侧路缘石边缘为横坡测定的基准点,用粉笔作上记号。3.3.2路基路面各部分的宽度及总宽度测定应按下列步骤执行:空两格用钢尺沿中心垂直方向上水平量取路基路面各部分的宽度,以m表示,对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准确至0.005m;对其他等级公路,准确至0.01m。测量时量尺应保持水平,不得将尺紧贴路面量取,也不得使用皮尺。3.3.3纵断面高程测定应按下列步骤执行:(1)将水平仪架设在路面平顺处调平,将塔尺竖立在中线的测定位置上,以路线附近的水准点高

22、程作为基准,测记测定点的高程读数,以m表示,准确至0.003m。(2)连续测定全部测点,并于水准点闭合。3.3.4路面横坡测定应按下列步骤执行:(1)对设有中央分隔带的路面:将水准仪架设在路面平顺处调平,将塔尺分别竖立在路面与中央分隔带分界的路缘带边缘d1及路面与路肩交界处(或外侧路缘石边缘)的标记d2处,d1 与d2两测点必须在同一横断面上,测量d1 和d2处的高程,记录高程读数,以m表示,准确至0.003m。(2)对无中央分带的路面:将水平仪架设在路面平顺处调平,将塔尺分别竖立在路拱曲线与直线部分的交界位置d1,路面与路肩(或硬路肩)的交界位置d2处,d1与d2两侧点必须在同一横断面上,测

23、量d1与d2处的高程,记录高程读数,以m表示,准确至0.003M。 (3)用钢尺测量两侧点的水平距离,以m表示,对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准确至0.005m;对其他等级公路,准确至0.01m。3.3.5 测量实际路面中心线与设计路面中心线的距离作为中心偏位cl,以cm表示,对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准确至0.5cm;对其他等级公路,准确至1.0cm。3.4计算3.4.1按式(3.3-1)计算各个断面的实测宽度B11与设计宽度B0i之差,总宽度为路基路面各部分宽度之和:Bi= Bii B0i(3.3-1)式中:Bii各断面的实测宽度(m);B0i各断面的设计宽度(m);Bi各断面的宽度和设计宽度的差值(

24、m)。3.4.2按式(3.3-2)计算各个断面的实侧高程hii与设计高程h0i之差。 hi= hii h0i(3.3-2)式中:hii各断面的纵断面高程实测(m);h0i各断面的纵断面设计高程(m);hi各断面的路面高程和设计高程的差值(m)。3.4.3各测定断面的路面横坡按式(3.3-3)计算,准确至一位小数,按计算实侧横坡iii与设计横坡i0i之差。 II= dIi d2I/BIi(3.3-3) ii=iIi i0i (3.3-4)式中:iii各测定断面的横坡(%);d1i及d21各断面测点d1与d2处的高程读数(m);BIi各断面测点d1与d2之间的水平距离(m);i0i各断面的设计横坡

25、(%) ii各断面的横坡和设计横坡的差值(%)。3.4.4根据本规程附录B的方法计算一个评定路段内各测定断面的宽度、高程、横坡以及中线偏位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但加宽及超高部分的测定值不参加计算。3.1 报告3.5.1以评定路段为单位列出桩号及宽度、高程、横坡以及中线偏位测定的记录,记录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注明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断面。3.5.2纵断面高程测试报告中应报告实测高程与设计高程的差值,低于设计高程为负,高于设计高程为正。3.5.3路面横坡测试报告中应报告实测横坡与设计横坡的差值,小于设计横坡为负,大于设计横坡为正。3.2 质量记录3.6.1路基路面宽度检测记录表(表C003

26、-01)3.6.2路基、路面横坡度检测记录表(表C003-02)3.6.3路基边坡检测记录表(表C003-03)3.6.4路基、路面纵断高程检测记录表(表C003-04)3.6.5路基、路面中线偏位检测记录表(表C003-05)第四章:路基、路面厚度测试方法(T091295)4.1.目的与适用范围4.1.1路面厚度是指基层,面层材料压实成型后的厚度及路面总厚度,以厘米计。4.1.2本方法适用于路面各层施工完成后的厚度检验及工程竣工验收检查使用,基层或砂石路面的厚度可用挖坑法测定,沥青面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宜用钻孔法测定。4.1.3如无特殊规定,以 1km为一个检测路段,每一个检测路段内抽

27、检的断面数以及整个已知路段抽检的检测路段数根据有关规范规定选用。4.2仪具与材料本方法根据需要选用下列仪具4.2.1挖坑用镐、铲、凿子、锤子、毛刷。4.2.2取样用路面芯样钻机及钻头,冷却水,钻头直径 50mm、100mm或150mm。4.2.3量尺:钢卷尺、钢板尺、卡尺。4.2.4补坑材料:与检查层位的材料相同。4.2.5补坑用具:夯、热夯、水等。4.2.6 其他:搪瓷盘、棉纱等。4.3方法与步骤4.3.1用挖坑法测定厚度的步骤:4.3.1.1根据现行规范的要求:按随机取样决定挖坑检查的位置,如为旧路,该点有坑洞等显著缺陷或接缝时,可在其旁边检测。4.3.1.2在选择试验地点,选一块约40c

28、m40cm的平坦表面,用毛刷将其清扫干净。4.3.1.3根据材料坚硬程度,选择适当的工具,开挖这一层材料,直到层位底面,在便于开挖的前提下,开挖面积应尽量缩小,坑洞大体于开挖的前提下,开挖面积应尽量缩小,坑洞大体呈圆形,边开挖边将材料铲出,置搪瓷盘中。4.3.1.4用毛刷将坑底清扫,确认为下一层的顶面。4.3.1.5将钢板尺平放横跨于坑的两边,用另一把钢尺或卡尺等量具尽量在坑的中部位置垂直伸至坑底,测量坑底至钢板尺的距离,即为检查层的厚度,以cm计,准确到0.1cm。4.3.2用钻孔取样法测定厚度的步骤:4.3.2.1 根据现行规范的要求,按随机取样决定钻孔检查的位置,如为旧路,该点有坑洞等显

29、著缺陷或接缝时,可在其旁边检测。4.3.2.2用路面取机芯样钻孔机,芯样的直径通常为100mm,如芯样仅供测量厚度,不作其他试验时,对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边可用直径50mm的钻头,对基层材料如有可能损坏试件时,也可用直径150mm的钻头,钻孔深度均必须达到层厚。4.3.2.3仔细取出芯样,清除底面灰土,找出与下层的分界面。4.3.2.4用钢板尺或卡尺沿圆周对称的十字方向四外置取表面至上下层的界面的高度,取其平均值,即为该层的厚度,准确到0.1cm。4.3.3在施工过程中,当沥青混合料沿未冷却时,可根据需要随机选择测点,用大改锥挖掘沥青层(必要时用小锤轻轻敲打),但不得扰动四周的沥青层。清扫坑边

30、后架上钢板尺,用另一钢板尺量取层厚或用改锥插入坑内量取深度后用尺读数。即为层厚,准确至0.1厘米。4.3.4用取样层的相同材料填补试坑或钻孔。4.3.4.1适当清理坑中残留物,钻孔时留下的积水应用棉纱吸干。4.3.4.2对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应按相同配比用新拌的材料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压实。水泥混凝土中宜掺加少数快凝早强的外掺剂。4.3.4.3对无机结合料基层,可用挖坑时取出的材料,适当加水拌和后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压实。4.3.4.4对正在施工的沥青路面,用相同级配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分层填补并用加热的铁锤或热夯压实,旧路钻也可用乳化沥青混合料修补。4.3.4.5所有坑补结束时,宜比原

31、面层略鼓出少许,用重锤或压路机压实平整。注:补坑工序如有疏忽,遗留或补的不好,易成为隐患而导致开裂,因此,所有挖抗,钻孔均应仔细作好。4.4计算4.4.1按式(4.1.4-1)计算实测厚度T1i与设计厚度Toi之差。TiT1iToi(4.1.4-1)式中:T1i -路面的实测厚度(cm);Toi-路面的设计厚度(cm);Ti-路面的实测厚度与设计厚度的差值(cm)。4.4.2按本规程附录B的方法,计算一个评定路段检测的厚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并计算代表厚度。4.4.3当为检查路面总厚度时,则将各层平均厚度相加即为路面总厚度。4.5报告4.5.1路面厚度检测报告应列表填写,并记录与设计厚

32、度之差,不足设计厚度为负,反之为正。4.6质量记录4.6.1路基、路面厚度检测记录表(表C004-01)第五章:压实度测试方法(T092195)5.1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法5.1.1目的和适用范围5.1.1.1本试验法适用于现场测定路基,基层或底基层及砂石路面的各种细粒土,中粒土,粗料土,包括天然砂砾土、级配砂砾料、级配碎石及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等的密度和压实度。也适用于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5.1.1.2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5.1.1.2.1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

33、层的厚度不150mm时,宜采用100mm的小型灌砂洞测试。5.1.1.2.2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大于或等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层的厚度超过150mm,但不超过200mm时,应用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5.1.2仪器设备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器设备5.1.2.1灌砂筒:有大小两种,为一金属圆筒(可用镀锌铁皮制作)有大小两种,上部储砂筒小筒容积为2120cm3,大筒容积为4600cm3,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开口,直径与储砂筒的圆孔相同,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头上开口相接。自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

34、漏斗铁板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5.1.2.2金属标准罐:用薄铁板作金属罐,用于小罐砂筒的内径为100mm,高150mm,用于大灌砂筒的直径为150mm,高200mm,上端周围均有一罐缘。5.1.2.3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用于小灌砂筒的基板为边长350mm深40mm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直径为150mm的圆孔。 5.1.2.4玻璃板:边长约500mm(用于小灌砂筒)或600mm(用于大灌砂筒)的方形板。5.1.2.5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饭盒存放、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300mm500mm400mm的搪瓷盘存放。5.1.2.6天平或台称:称量10-15

35、kg,数量不大于1g,用于含水量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0.01g、0.1g、1.0g。5.1.2.7含水量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5.1.2.8量砂:粒径0.30-0.60mm或0.25-0.50mm清洁干燥的均匀砂,约20-40kg,使用前须洗净烘干,并放置足够的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5.1.2.9盛砂的容器:塑料桶等。5.1.2.10其它:凿子、改锥、铁锤、长把勺、长把小簸箕、毛刷等。5.1.3方法步骤5.1.3.1按现行试验方法。对检测对象试样用同种材料进行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Pc)及最佳含水量。5.1.3.2按5.1.1.2的规定选用适宜的灌

36、砂筒。5.1.3.3 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步骤如下:5.1.3.3.1在灌砂筒筒口高度上,向灌砂筒内装砂至筒顶的距离不超过15mm左右为止。称取筒内砂的质量m1,准确至1g,以后每次标定及试验都应该维持与高度装砂质量不变。5.1.3.3.2将开关打开,使灌砂筒筒底的流砂孔、圆锥形漏斗上端开口圆孔及开关铁板中心的圆孔上下对准,让砂自由流出,并使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试坑内的体积相当(或等于标定罐的容积),然后关上开关稳定量筒内砂的质量。5.1.3.3.3不晃动灌砂筒的砂,轻轻地将灌砂筒移至玻璃板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上,并细心地取走灌砂筒。5.1.3

37、.3.4收集并称量留在玻璃板上的砂或称量筒内的砂,准确至1g,玻璃板上的砂就是填满筒下圆锥体的砂(m2)。5.1.3.3.5重复上述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5.1.3.4标定量砂的单位质量rs(g/cm3)其步骤如下:5.1.3.4.1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v,准确至1mL。5.1.3.4.2在灌砂筒中装入质量为m1的砂,并将灌砂筒放在标定罐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在整个流砂过程中,不要碰动灌砂筒,直到灌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闭,取下灌砂筒,称取筒内剩余砂的质量(m3),准确至1g。5.1.3.4.3按式5.1.3-1计算填满标定罐所需砂的质量Ma(g):Ma=M1-M2-M3(5.1.

38、3-1)式中: Ma标定罐中砂的质量(g)M1灌砂筒装入标定罐前,筒内砂的质量(g)M2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g)M3灌砂筒装入标定罐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g)。5.1.3.4.4重复上述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5.1.3.4.5按式5.1.3-2计算量砂的单位质量r(g/cm3) Mars=-(5.1.3-2) V其中:rs-量砂的单位质量(g/cm3)V-标定罐的体积(cm3)5.1.3.5 试验步骤:5.1.3.5.1 在试验地点,选一块平坦表面,并将其清扫干净,其面积不小于基板面积.5.1.3.5.2 将基板放在平坦表面上,如果表面粗糙度较大,则将盛有量砂(m5)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

39、间圆孔上。将罐砂筒的开关打开,让砂流入基板的中孔内,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取下灌砂筒,并称量筒内砂的质量(m6),准确至1g。注:当需要检测厚度时,应先测量厚度后再进行这一步骤。5.1.3.5.3取走基板,并将留在试验地点的量砂收回,重新将表面清扫干净。5.1.3.5.4将基板放回清扫干净的表面上(尽量放在原处),沿基板中孔凿洞(洞的直径与灌砂筒一致)。在凿洞的过程中,应注意不使凿出的材料丢失,并随时将凿松的材料取出装入塑料袋中,不要使水分蒸发。也可放在大试样盆内。等于测定层厚度,但不得有下层材料混入,最后将洞内的试调深度全部凿松材料取出,对土基或基层,为防止试样盘内材料的水份蒸发,可分几次称取材料的质量,全部取出材料的总质量为MW,准确至1g。5.1.3.5.5从挖出的全部材料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放在铝盒或清净的搪瓷盒内,测定其含水量(W以%计)。样品的数量如下:用小灌砂筒测定时,对于细粒土,不少于100g,对于各种中粒土,不少于500g。用大灌砂筒测定时,对于细粒土,不少于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