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自信心的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54986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儿童自信心的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儿童自信心的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儿童自信心的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儿童自信心的研究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儿童自信心的研究综述.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儿童自信心的研究综述 摘要:在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正处于所谓的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该阶段是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了解小学生自信心现状,分析其现状及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于培养、提高小学生自信心至关重要,也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关键词:儿童;自信心;研究;综述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也称为信心1。自信心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对人一生的发展和成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2。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有句名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是个体人格结构中起驱动作用的

2、一个重要因素,对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发展均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自信心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对小学生的自信心的研究上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 自信心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价值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竞争的激烈,需要个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支柱,也是良好心理素质的标志。自信心是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认识与充分评估的一种体验,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自信要以真实能力做基础。莎士比亚曾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自信过头了,自以为了不起,骄傲自满,就是自负。我国著名作家老舍说过:“骄傲自满是我们的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挖

3、掘的。”一个人只有充满信心而不骄傲自负,才能在未来的人生中面对一切挑战,才会拥有幸福人生。人类任何一项实践活动的成功,都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非智力因素指的是那些包括有充分的自信、坚强的意志、开朗而进取的性格,多方面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只有当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他的各方面才能获得全面而良好的发展。而且,非智力因素对儿童智力的发展还会起到保证和促进作用。“可以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智力因素作为操作系统,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往往在关键时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3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推孟曾对 1500 名天才儿童

4、进行追踪研究,发现这些早年的神童成年后智商并没有多大变化。把他们与幼年时同样智力高,成年后有成就的人相对照,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别不在于智力,而在于是否有坚强、专一等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美国 成功学 的作者克尼厄姆说过,人和人之间最早只有很小的差异,而就是这很小的差异却导致人们之间后来有了很大的差异,即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一事无成。而这最早的很小的差异,就是自信心。自信心对个人一生的发展具有基石性的作用。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孩子很难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社会的有益贡献者。美国的一个教育专家做了一个试验,将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班级的学生当作学习优秀班的学生来对待,而将一个优秀学生的班级当作问题班来教,一段

5、时间下来,发现原来成绩距离相差很远的两班学生,在试验结束后的总结测验中平均成绩相差无几。原因就是差班的学生受到不明真相的老师对他们所持信心的鼓励(老师以为他所教的是一个优秀班),学习积极性大长,而原来的优秀班学生受到老师对他们怀疑态度的影响,自信心被挫伤,致使转变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成绩4。我们可以从许多伟人身上看到这种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敢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不气馁,坚持不懈以至获得最后的成功。在我国这样一个人才辈出的国家,在那些伟人、名人身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自信心的关键作用,而且在我们周围的优秀人才身上,也不断放射出自信的光彩。近年来,许多地

6、方都把增强学生自信心作为培养目标。 1998 年北京市就把“保护自信,培养自信”作为家庭教育指导行动的主题; 1999 年完成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提出,培养幼儿自信的目标,在教育内容中也规定“为每个幼儿提供表达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以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5。可见,从小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在新时期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6二、39岁儿童自信心的发展特点儿童自信心的发展是其自我意识不断成熟和发展的标志,是时代赋予儿童的素质要求。研究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的特点,能指导父母和教师有针对性地培养儿童的自信心,不仅有利于儿童的人格与社会性的发展,而且能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和自我意识

7、的发展。王娥蕊和杨丽珠在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特点的研究上研究得出儿童自信心的发展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的年龄差异特点研究表明,39岁儿童自信心的总体发展显示出极其显著的年龄差异,但每个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均衡,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变化的。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是:37岁呈曲线式上升趋势,79岁呈缓慢下降趋势。34岁是儿童自信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67岁发展的速度仅次于34岁。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之所以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主要是因为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语言的使用等,其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地发展。自信心是自我意识中所包含的两个主要成分之一,它是一种

8、自我情绪体验。情绪的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因此由于儿童在各个时期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发展水平不同,其自信心的发展也将随之发生变化。第二、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的性别差异特点研究表明,39岁儿童自信心的总体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各维度上,除自我效能感这一维度外,男女儿童在自我表现和成就感这两个维度上均差异显著。同时,在自信心发展体以及各维度的得分上,女孩均略高于男孩。与儿童自尊发展的研究相一致,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之所以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主要因为在儿童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对儿童赋予了文化所规定的不同的性别对待。父母以及

9、幼儿园、小学的教师都积极鼓励和强化孩子以适合性别的方式行动,并对孩子进行性别角色行为指导,这就造成了儿童在人格与社会性发展上的性别差异性。例如,在教师的眼中,女孩一般都比男孩乖巧,她们的行为表现比男孩更能获得教师和父母的认可、表扬,使其经常能够获得成就感,自我表现能力和自我效能感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而促使女孩在自信心总体发展水平以及各维度发展水平上明显高于男孩。本研究表明,女孩在成就感和自我表现这两个维度上的发展水平均高于男孩,这也证实了。在儿童自信心总体发展上年龄的主效应差异非常显著,性别的主效应差异比较显著,但二者间的交互作用则不显著。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了上述理论。由于男女儿童在各项活动

10、中自我期望的程度不同,对自我的评价也不同,这可能是造成儿童自信心性别差异的另一个原因。研究表明,男女儿童自信心在自我效能感这一维度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它是随着年龄增长呈曲线上升的趋势,它以其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贯穿于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的所有年龄阶段。这说明自我效能感是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中最稳定的因素。自我效能感是儿童自信心结构的核心因素,是儿童自信心发展的最高层面,属于心理认识层面。第三、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的年龄与性别交互作用的特点研究表明,39岁儿童在自信心总体上及各维度发展上,年龄的主效应非常显著,性别的主效应比较显著,但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则不显著。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儿童自信心

11、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年龄和性别这两个因素分别对39岁儿童自信心的发展产生影响。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在培养儿童自信心的同时,不仅要依据儿童自信心发展的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还应注意到男女儿童的性别差异可能带来的影响。7二、 影响儿童自信心的因素(一)自身因素与自我评价一个人自信心的形成主要受其自我评价的影响。而自我评价的基础是自我认识。小学生年龄小,处于人生早期的不成熟期,思维尚不成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缺乏针对性,对自身的认识也不能正确客观地评判。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认识不断发展。其自我评价能力在学前期就己经产生,小学时则进一步地发展起来,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发展的过程中,并且其稳定性

12、逐渐加强。因而在小学阶段发展客观、正确的自我认知与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自信的核心,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发展自信。自我评价的能力反映学生心理成熟度和自信水平:一个人对自己的品德、智慧、能力、价值等评价适当,就会增强自信;反之,则会导致对自己评价过高的自负和对自己评价过低的自卑两个极端,从根本上削弱自信。1 、个体的成败经验与归因方式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依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幼儿阶段己产生了对成就的追求和愿望。成功体验是一种驱使人取得满意活动成果的强大内部力量。一般而言,成功的经验能提高和增强自信,而失败的结果会使

13、自信削弱或丧失。不断地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固的自信,这种自信不会因一时挫折而降低,而且还会泛化到类似情境中去。多次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人的自信,但不同的人受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小学生对成败结果的归因模式是影响自信心和行为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从行为结果寻找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称之为归因。8韦纳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从稳定性、可控性和内外部三个维度分析归因问题。在研究人们对成败的归因倾向时他认为:把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努力、能力),会使人产生满足和自豪(使人满怀信心地对待未来事件);而把失败归于内部原因,会使人感到羞耻和沮丧。我国研究者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4、中小学阶段,学业优生、差生在学习成败归因倾向上普遍存在着显著差异,优生多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可控因素,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而差生把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非控制性因素,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表现出差生对落后状态无法改变的心态或信念,即消极的自我概念或习得性无力感突出。可见,成功的内部归因和失败的不稳定性归因,有助于小学生自信心的发展。对成败的归因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信心的发展。 2 、个体的性格特征人的性格特征是影响其自信心的重要因素之一。往往活泼、开朗、积极主动、善于交往的小学生一般来说更富有自信心或者说更容易获得自信心。而性格内向、消极被动、不善与人交往的小学生,一般自信心水

15、平较低或者说不容易获得自信心。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自信心的维持。此外,自制力的发展也有利于自信心形成和发展,自制力强的人往往更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调整控制自己的情感,不因失败而妄自菲薄,也不因成功而狂妄自大。9(二)家庭因素 1 、父母的教养方式、教育观念父母亲的教养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儿童自信心发展有密切联系。父母的教育观念直接或间接地塑造出不同发展特征的儿童。10一般来说,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热情的、坚定而不严厉、使孩子充分享有自主、感受信任,会有利于孩子自信的发展;如果父母表现得过分溺爱、事事包办或过于严厉,使小学生缺少成功的体验,则会对子女的自信心形成和发展造成深远影响。有研究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教

16、养若偏向惩罚、否认、拒绝和过分干涉,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及自卑心理,对学习厌恶、抵触和缺乏信心。 2 、父母态度期望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前苏联心理学家科瓦列夫的观察表明孩子是否能成为一个有自信的人,取决于其父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倾向性期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程度能够影响儿童的自信心,对孩子的期望程度和孩子实际上能够达到的程度之间的完美协调是鼓励孩子取得成功和发展儿童自信心的关键。父母对孩子产生较低的期望,将会阻止儿童发展建立自信心的技巧;产生较高的期望,则孩子可能因目标过高难以达到而丧失自信。(三)学校因素 1 、同伴间替代性经验进入小学学习活动逐步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同伴是其重要接触模

17、仿对象,学生的信心多受到其同龄同伴同学的替代性经验影响。替代性经验即是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当个体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获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信,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看到与自己水平不相上下的示范者遭到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就会降低自信,觉得自己可能也不会有成功的希望,付出的努力也将不会太多。特别是当个体对自己某方面缺乏现实判断依据或知识时,他人的替代性经验对其影响更大。 2 、教师的态度期望小学生由于经验和知识的不足,他们的自我观念是脆弱而不成熟的。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和期望,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一般地说,教师对学生期望大,信任程度高,其自信增

18、强;反之,教师对学生期望小,信任程度低,其自信削弱。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去教学生比以消极态度去教学生,学生会学得更好,更有自信。(四)社会环境因素人是社会的人,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对人的影响无时无刻不存在。 Horney 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决定性作用,认为不良的人际环境,如威胁、过严、漠不关心、过度保护等,均易导致自卑;而良好的人际环境,如温暖、信任、建设性惩罚等,则利于自信的发展。自信不是生而俱有的,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11,社会舆论、社会风气、社会期望评价及总的社会环境氛围都影响着儿童的自信,孩子的自信是在社会影响中成长起来的。小学阶段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他们接触的社会范围开

19、始扩大,受社会的影响逐步增多,因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将有利于自信心的发展。12三、 儿童自信心的培养策略刘先华小学生自信心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中认为影响小学生自信心的因素很多,培养小学生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实施成功教育成功的经验是铸就信心的基石。家长和教师应对学生实施成功教育。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设法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获得成功体验。教师要避免以学业作为单一评价标准,要采用多元标准评价学生,因为对学业以外的能力给予积极评价,能使学生从多方面体验成功,会促进小学生积极进取,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反过来促使其在学习上有所迸步。

20、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能力,克服家长事事包办代替的不良习惯,及时发现孩子的细小进步与闪光点,多鼓励表扬孩子,使孩子体验成功,对自己有信心。(二)设立适中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适应因材施教的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己有的水平,选择有关的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太高,教学内容难度大,学生听不懂,多次努力,几经挫折,还是没收获,学生就会丧失自信心,学习情绪下降,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反之,教学目标太低,不能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学生也会产生不良情绪。因此,教师在设立教学目标时要适中,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获得知识,达到目标,产生成功后的喜悦感,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特征,相信自己的能

21、力,产生自信心。(三)开展积极归因训练一个人的归因模式是可以改变的,要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可以通过小组、班级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分析成败的原因,再由教师进行全面分析,渐渐引导他们作内部的、可控制的、不稳定因素(如努力、态度端正)的归因。将成功归因于自身内部,这就可体验到成功感和有能力感,提高承担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将失败归于稳定和不可控的原因(如能力低),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不能让学生产生“成就只取决于努力”这种不现实的认识;应该让他们具有对自身能力的正确估价,同时又认识到努力的重要性。(四)树立一个适当榜样对自信心不足的小学生,可通过树立与其水平相当但取得进步的榜样来进行教育,让学

22、生获得替代性经验。这个榜样最好是来自于学生身边,这样更能起到激励作用。另外,家长和教师首先应对学生充满自信,对他们在学习榜样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及时的正强化,以维持其自信心。13赵红丽和李宏伟在论家庭教育中儿童自信心的培养中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自信心更为重要:孩子不只是专业教育者的责任,也不只是进行知识的灌输,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与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催化剂大部分是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父母对孩子的基本素质的影响要比学校重要得多。“民风、世风皆起于家风。关键在于所有家庭都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14。”作为父母,要成为一个真正负

23、责任的培养者,需要有意识地接触新时代的教育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型、教育型家长。笔者认为在家庭教育中要学会运用鼓励的方法来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儿童的自信心是在父母一点一滴的培养中逐步树立的。家庭生活中的每一点经验,在孩子出生后就全方位地影响着他的自信心的成长,而这一点往往为我们的家长所忽略。15受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家长式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对孩子的教育方针基本上是保护、灌输与训导。加上现在的儿童多半是独生子女,家长在日常教育中会不自觉地溺爱孩子,而忽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才的重要性。要鼓励孩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境,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条件下,竞争无处不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

24、也在不断上升。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体验成功和失败。作为家长,应考虑的是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到底有多高,给孩子施加的压力有多大。许多孩子在竞争中发挥不好的原因常常可以追寻到父母身上,正是因为他们给孩子定的标准和要求太高,而且经常批评、责怪孩子,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伤害而开始向下滑行,难以停止。一个失败接着另一个失败,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完全崩溃。我们应当鼓励孩子勇于面对不完善的结果,敢于犯错误,并且从错误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而不是因犯错而使自信心受损,甚至受到摧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过分地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想一手包办,导致儿童的依赖性增强,什么都要大人帮忙,缺乏独立

25、意识,遇到困难就知难而退,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应有的自信。孩子们能自己做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做,千万别替他们去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准则,有必要反复强调。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们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因为这样会使他们失去实践锻炼的机会、丧失自信和勇气,从而产生不安全感。16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半途而废。应当不断地注意孩子点滴的改善和进步,哪怕是极微小的进步我们也会很欣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会更增强我们自己的信心,相信我们能够继续帮助他们做得更好。在培养儿童自信心的时候,我们应该重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形成全社会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和

26、良好环境。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通过构建一个巨大的、开放的素质教育网络阵地,实现学校、家庭与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17在培养儿童自信心研究中,有些笔者从弱智儿童自信心培养方面入手。范少伶在弱智儿童自信心的培养上做了深入的研究:自信心是儿童学习成功的关键,对弱智儿童更应重视自信心的培养。由于弱智儿童智力低下,反映迟钝,在家里是负担,在社会受歧视,被健全儿童看不起,久而久之就自暴自弃,对任何事情都缺乏信心。特教工作者有责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学生的心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扬起自信的风帆。弱智儿童大多性情比较孤僻,

27、过于封闭自己,自卑感强。经常带领他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是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让学生多和人打交道,增强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交往使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和聪明起来。要经常鼓励学生独立地做成一件事。弱智儿童常常心想口出,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他们在下面说,这绝不是不遵守纪律的表现,而正是他们参与活动的体现。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条件发挥学生的专长,也是培养自信的有效方法。通过兴趣小组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脑、口、眼、耳、手乃至心,都能得到积极的锻炼和协调发展,从而达到提高智能,增强自信的目的。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让每一个家庭成员每天都能关心、呵护弱智儿童的生活、学习

28、和游戏,能开心地与他们交流思想,不让他们受到冷落。满足孩子亲情的需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心理,这也是培养自信心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据专家研究表明,只有具有成功希望的事件,才能激起主体的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其自信心、进取心和毅力就会成倍地增强。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不断享受成功的喜悦,并由衷地和同学一道分享喜悦,使成功者在同学们中间扬眉吐气,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智力状况、能力差异、知识基础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无知即无能,无能就没有自信。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长,教会学生服务社会各种本领,

29、让学生获得自信的资本。弱智学生存在着容易接受暗示的特点,榜样的作用对他们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注意收集书上的和身边的典型材料,通过讲故事和表扬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一些学习的榜样,激励他们增强自信,追求成功。只要教师对学生充满热情,永不放弃,就一定能创造出教育智慧。只有教师充满自信地去从事弱智教育工作,弱智学生自信的风帆才回真正扬起。18四、 结束语自信心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自信与不自信存在一种累加效应。也就是说愈是自信的孩子,愈会成功,愈会成功则会是显得更为自信。反之,愈是缺乏自信则会是导致更深的自卑。成功较多的孩子,很少担忧与分心,会更集中精力去面对活动

30、任务。21世纪需要充满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我们不能等闲视之。19自信心是人的个性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个性甚至整个心理的发展,拥有自信心也是健康人格的重要标志。但目前国内比较注重学前儿童自信心的实证研究,而以儿童发展阶段来看,小学儿童个性发展中关于自信心方面科学性地、系统地实证研究还不够。通过调查和分析了儿童自信心现状,初步建立了儿童自信心结构的理论建构,探讨了儿童自信心影响因素,初步构建了“儿童获得成功体验培养自信心”的系列自主教育活动体系,关于儿童自信心养成研究课题继续采用科学的实证研究的方法,坚持

31、理论联系实际,以小学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儿童自信心的培养。这个课程的研究有很大的意义:在理论上来说 (1)在国内外学者研究基础上,探讨儿童自信心发展与培养的理论,构建适应小学儿童自信心发展特点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儿童健全的个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为小学开展儿童自信心教育,提高儿童心理素质,提供宏观决策和微观操作的科学依据,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教育思路。 而实践方面(1)通过儿童自信心实验研究,为小学行政管理人员及一线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直接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2)通过儿童自信心实验研究,促使学生家长不断更新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从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3)通过儿

32、童自信心实验研究,在帮助儿童获得成功体验儿童不断积累、尝试成功体验儿童自主成功的培养过程中,给予自卑和自负儿童积极期望,提供成功体验的机会,对儿童进行鼓励性评价,从而增强儿童自信心,提高儿童个性发展水平。参考文献: 1 阴国恩,李洪玉,李幼穗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 2 刘善循高效率学习与心理素质训练如何使您更聪明【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 158 一 161 。 3 杨能生,廖岷著,对话现代教育【M】,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7 年出版,第 253 页。 4 (美)克劳蒂亚著,美国人的家庭教育:自信陪伴孩子成长【M】 ,专利文献出版社 1997

33、 年出版,第 3 页。 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见 http : / / www. edu. cn / 20011126 / 30ll708shtml 网页。 6 赵红丽,李宏伟,论家庭教育中儿童自信心的培养 【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8卷6期。 7 王娥蕊,杨丽珠,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特点的研究【J】。 8 彭聆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 9 刘敏岚论自信心的发展及影响因素【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 , 2 ( 1 ) : 64 一 67 。 10 庞丽娟,李辉婴儿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 32

34、6 。 11 车丽萍自信的概念、特征及影响因素【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1 , 12 ( 6 ) : 31 一 34 。 12 13 刘先华,小学生自信心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 14 魏书生,家教漫谈【M】,漓江出版社 2002 年出版,第 14 页。 15 张伟自信心是启动孩子走向成功的动力 【J】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7。 16(德)小卡尔威特著,李浩然译,卡尔威特的教育【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7 晨曦,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J】 家庭与家教, 2003。 18 范少伶,弱智儿童自信心的培养【J】,中国残疾人:2003.8。 19 刘丽燕,浅谈儿童自信心的培养【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