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55913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中村改造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城中村改造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城中村改造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中村改造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中村改造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遂平县施庄城中村改造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遂平县施庄城中村改造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目 录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11.1项目申报单位11.1.1项目申报单位11.1.2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单位11.2项目概况11.2.1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1.2.2项目名称41.2.3项目建设性质41.2.4项目建设期限41.2.5项目建设地点41.2.6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41.3配套基础设施主要建设内容41.3.1给排水工程51.3.2道路工程71.3.3供暖工程101.3.4垃圾及污水处理工程111.4建设项目总投资及来源121.5资金申请情况13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14

2、2.1发展规划分析142.1.1驻马店市城市规划142.1.1遂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72.1.2保障性住房的发展规划182.2产业政策192.2.1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192.2.2土地政策222.2.3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政策环境232.2.4城中村改造优惠政策252.3需求分析282.3.1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282.3.2河南省房地产分析292.3.3驻马店市城中村改造情况30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333.1项目区概况333.1.1地理位置333.1.2自然条件333.1.3农业发展333.1.4土壤、水质343.1.5社会经济发展状况343.2场址选择35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364.1节

3、能原则364.2节能设计依据364.2.1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364.2.2产业政策374.2.3行业标准、规范374.3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374.3.1主要能源消耗种类374.3.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384.3.3项目总能耗394.4节能措施394.4.1建筑节能394.4.2道路照明节能434.4.3电气节能434.4.4暖通、动力节能444.4.5合理利用绿化454.4.6节水措施454.5节能效果分析46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475.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475.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475.3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方案47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486.1环境保护486.1.

4、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486.1.2区域环境现状486.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496.2.1施工期污染源496.2.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506.2.3环境保护措施516.3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分析526.3.1大气污染源分析526.3.2水污染源分析536.3.3噪声污染分析536.3.4固体废弃物分析536.3.5环境保护措施546.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556.5特殊环境影响556.6环境影响分析结论55第七章 社会影响分析577.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577.1.1对所在地区居民生活的影响577.1.2对所在地区居民就业的影响577.1.3对所在地区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587.2互适性分析587.3社会效

5、益分析597.4社会风险分析59第八章 项目招投标618.1招标的原则和要求618.2招标依据618.3招标条件628.4招标程序628.5招标规模标准及内容64附图:项目所在区位图项目道路规划图项目给水规划图项目排水规划图69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1.1项目申报单位1.1.1项目申报单位遂平新区管理委员会1.1.2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单位*b1.2项目概况1.2.1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建设背景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中央出台了十项扩大内需的措施。其中第一条就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特别是加大对

6、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2013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国资源型城市与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及城中村改造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独立工矿区转型,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三位一体”推进,着力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难题,带动内需扩大和就业增加,走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城中村改造是我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和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步伐加快的宏观经济形式,

7、国家加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力度,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2011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提出了“积极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发展战略,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而城中村改造则是实现遂平县都市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必由之路。因此,尽快规划建设能够体现现代城市品位、功能配套设施完善的小区建设,完成城市规划区内原有村庄的拆村并点工作,已成为进一步拉大遂平县城市框架、加快遂平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小康社会、全面提升遂平县城市形象,增强城市人气集聚,实现“三化”协调发展迫切需要解

8、决的问题。2、建设必要性城镇化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之路。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须要推动城镇化,否则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城中村是城镇化过程中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加快城中村改造,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统筹城乡发展,正确处理新区建设与老城改造的关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关系物权法、城乡规划法等法律和其他行政法规有效实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处理好城中村改造问题,对于促进我省城镇化健康发

9、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中村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具有布局结构混乱,基础设施缺失,环境卫生、消防安全、治安计生等问题突出,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垃圾成堆、脏乱差的现象突出、电力通讯杂乱等现象严重等特点,这不仅影响城市面貌,还影响居民的住房环境。城中村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味、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千秋工程。平房换成采光充足、通风良好、结构合理,水、电、气、暖、有线电视等居住配套设施齐全的楼房,居民住房条件可以得到改善;建成档次较高、设施齐全、功能配套的现代居住小区,实现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四同步”,城市面貌和环境得以提升。城中村改造项

10、目是一项为了人民群众、惠及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办的一件好事、实事。项目的建设可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项目区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质量。本项目的建设是改善遂平县居民生活环境和区域城市面貌的必然选择。大力加强城中村的改造力度,是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改善其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通过改造还将加快遂平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改变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城中村改造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是关心弱势群体,解决困难家庭的重要措施,是一项民生工程,稳定工程、德政工程,是关注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件大事。城中村的改造属安居工程的建设,将有效的控制高房价,有利于更好地落实房价调

11、整的政策目标,减少来自刚性需求的恐慌性需求,从而有效的防止房价和销量的暴涨暴跌。综上可以看出,本项目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1.2.2项目名称遂平县施庄城中村改造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3项目建设性质新 建1.2.4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从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到竣工交付使用,项目计划总工期为12个月(工期开始时间以实际建设时间为准)。1.2.5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遂平县107国道东侧,南关桥南侧。项目所在位置交通、水、电、热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完善,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和投入使用的需要。1.2.6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遂平县施庄城中村改造项目总占地面积45793.36平方米,总投资18000

12、.00万元,小区总建筑面积106076.41,容积率2.32,绿地率45.5%,建筑密度23%。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遂平县施庄城中村改造项目室外配套的给排水、道路、供暖、垃圾处理、排污等基础设施。1.3配套基础设施主要建设内容遂平县施庄城中村改造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为遂平县施庄城中村改造项目室外配套的给排水、道路、供暖、垃圾处理、排污等基础设施。1.3.1给排水工程1、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

13、B50013-2006);(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8)其它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规定、标准。2、设计原则根据项目总体规划,合理预测需水量,按建筑单体用水要求合理分布供水,在满足用水量和水压的要求及考虑施工和维修便捷的原则下,结合道路设计,尽可能缩短配水管线的总长度。同时,采取低质低用,高质高用的用水原则,充分利用市政供水以外的水资源,如雨水,生活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进行回收与再用。3、给水系统项目区周边敷设有市政给水干管,水源可由该给水

14、管网供给,压力充足,能够满足项目用水需要,通过在场区内形成环状管网,供应生活和消防用水,给水方式采用分质供水。依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确定项目区的用水量指标。项目建成后,小区用水总量估算详见下表。表1.1小区用水量估算表序号项目基数标准指标年用水量万m备注数量单位数量单位1生活用水2898 人120L/人.d12.69 365天2配套用水4097.93 5L/.d0.75 365天3地下室用水7604.70 2L/.次0.08 每年52次4道路、地面停车场14424.91 0.2L/.次0.07 120天,每天2次5绿化用水20835.98 0.3m/.a0.63 冷季型草坪

15、6不可预见用水按上述用水量的10%估算1.42 合计15.64 通过测算,本项目小区用水量约为15.64万吨。4、排水系统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用水排放系数0.85,绿化不计,则项目区年排污水总量13.29万吨。5、小区供排水工程建设内容从市政供水干线引入小区,主干线进小区后经二次加压后分支接入小区;除此之外,供水还要满足基本的消防要求;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住户污水排入化粪池,通过污水管道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院区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同生活污水一起排至市政污水管网。雨水分别向北向东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管网、计量、加压供水设备等。表1.2室外给排水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16、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特征描述计量单位工程量单价(元)总价(万元)1钢骨架塑料复合管1.型号、规格:DN2002.材质:PSP钢塑复合压力管3.工程内容:管道消毒、冲洗、压力试验4.敷设方式:埋地m77640031.04 2水表1.LXL-N螺翼式水表组121500.18 3消火栓1.SS100/65型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套412000.48 4焊接法兰阀门1.蝶阀DN200个512000.60 5焊接法兰阀门1.止回阀DN200个412000.48 6螺纹阀门1.蝶阀DN200个122000.24 7减压阀1.减压阀DN200组129001.08 8砌筑检查井1.砖砌园形阀门井2.直径D=2000mm

17、3.做法参国标室外给水管道附属建筑物(05S502)4.重型铸铁井盖座1215001.80 9挖土方1.给水管道挖土方2.挖土深度1.5米内m152160.24 10土(石)方回填1.给水管管沟回填m55160.09 11室外污水管道1.管材:HDPE双壁波纹管2.规格:DN3003.连接方式:橡胶圈连接4.敷设方式:埋地25160015.06 12污水检查井1.HMCN系列塑料检查井2.井筒承口360度形台阶,井筒材质为PVC轴向平壁中空管3.位于绿化带时采用塑料井盖,位于车行道时,采用防护井盖,具体位置详见图纸座2215003.30 13挖土方1.污水管道挖土方2.挖土深度1.5米内m97

18、160.16 14土(石)方回填1污水管管沟回填m26160.04 15围管座1.150砂砾垫层基础m19.41000.19 16围管座1.埋深大于0.7米,基础至管顶以上0.4米回填砂砾层m38.81000.39 17室外雨水管道1.管材:HDPE双壁波纹管2.规格:DN6003.连接方式:橡胶圈连接m59190053.19 18雨水检查井1.HMCN系列塑料检查井2.井筒承口360度形台阶,井筒材质为PVC轴向平壁中空管3.位于绿化带时采用塑料井盖,位于车行道时,采用防护井盖,具体位置详见图纸座1315001.95 19雨水进水井1.名称:室外雨水口2.型号:平箅式单箅雨水口座261500

19、3.90 20挖土方1.雨水管道挖土方2.挖土深度1.5米内m376160.60 21土(石)方回填1.雨水管管沟回填m79160.13 22围管座1.150砂砾垫层基础m67.681000.68 23围管座1.埋深大于0.7米,基础至管顶以上0.4米回填砂砾层m150.41001.50 24合计117.32 1.3.2道路工程1、道路控制规划用地无论大小,均存在内外道路的衔接问题。为保障区域与外部道路的通畅和内部人车的安全,必须对地块内部道路的出入口方位、允许或不允许路段开口、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进行控制。规划中一般注意以下几点:(1)不宜向城市交通性干道开设出入口,不得已时应限制出入口开

20、口数量,或增设辅道解决出入口问题。(2)沿街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应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和面临的道路级别而定。(3)当地块划分较小,其间有无规划道路分隔时,视具体情况提出建设用地边界距离要求,一般以满足消防通道或房屋应有距离为准。2、设计原则工程设计本着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力求技术先进、造型美观、造价经济、运行合理、车辆行驶安全流畅。此外,该工程还应具备以下设计原则。综合考虑区域的现状,用地布局以及外部条件和自然条件,规划路网为方格网状,道路系统尽量简捷,宽、平、直。近远期相结合,既要满足一期交通功能,又要适应远期交通发展的需要。适应平台远景规划,为

21、吸引外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造型新颖、美观大方,具有时代感,为遂平县施庄城中村改造项目增景添色。3、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道路交通标志及标线GB5768-19994、建设内容本项目的道路系统设置为相对独立、互不干扰的车流系统和步行系统,小区布置环道、步道、园路组成道路网络。院区设计一个主要出入口、两个次要出入口和一个车库出入口。因施工地平高程不足,全部道路均需购土方回填。室外道路建设内容详见下表:表1.3室外道路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序号项目名称计量单位工程量单价(元)总价(万元)17米宽道路672.00 1157.73 26米宽道路3170.40 11034.87

22、34米宽道路2712.40 10027.12 5合计69.73 1.3.3供暖工程1、设计依据(1)暖通空调动力设计技术措施(2003年版);(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3)其他有关设计规范与施工安装手册。2、热源本项目热源近期为项目区热网供热和人工相结合,远期全部采用项目区热网供热。3、采暖设计高区采暖系统工作压力1.05MPa,低区采暖系统工作压力0.75MPa。高区采暖系统定压采用高位膨胀水箱,设置在建筑最高层的水箱间内;低区采暖系统定压采用落地膨胀水箱,设置在换热站内。室外管网(供回水管)原则上在地下室顶板下敷设,穿出埋地部分采用直埋管。采暖系统按集中采暖系统

23、设计。水系统竖向采用同程式系统,室内管道采用双管同程式布置。在每栋楼内设置采暖管井。共用立管、热计量表等均设于管井内。4、建设内容热力工程DE219、159、108热力管道热力管道:无缝钢管DE219、长685米;DE159、长36米;DE108、长384米;热力交换站:1个;5、主要工程数量及造价详见下表:表1.4项目供暖工程主要工程量详见下表序号项目名称工 程 量金额单位数 量单价(元)总价(万元)1无缝钢管 DE219m685295.7620.26 2无缝钢管 DE159m362630.95 3无缝钢管 DE108m3482087.24 4法兰闸阀安装 DN200个201,162.002

24、.32 5法兰闸阀安装 DN100个10809.440.81 6手动调节阀安装 DN100 个2947.000.19 7手动调节阀安装 DN150个211260.23 8换热器台260001.20 9合 计33.19 1.3.4垃圾及污水处理工程为了业主生活方便与城市卫生、安全需要,在小区建设垃圾中转站;设置垃圾箱并建设化粪池,垃圾及污水处理工程投资估算详见下表:表1.5项目垃圾及污水处理工程主要工程量详见下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总价(万元)1垃圾中转站个140000040.00 2垃圾箱个304001.20 3化粪池个82500020.00 4合计61.20 1.4建设项目总投资及来源

25、1、建设投资估算根据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预算资料显示,本项目总造价情况如下表:表1.6项目总投资概算表序号分项单位数量备注一建安费281.44 1给排水工程项1117.32 2道路工程项169.73 3供暖工程项133.19 4垃圾及污水处理工程项161.20 二其他费用51.00 1勘测费项13.00 2设计费项120.00 3监理费发改委、建设部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件15.00 15.00 4工程招标代理费依据国家计价格20021980号文规定10.00 10.00 5环境影响咨询费依据国家计价格2002125号文规定3.00 3.00 三预备费16.62 1基本预备费项116.6

26、2 5% 合计349.06 一+二+三2、项目总投资的资金来源该项目估算总投资为349.06万元(含预备费),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资金。1.5资金申请情况根据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印发的关于下达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投资2014809号)等文件要求,纳入2013年、2014年度省住房保障责任目标的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国有工矿、国有林区(场)、国有垦区、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直接相关的小区内配套基础设施、与城市主干道路管网等的联接设施,补助的内容主要包括供排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供暖、道路等。以上述文件为依据,项目拟申请相关财政资,符合

27、文件要求。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2.1发展规划分析2.1.1驻马店市城市规划以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构建起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遂平组团、确山组团、汝南组团为支点的“一核三极”、“一环三带”的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 “一核三极”。“一核”即中心城区。在现有老城区、行政新区的基础上,城市向北拓展,建设北部综合新区;依托集聚区建设,城市东拓打造产业新区。同时,依托西部的石武高铁驻马店站,建设站前新区。通过几大新区建设整合空间资源,强化区域中心服务职能,提高区域竞争力。其主导功能为公共服务与生产性服务、商务办公、商业、商贸物流、职业教育、高新技术等。重点建设四大中心。行政新区文化

28、中心。以新区行政中心为核心,在107国道、开源大道结合穿城水系布局行政办公、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生活服务,打造城市文化中心。高铁商务服务中心。依托高铁驻马店站,沿开源大道、淮河大道布局商务办公、商贸、居住等功能,打造集对外交通、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居住办公于一体的城市西部区域中心。老城商业服务中心。在老城区现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城市更新,对原有功能进行优化整合,盘活土地,主要发展商业、休闲、生活服务等,建设老城综合服务中心。产、学、研中心。依托驿城大道、创业大道,布局职业教育、科技研发园区,打造豫东南职业培训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技术支撑。“三极”即遂平组团、确山组

29、团和汝南组团。规划纲要对“三极”的开发建设也作出了具体规划。“一环三带”。“一环”即都市旅游休闲环。通过对现有省道、县道改造升级,打造S220省道、S334省道、S219省道、希望大道与县道构成的旅游休闲环路,依次串联嵖岈山风景区、板桥水库、铜山风景区、薄山湖风景区、宿鸭湖、南海禅寺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并通过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与一市三县相连接,拉近城市与旅游景区的时空距离,使市民亲近自然山水,并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资源,发展短程休闲旅游产业,扩大城市知名度。“三带”即城市空间发展带、产业聚集发展带、商务休闲发展带。城市空间发展带。以107国道为主轴,结合铜山大道、乐山大道,北连遂平,南接

30、确山。依托轴带发展公共服务、生产性服务、商业商贸、居住等城市生活服务功能,形成南北向城市空间发展带。产业聚集发展带。在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之间依托驿城大道、前进大道布局食品、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煤化工、建材等产业园区,打造南北向的产业功能带。商务休闲发展带。以开源大道为核心,西连高铁驻马店站,东经宿鸭湖旅游区至汝南,形成商业休闲轴。主要发展商务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都市农业观光、历史文化旅游等产业,构建辐射东西的商务休闲带。拓展空间 实现区域和谐共生规划纲要提出的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空间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打造竞争力与组织力卓越的区域中心城市、高效率与高弹性兼备的组团城市。通过全

31、面提升产业结构,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乃至更大空间范围内协调产业布局,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资源地和承载空间。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为形成强大的区域中心城市创造空间载体;通过快速交通网络沟通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的多个发展单元,加快区域内发展单元间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城市功能整体化和布局结构网络化建设,建立一个高效率运行、高应变功能的组团式空间结构,以紧凑开发的理念进行城市组团建设;通过足够的生态空间和绿色廊道构建大尺度自然空间与中微观环境相结合的生态框架,在不超越适宜自然生态自我修复的环境开发容量内,协调城市建设、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共融、共生、共长。围绕这一战略目标规化纲

32、要提出了多项战略措施。集聚优势,强化中心。目前,我市的城镇体系首位度低,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分散,需要采取非均衡发展模式,集中力量打造强有力的发展极核,以提高城市发展能级,增强集聚效应和对周边城镇与地区辐射作用。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建设发展集合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整合发展要素和优势资源,中心城区组团结合复合型新区、产业集聚区建设,着力推动产业高端化和功能现代化,提升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市域经济发展极核作用与对外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按照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功能做优、环境做美的原则,壮大遂平、妆南、确山城市组团的规模,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综合承载能力。环湖发展,重构秩序。利用区

33、域内的山体、水库、湿地、农田、林地等自然生态资源,布局深入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内部的绿核、绿廊,打造生态廊道和城市风景道,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建立有机开敞的城市空间格局。积极有目标地进行生态绿化建设。在生态绿地内建设功能明确、规模适度、生态作用明显的郊野绿地和湿地公园,作为城市发展的生态屏障,营造城市特色生态空间轴带推进,对接联动。我市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空间主要集中于京港澳高速“黄金轴带”上。随着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将积极利用周边的自然空间要素,统筹城乡空间资源,加强宜居城乡建设,由西至东创造出“生态宜居带”,与南北向的城市、产

34、业发展主轴形成对照。通过提供完善的城市配套和舒适宜人的生活条件,吸引人口迅猛集聚,逐步壮大城市规模,进一步提升区域辐射能力。强调城乡居住空间的理想分布,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融的理想状态。2.1.1遂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驻马店市委、市政府“三区两县一体化”建设规划,确定遂平县为驻马店市产业基地和“后花园”。遂平县要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大中心城区带动功能。根据遂平县县域城镇体系现状特点,以及各乡镇的区位、交通、经济、历史、社会等诸多因素,依托交通干线和经济布局,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建制镇为主体,乡镇为补充”,即“一核、两轴、五区”的多层次空间格局。一核: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形成遂平县域

35、的产业密集区。两轴:指两条遂平县域的以交通干线形成的城镇发展轴线。其中以南北向的107国道、京广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综合交通轴为主要发展轴线,以东西向的遂嵖路和遂周路为次要发展轴线。以两条轴线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依托交通干道和发展轴线,强化中心城区对重点镇的交通联系与辐射带动作用,共同构筑遂平县域的“十”字型发展结构。五区:县域范围内按地域及产业分布特征划分为五大经济区:东部经济区(包括中心城区、常庄乡、石寨铺镇):主要产业为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工业、塑料制品业、建材业、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业等,其中石寨铺镇为重点乡镇;土地总面积为15836.78公顷。北部经济区(包括和兴乡、沈寨乡):主要产业以

36、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其中和兴乡为重点乡镇;土地总面积。土地总面积为22136.25公顷。中部经济区(包括阳丰乡、诸堂乡):主要产业为农产品贸易业等,其中阳丰乡为重点乡镇;土地总面积为12569.92公顷。西南经济区(包括文城乡、玉山镇、花庄乡):主要产业为商贸、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其中文城乡为重点乡镇;土地总面积为29035.01公顷。西部经济区(包括嵖岈山镇、槐树乡、花庄乡):主要产业为旅游业等,其中嵖岈山镇为重点乡镇。土地总面积为26691.48公顷。规划期内重点保障中心城区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新增城镇工矿用地900公顷,占全县新增城镇工矿规模的84.5%;其次重点保障“三区两县一体化”重点

37、区域(石寨铺镇、褚堂乡)和嵖岈山镇等重点镇的发展用地。2.1.2保障性住房的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制度初步形成。通过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五年间,全国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解决。到2010年底,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已达7%到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3平方米。2011年起,我国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加速跑”阶段。保障形式继续以包括廉租房在内的公共租赁住房、包括经济适用房在内的政策性产权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等实物住房保障为主,同时结合租金补贴。2011

38、年,国家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出台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完善财政投入、土地供应、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等政策,着力提高规划建设和工程质量水平,制定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和办法。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713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全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32万套,新开工建设1043万套。2013年,政府计划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2013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

39、、新开工630万套,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未来五年,全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大约是过去10年建设规模的两倍;同时,每年还将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以上。通过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将提高到20%以上,基本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2.2产业政策2.2.1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2007年,国务院发出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包括加快集中成片城中村的改造,积极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整治以及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等。以此为开端,我国开始大

40、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随后,各项政策措施对保障房建设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明确。2007年11月,建设部等七部委出台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2007年12月,建设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指导意见;2008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关于加强廉租住房质量管理的通知;2009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2010年4月2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关于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10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三部委发出关于加强廉租住房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10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

41、;201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2012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关于做好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的通知。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致包括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各类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廉租房、公租房以及农村危房改造。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我国将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举措。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的改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涉及面广、公益性强、

42、社会影响大。各地要进一步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质量管理摆在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首位,把“质量第一”的原则贯穿到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工作的全过程,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切实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质量过硬、人民群众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十二五”时期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3600万套,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的约束性指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大、分布广、项目多、工期紧,工程质量要求高、管理任务重。创新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思路和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效能,是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和品质的重要保证,是保质保量完成目标

43、任务的重要措施。各地建设、规划、住房保障等部门要牢牢把握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特点,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工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快办理相关手续,千方百计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要统筹安排工程开工建设,科学把握工程建设进度,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周期和造价。保障性安居工程参建各方要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创新管理措施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要精心规划设计,科学组织施工,严把建筑原材料和部件质量关,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抓好工程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节能省地环保型工程。十八大报告中,第七条“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第四点提到: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

44、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新国五条第4条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全面落实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的任务。配套设施要与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同步规划、同期建设、同时交付使用。完善并严格执行准入退出制度,确保公平分配。2013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要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遂平县施庄城中村改造项目总占地面积45793.36平方米,总投资18000.00万元,小区总建筑面积106076.41,容积率2.32,绿地率45.5%,建筑密度23%。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有关保障性住房的政策。2.2.2土地政策2006年的“九部委新政”再次重申对闲置土地的处置条件,从而打压囤积土地行为,逼迫开发商加速将土地投放市场,减少市场投机,以形成土地的有效供应。2006年版的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