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测量规范99.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56771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测量规范9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城市测量规范9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城市测量规范9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亲,该文档总共10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测量规范9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测量规范99.doc(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 城市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 市 测 量 规 范Code for urban surveyCJJ 8991999 北 京目 次1 总则42 城市平面控制测量4 2.1 一般规定42.2 技术设计、选点、造标与埋石72.3 水平角观测82.4 光电测距12 2.5 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152.6 观测成果的记录、整理、检验和计算16 3 城市高程控制测量19 3.1 一般规定19 3.2 技术设计、选点与埋石20 3.3 水准测量213.4 地面沉降观测23 3.5 三角高程测量24 3.6 观测成果的记录、整理、检验和计算 264 城市地形测量274.1 一般规定27

2、4.2 图根控制测量28 4.3 测图前的准备31 4.4 测站点的增补31 4.5 地形图测绘方法及要求32 4.6 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33 4.7 地形图的修测364.8 地形图的拼接和检查36 5 城市航空摄影测量37 5.1 一般规定375.2 对航摄资料的要求385.3像控点的布设395.4像控点测量41 5.5野外调绘425.6晒印像片与电算加密435.7综合法测图455.8模拟测图仪测图47 5.9解析测图仪测图485.10 机助立体坐标量测仪测图49 5.11正射影像图496 城市地籍测量516.1一般规定516.2地籍权属调查资料的核实516.3地籍平面控制测量52 6.4

3、地籍要素测量526.5面积量算536.6资料整理、检查验收与成果提交546.7变更地籍测量547 城市工程测量557.1一般规定55 7.2定线、拨地测量567.3城市工程测图587.4市政工程测量627.5 地下管线现状测量657.6 地下普通建(构)筑工程现状测量688 数字化成图708.1 一般规定708.2 数据采集708.3 数据处理与图形处理718.4 地形图绘制和验收728.5 地籍测量数字化成图728.6 地下管线测量数字化成图739 城市地图制图739.1 一般规定739.2 质量要求749.3 原图着墨、映绘、清绘与刻绘749.4 地图编绘769.5 计算机制图7610城市

4、地图制印7710.1 一般规定77 10.2 复照、拷贝 78 10.3 晒版7910.4 修版7910.5 打样、胶印8010.6 晒图、静电复印80附录A 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82附录B 各等平面控制点规标83附录C 各等级平面控制点标志、标石及其造埋的规格85附录D 光学经纬仪系列的分级及基本技术参数87附录E 方向观测法度盘位置表88附录F 测距边边长的高程归化计算89附录G 各等高程控制点标志、标石及其造埋的规格90附录H 水准仪系列的分级及基本技术参数92附录J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93附录K 布设地面标志的要求96附录L 控制像片整饰格式97附录M 调绘像片整饰格式99附录

5、N 市政工程测量纵断面图图标格式100附录P 地下管线图图式101附录Q 地下人防工程图图式103本规范用词说明104条文说明1051 总 则1.0.1 为了统一城市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各种测绘资料,保证其成果、成图的质量,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划、城市地籍管理和城市各项建设工程的勘测、设计、竣工以及城市管理的通用性测绘工作。1.0.3 本规范规定的测图方法与精度要求适用于1:5001:2000 比例尺地形图。1.0.4 对于测绘仪器、工具应精心使用和爱护,做到定期检验校正,经常检修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状态。

6、1.0.5 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1.0.6 城市1:5000和l:10000 比例尺地形图的施测与编绘,其精度要求和作业方法均应按国家现行规范执行。根据城市用图的特点,图幅宜采用城市地方坐标系统正方形或矩形分幅。在与国家控制网相联结的大城市,宜编绘1:5000 或1:10000 比例尺的国际分幅地形图。1.0.7 城市各项测量工作应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方法,但必须满足本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1.0.8 城市测量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城市平面控制测量2.1 一般规定2.1.1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

7、分级布网的原则。首级网应一次全面布设,加密网视城市建设的主次缓急,可分期分批局部布设。2.1.2 建立城市平面控制网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三角测量、各种形式的边角组合测量和导线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方法的选择应因地制宜,既满足当前需要,又兼顾今后发展。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长期适用。2.1.3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分,GPS 网、三角网和边角组合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网则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当需布设一等网时,应另行设计,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各等级平面控制网,根据城市或测区的规模均可作为首级网。首级网下用次级网加密时,视条件许可,可以越级布网。2.

8、1.4 一个城市只应建立一个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的、相对独立和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并经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使用。城市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的选择应以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为原则,并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和平均高程而定。可按下列次序选择城市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1 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时,应采用高斯正形投影统一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统一3带的主子午线经度由东经75起,每隔3至东经135。2 当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可依次采用:1)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2)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面可采用黄海平均海水面

9、或城市平均高程面。3 面积小于25km2的城镇,可不经投影采用假定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2.1.5 城市平面控制网未能与国家三角网联结,或联测国家点确有困难时,应在测区中央附近采用GPS 定位或测定天文方位角,作为城市控制网的定向依据。2.1.6 城市平面控制网观测成果的归化计算,应根据观测方法和成果使用的需要,采用我国1980西安坐标系或继续沿用1954北京坐标系,采用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应符合附录A 的规定。2.1.7 在已测有国家三角点的测区内进行城市测量时,城市控制网宜与国家网进行联结,联结时应对拟利用的国家网点的精度进行具体分析。其精度能满足城市测量要求时,应

10、直接利用加密或进行改算后加密;当精度不能满足城市测量要求时,也应充分利用其点位的标石与标架,并可选用一个国家网点的坐标与一条边的方位角作为城市平面控制网的起算数据。2.1.8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2 四等以下网中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5cm。3 点位中误差可根据点位误差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或点位在坐标轴方向的误差、来计算;相对点位中误差可根据两点的相对点位误差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或坐标增量的误差和,或边长误差和方向角误差及边长S 来计算。即: (2.1.8-1) (2.1.8-2)2.1.9 三角

11、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等级三角网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9 的规定。表2.1.9 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km)测角中误差()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二等91.01/3000001/120000三等51.8l/200000(首级)l/20000(加密)1/80000四等22.51/20000(首级)1/80000(加密)1/45000一级小三角15.0l/400001/20000二级小三角0.510.01/20000l/00002 各等级三角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l)首级网应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的网(锁)。三角形内角不宜小于30,当受地形限制时

12、,个别角亦不应小于25;2)当三角网估算精度偏低时,宜适当加测对角线或增设测距边以提高网的精度;3)加密网可采用插网(锁)或插点的方法,一、二级小三角可布设成线形锁。不论采用插网或插点的方法,因故未作联测的相邻点的距离,三等不应小于3.5km,四等不应小于1.5km,否则应改变设计方案;4)各等级交会插点点位应在高等三角形的中心附近,同一插点各方向距离之比不得超过1:3。对于单插点,三等点应有6个内外交会方向测定,其中至少有两个交角为60120的外方向;四等点应有5个交会方向,图形欠佳时其中应有外方向。对于双插点,交会方向数应两倍于上述规定(其中包括两待定点间的对向观测方向)。当采用边角组合交

13、会时,多余观测数应与上述各等插点规定相同。3 首级三角网的起始边长,应采用相应精度的光电测距仪测定。2.1.10 边角组合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等级边角组合网的设计应和三角网的规格取得一致,也应重视图形结构,各边边长宜近似相等,各三角形的内角不应大于100且不宜小于30,个别角度也不应小于25。2 各等边角组合网中边长和边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10 的规定。表2.1.10 边角组合网边长和边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km)测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二等930l/300000三等530 1/160000四等216l/20000一级1161/60000二

14、级0.5161/300003 各等级边角组合网的角度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9 的规定。4 对于由测边组成的中点多边形、大地四边形或扇形,应根据经各项改正后的边长观测值进行圆周角条件及组合角条件的检核,检核公式应按本规范第2.6.6 条的规定采用。2.1.11 导线和导线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三、四等及一、二、三级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11-1 的规定,一、二、三级钢尺量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11-2 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二、三级导线的布设可根据高级控制点的密度、道路的曲折、地物的疏密等具体条件,选用两个级别; 表2.1

15、.11-1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闭合环或附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三等153000181.51/60000四等101600182.5l/40000一级3.63001551 /4000二级2.42001581/10000三级1.512015121/6000表2.1.11-2 钢尺量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附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往返丈量较差相对误差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一级2.52501/2000051/10000二级1.81801/1500081/7000三级1.21201/0000121/50002)导线

16、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规定长度的0.7倍;3)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 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4)光电测距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1.5倍,但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6cm。当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12条时,其测角精度应提高一个等级。2 导线网用作首级控制网时,应布设成多边形格网;作为加密网时,可布设成单线、单结点或多结点导线网。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宜超过1:3。3 对不存在通视条件的GPS 网点或其它控制网的孤点,采用四等及以下各级加密导线网时,可布设成无定向导线网。但是严禁布设成两起算点之间单线附合形式,而应布设成具有两个或两个

17、以上闭合环,或组成结点的导线网,以保证导线网的精度与可靠性。在闭合环数或结点数较少时,应适当提高导线测角的精度。4 各级导线如采用钢尺丈量,当导线与三角点连接而需要布设三角副点传算网时,宜选设两条基线,构成双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基线长度不宜短于副点至三角点距离的1/2,传算网内角不得小于30。当导线边长跨越河流或障碍物无法直接丈量时,可采用解析图形间接求距。5 一、二、三级导线边长用钢尺量距时,三角副点传算网角度观测的测回数应较相应级别导线增加12 测回。三角形闭合差:一级不得大于15,二级不得大于25,三级不得大于40。传算网中基线丈量应比导线量距时增加一次往返丈量,各次丈量较差的相对误差:

18、一级不得大于1/28000,二级不得大于1/21000, 三级不得大于1/14000。6 各级导线边长采用普通钢尺进行丈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11-3 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表2.1.11-3 普通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级别作业尺数丈量方法丈量总次数读数次数估读(mm)同尺各次或同段各尺的较差(mm)温度读至()定线最大偏差(cm)尺段高差较差(cm)拉力一级2双尺同向230.520.551重锤或弹簧秤1独立往返二级2双尺同向230.520.551弹簧秤1独立往返三级1同向双次221.03171弹簧秤l)平坦光滑路面采用铺地丈量法,起伏地采用悬空丈量法。设置轴杆架的高差,相邻架不

19、宜大于lm,尺段高差用普通水准仪中丝单面尺往返或双面尺单程测定;2)拉力采用1Okg或15kg重锤的重量,或者使弹簧秤指针读数为10kg或15kg,弹簧秤须经常与标准拉力相较以保证拉力正确。7 导线作业用的钢尺,应在比尺场上按量线时使用的同样方法进行长度检定,检定钢尺丈量的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100000。2.2 技术设计、选点、造标与埋石2.2.1 技术设计前,应收集城市各项有关资料和进行现场踏勘,在周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控制网的图上设计。收集的资料应包括:1 城市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以1:100001:100000为宜)和交通图,以及有关气象和地质等方面的资料。2 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

20、开发方面的资料。3 城市内已有的控制测量资料,包括平面控制网图、水准路线图、点之记、成果表、技术总结等。2.2.2 图上设计的主要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展绘出城市原有的控制点、国家控制点以及起始边的位置。2 按照技术规定设计城市新网(锁)的控制点、起始边的位置,并拟定对旧网或国家控制网的联测方案。3 在地形图上判断和检查各相邻点间的通视情况,不能确保通视的方向,应根据障碍物的高度和在视线上的位置,计算及拟定两端点觇标最经济合理的高度。对没有确实把握的点位或方向,应设计几个备用方案。如为GPS 网,则不需要每边都通视。4 估算控制网中各推算元素的精度,如提出多种布网方案,

21、应充分利用电算技术,算出各方案中的技术经济指标,然后比较选择,进行控制网最优化设计。5 按照三角高程控制网对高程起算点的密度要求,拟定各等三角点的水准联测路线。6 根据对测区的情况调查和图上设计的结果,编写技术设计书并拟定作业计划。2.2.3 将图上设计的点位到实地选定。选定各等级控制点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的高度(或距离),二等不宜小于1.5m;三、四等及一、二级小三角以能保证成像清晰、便于观测为原则;一、二、三级导线不宜小于0.5m。采用光电测距时,选点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2.4.4 条的规定。2 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的地方或坚固稳定的高建筑物

22、顶面上,便于造标、埋石和观测,并能永久保存。各级导线亦可布设墙上标志。3 觇标高度合理,作业安全,便于低等点的加密,边缘点位应照顾日后扩展应用的便利。4 宜利用城市原有控制点和国家控制点的点位,各级导线也应充分利用已埋设永久性标志的规划道路中线点。2.2.4 二、三等控制点应建造觇标,四等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一、二级小三角不建立觇标。觇标类型可采用寻常标、双锥标、复合标、屋顶观测台和墩标等,应因地制宜选用钢材、木材和钢筋混凝土建造,各等平面控制点觇标规格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2.2.5 各类觇标的照准标的可采用标心柱或微相位式照准圆筒,其直径大小按算得(S 为控制网的边长)。2.2.6 建造各种

23、类型的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标形端正,基础坚实,标架稳固。2 照准标的中心、仪器台中心,基本与标石中心位于一条铅垂线上,其最大偏离值不应超过10cm。3 觇标橹柱离开观测视线的距离:二等点不应小于20cm, 三、四等点不应小于10cm。2.2.7 各等级控制点均应埋设永久性的标石,平面控制点标志、标石及其造埋的规格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坑底填以砂石,捣固夯实或浇灌混凝土底层。二、三、四等点应埋设盘石和柱石,两层标石中心的偏离值应小于3mm;其它平面控制点,宜埋设柱石。三、四等导线点和各级平面控制点的标石,亦可兼做低等水准点用(此时标志应为圆包,标石底层应浇灌混凝土)。标志中心应具有明显、耐久的中

24、心点。2.2.8 各等级三角点、边角组合网点与GPS点宜取村名、山名、地名、单位名作为点名,并应向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进行仔细调查后确定。同一测区有相同的点名应加以区别。新旧点重合时宜采用旧点名,不宜随便更改。各等级导线点可按区域或线路命名编号。2.2.9 点位选定后,宜逐点标定,绘制选点图。2.2.10 造标、埋石工作结束后,各等级控制点均应绘制点之记。二、三、四等控制点应办理标志委托保管手续,其它埋石点可视需要而定。觇标和标石应定期巡视检查和维修。2.3 水平角观测2.3.1 水平角观测所用的经纬仪,应进行严格的检验。对于新购置(无检验资料)的光学经纬仪,应按现行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

25、范中第四章的规定进行全面检验。光学经纬仪系列的分级及基本技术参数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一测区开始作业前应对光学经纬仪进行以下项目的检验:1 照准部旋转正确性的检验。2 光学测微器行差与隙动差的测定。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的测定。4 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正确性的检验。5 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而产生的系统误差的检验。6 光学对中器的检验和校正。光学经纬仪检定周期宜为一年。检验资料应详细记录、计算、整理,装订成册。2.3.2 水平角观测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检查觇标是否稳固安全,确认其稳固后,方可进行观测。2 整置仪器,按选点图或概略方向值找到观测方向,辨认照准目标附近的地形特征,

26、以便观测时能顺利找到目标。并检查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的距离应符合本章第2.2.3条第1 款的规定。方向观测要选择一个距离适中、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的方向作为零方向。3 为消除或减弱度盘分划长短周期误差、测微器分划误差及行差的影响,应使水平角观测各测回均匀地分配在度盘和测微器的不同位置上。应事先编制观测度盘表,方向观测法度盘位置应按附录E采用。对于电子经纬仪,可不作度盘和测微器的位置分配。2.3.3 水平角观测均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晴天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如果成像模糊或跳动剧烈时,不应进行观测。水平角观测一般在白天进行。二等点上的全部测回,应在两个以上时间段(上午、下午、夜间各为

27、一个时间段)完成。每个时间段观测的基本测回数不应多于全部基本测回数的2/3;按全组合测角法观测时,同一角度各测回不得连续观测。二等以下各等级控制点上的全部测回,可以在一个时间段内测完。2.3.4 水平角观测可采用方向观测法。当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二等三角点亦可按全组合测角法或三方向法观测。方向观测法一测回的操作程序如下:1 将仪器照准零方向标的,按观测度盘对好度盘和测微器。2 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 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标的,进行水平度盘测微器读数(重合对径分划线二次)。3 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精确照准2方向标的,按本条第2 款方法进行读数;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进行3、4、n方

28、向的观测,最后闭合至零方向。4 纵转望远镜,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 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按本条第2 款方法进行读数。5 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按上半测回观测的相反次序依次观测至零方向。以上操作为一测回。2.3.5 水平角观测过程中,仪器不应受日光直接照射,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应超过一格。气泡位置偏离接近一格时,应在测回间重新整置仪器,使水准气泡居中。有纵轴倾斜传感器校正的电子经纬仪可不受此限。2.3.6 当方向总数超过6个时,可分两组观测。每组至少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共同方向角值之差,不应大于本等级测角中误差的二倍。分组观测最后结果,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

29、站平差。2.3.7 在观测过程中,如遇某些方向目标暂不清晰时,可先放弃,待清晰时补测。一测回中放弃的方向数不应超过方向总数的1/3, 放弃方向补测时,可只联测零方向。如全部测回已测完,某些方向尚未观测过,对这些方向的观测应按分组观测处理。2.3.8 在高等级控制点上设站观测低等级方向时,应联测两个高等级方向,且宜是与低等级方向构成图形的高等级方向。高等级方向间夹角的观测值和原观测角值(当查不到原观测成果时,则用原平差值)之差不应超过,式中的、为相应于新、旧成果等级规定的测角中误差。2.3.9 各等级三角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3.9 的规定。表2.3.9 三角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

30、等级测角中误差()三角形最大闭合差()平均边长(km)方向观测测回数全组合测角法方向权 DJDJDJDJ二等1.03.5915-30(28、32)912-24(25)三等1.87.05912-569-四等2.59.0269-246-一级小三角5.015.0-26-二级小三角10.030.0-2-注:n0为测回数,nd为方向数。2.3.10 各等级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等级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3.10的规定。2 在三、四等导线点上,当只有两个方向时,宜按左、右角观测(当多于两个方向时,仍按方向法观测),在总测回数中应以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各为总测回数的一半)

31、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观测右角时仍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左角和右角分别取中数得1和r后,按1+r-360=c所计算的c值(即测站圆周角闭合差),三等不应超过3.0,四等不应超过5.0。3 为了减弱对中误差对测角量距的影响,各等级导线宜采用三联脚架法。表2.3.10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等级测角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DJ1DJ2DJ6三等1.5812-3四等2.546-5一级5-2410二级8-1316三级12-1224注:n 为测站数。2.3.11 方向观测法各项限差应符合表2.3.11的规定。表2.3.11 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经纬仪型号光学测微器

32、两次重合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 较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DJ1l696DJ238139DJ6-18-24注:当照准点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时,该方向的2C(C为视准轴误差)较差可按同一观测时间段内的相邻测回进行比较,其差值仍按上表规定。按此方法比较应在手簿中注明。2.3.12 水平角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应符合下列规定:1 凡超出本规范规定限差的结果,均应进行重测。重测应在基本测回完成并对成果综合分析后再进行。2 2C较差或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因测回较差超限重测时,除明显孤值外,原则上应重测观测结果中最大和最小值的测回。3 零方向的2C较差或下半测回的归零差超限,该

33、测回应重测。方向观测法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所测方向总数的1/3 时(包括观测三个方向有一个方向重测),该测回应重测。4 采用方向观测法时,每站基本测回重测的方向测回数,不应超过全部方向测回总数的1/3,否则整站重测。方向观测法重测数的计算,在基本测回观测结果中,重测一个方向算作一个方向测回;因零方向超限而重测的整个测回算作(nd-1)个方向测回。每站全部方向测回总数按(nd-1)n0计算,nd为该站方向总数,n0为测回数。5 基本测回成果和重测成果,应载入记簿。重测与基本测回结果不取中数,每一测回只取一个符合限差的结果。6 因三角形闭合差、极条件、基线条件、方位角条件自由项超限而重测时,应

34、进行认真分析择取有关测站整站重测。2.3.13 归心元素的测定方法和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归心元素测定,宜用经纬仪置于三个仪器位置上按盘左、盘右投影,投影面的交角应接近60或120。如因地形限制,也可在交角约为90的两个位置上连续投影两次(两次间须稍变动仪器位置)。投影的示误三角形最长边或示误四边形的长对角线,对于标石、仪器和回光中心的投影应小于5mm;对于圆筒、标心柱中心的投影应小于1Omm。2 投影应在专用投影纸上(如用透明纸需投影后贴在投影纸上)进行,投影完毕应描绘本点的两个观测方向,其中一个宜为零方向。其观测值与描绘值之差,当偏心距小于0.3m时,不应超过2;偏心距大于0.3m时,不

35、应超过1。偏心距e量至毫米,偏心角量至15。3 在不设测站观测的点上进行照准点投影时,描绘方向包括测站点方向,同时用仪器观测两个描绘方向间的夹角记于投影纸上。2.3.14 二等观测,测站点和照准点归心元素应在水平角观测前、后各测定一次;三、四等观测归心元素宜测定一次。照准点投影距观测的时间:二等观测8m及8m以上觇标不应超过一个月,二等观测8m以下觇标和三、四等观测不应超过两个月。对于高标或不稳固的觇标,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投影次数。当遇大风等特殊情况时,应及时投影。2.3.15 二、三等网的方向观测值应按下式进行高斯投影的方向改化计算: (2.3.15-1)四等网的方向观测值的方向改化可

36、采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2.3.15-2)式中 测站点1 向照准点2 观测方向的方向改化值(); 测站点2 向照准点1 观测方向的方向改化值(); 1 、2 两点的坐标值(m); 参考椭球面在1 、2 两点中点的平均曲率半径(m); 1 、2 两点的横坐标平均值(m)。2.4 光电测距2.4.1 城市各等级平面控制网、工程平面控制网和图根控制网的起始边和边长,均可采用相应精度的光电测距仪测定。2.4.2 对光电测距仪(主要指红外光相位式电子测距仪)及其主要附件,新购置和经修理后的仪器应按下列项目作全面检验与校正。1 光电照准系统共轴性或平行性的检验与校正。2 测尺频率的检验。3 照准误差(发

37、光管相位均匀性)和幅相误差的检验。4 仪器内部符合精度的检验。5 仪器测程和反射棱镜性能的测试。6 周期误差的测定。7 加常数和乘常数的测定。8 仪器外部符合精度的检验。9 电源电压对测距影响的测试。10 气压表和温度表的检验与校正11 光学对中器的检验与校正。使用中的测距仪应对本条中第1 、2 、4 、6 、7 、8 、11 款进行检定,检定周期不宜超过一年。对本条第10款检定周期宜为三年。2.4.3 测距仪精度分级,按1km测距中误差(即 mD=a + bD,当D=1 km时)划分为两级:级:5mm级:5mm10mm式中 a仪器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b仪器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mm/km);D测距边长度(km)。 2.4.4 测距边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测距边的长度宜在各等级控制网平均边长(130%)的范围内选择,并顾及所用测距仪的最佳测程。2 测线宜高出地面和离开障碍物lm以上。3 测线应避免通过发热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