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赴桐城文化宣传暑期实践策划.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59514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9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赴桐城文化宣传暑期实践策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大学生赴桐城文化宣传暑期实践策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大学生赴桐城文化宣传暑期实践策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赴桐城文化宣传暑期实践策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赴桐城文化宣传暑期实践策划.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材料学院赴桐城文化宣传暑期实践策划书前言为了响应国家和学校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充分发挥青年学生文化科技优势,服务基层,回报社会,我们组了一支赴桐城文化宣传暑期实践队,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锻炼成材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必由之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广素质拓展,是“三下乡”活动的实在意义。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利用专业知识,发扬爱国热情,积极为社会、人民服务;让同学们全方位的接触社会、了解

2、社会,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努力锻炼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用的当代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锻炼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同学的综合素质,也为农村的改革与谋求发展吹了新风,让三下乡活动把先进的文化和学术以新颖的形式送下乡。总之,我们希望这次暑期“三下乡”活动能够圆满成功。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让人们关注桐城派文化,了解它的思想意义,为桐城派文化的发展与弘扬做出应有的贡献。目录一、活动背景 4二、活动口号三、活动主题四、活动目的五、活动意义六、活动地点及时间七、活动准备八、活动内容九、活动宣传十、活动亮点和创意十一、预期效果十二、可行性分析十三、团队纪律十四、应急预案十五、团队优势及队员简介十六、经

3、费预算附录一:桐城简介附录二:桐城派简介附录三:调查问卷一、活动背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我们的“文化梦”。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而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复兴必会带来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长治久安,可持续地发展也就得以平稳实现。文化本身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

4、形态的部分。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古“文”字是指纹理、花纹之意。后来发展为包括美好的言语、思想、行为、待人、处世等表之于外的都称为“文”。文明一词就是“文”的延续。“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礼乐制度教化百姓。十八大报告同时指出: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5、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其次,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再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历史,五千年历史创造了璀璨中华文化,而璀璨中华文化又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又是

6、中华民族昂首走向世界、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我们要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二、活动口号究桐城学派,品天下奇文。三、活动主题工科生眼中的文化以桐城派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为例选题依据: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接触了太多的西方工业、政治文化,渐渐对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视而不见,甚至有了扭曲的看法,为了改变之一现象,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希望通过桐城派这一角度,让人们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为其他弘扬传统文化的举措做一个范例。2、研究一种文化,一个文学派别,最好的方向就是研究其起源以及对当时和当今的影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选择了这个大的主题,并从不同角度调研研究,搜集资料,以佐证、支撑这个课题。3

7、、从工科生的角度来看文化,在科学知识、理性的调查研究的辅助下,描绘出工科生眼中的文化。四、活动目的1、了解桐城学派的发展,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以加深对桐城学派的认识。2、通过查阅文献,走访调研,了解桐城学派对文坛以及对当地产生的影响。3、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走进乡村进行文化宣传,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自身文化素养。4、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大学生“三下乡”的号召,展现当代大学生关心社会生活、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工大学子的风采。5、团队成员通过走进乡村,亲身实践,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调研问题的能力。6、通过调查走访了解桐城学派对当地人生产生活

8、的影响,以及对当地文化、经济、教育的影响,使我们自己对桐城学派有更深的了解,同时并对桐城学派的宣传和普及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得桐城学派这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五、活动意义1、深入了解桐城派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细致、直观的认识桐城派文化,并宣传弘扬桐城派文化,吸引当地居民和政府文化部门对桐城派文化的关注和重视,采取相关措施保护桐城派文化。2、形象的描绘出工科生眼中的文化,促使工科生在学习科学技术的同时,注重文化知识的摄入,挺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同时向教育部门建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培育现代化的接班人。3、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

9、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4、在实践过程中,积攒了很多相关的经验,也有很多的缺点与不足,我们将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扬长避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5、社会实践促进了我们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活动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

10、和创新能力。6、在团队合作中可以不断完善各自的知识结构,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六、活动地点和时间安徽省桐城市,2013年8月1日8月8日七、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对队员进行一些前期基本知识的培训,包括安全知识、急救知识、文化知识等。身体准备:在三下乡前一段时间内,经常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心理准备:与家长协商好,不要让他们担心。实践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或挫折,一定要坚持下去,并且要坚持做到优秀,NEVER GIVE UP。物品准备:整理好自己的生活用品和衣服,并且带着实践过程中所需要的工具,比如地图、防暑药、花露水,做到万无一失。2、对组员进行思想动员,小组内各成员之间要相互帮

11、助,相互督察。行为方式要符合合肥工业大学的学生形象。3、要提前准备好调研、问卷的具体问题,以便提高实践时的效率;准备好记录设备,要完整清晰地记录重要的实践部分。4、小组成员要提前找到熟知当地方言的人,便于小组成员和村民的沟通和化解矛盾。要充分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要充分理解当地的生活习惯,入乡随俗,避免触犯禁忌,特别是对少数民族的居民。5、做好经费预算并且预留出应急经费,要做好备套方案与应急措施,以应对突发事件。6、充分了解当地的地形地势,特别注意河边、水库边,防止发生溺水事件。7、准备小药箱和驱蚊止痒药品并了解一些急救知识。8、小组内部明确分工,制定活动策划,对活动内容,时间,经费,注意事项等

12、进行合理安排和说明。八、活动内容(一)、活动简述本活动是围绕桐城派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查,将从桐城派的起源和发展及桐城派的影响两个大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其中研究桐城派的影响又分为教育、文学、思想、旅游四个角度,通过分块细致入微的调研,以探求桐城派如今的发展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调研的基础之上,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来宣传桐城派,扩大其影响力,达到弘扬桐城派文化的目的。(二)、社会调研一 桐城派的起源与发展【主题解说】要深入了解某一项事物,就必须从其源头开始了解。我们从初创时期、兴盛时期、末流时期三个方面了解其起源及发展变化过程。对桐城派起源与发展的了解,为我们进行桐城派的影响的

13、调研奠定了知识、方向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能迅速、准确的把握研究重点所在。【调研方法】本次调研活动将采用社会学的调查方法(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定性和定量的调研,并综合应用问卷法、走访法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调研流程】在校阶段,本小组成员会组织查阅相关文献,活动阶段我们会到当地文化局查阅相关资料,通过比对以及向相关老师请教,加深对桐城学派的认识。在准备阶段我们会做好相关调查问卷,到达桐城后对学生、老师、工人等不同职业的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束后我们会认真整理分析问卷调查表,并写出相关调查报告。我们还将在网上制作调查问卷,争取了解到更多的人对桐城学派的认识,

14、并且通过两份调查报告的对比还能了解到外界人和桐城当地人对桐城学派认识的差异。(三)、社会调研二 桐城派的影响【主题解说】桐城派的影响是渗透到各个方面的,我们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四个方面来探求其影响。得益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而壮大的桐城派对后世的教育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现代化,农村中小学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桐城派的教育理念更应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在当代展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桐城派思想下的书院讲学、家学传授、私人授徒等教育理念对农村教育模式发挥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后世桐城派学者吴汝纶的改革创新下创办皖省第一所新式学堂桐城中学堂。桐城派作家的作品和文学主张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

15、思想,发掘这些心理学思想,不仅有利于促进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作家的成长和弘扬民族文化,而且有利于心理学的中国化,增加地方经济和民族经济的文化色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区域文化建设。桐城派文化心理学思想博大精深,其中的心育观对当代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影响。桐城派标志性史迹的弘扬,如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六尺巷;桐城文化的象征-桐城文庙,是中小学教育生动教材。穷不丢书是桐城派文风的集中体现。桐城派要义归纳为“义理、经济、多闻、辞章”,这里的“经济”很引人注意什么是经济?简单说来就是经世致用的学问,它涵盖社会生活领域的各方面,如管理、财务、

16、民事,甚至还涉及自然科学领域。桐城学问注重务实,言之有物,对于儒家经典的解读往往讲求与现实结合,他们治学崇尚务实与“经世致用”,重经济、重实用,在知识领域树起了一面鲜明的大旗。【调研方向】1、桐城派对当地及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2、桐城派对当地文学发展的影响3、桐城派思想对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4、桐城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桐城派代表人物故居、纪念馆等对当地旅游发展的影响【调研方法】本次调研活动将综合应用问卷法、走访法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调研对象】按调研方向的不同,调研对象分别设置为:中学学生、大学生、当地居民、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游客【活动日程安排】时间活动名称活动内容8月2日活动前

17、期准备负责人员联系当地村委会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召开小组会议,说明注意事项。8月3日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当地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水平的居民进行桐城派专题问卷调查,初步了解情况。8月4日走访文化部门去当地文化部门了解桐城派的基本情况,专业的、有针对性的进行主题探究8月5日参观故居、博物馆参观桐城派代表人物的故居和纪念馆,感受其艰难的发展历程,对桐城派文化有一个由表及内的深入了解。8月6日座谈总结将问卷调查、走访调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初步分析【活动地点】1、教育:桐城中学、吴汝纶公学、方学渐的“讲学园”、桐乡书院2、文学:中国桐城派研究会、桐城文庙(桐城派陈列馆、桐城博物馆)、吴汝纶藏书处“半山阁” 、方

18、守敦吟诗亭“凌寒亭”3、思想:张英、张廷玉“宰相府”及“六尺巷”遗址4、经济:,方以智故居“潇洒园”、左光斗故居“啖椒堂”及“左公祠”、姚鼐的“惜抱轩”、姚莹故居,姚元之旧馆“竹叶亭”、方东树家庙、方宗诚故居“九间楼”【调查问卷的要求】一个好的活动课题和一份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是此次调研活动成败的关键,因此充分的提前准备工作是必要和重要的。1、首先就是要在网上搜集的有关信息,有针对性的确立几个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调研课题和话题作为活动主题开展各项调研活动。2、有针对性的设计调查问卷。大家分工搜集相关题目和话题,之后再通过若干次的讨论和交流最终选择一部分题目组成几套高质量的针对不同课题的调查问卷。力

19、求做到精简、科学、合理。3、针对同一课题但调查对象不同所设计的调查问卷也应不同,比如针对学生和当地居民的问卷就应该有所区分。【注意事项】1、调研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开展,并敢于深入问题。2、调查时注意认真做好记录工作,调查完以后必须及时整理内容。3、每天的例行会议上要汇报当天的调查情况并讨论。4、尊敬当地群众、在调查过程中要做到文明礼貌、活动结束后要致以真诚的谢意,感谢当地群众和部门的支持、配合。(四)、弘扬桐城派文化1、舞台剧六尺巷为了增强桐城派的文化效应,让当地居民对桐城派文化、思想有一个直观的认知,我们拟改编当地流传甚广的历史故事六尺巷,通过队员生动形象的表演,向人们展示桐城派中

20、的儒家思想等。(剧本见附录)2、活动期间我们会开展弘扬桐城派文化的宣传活动,主要以宣讲会为主要方式,地点选在补习班,超市等人流密集区,在宣传过程中注意与观众互动。九、活动宣传1、以海报和横幅等形式在当地对所开展的活动进行宣传;2、在学院、学校的网站、人人主页、微博、合肥的地方网站上做一个关于“三下乡”的专栏,内容包括整个活动的历程,队员的日记、文章、照片和记录短片等等,随时更新活动进程,与同学网友进行互动交流;3、通过学校的宣传窗张贴活动海报和照片进行宣传;4、我们将会把活动过程的录像和图片及时地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5、三下乡所涉及的一些专业道具及物品,如图纸、模型等将永久性保存及展览; 6

21、、积极联系当地电视台及报社等社会媒体机构,对我们活动进行报道,扩大我们活动的影响力,促进对桐城学派及桐城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十、活动亮点与创意1、主题新颖 我们的主题是“工科生眼中的文化以桐城派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为例”,主题新颖在我们的实践主体工科生。研究文化类主题,按理说文科生更专业、更敏锐,他们能系统的、学术的研究,这是他们的优势所在,也恰恰是他们的劣势。我们反打一耙,看似与专业无关,但我们把握住了当今文化发展的实际和主体对象。中国社会理工科生居多,相对于对科学技术的热情,他们对文化知识投入精力少之又少,这是文化教育的一个短板。让理工科生认识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处理好了这

22、个问题,就能够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也能够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科学理性的研究这个主题,这是文科生所不能及的。2、宣传学校本次活动拉近了我校与当地人民的距离,展现我校与我校学生的风采,增加了学校的知名度,扩大了我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加强了学校与外界的交流,争取在宿松县建立社会活动实践基地,有利于我校今后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也为我校学生今后投身社会打下了社会基础。3、文化传承针对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的现象,我们走进桐城派发源之地,寻访桐城派代表人物的故居及纪念馆,与当地文化局取得联系,深入了解桐城派的起源,发展与传承情况。结合实际总结出一份关于如何弘扬桐城派文化的方案。十一、预期效果

23、1、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桐城派精髓。通过对大学生和当地人的问卷调查,更深入了解到桐城派的历史文化背景,切身感受到桐城派的独特魅力,并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感到自豪。2、培养自身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个人组织和团队配合的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吃苦精神,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3、树立学校和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在村子中留下合工大学生的良好口碑,提升工大的形象,为工大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十二、可行性分析(一)选点可行性 1、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从合肥火车站出发到该地大约要2.5小时,远近适中,既避免了长途坐车的艰辛,特别是对于晕车的同学,同时又减少了车费方面的开销,同学们也容易接受。 2

24、、团队中有队员是当地人,即他们对当地的地理特地点、气候特点、形势政策都比较熟悉,这样避免了我们因对地方的不熟悉而遇到的困难。另外,他们对自己家乡的文化特色和发展情况也比较了解。更重要的是,因为是自己的家乡,在当地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能够确保我们“三下乡”活动的顺利展开,对当地的调研工作我们能获得真实的一手资料,保证调研材料的可靠性和借鉴性。 3、桐城市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对我们的文化活动的开展有莫大的帮助。 4、目前,我团队已经与当地县委、镇委等政府机构取得联系,对方已表示对我们这次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并且在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予以帮助。(二)活动可行性 1、安全可行性(1)队

25、伍采取的是个人负责,队长领队的安全制。下乡之前的培训会明确地告知队员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并让他们签署安全协议。下乡的整个过程中,队长会对每个队员负责,包括上下火车的人数清点等,保证每个队员行动在安全可控范围内,做到统一去,统一回,统一行动。(2)除了必要的人身安全保险之外,我们团队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与当地负责人保持良好沟通,并且向时间地籍贯的志愿者寻求帮助,增加实践的安全性,同时时刻保证小组成员联络,做好了充分的应急方案,带足必备药品,做好了适应行准备活动,保证食宿交通的安全。2、活动内容可行性(1)人员安排合理本队伍的负责人曾向导员和学长等有经验的人进行咨询时间过程中的具体实施问

26、题,并根据每个组员的特点来分工,各取所长。谈对团队分工明确,能够实现活动的高效性,而且队员积极性与热情较高。活动的设计基于小组成员的能力范围,为的是在挑战中求发展,这种能动力使团队合作精神更好的发挥。(2)活动前期准备充足本次活动前期准备充足,细节考虑谨慎详细,任何细节都为所有人讨论得出,队员们力争完美,多次会议之后,方案才最终确定。(3)有领导强大支持 我校长期进行三下乡活动,历届活动都做的很成功,对我们这次三下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学校各级领导充分重视,学院给予积极的支持,采取相应措施,从财力,物力及政策方面为支教的学生解除了后顾之忧。指导老师长期从事教育理论教学工作,并在调研实践指导方面经

27、验丰富,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盲目性便可基本消除。(4)方案考虑周全从方案的切入点来说,本方案与主题练习密切,活动主题与国务院头号文件相联系,与时俱进。整个活动方案都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设计,并且随着活动的深入,我们相对完善的小组讨论和指导老师汇报制度为计划的修改和完善提供了保证,可行性高。十三、团队纪律(一)团队纪律任何活动的成功进行,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纪律保证。在此次活动中,所有人员必须遵守纪律。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1、在活动中需佩戴校牌,白天除有集体活动和调研任务外,任何人员需要离开营地,要经过领队批准,领队不在时,须征得副领队的同意。晚上9:00后无特殊事情一律不准外出,更不准夜不归宿。未

28、经批准而外出的人员,记过一次。2、按时行动,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以集体利益为重。同时还需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3、入乡随俗,杜绝违反当地风俗的行为。与当地人发生矛盾时要保持高度的理性,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不得参与当地人之间的纠纷,违者通报批评一次。4、实行每日工作例会制度,会议期间,要严肃对待会议内容,尊重他人,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需向领队或副领队请假。 5、下乡期间,每一位队员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若出现旷课、缺旷活动和调研的情况,通报批评一次。6、在公共场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着装打扮,公共场合不准抽烟,白天不准穿拖鞋,开展公众性活动时,更不准追逐打

29、闹,不准有损害大学生形象的行为,吃饭住宿等需自己掏钱,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也不得接受任何形式的赠送。违反者通报批评一次。7、禁止参加游泳,攀爬,洞穴探险等危险活动,违者记过一次。8、禁止进入游戏厅,酒吧等场所,违者通报批评一次。9、遇到突发情况及时与领队取得联系,避免自作主张。10、在活动中必须听从组长安排,工作需认真负责,不能以次充好。11、对于通报批评三次者需在例会上作公开检讨,并做记过处理。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提出表扬。注:所有队员及领队均需按本制度办事,将每日情况记录在案,做到奖惩分明。(二)队员要求1、队长应该积极与当地领导取得联系,认真听取当地人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活动顺利开展还需了

30、解每个队员的特长,争取做到各取其长。同时制定每日行程安排。2、副队长需协助队长安排工作,同时确保将各项安排落到实处。3、队员间更要相互了解,多加交流,注重团队精神,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所有队员不得损坏当地人家的财物,开展活动要遵循当地人的作息时间。4、每天每人做好个人记录,写好心得体会,在例会上谈收获与感想,为更好的做调查报告做准备。5、各项活动的发票需妥善保管,财务员需将账目记录在案,并每三天将账目向队员公开一次,做到公开、透明。6、在实践活动期间,队长要定期向老师汇报队员情况和实践进度.(三)经费管理制度:1、 本着“崇尚节约,杜绝浪费”的宗旨做活动。2、在活动过程中将实行账务完全透明公开

31、和定期汇报制度。十四、应急预案 “三下乡”是一个锻炼自己、服务社会的实践性活动,我们要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个过程是艰苦,曲折的,我们要随时有忧患意识。因此,为保证这次活动顺利、有效的进行,特制订此案,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天气:实践暑期进行,十分炎热多变,活动过程中容易引发感冒、发烧、上吐下泻、中暑等症状,一对于轻微者使用备用药(前期准备的);二尽量的减少户外活动,同时也会准备帽子、伞等来做防备;三症状严重者,尽快的送到当地附近的医院,并有一到二名的其他队员陪同前往。(二)住宿饮食:村里环境对部分人可能不大适应,出现水土不服、蚊叮虫咬、擦伤摔倒等现象,每次出发前会准备好止血帖、驱

32、风油等;同时,我们会建议队员尽量都穿长裤长袖,情况严重者(摔伤较重),我们会立刻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到附近医院。(三)安全:一是财务安全,若有丢失,首先保持冷静,在当地居民的引导下去寻找,找不到由队长重新分配;二是人身安全,由于有女同志,活动过程男女搭配,发现安全隐患立即告诉队长,并且随时保持各人员间随时联络确保安全。(四)沟通:虽然团队中有安徽本地人,但考虑到地方性差异,可能仍存在沟通问题,这是我们会用加手势或者找些当地的学生作翻译;在调查的过程中,遇因视力或其它问题不能阅读以及填写问卷时,一是给准备的老花镜,二是耐心讲述问卷内容,保证调查访问有效的完成。(五)其他:充分了解当地风俗人情,入乡随

33、俗,尊重市民,万一发生冲突,矛盾激化,寻求有关部门帮助;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会灵活制定应急方案,在不改变预先方案的前提下,及时作出调整,将损失将损失调到最小。十五、团队优势及队员简介(一)团队优势1.团队成员全部是材料学院大二精英,大部分人员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部分人员具有带队、组织活动经历。2.团队成员中多人参加过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经验丰富,并且具备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4.团队成员具有如下优秀品质:(1)态度端正,有上进心,能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光荣及其意义,有很大的服务农村的热情。(2)作风朴实,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跟乡亲们打成一片,有一定的交际能力。

34、(3)专业知识技能过硬,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可以做到学以致用,服务群众。 (4)有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认真服从组织的安排,积极配合队里开展活动,能出色完成好队里交付的任务。 (二)队员简介姓名个人简介职务主要职责联系方式鲜欣团总支副书记,成五学习委员队长整体协调,任务分配,纪律管理,队员安排,负责活动的具体安排敲定、编制等15255151390杨郑军成五班长副队长协助队长进行活动任务分配及管理。15255166228谷君芳春晖社副社长,新能源组织委员财务员掌管活动所有经费、赞助、支出、预算、结算。15856380365冯莉明成五学习委员组织委员协助队长组织队员、落实督促活动的开

35、展15255101273叶瀚伟宣传委员宣传活动内容、意义、并负责与当地人联系沟通15856909903张亨摄像员负责活动、宣传等的现场照片和视频资料的拍摄18705511665汪泉记录员负责活动记录工作,写活动日记、记录会议讨论内容15256923109俞宗华生活委员负责队员饮食、住宿、卫生、活动、歇息时间安排以及队员在外的心理调整工作15256955937十六、经费预算项目单价/元数量总计/元备注车费188 * 4576包括往返等所有车费伙食15/天8 * 7840住宿15/天8 * 7840材料100包括横幅和打印等材料药品50防中暑、感冒药品通讯100总计2506附录一:桐城简介桐城简介

36、桐城市坐落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总面积1472平方千米,总人口75万人。市政府驻文昌街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平原呈阶梯分布。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国家商品粮基地。桐城古为“七省通衢”,有“中国文都”、“江淮第一城”之美誉。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城中每走一步,就有一处名人遗存,诸如方学渐的“讲学园”,方以智故居“潇洒园”,左光斗故居“啖椒堂”及“左公祠”,张英、张廷玉“宰相府”及“六尺巷”遗址,姚鼐的“惜抱轩”及其手植的银杏树,姚莹故居,姚元之旧馆“竹叶亭”,方东树家庙

37、,方宗诚故居“九间楼”,吴汝纶藏书处“半山阁”,方守敦吟诗亭“凌寒亭”,以及近代革命烈士吴樾故居等等,均历历在目,展示了古城特有风姿。当代著名学者和作家朱光潜、方东美、叶丁易、方孝岳、方令孺、马茂元、光仁洪、舒芜等也都在家乡古城留下青少年时期的足迹。主要景点有:朱光潜故居等。著名文史学家罗哲文在考察古城时写道:“想过去冠盖满京华,文章甲天下;看今朝人文重崛起,再度领风骚。”【附:桐城文庙(桐城派陈列馆、桐城博物馆)、六尺巷、宰相府、懿德流芳牌坊、东大街古建筑群、南大街古建筑群、告春及轩、凤仪里、潇洒园、讲学园、桐城中学校园、惜抱轩、半山阁、左公祠、姚莹故居、吴越故居等 。】桐城派称雄清代文坛2

38、00多年。拥有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作家群体。“天下文章,归于桐城”。上过学的人,都知道桐城派,从中学到大学,都要讲述桐城派。 附录二:桐城派简介桐城派简介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 ,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桐城派以地域而命名,主要因为其早期重要作家皆为桐城人。戴名世是桐城派奠基人,方苞为桐城派创始人,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师事、私淑或膺服他们的作家,遍及全国19个省(市)计1211人,传世作品2000余种,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其影响延及近代。桐城派的文章,

39、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则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他们的许多散文都体现了这一特点。桐城派的文章,在思想上多为“阐道翼教”而作;在文风上,是选取素材,运用语言,只求简明达意、条例清晰,不重罗列材料、堆砌辞藻,不用诗词与骈句,力求“清真雅正”,颇有特色。桐城派的文章一般都清顺通畅,尤其是一些记叙文,如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都是著名的代表作品。论点鲜明,逻辑性强,辞句精练;写景传神,抓住特征,细节盎然,寄世感叹;传状之文,刻画生动辞;纪叙扼要,流畅时晰。平易清新,是整体流派特点。散文名篇有:方苞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登泰山记。辞赋大师潘

40、承祥先生评价道:“桐城古文运动,是唐宋古文运动的继续、发展、终结。”桐城派的基本理论是从方苞开始建立的。他继承归有光的“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言有物,说文章要有内容;言有序,说文章要有条理跟形式技巧。他对于文章,要求的是“雅洁”。刘大櫆虽无重要的建树,但他是姚鼐的老师,所以在桐城派上,是承先启后者。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的古文主张,在提倡“义理(内容合理)、考据(材料确切)、词章(文词精美),三者不可偏废。”又在学习方法上,提出古文八要:“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 、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

41、。然茍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古文辞类纂序)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讲究义法,提倡义理,要求语言雅洁,反对俚俗。桐城派以“道统自任”,戴均衡方望溪先生集外文补遗序说:“平心论之,宇宙间无今汉学家,不过名物、象数、音韵、训诂未能剖析精微,而于诚、正、修、齐、治、平之道无损也;而确守程、朱如先生者,多一人则道看一方,遂以昌明于一代。”梁启超说:“桐城派又好述欧阳修因文见道之言,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者互相轻。”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时间上从康熙时一直绵延至清末;地域上也超越桐城,遍及国内。主要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之外,还有方氏门人雷铉、沈彤

42、、王又朴、沈庭芳、王兆符、陈大受、李学裕,刘大櫆门人钱鲁斯、王灼、吴定、程晋芳等,姚鼐门人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等。追随梅曾亮的还有朱琦、龙启瑞、陈学受、吴嘉宾、邓显鹤、孙鼎臣、周寿昌、鲁一同、邵懿辰等。桐城派的“载道”思想,适应清朝统治者提倡程朱理学的需要;“义法”理论,也能为“制举之文”所利用,故得以长盛不衰。他们在矫正明末清初“辞繁而芜,句佻且稚”(方苞书柳文后)的文风,促进散文的发展方面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姚鼐编选古文辞类纂,流传尤广。200余年前的桐城文派不能一概否定,正如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说“不能以其末流之堕落,归咎于作始”。桐城文学,便转折到了现当代历史阶段。“天下文章其在桐

43、城乎!”是对桐城的赞誉,同样当代桐城文学仍然生机蓬勃,尤其以潘承祥先生创立的中国桐城赋派为代表。桐城赋派的作家群,站在桐城丰厚的文化积累上,透过文化地域政治这些表层的东西,以桐城赋的新形式,创造了桐城文化的又一个活跃蓬勃的时期。桐城辞赋文学是人学,桐城辞赋作品应该能够反映一个时代深处真实的东西,引起人们对生活、社会、时代、以及生命的思考。当代桐城辞赋文学,以社会百科全书的规模记录社会变迁和历史沧桑,具有永久的价值。学者王泽生选集,系统化地总结了桐城辞赋作家的创作实践;潘承祥大师的作品最为经典。当代桐城辞赋文学,原汁原味。既反对形式上拟古倾向,又主张生活创造,对唐宋清以来古文运动作出了新的诠释,在桐城文学史上具有积极意义。附录三:关于 的问卷调查25究桐城学派 品天下奇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