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智慧工地建设评价标准.docx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206036 上传时间:2025-07-1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4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智慧工地建设评价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江西省智慧工地建设评价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江西省智慧工地建设评价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江西省智慧工地建设评价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江西省智慧工地建设评价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智慧工地建设评价标准1总则12术语和缩略语22.1术语22.2缩略语33基本规定44人员管理64. 1一般规定64.2 数据信息64.3 功能要求64.4 实施部署85机械管理95. 1一般规定95.2 数据信息95.3 功能要求95 .4实施部署106 安全管理126. 1一般规定126.2 数据信息126.3 功能要求136.4 实施部署147环境保护127. 1一般规定167.2数据信息167. 3功能要求167.4实施部署178质量管理128. 1一般规定198.2数据信息198 .3功能要求199 .4实施部署219生产管理199.1 一般规定229.2 数据信息229.3 功能要求

2、239.4 实施部署2410视频监控2510.1一般规定2510.2数据信息2510.3功能要求2510.4实施部署2611运维管理2811. 1一般规定2811.2 基础设施建设2811.3 软硬件维护2811.4 项目数据维护2911.5 信息安全与容灾2912智慧工地评价3012. 1评分方法3013. 2等级划分31附录A智慧工地评价汇总表32附录B智慧工地分项评分表33本标准用词说明51引用标准名录521总则1.0.1为规范智慧工地建设,实现数字赋能,提高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制定本标准。【条文说明】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建质函2016183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建标规20208号)、江西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意见(赣建科设20226号)等文件要求,推进我省建筑施工智慧化管理,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工程质量的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日常管理信息化、关键过程数字化、重点对象智能化,进一步促进我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此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智慧工地建设与评价。【条文说明】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内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工程

4、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上述工程涉及保密性质的除外。1.0.3智慧工地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江西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缩略语2.1 术语2.1.1 智慧工地smartconstructionsite基于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作业过程中,围绕人、机、料、法、环等影响施工安全、质量及环境等的关键要素,建立支撑现场管理、互联协同、智能决策、数据共享的信息化系统。2.1.2 1.2集成管理平台integratedmanagementplatform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各类数据信息收集、展示、分析、预警、处置的信

5、息化管理系统。2.1.3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2.1.4 电子围栏electronicfence一种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等手段,将对象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围栏区域位置信息进行比对监控,主要应用于人员、车辆等的管理。2.1.5 智能安全监测intelligentsecuritymonitoring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与物联网技术,通过实时采集的安全参数,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状态进行数据实时采集、处理、分析、预警。2.1.6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m)par

6、ticulatematter(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m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2.1.7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m)particulatematter(PMIO)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m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2. 1.8数字质量样板digitalquaIitytemplate采用BIM等数字技术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构造做法形成数字模型,利用数字技术的可视化、模拟性及优化性等特点,提升工艺样板的交底效率。3. 1.9施工模拟constructionsimulation基于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将建设工程项目的工序安排、施工工艺、资

7、源配置和平面布置等信息与模型关联,输出资源配置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等,指导和支持模型、视频等成果的制作与方案交底,2.1.10运维管理IToperationmanagement指对组成智慧工地系统的硬件设备与集成管理平台进行必要的监测、保养、升级和维修,以保证智慧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保障智慧工地数据的安全可靠。2.1.11设备安装覆盖率指在智慧工地施工现场内某一类别的机械装备、监控设备、人员佩戴定位装置等设备,通过软件或辅助硬件安装部署在智慧工地管控系统内的数量,与该类设备的总数之比。2.1.12数据完整性指在智慧工地施工周期内,各类数据内容的完整性与记录的连续性。其中,内容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

8、属性、摘要、记录信息覆盖智慧工地管控规范要求;记录的连续性是指数据的有效记录频率不低于智慧工地管控对数据记录频率的规范要求。2.2缩略语2.2.1PC个人计算机PersonaIComputer2.2.2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2.2.3BIM建筑信息模型BuiIdingInformalionModeIing2.2.4VR虚拟现实VirtuaIReaIity2.2.5AR增强现实AugmentedReaIity2.2.6MR混合现实MixedReaIity2.2.7RFID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2.2.8

9、WiFi无线保真/行动热点WirelessFidelity2.2.9UWB超宽带UitraWideBand2.2.10LE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2.2.11IP网际互联协议InternetProtocol2.2.12Al人工智能ArtificiaIInteIIigence2.2.13NB-IOT低功耗广域网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s2.2.14BLE低功耗蓝牙BluetoothLowEnergy2.2.15OCR光学字符识别OpticaICharacterRecognition3. 0.1智慧工地建设应与项目建设同步开展,由施工单位负责实施,

10、其他参建各方参与配合。建设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实施,分包单位应服从施工总承包单位总体要求。【条文说明】其他参建各方包括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及其他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质量管理有关的单位。施工单位依照相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具体负责智慧工地建设实施工作。实行施工总承包的,总承包单位对智慧工地建设实施负总责;总承包单位进行工程分包的,应明确分包单位责任,分包单位应服从总承包单位的管理。3. 0.2建设工程项目应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智慧工地管理制度,并明确其他参建各方管理责任与协同机制。【条文说明】智慧工地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建设工程项目部各级管理人

11、员、其他参建各方相关管理人员,根据本标准制定的建设管理目标,进行管理目标分解,明确具体工作细则,建立责任考核制度,从智慧工地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完整性、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方面开展定期考核。3. 0.3智慧工地建设应编制专项方案并经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核和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方案应包含工程概况、建设范围、实施流程、验收程序和要求、运行维护程序和要求、资金使用计划和制度,专项方案应整体适用可行,突出重点,宜积极应用先进技术。3. 0.4智慧工地建设实施过程中应依据管理制度、专项方案的具体要求开展实施工作,同时建立相应的过程管理记录,过程管理记录宜采用电子文档方式,并在智慧工地集成管理平台中体现

12、3. 0.5智慧工地建设应建立集成管理平台,具备数据集成、技术集成和业务集成能力。集成管理平台应包含系统集成、大数据管理、数据看板、基础服务等功能。3. 0.6集成管理平台应包含人员管理、机械管理、安全管理、环境保护、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视频监控等子系统。【条文说明】智慧工地建设通过集成管理平台将各个智慧工地管理业务子系统进行整合,为项目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提供服务,同时对各子系统对应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预警等。盾构机、架桥机等大型特种设备具备完善的控制模块和监测系统,建设工程项目采用该类型机械设备时,不纳入机械管理子系统进行管理,可设专项管理子系统,并在数据看板中进行展示。3. 0.7集成

13、管理平台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JGJ/T434的相关规定,应通过数据看板展现智慧工地数据集成、计算、分析和挖掘。【条文说明】集成管理平台作为智慧工地各管理子系统数据汇总中心,需有能力对各管理子系统进行统一管控与协同处置,对数据进行集成、存储、查询、分析、提示、报警和展示。通过数据看板实现工程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可视化,具备数据查询的功能,实现不同参建方的组织或角色可视化数据管控和个性化数据分析。3.0.8集成管理平台应为各管理子系统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权限管理、流程管理、门户管理等基本功能。3. 0.9集成管理平台应具备建设工程项目基础数据录入、查询和编辑的功能。【条文说明

14、建设工程项目基础数据一般包括项目信息、所属标段信息、单体信息等。项目信息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分类、项目地点、参建单位、总投资、总面积、建设规模、建设性质、工程用途、是否重点项目、计划开工日期、计划竣工日期、建筑节能信息等。所属标段信息包括标段编号、标段名称、标段内容、标段合同估算价、计划开工日期、工期、标段建立时间等。单体建筑信息包括项目编号、单体编码、单体建(构)筑物名称、工程总造价、地上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建筑高度、施工许可证号等。3. 0.10集成管理平台应具备移动端、PC端操作功能。【条文说明】当前移动互联网传输能力已满足文字、图片与视频等信息实时处理

15、的要求,通过移动端、PC端实现智慈工地集成管理平台的项目数据查看、实时信息采集、远程控制、推送指令和接收指令等操作功能。3. 0.11集成管理平台的搭建应采用前沿且成熟的架构、完备并广泛认可的技术语言进行研发,数据存储应采用可靠的数据库进行存储读写。3. 0.12集成管理平台应与各管理子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子系统间的数据交互与各管理要素协调控制,并预留外部数据接口。【条文说明】集成管理平台需满足其他参建各方项目管理系统的对接需要,需采用统的数据标准,并预留外部系统数据接口。3. 0.13集成管理平台及相应物联网设备应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数据接口协议,以统一的数据格式、规范的数据接口与政府

16、监管平台对接,满足监管需要。【条文说明】数据共享是智慧工地建设的基本目标,因此应当采用标准的数据接口协议和统一的数据格式,全面满足各级政府的监管需要。3. 0.14集成管理平台宜具有GIS与BIM技术应用拓展的能力。【条文说明】集成管理平台通过整合GIS轻量级空间数据可视化平台和BIM轻量化平台,实现在线进行GIS信息及BIM模型的管理应用。4. 0.15集成管理平台可结合物业化管理,对生活区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条文说明】利用集成管理平台对生活区宿舍安排、食堂管理、门禁管理、水电管理、积分超市、WIFI教育等方面进行管控,提升生活区管理水平。3. 0.16施工单位应组织智慧工地应用技术交底

17、及相关培训,相关施工作业人员应掌握智慧工地软件系统、硬件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条文说明】相关施工作业人员包含与智慧工地子系统有关的项目专业管理人员,例如智慧工地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4人员管理4.1一般规定4.1.1 人员管理应包含实名制管理、教育培训、考勤管理、薪资管理、诚信管理、人员定位、岗前体检等内容。4.1.2 进入施工现场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的项目管理人员及建筑工人均应纳入实名制管理。【条文说明】依据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建市201918号),总承包企业(包括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以及依法与建设单位直接签订合同的专业承包企业)对所承接建设工程

18、项目的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负总责,分包企业对其招用的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负直接责任,配合总承包企业做好相关工作。4.2数据信息4. 2.1实名制信息应包括人员基本信息、从业信息等。【条文说明】人员基本信息包括项目管理人员和建筑工人的身份证信息、文化程度、工种(专业)、技能(职称或岗位)证书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和人脸信息等。从业信息包括工作岗位、劳动合同、考勤、薪资和从业记录等。4. 2.2教育培训信息应包括培训内容、培训类型、培训时间、考核结果、参培人员列表等。4. 2.3考勤管理信息应包括项目管理人员考勤信息、建筑工人考勤信息等。【条文说明】项目管理人员考勤信息包括姓名、进出场时间、人脸抓拍照片、

19、数据来源等。建筑工人考勤信息包括姓名、进出场时间、班组信息、人脸抓拍照片、数据来源等,其中班组信息包括班组名称、单位信息、班组长身份证号及手机号等。4. 2.4薪资管理信息应包括人员基本信息、支付信息等。【条文说明】支付信息包括支付周期、支付日期、支付对象、应发工资数额、实发工资数额、工资发放凭证、建筑工人签字等。4. 2.5诚信管理信息应包括诚信评价、举报投诉、良好行为及不良行为记录、黑名单信息等。【条文说明】良好行为记录包括姓名、单位名称、良好行为内容、发生时间、奖励级别、奖励内容等。不良行为记录包括姓名、单位名称、事件类型、事件级别、发生时间、事件描述、处理结果等。黑名单信息包括姓名、证

20、件类型、证件号码、登记日期、失信行为描述、认定部门、列入黑名单日期、移出黑名单日期等。4. 2.6人员定位信息应包括活动轨迹、实时位置等。【条文说明】实时位置可以是相对位置,也可以是绝对位置。相对位置包括所在单体名称、楼层或区域。绝对位置采用经纬度表示,宜采用GCJ-O2坐标。4. 2.7健康指标信息应包括体温、酒精含量、血压、血氧等。4.3功能要求4. 3.1实名制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证件和人脸信息自动采集、比对功能;2 应具备人证分离、低龄或超龄预警提醒功能;3 宜具备人员信息编辑、查询功能;4 可具备人员信息跨工地共享功能。【条文说明】人证分离指人脸与证件头像比对,证照与本人不

21、一致。低龄一般指低于18岁,超龄一般指男性高于60岁或女性高于50岁,从事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等高危险性、高风险性工作的,超龄一般指男性高于55岁或女性高于45岁。4. 3.2教育培训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人员教育培训记录录入、上传、查询功能;2 宜具备对安全教育未达标人员预警提醒功能;3 可具备在线教育培训及管理功能;4 可具备多终端在线教育培训功能;5 可具备应用VR、AR,MR等技术的教育培训功能。【条文说明】教育培训包括安全教育、技能培训等。在线教育培训管理一般包括课程库、试题库、讲师库等资源维护,在线考试、考核结果统计等。4. 3.3考勤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人员通行授

22、权、智能判别功能;2 应具备实时采集人员通行影像资料功能;3 应具备按公司、班组、姓名等信息查询考勤记录功能;4 宜具备考勤工时、出勤天数自动统计、综合分析功能;5 可具备在工地出入口通过电子屏展示场内人员信息的功能。【条文说明】人员通行影像资料分为正常通行与异常通行影像资料,正常通行影像资料是借助生物识别考勤设备活体检测人脸采集,异常通行影像资料一般指远程刷脸或借助人脸面具、照片等高科技手段作弊采集的影像资料。4. 3.4薪资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薪资发放记录录入、上传功能;2 宜具备薪资管理信息统计、分析和查询功能;3 宜具备薪资逾期发放预警提醒功能;4 可具备薪资结算结果的电子签

23、名确认功能;5 可具备与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薪资发放记录数据共享功能。4. 3.5诚信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人员奖惩记录登记、查询功能;2 宜具备黑名单管理、共享功能;3 可具备人员诚信评价自动分析功能。【条文说明】奖惩记录指举报投诉、良好行为及不良行为记录。4. 3.6人员定位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人员场内位置实时记录、跟踪功能;2 应具备人员活动轨迹查询功能;3 宜具备智能定位设备配置管理功能;4 可具备人员位置信息与GIS或BlM关联功能;5 可具备电子围栏设置、靠近危险区域预警提醒功能;6 可具备紧急情况下语音通话、视频通话、SOS紧急呼叫功能;7 可具备现场人员密度、热力图

24、显示功能。4. 3.7岗前体检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健康指标信息采集、自动上传至集成管理平台功能;2 宜具备查询历史健康指标记录功能;3 可具备健康指标不符合上岗要求的预警提醒功能;4 可具备与门禁系统联动功能。4.4实施部署4.4.1 施工现场应采用身份识别信息采集设备、生物识别考勤设备、闸机、视频监控设备实现人员管理,可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安装电子屏实时显示场内人员数据和位置信息。【条文说明】闸机根据建设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闸机型式不作限制。4.4.2 身份识别信息采集设备应具备采集身份证、人脸、指纹或虹膜等信息的功能。【条文说明】身份证信息采用公安部认证的二代身份证读卡器进行读取。

25、4.4.3 施工现场出入口应部署门禁系统,宜采用活体检测人脸等生物识别技术进行实名制考勤,相关电子考勤和图像、影像等电子档案保存期限,从实际竣工之日起不少于2年。【条文说明】生物识别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在其他领域应用较为广泛,根据江西省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实施细则(修订)(赣建字202112号)要求采用活体检测人脸等生物识别技术。4.4.4 人员定位设备宜包括智能安全帽或其他定位设备。【条文说明】人员定位可采用北斗、蓝牙、RFID.WiFi.UWB等技术。4.4.5 岗前体检设备应具备体温、酒精含量、血压、血氧等健康指标监测功能。【条文说明】岗前体检设备可以使用体温、酒精含量、血压、血氧等单项指标

26、监测设备或多项指标监测一体机,酒精含量检测仪器精度应满足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规定,血压检测仪器精度应满足血压计和血压表GB3053规定。5机械管理5.1 一般规定5.1.1 机械管理应包含机械档案管理、安装拆卸管理、塔式起重机监控管理、施工升降机监控管理、高处作业吊篮监控管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监控管理、检查维保管理等内容。【条文说明】智慧工地机械管理是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将机械设备进场验收、现场安装、备案登记、日常使用、维修保养、巡视检查、拆卸出场等工作有效地管理起来,结合传感器和智能控制设备的使用,保障机械设备安全运行,配合数据采集,实现机械设备全周期管理

27、5.1.2 塔式起重机监控管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及数据传输规范GB/T37366的规定;施工升降机监控管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施工升降机安全监控系统GB/T37537的规定。5.2数据信息5. 2.1机械档案管理信息应包括机械基本信息、技术档案等。【条文说明】机械基本信息包括机械编号、机械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名称、设备状态、进场时间、使用部位、出场时间等。技术档案包括机械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企业资质、出厂日期、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产权单位名称等。6. 2.2安装拆卸信息应包括安装信息、拆卸信息等。【条文说明】安装信息包括安装时间、安装

28、部位、安装单位名称、安装单位资质证书、安装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使用单位名称、安装作业人员及资格证书、安装方案、检测单位名称、检测报告结论、使用登记证、历次安装信息等。拆卸信息包括拆卸时间、拆卸部位、拆卸单位名称、拆卸单位资质证书、拆卸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拆卸作业人员及资格证书、拆卸方案等。7. 2.3塔式起重机监控管理信息应包括操作人员信息、工作参数、监测数据等。【条文说明】塔式起重机监测数据包括塔式起重机编号、开始运行时间、结束运行时间、起重力矩、起重量、起降高度、工作幅度、回转角度、风速等。8. 2.4施工升降机监控管理信息应包括操作人员信息、工作参数、监测数据等。【条文说明】施工升降机监

29、测数据包括施工升降机编号、开始运行时间、结束运行时间、载重量、运行高度、运行速度、门锁联动状态、防坠器安全状态、风速、轿厢内人数等。9. 2.5高处作业吊篮监控管理信息应包括工作参数、监测数据等。【条文说明】高处作业吊篮监测数据包括高处作业吊篮编号、开始运行时间、结束运行时间、载重量、起降高度、升降速度、倾角、位移、风速等。10. 2.6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监控管理信息应包括操作人员信息、工作参数、监测数据等。【条文说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监测数据包括架体编号、架体高度、架体跨度、架体倾角、机位跨度、起重装置额定起重量、作业层允许荷载、防坠制动距离、施工活荷载、升降工况活荷载、升降时同步控制相邻机位

30、荷载差值等。11. 2.7检查维保信息应包括检查信息、维保信息等。【条文说明】检查信息包括检查对象、检查人员、检查时间、检查结果、整改人员、整改时间、整改结果等。维保信息包括维保计划、维保对象、维保内容、维保人员、维保时间、维保结果等。12. 3.1机械档案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机械基本信息录入、上传、查询等功能;2 应具备机械技术档案录入、上传、查询等功能;3 宜具备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识别RFID实现录入、查询等功能。【条文说明】上传功能是指在表单录入相关信息过程中,上传相应佐证材料、影像资料等附件。5. 3.2安装拆卸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安装拆卸信息录入、上传、查询等功能;

31、2 应具备安装拆卸信息台账管理功能;3 宜具备扫描二维码或识别RFID实现确认、查询等功能。5. 3.3塔式起重机监控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工作参数录入功能;2 应具备运行数据实时监测、无线传输、自动记录等功能;3 应具备超起重力矩、超规定运行等工况时的提示、报警、推送等功能;4 应具备操作人员身份识别、认证功能;5 宜具备作业防碰撞监测,提供声光报警等功能。6. 3.4施工升降机监控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工作参数录入功能;2 应具备运行数据实时监测、无线传输、自动记录等功能;3 应具备超载、超运行高度等工况时的提示、报警、推送等功能;4 应具备操作人员身份识别、认证功能;5

32、应具备轿厢内人数识别功能。5. 3.5高处作业吊篮监控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工作参数录入功能;2 应具备运行数据实时监测、无线传输、自动记录等功能;3 应具备超载、超升降高度等工况时的提示、报警、推送等功能。5. 3.6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监控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工作参数录入功能;2 应具备运行数据实时监测、无线传输、自动记录等功能;3 应具备超负荷、超荷载升降等工况时的提示、报警、推送等功能;4 宜具备架体整体或分组升降的同步控制、自动预警等功能。5. 3.7检查维保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日常检查信息录入、上传、查询等功能;2 应具备维保信息的录入、上传、查询等功能;3

33、 应具备检查维保台账管理功能;4 宜具备隐患未整改、逾期未保养的提示、预警、推送等功能。5.4.1机械应部署实时采集监测数据信息的传感器或设备,以及操作人员身份识别、认证设备。5.4.2对机械进行运行监测时,严禁损害机械受力结构,不得改变原有安全装置和电气控制系统。【条文说明】在安装运行监测设备或传感器时,严禁对机械设备的结构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不得影响结构力的传递和内力的分配,从而影响结构承载安全。安装传感器接入信号时,不得拆除原有安全保护装置并应保证其有效,不得改变电气控制的调节、操作方式。5.4.3机械操作处应部署显示装置,以文字、图表等方式显示主要工作参数和监测数据的对比信息。【条文说

34、明】机械设备运行数据显示设备的安装位置应保证操作人员处于正常操作姿态时能清晰浏览显示的数据信息,不得阻碍操作人员观察和操作时的肢体动作。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升降设备集成控制和显示装置部署在楼层处,不得部署在架体上。5.4.4机械工作参数的录入和更改应由专职机械管理人员进行操作。【条文说明】机械工作参数的录入和更改应留存参数修改记录,并设置独立密码。5.4.5塔式起重机应部署摄像头,实现吊钩可视化,辅助现场吊装作业。5.4.6塔式起重机可部署实时监测螺栓紧固状态的传感器用于对螺栓松动情况进行预警,可部署实时监测钢丝绳断股、损伤的传感器用于判断钢丝绳的断肢风险和趋势。5.4.7施工升降机应部署智能摄像

35、头识别轿厢内人数,可部署实时监测螺栓紧固状态的传感器用于对螺栓松动情况进行预警。5.4.8高处作业吊篮可部署配重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配重情况,重量缺失时自动预警。6安全管理6.1 一般规定6.1.1 安全管理应包含安全方案及交底、安全隐患排查、危大工程管理、风险管控、安全日志、安全资料、应急管理、智能安全监测等内容。【条文说明】智慧工地安全管理旨在针对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状态的监管,通过信息化手段、数字化技术、智能化应用实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实时监督、对物的不安全状态实时监控,提升安全防控能力,降低安全风险。6.1.2 智能安全监测的高支模监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

36、0的规定;深基坑监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的规定。6.2 数据信息6. 2.1安全方案及交底信息应包括基本信息、方案清单、专家论证信息、交底清单、交底内容等。【条文说明】安全方案及交底基本信息包括方案名称、编制人、编制时间、审核人、审核时间、审核意见、审批人、审批时间、审批意见、交底人、被交底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交底时间、交底部位、单位名称、作业工种等。专家论证信息包括论证项目信息表、论证方案、论证报告、签到记录、论证意见回复等。7. 2.2安全隐患排查信息应包括隐患排查信息、整改信息、见:查信息等。【条文说明】隐患排查信息包括检查人员、时间、部位、问题

37、描述、结论、整改期限、责任人等。整改信息包括整改人员、整改完成时间、整改情况、整改结果等。复查信息包括复查人员、复查时间、复查结论等。8. 2.3危大工程管理信息应包括基本信息、技术资料、跟踪管理信息等。【条文说明】危大工程基本信息包括名称、类型、规模、实施部位等。技术资料包括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论证报告等。跟踪管理信息包括现场检查信息、验收信息、整改信息等。9. 2.4风险管控信息应包括风险管控台账、风险源清单、管控措施等。【条文说明】风险源清单包括风险源名称、风险类别、风险等级、场所部位、风险评价、责任部门、责任人等。管控措施包括安全规章制度、风险管理体系、具体控制措施等。6.2.

38、5安全日志信息应包括基本信息、今日施工内容、检查记录、人员信息等。【条文说明】安全日志基本信息包括单位名称、工程名称、日期、天气情况等。今日施工内容包括施工部位、作业内容、作业人员数量、工种等。检查记录包括岗前教育情况、危大工程实施情况、隐患排查信息、事故处置信息等。人员信息包括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资格证书信息、相关人员签字信息、从业人员履职情况、项目管理人员请假情况等。6.2.6安全资料信息应包括基本信息、过程资料信息、验收记录等。【条文说明】安全资料基本信息包括资料名称、资料类别、文件类型等。过程资料信息包括安全教育培训记录、特种作业人员信息、隐患排查记录等。验收记录包括基坑验收记录、模板

39、工程验收记录、脚手架工程验收记录等。6.2.7应急管理信息应包括应急物资信息、预警信息、应急处置过程信息等。【条文说明】应急物资信息包括种类数量、空间分布、使用记录等。预警信息包括事故信息、预警级别等。应急处置过程信息包括事故上报时间、事故上报内容、应急响应情况、现场处置情况、后期处置情况等。6.2.8智能安全监测信息应包括监测项目及数据、测点信息、预警信息等。【条文说明】监测项目及数据包括卸料平台监测信息、高支模监测信息、脚手架监测信息、深基坑监测信息等。卸料平台监测信息包括主钢丝绳拉力、载重等;高支模监测信息包括模板沉降、立杆轴力、杆件倾角、支架整体水平位移等;脚手架监测信息包括基础沉降、

40、立杆轴力、立杆垂直度、整体水平位移等;深基坑监测信息包括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地下水位、支撑轴力、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等。测点信息包括测点编号、安装位置、监测时间等。预警信息包括预警值、预警记录等。6.3功能要求6. 3.1安全方案及交底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安全方案及交底上传、审批、查询等功能;2 应具备安全方案及交底台账管理功能;3 宜具备基于BlM技术可视化交底功能;4 宜具备安全方案电子签章功能。【条文说明】基于BIM技术的可视化交底是指利用BIM技术形成安全管理模型,能够集成深化设计与安全生产、防护设施、隐患排查、风险源、事故信息等,动态表达安全技术措施实施过程,实现工程安全管理中对于技

41、术交底可视化与操作过程规范化的要求。6. 3.2安全隐患排查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安全隐患排查计划上传、审批、查询等功能;2 应具备安全隐患排查信息录入、上传、审核、查询、导出等功能;3 应具备文字及影像资料录入、上传功能;4 宜具备安全隐患整改超期预警推送等功能;5 宜具备整改情况统计分析、生成分析报表功能。6. 3.3危大工程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危大工程专项方案及交底上传、审批、查询等功能;2 应具备危大工程专项方案编制、审核、专家论证等状态查询功能;3 应具备通过移动端进行危大工程动态管理功能。6. 3.4风险管控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风险源清单上传、审批、查询等功能;

42、2 应具备安全风险辨识功能;3 应具备安全风险等级评定功能;4 宜具备对识别的风险分级制定管控措施功能;5 宜具备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跟踪管理功能。6. 3.5安全日志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安全日志录入、上传、审批等功能;2 应具备安全日志查询、导出功能;3 宜具备当天安全日志未填报预警推送功能;4 宜具备影像资料录入、上传功能。6. 3.6安全资料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安全资料录入、上传、查询等功能;2 应具备施工安全资料档案管理功能;3 宜具备数字化档案自动组卷功能。6. 3.7应急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应急预案上传、审批、查询等功能;2 应具备现场异常、预警信息推送功能;

43、3 应具备应急物资的数量、空间分布、使用记录上传、查询功能;4 应具备各类应急处置过程信息记录、查询功能;5 宜具备定期汇总施工现场预警次数功能。【条文说明】现场异常包括停电、火灾、坍塌等。6. 3.8智能安全监测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智能安全监测方案上传、审批、查询等功能;2 应具备卸料平台实时监测、自动预警及推送功能;3 宜具备高支模实时监测、自动预警及推送功能;4 宜具备脚手架实时监测、自动预警及推送功能;5 宜具备监测数据报表自动生成、历史数据查阅等功能。6.4实施部署6.4.1 安全管理应采用数据自动采集设备,数据自动采集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具备无线或有线网络传输数据、离线

44、存储、自动上传的功能;2 应具有抗干扰性,免受其他网络或设备干扰的能力;3 应保证检查信息数据的时间连续性或周期性。6.4.2 安全管理人员应根据需求配备不同类型功能的终端设备,采集、查询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数据。【条文说明】终端设备信息采集支持图片、视频及语音等数据录入。6.4.3 卸料平台、高支模、脚手架、深基坑等危大工程监测宜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信息,超过预警值时现场声光报警提示,上传至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并自动进行预警推送。【条文说明】卸料平台智能监测系统由传感器、主机、连接线、警示灯等硬件组成,通过固定在卸料平台钢丝绳上的重量传感器实时采集主钢丝绳拉力、载重等数据,一旦数据超过

45、预警值,现场声光报警,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高支模智能监测系统通过智能传感器、监测系统实现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高支模系统的监测,协助现场及时发现高支模系统模板沉降、立杆轴力、杆件倾角、支架整体水平位移等异常变化,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及现场声光报警将现场情况告知相关人员,其监测布点根据构件种类和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跨度、荷载等确定。脚手架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主机、无线组网等装置实时监测脚手架基础沉降、立杆轴力、立杆垂直度、整体水平位移等异常变化,超过预警值系统自动报警,以减少和预防脚手架坍塌等事故。深基坑智能监测采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前端传感器实时采集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地下水位、支撑

46、轴力、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等数据,实时传输至智慧平台进行分析,保障数据连续性、及时性,一旦数据超过预警值,系统立刻报警。6.4.4 4.4智能安全监测设备的部署范围、位置和数量应结合施工进度、重点部位、危险区域等现场情况确定,安装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不应妨碍施工设施的正常工作,应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6.4.5 4.5可通过Al智能识别技术、无人机巡查技术,实时获取分析现场出现的不合规范操作等信息,并通过后台预警装置及时推送至相关人员,实现自动安全巡检。6.4.6 可在施工现场加工区、材料堆放区、易发生火灾隐患区域设置烟感探测器,监测现场烟雾浓度,探测器内置芯片可实时上传监测数据,当现场发生火灾事故时,系统自动发出警报并推送至相关人员。7环境保护7.1 一般规定7.1.1 环境保护应包含扬尘监测、噪声监测、气象监测、车辆冲洗管理、建筑垃圾管理、用电监测、用水监测、污水监测等内容。7.1.2 扬尘监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的规定;噪声监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的规定;污水监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排入城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房地产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