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合作论文.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60868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合作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际经济合作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际经济合作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合作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合作论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跨国公司逆向对外直接投资与自主创新目 录目录1摘要2一、前言2(一)选题缘由2(二)有关理论的评述2(三)研究的问题和方法2(四)选题的目的与意义3二、相关理论综述3(一) 国外学者关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研究3(二) 国内学者关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研究4三、中国跨国公司的逆向对外投资与自主创新5(一) 中国跨国公司的逆向外投资5(二) 中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推动自主创新之路7(三) 中国跨国公司的成功对国内政策的启示9四、韩国跨国公司自主创新的特征及启示10(一) 韩国跨国公司自主创新的现状10(二) 韩国跨国公司自主创新的特征11(三) 韩国跨国公司自主创新对中国的启示12五、结论13

2、参考文献14摘 要 通过统计资料及案例分析等方法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相结合分析我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现状、特征,与其他新兴国家的投资作比较,提出适合中国跨国公司进一步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中国跨国公司可以利用FDI的先进经验和理念,来提升技术和增强企业对外投资的的能力,同时到发达国家的新技术发源地学习和发展技术,从而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关键词 跨国公司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型”对外投资 自主创新一、前言(一)选题缘由自20世纪70年代以末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吸引外资迅猛发展,而对外投资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加速发展。就目前中国的FDI规模而言对于

3、一个只有短暂的对外投资历史的国家而言,已经相当的庞大。按照传统理论,中国的对外投资发展似乎过于提前。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认为,发展中早期的对外直接投资一般投向于邻近的发展中国家,然而随着规模不断的扩大,才扩展到距离较远的发达国家。然而,近年来中国对欧美发达国家投资比重明显增加,说明发达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投资东道国的地位日益增强。面对这新的投资状况的出现,需要找到相应的理论论据来支持。(二)有关理论的评述一般情况下,把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对经济技术水平先进的发达国家的的投资行为称为逆向型对外投资。企业为实现一定的投资效益而必须通过学习来掌握发达国家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能力,这种以学习为目的的对外投资称为

4、学习型FDI。有学者认为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是一种“逆向性”的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在与汲取国外先进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自主创新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力。(三)研究的问题和方法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跨国公司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影响机制的研究提出中国跨国公司进一步加强对外直接投资推动跨国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法。对逆向投资理论及自主创新理论进行系统的回顾与分析,构建适合中国跨国公司向发达国家逆向直接投资理论。2、比较研究法。与其他新兴国家的逆向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比较与分析,吸收他国的经验来增强本国跨国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3、案例分析法。从公司的角

5、度进行案例分析,对这些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所采取的投资模式、成长发展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四)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国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引进的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转移对本国技术进步的贡献越来越小。所以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增强跨国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健康发展。中国跨国公司向发达国家技术寻求型逆向投资时,不仅对东道国具有技术外溢效应,而且对本国具有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跨国公司通过创造性资产和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获取新技术,增强新产品生产能力,提升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

6、资的质量。如何利用对外投资以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与竞争实力有着深远的意义。二、相关理论综述(一)国外学者关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研究小规模技术理论美国经济学家LTWells在1983年出版的“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中分析发展中跨国公司的比较优势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第一,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市场规模小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大规模生产技术无法从这种小市场需求中获得规模效益,而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适应国内市场,开发了满足小市场需求的小规模生产技术,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小规模技术具有劳动密集和灵活性大的特点,适合小批量生产,可提供品质繁多的产品。第二、低

7、廉的管理费用、低价营销战略及当地采购使得小规模技术生产的平均成本具有竞争力,物美价廉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武器。第三,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开发的适应性技术,一定成都市带有自主创新的特征,也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有优势技术地方化理论印度学者Lall对印度的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投资动机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后于1983年出版的“The New Multinational:The Spread of Third World Enterprises”提出发展中国家企业形成自己的特有优势:第一,发展中国家技术知识的当地化是在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环境中进行的,这种新的环境往往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要素价格

8、及其质量更相符合。第二,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进口技术大的消化、吸收和改造,使他们的产品能更适合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这种创新活动可以形成竞争优势。第三,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来自于其生产过程和产品与更适应当地的价格要素、要素质量和需求条件,而且来自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技术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第四,发展中国家企业往往能开发出与品牌产品不同的消费品,特别是当东道国市场较大,消费者的品位和购买能力有很大差别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仍有一定的竞争能力。第五,由于政府、自然、文化和语言等因素的影响,上述优势在更好地服务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时能够得到强化。发达国际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争优

9、势的来源比较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1 企业/集团规模大2 靠近资本市场3 拥有专利或非专利技术4 产品差异5 营销技巧6 管理技术和组织优势7 低成本投入8 对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的纵向控制9 东道国政府的支持1 企业集团2 技术适合于第三世界供求条件3 有时的产品差异4 营销技术5 适适合当地条件的管理技术6 低成本投入(特别是管理和技术人员)7 “血缘”优势8 东道国政府的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在拉奥技术地方化理论的基础上,英国里丁大学教授坎特维尔(J . A. Cantwell) 和他的学生托兰惕诺(Paz E. Tolentino) 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期提出了发展中

10、国家对外投资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在强调技术创新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推动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指出,要具备这种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应先具备学习和组织能力。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受其国内产业结构和内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在产业和地域分布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在产业分布上,首先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纵向一体化生产活动,然后是以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为主的横向一体化生产活动。从地理扩张看,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距离”的影响,对外投资遵循以下发展顺序:首先在周边国家投资,然后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扩展,最后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11、,开始涉足高科技领域的生产与研发活动,并向发达国家投资以获取更先进的技术。(二) 国内学者关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研究“流出获得优势”论“流出获得优势”论指出对外直接投资想获得以下优势:回避壁垒优势;获取东道国资本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优势;收益优势;内部贸易优势;产业延伸优势;规模经济效益优势;区位市场知识优势;经济特权优势。技术缺口国内学者在双缺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技术缺口概念,进而提出发展中国家弥补技术缺口不能只靠吸引外资,而应积极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认为技术缺口是中国跨国投资的动因之一。基于弥补技术缺口的对外直接投资,称为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其目的在于汲取国外先进的

12、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创造新的比较优势。二阶段理论“二阶段理论”于1997年被提出。第一阶段为“经验获得阶段”,是试探、熟悉或学习阶段,投资者通过经营活动掌握各种经营要素。当投资者本身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其他方面存在缺陷时,可以进入一个较为先进的市场进行学习,累计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营销能力。第二阶段为“利润攫取阶段”,在该阶段中,跨国对外投资的最主要的准则是利润最大化。若母国企业的一般性经营资源水平高于东道国企业,该国跨国公司的主要目的在于攫取利润;若母国大多数企业处于劣势状态,该国跨国公司先以获取经验为主要目的。MAL三优势论国内学者借鉴Dunning的OLI理论的基础上

13、,提出了“MAL三优势理论”作为解释发展中国家海外技术获取型投资的理论框架。国内市场优势(M,Domestic Market Advantage)是指企业拥有领先于国内市场其他企业的经营优势;技术吸收优势(A,Technology Absorbing Advantage)是指企业能够吸收、消化东道国的技术要素,具备良好的模仿学习、技术管理能力;技术要素区位优势(L,Technology Location Advantage)是指东道国具备在特定产业技术资源方面的技术优势。当企业同时具备这三大优势时,才有能力进行技术获取型海外直接投资。三、中国跨国公司的逆向对外投资与自主创新(一)中国跨国公司的

14、逆向对外投资1.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第一、规避贸易壁垒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关税壁垒和传统壁垒受到WTO约束,为了保护国内产业,限制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市场。发达国家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性更低、更不容易监督和预测的保护性措施。如反倾销贸易壁垒、技术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社会责任标准贸易壁垒、特别保障贸易壁垒、电子垃圾处理方法贸易壁垒、非市场经济地位贸易壁垒等新型贸易壁垒。第二、市场容量大中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的发达国家人口众多,人均国内产值较高,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域市场,其消费非能力高、需求更多样性,为他国的投资提供了很多的机会。有利于了解和熟悉国际是从运

15、作规则。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可以接近和了解与母国不同的消费者的需求,可以为拓展新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科学技术发达发达国家技术发展始终处于世界前沿,中国可以通过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获取创新技术信息、雇佣国外高科技人才、培养本土创新人才、利用国外R&D环境、减少技术创新时间和风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强国际竞争力。2.中国对发达国家投资概况中国逆向型对外投资主要指中国大陆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如表3-1),从表中可看出中国逆向型对外投资呈一下特点:1、中国逆向型对外投资的区位相对集中;2、逆向型直接对外投资保持快速增长;3、逆向型直接投资区位调整比较明显。 中国逆向型对外投资

16、的主要分布 单位:万美元国家截至1990年底中方投资额截至2009年底中方投资额日本757.1369286.00英国414.89102828.00法国694.5722103.00德国655.32108224.00瑞士199.503030.00荷兰198.5533587.00比利时62.105691.00卢森堡0248438.00奥地利87.50155.00葡萄牙0502.00西班牙157.6720523.00意大利298.6019168.00丹麦0.584079.00瑞典69.1211189.00芬兰0904.00挪威65.001295.00美国28868.87333842.00加拿大5299

17、.84167034.00澳大利亚30922.6858631.00新西兰215.009385.00表3-1数据涞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与200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类)图3-1 中国对主要发达国家投资存量数据涞源:200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类)(二) 中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推动自主创新之路1、自主创新的定义创新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把创新引入了经济领域。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个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熊彼特所说的“创新”包括以下五种情况:引入新产品,即消费

18、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者创造一种产品的新特性;引入新技术,即采用新的生产方法,这种新的方法不一定非要建立在科学发展基础之上,还可以是以新的商业方式处理某种产品;开辟新的市场,这个市场可以是新出现的,也可以是以前存在但并未开发的;开拓并利用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是指获得或控制原材料、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来源,无论这种原料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处理的;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如制造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自主创新指的是一个经济体使用自身人力资本、研发等创新要素的投入,在一定创新环境下,基于自身能力创造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的知识、技术、管理理念等创新成果,以及将这些新成果转化为再生产要素的一个产出

19、过程。2.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自主创新之路海尔l 海尔的创新历程创新是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海尔竞争力最主要的源头。海尔集团的创新经以“引进消化、吸收模仿和引智创新为主线发展。电冰箱是海尔集团最早的产品之一,电冰箱的发展可以说是海尔集团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以海尔集团的电冰箱技术发展进程为例,探寻下海尔的创新之路。l 模仿创新阶段(10841987年)海尔产品品种单一,为了打开本土市场,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于是引进了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的生产技术,并委派技术人员赶赴德国接受培训。在国内技术发展缓慢的背景之下,海尔通过自身的努力,从引进、学习到消化国外先进的技术突破了内部技术瓶颈,并进行模仿

20、创新,推出了亚洲第一台四星级冰箱。l 创新性模仿阶段(19881991)海尔产品逐步系列化,拟议低成本、高质量扩大本土市场,并逐步打开海外市场。在这个阶段,海尔研发活动的重点在于生产工艺的创新和零部件的国产化。通过对国内市场的调研,海尔进行工艺创新,开发出可以分解成冷冻和冷场两个部分的双开门电冰箱,产品大受欢迎,并通过了美国UL认证。产品首次走出国门。l 改进性创新阶段(19921997)海尔实现了产品多样化,以直接出口拓展海外市场。海尔瞄准了新的市场需求,以改进性产品创新为主,利用技术积累,逐步形成了自主研发的能力,在国际上率先攻克来冰箱无氟、节能、大力冷冻三合一的难题,由此踏上了自主创新之

21、路。l 逆向对外投资推动自主创新阶段(1998至今)海尔产品门类已经相当齐全,实行海外市场设计、生产、营销三位一体化战略。海尔此时的研发重点一方面对现有技术的整合创新,如把变频技术运用到冰箱中,开发出变频冰箱;另一方面,为了跟上世界前沿技术的脚本,通过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信息中心、研发中心、设计网络(如表5所示),及时获取和掌握国际最新资讯。运用全球科技资源初步形了技术创新全球化。从海尔电冰箱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基于全球竞争的创新过程。在整个历程中,海尔在电冰箱技术上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技术引进初期,海尔的创新能力很薄弱,经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改造,逐渐积累了电冰箱技

22、术增强了自身技术创新的能力,为海尔走向国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海尔全球信息中心、技术联盟和设计网络分布海尔全球信息中心海尔与国际知名企业的研发技术联盟海尔全球设计网络国 家汉城韩国悉尼澳大利亚洛杉矶和硅谷C MOLD、朗讯、NETSCREEN洛杉矶和硅谷美国东京东芝东京日本阿姆斯特丹飞利浦阿姆斯特丹荷兰里昂里昂法国蒙特利尔蒙特利尔加拿大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中国迈兹德国海尔集团专利申请逐年合计数 图3-2 数据来源:海尔官方网站 海尔的知识产权战略是集团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尔二十年的发展得益于对知识产权的重视,海尔的“品牌的国际化”战略的成功,知识产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海尔特色的知识产权管

23、理是海尔创新战略的基础和保障。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 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海尔才能继续在国际化的道路中越走越好,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为海尔提供了良好的研发环境,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动向等,无疑推动了海尔的自主创新能力。(三)跨国公司的成功对国内政策的启示“走出去”战略近年来,一些经济实力和技术基础较强且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在其产品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的状况下,把眼睛瞄向境外,到国外寻觅商机另辟战场。我们把这种方式叫做走出去,并制定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24、。事实证明,中国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实施走出去战略对于我国转移过剩的生产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获取先进技术,突破贸易壁垒等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需要选择科学的战略模式。企业应根据东道国的风险与成本状况、国内外市场的供求状况、产业发展状况、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状况等综合因素,选择各种适合自己的走出去模式。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无论实力,还是经验,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在走出去过程中当然,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当跨国公司遇到各种国际障碍时,政府、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会从不同的角度伸出援手,帮助跨国公司客服困难。使得中国企业朝着成为世界

25、级跨国公司的梦想更进一步。对中国自主创新政策的发展建议1.加强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为自主创新奠定坚实基础。我国政府研发资金主要流向了研究机构和高校,而目前流入这两个部门的资金中用于基础研究的比例分别不足15%和5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建议大幅提高。2.提高研发经费支出中人员费的比重,优化研发资金和人员配置。应着手研究研发资金和人员优化配置问题,吸引和激励人才投入科技创新,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投入科技创新工作。3.充分利用全球研发资源,重点打造我国的世界级创新型企业。作为一个以自主创新为国家战略的发展中大国,应充分利用研发国际化所带来的机遇,使内资企业在研发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以国家认定的

26、创新型企业、国家级自主创新产品所属企业为基础,加大支持力度,努力打造中国的世界级创新型企业。4.综合利用各种措施,提高重点行业和技术领域创新水平。在国家科技计划中重点提高对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计算机软件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新一代通信等技术领域研发活动的支持力度。5.提升研发活动产出规模与质量,确立更高发展目标。在被作为中长期规划目标而提出的指标中,本国人发明专利授权量目标已经实现,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有望在“十二五”期间进入世界前5位,实现规划目标。建议从重视研发产出数量向重视研发成果质量的更高要求转变,把有效发明专利、国际科技论文篇均被引用数等列入科技发

27、展规划目标四、韩国跨国公司的自主创新的特征及启示(一)韩国跨国公司自主创新的现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韩国跨国公司已经从购买和模仿发达国家技术的阶段成功过渡到自主创新的阶段。它们自主R&D出了一些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部分跨国公司甚至挤入了世界500强。1世界500强中的韩国跨国公司公司名称世界排名主营业务营业收入(百万美元)1三星电子32电子、电气设备108,9272LG电子67电子、电气设备78,8923现代汽车78汽车71,6784鲜京104炼油64,3965浦项制铁272金属28,8836GS控股300炼油27,0667三星生命316保险25,8058韩华集团358化学23,5219现代重

28、工375工农业设备22,926韩国跨国公司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其国外子公司数也在迅速地增长。2010年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就有9家韩国跨国公司入围(如表所示)。这些跨国公司的成长与其长期实施的自主创新战略息息相关。表4-1来源财富世界500强2韩国跨国公司的行业分布2010年,韩制造业对外投资85.1亿美元、金融保险业58.4亿美元,分别比2009年大幅增长49.5%和1.7倍。对矿业投资也有所减少,比2009年下降14.1%。而对不动产租赁业、批发零售业和专业科技服务业的投资持续减少。2010年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行业类型FDI流入国(地区)投资额(亿美元)制造业中国2

29、6.6马来西亚13.5印度尼西亚8.7金融保险业美国26.4开曼群岛13.5英国4.2不动产及其租赁业德国7.2法国4.7美国2.7专业科技服务业香港7.0美国2.6中国2.0矿业英国30.0荷兰13.1越南11.1表4-2 数据来自中国商务部网站3韩国跨国公司的R&D机构及区位分布企业研究所和海外R&D中心是韩国跨国公司的主要R&D机构。企业研究所的R&D投入占到了韩国总投入的70左右,一些大型企业研究所,如:三星、现代、金星等大型跨国公司的研究所还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其R&D成果能较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在投资区位分布方面。部分韩国跨国公司的R&D机构及区位分布情况公司R&D机构总数分布区位R&

30、D概况三星三星集团现有综合技术院,半导体研究所、通信研究所、LCD研究所等数十家R&D机构韩国、中国、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以色列和印度三星电子年均在美国注册专题1300多项LG电子国内R&D机构70余家,海外R&D机构10余家韩国、中国、欧洲、日本2005年R&D投资27000亿韩元,2005年,LG公司和LG电子R&D中心的专利神奇分别居中国国内企业申请量的第4位和第6位现代汽车有Mabukn研究所,轿车研究所,商用汽车研究所和现代美国技术中心等4个R&D机构韩国、美国、日本、欧洲自主开发经费已经达到总投资额的12%,超过2.25万亿韩元SK株式会社其R&D机构由9个研究所组成韩国、中

31、国研究人员350余名,SK株式会社拥有了多项核心技术和两个系列的品牌产品大宇汽车在欧洲有很多R&D中心,包括英国的Worthing Technical Center韩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独自成功开发了小型汽车LANOS和中小型轿车大宇蓝龙;1996年与波兰汽车公司FSO合资研制了小车MATIZ(二)、韩国跨国公司自主创新的特征1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韩国跨国公司最初走的是模仿创新的道路,首先通过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合资合作,力气学习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将其内部化为企业的一部分,融入到企业的自主R&D过程中,但只依靠发达国家的技术外溢是不可能达到并超越世界领先技术,只有靠自主创新才能领先国际

32、。如,现代汽车曾通过与福特签订组装协议、与国外供应商签订大量合同的方式来吸收国外技术。现代在掌握了这些外国技术后,对之进行了改进、完善和突破。这不仅培育了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科研水平也在企业内部根植了自主创新的文化。结果,只用了短短10年时间,现代就具备了开发自有车型的能力。可见,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之路是韩国跨国公司实现自主创新的飞跃之旅。2企业创办研究所。R&D机构多元化为了促进自主创新,韩国除了创办大量国家公立研究所、大学研究所外,一些企业还创建了企业研究所,负责专业技术领域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直接为生产服务。1978年韩国仅有企业研究所48个,到1991年增加到10

33、00家而到了2003年企业研究所的数量猛增至l万个左右。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韩同企业研究所增长极为迅速,这一方面也推动了韩国企业创新技术的增加。韩国跨国公司的R&D机构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各自专注于自己擅长的技术领域,而且相互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和合作。3坚持“人才第一”理念,注重人才培养“人才第一”是大部分韩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韩园企业非常注重人才培养,一些大中型企业纷纷独资兴办了企业院校,甚至研究院,以便保质保量地为企业输送大批人才。一些韩国企业在人才培训方面的投入远远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韩国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也逐步实现了“人才本土化”战略,它们一方面聘用当地的R&D人才,另一方面招聘具

34、有韩国留学经历的东道国留学生。韩国跨国公司的人才战略从侧面反映了韩国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必然性。(三)韩国跨国公司自主创新对中国的启示1与发达国家不同,后发国家的自主创新多集中于过程技术创新从韩国跨国公司的自主创新中发现其对外直接投资中很大一部分集中于制造业,而制造业正是韩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行业。韩国跨国公司的创新主要集中在过程技术创新,即组合原材料生产最终产品过程中的技术创新。而发达国家主要关注产品技术创新,即新产品设计和产品技术创新。后发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差异值得我们深思。2合作创新与模仿创新宜并行从韩国跨国公司所经历的创新之路来看,合作创新与模仿创新宜同时进行。企业在合作创

35、新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吸收技术信息。在将得到的信息与企业自身相结合来创新属于企业自己的心技术。合作创新与模仿创新相结合能增强企业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加快企业学习先进技术的速度,弥补企业与本行业世界技术水平的差距,填补企业所不具备的技术空白使企业在尽快掌握行业内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3合作创新或模仿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前提自主创新是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完成的技术创新。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创新或模仿创新有效地掌握本领域内迄今为止所研制出的技术,避免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已经被前人研制出的技术上。另一方面,也只有借助合作创新或模仿创新学习了本领域内的现有技术后,企业才有可能提出其他企业从未提出过的观点

36、,开发出全新的技术。4独资是自主创新企业的常用模式当一个企业具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说明它已经掌握了本行业的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具有成为本行业技术领袖的潜质。这样的企业特别是海外R&D组织常用的模式是独资。独资可以防止企业技术的外溢,保护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果,保证自主创新为企业创造足够的经济效益,弥补前期投入的大量R&D资金和管理成本。韩国一些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跨国公司所创建的海外子公司大部分采用的是独资形式。五、总结主要结论随着中国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增长,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外商对华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对国内技术创新所做的贡献越来越少,使得中国跨国公司的目光纷纷聚集向了发达国家。我国跨国公司的逆

37、向性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具有潜在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或者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一方面,可以吸引其先进的技术,为跨国公司的自主创新打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国际市场动向和一流技术的发展状况,为跨国公司自主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研发环境。通过韩国企业逆向性投资的经验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建立研发中心或高科技企业不仅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还可以增强其规模生产的成本优势,可以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在世界向知识经济过渡的时代,中国若想取得经济独立、健康的发展,必须靠自主创新来促进技术快速发展,来增强跨国公司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性直接投资,是促进跨国公司自主创新能力最有力

38、途径之一。对策建议全球化本质上是由跨国公司主导的,一个国家想要在全球化进程中争取主导权必须高度重视扶持本国的跨国公司,特别是支持其利用全球化资源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如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对跨国公司提供高质量的政府服务支持系统;对海外投资的产业和企业进行必要的引导;大力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提高企业的科研开发实力;扶持培育中国大型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本身也要做出努力,如扩大投资规模、增强技术获取机制功能的动机;恰当选择对外投资模式,强化逆向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加强企业的学习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本文所讨论的主要问题是逆向

39、对外投资与自主创新能力问题。但本研究所得结论对中国跨国的发展所提供的可参考性不强。本文没有从不同发展度的国家进行对比分析,也没有对不同的行业展开研究,希望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的完善。参考文献1 中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Ehttp:/ 22-343肖文,林搞榜跨国公司R&D国际化与中国自主创新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544毛蕴诗,袁静跨国公司经营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0 42-465郭国庆,张平淡国际营销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16-2216周伟韩国跨国公司自主创新的特征分析及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08(6)7傅劲锋, 张运鹏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和策略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7)8尹红坡,季俊泽,池启水中国企业进入工业化国家的动机以中国企业投资英国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 2010(7)9 唐礼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新进展及评述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4(3)10周艳林关于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综述J决策管理11杨丽丹,黄日涵韩国FDI流出史对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启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8(3)12 http:/ http:/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