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研究.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60883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货币体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际货币体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际货币体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际货币体系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货币体系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国际货币体系研究 摘 要:金融是经济的基石,新世纪的今天召唤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纵观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探索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加速区域货币乃至全球货币一体化进程,是当今经济界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通过对以往国际货币体系的回顾,分析预测了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 金融、国际货币、国际货币新体系、货币区域一体化 一、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评价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 成等问题共同做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 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 和。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重要的环节。从时间先后看,国际货 币体系大体上可分

2、为三个阶段,即国际金本位制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阶段及现 行的牙买加体系阶段。 国际货币体系形成过程 二、国际货币体系形成过程 1 国际金本位制的建立和崩溃 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都以黄金作为统一的价值衡量标准,含金量 是金币所具有的价值,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是决定两种货币汇 率的基础。黄金作为最终清偿手段,是“价值的最后标准” ,充当国际货币,是 一般社会财富的代表国际金本位制维持了汇率的稳定,可以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度繁荣。然而,金本位制度也存在其固有的 缺陷,黄金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各国经济贸易增长的速度,由此造成的清偿手 段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各

3、国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些没有黄金准备的 纸币大幅贬值,汇率波动剧烈,严重损害了国际贸易,已经不可能恢复地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金本位体系。 2 布雷顿林货币体系的建立与崩溃 20 世纪 30 年代金本位制崩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混 乱和动荡不安严重损害了世界各国的利益。 布雷顿森林体系决定建立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作为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各国有责任制定稀缺货币条款,调节国际收支,废除外汇管制等。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4、确定了相对稳定的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缓解了会员国的国际收支困难;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以及更加广泛的国 际货币合作和国际金融关系的协调;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缺陷。 该体系是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的基础上的, 要维持该体 系的正常运转,必须军备三个基本条件:(1)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美元对外价值稳定; (2)美国有充足的黄金准备,以保持美元对黄金的有限兑换性; (3)黄金价格维持在官价水平。这就是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最终,在 1973 年 2 月国际外汇市场再度爆发美元危机,出现抛售美元,抢购德国马克、日元、黄金的现象,迫使美元再度贬值,各国政府为

5、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3 牙买加体系的形成 1976 年的“牙买加协定 ”和“IMF”章程第二次修订案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也是牙买加体系的起点。 “牙买加协定”中取消了黄金条款,实现黄金的非货币化,扩大了特别提款权的作用并使特别提款权逐步代替黄金作为国际的主要储备资产。牙买加体系实现了汇率制度的多样化,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并存, 从而更能灵活地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多变的状况和主要储备货币国家经济政策的需要;牙买加体系提供了多种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在牙买加体系下,世界各国可以通过国内经济政策、汇率机制、国际金融市场等手段

6、来解决国际收支 困难。 牙买加体系是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产物,它保证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对推动国际贸易、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牙买加体系也存在一些弊端:浮动汇率制度的不稳定性导致汇率体系的不稳定,可能成为引起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 政府调控的影响。 4 货币区域一体化和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展望 国际货币体系是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同 时段要求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与之适应。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提出的“最优 货币区理论”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方向,欧元的问世实现了欧 洲的货币一体化,为未来的新的国

7、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示范作用。 3、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制度非均衡的表现 制度非均衡是导致制度变迁的前提条件,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内在动 机。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这种制度非均衡因素主要有两点。 1.主体行为错位。一般地说,国际货币制度包括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 制度的协调与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等几个方面。1973 年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西方国家的货币制度进入一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时期,但作为布雷顿森林时 代标志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却依旧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发挥着巨 大的作用。IMF 成立于 1945 年,是一个旨在稳定国际汇价、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并通过提供短期信贷解决

8、成员国国际收支暂不平衡问题的国际机构, 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金融组织,与世界银行和 WTO 并列称为世界三大经济 “联合国”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指责美国借 IMF 对遭受金融危机的国家贷款 之名,实行“经济殖民主义”的掠夺。 2.制度缺位。后布雷顿森林时代所谓的“没有体系”是当前国际金融制度安 排的总体特征,由于这种体系所造成的制度缺位使国际金融体系处于一定程度的无序状态,这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制度缺位具体表现在:(1) 在金融危机的援救过程中缺乏最后的贷款者。 目前,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全球金融市场正在形成,资本的跨国境流动加快,客观上要求金融监管标准全球 统

9、一和国家干预国际化。 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天然的缺陷 缺少“世界中央银行”,作为监管世界中央金融市场的“警察”和扮演国 际最后贷款者。而这样的职责由 IMF 来承担是困难的,不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 系,不进行国际经济秩序和制度的创新,难以防止货币危机的再次发生。 (2)迅速膨胀的国际资本市场缺乏国际监督和防险措施。由于国际资本流动 的背后,有银行业的支持,使资本市场出现了所谓“高杠杆操作问题”;金融衍生工具的快速发展,使金融交易量增长大大加快,而这种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使习 惯于集中管理的监管制度更难实施,金融衍生工具在很大程度上由避险的工具演变成高风险的投资工具,金融危机爆

10、发的突然性,使金融监管相形失色;“信心” 这类心理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传播的高速度,媒介的某种倾向性,使信心越 来越难以稳定,越来越容易大幅波动。 四、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变革与创新 制度非均衡存在必然产生制度需求,这里的制度需求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适应外部环境客观形势的变化进行制度变革,另一方面是为填补制度缺位而进行制度创新。 这种制度变革与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进或创建新的国际金融 机构。(1)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功能。IMF 在后布雷顿森林时代也曾起到过 很大作用,但它在职能安排上已不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要求。 (2)提高世界银行在 稳定国际金融体制中的作用,提升世界银行发展

11、委员会的职能。如让世界银行承担部分化解受害国金融风险的支持功能;发挥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如亚洲开发银 行的作用,加强对遭受危机袭击的国家实施资金援助。 第二,建立和加强国际金 融监管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1)提高信息透明度,公开披露有关信息。 1999 年初, 由七个发达国与十五个新兴国家组成的盟国金融小组商讨制订 “财政透明度行为 准则”“公布数据的特殊标准”和“公司管理行为准则”等,这是一个很好的创 、 意,有利于建立一套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并实行金融监管。 (2)加强对 “对冲基金” 的管理。对冲基金是有钱人的游戏,集中大笔资金利用国际货币体系汇市、股市和期货期权市 场进行“立体投机炒作”

12、,给一国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力。 五、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方案 金融理论界始终存在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只是根据形势的发展而时骤时 缓。对各种改革设想进行归纳,大致可分为三类:复古方案、折中方案和激进方案。 倡议以某种方式恢复金本位制或者倡议建立其他商品本位制的设想,属于复古方案。这是一种比较明显的错误思想,因为商品货币阶段已经成为历史,这种方案如今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折中方案大多是既得利益者提出的或者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的, 他们的意见 主要是对现有体系的明显不足进行修补。建议包括:设法促使发展中国家进行 结构改革和实行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 设法减少过度投资, 财务更加公开, ; 透明度更

13、大;私营部门在应付危机方面适当 地分担一些任务;出现危机的 国家要对那些最贫困的人给予更大的支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提供更好的信息,加强国家金融体系,建立使放贷人和投资者更多地承担其后果的有效机制。 区域性固定汇率制观点也基本属于折中方案。 20 世纪 60 年代,由蒙代尔、麦金农、肯南等人创立和发展了“最适度货 币区理论”,其内容主要是结合某种经济特征来判断汇率安排的优劣,并说明何种情况下实行固定汇率安排和货币同盟或货币一体化是最佳的。 这一理论的产生 成为欧元诞生的理论依据, 而欧元的产生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有了一个启示,使得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有可能向一种“区域 性固定汇率制”的方向发

14、展。 一些以建立超国家的世界货币和世界中央银行或类似国际金融机构为目的的方 案都属于激进方案。在这个方向下,不同国家的学者、政要以及不同利益阶层的 代言人纷纷提出自己的改革设想,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库珀 (R.Cooper)的设想。他建议“国际权力机构发行一种用于国际贸易的特殊货币, 各国执行独立、 统一的货币政策,这才是稳定汇率的惟一方法”。 库珀主张,“用循序渐进的办法,使国际货币改革走向世界货币体系,即在数年内,先实行汇率 目标区制,10 年前后再实行美、日、欧三级的单一通货制,最后过渡到全世界都参加的单一通货制”。 参考文献: 1 美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42 潘英丽.全球视角的金融变革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0 3 张宝珍.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 ,世界经济1999 (5) 4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 兹维博迪、罗伯特C莫顿.金融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6 卡尔E瓦什.货币理论与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 劳伦斯S科普兰.汇率与国际金融 ,20028 于尔根艾希贝格尔(德).金融经济学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9 劳伦斯H怀特.货币制度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