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马说》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62671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马说》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三语文《马说》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三语文《马说》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马说》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马说》课件.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散文 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与柳宗元同为“ 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 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 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 先生集里。 作者简介 您的位置:马说作者简介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 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 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 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 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 ”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 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 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 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 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 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 以陈述作者

2、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什么问题?)跟现代的杂文大体 相似。常常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 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说 通假字: 邪:通“耶”,表疑问, 相当于“吗” 食:通“饲”,喂 见:通“现”,表现 材:通“才”,才能 1、食马者不知其 能千里而食也 2、才美不外见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 1、文中的千里马、伯乐、说天下无马的人 各比喻什么? 2、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实际 含义是什么? “千里马”:寓指有才能的人。 “伯乐”:寓指识才的明君。 “说天下无马的人”: 寓指封建守旧者。 您的位置:马说课文分析 关 开 韩愈的话表明有贤能的人士 只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才能发

3、挥专长。否则,即使才华出 众,也不免受辱、埋没。 托物寓意 千里马人才 伯乐赏识人才的人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 揭露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 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强烈愤 慨和对统治者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 批判。 1、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2、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3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 鞭打 鞭子 表反问语气,难道 表推测 Sh 吃(一顿 ) S 饲养,或通“饲” Sh 吃 S 喂养 3、用原文填空: _是全文的主旨句,因为 这种客观现象,造成了“千里马”_ 的遭遇。所以文章最后,作者感情达到高潮,大 声感叹,斥责那些不识 马的人。在结构上,与主 旨句相照应。 4、理解课文填空。 文章有关“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把愚 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将人比作 “_”,而把伯乐喻指_集 中抨击的社会现象_。 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是哪些, 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个段末的三个“也”字和文中十一个“不”。 第一段中的“不”和“也”,流露出作者无 限痛惜的感情; 第二段中的“不”和“也”,流露出作者对 食马者的无知愤怒谴责的感情; 第三段中的“不”和“也”,表达了作者对 “食马者”无知却自以为是的深刻嘲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