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62813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8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当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当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doc(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当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的五年,是当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全面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积极抢抓新一轮战略机遇期,实现大跨越、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及省、市有关精神,按照中共当涂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当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主要阐述全县战略部署、政府工作重点和市场主体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全县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

2、,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工业强县、东向发展、全民创业、城乡统筹战略,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坚持“大招商、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奋斗目标,为“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由“十五”期末的58.2亿元提高到175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比2005年翻了一番以上;财政收入由5.3亿元提高到22亿元,是2005年的4倍以上;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9.1%上升到12.6%;“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4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6倍

3、以上。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连年位居十强县前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2:39:29调整为2010年的136324,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35.8%提高到55%以上,工业在三次产业中处于主导地位。重点规划发展的十大产业,产值比“十五”末增长了4.4倍,实现了成倍扩张。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房地产开发、休闲旅游和专业市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发展逐步走上优质、高效、生态的路子,河蟹生态养殖“当涂模式”在全国推广。节能减排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县城通过“东扩西拓、北接南延”,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开,建成区面积由12平方公里扩展到19平方公里,常住

4、人口由10万人增加到15万人;博望、太白、丹阳、石桥、黄池等一批重点镇建设面貌发生较大改变。全县城镇建设累计投资187亿元,污水、垃圾处理等一批市政设施投入使用,城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镇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39%提高到48%,在全省县域处于前列。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力度,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任务,拓展土地开发利用空间,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年”等活动,完成18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我县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整合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被列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围乌公路

5、、澄釜公路建成通车,青黄路完成升级改造,建成南圩大桥;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序推进,提前四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受益人口达46.3万。“万村千乡”流通工程全面实施,建成乡级直营店58个、村级连锁店264个。农田水利建设扎实开展,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被确定为全国农田水利重点县,基本完成大公圩、一五圩、陈焦圩排涝泵站等更新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乡镇、村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任务。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固定电话户户通工程,基本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完成48家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任务,林权制度改革等扎实推进。全民创业

6、持续升温,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金融改革取得新进展,被列为国家开发性金融合作试点县,组建县城乡建设投资公司和中心镇城乡建设投资公司,成功引进江阴农商行,成立新华村镇银行、同盛小额贷款公司。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一批超千万、超亿元项目落户当涂,累计实际利用县外资金35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五倍多。成功举办四届石臼湖螃蟹节暨经贸洽谈会、中国马鞍山刃模具及机械装备博览会和护河园艺桃花节,对外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对外贸易强势增长,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8亿美元。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全县园区建设达5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300多家,当涂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博望等重点乡镇工业集中

7、区初具规模。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稳步推进,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30%提高到75%,县职教中心、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全面推进。科技工作有序开展,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科技工作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完成乡镇文化站建设任务,“当涂民歌”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李白墓园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涂县被评为全国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完成基层医改试点和乡镇标准化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建成城乡30分钟就医服务圈。社会保障工作走在全省县级前列,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

8、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基本保险”累计扩面超过21.6万人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列为全国首批试点县,全县总参保率达到82%,农村60周岁以上老年居民99%享受养老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位居全省首列。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5。此外,统计、档案、外事侨务、妇女儿童、老年、宗教、气象等社会事业都取得新进步。民生持续改善。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取得成效,五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5万人,到“十一五”末,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达21.4万人,培训1.5万人次,全县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2.4万个。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2005年的

9、15553元增加到36300元,年均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4235元增加到8590元,年均增长15%以上,继续保持全省县级首位。平安当涂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稳定第一责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县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信访工作得到强化和创新,建立下行接访、涉访特困救助、网友留言办理反馈等制度,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顿不断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应急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基本形成覆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逐步深入,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继续保持“全

10、国双拥模范县”称号,成功获得“全省文明县城”称号。“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与长三角地区发展较快的县市相比,发展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争先进位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产业层次不够高,缺乏带动性强、关联度大的大企业、大项目。传统产业亟待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三是城镇建设起步较晚、总体水平偏低,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不全的状况。四是城乡发展还不够协调,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农民增收的任务依然很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十二五”时期认真

11、加以研究和解决。 “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预计完成情况类别指 标 名 称“十一五”计划目标2010年预期“十一五”年均增长(%)经济发展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5017518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美元)28003900 243财政收入(亿元)1822334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亿元)300645455利用县外资金(累计)(亿元)170355556三次产业结构16:60:2413:63:24人民生活7农民人均纯收入(元)6400859015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元)250003630018社会发展9城镇化率(%)454810城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251911城镇登记失业率(%)4.53

12、.61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7513人口自然增长率()4.55可持续发展1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202215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595第二节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我县总体上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发展空间广阔、动力充足,但也是各种问题不断增多的凸显期,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一)“十二五”时期当涂面临的发展机遇国家战略和规划实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主体功能区规划加速启动,政策、体制与资本的叠加效应将逐步释放出来。同时,“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县

13、域经济发展、城市群和城市带建设、城乡一体化、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绿色经济、文化产业等将更加重视,都为我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推动经济社会新一轮跨越式大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区域一体化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县是马鞍山市“1255”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马芜同城化对接发展的中心地带,也是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区域和南京都市圈的紧密型县份以及长三角协作区的新成员,这为我县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谋划分工与合作,更大规模地集聚先进生产力要素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大交通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宁安城际铁路、宁芜铁路复线、芜申运河和芜太公路当涂段以及长江太平

14、府航道建设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使我县对外的交通更加通畅、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承接产业转移更加便利。多年发展打下的基础为加速起跳积累了后劲。“十二五”期间,我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从4000美元向1万美元迈进,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转型期。这一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换代,城乡一体化向纵深推进,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将有力推动我县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思想统一和人心思进的氛围为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全县上下跨越发展、率先发展的思想更加统一,各级干部“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忧患意识不断增强,有利于我县克难攻坚,大干快上,在新的起点上实现

15、新跨越。(二)“十二五”时期当涂面临的挑战影响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较多。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仍在延续,世界经济增长缓慢,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美欧等西方国家出现“再工业化”倾向;国家宏观政策日益趋紧,市场变化和经济不确定因素较多,这都将增加我县经济发展的难度。区域竞相发展带来的竞争加剧。各地争相抢占发展主动权,区域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周边大中城市集聚能力较大,周边县(市)发展势头强劲,对我县承接产业转移和吸引资本、资源、技术、人才形成较大压力。发展要素制约更加突出。资源环境的制约将长期存在,特别是土地约束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环境容量进一步趋紧,加强资源节约集

16、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低碳增长是“十二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发展的主题,过度依赖资源高消耗、高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紧迫。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加大。随着社会阶层的差异化发展日趋严重,老龄化、收入差距、利益重组等引发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凸现,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呈增多态势,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新的考验。总的来看,“十二五”时期,我县面临的发展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立足县情,准确把握和遵循经济社会发

17、展的客观规律,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民生改善与社会公平等方方面面的关系,继续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第二章“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第一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机遇,紧紧围绕 “五年翻一番、再造新当涂”奋斗目标,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当涂为主题,以加快转型、加速集聚、承接转移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扩张、开放带动、人才兴县、城乡一体战略,加快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18、城乡一体化“四化”进程,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新一轮跨越式大发展,努力把当涂建设成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文明宜居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继续走在全省县级前列,率先在全省县级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为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必须把握好以下基本要求:把握一个主题。必须把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当涂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以加快转型、加速集聚、承接转移作为主线,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改善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当涂更加美好的明天。坚持

19、两个优化。优化发展空间。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开发、集约发展,推动县域空间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划分重点开发、限制开发、保护开发三类功能分区,着力打造“1个主城区1个新区4个中心镇”的城镇发展格局,着力构筑“一核、两带、三区”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人口、产业集聚,构筑经济优势互补、功能定位清晰、资源高效利用的发展新格局。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改善机关干部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加强要素市场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和法制秩序;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硬件环境,为广大创业者和外来投资者创造快捷、方便、优质的发展环境。推动三个转型。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优化、资源节约、

20、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基础上,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县城向现代化中等城市转型升级。以扩大体量和完善功能为主,加快建设东部新城、南部新城、滨江新城、北部新城“四大新城”。推动增长模式从粗放型增长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增长转型升级。强化节能减排,做好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推进四个集中。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合;大力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以建设用地置

21、换和整村推进为抓手,引导农民向县城和中心镇转移定居;大力推进农业向规模集中,积极推进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使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向种植大户集中;大力推动生产要素向重点区域集中,整合土地、资金等重点要素资源,打造新的跨越发展平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节 发展战略工业强县。继续坚持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方向不动摇,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以提升产业层次、优化空间布局、壮大工业实力为重点,积极转变工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高端化、特色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城镇扩张。以扩容升级、完善功能为重点,推进县城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心镇建设,鼓励人口和生产要素向中心城镇集中,不断增强

22、辐射带动功能。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带动投资、消费和就业增长。开放带动。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人才兴县。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将人才兴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优先发展教育,科学使用人才,构筑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优势。城乡一体。秉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第三节发展目标到2015

23、年,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县域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全省县级前列,全面实现“五年翻一番、再造新当涂”的奋斗目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如下:综合实力。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00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900美元;财政收入60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500亿元,比“十一五”翻一番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亿美元,年均增长35%以上。结构调整。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服务业增长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投资和消费共同推动的增长格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取得明显成效,增加值实现翻两番;特色农

24、业发展步伐加快,基本建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62:30。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其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2%以上;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当年专利申请量达到800件。城镇建设。新区开发、老城提升全面推进,副城区、中心镇建设全面突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有序发展的城镇格局。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万人;博望新区和太白4个中心镇建成区面积合计达到34平方公里,集聚人口25万人;全县城镇化水平提高到70%;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民生保障。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25、期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000元和13000元。继续加快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以上,培训城乡劳动力1.5万人。实现各类社会保障基本全覆盖,居民普遍享有基本的教育、医疗等公共卫生服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城镇安全运行体系,城镇公共安全保障有力。资源环境。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继续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市下达的目标范围内。城镇生活污

26、水处理率85%以上。当涂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类 别指 标2010年预计2015年目标年 均增长(%)目标属性经济发展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7540015预期性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3900890018预期性3.财政收入(亿元)226022预期性4.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亿元)228累计1500 15预期性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4.68018预期性6.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1538预期性7.累计利用内资(亿元)15540020预期性结构调整8.三次产业结构13:63:248:62:30预期性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8023020预期性10.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

27、产总值比重(%)243023预期性科技创新1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9.522预期性12.专利申请数(件)520累计33008预期性城镇发展1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45 预期性14.城镇化水平(%)4870预期性15.人口自然增长率()54.5预期性民生保障1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590预期性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0002600010预期性18农民人均纯收入(元)85901300010预期性19.城镇登记失业率(%)364约束性资源环境2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2020约束性2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

28、0约束性2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省市下达目标省市下达目标约束性23.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5085约束性第三章构筑空间开发新格局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开发,推动县域空间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城镇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改善宜居环境质量,加快人口集聚,构筑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格局。第一节空间功能分区引导根据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按照功能清晰、导向明确、秩序规范、要素协调的空间布局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重

29、点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县城、当涂经济开发区、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沿青山河工业经济园区,博望新区、石桥、黄池、太白、年陡4个中心镇和314省道工业经济带等。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加快集聚产业和人口,不断壮大规模,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优化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大公圩、江心洲、丹阳湖南北圩等农产品主产区。实行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方针,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因地制宜地发展资源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加强生态环境整治。保护开发区域。主要包括青山、横山、围屏山风景区和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等。依据法律法规实行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维护生态系统和功能的

30、完整性。第二节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优化城镇体系,着力打造1个主城区、1个新区、4个中心镇的城镇发展新格局。主城区。县城以扩大体量和完善功能为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大力推进东部新城、南部新城、滨江新城、北部新城“四大新城”建设。到2015 年,建成区面积达到36 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 万人。博望新区。积极推进博望、新市和丹阳组团发展,加快博望新区建设。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0万人。中心镇。着力推进太白、石桥、黄池、年陡4个中心镇建设。太白镇向北发展,融入县城南部新城建设,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集聚人口3万人;石桥镇优化老镇区,向西、向南拓

31、展,建设新镇区,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4万人;黄池镇立足原有城镇基础,向西、向北拓展,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集聚人口2万人;年陡镇向南拓展,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集聚人口6万人。第三节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根据各区域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按照优化区域布局、明确功能定位的原则,着力构筑“一核、两带、三区”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努力构建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核。以当涂经济开发区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强化功能分区,规划建设家电制造及配套、新材料等产业园,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两带。联动发展314省道工业经济带,丹博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高档机床产业,姑孰

32、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精密铸造产业;规划建设沿青山河工业经济带,主动对接芜湖鸠江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机械电子等产业,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带。三区。构筑以县城为主体,以中心镇为补充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构筑以大公圩为主体,包括团结圩、丹阳湖南北圩及江心、湖阳在内的生态农业区;整合李白文化园、太白生态园、护河园艺村等旅游资源,构筑以青山、横山、青山河、姑溪河、石臼湖为主的休闲旅游区。第四章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着力培育超百亿元产业、超亿元企业集团,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第一节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冶

33、金压延、机械制造、能源化工等优势主导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冶金压延。依托长钢、天兴钢业、鑫龙特钢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特种钢及钢材精深加工业,延伸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支持马钢公司整合重组长江钢铁公司,推进企业产能置换,尽快形成年产500万吨钢铁综合生产能力。到2015年规模企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机械制造。依托华菱西厨、精一机械、中亚机床等骨干企业,加强与国内外著名品牌的联姻合作,加快形成专业化分工、集团化阵营,重点发展高档机床、模具、西橱设备等成套设备;发挥现有冶金原料和机械产业基础优势,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到2015年规模企业产值突破150亿元

34、。能源化工。依托大唐电厂、国星生化等骨干企业,重点扩大电力产业规模和发展高附加值精细化工。力争大唐电厂二期早日动工,支撑国星生化建设循环产业园。到2015年规模企业产值突破100亿元。第二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立足产业基础,培育龙头企业,促进规模化生产。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发展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和船舶制造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食品加工。充分发挥区域内农副产品资源优势,着力引进健康食品项目,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以雪润公司、黄池食品、甜润米业系列食品加工等企业为引领,发展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打造区域性重要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到2015年规模企业产值达到20亿元。纺织

35、服装。依托金姿台布、丝诺达袜业、东蒓制衣、永兴服装等企业,加快发展纺织品和服装加工。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生产装备,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和竞争力。引进和培育服装龙头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发展名牌产品和特色产品。引进面料、辅料等生产企业,整合完善纺织印染服装(家纺)专业市场的产业链。到2015年规模企业产值达到30亿元。船舶制造。开发江心洲的岸线资源,支持船舶制造企业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提升工厂化造船能力与水平,尽快改变以出租船台和来料加工为主的经营模式。鼓励和支持造船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到2015年规模企业产值达到20亿元。第三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抓住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坚

36、持招商引资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一批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群。汽车及零部件。重点推进华菱客车、福马汽配、福田汽车、萱和汽配、丰德汽配、申强汽配等企业加强与知名汽车企业战略合作,扩大整车及汽车配件产品规模,提高本地化零部件配套能力。力争2015年规模企业产值达50亿元。生物医药。依托桂龙医药、神鹿药业等企业,加强同国内外药品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的合作,引进各类医药、医疗器械、包装企业,延伸医药产业链,壮大医药产业。力争2015年规模企业产值达20亿元。电子信息。利用临近长三角和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的优势,主动寻求合作,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配套产品。重点推进

37、大明电子、荣玖光纤、鼎新电器等企业发展壮大。力争2015年规模企业产值达20亿元。新材料。重点发展新型稀土材料、新型冶金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新型磁性材料等新型材料,支持鼎泰新材、力通钢缆、中天建材、冠益塑业、方圆新材料等企业加快发展。力争2015年规模企业产值达80亿元。节能环保。瞄准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新趋势,积极引进和培育发展节能装备、环保专业设备等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以及资源再生产业,支持鑫港炉料做大做强,积极推进长江钢铁、大唐电厂余热利用。力争2015年规模企业产值达10亿元。第四节强力推进开发园区建设高标准建设当涂经济开发区。加快开发区扩区规划的修编、申报、核准等工作,高起点编制完成开发区

38、产业规划,积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和安徽省创新园区。充分发挥引擎作用,按照“五年翻两番,创建示范区”的目标,着眼63平方公里规划开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与马鞍山、芜湖两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对接。“十二五”期间,完成北区10平方公里区域的开发建设,全面拉开南区53平方公里路网框架,建成污水处理厂、天然气管网、公交场站等主要配套设施。完成投资服务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2平方公里服务区建设。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打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家电制造及配套、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园。到“十二五”末,建成区面积超过32平方公里,工业产值超500

39、亿元,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行区和省级开发区的排头兵。联动发展314 省道工业经济带。依托314 省道工业经济带,以博望工业集中区为龙头,联合新市、丹阳工业集中区,积极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国家机床、刃模具特色产业园。科学规划姑孰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精密铸造、食品饮料和现代物流等产业。规划建设沿青山河工业经济带。充分发挥石桥、黄池沿青山河一带交通、区位优势,对接芜湖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服装加工等产业。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调整土地利用规划,科学编制青山河工业经济带总体规划,完成8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逐步打造5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合作共建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40、。按照“市县共建、利益共享”的原则,与马鞍山市合作共建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全力配合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合作共建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专栏1 工业发展路径大力实施“千百亿工程”。着力打造冶金压延、机械制造、能源化工等“百亿元”产业,长江钢铁产值达到200亿元,加快培育大唐电力、红太阳集团、天兴钢业等“百亿元”企业,当涂经济开发区工业产值超500亿元,太白镇、博望镇产值均超百亿元,确保全县工业产值超千亿元,力争达到1200亿元,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加快企业上市步伐。积极支持华菱西厨、中亚机床、比伦纸业、桂龙药业、徽铝铝业和黄池食品等有

41、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打造上市公司“当涂板块”。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到2015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到700家,其中超亿元企业100家, 超百亿元企业3家以上,200亿元以上企业1家。开发园区建设。当涂经济开发区:积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打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家电制造及配套、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园,累计投入500亿元,到2015年形成500亿元工业产值规模,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建成区面积超过32平方公里;沿青山河工业经济带:培育发展机械电子产业园、食品加工产业园、服装加工产业园,做好58平方公里园区规划,完成8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建立优势产业重大

42、项目库,每年排定100个以上重点项目,并积极争取进入省“861”行动计划。第五章加快服务业转型提速坚持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大力发展物流、商贸、文化、休闲旅游等服务业,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提升服务业水平。第一节加快发展以现代物流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加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205国道,加快当涂经济开发区华益建材物流园、马鞍山市四方钢材物流中心、大公圩地区农副产品及纺织服装物流园、黄池和乌溪芜申运河港口物流园区、博望刃模具大市场、马鞍山市祥和粮食物流园

43、等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等多层次的物流设施建设,引进和培育骨干物流企业,推进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按照市场化要求,鼓励民间资本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吸引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落户当涂,积极发展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法律、审计、科技、信息咨询等服务组织,重视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第二节加快发展以商贸服务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发展商贸、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以加快推进大型专业市场、县城和中心镇商业综合体建设为核心,改造提升特色商业街为重点,建设集商业、服务、生活等功能有机结合的商业集聚

44、区,建成若干具有一定区域服务功能、有所侧重、层次分明的商业板块。加快新大陆商业广场、县城商业中心、县城城东综合大市场、乌溪边贸大市场、石桥建材大市场、塘南和湖阳水产品市场、黄池绿色食品市场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和“家电下乡工程”、“家电以旧换新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连锁超市、农村便民店,完善农村商贸体系建设。依托旧城改造和新区拓展及中心镇建设,积极发展房地产业,优化完善房地产开发和供应结构,规范和发展物业管理。积极发展家政、餐饮、托幼、养老、保健、维修等服务业,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生活服务网络。第三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充分挖掘千年名县文化资源,注重地域文化特色,走

45、特色发展之路,发挥李白文化、当涂民歌、布锦画、千字文、姑孰画派等品牌效应,大力促进文化演艺、休闲娱乐和公共文化服务等行业的发展。结合旧城改造和护城河整治,建设古玩字画、精品工艺及饮食文化等特色文化街。培育文化创意、网络动漫等新兴产业。以资源、项目优势吸引外来资本、人才、管理和技术,参与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步实施文化产品“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力度,制定、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提高集成度,发挥资源的重组效应、整体效应和互补叠加效应。精心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媒体发展。按照集群化组合、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总体要求,优

46、化资源配置,做好文化产业升级换代各项基础工作,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推动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第四节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紧紧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皖南旅游区”建设的战略机遇期,积极融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建设,主动承接旅游服务业产业转移。发挥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优势,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打造“生态当涂、休闲当涂、文化当涂”三大品牌,展示“太白仙境、山水田园、诗韵古县”的独特魅力,建成南京都市圈乃至长三角高水平的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加快实施李白墓园三期工程,建设文化旅游度假区;积极开发江心洲,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区;依托金柱塔、黄山塔、凌云塔,加快护城河旅游带、白纻山凌云山公园、小黄山公园和高档宾馆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城区旅游业;开发青山、横山、甑山等风景区,发展观光度假旅游;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专业村,扶持建设“农家旅馆”,培育乡村旅游度假区。第六章加快农业转型发展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