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修教学课件1导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67204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思修教学课件1导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大学思修教学课件1导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大学思修教学课件1导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思修教学课件1导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思修教学课件1导论.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思想道德修养,徐大建教授 哲学硕士,经济学博士,人文学院教授,伦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经济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学生咨询与联系电话 Tel:65904790(O) 55066332(H) Email:,第一讲 绪论(教材绪论),问题和思考 本课程的内容、意义、特点和学习要求 大学生活的特点是什么,如何主动适应 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社会主义荣辱观,1 本课程的内容、意义、特点和学习要求,1-1本课程的内容 1-2本课程的意义 1-3本课程的特点、要求和评分标准,1-1 本课程的内容,本课程是德育课程,是关于思想和道德修养的课程。 本课程的思想教育内容主要是理想、爱国主义和人生观价值观,

2、是关于人的追求。 本课程的道德修养教育内容是关于个人行为规范,主要是道德规范,也包括教养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行为规范,是关于人的行为,例如仁慈正直;智慧谨慎;教养礼貌;坚忍不拔。 总结起来说,本课程是关于如何做人的道理的课程,是关于人的精神培养和人格教育的课程。,1-2 本课程的意义 德育、怎样做人、或者说精神的培养和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最根本的宗旨和任务。 1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 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3 德育与智育的关系是什么?,1-3 本课程的特点、要求和评分标准 本课程的特点是,“思想”或人应当追求什么,不是可为经验检验的科学知识,因此更需要思考;而“道德修养”或人应当怎样行为,则

3、更需要通过实践而成为一种习惯。 思考和践行,就是本课程的要求。放松、听讲、参与、思考。 本课程的评分标准是 1 读书笔记(题目、时间、免试条件),50%。 2 考试(注重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0%。 3 平时成绩(主动发言加分,无故缺课减分,不超过10分)。,2 大学生活的特点是什么,如何主动适应,2-1 大学生活的特点和任务 2-2 主动适应 2-3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挫折应对,2-1 大学生活的特点和任务 环境变化: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 根本特点: 走向社会的最后教育或准备阶段从依赖走向独立;不仅仅是文化知识学习的最后正规教育阶段,而且也是在精神、道德、人格方面通过正规教育

4、最后定型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是一段极其珍贵的人生经历。,基本任务:从依赖走向独立 1 生活的自理:衣食住行和财务。 2 学习的自主:“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大学生活仍然以学习为主)。 3 人生价值观的自觉:终极价值(人生目的或意义)的确立;远期目标;近期目标。 4 为人处事的自律:遵纪守法;扮演社会角色。,2-2 主动适应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最根本的是:不要浪费时间,不要认为考上了名校就可以放松自己了。,李开复(前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现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说(文汇报05/9/15) “大学是人生最美好、最重要的时光。但我

5、总觉得许多同学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大学四年的潜力。我甚至发现,有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当它们被第一次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应聘企业的婉拒信时,这些学生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为时已晚” 为此他建议,“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立志通过学习,努力编织自己的梦想,明确自己的方向,奠定自己的基础。”,为什么从第一天就必须那么做呢? 前任人民日报总编,现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用一个比喻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文汇报05/9/15) “

6、三十年前,我被下放到辽宁西部的一个贫困农村。有一年,庄稼正在成长的季节,当地遭到一场掐脖旱,原来已是绿油油的庄稼,变得又黄又瘦,减产成了定局。这时县里一位领导来检查农情,他对农业不太在行,看到这幅景象,非常焦急,便把生产队长招来,要他赶紧采取措施,加水加肥。队长无可奈何地说:晚了,它到岁数了。”,儿童是很少会因为学习过多的语言知识而不堪重负的。语言知识对于各种身份的人都很有用,它们一视同仁地为各种人打开大门,让他们或者深入到最奥秘的学问之中,或者浅入到比较容易和有趣的学问之中。如果这种令人厌烦的语言学习延误到人的年龄稍大点时再进行,那么,年轻人要么就会缺乏足够的决心去自愿学习,要么就不能持之以

7、恒地学习。即使有人具备持之以恒的毅力,但那时把时间用来学习语言却有些不便,因为他的时间已注定另有它用:他的年岁已不再适合学习单词,却还要把时间限于单词的学习之上,同时又想要获得其他各种东西;这样的语言学习,至少也是在浪费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语言的厚实基础,只能在一切事物都容易在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时,才能得到坚实的奠定;那时,人的记忆力旺盛、敏捷而强健,头脑和心胸既无牵挂、又少激情和图谋,而那些承担儿童管教之责的人也有足够的权威使他们长时间地、持续地用功。我相信,世界上之所以真有学问的人很少,而徒有虚名的人却多得不计其数,正是因为忽略了这个道理。 (洛克,教育漫话第195节),2-3 大

8、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挫折应对,心理压力: 观念变革的压力;经济负担的压力;学业成就的压力;择业就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 各种挫折: 学业挫折;政治挫折;交往挫折;恋爱挫折;其它挫折。财大学生的例子,调整办法:,保持理性:从烦恼中摆脱出来冷静面对;分析问题的所在(如努力是否足够,方法是否对头);提出解决办法。 调整目标:要适合自己的天赋能力。 培养自信:如果是运气太差,就不要过分责备自己,要有自信,重振旗鼓。 求助他人:与老师、同学、家长谈谈;高校心理咨询。,3 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3-1 历史使命 3-2 成才目标,3-1 历史使命,中国的前途需要高素质人才: 1 中国现代化的核心:科

9、学人才教育 2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艰难和大学生的使命感 个人的成功需要高素质人才: 1 知识经济的时代:传统的生产力要素如土地与资本的作用已比不上知识与人才。 2 盖茨、戴尔与杨致远,3-2 成才目标,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社会需要的角度(雇主用人标准华尔街日报调查结果,薛涌,精英的阶梯87页) 1 沟通与人际关系能力(88%) 2 合作能力(87%) 3 个人的道德和品性(85%) 4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3%) 5 过去受雇时的成就(83%) 6 适应企业文化的能力(73%) 7 领袖的潜力(72%) 8 战略性思维能力(67%) 因此,最重要素质是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10、和道德水准,其次才是纯技术性的个人能力。,本人参加一些企业面试的体会 解决应聘岗位专业问题的能力; 人品(主要是正直诚信,团队合作精神); 外语交流能力(听、说、译) “联想”怎样选人才?(新民晚报2001/12/9) 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技能之外的深层特质(人品、兴趣、性格特征:认同联想的企业文化,在各个层面上善于学习和总结,对新知识、新理念敏感如蚊子见血,并不懈为之努力) 不要太计较薪金多少,总结: 1 专业能力(智育、智商) 2 人品(正直诚信、上进心) 3 团队合作精神(交往能力、情商) 4 不懈的努力(心理素质、成功的欲望、求知的欲望、心商) 可以用洛克的绅士教育观加以概括: 体育:

11、健全的体魄 德育:品德、智慧、教养、勇敢 智育:能力和求知的欲望,4 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阅读文献,教科书中开列的阅读材料 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洛克,教育漫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陶国富、徐大建主编,珍惜人生当代大学生伦理案例评析,河南人民出版社2

12、005年版。 陶国富、徐大建主编,人心向善当代大学生“八荣”精神风貌理论思考,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读书笔记撰写要点,所读内容概要(当然要说明所谈论的主题或针对的问题) 阅读过程中发生的疑问或者问题 自己对上述疑问或问题的看法(此时也可引用其他著作),特定知识传递的成本和经济系统的效率 SUMMARY 哈耶克从讨论怎样建立理性经济秩序开始,认为传统经济学的解决方法是理想化的。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理性的经济秩序在不同要素或商品用于不同用途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得到的,而它包含的前提是决策者可以得到经济系统的信息并可以将之加总。但是实际上,经济系统的信息是分散于个人的。继而哈耶克展开了对人们运用知

13、识的独特观察。 环境的具体而且持续的微小变化可以造成个人特定的知识优势(个人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做出决策从而获得好处),这些知识是否像多数经济学家所假设的那样能够被统计并且传递给一个决策中心来做决策呢?哈耶克否定了这一点,因为这些知识本身是不能被统计的(如time and place)。所以各种各样的决策也应该是分散的。 在哈耶克看来,经济系统的持续微小波动是经济系统的本质特征,社会的经济问题主要是在如何适应这些微小的变化。而这恰恰是我们所忽略并使我们陷入了统计“陷阱”。那么既然个人作为决策主体,有什么机制能使整个经济系统良好运行呢?他认为价格机制是这样一个奇迹,因为价格能够完好并且迅速地在经济系

14、统中传递信息。因此价格机制才能够在几千年经济发展中作为经济系统的基础机制。,QUESTIONS 哈耶克认为只有分散的个人才能用好他所独有的知识,其原因是这些分散的知识不能被统计,也不能用统计方式传递给决策中心。但我个人认为做这种判断是不合适的,因为事实上这些知识是有可能被统计的,只是这种统计和传递的成本太高,或者时效性太差。(当然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对这些特定知识的理解,但是我觉得既然作为一种知识,必然可以以某种方式传递,只不过要考虑传递的成本)。 在哈耶克的理论中,只有个人可以利用通过对社会中微小的变化的感知而得到的知识来获得利润。因为这些知识不能被统计,所以不能有决策中心来决定。但是哈耶克没有

15、能解释为什么企业这样一个集合多人信息优势并且选取一个核心决策人的决策机构也是在价格机制中灵活生存的。(如果引入信息传递的成本,就可以加以解释),THOUGHTS 1. 举例来说,如果决策中心(economic planning centers)想决定生产多少洗衣机。那么可以精确统计国内需求洗衣机的数量然后并按此数量生产就能够保持经济系统平衡。但是这样的统计的成本是相当惊人的(想想人口普查这样一个“简单”的统计)。并且当数据统计加总后还要经过生产、运输,那么经过这么长时间之后,动态的经济需求无疑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哈耶克在解释只有分散的个人决策才能够充分发挥微小的经济变动所产生的知识的作用时

16、,对这些知识的假定是可以放宽的(实际上哈耶克自己也没有完整并且明确的界定他所讨论的不能用于统计的知识是什么)。并且在现实经济中,放宽后的假定(即考虑这种业定知识传递的成本)是能够解释更多的问题并且更具解释力的。 2.哈耶克在文章中强调的重点就是只有个人才能利用好他在特定的环境下所享有的独特的知识。而实际上企业就是一个能够集合多人信息优势并且按照独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的机构,在文章中,哈耶克却没有能够给以讨论。我认为这个问题关键在于要考虑知识传递的成本。企业的决策人之所以能够做出优于个人的决策是因为企业有管理人员能够给他提供他们个人所观察的独特的信息,比如成本的、市场需求的、品牌的等等当然,企业越

17、大,这种层级关系就越复杂。总的决策人就可以综合这些独特信息而做出决策。企业对知识的搜集针对性相对于个人更强,并且企业中专门搜集信息的部门比单个人能获得更多信息,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对整个经济系统考察并调整决策是很自由的。但是整个经济系统并不具有这样的优势,因当传递信息的途径越长,独特信息传递的成本是边际递增的,并且传递所需要的时间也会增加,导致决策者获得信息的成本升高和信息本身的时效性变差。 参考书目: F.A. Hayek, 1945.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XXXV(4), September, 519-530.,调查:当代大学生文档 姓名 专业 联系电话 :,你认为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你有哪些行为准则或做人的基本原则 你心目中当代大学男生的形象 你心目中当代大学女生的形象 你对自己的自我评价 你学习生涯中的心理挫折和成功经历 你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的希望 你对学好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建议 你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老师说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