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行为管理研究硕士学位.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69225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3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行为管理研究硕士学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行为管理研究硕士学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行为管理研究硕士学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行为管理研究硕士学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行为管理研究硕士学位.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当前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行为管理的现状分类号 密级U D C 编号CENTRAL SOUTH UNIVERSITY硕士学位论文 论 文 题 目 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行为管理研究 学 科、专 业 公共管理 (MPA) 学 院 (系、所) 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 研 究 生 姓 名 罗 晓 莉 导 师 姓 名 及 专业技术职务 吕耀怀 教授(校内) 程晨曦 教授 (校外) 二八 年 四 月原 创 性 声 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2、,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学校可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新升格本科院校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应运而生的,这类院校底子薄、势力弱,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中,办学存在着许

3、多困难。这些困难又影响着大学生行为管理工作。所以如何采取有效的方针和措施改进与完善这类院校的学生行为管理问题,是摆在这些院校面前的重要问题。新升格本科院校在转型之初普遍存在着应用性、大众性、地方性和过渡性等特点, 笔者在新升格本科院校和老牌本科大学的2000名学生中做了大学生思想行为情况调查问卷,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并对问卷结果做了统计分析,得出了统计数据,以此作为论文的基础数据,并由此分析得出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不同于老牌本科大学的学生的特殊方面:。价值观选择的困惑;因学校“专升本”带来的升学就业的困惑;理想设计与现实努力反差变大以及自我成熟感与自制能力之间差距明显增大等。近几年,

4、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行为管理工作的管理环境出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与学生素质普遍下降的矛盾、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与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矛盾、学校政工力量薄弱与学生工作任务繁重的矛盾、校园文化氛围沉闷与学生日益增长的校园文化生活需要的矛盾以及学生就业期望过高与就业层次偏低的矛盾等新变化,管理主体在升本之初进行了管理理念人本化、组织结构系统化和资源配置合理化等的探索,大学生行为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着非规范化管理、管理动作行政机关化、激励机制的滞后、“狭义校园文化论”的制约以及管理者对“专升本”后学生的思想行为的特点把握不够等问题。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方针和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应在坚持实事求是

5、、发展和法制意识的原则下,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按照本科教育的要求优化学生管理体系;立足“专升本”实际,升级育人理念;积淀本科层次制度文化,促进制度激励;强化意识,实现向本科校园文化的转型;完善与转型相适应的配套机制等。只有通过转变观念、统一思想、齐抓共管,方能逐步使新升格本科院校走出大学生行为管理的困境,使之焕发出勃勃生机,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中拥有一席之地!关键词:新升格本科院校;大学生行为;管理AbstractNewly-promoted University came into being in China is accompanied by a popular ent

6、ered the stage, the foundation of such institutions thin, and weak forc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odays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society,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school. So it is a very important problem they faced is how to use the effective ways and measures to imp

7、rove and prefect the management of the students behaviors. The Newly-promoted University in the transition beginning of widespread use of the public, local and tran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writer did in Newly-promoted university of 2000 students Students circumstance in Newly-promoted universit

8、y inquisition questionnaire , got skill data, and made a statistics analysis to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 got the statistics data, and used this as the foundation data of thesis, and got the different special aspects of Thinking and behavior from the ol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In recent year, the

9、 environment of Newly-promoted University students management in the school personnel training with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general decline in student conflicts, school have been expanding and the relative scarcity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contradictions, Lands and weak school stude

10、nts work with the heavy task of contradictions , The dull atmosphere of the campus culture with students the growing needs of the campus cultural life of the contradictions and the students expect too high employment and low levels of employmen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new changes. And so, ho

11、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 holds that on the base of the principles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awareness of law, carrying on the following five measures: perfecting the students management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basing on

12、 the actuality of the “college to undergraduate” and enhance the teaching principle; accumulating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layer system culture and incentive system; strengthening awareness, to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of our campus culture; improve in line with the restructuring and other support

13、ing mechanisms; Only by changing concepts, unify our thinking, make concerted efforts so as to be gradually out of the plight of management of the Newly-promoted University students, so that glow with vitality,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o take up a place in the increasingly comp

14、etitive era!Key words: Newly-promoted University University students behavior Management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意义21.3研究现状31.4主要研究内容51.5研究方法7第二章 新升格本科院校的特殊性及其学生行为的特殊方面92.1新升格本科院校的特殊性92.2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行为的特殊方面10第三章 当前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行为管理的现状193.1管理环境的新变化193.2学生管理主体的新探索213.3当前学生行为管理存在的问题23第四章 改进和完善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行为管理的原则与

15、措施294.1改进和完善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行为管理的原则294.2改进和完善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行为管理的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30第五章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44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45附录一48附录二错误!未定义书签。50致谢第一章 绪论1.1研究背景自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实施大规模扩大招生政策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明显加快。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截止到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经突破2000万人,超过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雄居世界首位,高校在校生在适龄青年中所占比例已经突破21%,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贺玉兰,唐安国.新建本

16、科院校办学定位与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J.唐山学院学报,2007年,20(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和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院校设置的结构布局也在调整变化,特别是为了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一批新的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应运而生。这些院校大多由过去的专科学校升格而来,其中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由单科性或职业性高等专科学校升格;第二类是由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升格;第三类是由前两类合并升格。辛彦怀,王红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5,(5).据最新的资料统计,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共有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70

17、1所,其中地方新建本科院校198所,占普通本科院校的近30%,而且还呈现出继续上升的趋势。蒋凤英.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招生策略研究D.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如此看来,这类学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山东德州学院贺金玉院长所分析的那样,新升格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产物,随着本科教育重心下移,它必将成为我国实施本科教育的重要生力军。新升格本科院校是我们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面临着较多的压力。因此,改善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行为管理,给学生以优越的培养环境,是新升格本科院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做好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行为管理工作是

18、新升格本科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然而,目前新升格本科院校在大学生行为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校方与学生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的矛盾。新升格本科院校管理者并没有根据升本后学生的行为特点,结合实际地采取措施完善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行为管理,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对学校的管理模式存在许多不满之处,而学校管理者又认为这是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不适应本科的教育体制和教学环境所导致的,根源在于学生的素质太差。这个问题如果一直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将直接对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也将给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进而影响到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声誉和

19、招生竞争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的行为管理工作,为地方培养优秀青年,输送优秀人才,已成为当前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工作中面临的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本论文正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对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行为管理进行的研究。在展开论述之前,我们首先有必要对论题的内涵和外延加以界定。所谓“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行为管理研究”,顾名思义,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大致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行为管理。而所谓 “研究”,根据197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

20、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其意义为“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具体到我们的论题,“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行为管理研究”一词的内涵即为根据当前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行为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探求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行为管理的规律。因大学生行为涵盖的内容较为宽泛,既包括思想行为,也包括日常行为、一般行为,本文拟从思想行为入手,通过比较新升格本科院校与老牌本科大学的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所显现的特殊性,进而指出新升格本科院校大学生行为管理存在的不足,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对这一问题展开完整而充分的论述,从而为这类院校的大学生行为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带

21、有建设性或前瞻性的建议或方法。1.2研究意义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行为管理工作作为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专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受到国家主管部门、新升格本科院校自身管理部门以及师生的普遍关注。伴随学校“专升本”带来学生的思想行为的日益复杂,大学生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有的专科时期的学生行为管理中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已很难适应升本后的形势需要。中国高等教育学创始人潘懋元认为,新升格本科院校要成长为一支本科教育的生力军,还有一个适应、改造、创新的过程,它既不是原来师专、高职、成高

22、的简单拓展,又不能照搬传统大学的模式,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因此,新升格本科院校亟待加强大学生行为管理。首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新升格本科院校由“专”升“本”,意味着要为国家、为社会、为地方培养更高层次、更高素质的人才。专科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而升本以后,新升格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总体定位应做到,在基础理论、学术追求上可以弱于老牌大学,但在实践能力、基本技能上应强于老牌大学,更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齐秀丽.本、专科的区别和新升本科院校的发展思路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6).。改进和完善

23、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行为管理,为完成“专升本”后学校的培养重任、实现培养目标提供了保证。其次,是实现内涵升本的需要。学校升本既表现为外延的扩大,更表现为内涵的夯实。李志平,吴卫东.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升本”的规模协调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新升格本科院校由专科升格为本科,办学规模扩大了,校园面积增加了,学生人数增多了,学制年限加长了,这些都只是外部的、表象的升本,而办学理念、培养模式、教学水平、管理模式、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等这些实质性因素的改革、创新、提升才是真正的升本,即内涵升本。从学生角度而言,内涵升本则表现为学生研究探索创新能力的提高、

24、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增强、综合素质的提升等。郝德新.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德育研究,2007(15)而大学生行为管理的工作归根结底做的是学生工作,行为科学家把大学生行为划分为内潜的行为和外显的行为,内潜行为倾向于心理行为活动现象,而外显的行为则倾向于各种社会行为活动现象,要使新升格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研究探索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方面都得到提升,归根结底离不开对大学生行为目的、行为手段和行为结果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矫正和控制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0,(12)., 从而使在校大学生的内潜与外显行为均符

25、合升本后的各项需要。改进和完善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行为管理工作是新升格本科院校实现内涵升本的必需条件。最后,是实现顺利转型的需要。新升格本科院校是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它必须具备一般本科院校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应该达到一般本科院校应达到的基本的质量标准贺金玉,金清云.大众化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质量定位J.中国大学教学,2006,(10).。新升格本科院校按照本科教育的要求改善了软硬件建设,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扩大了招生规模,拓展了发展空间,工作的重点应转向把广大师生的热情引导到为创建合格本科院校上来。做好广大教师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管理工作,进而统一思想,化解矛盾,消除不利因素,对于实现由

26、“专”到“本”的转型非常重要。总之,通过对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行为管理模式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行为管理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构建符合当前我国新升格本科院校发展形势及其学生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以期能为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培养空间,使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对其学生的行为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能有理论上的依据,不断提高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行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1.3研究现状一、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研究 卢有峰认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表现为:思想关注点的宽泛性以及思想文化需求的表层性,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和现实性,思想行为的反哺性增强。赵玉

27、艳则认为大学生心理特点有其两面性积极性和消极性。大学生已具备生活的基本性能,可以做成人能做的事,而他们的判断力还不完善。张勇则把大学生的行为分为外显行为与内潜行为,把大学生的行为特点总的概括为主体性、二重性、务实性与变动性。而黄发友则认为大学生的择业行为是在择业动机支配下产生的,他认为大学生择业行为具有自我性、实用性、适应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张志库认为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无论是个体性的人际交往,还是群体性的人际交往,均受到其身心发展水平、群体规范与活动方式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年龄性、群体性和时代性特征。汪路金则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行为表现为理智性、多样性、矛盾性和功利性特点。二、

28、大学生行为管理研究学生管理包括思想管理和行为管理,思想与行为密不可分,互为补充。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教育管理的探索和研究己经有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可谓百家争鸣。美国出版的学生事务管理手册一书指出,“学生事务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个学校不同的情况。一些因素诸如校长的组织宗旨和风格、学校的规模、任务、历史、传统和每个成员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事务的组织结构。 MargaretJ .Barr.TheHandbookofStudeniAflhirsAdministration.TheJossey Basshigherand adulteducationseri

29、es,1993.余武明在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一文中指出,高校学生管理,一般认为是指学校通过对学生的纪律要求和行为控制,采取可行的措施,促进学生品格和行为养成的活动。张勇认为制订完备的行为规范;严格执行制度和规范;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进行管理。王毅则认为要针对高校学生行为特点,完善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宽松和谐的人文管理理念。邹志云等提出建立大学生行为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来对大学生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黄发友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社会客观需求、市场经济规律、择业活动规律都跟大学生择业行为管理息息相关。单正义认为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张萍则

30、认为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原有的以制度等“硬规范”一统天下的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我们必须立足现实,在研究大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柔性管理,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他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把组织意志变为他们自觉的行动,从而实现软硬结合,刚柔相济的管理效果。对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绝大部分都是新升格本科院校的管理者或教师,他们往往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管理这个大的层面,各自从自己的工作重心出发来分析新升格本科院校从招生到学生培养,从学校特色到学生特点等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转型期”的特色。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者对其学生的特点、新升格本科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等等做了深入的研究。

31、这些研究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滨州学院的戚哲民老师在“专升本”院校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中从社会、学校、学生等三个层面分析了“专升本”院校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就如何改进此类院校学生德育工作提出了解决对策;郝德新在教育与职业上发表的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一文中指出,为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以及实现内涵升本,新建本科院校亟待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滁洲学院的吉晓华老师在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坚定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查找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32、育,为创建合格本科大学提供根本保障。三、存在的问题1.大学生行为管理研究纵向研究偏多,横向研究偏少。对大学生行为管理研究往往注重对不同时期的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分析,或对大学生行为的某一方面如政治、择业、人际交往等的产生机制进行细致分析,而没有进行横向展开的研究。2.研究对象不全面。从研究现状来看,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对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的概括,而对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行为管理进行研究应该更具有代表性。3.宏观研究偏多,微观研究偏少。研究应该更多地关注现实中具体的管理问题。高等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概念,学生行为管理工作一直是各高校学生工作者很重视的一个问题,对它的研究也是普遍

33、性关注得多,而对它的动态性、特殊性研究较少。4.研究的系统性不强。在专门针对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行为管理方面,国外学者的探讨非常鲜见。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非但少,且缺少系统的研究。1.4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以公共管理学理论为主线 ,组织行为学理论及心理学理论等相关的理论为辅助 ,对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行为管理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包含 5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分析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提出研究意义,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 新升格本科院校的特殊性及其学生行为的特殊方面。分析了新升格本科院校的特殊性,并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对学生选择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原因做了深入的剖析

34、。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了“专升本”前后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的差异,为构建适合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行为管理理念、模式、方法提供了现实的基础。第三章:描述、分析当前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行为管理的现状。指出当前学生行为管理环境的新矛盾和升格后学生管理主体的新探索,分析新探索下的学生行为管理模式的不适应,明确指出管理中的问题及原因。第四章:提出改进与完善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行为管理的原则和措施。根据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实际和“专升本”后学生思想与行为的特殊方面,参考先进国家高校的学生行为管理的经验和理念,提出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行为管理的具体措施,即按照本科教育的要求优化学生管理体系;立足

35、“专升本”实际,升级育人理念;调整激励目标,完善制度激励;强化本科意识,实现校园文化的转型;完善与转型相适应的配套机制。第五章:结论。具体研究思路如图1-1:绪 论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行为的特殊方面新升格本科院校的特殊性 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行为管理的现状改进与完善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行为管理的原则与措施结 论 图 1-1论文框架图1.5研究方法一、文献资料法对与本论文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分析。二、问卷调查法问卷的设计:根据本论文的研究目出发,遵循问卷设计要求自行设计大学生思想行为情况问卷调查和指标内容效度专家调查表,详见附录一、二。问卷的效度检验:本论文调查问卷采用特尔斐调查法,通过发放“指

36、标内容效度专家调查表”的形式,对从事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专家、教授进行了调查询问。其中发放专家调查表(见附录二)15份,回收13份,回收率为86.7。专家职称和效度检验情况统计见表1、表2。表1专家职称情况分布统计表(人)职称教授 副教授人数114表2效度检验情况统计表 (人)问题非常有效 有效 无效 非常无效您对问卷设计的总体评价21100您对问卷问题内容设计的评价31000您对问卷设计量度指标设计的评价58 0 0问卷的信度检验:本课题的问卷信度检验经SPSS11.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可靠性分析,调查问卷的信度为Alpha=0.8687。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对湖南怀化学院、湖南

37、人文科技学院和湖南科技学院三所新升格本科院校和湖南师大、中南大学两所老牌本科大学中的学生中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1727份,回收率86.35%;有效问卷1576份,有效率为91.3%,其中新升格本科院校865份,老牌本科大学711份。三、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数据利用SPSS11.0 for windows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和处理。四、逻辑归纳法运用公共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的理论,对数理统计的结果进行演绎与逻辑分析。第二章 新升格本科院校的特殊性及其学生行为的特殊方面2.1新升格本科院校的特殊性新升格本科院校是在我国经济结构实施战略调整,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的宏观背景下诞生的, 在

38、起步发展阶段既遭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及市场化运作方式的渗透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也受到新的格局下处于竞争优势的老牌本科大学的“压”和同类院校的“挤”。因此,新升格本科院校既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又面临严峻挑战,正处在“黄金发展时期”和“矛盾凸显时期”并存的阶段。由于刚刚升入本科,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学校资金投入及增长速度不平衡,学校的投入增长速度和生均经费、生均占有物力资源等多项指标与老牌本科大学相比较低,包括师资水平、经费投入、生均占有财力和物力资源等都相对较低。李志平,吴卫东.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升本”的规模协调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与老牌本科大学较好的办学条件、较多

39、的经费投入、较强的师资队伍、较高的社会声誉和较成熟的办学经验相比, 除了具有本科院校的一般特点外, 还具有区别于老牌本科大学的特殊规定性。熊志翔.新建本科院校的“新建期”探析J.高教探索,2007,(1).一是应用性。它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 在学科专业设置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突出应用性, 以形成学术兼容、以术为主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这与学术并举、以学为主的理论型本科教育模式以及岗位型、技能型的职业教育模式具有明显的差异。由于办学历史短,专科痕迹明显,本科意识不强,应用型本科教育尚处在发展初期, 远没有定型, 对于新升格本科院校来说, 需要经历一个探索的阶段。二是大众性。它是

40、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 主要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需求。但从现实情况看, 新升格本科院校因其“新升格”,师资队伍学术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不强,学术带头人缺乏,在定位、资金、师资及自身的协调发展上,存在诸多问题。满足这种需求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三是地方性。它由地方政府投资举办, 生源主要来自本地区, 学生就业也主要面向本地区, 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是其基本的任务。但是, 新升格本科院校大多地处中小城市,经济发达程度不高,地方财政支持有限,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能否与地方政府和当地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 能否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当地社会的认可, 学生、家长

41、和用户的满意, 仍然需要在一个较长时间里付出艰苦的努力。四是过渡性。它大多由高职高专院校合并升格而成, 虽已“升本”, 但“名”“实”难符。从专科教育向合格的本科教育过渡, 进而逐步形成自身的特色, 需要一个相互街接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 建设合格的应用型有特色的本科院校应该成为新升格本科院校共同努力的目标。总之,新升格本科院校是从若干个专科教育的母体中生成的,因此,合并升格和从专科教育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就构成了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基本目标和基本特征。6目前,在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校升本后直接录取的一般本科生,一部分是专科生,另一部分则是“专升本”学生,即在高校

42、完成专科三年学习后,参加“专升本”入学考试,考试成绩合格,继续完成两年的本科课程深造的学生。因为以上三部分不同层次学生的并存,给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行为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2.2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行为的特殊方面一、学生选择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原因(一)分数线要求较低,容易录取专本共建是新升格本科院校办学特色之一,新升格本科院校在升本以后一直在致力于扩大招生数量,而报考生源不足导致院校被迫降分录取以完成招生计划。分数线是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最直接的标尺,分数的高低往往取决于考生所填报的志愿的数量。一般情况下,地方性新升格本科院校属于本科二批的录取范围,与其他条件优越的本二批学校实际录取分数线远远高出省控

43、线的情况相比,这些院校往往会因为报考生源的不足而被迫降分录取,才能完成招生计划。以湖南省为例,每年高校招生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均按各批次的招生计划数根据一定比例划定。而2004-2007年降分录取的院校数占本省高校在本二批次招生院校数的30%以上,见表3。表3 湖南省属高校本二批次招生降分院校数统计表(2004-2007年)年 份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本二批次招生的本省高校数15182020降分录取高校数5799降分录取高校百分比33%39%45%45%(表中数据系根据湖南省考试院招生录取资料统计)除去在本二批次招生的部分省属重点院校和地处省会城市的院校外,大多数新升格地方本

44、科院校降分的幅度一般均在20分左右,最多的达到了30分。又如根据江苏省招生办招生录取资料显示,2002-2003年江苏省地方性本科院校降分录取以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非常明显。其中2002年,本二批招生的本省高校数41所,就有14所靠降分完成计划,降分录取高校占了其中的34.1%,2003年,共37所院校,同样有14所靠降分完成计划,降分录取高校占了其中的37.8%,比重超过2002年。降分的幅度均在20分上下,最多的需要下降30分才能勉强完成招生计划,个别院校还不得不调整招生计划。江苏省属经济发达地区,尚且出现如此局面,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情况则可想而知。对学生而言,在经历了“黑色六月”,千军万马争

45、挤通往高校“独木桥”时,对于那些成绩不理想,进入老牌大学希望不大,又对进入分数线较低的专科学校没有兴趣的毕业生来说,觉得进入新升格本科院校要轻松简单得多。因此,笔者调查发现正是因为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分数线要求较低吸引了他们报读新升格本科院校。(二)求学成本相对较低相对于处于发达地区的老牌大学来说,大多数新升格本科院校目前的消费水平还比较低,求学成本也不高。这是因为大多数新升格本科院校都位于中西部地区的不发达城市,当地经济落后,生活水平较低,人们的物质文化消费水平也不高,对于家庭贫困尚且难以支付学费的高中毕业生来说,在权衡了自己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以后觉得选择新升格本科院校要较地处省会的老牌大学来说

46、要实惠得多。学生的学费开支国家有统一的标准,但因为新升格本科院校地处不发达城市,生活开支较低,求学成本相对较低,这也是吸引生源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学校“专升本”后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的差异(一)学校“专升本”后学生价值观选择的困惑一般来说,大学生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易改变的。处于同一时代的大学生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普遍一致的社会行为模式。但由于不同类型的大学生所面临的具体环境不同,他们的价值观又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外化为行为,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表4、5的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在回答“人的价值的高低体现在哪些方面”时,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生有52.22%的回答“说不清” ,有13.12%的回答“金钱的多少”, 8.39%的回答“社会地位的高低”,只有26.27%的回答认为“对社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