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设计技术交底.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69984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铁路设计技术交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新建铁路设计技术交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新建铁路设计技术交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建铁路设计技术交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铁路设计技术交底.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建铁路(云南段)设计技术交底主要技术标准正线铁路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级正线数目:双线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200公里/小时,预留250公里/小时条件。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5500m,困难地段 4500m。限制坡度:南宁至百色12,百色至昆明一般9,加力坡18.5。到发线有效长度:南宁至百色、石林板桥至昆明南650m,石林板桥至百色880m。牵引种类:电力牵引质量:4000吨闭塞方式:自动闭塞用地情况说明1、因施工图设计正在进行中,目前业主和施工单位收到的用地图均为初步设计阶段的申购用地图,不应作为征地依据,只能作为施工准备用图。2、在施工过程中,如施工单位发现用地不足或多征,均应向业主

2、及时提出,报业主备案。3、施工单位变更弃土场面积或位置,均需向业主提出变更建议书,提请业主主持、按程序完成相关变更设计文件,否则可能在竣工验收时不予认可,会产生较多遗留问题。灾害防治本线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区域地质作用剧烈,碳酸岩广泛分布于富宁至昆明,不良地质特别发育,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类型众多。沿线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岩溶、滑坡、崩塌、错落、危岩落石与岩堆、顺层、坍岸、高低温与高地应力、有害气体等不良地质现象,以及红黏土、膨胀(岩)土、软土、松软土等特殊岩土。1、 岩溶 段内广泛分布岩溶,主要集中在富宁至昆明段。岩溶中等强烈发育,岩溶对工程的影响和危害主要表现为岩溶地表水浸泡路堤引起路堤

3、下沉或塌陷,岩溶涌水引起桥涵基坑坍塌、隧道突水涌泥,岩溶洞穴引起建筑物基础悬空或路基塌陷等方面。桥梁深基坑的开挖应按要求做好基坑边坡防护,桩基施工易引起地面塌陷,施工时应引起重视,严禁过量抽取地下水。路基岩溶易塌陷区应按设计要求加强岩溶整治处理。隧道工程应加强超前预报,预防突水涌泥等灾害发生。桥梁基础施工前应补充逐桩钻探资料,各墩台下基前须仔细核对,如有不符应及时补堪。确保工程安全。对地下河,根据其特征,结合工程类型、位置及其与线路的关系,一般采用安全可靠的跨越措施,切忌堵塞其通道。同时应采取探测手段,详细查明岩溶塌陷中等地段的浅层岩溶发育特征,以便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处理。2、 滑坡、崩塌、错

4、落、危岩落石与岩堆 对沿线现状发育的滑坡、崩塌、错落应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滑坡、崩塌、错落群发地段线路基本绕避,考虑边坡及适当口开挖后,易使原有灾害点复活或形成新的滑坡、崩塌、错落,需采用多种工程措施加以处理,如采用边坡支护、抗滑桩结构等,同时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的排导。 对拟建铁路从坡脚切坡而过的地段,切坡脚有可能引起工程滑坡,若此类情况发生,则应先考虑加固滑坡体,再进行开挖,可以通过滑坡勘察,明确滑床的位置,在滑坡的中下部采用抗滑桩加固,桩端入滑床稳定层2m以下。后缘作天沟截排坡面水流。 沿线岩堆不发育,呈零星分布,应采取相应措施,对危岩落石或坡面残留碎块石等,视其规模、采取清除、拦挡或加钢

5、丝网固定等。3、 顺层 部分线路与构造线和地层线平行或小角度斜交通过,倾向线路一册的路堑边坡遇软弱夹层或层间结合较差时易发生顺层坍塌,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隧道进出口边仰坡、路堑边坡、桥涵基坑边坡应采取适当的挡护措施;隧道顺层偏压段需加强支护。4、 高低温与高地应力弥勒至昆明段线路穿越师宗弥勒断裂带、小江活动断裂带,沿断裂带有众多温泉出露,区域内构造应力集中,隧道埋深较大处地温与地应力相对较高。隧道工程需加强岩温监测与通风,对可能发生的硬岩岩爆与软岩变形进行相应的处理。5、 有害气体沿线部分地层夹煤层、煤线或炭质泥页岩,受构造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具有瓦斯等有害气体富集的条件。隧道施工

6、应加强通风、监测。6、 红黏土、膨胀(岩)土线路通过红黏土、膨胀(岩)土地段,隧道应加强支护,按膨胀(岩)土隧道设计;路堑边坡应放缓,根据膨胀(岩)土等级采取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坡面作封闭处理,同时加强支护、排水措施等。膨胀(岩)土作路堤填料时必须进行土质改良、边坡加固、基床处理等工程措施。7、 软土、松软土根据软土、松软土路基路堤填高,软土、松软土下卧硬层横坡情况,对软土、松软土地基厚度小于3m的地段采用清除换填处理;对存在的较厚软土、松软土,采用碎石桩等方法进行加固处理。填土路基应选取工程性质良好的土料,按有关规范进行分层辗压夯实,避免路基不均匀沉降,路堤两侧要做好护坡和排水工作,在有洪水

7、浸泡的路堤段,宜采用浆砌片石护坡至最高洪水位线以上;对没有洪水浸泡或冲刷的边坡可采用种植草皮等生物工程护坡。8、 地下水的侵蚀性 沿线部分地下水存在侵蚀性,应采用抗侵蚀性材料,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质侵蚀性复查工作。 9、弃碴 弃碴场位置要从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角度确定其合理性,选择地势较低洼处堆放弃土,忌将松土堆于斜坡及不良地质体之上及线路、居民区斜坡上方、线路跨越的河沟上游等地。弃碴是应在各碴场低洼部位建平砌块石拦碴墙,在碴墙下部设排水设施;堆碴完成后,进行平整、种树植草,全面绿化。重点弃土石场地,要做好表层清楚并考虑抗滑支挡工程,各弃碴场都应做好排水设施。 10、隧道 沿线隧道

8、进、出口边仰坡应及时防护,加强进、出口仰坡顶的危岩落石及残留碎块石等的清除,以免影响行车安全;隧道洞身为可溶岩,施工是应加强超前预报,加强支撑防护。防止突水、突泥、塌方,以策安全。施工是遇溶洞。溶槽等形态,应进行及时整治处理。 11、在施工中各类工程易发生的地址灾害问题,宜加强工程措施,同时做好应急预案。施工中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加强地址复查和验基工作,尽量减少地址灾害的发生。 12、施工完毕后,严格按照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430号),在铁路两侧的相关规定范围内,严禁抽取地下水,预防由于抽水诱发岩溶塌陷,二导致影响铁路运营安全的事件的发生。 各专业设计原则及施工

9、注意事项 (一) 线路 (二)路基1、主要设计原则(200Km/h 预留)250Km/h地段路基主体工程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100年,联络线、疏解线等时速等于或小于160Km/h,路基主体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60年。路基设计应符合防灾减灾的要求,提高路基抵抗连续强降雨、洪水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区间正线路基工程按速度目标值(200Km/h 预留)250Km/h、铺设有砟轨道标准设计,路基主要技术标准按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 140号)及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95号)执行。局部速

10、度密集地段设置无砟轨道,路基技术标准按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020-2009)执行。其他联络线、疏解线等按时速等于或小于160Km/h设计,按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及其与速度目标值相对应的国家规范、规定进行设计。结合沿线路基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各时速标准下路基工程纵横向变形控制和动力响应等关键技术问题,以控制变形为根本,确保路基结构平顺、稳定与安全。2、 一般技术要求 (1)地基处理1) 施工前,结合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按设计初步确定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地基处理工艺性试验。对于深层地基处理的高压旋喷桩、浆体喷射搅拌桩、粉体喷射搅拌

11、桩、砂桩、碎石桩、灰土挤密桩、CFG桩、预制管桩等,试桩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小于2根。2) 施工前应根据图纸对路基范围内的地下管线、通讯线路等进行调查核实和迁改,对没有迁改而施工中又可能对其造成影响的管线须注意加强施工防护。3)地基处理的深度和宽带范围,桩径和间距,布置形式和数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4)地基处理的原材料,如水泥、粉煤灰、碎石、砂、外加剂及土工合成材料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相关规定进行试验。对于高压旋喷桩、浆体喷射搅拌桩、粉体喷射搅拌桩、灰土挤密桩、CFG桩还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室内配合比试验,选定合适的配合比。5)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确定的施工工艺和参数进行施工,应有完整的施工记录,特

12、别应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地质变化、工艺变化、停电变化、机械故障等。6)地基处理后的加固效果检测,对于强夯、高压旋喷桩、浆体喷射搅拌桩、粉体喷射搅拌桩、砂桩、碎石桩、灰土挤密桩、CFG桩等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单桩复合)承载力、桩身、桩间土质量检测。7)为保证复合地基质量,岩溶地区的地基加固应安排在岩溶注浆整治之后进行。 (2)路堑施工1) 路堤填筑前应做好路基两侧排水,填筑施工不得污染农田和环境。填筑施工期间,必须做好路基表面及边坡的临时排水设施,确保填筑表面不积水。不浸泡。2)路堤填筑必须在严格按设计文件进行地基处理后,并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开始填筑。3)路堤填筑前,应根据填料的种

13、类、性质、压实标准及施工条件,选定适宜的压实机械进行试验工艺试验。试验长度宜为100200m,在其各部位的全宽度内进行填筑压实试验。通过工艺性试验确定合理的压路机走行速度、松铺厚度、压实遍数、施工控制含水量及填筑工艺。对于不同的填料的填筑施工、改良土施工、基床表层施工等都应做试验段,并做好填筑压实试验记录、总结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参数。4)填筑前,应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试验,路堤填料的种类、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按照验标的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5)基床及基床以下路堤本体的填料、粒径、压实标准等根据线路等级均应满足设计要求。6)当地

14、形高低起伏,应由低向高分层填筑,由两边向中心填筑。7)基床及基床以下路堤本体填筑应符合下列要求: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方式作业,水平分层填筑压实的施工方法。8) 基床表层填筑应符合下列要求:为保证基床表面施工质量,每一填筑区段不少于200m,并严格按“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工艺组织施工。9) 改良土填筑施工:对于化学改良土,其掺加的石灰、水泥及改良剂等应按设计要求。填筑前应按设计提供的配合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化学改良土的配合比应保证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化学改良土应保持良好的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7d。当改良土分层施工时,下层碾压合格后,可以立即填筑另一层改

15、良土,不需专门的养生期。10) 石灰、水泥等化学改良土等外掺料的运输、使用应有保护环境的措施。土工合成材料运至工地后,应分批整齐堆放在料棚(库)内,防止阳光暴晒,并保持料棚(库)通风干燥。 (3)路堑施工 1)路堑开挖前应做好排水沟。堑顶截水沟。天沟施工工作。堑顶为土质或含有软弱夹层的岩层时,天沟应及时铺砌或采取其他防渗措施。天沟。截水沟应做到沟基稳定。沟形整齐,与桥涵、路基排水系统或自然排水系统相衔接,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严禁将天沟、截水沟修成挡水沟。 2)路堑边坡应分层开挖并及时分级加固防护。开挖和边坡加固有特殊要求是,应符合设计要求。3)路堑开挖应自上而下纵向、水平分层开挖,纵向坡度不得

16、小于4%,严禁掏底开挖。当岩层层理大体与边坡平行时,在岩层的走向、倾角不利于边坡稳定和施工安全的地段,应顺层开挖。当层理与边坡成较大夹角是,应采取预裂光面爆破开挖边坡。4)石质路堑开挖严禁采用峒室爆破,宜采用深孔、预裂或光面爆破。5)路堑施工应做好临时排水措施,并汇入自然沟渠,避免冲刷边坡。6)路堑开挖应尽量平顺,具有一定的排水坡度,避免坡面出现集水等现象;当出现泉眼、股水等几种水流,应设置好暗沟等排除地下水。7)靠近既有线。房屋等岩石边坡开挖采用控制爆破。 (4)防排水系统1) 边坡平台截水沟应引入相邻排水设施。边坡骨架或框架梁护坡的排水槽与路堤坡脚排水沟之间设置排水槽,避免边坡集中水流冲刷

17、路堤坡脚。2) 天沟、排水沟靠山侧沟壁不得高出地面,且沟顶与地面必须顺接,以汇入地表水。3) 天沟、排水沟沟底纵坡不应小于设计坡度,严禁出现反坡。4) 排水设施应系统完整、排水畅通、无冲刷和阻水现象。排水地基应保证长期稳定。5) 路基横向排水管出口应与边坡排水槽相连接,避免冲刷边坡。6) 路基与桥台、隧道衔接处的排水应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并排入天然沟槽内。排水沟与涵洞衔接处的沟底高程不应低于涵洞流水面高程。7) 急流槽平面位置及过水能力,以及与相邻的排水设备衔接配合应符合实际情况。8) 急流槽出口消力池应有降低急流流速,消除能量。主体部分和消力部分的槽底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9) 地下排水系统应

18、与地表排水系统配套,水路畅通无隐患。10) 边坡支撑渗沟应设置专用出水口。11) 路堑基床表层、地层防排水层及侧沟防排水层施工,应在排水层以下高程施工完成后或已预留高程条件下施作。避免开挖或钻孔等(如接触网基础)破坏路基防排水层。(5)过渡段1)掺水泥级配碎石材料应采用专门的级配碎石加工搅拌站加工生产,并应按要求及时生产、及时碾压。2)在过渡段应保证有足够的碾压区间,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应与相邻的路堤及椎体填土同时同步填筑并均已压实。3)距桥涵结构物和路基支挡2m范围内的填筑压实应采用分层填筑配合小型机械压实,过渡段的填筑不得破坏桥涵结构物。(6)路基与站后专业接口1) 路基上的各种预埋设备及基

19、础应与路基填筑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保证路基强度、稳定性及防排水性能。路堑基床地段,当路基专业基础防排水层位置较浅(表层下)时,基础要在防排水层施工前现浇完成。当防排水层位置较深时,路基专业施工时为基础预留基础孔,待基础基床施工完成后浇注接触网基础。2) 接触网基础结构设计,螺栓预埋,基础平面位置由接触网专业设计(包括基础中预埋螺栓孔的允许施工误差),并应满足接触网专业设计要求。基础施工顺序应满足路基专业相关设计要求。(7)岩溶整治1)岩溶应按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进行整治2)施工前必须进行场地清理,完善临时防、排水设施,水田地段应疏干地表水。3)岩溶整治工程在正式注浆施工前应根据地质情况

20、选取代表性钻孔进行现场压水、注浆试验,通过压水、注浆试验确定施工段落的主见参数。4)注浆工程所用的水、电供应必须可靠,必要时宜设置专用的管路和线路,并备有水源和电源。5)注浆工程应制定妥善的环保和劳动安全措施。钻渣、污水和废浆不得随意排放。6)对已完成注浆或正在注浆、浆液未终凝的段落,其附近不得进行地下水抽取或压水工作。7)钻孔注浆施工应贯彻“探灌结合”的原则。施工中结合施工钻孔,必要时采取加密钻孔或辅以其他手段,摸清隐伏岩溶的分布情况和发育特征,并做好各项施工记录。当与设计地质条件出入较大时,应按程序上报有关部门。8)施工中应注意调查搜集既有管、线网等地下设施,并留足安全作业距离,加强安全防

21、护,安全作业。靠近既有线地段,施工过程中注意避免侵限,必须有专人负责进行瞭望、预警,以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施工机具不得随意堆放,不得侵占既有线及施工便线限界,以保证行车安全。既有线上下道避车、线路作业、材料装卸与堆放等安全注意事项详见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运【2006】177号。9)注浆过程中,注意控制压力并加强巡视,避免污染环境(如水源、农田、道碴),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用相应措施。(8)靠近既有线施工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与设备单位共同探明施工影响范围内的道路、既有建(构)筑物和设备、地下河空中管线等情况,并采取防护措施。设备迁改或施工影响设备安全是,必须在设备管理单位的监护下作业。2)影响

22、既有线的路基爆破作业必须在线路封锁的时间内进行,应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并设防护网、排架或棚架等防护。3)施工期间,应对路基变形、防护加固设备及线路几何尺寸进行监测直至稳定。发现问题,双方共同及时采取措施。4)施工必须根据铁路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接近限界,制定施工临时行车限界。5)施工中若要破坏原有排水系统时应先建后断,所有的排水系统必须保持排水通畅,防止渗漏。(9)路基填料机改良土1)路基基床地层及本体填料应选用A、B组及C组中的岩石、碎石、砾石类填料或改良土。2)填筑前,应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试验,路堤填料的种类、粒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按照验标的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当填料

23、土质发生变化或变更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3)基床及基础以下路堤本体的填料、粒径、压实标准等根据线路等级均应满足设计要求。(2011年5月27日)(3) 桥涵 (1)客运专线桥梁特点 列车通过桥梁时,梁、墩、基础的受力比静载大,其比值为冲击系数(1+),客运专线速度效应大于普通铁路,桥梁的动力效应相应较大。 (2)桥上无缝线路与桥梁共同作用 修建客运专线要求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以保证轨道的平顺和稳定。桥上无缝线路可看作为不能移动的线上结构,而桥梁在列车荷载、列车制动作用下和温度变化时要产生位移。当梁、轨体系产生相对位移时,桥上钢轨会产生附加应力。如果附加应力过大,会造成线路丧失稳定。 客运

24、专线桥梁必须考虑梁轨共同作用。尽量减小桥梁的位移与变形,以限制桥上钢轨的附加应力,保证桥上无缝线路的稳定和行车安全。 (3)满足乘坐舒适度 与普通铁路不同,客运专线必须保证高速运行的列车有很好的旅客乘坐舒适度,它取决于车体的垂直振动和横向摇摆加速度。列车通过桥梁时,影响乘坐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桥梁的竖向、横向刚度。 (4)100年使用寿命 客运专线桥梁应当满足在按照设计功能和预定的维修和使用条件下,主要承力结构要有100年使用年限的耐久性要求。设计应据此进行耐久性设计。 (5)维修养护时间少 客运专线采用全封闭行车模式,行车密度大,桥梁比例大,数量多。 因此,根据以上特点,桥梁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25、: 桥梁应有足够的竖向、横向、纵向和抗扭刚度,使结构的各种变形很小;避免结构出现共振和过大振动;结构符合耐久性要求并便于检查;常用跨度的桥梁力求标准化并简化规格、品种;长桥应尽量避免设置钢轨伸缩节调节器;桥梁应与环境相协调(美观、降噪、减振)。 2、主要设计原则(1) 设计活载 南宁至百色、石林板桥至昆明按ZK标准活载(中国客运专线标准活载)设计;石林板桥至百色按中-活载设计,ZK标准活载检算;枢纽内执行中-活载。 (2)设计采用洪水频率 桥涵设计采用洪水频率:1/100 对技术复杂、修复困难或重要的大桥和特大桥检算洪水频率:1/300 若观测洪水(包括调查洪水)频率小于上述设计洪水频率时,应

26、按观测洪水洪水频率设计,但当观测洪水频率小于下列频率时,应按下列频率设计: 特大桥和大中桥为1/300,小桥和涵洞为1/100。 对于位于水库区和下游的桥梁,尚应对照水库的相关标准核查桥梁设计条件,特别是溃坝冲刷的检算和回水淹没的检查。(3)墩台身刚度控制有砟轨道桥上铺设无缝线路时,桥梁墩台纵、横向水平线刚度需满足以下条件: (4) 墩顶横向水平位移差引起的相邻结构物桥面轴线间的水平折角:(5)墩台基础沉降量按恒载计算,其工后沉降量限值要求如下:1)对于静定结构a.速度目标值250km/h路段有砟轨道工后沉降量不得超过30mm,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不得超过15mmm。b. 速度目标值250km/

27、h路段无砟轨道工后沉降量不得超过20mm,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不得超过5mm。c. 速度目标值160km/h及以下路段有砟轨道工后沉降量不得超过80mm,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不得超过40mm。2) 对于超静定结构 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除应符合上诉规定外,尚应根据沉降量差对结构产生的附加力的影响确定。3) 涵洞工后沉降限值应与相邻路基工后沉降限值一致。原则上,涵洞基底地基基本承载力00.18Mpa时,应计算涵洞的工后沉降。有砟轨道段落,涵洞工后沉降量限值为100mm,无涵洞与路基沉降差控制要求。无砟轨道段落,涵洞工后沉降量不宜产国15mm,但当沉降比较均匀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满足式Rsh0.

28、4Vsj2要求时,允许的工后沉降为30mm。无砟轨道段落,路基与桥梁、隧道或横向结构物交界处的工后沉降差不应大于5mm,且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有砟或无砟路基采取了基底加固处理的沉降控制段落,涵洞基底处理措施应与其一致,由路基专业统一拉通处理,并计列相关数量。涵洞设计时应注意核实路基沉降控制基底加固处理里程范围,以免出现处理措施不一致或工程数量重复计列。(6) 桥跨布置时,优先采用32m梁跨,24m梁跨作为调跨使用。当采用不等跨时,一般不宜超过两种梁跨。当采用24m箱梁跨作为调跨处理时,24m箱梁一般采用与32m箱梁等高梁。受地形控制,正线桥梁为24m等跨的中桥,由于桥梁座

29、数、箱梁孔数较少,为便于制梁施工,采用与32m箱梁等高的24m箱梁进行设计。 (8)跨越通航、行洪河道、高等级公路、铁路及规模较大的输水干渠(经技术经济比较,改建困难)等,应根据通航、行洪论证批复意见、道路主管部门意见和所跨铁路相应的建筑限界及养护维修要求,合理采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或其他特殊结构。(2011年5月28日) (9)墩台类型: 1)桥台: 双线矩形空心桥台、双线T型空心桥台、单线T型桥台,桥台类型选用要注意根据地震烈度、预制梁还是现浇梁、有砟轨道还是无砟轨道、客货共线还是客运专线等来选用。 2)桥墩: A.整孔箱梁 采用2221整孔箱梁的桥梁分布于Ag 0.2g地

30、段,桥墩均采用双线矩形实体及空心桥墩,跨河桥水中墩采用圆端形实体及空心桥墩;采用2229整孔箱梁的桥梁分布于 Ag 0.3g地段,桥墩均采用双线圆端实体及空心桥墩。B.采用2201T梁的桥梁均为南宁枢纽Ag 0.05g地段,桥墩均采用双线矩形实体及空心桥墩,跨河桥水中墩采用圆端形实体及空心桥墩;C.采用2101T梁的桥梁分布于Ag 0.3g地段,其中Ag 0.2g桥墩均采用单、双线矩形实体及空心桥墩,跨河桥水中墩采用单、双线圆端形实体及空心桥墩;0.2gAg 0.3g桥墩均采用圆端形实体及空心桥墩。(10) 基础类型 (四)隧 道2、轨下基础类型(1)正线长度6000m及以上的隧道洞内按铺设双

31、块式无砟道床设计,其余隧道一般均采用有砟道床,无砟道床与有砟道床的过渡段原则上设在隧道内(在隧道洞口附近过度)。(2)正线隧道轨道结构高度(内轨顶面至轨道基础底面的高度):有砟道床:766mm;无砟道床:515mm(双块式无砟轨道)。3、 洞口设计(1)洞口位置的确定洞口位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充分贯彻“早进晚出、保护环境”的原则,着重考虑边仰坡的稳定,同时还应该结合洞外相关贯彻及施工条件、运营要求,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确定。洞口工程尽量结合施工场坪、便道引入等统筹考虑。洞口尽量减少中心挖深及边、仰坡高度,以不破坏或少破坏原地表为宜,尽可能采用“无仰坡”临界点进洞,必要时采用预加固措施。

32、当洞口为漫坡地形时,结合洞外路基工程、施工条件、洞口排水系统、环境条件及弃碴综合利用等因素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考虑洞口坡面的稳定情况,尽量接长隧道洞口,必要时宜接长明洞,以确保运营安全。桥隧相连时,明洞应尽量接近桥台台尾,以保证运营安全。(2) 洞门结构形式 隧道均设置洞门,对于双线隧道,当地形、地质条件适宜时,可采用斜切式洞门。当地形纵坡较陡、桥隧相连时,为避免桥台进洞,使结构复杂化,应结合桥台设置,合理确定洞门位置及形式;当无法避免时,应结合桥台结构形式,综合考虑桥台施工等因素,确定洞门型式。洞口顺层且开挖有顺层滑动可能时,应结合顺层处理措施,确定洞门型式,有条件可采用桩柱式洞门。

33、长度大于5km隧道洞门按国防要求设防,洞门采用钢筋砼结构。当洞口沟渠、公路等构筑物影响洞口结构及运用安全时,应根据构筑物现状及其与线路的相对关系,并结合其规划予以改移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并相应确定洞门结构形式。靠近车站、城市、景区的隧道洞口应开展景观设计。(3) 洞口段预加固 当洞口位于土层,堆积体等不良地质时,或位于全风化W4地层时,结合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采用反压回填、预加固桩、地表注浆加固等预加固措施,并加强洞口超前支护等加强措施,以改善洞口条件,确保洞口安全;原则上本线隧道洞口均应设一环大管棚,长度不小于20m。 (4)边仰坡防护 本线洞口边仰坡坡面防护应做到与自然环境及洞口段路基工程

34、协调。 硬质岩基岩坡面一般采用锚喷防护。 强风化岩石及土层坡面采用砼骨架护坡或锚杆框架梁护坡,骨架内植草护坡。 临时防护:土质临时边仰坡及明暗分界直立开挖面均采用锚网喷防护。 当洞口附近危岩落石发育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宜优先接长明洞,并对落实采取清除、支挡、钢轨栅栏或被动防护网等综合措施,以确保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安全。 (5)分界里程计过渡段 斜切式洞门的分界里程以斜切洞口里程为准,分界里程外6m范围内道床过渡段沟槽由隧道专业设计,路基挡护工程由路基专业设计。其余洞门按610m分界,洞口分界范围内工程由隧道专业设计。该段范围内路基按刚性基层设计,完整硬质岩地段无需换填,其余地段采用C25砼换填2

35、.0m深。(6) 洞门景观设计 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洞门形式及当地的风俗、风景等,采取合适的景观设计。 4、衬砌结构及支护 (1)全线除明洞、斜切、斜切延伸及特殊衬砌段落,均采用复合式衬砌。洞口浅埋、偏压、国防设防段采用复合加强衬砌。级围岩采用曲墙无仰拱衬砌,、级围岩段采用曲墙带仰拱衬砌。(2)全线级围岩段采用全环钢架和超强小导管加强支护,级围岩段采用拱墙和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级围岩段缓倾岩层地段拱部设置格栅钢架支护。(3)、级深埋段,若不受地质构造影响、且地下水不发育地段,可根据地质情况,二次衬砌采用素砼,接触网吊柱、AE线吊柱处二次衬砌应设置钢架网片进行加强。(4)下锚处衬砌以及隔离开关处二

36、次衬砌采用钢筋砼结构。(5)断层破碎带、软硬岩接触带、岩堆体或错落体、滑坡体、高地应力或大变形地段、人工填土或弃碴场地段,衬砌应向围岩较好地段延伸510m;瓦斯设防及抗水压衬砌段向较好围岩地段延伸3050m。其余地段隧道衬砌段落设置原则上不延伸,当存在洞室距离衬砌分界处距离不足3m时,可适当延长衬砌段落以满足要求。(6)岩溶隧道衬砌结构:考虑到岩溶水的无规律性、突发性及排水系统部分失效,为保证铁路运营安全,岩溶发育地段之断层破碎带、岩溶洼地对应隧道段、溶蚀破碎带及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等富水地段(特别是含泥沙地段),衬砌结构应适当加强,并采用钢筋砼衬砌。(7)软岩变形衬砌设置型钢钢架加强支护,

37、增长系统锚杆,加大预留变形量。施工中应加强隧道变形监测,二次加强等措施处理。(8)赋存瓦斯地段采用全封闭衬砌。5、施工方法(1)正线双线隧道级围岩段采用全断面法开挖; 级围岩段可采用全断面法或台阶法开挖;水平岩层之软质岩地段宜采用大拱脚台阶法;级硬质岩(如通过灰岩、白云岩及砂岩为主的地层)采用台阶法,及软质岩(如通过页岩、炭质页岩、泥灰岩为主的地层)及通过断层破碎带地段采用台阶法加临时仰拱,局部地段可采用大拱脚台阶法。级围岩:处于土层或全风化层(W4)中的浅埋地段可采用CRD法或双侧壁导坑法(其中双侧壁导坑法一般用于下穿既有构筑物地段等对地表沉降控制较严格地段);通过断层破碎带或土质深埋地段一

38、般采用CRD或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级硬质岩(如通过灰岩、白云岩及砂岩为主的地层)地段一般采用台阶法加临时横撑;级软质岩(如通过页岩、炭质页岩、泥灰岩为主的地层)地段一般采用大拱脚台阶法。(2) 单线隧道一般、级围岩段采用全断面法开挖,、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开挖。(3) 隧道开挖均采用光面爆破,对地表构筑物影响较大或对震速有较高要求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控制爆破、静态爆破或其它非爆破开挖方法。(4) 本线隧道部分地段通过软硬岩互层,当岩层倾角较缓时,设计应充分考虑缓倾岩层的拱部分层剥落问题,采取优化锚杆不知、加强拱部支护等措施,防止拱顶坍塌掉块。(5) 隧道围岩松散堆积体,或洞身经过断层破碎带地段

39、采用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岩体,并采用管棚、钢拱架及格栅钢支撑等辅助措施通过。(6) 隧道穿越地段对应地表有建筑物(如:公路、铁路、房屋、水库、工厂等)且浅埋地段,采用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岩体,并采用管棚、钢拱架及格栅钢支撑等辅助措施通过。(7) 明洞部分的施工方法根据明洞类型、地形条件、支护类型、施工场地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8) 隧道通过煤系地层等含瓦斯地层时,应按瓦斯隧道设计施工,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或威胁时,进行防突设计。 6、超前地质预测预报(1)预报重点内容1)岩溶及岩溶水;2)煤层及瓦斯;3)断层破碎带、岩层接触带;4)其它不良地质(2)方法介绍1)常规地质法地质

40、调查法包括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和隧道内地质素描等,根据掌子面开挖揭示的地质条件及部分炮眼加深23m的探测情况,如地层岩性特征、岩体破碎程度、地下水发育情况、结构面性质、洞型变形破坏特征等,对掌子面进行地质素描,并进行地质作图(几何图、快体坐标作图、赤平投影作图、洞身地质展示图等)。2) 物探法长距离超前探测:拟采用地震波发射法、TSP-202/203,对掌子面前方约100m范围内的地址构造的位置、规模、性质作较为详细的预报,预测岩体的完整性及岩溶和地下水的发育情况。每隔100m施作一次,当有异常情况时适当加密。中距离超前物探:采用红外探谁仪器、地质雷达等物探手段对掌子面前方进行中距离综合超前预

41、测、预报,红外探水仪器、地质雷达25米一次,一册范围30m。3) 超前钻探法 中距离超前探测:超前地质钻探拟采用单孔水平取岩芯钻探法,超前探测2030m,验证中近距离物探超前探测的异常地段,正洞每个断面15孔,平导每个断面13孔。 近距离超前探测:即加深炮眼超前探测,利用在适当开挖工作面上的炮眼钻孔来探测前方围岩的地址情况,在每一循环设炮眼时布设35个钻孔加深13m作为探测孔。(3) 结合本线隧道以岩溶为主的特点,且按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指南要求,岩溶隧道应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以超前钻探法为主,结合多种物探手段进行综合地质预报,并应采用宏观预报知道微观预报、长距离预报指导中短距离预报的

42、方法。(4) 超前探测方法及程序介绍 1)采用地震波勘探设备对掌子面前方30100m范围内的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性质作较为详细的预报,预报围岩级别和地下水情况,每隔100m施作一次,当有异常情况时适当加密。 2)在地震波勘探的基础上采用超前探测孔验证。对掌子面前方30m左右范围的地质情况作更准确的预报,先进行红外超前探水,然后每个断面布设5个探测孔(其中一孔取岩芯),25m一个循环,单孔长度为30m左右,相邻探测孔之间的搭接长度为5m。当有异常情况时,结合预测结果判释,适当加密钻孔或加长钻孔。3)对多项预测预报手段所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判,相互印证,并结合掌子面揭示的地址条件、发展规律

43、、趋势及前兆进行预测、判断,根据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结果,相应优化调整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安全,确保工程顺利实施。7、洞内附属构筑物的设置(1)正线隧道内设置专用洞室。专用洞室距衬砌变化处、沉降缝、伸缩缝的最小距离为3m.(2)正线隧道内共设四条电缆槽,其中两条电力电缆槽,两条通信、信号电缆槽。(3)隧道长度大于500m时,洞内设置电缆余长腔,电缆余长腔设置在专用洞室内;长大隧道内设置无线通信系统的区间中继设备,改设备安装在专用洞室内,其位置由电力专用确定。(4)3km以上的隧道设置洞内箱式变电站,变压器室与电力电缆沟同侧,其位置由电力专用确定。根据接触网专业的要求,在洞内设置下锚区段。全线

44、隧道内设置综合接地系统。(5) 牵引变电所专业的分区所、AT所原则上应设置于隧道外,当受地形条件控制必须设在隧道内时,应选择在围岩较好的地段,洞室大小应充分考虑经济性和可实施性。(6) 联络线、货车外绕线、枢纽内隧道工程、动车线均按隧规要求设置避车洞。 8、防水及排水设计 隧道的防排水设计,采用“防、排、堵、截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地下水发育且隧道修建对生态环境或工程环境可能产生不影响的水塘、水库影响地段,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达到堵水有效、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对于环境保护要求低(非环境敏感区),但施工期间可能发生危及施工安全(如突水、突泥)地段,应结合围岩条件及

45、赋水情况,研究保证施工安全的措施(排水或注浆加固围岩及堵水)。采用以堵为主时,应根据堵水效果、排水状态和措施,衬砌结构合理考虑承受部分水压。(1) 洞口及地表防排水设计隧道洞口排水系统设计遵循截、排水相结合的原则,首先保证洞内顺畅排出,并避免洞外水冲刷隧道洞门及边仰坡。1) 隧道出洞为下坡时,洞内中心水沟和侧沟均应与路基侧沟顺接;隧道出洞为上坡时,应在隧道洞口两侧设置集水井,汇集坡面水后再引排至洞口6m外路基侧沟应作成与线路纵坡相反的纵坡,坡度不小于2。2) 隧道洞口于边、仰坡开挖边缘线约5m处设天沟,其坡度根据地形设置,但不小于3,以免淤积。当天沟的纵坡较陡时,应按要求设置基座、急流槽、消能

46、池等。3) 当隧道洞口或洞身浅埋段地表有洼地、自然沟形等可能汇集地表水的不良地形地貌时,应根据地表水汇水量调查情况,对洼地、自然沟形采用必要措施进行截排、引流地表水,避免地表水的汇集。4) 当隧道洞口地形平坦,无明显地表径流,而隧道施工可能产生较大流量的涌水时,应根据洞口场地布置、地形条件、地质提供的隧道涌水量,结合路基排水系统,合理设置隧道洞口排水系统,避免对洞口环境、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2)暗挖段防排水设计 1)防水设计: 结构自身防水: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8。 防水板防水:全线隧道均铺设拱墙防水板。浅埋段隧道通过水塘、水田等地表富水段落采用全环防水板;防水板

47、的厚度不小于1.5mm。一般情况下采用普通防水板+土工布(分离式)。施工缝变形缝防水:拱墙范围内环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外贴式橡胶止水带,仰拱范围内环向施工缝仅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环向数量按10m一道计列,纵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并采用聚苯板及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嵌缝。二衬拱部每隔5m预留回填注浆孔,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应进行充填注浆。2) 排水设计 正线双线隧道内设中心水沟+双侧水沟,并与洞外路基水沟相连,中心水沟采用中心水沟加盖板的方式设置。联络线双线隧道采用双侧水沟。 单线隧道设双侧排水沟排水。隧道内排水沟的能力应根据排水系统设置、地下水发育情况进行检算。 二次衬砌背后设环向50透水盲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