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题目库.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70969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8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史题目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新闻史题目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新闻史题目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闻史题目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史题目库.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1、主要参考教材:中国新闻事业简史 方汉奇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二版2、史论最重要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清晰的纵向和横向的知识结构。 3、温故而知新。 4、答题要点分析:一、名词解释考察范围一般为重点报刊、新闻界主要人物、重要新闻事件、名作、名篇等,答题六七句即可。(一)关于报刊:(1)对新闻媒介要评价、归类、基本定性、特点、如:第一的报纸,某政党报纸(2)(3)何年何地出版(一句话)(4)主办者、负责人、或是由某政党、团体创办(5)办报宗旨、宣传内容、特色(高度概括,三四句)(二)关于人物:(1)总体评价定性,理解基础上总体把握(一句话) (2)何

2、时何地从事何种新闻活动(重要的、代表性的)(3)哪些活动(老板:办报活动;编辑记者:主编何种报刊,代表文章) (4)代表著作(三)关于事件:(1)定性,阐明何类性质事件 (2)何时何地,涉及何人 (3)起因、经过、影响二、论述题要求史论结合,既有史实,又有思想观点,以史实为主,占6080,不少于20句话,400字以上,并且有头有尾,前后呼应,似小论文。 第一章 古代新闻事业一、名词解释1、木铎2、露布(99传名)3、开元杂报4、敦煌进奏院状5、进奏院状6、定本制度(00新名)7、邸报8、小报(90名)9、民间报房10、急选报(98名)11、万历邸钞(02名)12、天变邸抄13、揭帖14、旗报和

3、牌报15、报房京报16、辕门抄二、简述题1、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01新)2、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01传)3、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情况。(99新)4、中国古代民间报房的产生和发展情况。三、论述题1、中国古代官报的产生和发展情况。名词解释:3、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这种机构的设立,一方面是便于中央政权控制和联系各节度使,另一方面又方便了各节度使刺探中央政府的动态和情报。4、进奏官:进奏院官吏称为进奏官,只对节度使负责,不对中央政府负责,每隔一段时间,进奏院官吏要将京师动态和消息写成报告,寄或带给节度使。5、进奏院状:是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

4、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7、都进奏院:宋代邸报的管辖机构。由封建王朝中央政府设置,对各州进奏院的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9、定本:从真宗咸平二年()起实行,进奏院要将编好的邸报稿样呈送枢密院审查,然后按照审查通过后的邸报样本向地方发布消息,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定本所框定的范围。10、小报:中国封建时代民间私自发行的报纸,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或曰民办报纸。所谓小报,即是当时人对这种类型的民办报纸的习惯性称呼。12、通政司:明代朝廷政事信息的总汇,在中央政府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通政司的主管官员叫通政使,往往由皇帝直接任命。14、

5、提塘:提塘官的工作和唐宋时代的邸吏和进奏官很类似,由地方各省派出,在京城长驻,主要负责消息的传递。15、黄皮京报:产生于乾隆中叶以后,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私人报纸。民间报房发行的报纸,通称为京报,因封皮多用黄纸得名。简答:1、简述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非文字载体:(1)口头传播(2)旗鼓(3)烽火 (4)木铎文字载体:(1)甲骨 (2)青铜器(3)刻石(4)竹简和帛(5)露布2、促使唐代出现早期报纸的条件有哪些?(1)交通发达,驿传空前发展,制度完备,有专人掌管。(2)唐代藩镇制度使地方节度使对朝廷十分关心,他们需要了解朝廷信息。(3)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4)文

6、化发展,在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步入仕途也需要了解朝廷信息。3、宋代邸报的管辖机构是什么?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宋代邸报的管辖机构是都进奏院,它是由封建王朝中央政府设置,对各州进奏院的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职责:(1)按照统一的新闻来源,收受和传递官文书。(2)在封建政府机构内部传递信息。4、与唐代进奏院状相比,宋代邸报有哪些主要特点?(1)它是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照一定制度,统一编发,向地方官员们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2)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3)它的读者已经不仅限于少数藩镇长官,而是逐渐扩展到京朝官、地方各级行政官员和广大的士大夫知识

7、分子。(4)从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5、宋代邸报有哪些主要内容?(1)皇帝的诏旨 (2)皇帝的起居 (3)官吏的任免(4)臣僚的章奏 (5)军事情报 (6)刑罚7、宋代小报有哪些基本特点?(1)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固定名称。(2)小报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3)小报的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4)小报的内容主要是朝廷动态报道、官吏任免消息、皇帝的谕旨诏令等时事性政治材料。(5)小报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6)小报的读者范围很广,有京官、地方官以及关心朝廷政事的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等

8、。8、和官报比较起来,小报的内容有哪些特点?第一,信息比较灵通,新闻的时效性较强。第二,所发表的大多是中枢部门还没有公开的消息,有时难以做到十分准确。9、明代邸报的传递和发行主要通过哪些环节?(1)通政司:是朝廷政事信息的总汇。(2)六科:即吏、户、礼、兵、刑、工。由六科派人分发。(3)提塘:负责消息的传递。10、清代邸报有哪些主要内容?(1)宫门钞:主要报道朝廷动态消息,包括皇帝起居、朝廷祭祀、官吏任免、朝中大事等。(2)皇帝的谕旨。(3)官员的奏章:限于篇幅,一般只选登一些比较重要的奏折原文,大部分只刊登目录供读者参考。第二章 近代报刊的传入(18151873)一、名词解释1、察世俗每月统

9、纪传2、蜜蜂华报3、广州纪录报4、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5、香港公报6、德臣报7、孖刺报8、遐尔贯珍(99新名)9、香港船头货价纸10、字林西报(99传名)11、六合丛谈12、万国公报13、上海新报14、申报15、新闻报二、简述题1、简述并评价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外人在华办报活动。(94论)2、简述鸦片战争前外人在华办报的特点。3、简述鸦片战争后外人办的中文刊物的业务情况。 4、简述鸦片战争后上海外报发展情况。(01论)5、简述鸦片战争后香港报纸发展情况。6、简述鸦片战争前后广州报纸发展情况。三、论述题1、如何评价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外人在华办报活动? 16、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10、1815年马六甲创刊,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内容以阐发基督教义为主,也有一些宣传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的文字及少量新闻报道。1821年停刊。17、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1833年在广州创刊,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该刊的主要编辑者是德国传教士郭士立,全面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历史、地理、科学技术以及文学艺术等内容,也有宗教内容。18、蜜蜂华报: 1822年出版,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本外文报刊。葡萄牙文。创办於澳门。19、香港船头货价纸:1857年由孖剌报报馆创刊,为该报的中文版,后改名为中外新报,由伍廷芳主持,黄胜参与了编辑工作。20、中外新闻七日报:1871年由德臣报报馆创刊

11、,后改名为香港华字日报,陈蔼亭任主编。是香港当地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份报纸,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占领香港后停刊。21、字林西报:1850年创刊,初名北华捷报,由英商奚安门主编。内容以商业信息为主。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一共出版了101年。22、万国公报:前身为中国教会新报,1868年创刊,主编有林乐知和李提摩太等人。内容包括变法宣传、西学介绍、自然科学和西方社会科学。23、澳门新闻纸: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时期,组织手下翻译澳门出版的外文报纸,目的是了解英国人的基本情况。后人把这些翻译材料装订成册,起名叫澳门新闻纸。简答:1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一份什么样的刊物?它

12、的主要内容和编辑方针是怎样的?是历史上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1815年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创刊,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米怜主编。该刊的目的是对华人进行基督教宣传。刊物内容:(1)阐发基督教义,(2)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3)少量新闻。编辑方针:(1)注意研究和迎合受众,主张刊物要简短、通俗、生动。(2)刊物风格尽量中国化,以求更易于被读者接受。12、简述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背景。从大的方面来说,近代报刊的传入的大背景是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是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影响。这是经济技术发展所导致的必然趋势。具体地说,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活动密切相关。13、为了与上海新

13、报进行竞争,申报采取了哪些措施?(1)降低成本,采用中国国产的的毛太纸;(2)搞好发行,建立全国各地的发行网络;(3)多拉广告,对于中国商人采取价格优惠以吸引广告;(4)多种经营,兼营图书出版机构。14、历史上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和外文报刊各是哪一家?在哪里出版?主编是谁?(1)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1833年在广州创刊,主编是德国传教士郭士立,相当全面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历史、地理、科学技术以及文学艺术等内容。(2)在中国创办的第一家外文报刊是1822年出版的葡萄牙文刊物蜜蜂华报。系葡萄牙执政党的机关报。该报创办於澳门,由澳门新教派领导人安东尼奥

14、主持。15、列举两份在香港出版的中文商业报纸。(1)香港船头货价纸(中外新报):1857年由孖剌报报馆创刊,为该报的中文版,后改名为中外新报,由伍廷芳主持,黄胜参与了编辑工作。(2)中外新闻七日报(华字日报):1871年由德臣报报馆创刊,1872年改名为香港华字日报,陈蔼亭任主编。是香港当地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份报纸。16、早期申报有哪些内容特色?(1)在办报人员和报纸样式上尽量中国化。文章比较符合中国人的口味。(2)重视言论。(3)重视新闻报道,扩大新闻通讯网。(4)刊载文艺作品。第三章 民族新闻事业产生(18731898)一、名词解释3、循环日报4、王韬(98论)5、万国公报6、中外纪闻7、强

15、学报9、梁启超(99传论)10、知新报(00新名)11、湘学报12、湘报(90名)13、国闻报(02传名)15、严复17、时务文体(96名、03论)二、简述题1、简述王韬办报活动及办报思想。(98论)2、简述诞生于洋务运动中的第一批近代国人报刊的特点。3、简述梁启超一生的办报活动。4、简述时务文体如何形成,有何特点?三、论述题1、梁启超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办报思想。(99传论)2、试述维新派办报思想。(97论)3、试述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及特色。4、论述维新派办报活动及其历史作用。(或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5、试述维新运动与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联系。25、循环日报: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这是

16、我国第一家以政论为主的报纸,通过报纸,王韬积极传播西方文化,鼓吹变法图强。26、时务报:1896年在上海创办,梁启超参与了前期筹备工作。汪康年任总经理,梁启超任总主笔,掌管报纸的编辑评论,负责文字工作。该报以变法图强为宗旨,梁启超在该报发表了变法通议等重要文章。27、时务文体:甲午战后新的报章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称时务文体。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为后来的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28、王韬: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参加过六合众谈编辑工作,1874年在香港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循环日报、撰写大量政论文章,鼓吹变法自强,主要著作有弢园文录外编等。29、梁启

17、超:著名的改良派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1895参加 公车上书,并在北京主编了万国公报、中外纪闻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大力宣传维新变法,名噪一时,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鼓吹保皇立宪。17、简述循环日报的办报宗旨与特点。循环日报的思想宗旨是: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报纸取名循环,部分地表示了王韬的循环史观。他坚信,中国通过变法图强,能够再度崛起。循环日报是我国第一家以政论为主的报纸。仿照西方报纸体例,除星期日以外,每天出版。每天该报首栏要发表政论文章一篇,开了中国报刊文人论政的先河。王韬把古代政论文体移植到报刊上,并加以改造,使其更适合于表达崭新的思想内容。这是对中

18、国报刊新闻言论发展的一大贡献。18、应该怎样评价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及其所办的报刊?a、办报的外国人不都是文化特务政治间谍。b、所办报刊也有对中国人民友好的。c、所办报刊也在中国传播了知识。d、为我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培养了人才。19、简述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原因、特点及代表刊物。(1)成因维新派人士要向全社会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要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报刊是最好的工具。光绪皇帝的允许和支持为报刊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2)特点:1、数量多 2、地区广 3、品种多(3)代表刊物:知新报、国闻报、湘报与湘学新报等。20、简述维新派报刊的历史作用。(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

19、蒙的教育。(2)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3)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21、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何贡献?(1)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掀起了中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迫使光绪皇帝下诏书允许和鼓励民间办报。(2)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业和报人的社会地位,以后政治家办报成了我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3)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30、马礼逊:第一家近代化中文报刊创办人,英国基督教(新教)派遣到中国来的第一位传教士,1815年在米怜的协助下,在马六甲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在沟通中英文化方面有一定的贡献。31、郑贯公;清末杰出的革命报刊活动家,

20、曾任清议报助理编辑、中国日报记者,1903年与人合创世界公益报于香港,后又创办了广东日报、有所谓报。32、中国日报:1900年1月创刊于香港,是兴中会办的第一个机关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早的报纸,也是中国最早的革命报纸,主办人陈少白。33、民报:孙中山亲自主持创办的同盟会最重要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为大型政论型月刊,以三民主义为其宣传中心,前身是留日学生创办的二十世纪支那,主编胡汉民、章太炎。36、新民丛报: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半月刊。梁启超主编,初期着重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维新;抨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鼓吹和推行新文体。后在革命形

21、势高涨下,坚持立宪保皇。1907年冬停刊。37、苏报案:1903年苏报聘请章士钊为笔,接连发表,章太炎等人,鼓吹民主革命,抨击帝制的文章,清朝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查封报馆,逮捕章太炎等8人。经过租界审判,章太炎、邹容2人被判监禁,其余释放,苏报永远停刊。38、章太炎: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思想家和报人,早年担任时务报、经世报等报刊的编辑和主笔。1903年在苏报案中名声大噪。1906年后主编民报成为以文章排满的骁将。晚年既离民众,渐入颓唐。39、中国白话报:1903年在上海创刊。半月刊,主编林白水,是较早提倡白话并运用白话写作的一个有影响的刊物。内容宣传民主革命,鼓吹反帝爱国。40、英记大公报:19

22、02年创办于天津,创办人英华。早期大公报的主要政治倾向是鼓吹保皇立宪。早期大公报以敢言报风严肃和替劳苦大众说话而风重于时。41、神州日报: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的第一份现代化大型日报。1907年由于右任等人创办于上海。该报大量报道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它成为当时上海有影响的报纸,是革命派的言论机关。42、于右任: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报刊活动家。1907年在上海创办同盟会第一家大型日报神州日报1909年至1910年在上海相继创办民吁日报、民吁主报。他创办的报纸在揭露贪官污吏,揭露帝国主义侵华阴谋和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等方面做出了贡献。43、竖三民: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活动家于右任创

23、办的三家报纸的合称。1909年,民呼日报创刊,报纸遭到当局查封后,于右任继续创办民吁日报,之后又创办了民立报。被称为竖三民。44、大江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的正式机关报,其前身为大江白话报,创刊于1910年12月14日,其主要负责人是詹大悲。大江报作为以新军为基础的文学社的机关报,在新军中的宣传鼓动工作卓有成效。45、大江报案:1911年,大江报发表何海鸣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黄侃撰写的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引起湖北当局震恐,遂将主编詹大悲等人逮捕,查封报纸。46、耳目喉舌论:梁启超的主要新闻思想之一。认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47、两大天职说:梁启超的主要新闻思想之一。即监督政府与向导国民

24、。48、癸丑报灾:袁世凯上台以后,对异己报刊大肆摧残,致使中国报业遭到严重破坏。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所剩无几,报人大批被捕被害。1913年是农历癸丑年,故称癸丑报灾。49、黄远生: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写新闻通讯见长,撰写大量揭露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通讯,大受读者欢迎,黄远生的政治态度反对国民党,支持进步党对袁世凯抱幻想,1915年被人认作帝党刺杀于旧金山。提出新闻记者应该四能(能想、能听、能跑、能写)并身体力行。50、邵飘萍:民初著名记者。为申报及时报撰写了大量时事短评。并创办了在北方颇具影响的京报,始终与黑暗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1926年,以宣传赤化罪名被奉系军阀杀害。51

25、、胡政之:著名记者、报人。1889年生于四川成都,1919年,他作为唯一的中国记者采访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举行的巴黎和会,1916年9月受聘出任当时有安福系背景的大公报经理兼总编辑,从此一生以办报为业。52、民初三大名记者:徐彬彬、黄远生、刘少少并称为民初三大名记者。53、陈独秀:1903年8月参加编辑由章士钊创办的国民日日报,又和别人合办安徽俗话报,甲寅杂志,1915年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后改编成新青年,1918年又和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1930年主办了托物派刊物无产者,后又创办了火花、热潮两个刊物。54、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在上海创刊,主编陈独秀,1918年迁到北京,

26、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合办,在新文化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19年又随陈独秀迁到上海,1920年5月改组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理论刊物,。55、每周评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于1918年12月创刊于北京,是一份政治性很强的报刊,第25期前,由陈独秀和李大钊主编,第26期起由胡适主编,它与新青年相互补充成为五四运动时期重要的报刊之一。56、湘江评论:1919年7月出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长沙以及湖南学生刊物中影响最大的刊物。它以湖南学生联合会的名义发行,毛泽东任主编,仿效北京每周评论形式。57、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由周恩来主编,1919年7月21日正式出版。是天津

27、学生联合会的刊物。在当时号称全国学生会报冠。大力进行反帝反军阀的宣传鼓动,影响很大。每周出两期,极受欢迎。58、共产党: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理论性机关刊物。1920年创刊,秘密出版发行。李达任主编。其主旨宣传共产主义与共产党知识,反对社会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59、徐宝璜:民初著名新闻系学家和教育家,所著的新闻学纲要是我国最早新闻学著作之一,当时的新闻界称他为新闻学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学界最初的开山祖。60、四大副刊:指北京的晨报副刊(第七版)晨报副镌。北京的京报副刊京报副刊,上海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海的时务新报副刊学灯。61、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8年成立。为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

28、也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发端。研究内容包括新闻的范围、选题、采访、编辑、通讯方法以及报社和通讯社的组织等。会长由蔡元培担任,徐宝璜教授和邵飘萍任导师。62、向导:中国共产党第一中央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始终把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放在首要地位,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报纸。63、中国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主编恽代英、萧楚女。结合青年的实际问题,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青年。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64、热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五卅运动爆发后,在上海创办。由瞿秋白主编。在五卅运动期间,它曾大量报道了工商学各

29、界的群众斗争,猛烈揭露帝国主义的暴行。65、世界日报:1925年在北京由成舍我创办,日报除揭载国内外要闻外,还设有经济界、教育界、妇女界等专栏。设有副刊明珠,发表张恨水长篇小说金粉世家,风靡一时。66、新记大公报:1926年,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在天津成立新记公司。大公报以新记公司的名义续刊出版。新记大公报经历的岁月,即1926年至1949年,它以四不主义立报,贯彻自由主义报刊方针,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67、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1923年1月,美国商人奥斯邦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合办的上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开播。这是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

30、由于它没有经过中国政府批准,当年4月停播。68、中央日报:1927年在汉口创刊,国民党中宣部部长顾孟余兼任社长。是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国民党的中央机关报。69、扫荡报:国民党的军队党报,1931年3月在南昌创办了扫荡三日刊,1932年6月扩版为扫荡日报,1935年迁至汉口,改名为扫荡报。抗战结束后改名和平日报。70、布尔塞维克: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中央的机关刊物。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等五人组成编辑委员会,登载了党中央许多重要决议,指示和其它文件;并发表了研究和探讨中国革命的许多理论文章。1932 年正式停刊。71、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1931

31、年在瑞金成立,发稿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负责人先后有周以栗、瞿秋白等。西安事变后改名为新华社。72、红色中华报;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机关报,1931年在瑞金创刊,初为周刊。配合党政中心任务,积极进行了建设和巩固工农民主政权的宣传。后改名新中华报。73、青年实话:1931年7月创刊于江西龙岩,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机关杂志。74、邹韬奋:1922年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并创办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主编,他是一名卓越的政论家、出版家,著名的新闻记者。75、生活周刊:原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一个

32、教育类刊物。年,邹韬奋担任主编后,逐渐变为社会时事类刊物。九一八后,转向全面的抗日宣传,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年被查封。76、范长江: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新闻事业家,1933年为此平的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的益世报撰稿,后来成为大公报旅行记者撰稿人,曾任新华日报社长总编辑,主要著作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77、中国的西北角:1935年,范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开始了西北采写的历程,他的旅行见闻陆续见诸报端:通讯揭露了西北地区的弊政,并第一次透露了红军长征时的一些情况。后结集出版。78、中央通讯社:中国国民党主办的通讯社,1924年4月1日在广州创办。1927年随北伐军迁往汉口。1928年迁往南

33、京。1949年迁往台湾至今。79、新华通讯社;我国的国家通讯社。它的前身是红色中化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江金创办。1937年1月25日改名为新华通讯社。1950年3月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80、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由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大的中文日报。81、政治周刊:1925年12月5日创办于广州,先后由毛泽东和沈雁冰任主编,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的机关报,是宣传反军阀和揭露国民党右派,团结左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思武器发挥了极大作用。82、红星照耀中国:1935年美国记者埃德

34、加斯诺来到延安。经过深入采访,他撰写了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使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真切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83、新中华报:前身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一九三七年改为此名,在延安出版。同年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一九三九年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一九四一年终刊。84、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40年底建成并开播。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85、解放日报整风改革:延安整风运动时期,党中央领导了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经过改版确立了全党办报的方针,对一些重大的新闻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批判了教条主义和资产阶级新闻

35、观点,在党的新闻事业中起着深远的影响。86、史沫特莱;美国进步记者。年底来到中国,作为记者和作家,史沫特莱的报道和著作真切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斗争,力量与希望所在。代表作有中国红军在前进、中国的战歌、朱德传伟大的道路等。88、救亡日报:1937年在上海创刊。郭沫若任社长兼发行人,夏衍任总编辑。为促进全民族抗日救亡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1941年被国民党查封。89、青记:是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简称,中国记协的前身,1937年在上海由范长江和夏衍发起,后迁至武汉,改名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称青记,是全国性的新闻记者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界统一战线组织。90、重庆各报联合版:1939

36、年日寇飞机轰炸重庆,各家报社损失惨重,鉴于这种困难状况,重庆中央日报、时事新报、新华日报等10家大报集中人力物力,合作出版,共出版了99天。是中国新闻史上有报纸联合版之始。91、国新社:是国际新闻社的简称。由范长江在周恩来的指导下,以中国青年记者协会为基础筹建,1938年在长沙建立,刘尊棋任社长。92、重庆新华日报:1938年10月,新华日报迁至重庆出版,是中共中央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在周恩来等的领导下,该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93、暴检:是新华日报用来揭露国民党新闻检查制度罪恶的策略之一。是在报纸上开天窗,将国民党删改言论、新闻报道的行径予以公开暴

37、露。94、上海孤岛报刊: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西方国家控制的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因其四周均被日军侵占而形同孤岛。这一情形一直持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中外各种政治势力纷纷利用孤岛的特殊环境创办报刊等新闻媒体,开展舆论宣传活动,其中以爱国人士主办的抗日报刊为主,著名的有译报、文汇报等。95、洋旗报:是以外商名义出版的中文报纸。因为在沦陷区可以不受日伪的新闻检查,中国共产党及民间爱国人士纷纷在租界内借用外商名义创办洋旗报,以报道抗战实况,宣传爱国主张。96、文汇报:1938年在上海由爱国人士严宝礼等创办,徐铸成主编。在抗战期间借用外商名义出版,积极宣传抗战,呼吁国共合作。1939年被

38、租界当局勒令停刊。战后恢复出版。97、拒检运动:是国统区新闻界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实施新闻检查制度,规定各省市报刊上的所有文章包括广告都必须送检。1945年8月,重庆16家杂志社联合发表拒检声明,很快扩展到成都、昆明等地。中国共产党在拒检运动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9月,国民党当局被迫宣布废除战时新闻检查制度。98、羊枣事件:羊枣原名杨潮,著名记者、军事评论家。1933年初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因与新四军浙东游击队秘密联系,被国民党逮捕,被虐身亡于杭州狱中。99、文萃三烈士:文萃周刊1945年在上海创刊,是一份文摘性刊物,以装载进步文字

39、为主,后转入地下。1947 7月,文萃丛刊社被国民党特务查获,该刊工作人员吴承德、陈子涛、骆何民三人被捕,在上海解放前夕惨遭杀害,史称文萃三烈士。100、观察周刊:创刊于上海,其前身是在重庆出版的客观周刊,储安平创办并任主编。初期从西方自由主义理念出发,鼓吹第三条道路。后对国民党法西斯统治表示失望与不满,被国民党当局下令查封,主编储安平愤而离沪去解放区,投身于人民新闻工作队伍。101、人民日报:1946年5月在河北邯郸创刊,初为晋冀鲁豫边区机关报, 1948年6月与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合并,改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在河北石家庄出版发行。1949年3月迁入北平,邓拓任社长兼总编辑。8月改为

40、中共中央机关报至今。102、反客里空运动: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一个惯于弄虚作假的记者。针对新闻报道工作中右的倾向和存在的新闻失实问题, 1947年6月晋绥日报刊登了剧本中有关客里空的情节,并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求肃清虚假新闻。103、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年4月,毛泽东接见了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在听取报社工作汇报后作了重要谈话。精辟地阐述了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办报的路线与方针、党报的风格等问题。104、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1948年910月间,中共中央在西柏坡举办学习班。10月2日,刘少奇亲自去学习班作长篇讲话。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

41、、完成新的任务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105、新闻总署: 1949年10月成立,胡乔木任署长。作为领导与管理全国各类新闻媒介与新中国新闻工作的行政机构。下属机构与单位有办公厅、新华、三局广播事业局、国际新闻局、新闻摄影局等。1952年撤销。106、北京电视台: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1958年5月1日建成试播,是中国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107、光明日报:1949年6月在北平创刊。当时是中国民主同盟的机关报,以国家的民主、和平、独立、统一为目标,第一任主编胡愈之。108、两报一刊编辑部:两报指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一刊指红旗杂志。文革期间三家刊物每逢重大问题就联合起来,以两报一刊编辑部的名义发表社论和评

42、论文章,它直接代表党中央,具有极高的权威。109、红卫兵小报:是文革时期随着红卫兵组织和造反组织的出现而出现的非正式出版物。、影响较大的有北京大学的新北大和清华大学的井冈山。主要活跃在1966年夏至1968年秋。随着红卫兵组织的解体和学生的上山下乡,小报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110、邓拓:原名邓子健,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晋察冀新华总分社社长等。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等职。并开设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的专栏。这些杂文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炼,博得读者的欢迎和支持。文革期间被迫害身亡。11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国的国家广播电台。它的前身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创办。1949年12月

43、5日,由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了广播电台。112、韬园文录外编: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收录了王韬的部分政论文章,提倡变法对后来时务文体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113、瞿秋白:我国最早的无产阶级新闻记者, 1920赴俄采访,成为我国最早报道苏维埃政权的记者。写了著名散文集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书,所写通讯对当时国内读者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起了重要作用在读者中引起巨大的影响。114、第三条道路报刊:第三条道路出现于国共两党激战之际,主张在中国建立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其代表人物多是民主党派成员。代表刊物有观察、新路、大公报、文汇报等。115、四不方针:1926年,张季鸾宣布不

44、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方针。决心办一张言论独立、不依靠任何财阀、任何政党的独立报纸,以文人论政的方式,为这张民营报纸开出一条新路。116、开元杂报:开元年间朝廷发布有的朝政简报。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117、中外纪闻:京师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的重要舆论机关,其前身是万国公报,由梁启超任主编,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报刊的萌芽。118、解放日报:1941年抗战时期在延安创刊的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它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也是抗战到解放战争初期革命影响最大的报纸。该报在整风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19、全党办报

45、: 1942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并责成各级党组织在党内进行关于党报的教育。解放日报社论比较全面、准确地阐述了全党办报的思想,总结为经验为全党办报。120、新生事件: 1934年新生周刊创刊,杜重远任编辑兼发行人。它重新举起抗日的火炬,实际上是生活的继续。1935年5月,新生刊载闲话皇帝一文,被国民党政府查封。判处主编杜重远徒刑一年零两个月。简答题:22、简述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内容与特点。1、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内容(1)言论出版及新闻从业人员的自由权利(2)报刊创办的管理制度(3)报刊出版的管理制度(4)报刊禁载事项2、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特点(1)资本主义的形式,封建主义的内容(2)无法取信于民,在实践上缺乏全面实施的社会基础(3)无权制裁在华外报,染有半殖民地的色彩23、简述梁启超的主要办报经历。(1)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负责编撰。(2)1896年在上海参与了时务报前期筹备工作。并任总主笔,掌管报纸的编辑评论,负责文字工作。(3)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