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教师研修中心乔自宏.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72242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4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城教师研修中心乔自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东城教师研修中心乔自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东城教师研修中心乔自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城教师研修中心乔自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城教师研修中心乔自宏.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历史备课交流,东城教师研修中心 乔自宏,1.研究课标,把握模块的立意及结构,教学应遵循的原则,4.从整体着眼,从每节课入手,2.研读教材,理解教材对课标的解读,3.依据课标,借助教材,理清线索,把握重点,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 的重要内容,历史(),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6.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7.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8.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9.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程标准的单元要求,模块各单元知识逻辑结构,古

2、代中国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近代中国民主革命,马克思主义产生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抗争 学习,学习,新中国的外交 世界政治趋势,侵略,(岳麓版)教材,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和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 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

3、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课标的知识体系,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制度,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秦),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元),君主专制制度加强(明清),教材编写体例,第1课 从内外服到封邦建国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第1课 从内外服到封邦建国,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渊源) 夏:出现了国家

4、政权(家天下、世袭制) 商:内服外服制度、浓厚的神权色彩 (嫡长子继承为主、分封制雏形)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重点) 分封制:形成等级秩序、扩大统治区域 宗法制:稳定统治秩序(世卿世禄) 周礼:贵族政治和生活的准则 特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冲击旧制度)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集权制、官僚制形成) 秦统一:商鞅变法为其奠定基础 二、“始皇帝”与三公九卿(中央) 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三公九卿: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互相牵制 三、废分封、置郡县(地方) 郡县制、细密严苛的法律 影响:奠定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基础

5、,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巩固郡县制) 汉初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强干弱枝(建中朝、设刺史、推恩令) 二、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收精兵:统兵权归“三衙” 、调兵归枢密院 削实权:文臣做知州、州郡设通判 制钱谷:地方税收大部分由中央控制 基本消除地方割据的条件,中央集权得到巩固,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完善) 宋代分割相权:枢密院掌军权、三司掌财政 元代中书省权势过重 二、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设置内阁 明太祖废除丞相,皇帝亲掌六部,设置内阁 内阁

6、地位不断提高,等同丞相(票拟、批红) 三、清朝设置军机处 中国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国是一个有 5000 年文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国家诞生起,中国历代在制度安排方面凝聚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经验,及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或民族所难与相比的。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二十世纪著名史学家、国学家钱穆指出: “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日,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地方分权,中央集权,

7、皇帝专权,有利于统一、稳定、发展,阻碍社会进步,(广东单科卷) 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广东文科基础) 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江苏单科)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海南单科) 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

8、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进行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山东) 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江苏单科)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海南单科)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9、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宁夏)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 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课标内容要求: 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

10、会生活中的价值。,单元内容特点: 本单元两个主题突出,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二者既有并列关系,又有前后继承关系。 希腊突出其民主制度及其制度产生的原因,理解这一制度适应了其地域特点。 罗马突出其法律的完善。 认识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是欧美现代民主政治的源头。,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一、克利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开端) 爱琴文明、 传说和不完整记载 二、古希腊城邦(重点) 古希腊城邦的形态 影响城邦形成的因素 希腊城邦的文化特点 三、古希腊城邦政体(铺垫) 城邦的公民和公民政治 城邦政体的主要类型,一、从君主制到民主制 从君主制到贵族制 梭伦改革(走上民主的轨道、开端) 克里斯提

11、尼改革 (民主政治确立) 二、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人民主权: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民众法庭 抽签选举、任期制 三、雅典民主制的意义与局限 意义:集中集体智慧、易于自我调节、减少以权谋私 局限:民主不完全(男性公民的民主 ) 民主被泛化*,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贵族,工商业者,平民,奴隶,控制政权,富有无权,沦为奴隶危险,公民,按财产划分等级 确立民众法庭 确立新选举法 废除债务奴隶制,一、从共和国到帝国(背景) 罗马共和国形成 罗马帝国建立 二、十二铜表法 是平民斗争的结果 是未成文习惯法的汇编 三、查士丁尼法典 罗马帝国时期各种法律汇编 为调解社会矛盾提供法律手段 是维系帝国统治的有效

12、工具。,第7课 古罗马的政治与法律,(宁夏)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广东单科卷)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海南单科) 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 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广东文科基

13、础) 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500人会议 D十将军委员会,(海南单科) 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江苏单科) 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 B C D,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课标内容要求: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

14、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单元结构特点: 本单元以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四个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所走过的不同道路,形成的不同特点为例,说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特点。,第8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英国) 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大宪章的签署及其影响 (渊源) 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到光荣革命 (飞

15、跃) 权利法案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重点)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下院中多数党控制内阁 内阁首相握有行政、立法创议权 1832年议会改革,进一步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第9课 北美大陆的新体制,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背景:独立后的邦联制无法维护国家的利益 宪法体现的原则: 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前提下的地方自主 分权制衡原则: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由民选产生 二、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南北战争) 林肯号召 “为联邦统一而战”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巩固了国家统一 三、两党制,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一、“共和国万岁” 法国大革命 颁布人权宣言 从君主立宪到第一共和国 二、历

16、史的曲折 第一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 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 (整体凸现曲折) 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课标要求重点) 标志:1875年共和国宪法颁布, 第三共和国确立,第11课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背景) 普鲁士通过自上而下的战争完成统一 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得以保留 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重点)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颁布宪法,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 有利于德国发展,带有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三、没有共和主义的共和国(延伸) 法西斯上台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海南单科)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

17、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江苏单科)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广东文科基础) 下列宪法中,首次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广东单科卷)从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的目的看,三级会议在当时拥有的权力是 A审判重大案件 B行政管理 C批准征收新

18、税 D制定法律,(海南单科)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材: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 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课标: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8从科

19、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材四、五两个单元涵盖了课标三个单元的内容,课标内容要求,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

20、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岳麓版教材对课标的整合,第四单元 第13课 鸦片战争 第14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6课 辛亥革命 第17课 五四爱

21、国运动,第五单元 第19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20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第21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材把课标2、3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 第四单元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抗争史、探索史。 第五单元讲述马克思主义诞生及其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潮流,使学生认识中国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部分。 选取的史实两版本教材基本一致。,第13课 鸦片战争,一、虎门销烟 突出中国人民的反抗侵略的精神 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的主权完整遭到破坏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的欲望及其掠夺的本性 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第14课 太平天国运动,一

22、、金田起义 鸦片战争后,东南各省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851年1月,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二、天国兴衰 1853年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后期颁布资政新篇,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后期将领:陈玉成、李秀成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评价农民起义的作用与局限性(开放),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加深 日本挑起战争和黄海海战 马关条约中华民族陷入危机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9世纪末,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兴起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 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第16课 辛亥革命,一、清末

23、民主革命风潮 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纲领、领导、刊物) 二、武昌首义 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1912年2月,宣统帝宣布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 辛亥革命的意义:,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一、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导火索) 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发起运动 上海的“三罢”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三、五四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民主和科学精神 追求真理和勇于解放的精

24、神,第19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探寻公正的理想国 工业革命后,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出现 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 二、共产党宣言1848年 共产主义社会原则:“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三、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是直接选举产生的新型的工人政权 巴黎公社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巴黎公社失败及意义,第20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革命前的沙皇统治 一战使沙皇俄国的落后与腐朽充分暴露 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 列宁的四月提纲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方向 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 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全俄

25、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 通过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批准新政府组成,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第21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二、工人运动与国民革命的蓬勃开展 国共两党合作形成,推动革命发展 1926年国民政府北伐 国共合作破裂 三、南昌起义与井冈山道路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四、红军长征 背景、主要经过、长征胜利的意义,五、国共合作抗日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国共两党再次合作,联合抗日 日寇的滔天罪行 抗战的胜利 六、两种命运的较量 重庆谈判 1946年政协会议(旧政协) 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

26、进攻的失利 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标要求,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两版教材编写都是对应课标要求,表述略有差异。,第22课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

27、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23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文革对法制、人权的践踏 新时期法制建设进展 第24课 祖国统一的潮流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台海局势的发展,教学建议: 第22课 内容与政治课内容一致,可相互借鉴 第23课 教学内容要与现实相结合,我国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还在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应当把教学内容向后延伸,与国家现实问题结合。引导学生对国家政治建设的发展给以充分关注。 第24课 了解香港回归十年取得的成就,认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关注台湾的局势,谴责台独的活动。,(宁夏)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

28、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海南单科)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广东单科卷) “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

29、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广东单科卷)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

30、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课程标准内容,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一、课标第5、9单元(教材第七或第七、八单元)的特点,本单元的内容与前面的内容不同,前几单元分别介绍了中外历史上政治制度演变,这两单元是整体上介绍当今世界的政治形势(二

31、战后的国际关系),以及在这种国际背景下的中国的外交政策。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 这部分内容向后延伸,与现实问题直接相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关注教材内容,还要关注现实的热点问题。,岳麓版: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版: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3课 世纪之交

32、的世界格局,两版教材对课标的解读,新中国外交,(1)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 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万隆会议。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及影响。 (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成 立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和东盟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 济合作框架协议(岳版),选取的史实对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华约;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岳版)(史实选择基本一致,表述不一样)。,(2)欧洲共同体形成的概况、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地位)、

33、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3)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德国统一;美国对南联盟的轰炸;欧盟成立,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冷战”的兴起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 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两大经济集团的抗衡 二、北约和华约 两大军事集团相互威慑 三、“冷战”中的“热战”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与中国的关系 古巴导弹危机,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一、欧共体的形成 (过程) 西欧联合的原因:战争影响 西欧联合的过程及发展 西欧联合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原因) 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关注中日关系,焦点是日本对战争的认罪态度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过程、影响),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一、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外交的三大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三、历史性的握手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一、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二、缓和与动荡并存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消失 民族、宗教、领土纠纷加剧 国际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欧盟、日本、俄罗斯成为世界重要的政治力量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成为世界重要的政治力量,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