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三专题复习资料说明文复习.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72292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初三专题复习资料说明文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沪教版初三专题复习资料说明文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沪教版初三专题复习资料说明文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初三专题复习资料说明文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初三专题复习资料说明文复习.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复习民乐学校 黄洁说明文阅读部分的考试,是以日常学习中掌握的说明文的特点和有关知识为基础,在通读全文的前提下,整体感知说明的内容,明确说明的对象,把握其基本特征,综合运用各种能力回答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理解说明内容、明确说明对象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并完整、准确、简洁地表述,准确概括中心思想;了解说明的顺序,主要掌握时间、空间、逻辑三种说明顺序,并能领会说明顺序的综合运用;了解说明的方法,主要了解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能从文中辨别并简要说明其在文中的作用;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主要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知识要点梳理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事

2、物或事理3、说明方法: 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画图表4、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和层进式。5、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常见考点精析 一、明确说明对象,把握说明中心阅读说明文,首先要理解文章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初中阶段接触到的说明文,说明对象主要有事物和事理两类。事物类的说明文,往往介绍的是具体的事物,重在介绍具体事物的功能、形状、构造等,如中国石拱桥。事理类的说明文,主要介绍的是事物的原理,重在揭示事理的本质,分析其因果关系,如死海不死。有时文章中某段落就说明对象来看与整篇文章的说明

3、对象有一些不同,阅读时要区别对待。一般说,要明确说明对象,既要注意文章的标题,又要分析全篇(段)内容,然后再确定。答题技巧: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在概括信息时可以有如下方法: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

4、。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例题解析:2004年上海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蒙娜丽莎微笑揭秘,要求细读本段内容,完成下表:玛格丽特解释说,人眼的视网膜具有两个不同的区域:中心犄小凹区对阴影不敏感,而善于分辨彩色和细节;环绕小凹区的外围区对彩色和节不敏感却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人们在欣赏蒙娜丽莎时专注于嵹的美目,视网膜的外围区恰好落在她的嘴部和面颊部,由于外围区冄于辨别阴影,将蒙娜丽莎嘴角和颧骨部位的曲线突冺了,从而显示出笑容,人们发现蒙娜丽莎在微笑,很自然地将视线移到她的嘴部,

5、在看她的嘴时,会发现笑容消失了。为了证实这个论断,玛格丽特用电脑将蒙娜丽莎的面部进行了图象处理。面部阴影完全消除时,笑容也随之消失了。面部阴影逐渐加强时,笑容就出现了。蒙娜丽莎的笑容时隐时现,原来是人们的视线在画面上游移所致。视网膜区域名称功能论断这道题目是表格式的(但不要以为这种题目只有表格式一种),只要细心阅读,耐心分析,一般都可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视网膜区域名称有中心的小凹区和外围区,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功能:小凹区善于分辨彩色和细节;外围区善于辨别阴影。根据功能的不同,论断也很容易得出:蒙娜丽莎笑容的时隐时现,原来是人们的视线在画面上游移所致。二、捕捉说明对象的特征 答题技巧:可以从文中

6、直接找 :A、看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词句 (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也可以概括文段的中心句。(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次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例题解析:2000年上海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沙尘暴敲响了警钟,要求阅读其中的一段后,提炼出扬沙与沙尘暴的区别:今年入春以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连续发生了12次扬沙、沙尘暴天气。在气象学中,沙尘天气可分为浮尘、

7、扬沙和沙尘暴三级。风力较大,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10公里之间,称为“扬沙”;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称为“沙尘暴”。区 别 点扬 沙沙 尘 暴区别 1区别 2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时,要善于捕捉一些关键词句,找到比较点,再概括出有关内容。这道题目要求找出扬沙与沙尘暴的区别,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看出文章从三个方面区别了扬沙与沙尘暴的不同,一是风力大小不同;二是空气污染程度不同;三是水平能见度不同,找到这三个不同,再从中提炼出相关词句填写表格就不难了。 三、分析说明方法,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答题技巧: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再根据

8、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2、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3、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总特点(地位、影响等)。4、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例题解析:1、举例子的作用。一般来说,往往都可以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表示,特别是例子前的总括句和例子后的小结句。即使没有现成的句子,也可以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如信息高速公路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信息高速公路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提高幅度预计可达20%-40%。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据预测,美国12年内每投入1美元的资金将增加6美元

9、的产值。举美国的例子,就是为了说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句话。2、作比较的作用。首先要明确比较点,即比较的具体内容,什么与什么相比较;然后再根据比较的内容,判断作者要强调其中的哪一个内容。如举箸心如焚:目前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为13%,而日本的森林覆盖率69%,可人家东洋人门槛精,他们用一次性木筷却舍不得砍伐本国本土的树木,而中国森林中的树木却在成批成批地倒下,一次性木筷源源不断地出口,多么“体谅”人家呀!其中的比较点有: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日本的森林覆盖率相比;日本“舍不得砍伐本国本土的树木”与中国“森林中的树木却在成批成批地倒下”,把两者概括起来就是: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低却大肆

10、伐树做一次性筷子与日本森林覆盖率高却舍不得砍伐本国本土的树木作比较,结合标题就可知道,这是为了突出说明我国有些人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惜破坏生态环境的愚蠢做法。3、列数字的作用。先要了解这些数字所描述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比如速度、时间、重量、覆盖率等等,再结合语言环境判断数字的特点,比如速度是快还是慢,时间是长还是短,或重量的轻重,覆盖率的高低等。如:潮水奔腾而来,潮头高度可达3.5米,潮差可达9米。句中的数字就分别说明了潮头高度之高和潮差之大。不管分析哪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都不能脱离文章具体的说明内容,而要将这一说明方法说明的具体内容与其前后文的说明内容联系起来去分析才能准确判断,有时也可根据段落的

11、中心内容来判断。四、分析说明的顺序:答题技巧:说明的顺序,体现在文章上,就是文章的条理性,说明的条理基础在于客观事物本身的条理性,同时,也与人们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过程有关。由于说明事物的侧重点不同,说明文总是按有利于揭示和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顺序去说明事物,便于读者阅读时按照文章顺序来理解。而把握段落的中心意思,抓住其中带有提示性的语言标志,是理清说明顺序的重要方法说明对象的特征与说明顺序之间有着特定的关系,简单地说,介绍某个事物的形状、结构、功用等,通常用空间顺序;介绍某一事物的发展演变或制作过程,就用时间顺序;介绍某种生产技术、科学实验、科学观察等,则用逻辑顺序。例题解析:(1)时间顺序。即以

12、事物发展先后为顺序,多用于介绍生物的成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的演变、生产制作过程等,掌握了时间的先后顺序,就可以清晰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有一篇介绍大豆的文章:大豆原产于我国,在古代称为“菽”,已有五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在二十世纪初,大豆还只有我国和我国邻近的一些国家种植。几十年后,世界上到处引种,成了栽培面积扩大得最多的作物之一。目前,我国大豆面积有一亿多亩,产量居世界第三位。段落的总起句告诉我们,本段重点说明的是大豆栽培的“历史”。段中就用了不少表示时间的词语:“古代”、“二十世纪初”、“几十年后”、“目前”,这些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把大豆栽培的历史过程介绍得很清楚。所以本段运用的就是时间

13、先后的说明顺序。以时间顺序来说明事物的文章,一般都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阅读时要善于把握。(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结构即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由表及里,或从上到下,或由远及近,或由整体到部分等顺序加以说明。说明事物形成、构造的文章和介绍自然景物、名胜古迹、建筑设置的文章,多采用空间顺序,说明画面内容的文章,也大多采用这种顺序。通过空间顺序,可以获得对事物的形状、构造等特征的清楚认识。(3)逻辑顺序,即以事物间或同一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为顺序。包括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一般到个别、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概括到具体、由简单到复杂等。阅读这类文章,应分析各组成

14、部分之间的关系,从内在联系上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当然,大部分的说明文一般不会仅运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综合运用几种说明顺序。而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也属于逻辑顺序,因为按时间先后安排说明内容,按空间位置安排说明内容,也是符合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只是因为按时间先后安排说明内容,按空间位置安排说明内容,有比较明显的语言标志,容易识别,就把它们单独列开了。五、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答题技巧: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对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有着极大的帮助。文章的结构层次既指整篇文章的结构层次,也指文章某一片断内部的结构层次。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内容表达的一种重要手段。说明文要

15、说清事物特征或揭示事物规律,就必须运用符合人们认识事物规律来组织材料,进行谋篇布局。一般说来,人们的认识过程有如下特点:先整体后局部,再由各个局部综合为整体;由浅入深,先主后次,由表及里;分解组合,寻找关联,再分门别类加以归纳等。有时可以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例题解析: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各种类型的公路桥与铁路桥,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桥。1961年,云南建起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米。在传统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仅有的。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几

16、十余万米的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本段一共5个句子,内容比较简单。第一句是总写;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是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拱桥;第五句点明桥梁事业飞速发展的意义。因此本段的结构顺序是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总分式(具体可变化为“总分”、“分总”、“总分总”、“分总分”等几种)和层进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的文章多用总分结构;逻辑顺序的说明文,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原因到结果,这种结构都是层进结构。当然,很多文章的结构是复杂的,我们可以根据内容列出每一段的基本内容,甚至可以画出文章结构图,帮助自己理解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图是把文章每一章节的内容用极精练的语句标出,再根据这些语句画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才能正确理解段落前后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有助于把握说明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