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2011年中考科学试卷(物理)试题光学部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74333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绵阳市2011年中考科学试卷(物理)试题光学部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绵阳市2011年中考科学试卷(物理)试题光学部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绵阳市2011年中考科学试卷(物理)试题光学部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绵阳市2011年中考科学试卷(物理)试题光学部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绵阳市2011年中考科学试卷(物理)试题光学部分.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绵阳市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科学试卷试题物理部分光学试题分析及预测,绵阳九中 周勇,一、命题依据分析:,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2、2011级学生使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3、绵阳市教育局文件(附件:绵阳市2011年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考试范围)。 4、主要精神: (1).注重对初中物理主干知识和重要内容的考查; (2).突出对与高中物理联系紧密知识的考查; (3).坚持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重过程和方法,重理解和应用; (4).重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5).注意试题背景来源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尽可能贴近教材。,二、命题指导思想分析:

2、,1、引导教学回归,重视教材本身资源利用。 2、注重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的考察。 3、注重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运用与考察。,三、绵阳市2011年高级中等教育 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科学试卷 物理部分光学试题分析,19. (2011)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 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第19题分析,该题以第二章光现象第五节光的色散作为考点,是一道典型回归教材的题。该题考查的是学生是否较熟悉基本知识和教材,也考查了是否在复习中认真阅读了教材。故此,更引导着我们对于教材的回归。,第20题分析:,20.(2011)用

3、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图案,然后把电灯泡接到电路中让其发光,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图案与其正对的白墙之间(图案与白墙之间距离较大)移动,则所画图案在墙上成清晰像的情况是 A.不能成像 B.能成一次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C.能成两次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D.能成三次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等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本题以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与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作为考点。以照相机、投影仪、成像规律为背景,考查学生对透镜应用和规律的掌握程度,但与此同时更考查了学生是否是定势思维,且还考查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

4、能力。该题难度较大,对于成像过程和方法死记较多,故估计该题的成功率较低。大多数学生选择了D,然而忽略了灯泡和白墙之间的距离S只有满足恰好等于4f时,才能出现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更要认真阅读和理解题干中的“图案与白墙之间距离较大”含义,作为光学题来说,个人认为此题模式。,与往届选择题对比:,13. (2010) 如图所示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特种邮票。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观察这张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 小于5cm B. 等于5cm C. 大于5cm而小于10cm D. 大于10cm,本题以教材“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中的“放大镜”

5、作为考点,通过教材“图3.2-6 放大镜的作用”并结合观察上海世博会特种邮票背景,考查考生对“放大镜应用”的了解,解答还必须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其实教材“第三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与此题本质同。本题与上一题一样,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好题,考得活,也提示我们教学要重视和善于理论联系实际。,8(2009)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海市蜃楼的记载,宋代大诗人苏轼在登州海市中也描述过海市蜃楼的奇观。海市蜃楼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学科网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11.(2009)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

6、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学科网 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学科网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第38题(1)分析:,38. (2011)绵阳夜晚当涪江三桥上的灯光开亮时,涪江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 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三桥下涪江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2 m,则该彩灯 的“倒影”距水面_m;若涪江水再上涨0.5 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_m。,本题是教材第二章光现象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的变化拓展与加深。本题变选择题为填空题,特别是第二空将

7、像的位置拓展到像距与物距的动态变化,这种题属于常规题加深题,所以该题活且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应加强学生利用简图思考与解答,题不错。,16.(2009)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人眼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这眼就是_眼。用凸透镜可以矫正_眼。 23(2010)一个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大平面镜前l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1.6m,当他沿垂直镜面的方向后退lm后,他在镜中的像高是_m,镜中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_m。,与往届填空题对比:,21.(2009)右图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

8、垂直于镜面。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F)点,光将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反射光线将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如果一束蓝光沿原FO方向射到0点,它反射后沿_方向射出。,往届实验题,24.(20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除下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_。 按正确的操作和实验步骤,测得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断_。 A. 13cmf8cm B. 13cmf9cm C. 12cmf8cm D. 12cmf9cm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物距与像距相比,物距_像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四、光学试题统计,五、复习建议与预测:,1、平面镜成像是考查的重点:估计会以实验题形式出现。 2、凸透镜成像与运用是考查的重点:抓住成像本质物距与像距(像的性质)的关系,同时注重回归教材,适当拓展。 3、不能忽略简单光现象:能解释能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