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评价分析的实践与思考.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74634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评价分析的实践与思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考试评价分析的实践与思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考试评价分析的实践与思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试评价分析的实践与思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评价分析的实践与思考.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考试评价分析的实践与思考,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 柳小平,一、全面开展考试质量分析的现实意义,1.就教师而言,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学科学习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个体知识落实、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的现实状况,发现学生学科学习的不足与缺陷,为后续教学、查漏补缺提供依据。 2.可以全面了解教师学科教学的基本情况,诊断自身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为改进教学、优化教学提供参考。 3.就学校而言,可以了解学科的教学质量,掌握学科的整体教学水平;了解教师个体的教学质量,为客观评价教师提供依据;了解班级学生整体发展水平的现状,为改进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评价提供依据。 4.了解学生学业水平的总体状态,预测学业水平的发展趋势,为

2、建立升学质量目标提供依据。 5. ,二、考试质量分析要建立全面、科学的指标体系 1.就质量分析而言,只看平均分、优秀率、关注率是不够的,要依据教育考试统计理论的要求,建立以平均分、标准差、变差数、均差、标准分为主要内容的分析指标体系。 2.质量分析评价要建立纵向、横向的参照比较标准,因此要重视入口基础标准的建立,积极开展增量评价,重进步、促发展。 3.质量分析评价要建立过程与结果的双向评价体系,既重视过程,又关注结果,努力将过程的优势转化为结果的胜势。,意义:算术平均数是重要的集中量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 是反映研究对象(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指标量,用以代表研究对象(一组数据)的平均水

3、平。,三、常用统计量词实际意义的解释,1.平均分,82,78,95,45,67,32,68,66,84,83,96,64,53,82,78,98,56,64,84,83,75,65,53,94,87,83,92,56,76,74,56,87,100,92,83,88,64,85,32,100 平均分:75 82,78,95,45,67,32,68,66,84,83,96,64,53,82,78,98,56,64,84,83,75,65,53,94,87,83,92,56,76,74,56,87,60,92,83,88,64,85,32,60 平均分:73 82,78,95,45,67,32,6

4、8,66,84,83,96,64,53,82,78,98,56,64,84,83,75,65,53,94,87,83,92,56,76,74,56,87,92,83,88,64,85,32 平均分:73.67,举例:一班40个学生某学科的考试成绩,2.标准差,(2)它是离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3)作用:是重要的差异量数。标准差能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说明数据的波动情况。值越大,表明这组数据离散程度大,即数据参差不齐,分布的范围越广。,一班: 82,78,95,100,45,67,32,68,66,84,83,96,64,53,82,78,98,56,64,84,83,75,65,53,94,

5、87,83,92,100,56,76,74,56,87,92,83,88,64,85,32,二班: 87,85,86,72,74,65,93,94,92,64,68,72,65,72,79,83,72,64,65,68,76,73,86,80,70.72,69,70,62.61,75,74,76,68,64,95,78,68,88,75,引例:不同班级、同一学科,3.变差数(差异系数),(1) 变差数:指标准差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百分比.,(3)作用:可以比较不同单位(学科年级)的差异程度; 也可比较单位相同而平均数相差较大的两组资料的差异程度. 变差数越大,表明离散程度越大;值越小,离散程度小.

6、,4.均差数,(1)均差数:每个个体在总体上的排序位次之和,(3)作用: 在规定的区域内每个个体在整个数据中的位次排序; 均差数=0,表明排位在中等水平; 均差数0,表明排位在中等偏上; 均差数0,表明排位在中等偏下.,同学科、不同学校,不同学科、同学校,5.标准分,公式:,含义:是一种由原始分推导出来的相对的位量数,它是用来说明原始分在所属的那些分数中的相对位置的。Z 分数准确地刻划了一个分数在一批分数中的相对位置,在Z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发展出了一系列其他形式的标准分。 如,T分数。,例如:张月和李娜两同学的数语英三科成绩如下表:,四、质量分析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1.怎样分析数据 平均分

7、与标准差相结合,判断整体质量水平。理想状态是平均分大,标准差小。 比较不同单位同一学科的变差数,判断不同群体的整齐水平。 比较同一单位不同学科的变差数,判断不同学科的整齐水平。 比较均差数,判断同一单位不同学科整体水平在全样本中相对位置。 比较学生个体各学科的标准分,判断学生个体各学科学业水平的实际质量。,2.怎样分析试卷 看题型:掌握各类题型得失分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题型训练提供依据。 看模块:掌握知识模块得失分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教学要求提供参考。 看共性:掌握大部分学生的失分点,为后续的补漏寻找支点。 看典型:掌握学生的典型错误,为后续的复习教学提供资源。 看错误:掌握和区分错误类别,明

8、晰考试水平与真实水平的距离。,3.怎样分析学科 看基础、比增量,判断学科总体质量的发展度。 看变差、比变化,判断学科整体水平的整齐度。 看均差、比相位,判断学科整体水平的优劣度 看入围、比贡献,判断学科对总体水平贡献度。,4.怎样分析班级 看总体、比进步,掌握整体质量发展的趋势。 看群体、比变化,掌握临界生,明确后续教学的关注对象。 看学科、明弱势,掌握后续学科教学的方向。 看入围、比效果,掌握学生个体学科短板现象。,5.怎样分析个体 看现在、重平时,分析个体的努力程度。 看基础、重排位,分析个体的发展态势。 看学科、重均衡,分析个体的弱势学科。 看典型、重变化,分析个体的诱变原因。 看尖子、

9、重细微,分析个体的进步空间。 看差生、重态度,分析个体的落后因素。,五.质量分析的几点要求 1.质量分析要强调时效,为后续的查漏补缺争取时间。 2.质量分析要明确年级组、备课组、班主任、学科教师的任务。 年级组 1)横向比较分析,整体在全样本中的位置,不同群体在全样本中的份额; 纵向比较分析,整体质量的发展态势。 2)学科比较分析,分明学科的贡献率,查找薄弱学科。,3)班级比较分析,明确不同群体学生在班级的分布状况,明晰薄弱班级。 4)临界生比较分析,明确临界生的具体目标。 备课组 1)有效入围人数比较分析,掌握学科对整体的贡献水平。 2)全样本统计分析,掌握学科试卷的主要失分点,为学科查漏补

10、缺提供实证。 3)同学科班级比较分析,查找造成薄弱学科的主客观原因。,班主任 1)班级整体质量结构比较分析,明确弱势学科。 2)不同群体发展态势比较分析,掌握群体变化情况。 3)临界生基本情况比较分析,掌握学生个体薄弱环节。 4)典型个体基本情况比较分析,掌握影响个体变化的主要原因。 5)总分入围与学科入围比较分析,掌握学生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学科教师 1)试卷统计分析,锁定学生学业基础的薄弱点,反思自身教学问题。 2)学科入围临界生分析,明确今后教学的重点关注对象。 3)典型对象情况分析,解剖他的学习行为表现,为改进教学指导提供依据。 4)典型错误分析,发现导致错误的因素,收集错误资料,为

11、改进教学积累资源。 5)错误类型分析,查找导致非认知错误的原因,缩小考试水平与学业真实水平的距离。,3.数据背后因素分析 管理因素分析:学风问题、班风问题。 教师因素分析:教学态度、教学常规、教学方法、能力水平。 学生因素分析: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障碍。 情感因素分析:师生关系、家庭因素。 4.后续教学管理改进的措施 短期补救措施:查漏补缺、个别辅导、跟进训练、过关补考。 后续管理改进的措施:班级管理、思想教育、态度转变、师生关系、家庭访问等。 后续教学改进的措施:教学常规、行为改进、个别指导。,4.质量管理 摸清基础,建立学生入口学业基础质量目标。 公开基础

12、质量目标,按学校、学科、班级、教师分解目标,建立增量评价基础。 对照基础,大力推进增量评价,明晰学校、学科、班级、教师对整体质量提升的贡献,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实现整体推进。 在强化考试质量分析评价的同时,要重视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的措施落实,为考试质量分析提供实证依据。 考试质量分析重在问题的发现与诊断上,重在改进教学行为与教学管理上,要对改进措施的落实上加强督查与指导的力度,努力达到改进的目标。,五、强化基于质量分析的过程质量管理 1.充实完善教学常规,细化教学行为要求 1)依据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充实教学工作五环节的要求内容,细化教师教学行为要求与标准,加强教学行为管理。 (1)细化教学目标

13、向学习目标的转化,提高学习目标的操作性、可评价性。 (2)细化破解教学难点策略与方法的要求,提高难点内容的教学质量。 (3)细化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过程的要求,落实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任务,促进学生参与教学、在学习中培养品质,在发展品质中促进学习。 (4)细化个性化辅导的要求,将个性化辅导纳入常态的教学活动之中。,2.创新管理制度,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1)建立以学生为反馈主体的教学过程常态评价制度。对教学工作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各环节的规范要求,通过定期学生问卷调查,及时掌握教师教学行为的现状,发现教学过程存在的现实问题,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行为,也为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积累素材。 2)建立教师

14、教学行为展示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教案、作业批改展示,发挥教师群众的评价监督作用,树立榜样、鞭策落后,形成自觉约束、自觉反思、自觉改进的教学氛围。,3)建立“教学会诊”工作机制。成立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学科教学骨干教师组成教学视导小组,针对学生反馈调查、教师评价监督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及时开展“教学会诊”,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查找教学“疑难杂症”的病因,开出解决“疑难杂症”的处方,帮助与指导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过程质量;开展薄弱学科“教学会诊”,查找薄弱学科发展的制约瓶颈,研究突破制约瓶颈的方法与策略,促进薄弱学科快速发展。,教学是作品,用心用力得精品 质量是座山,坚持不懈到顶端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