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课件:材料解析题解法及典型例题指导.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75947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9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材料解析题解法及典型例题指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材料解析题解法及典型例题指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材料解析题解法及典型例题指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材料解析题解法及典型例题指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复习课件:材料解析题解法及典型例题指导.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材料解析题解法及典型例题指导,一、读解题的基础,1、阅读教材正文和设问 第一遍要细读,要注意对材料作具体分析。要了解材料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间的联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必须像语文课分析古文一样,对每句话每个字词都要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万不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此时,可按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主、谓、宾语,再找定、补、状语。 第二遍,结合设问重点读。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解析定向化。设问的定向作用表现在:确定信息提取方向,帮助考生提

2、取有效信息,搁置其余信息。确定与相关知识联系的方向。确定能力考查的方向。正因为设问为解析材料确定了方向,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再回过头来有重点地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2、除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外,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说明性文字。 注意从材料介绍(多在材料的开头)和材料出处(多注在材料末尾)获取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因为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考生可从中受到启发,收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如“阅读以下四段反映同一朝代的史料”,同一朝代就是考生解题所必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因此,对这些说明性文字,千万不能

3、掉以轻心。 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和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材料的原文一般很长,试题中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次要的,两边所剩的肯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二、找解题的关键,1、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 具体做法是:先分析材料,长材料分成几段,分别找出每段的信息;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出它的字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等要素。这样层层剖析,找出材料所包含的所有信息。,2、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 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

4、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课本中的重要史实和观点相对照,确定材料所述与教材的具体章节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再深入读材料,解析的大方向就有了,回答问题就不难了 3、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发掘、升华中得出。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行文的信息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然后,通过推测判断,得出答案。这样,从设问到材料,再从材料到设问,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三、答落脚点,1、解答好每一个问题是关键。 一般情况

5、下,一个材料解析题设好几问,而设问大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往往答对了第一问,其它便迎刃而解了。因此,答第一问时一定要细心,要注意对材料作多方面的考虑,既要考虑材料的显性含义,又要分析材料的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面,力求全面准确。 2、坚持“论从史出“. “要从具体材料中得出这一基本观点,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特别是对观点错误的材料,更要注意辩别,认识和批判,注意分析材料作者的阶级立场及其对历史事件的主观判断。,3、注意得分点。 试题的得分点与要点有关。如果某一问3分,很可能这一问有1个或3个要点;如果某一问4分,很可能要求答2个或4个要点。每个要点0.5分的可能性不大。 4

6、、论点明确,简明扼要。 材料解析题每问只有1分或2分,所以答题时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即令是深入分析也不必像答问题那样展开论述,详加说明。另外,答案一定要注意用词准确。如把“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写成“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意思就完全不同了。,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军无事之秋,多尚虚文,未尝讲求战事。在防操练,不过故事虚行。故一旦军兴,同无把握。虽职事所司,未谙款窍,临敌贻误自多。平日操练炮靶、雷靶、惟船动而靶不动,兵勇练惯,及临敌时命中自难。徒求其演放整齐,所练仍属皮毛,毫无裨益。此中国水师操练不及他国者,弊在奉行故事耳。 甲午中日战争下 材料二 中国所制炮弹,有大小不合炮膛

7、者;有铁质不佳,弹面皆孔,难保其未出口不先炸者。即引信拉火,亦多有不过引者。临阵之时,一遇此等军火,则为害实非浅鲜。 甲午中日战争下,清军在操练上只做表面文章,不合乎实际要求; 清军在武器装备上存在质量低劣的问题; 李鸿章避战自保的军事指导思想。,材料三 李鸿章认为,北洋舰队“只八船可用,北洋千里,全资屏蔽,实未敢轻于一掷”。“无论如何北洋舰队勿得再行出行于山东高角(成山角)与鸭绿江口划线以外。”“作猛虎在山之势” 中日战争(三) 材料四 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战争和人民战争,同时它又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中国唯一一次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归纳

8、清朝甲午战败的原因。 (3分),清朝统治腐败,材料一 我军无事之秋,多尚虚文,未尝讲求战事。在防操练,不过故事虚行。故一旦军兴,同无把握。虽职事所司,未谙款窍,临敌贻误自多。平日操练炮靶、雷靶、惟船动而靶不动,兵勇练惯,及临敌时命中自难。徒求其演放整齐,所练仍属皮毛,毫无裨益。此中国水师操练不及他国者,弊在奉行故事耳。 甲午中日战争下 材料二 中国所制炮弹,有大小不合炮膛者;有铁质不佳,弹面皆孔,难保其未出口不先炸者。即引信拉火,亦多有不过引者。临阵之时,一遇此等军火,则为害实非浅鲜。 甲午中日战争下 (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什么共同的问题? (1分),(3)运用所学历史知识,举例说明抗日战

9、争的民族性和人民性。(4分),民族性:全民族团结抗日;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2分) 人民性:中共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2分),(4)1895年,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50年以后,中国人民打败了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分析这两种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4分),原因: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腐败无能,单纯依靠官兵抗日;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2分) 甲午战争中,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势单力孤;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得到海外华侨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2分),二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不同的地

10、区,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传统等因素,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图1古代希腊公民大会会场与讲演台遗址 图2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图3军机处外景 图4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 办公楼,图5 英国议会大厦 图6 美国国会大厦,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以上各图反映的政治体制共有哪几种?(4分),古代奴隶制公民民主政体 古代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近代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和总统民主共和制(4分),(2)从图2图4反映了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4分),从图2到图3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从图3到图4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取代了封建君主专制。(2分) 从图2到

11、图4反映了从人治到法治,从臣民到公民。(2分),(3)图1、图4、图5、图6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5分),联系:图4、图5和图6继承与发展了图1的民主政治体制。(1分) 区别:图1是奴隶制下公民直接民主,图4、图5和图6是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间接民主制)图5 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图4和图6是资产阶级总统民主共和制(4分),(4)有人说图1所反映的政体比图2所反映的政体更具有优越性,更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4分),这种观点不对,古代政体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有十分密切关系,(2分)图1和图2所反映的政体均适应当时各自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

12、会进步。(1分)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均有优劣性。民主政体不一定比专制政体更有优势性,关键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1分),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初至江宁(南京),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届时杨逆率各伪官毕集,舆马填塞衙市,伪天朝门洞开,大门外伪引官(注:礼仪官)传呼各官进,惟杨、韦、石、秦各贼所见,虽宠任如伪天侯,亦不得望见颜色。 引自张德坚:贼情汇纂 材料二 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森严,君臣上下有了天渊之别,甚至连称呼、服饰、仪卫舆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准逾越。

13、诸王出行,官兵必须回避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否则就要受到严厉惩处。天王及诸王、侯都是世袭的。 引自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称太平天国领袖为“逆”“贼”,表明作者站在什么立场上?,(2)材料一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进入天京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革命意志减退,生活日益腐化。洪秀全深居简出,严重脱离群众。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太平天国政治上出现明显的封建化趋势,封建等级森严。 (4)综合材料一、二,你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受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制约,太平天国领导者在定都天京后,封建特权思想膨胀,贪图享乐。,抽鸦片的国家(1分)。 希望扩大对中国鸦片贸易;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西

14、方的舆论宣传;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很多中国人吸食鸦片;中西力量对比发生变化(4分)。,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二 1958你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 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尊敬阶段(18世纪)轻视阶段(18401905你年)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赞赏阶段(1937-1944)清醒阶段(19441949)敌对时期(1949) 问题 :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形成这种形象的原因是什么?(5分),(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和第两个阶段形成的政治背景。(4分),第阶段:中美同属世界反法西斯阵营(2分)。 第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美国实行冷战政策 (3)从 “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 增强国力;加强交流;理性对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