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迎期末模拟试卷讲评.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76370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迎期末模拟试卷讲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二语文迎期末模拟试卷讲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二语文迎期末模拟试卷讲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迎期末模拟试卷讲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迎期末模拟试卷讲评.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高二语文备课组,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标点,散落文字下角,或者后边。对文章而言,读者 一点,忽略它们,一扫而过,也 。标点看似文字的随从。其实不尽然,用好标点会 文字,给文字以灵性。 A轻狂 无伤大雅 激发 B轻慢 无伤大雅 激活 C轻慢 无关痛痒 激发 D轻狂 无关痛痒 激活,答案:B(“轻慢”指对人或物不敬重,态度傲慢。“轻狂”指非常轻浮。“无伤大雅”指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无关痛痒”指与本身利害无关或无足轻重。“激活”指刺激机体内某种物质,使其活跃地发挥作用。“激发”指刺激使奋发。),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大力

2、发展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B45年前,“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打破了超级大国对航天技术的垄断,显示了中国人民勇攀高峰的决心,奠定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C笛声作为听觉意象,能引发诗人的联想,在诗人审美情感的兴起和升华中起到激发、催化作 用,从而增强诗歌的表达手段和艺术效果。 D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当下的环境整治是一个综合性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主体的多方努力共同打造一个绿色的社会环境。,答案: B(A项,“不仅而且”递进不当;C项,“增强”与“手段”搭配不当;D项,句式杂糅。),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

3、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B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C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D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答案:B (借代),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 , , , , 。 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

4、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 . B. C. D. ,答案 C( 已牺牲的应排在前,因此从A、C中选;应先讲国内再讲国外,因此答案选C。,5下列对“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该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月亮的轮廓,一双脚踏在其上,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 B圆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精神,双脚体现了中国人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C一双脚踏在月亮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起笔处的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 D中国书法和古文月字,充分显示了该标志的中国特色,象征了中国人的探月梦想,表现了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精神。,答案:B,6对下

5、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 课:考核 B使者搜兵于闽 搜:搜查 C徙权发遣明州事 权:暂代 D诗以铭之,其常存也 存:思念,答案:(3分)B(搜:寻求、征调),权qun 秤;秤锤。论语尧:“谨权量,审法度。” 称量;衡量。齐桓晋文之事:“权,然后知重。” 权势;权力。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又】有权势的。报刘一丈书:“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代理;兼任。胡仔推敲:“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权变;灵活性。谋攻:“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姑且;暂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课,k 按一定

6、的标准试验,考核。管子七法:“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南齐书武帝纪:“宜严课农桑。” 【引】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或教授。白居易与元九书:“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 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宋书孝武帝本纪:“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又】赋税。鲍照拟古:“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存cn 存在,与“亡”相对。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捕蛇者说:“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生存,活着。冯谖客孟尝君:“齐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关心,想念。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7、,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订鬼:“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慰问,抚恤。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隆中对:“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枢生性淳厚笃实,为人谦恭低调,从不夸耀自己的善行德政;为官以民为本,注重教化,体恤民生疾苦,曾多次为民请命。 B陈枢担任谯县县令期间,曾为了减轻百姓输粮的负担,多次请求以纳钱的方式方便百姓,结果被免职,而百姓却设法挽留他。 C陈枢颇有吏才,当世的人都认为朝廷应该破格重用他,但事实上他却因为性格耿直、家庭屡遭变故等缘故,仕途并不顺达。 D曾巩与陈

8、枢友情深厚,曾上书朝廷为陈枢久不升迁鸣不平。文中所叙写的陈枢的事迹都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因而真实可信。,答案:(3分)B(一是错在“多次”,相对于在旌德县令任上,是“再次”;二是错在“请求以纳钱的方式方便百姓,结果被免职”。),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势与利无秋毫顾计心,于义所在侃然自任,人莫能及也。(4分) 答案:(4分)(陈枢)对权势和利益没有丝毫考虑的心,对符合义的刚毅正直,自觉承担,没有谁能比得上(他)。评分建议:每句1分,语意通顺,1分。 (2)留再任,以疾请致仕,未报而卒。(4分) 答案:(3分)在泉州两次留任,因为生病请求辞官归养,没有得到朝廷回复就去

9、世了。评分建议:“再” “致仕”、“报”、语意通顺,各1分。,9陈枢在执政为民方面有哪些主要事迹?请简要概括。(4分),答案:(3分)以钱代粮,方便民众;荒年救济百姓;据情征调士兵;据理免征赋税。,元丰元年,我担任福州知州,呈上奏章说:“在我的辖区里,泉州知县、尚书屯田员外郎陈枢,性情纯朴笃实,治理百姓是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一共有十五年,因为对他的政绩考核不曾上报,所以长期担任郎官而没有升迁。应该优先升他的官,来奖励淡泊谦让的人。”于是皇上特地升陈枢为尚书都官员外郎。,元丰元年,巩为福州,奏疏曰:“臣所领内,知泉州事、尚书屯田员外郎陈枢,质性纯笃,治民为循吏,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故为郎久不迁。

10、宜优进其官,以奖恬退。”于是天子特迁君尚书都官员外郎。,君为人恂恂蹈规矩,有善不自伐。于势与利无秋毫顾计心,于义所在侃然自任,人莫能及也。所至必兴学校,以教化为先。初尉鄱阳,令得盗五人,属尉使为功,君辞不受。令旌德,旌德之民岁输米于芜湖县仓,路回远,费甚,君请输钱以便民。谯县民输豆于会亭仓,以给驿行者。君复请输钱,以直给驿行者。罢县,民绝桥闭门留君,以间乃得去。,陈枢为人谨小慎微、循规蹈矩,有好的政绩也不自夸。对于权势和利益,他丝毫不放在考虑之内;对而于符合道义的事情,他却能果敢地自觉承担,没有谁能比得上他。到任之处一定兴办学校,把道德教化放在首位。起初任鄱阳县尉,县令抓住五个盗贼,嘱咐陈枢作

11、为自己的功劳,他辞谢没有接受。后来任旌德县令,旌德百姓每年要将米运输到芜湖县仓,道路曲折遥远,花费非常多。陈枢请求直接送钱来方便老百姓。谯县百姓要运输豆子到会亭仓,来供应驿站行者。陈枢又一次请求只送钱,把钱直接给驿站行者。离任时,百姓阻断桥梁关闭城门挽留陈枢,过了一段时间才得以离开。,泉州岁凶,君筑室止穷民,饥者给食,病者给医,人忘其穷。使者搜兵于闽,以益戍广西,君建言兵当搜者,父母老,或疾,至无他子,皆可听免,诏定著于令。余尝闻繁昌有大姓杀人,州县不能正其罪。君时令旌德,或徙其狱属君,君验治僮客,尽得其隐伏。杀人者论死,人以为尽其情。,泉州遇上荒年,陈枢修筑房屋来留住穷困的百姓,饥饿的送给吃

12、的,生病的为他医治,人们都忘掉了自己的穷困。朝廷使者征调士兵,来增加戍守广西的军队。陈枢建议在应当征调的士兵里,父母年老或者生病的,或者没有其他儿子的,都免去征调,皇上下诏由县令定夺。我曾经听说繁昌有一个大户人家杀了人,州县无法治他的罪。陈枢当时在旌德任县令,有人将此案委托给他,他审问奴仆核实这件事,将隐藏的情况全部查清。杀人者被判死罪,人们都认为处理得合情合法。,又闻君之令旌德也,州有所赋调,他县皆奉行,至旌德,令独计曰:“非吾土之所有也,非吾人之所堪也,不敢以赋民。”争或至十反。守恚,出语诋君,君益争,州听然后止。后闻泉州旱,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具。或讥君近名,君不为动。此君之事,余得之

13、于耳目者也。,又听说陈枢在任旌德县令时,州中征收赋税,其他县都遵照执行,到了旌德,唯独陈枢考虑道:“不是我们这里出产的东西,不是我们百姓能承受的,我不能向百姓征收。”有时争论十多次还是退回征调文书。太守很生气,说话责骂他,陈枢更加据理力争,直到州里答应了才停止争论。后来我听说泉州发生旱灾,陈枢考虑用来救济百姓的措施,希望事先为赈灾做好准备。有人讥讽他急功近利,他也毫不动摇。这些就是陈枢的事迹,都是我耳闻目睹的。,君字慎之,湖州长兴人。君进士及第,初尉饶之鄱阳,用荐者令抚之宜黄,避亲嫌,令宣之旌德,用荐者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亳之谯县。今上即位,恩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用荐者知越州司录。未至,丁父忧。

14、服除,授三司盐铁判官。未至,丁母忧。服除,徙权发遣明州事。未至,又徙泉州,留再任,以疾请致仕,未报而卒。,陈枢字慎之,湖州长兴人。他考中进士后,起初做饶州鄱阳县县尉,因为被推荐,做抚州宜黄县县令,为避亲戚之嫌,改做宣州旌德县县令,因为被推荐升为秘书省著作佐郎,后做亳州谯县知县。当今皇上即位,蒙受恩赐升为尚书屯田员外郎,因为推荐任越州司录。还没到任,遭遇父亲去世。服丧期满后,被授予三司铁盐判官。还没到任,又遭遇母亲去世。服丧期满后,调派他代理明州事务,没到任,又调往泉州。在泉州两次留任,因为生病请求辞官归养,没有得到朝廷回复就去世了。,陈枢品端才高,世人都认为应该被重用。但最终没有活到七十,而任

15、用也到此为止,这难道不是天命吗!我和陈枢交好的时间最长,所以没有推辞就为他写了墓志铭。文辞是:“能随遇而安,不为外物所累。能坚守道义,笃实而自强不息。用诗作铭,永远思念。”,君既行治高,世皆以谓宜不次用。然卒不得至中寿,而用止于此,其非命也夫!余与君好为最久,故不辞而铭君墓。辞曰:所处而安,绌外累也。所守而固,笃自强也。诗以铭之,其常存也。,答案:描绘了一幅明月高悬、碧空如洗,(1分)宁静安谧的环境中,月下人形单影只、愁思萦怀的画面。(2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秋夜 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16、。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1)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3分),答案:意象:溶溶的月光、凋残的菊花、疏篱、飘零的桐叶、寒井、急飞的塞鸿、迟鸣的鸡。(每个意象0.5分,写对四个即可)营造了一种清冷、寂寥的意境。(2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秋夜 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答案:塞外飞鸿感到晚秋已尽,为了躲避寒冷的侵袭,由北向南疾速地飞过长空;(1分)由于昼短夜长,邻居的鸡啼叫的时间也推迟了。

17、(1分)诗人以秋景衬托晚秋夜的寒冷与漫长,表现了孤独、寂寞的心境。(2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秋夜 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3)请赏析颈联两句的表达效果。(4分),附赏析: 首联写宽广的碧空中,高悬着一轮明月,皎洁华美,静寂无声,把读者带入一个浩渺无垠、明媚清朗、宁静深邃的境界中。月下凝思,遥视太空,悠然神往,不禁寂从中来,忧思萦怀,然而对月无言,惟有形影相吊而已。在这里,诗人勾勒出了寂寞孤独的心境。这种心境与静谧的月夜在基调上是非常吻和的。颔联写菊花

18、开放,论常理,秋菊独傲霜雪,孤芳孑立;但此时却是残菊花开,还依傍着稀疏的篱笆,可见凋谢之期已不远了。然而,尚可支撑些时日,至于衰老的梧桐,却已抵挡不住寒气的侵袭,叶子已纷纷凋零,飘落在寒井之上了。这里,以“花开”对“叶下”,“残菊”对“衰桐”,“傍疏篱”对“落寒井”,更渲染出一种凄寂寒冷的气氛。虽系写景,却暗寄着愁情,且与首联写的“愁”字相呼应。,颈联由植物转入写动物。塞外飞鸿,为了躲避寒冷的侵袭,疾速地飞过长空,由北向南,感到晚秋已尽;由于昼短夜长,邻居的鸡啼也推迟了。这里,以“塞鸿飞急”对“邻鸡鸣迟”,以“觉秋尽”对“知夜永”,以反衬晚秋夜的寒冷,从而把诗情深化到一个更新的境界。尾联又回到

19、写人上来。这就是首联所写的“愁人”,他“凝情不语”,寂寞凄清。就在他思绪万千之际,萧瑟的秋风,阵阵吹来,拂在白露上,冷气袭人,衣不胜寒。,12. 作者认为圆明园有“大美”,请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大美”的具体内涵。(6分),答案: 它的景色是苍凉的,蕴含着静默的力量。 它的胸襟是博大的,能包容接纳一切。 它的构思是大手笔的,落魄之时也不乏大气势。 它的历史是厚重的,浓缩了民族的离乱变迁。 它的内涵是无穷的,揭示了生命的意义,让人相信未来总是美好而充满希望的。(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13. 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答案: 运用了想象(虚写)和引用的手法,(2

20、分)一方面体现在“路经四季”的幻觉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对风暖燕飞的春景的想象中,并引用了杜甫的相关诗句;(1分)借对圆明园美好春色的憧憬,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信心。(1分),14. 第小节,作者叙写了老人与孩童的情节,有何用意?(4分),答案: 这既是实写,更是象征。(1分)老人是苍老的,用以象征圆明园的过去、民族的历史,(1分)孩子是充满希望的,用以象征现在的社会、国家的未来。(1分)暗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脉生生不息。(1分),15. 结合全文内容,探究作者凭吊圆明园时复杂的情感态度。(6分),答案: 对圆明园静穆大美的崇仰之情。 对圆明园沧桑历史的沉痛之情。 对圆明园的未来充满信心。 对国家强盛

21、的热切期盼。 说明对圆明园的历史需要用历史的眼光和生命的高度理性审视。(一点1分,五点6分),16.拥有鉴别力,需要哪些条件?依据文章三、四两段,简要回答。(6分),答案:独立的判断力,智识上的胆力,对自己天真坦白的信心。(6分,每点2分),17现代的学校教育存在哪些弊端?请简要概括。(6分),答案:倾向上割舍鉴别力而求学问,方法上把愉快的求知变为机械的堆塞,目标上以文凭来代替真正的教育。(6分,每点2分),18. 请归纳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答案:开头提出观点,教育和文化的目标,在于发展知识上的鉴别力;然后,论述什么是鉴别力以及怎样才具有鉴别力;最后,针对现代教育制度,谈鉴别力的必要性。(6分,每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