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定位更换.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78065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岔定位更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道岔定位更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道岔定位更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岔定位更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岔定位更换.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普通单开道岔的铺设与养护一、单开道岔的铺设(一)警冲标警冲标:是指示机车车辆停车时,不准向道岔方向或线路平面交叉处所越过的地点停车的标志。根据机车车辆限界规定,由线路中心计算,一侧最大宽度为1800mm,当机车车辆停于道岔内方,相邻线路有机车车辆运行两线路中心线之间必须保持不小于3600mm才能顺利通过过。另外还需考虑机车车辆运行中摆动等因素,所以规定警冲标设在两条线路会台处,两线间距为4m的中间,有曲线时还要按限界加宽。例如在道岔后附带曲线内侧设置警冲标时,应按曲线内侧加宽办法计算,将警冲标与附带曲线的距离加大。1、作用如图5-43所示,警冲标是信号标志的一种,其作用是为了使停放在I

2、线上的列车或车辆,不妨碍相邻线上的列车安全运行。规定I线的车辆末端不得越过警冲标。所以警冲标就是为保证岔后两线的列车能相互安全通过而设置的。在进行车站设计、计算股道有效长和铺设道岔等工作时,都须涉及和运用道岔中心至警冲标的距离l警。2位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警冲标应设在两会合线路线间距为4m的中间。为保证行车安全,可采用警冲标至一股线路的垂直距离f=2m,如图5-44所示。3l警的长度道岔中心至警冲标的距离,可根据下列两种情况确定:(l)警冲标位于岔后两线路间的直线部分时,l警可按下式确定:常用的9、12、18号道岔,由岔心至警冲标的距离l列于表5-11中。在铺设道岔时,应考虑到运用道岔中心

3、至警冲标的距离。单开道岔的铺设,基本上可分为新线铺设道岔和运营线铺设道岔两类。由于两类铺设道岔的现场施工条件差别很大,故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现将一般正常条件下的施工步骤、方法介绍如下。(二)新线铺设道岔在新线上铺设道岔,有人工铺设与机械铺设两种方法。1人工铺设道岔人工铺设新道岔的工作过程,可按三个步骤进行,即准备工作、基本工作和检查整理工作。准备工作:为保证新铺道岔的质量,在铺设前应充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1)熟悉道岔布置图不同轨型不同号码的道岔,各有其相应的标准布置图,铺设前应熟悉该道岔的类型、构造、主要尺寸、各部配件及数量等。(2)料具准备材料:道岔材料运至现场后,应进行详细的检查、

4、核对。可按转辙器、辙又及护轨、连接部分及岔枕四个部分,仔细清点数量和检查类型的规格。各部钢轨、垫板及岔枕等都应丈量长度,并用白铅油标注型号尺寸,分类堆码整齐。垫板在工厂已分组捆好的,不要拆开,以免混乱或丢失。如发现有缺少或尺寸类型不符者,应及时补充或修改。此外,道岔前后所用的短轨,异型夹板等也应事先准备好。工具:铺钉道岔用的各种工具如撬棍、道钉锤、夹轨钳、杠子、钢轨锯、枕木夹钳、道尺、方尺、木钻、间隔绳、钢尺及粉笔等,都应事先准备齐全。 (3)整平路基面:道岔范围内的路基顶面如有凹凸不平现象时,应进行铲平或填夯,使之平整,以便于铺放岔枕和钉连轨件。若道岔范围内事先已铺轨时,应将道岔前后轨道仔细

5、拨正,然后将道岔位置内的轨节拆除。(4)测定(校核)道岔位置桩:如图5-46所示。根据站场图中坐标的里程,在路基面上首先确定道岔中心桩,然后分别由道岔中心向前量测道岔前部长度,钉出岔头桩,向后量测,道岔后部长度,钉出岔尾桩以及侧线岔尾桩。钉立道岔位置桩,必须用钢尺精确丈量并核对。若道岔侧线后设连接曲线时,应将连接曲线的交点桩、曲线起、终点桩等一并测定。由于岔头、岔尾桩不一定恰好在铺设的接头位置上,因此,还需在道岔前后插入短轨。但为了使基本轨前面尽量不铺设短轨和减少锯轨的数量,允许将道岔实际钉设位置较站场布置图中的设计位置向前或向后移动6. 25m,但不能影响股道的有效长度。基本工作(1)铺摆岔

6、枕:沿道岔直线上股枕木头位置,由岔头至岔尾插立间隔绳(绳距直线中心巡为1. 25m),绳上标有岔枕间距尺寸标记,作为散布和摆放岔枕的依据,并注意将岔枕由岔尖至岔尾按规定长度及根数依次对正标记摆放,大致方正。 (2)散布配件:按照道岔布置图中规定的部位,散放相应的垫板、夹板、轨撑、螺栓和道钉等,注意有些配件有左右之分和前后之别,防止颠倒错放,散布时可放在岔枕顶面上或枕木头外侧的路基面上。(3)岔枕钻孔:由于道岔内的垫板形式、尺寸以及钢轨在岔枕上的位置不同,因此,在钻孔前必须仔细正确地打出道钉孔位置印,然后按照孔印位置进行钻孔,其方法如下:直股:铺设平垫板的岔枕,可用普通轨道的枕木钻孔样板打印,铺

7、设其他垫板(如滑床板、辙前垫板、护轨垫板及桥型垫板等)的岔枕,要根据轨距、轨头、轨底和垫板尺寸,计算出枕木端头至垫板的距离,划出垫板的边线位置,然后摆上垫板(如滑床板),按垫板孔眼打印。 曲股:曲股的道钉孔,应在直股道钉打入后,根据支距及轨距尺寸划出垫板的边线,再照垫板孔眼打印。 (4)铺钉轨道:铺钉道岔钢轨,一般可按下述步骤进行。铺钉直股及辙叉抬摆钢轨:按图5-47中所示-1-9的顺序,将基本轨、中轨、主轨及护轨、尖轨及辙叉抬摆到岔枕上,使岔头、岔尾与中心桩对齐。铺导曲线上股钢轨抬摆图中 -1-3的上股尖轨和导曲线钢轨,连接好接头。铺导曲线下股钢轨抬摆图中1 -3的导曲线下股钢轨和护轨,连接

8、好接头,放入垫板,以导曲线上股为准,按规定的轨距及递减距离(前三后四),钉好下股。 安装连接杆在两尖轨中间部分安装连接杆,第一根长度最短,系用方钢制造,其余几根系用扁钢制造,第三(四)根长度最长。要求两根尖轨应连成一个整体,使摆动灵活,尖轨竖切部分与基本轨密贴,动程尺寸在142152mm之间。最后是安装转辙机械。检查整理工作(1)检查各部间隔尺寸全面检查道岔各部轨距,其容许误差在尖轨尖端处为土1mm(指有控制锁的遵岔),其他处为+3,- 2mm。检查139lmm及1348mm两个间隔尺寸是否符合规定数值。全面检查各部垫板的位置是否正确,有无错置倒放以及轨底未落槽等现象,结合检查进行岔枕的全面方

9、正。检查核对导曲线支距尺寸,容许误差为2mm,或用5m长度的线绳检查导曲线正矢,容许误差最大、最小差数不得超过3mm。(2)检查尖轨密贴情况扳动转辙器,检查尖轨摆动是否灵活,是否与基本轨完全密贴,如果发现不密贴时,应找出原因进行调整。影响尖轨不密贴的原因,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闸座位置不对,应进行调整;连接杆长度不合适,应对连接杆的顺序、长度及类型进行检查,有无颠倒安错等情况,最后可将尖轨的接头铁(耳铁)螺栓进行调整,使尖轨全部密贴;尖轨本身弯曲不直或有硬弯,背面有肥边或顶铁过长等。(3)整理补足全部道钉,上紧各部螺栓;仔细拨正道岔位置,使之与前后轨道连接方向顺直;若铺设完毕后向直线开通(侧向不

10、开通)时,应将道岔转辙器加锁,或用夹板及道钉将尖轨钉固,以保证安全。2.机械铺设道岔为进一步提高道岔铺设的效率和质量,或由于地区条件和劳力等的限制,可采用机械化铺设的方法进行,即把需要铺设的道岔,在轨排组装基地预先钉好,再拆开分成三个或四个分块,这些分块按铺岔顺序装在轨排运送车上运至现场。麓工时利用起重设备或铺轨机进行铺设,如图5-48所示。分块的划分应考虑道岔中接头的位置、起重设备的起重能力,以及分块的先后铺设顺序(逆向铺设或顺向铺设)等因素。分块不宜太多,以免过于分散。图示为一组道岔分三块的铺设方法。这种方法是将道岔基本上分成转辙器、连接部分及辙叉三个部分,分块的吊装是按从转辙器部分顺序向

11、辙叉部分进行的。(三)运营线铺设道岔在进行股道延长,增设支线以及专用线接轨等工程时,都需要在既有线上镶设新道岔。在运营线上铺设道岔是一件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其特点是在不影响列车运行的条件下,在一定的封锁线路时间内,做到准备工作完善,施工组织严密,既安全又离质量地完成铺设工作。1.道岔位置的测定在现地测定道岔位置时,必须掌握出岔点、道岔号码及道岔主要尺寸。具体测定方法如图5-46所示。(1)拨正出岔处及其前后的线路方向,定出直线中心位置。(2)根据设计图规定里程位置,在直线中心线上定出新铺道岔的中心位置。一般可利用原来的钢轨接头作为新铺道岔的基本轨前接头(岔头),相应的定出岔心位置和岔尾位置,这

12、样可避免岔头配短轨。(3)以岔心为基准,向前量取道岔前部长度,定出(校核)岔头桩,向后分别沿直线、侧线各量取道岔后部长度,定出(校核)岔尾桩,以岔尾距检查是否正确。2道岔铺设的施工方法运营线铺设道岔应遵循的原则:首先必须充分作好准备工作,把一切能预先做的工作(即不需封锁线路所能做的工作)尽量放在准备作业内完成,争取最大限度的压缩基本作业(即需要封锁线路才能进行的工作)时间;其次,应集中力量先铺直股,开通直线保证行车,侧线在不封锁线路的条件下,利用列车间隔进行铺设与整修。现将一次双股铺设法的作业步骤介绍如下:准备作业(1)施工前的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为施工条件、工作情况、材料堆放位置等,作为编制作业

13、计划的依据。(2)测量道岔长度施工负责人在施工前对道岔中桩要用钢尺进行精细的丈量核对,以防错误,同时对道岔前后的钢轨长度,也应进行精细量测,以便锯配短轨和确定两端接头位置及轨缝大小。3)调整道岔前后轨缝及锁定线路道岔前后的线路轨缝如有连续瞎缝或大轨缝时,应先调整并加强防爬锁定,防止拆开线路铺入道岔钢轨时,发生钢轨拨不进或连不上的现象。(4)运送材料、工具及岔枕钻孔将道岔所需用的全部材料(包括配件、配轨、岔枕以及异型夹板等)及所用工具运至施工现场并逐一核对是否有误。在岔枕头上写明顺号及长度,按铺设次序堆放好。道岔前后所配短轨进行准确量锯,并钻好螺栓孔。(5)划岔枕间隔及抽换岔枕划岔枕间隔印:根据

14、已测定的道岔位置,在原线路钢轨的腹部内侧,按照道岔布置图上规定的岔枕间距尺寸划上标印。抽换岔枕:根据已划好的岔枕间隔印,每隔6根枕木将原铺枕木换成岔枕,交错进行,并注意将每根新岔枕下面的道床捣固密实。上述工作完毕后,应对轨距、水平全面检查一遍。(6)散布道岔垫板、道钉及各种零件将道岔各部垫板按顺序位置散布于岔枕头上,连杆、轨撑等零件散布于所在位置的枕木盒内。(7)松动螺栓加垫圈将计划拆开接头的螺栓,逐个松开涂油并加垫垫圈再拧紧。若接头为六个螺栓时,可先拆去2、5螺栓,只拧紧四个。这样可以节省封锁线路后拆卸接头螺栓的时间。(8)做好下股基本轨的弯折工作新道岔的下股基本轨如尚未弯折时,如12号道岔

15、的基本轨应按图5-49的规定尺寸进行弯折。(9)连接道岔钢轨构成轨组将道岔直股钢轨(包括道岔前后所配短轨)分别连接成钢轨组,留够轨缝,上紧螺栓,然后将已连接好的道岔钢轨组放在道心内拨正位置,注意新轨组距原有钢轨头部内侧的净距,应不少于200mm,轨面不应高出原轨面25mm,并用道钉将轨组临时钉固,轨组两端安装木梭头以保证行车安全,如图5-50所示。(10)检查料具上述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施工负责人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认材料、工具、人力及防护用品均按计划准备落实后,召集全部人员交待施工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准备施工。基本作业(1)防护施工负责人得到车站值班人员允许封锁线路的施工命令后,应按施工地

16、点的防护办法设好防护,方可进行施工。(2)起道钉、卸螺栓根据施工计划分工,负责拆除原有线路两端接头的工人,分别在两端接头卸下螺栓及钢轨夹板,其余各号工人在规定范围内起下全部道钉。(3)换轨将原有钢轨向外横移拨出,然后将置于道心的道岔轨组横移拨入原轨位置,随即将两端接头连接好。(4)钉道将旧垫板撤出,逐根插入道岔垫板,摆正位置钉入道钉(钉道作业顺序与新线铺设道岔作业相同,不重述)。(5)检查整修质量,道岔铺完后,由施工负责人和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各部轨距、间距、水平、方向无超限,配件、螺栓、道钉齐全,尖轨与基本轨完全密贴合格后,方可命令撤去防护,设置减速信号,通知车站开通直线线路,准

17、许第一趟列车以1525km/h的速度通过。列车通过后应进行第二次全面仔细检查和整修,必要时再作一遍全面捣固,经确认各部完全符合规定无误后,方可结束工作。如电务部门相继安装轨道电路及信号设备,则在互相检验有关部分之后,由施工负责人和留下少数人员配合工作。注意事项(1)在运营线上铺设道岔的特点是不能影响列车运行,在施工前及施工中应与电务、运输部门密切联系配合,以确保行车安全。(2)全部基本作业应在封锁线路时间内完成,如遇故障困难时,应保证直线线路开通。未完成部分在不封锁线路的条件下,利用列车间隙铺钉侧线。因此,在安排作业顺宇时,也应遵守先直线后侧线的原则。(3)预换岔枕,是针对在运营线上铺设道岔的

18、特点,为了压缩封锁时间而采取的措施。因此,必须注意少钉道钉,换轨后废弃的钉孔,应及时灌注防腐油,打入木塞并削平。(4)尖轨跟及护轨间隔铁、辙后垫板以及连接杆等零件,安装时应注意检查,避免出现左右颠倒、前后错位等现象。(5)钢轨长度应用钢尺精确丈量,最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使用同一钢尺,若道岔轨型与原线路轨型不同时,应在道岔前后各铺一节长度不小于6. 25m与道岔同类型的钢轨,其与邻近道岔连接的一端,长度可减小到4. 5m。两邻近道岔间距小于9m时,道岔轨型应一致。(6)在运输较繁忙的线路上铺道岔时,可以采用小封锁点即封锁线路时间短的方法进,行单股铺设,用两个施工点即可开通直线,侧线部分利用列车间

19、隙完成。注意采用单股铺设法时,必须先铺带护轨的外直股,以保安全。(四)道岔连接曲线 道岔连接曲线是一种紧接于道岔后面的曲线。其定义是:岔后两股轨道平行,且线间距下超过5. 20m。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岔后曲线,可按一般曲线对待。1连接曲线的技术要求由于连接曲线紧接于道岔之后,它的位置、长度等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尤其是方向圆顺与否,将直接影响列车通过道岔和曲线的平稳与安全。因此,在设计、铺设和养护道岔时,应将某与道岔视为一个整体,一并进行检查、维修和整正,并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1)半径:连接曲线半径值应与其所连接的道岔号数相配合,既不可小于导曲线半径也下宜超过导曲线半径的一倍半,并应取为50m的整

20、倍数;(2)夹直线:即道岔终端至连接曲线起点间的距离。站线道岔与其连接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一般不得短于7. 5m;在困难条件下或道岔后的两线间距较小时,不得短于6m;(3)轨距:连接曲线轨距根据半径大小按一般曲线轨距标准进行加宽。加宽递减,在正常情况下应按1进行,一般不得大于2,直线段较短时不得大于3。(4)水平:连接曲线外轨可以设置超高,但不宜大于15mm顺坡不得大于2;(5)方向:连接曲线采用圆曲线,不设缓和曲线,方向应保持圆顺用10m弦量正矢时,其连续差在正线、到发线不超过3mm,其他线不超过4mm;(6)连接曲线切线长T及曲线长L:根据图5-51所示。无论在新线施工或运营线养护维修中

21、,检查验收连接曲线时,都应符合上述技术要求。常用连接曲线切线、曲线长度列于表5-12中。2连接曲线整正在旌工或养护工作中,若发现连接曲线的位置、方向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结合全面整修或维修进行整正。一般可采用直股支距法和长弦矢矩法两种。但因长弦矢距法所用弦较长,宜在无风天气情况下进行。由于条件限制,误差也较大,故只介绍直股支距法。用直股支距法整正连接曲线,是以道岔终端后的直线内股(内直股)工作边为基准线,用支距法定出连接曲线外轨工作边上各点的位置,如图5-52所示。支距点的点间距,从连接曲线终点0 开始,一般为5m,最后一个支距点到连接曲线起点n间的距离为小于5m的横距。而坐标纵距(支距)则是由

22、各横距的点投影至曲线外轨工作边的垂直距离。整正前,应确定有关数据道岔号N:皆为已知。线间距E:新铺线路应根据设计值E。旧线则用钢尺精确实量线间距,一般量取三处,每处相隔2030m,最后取用三处平均线间距值E。连接曲线半径R:新线应采用设计半径R,旧线则用10m长弦沿曲线外轨连续量取三处正矢,取其平均值f平,根据F平用下式求算现有连接曲线半径R。然后,仔细拨正道岔直股方向,因为岔后内直股工作边是量支距的基准线。可根据图5-52进行下列主要数据计算:常用9、12及18号单开道岔,线间距E- 5000mm,不同半径的连接曲线支距值,列于表5-13。注:表列各横距及支距值,是接线间距E=5m计算的。若

23、实际线间距为大于或小于5m的E值时,可将表列各点支距及曲线横距予以调整。其调整计算方法为:(1)计算线间距差数E=F-E;(2)调整后的横距(自辙叉尖或辙叉跟端至曲线起点的横距)x=xnNE;(3)调整后各点的支距Y1=YiE。在计算调整值时,若EE用“+”号,若EE用“-”号。二、单开道岔的更换单开道岔更换工作,包括局部更换和整组更换两类。局部更换,是指更换道岔中磨耗超限或损伤的尖轨、基本轨、辙叉,及其他钢轨和零件等。整组更换,是指将整组旧道岔更换为新道岔的工作。可分为两种情况,即不改变道岔型号与改变道岔型号两种。后者是指道岔设备陈旧或型号偏低,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运量发展和速度不断提高的要求

24、,需整组更换为较大号数的新道岔。这种小号改大号的更换,除道岔全长发生变化外,道岔位置亦须向前或向后移动,并引起连接曲线的半径、长度的改动,以及由此而出现的道岔前后锯轨或配置短轨。所以,更换道岔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涉及的问题很多,这里仅着重介绍改变道岔型号(小号改大号)的道岔布置原则、更换方案、配轨计算及更换施工方法。(一)新道岔布置原则1尽量不缩短原股道的有效长度;2保持原道岔转辙器的拉杆位置不动或少动,以避免引起电务设备的改动;3新道岔与相邻既有道岔间插入的钢轨长度必须符合规定。为了不恶化线路的平面条件,使之便利养护和保证行车平稳,规定如下。(1)两对向单开道岔间插入钢轨的最小长度:正线上

25、一般情况为12. 5m,困难情况为6. 25m,到发线上为6.25m。(2)两顺向单开道岔间插入钢轨的最小长度:正线上6.25m,到发线上4.5m,其他线上为零。4新道岔岔后与曲线连接,应符合连接曲线的技术要求和有关规定:5全面考虑站场发展规划,远近结合,预留其他道岔的更换发展位置;6注意新道岔位置对站场既有设备的影响,使拆移、新建工程量减少到最低限度。上述诸原则往往是互相制约和矛盾的,应会同运、工、电等有关部门共同协商,综合比较,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既改善运营和养护要求,又充分发挥站场设备效能的目的。(二)道岔更换方案当采用小号改大号的道岔更换方案时,由于新旧道岔长度不同和各种条件限制

26、,必然出现新道岔位置向前或向后适当移动的现象,现将有连接曲线的道岔向前后移动情况分述如下:1道岔更换受前部控制:如图5-53所示,当道岔始端之外有相邻道岔设备或因电务设备限制时不得向前移动。这时,新道岔始端只能仍在原道岔始端位置不动,而新道岔连同连接曲线向道岔后部延伸移动,其移动距离以连接曲线后移量表示。2道岔更换受后部控制:如图5-54所示。这种情况的特点,是以股道有效长为控制条件。即警冲标或连接曲线终点位置不能变动,新道岔及连接曲线只能向道岔前方移动,其移动长度以道岔始端前移量表示。3道岔更换不受前后控制:这种情况是因道岔前后无限制条件,应使前后移动量尽量减少,并尽量使岔后侧向无短轨和连接

27、曲线横向拨移量最小。此外,尚有无连接曲线的道岔更换等情况,如更换单渡线道岔即是。因岔后无连接曲线且线间距不变,故道岔位置仅受新岔号(辙叉角)的控制,其测定及配轨等工作也较简单。(三)配轨更换新道岔,进行小号换大号道岔时,由于新旧遒岔长度不相同;道岔侧线长度(夹直线、连接曲线半径及长度)和位置引起变动。因此,必须在道岔直线的前端或后端配制短轨。上述道岔前后配的短轨,其长度应根据新旧岔号不同和新旧岔前后移动大小及其他条件,经计算和实量确定。并应注意,位于正线道岔前后的配轨长度不应小于6. 25m位于站线上的短轨长度不应小于4. 5m。1道岔连接曲线基本要素计算如图5-51所示,当道岔型号N,a、b

28、,线间距E,连接曲线半径R等为已定条件时,可按下式进行各基本要素计算。2.配轨长度的确定(1)道岔前部控制不动,连接曲线后移时测定新道岔及连接曲线位置桩由道岔始端沿直线方向量取长度L平定点,再将此点的精确地方至对面侧线两股轨面上划上标印,该处即为连接曲线终点。最后,全部测定道岔中心桩位置。实际锯轨量l锯的计算各部中桩测定后,必出现侧线岔跟越过旧道岔跟端而伸入夹直线内的现象,形成一段新旧轨搭叠长度搭,为使新道岔顺利铺入并与侧线连接,必须将旧轨这段多余的搭锯掉。式中 实量上、下股长度指由旧道岔跟端实量至新连接曲线终点的上、下股长度;计划上、下股长度指由新道岔跟端计算至新连接曲线终点的上、下股长度;

29、计、实分别为计划轨缝总和与实量轨缝总和。配轨长度的确定(a)当l锯值较小时,可不锯轨,应利用钢轨长度误差量调整(b)当l锯8. 0m时,应连同相邻标准轨一并考虑计算,最后确定出两根长度皆大于4.5m的配轨。(2)连接曲线终点控制不动,道岔始端前移时测定道岔主要桩点位置先将连接曲线终点方至对面直线直股钢轨定一点,再由此点沿直股钢轨向前量取长度L平,该处即为道岔始端位置,并测定全部道岔各主要桩点位置。显然,这种情况必然出现侧线岔跟桩与旧道岔跟端之间有一段空隙空,即旧道岔拆除后,新岔跟与后面的侧线钢轨无法连接。因此,必须在此之间增加一段钢轨,填补空隙以利连接。实际增轨量l增的计算式中各项意义及符号与

30、前述同。配轨长度的确定(a)若l增值较小时,可利用钢轨长度误差量调配钢轨的办法解决。(b)若l增4. 5m时,可按其计算长度直接配短轨。3配置岔后短轨应注意的几点:(1)在实量岔后连接曲线上、下股长度时,还应逐个量测轨缝值,使更换后的轨缝符合规定;(2)配轨长度应符合规定,并尽量利用既有钢轨,避免锯截标准轨;还应满足岔后绝缘接头至警冲标的距离,保持3. 54. Om的要求;(3)配置连接曲线下股短轨时,应连同因曲线半径、长度的变更而引起的缩短轨的缩短量、根数和位置等的变化;(4)道岔前后(含侧向)应各更换一根与道岔轨型相同的新轨做为引轨;(5)所配短轨,不应与道岔直接连接,都应在引轨之后铺入,

31、或布置在连接曲线范围之外;(6)如线路爬行严重,当进行方正接头或拉方道岔有困难时,可通过配短轨方法保持道岔前后接头方正,并考虑轨枕间距应布置合理,避免出现过大或过小的间距。(四)更换道岔的施工方法在运营线上更换道岔的施工方法,与在运营线上铺设道岔的施工方法基本相似,前者是原铺旧道岔改铺为新道岔;后者是原铺轨道需增铺道岔。施工方法可采用分组分股更换法或采用整组预铺更换法,可根据列车密度、施工条件等情况而定。1分股更换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所需劳力相对减少,对行车干扰较小,且对道岔的基础破坏也较小,大部分工作利用列车间隔时间施工,它与铺设道岔的施工方法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1)原道岔岔枕不必一次全部

32、更换,在准备作业中可先重点抽换几处,如拉杆处的两根长岔枕,尖轨跟端(活接头)的两根岔枕,辙叉趾端及跟端的岔枕预先换入,其余岔枕可待道岔换完后,再逐根抽换。(2)新道岔的钢轨组,应根据岔位的靠前或移后情况,灵活布置,必要时可拆开分段连接,一般都布置在旧道岔的钢轨外侧。(3)当原道岔的部件对铺设新道岔有妨碍时,可在封锁线路之前,先行拆换(如原道岔的辙叉,对铺设新道岔的内直股妨碍较大,可临时以短轨代替),以免在封锁线路时间内工作受干扰,贻误开通。2整组预钉更换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原铺道岔的旁边或附近平阔处,将欲铺换的新道岔整组预钉,待封锁线路时间内,先将原道岔全部拆除或拨出,整平道床,然后用滚轮、滑轨使新道岔纵、横移动就位。显然,整组预钉的优点是方法简单,一次完成,且岔枕的钉孔伤损少,其缺点是需用较多人力,且对原道岔基础破坏较大,整道捣固作业量较大,慢行时间相对较长。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