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计实例2.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78939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设计实例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道路设计实例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道路设计实例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路设计实例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设计实例2.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目录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2一、设计课题2二、设计内容2三、设计原始资料:2四、设计应解决的主要任务2五、课程设计应提交的成果2六、课程设计有关规定3道路勘测设计说明4一、确定公路技术等级,4二、路线技术指标选定及论证4三、纸上定线6四、纵断面设计7五、计算弯道超高及弯道加宽设计7六、填写路基设计表,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7七、绘制路线横断面图,标准横断面设计图。7八、计算各个横断面挖填方面积7九、方案比对7附录设计计算表设计图纸地形图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课题: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二、设计内容:按计划任务书指定控制点进行纸上定线,平纵、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计算与

2、调配以及方案技术指标论证分析。三、设计原始资料:1. 设计用地形图一张:比例尺为1/2000。 2.道路性质与控制点:本路为某矿区通往工业基地跨越重丘区的一段路线。 3.交通运输情况:主要为解决解放牌汽车运输,现年平均交通量1090辆(折合成中型车),平均年增长率为7.5%。 4.自然条件:本线一端接山区,另一端为微丘地形,中间为重丘过渡段(即本课题设计路段)。该段地质情况基本稳定,除地表0.5-1.0米风化土层外,下部为石灰岩,地下水位一般较深对路基与边坡稳定影响不大。四、设计应解决的主要任务: 1.公路技术等级拟定; 2.路线技术指标选定及论证; 3.指定控制点路线选定; 4.纵断面设计;

3、 5.路线横断面设计; 6.弯道细部设计(加宽设计、超高设计、视距检验及曲线段边沟排水检查及设计); 7.桥涵构造物布置; 8.土石方计算与调配; 9.路线方案技术指标论证; 10.设计说明书编写;五、课程设计应提交的成果: 1.设计说明书; 2.路线平面图; 3.路线纵断面图; 4.路线标准横断面图; 5.横断面图; 6.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 7.路基设计表; 8.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或附土石方调配图);9.其他。六、课程设计有关规定 1.课程设计前,学生应根据任务书要求,制定设计进度计划,并严格执行,按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2.课程设计方法与步骤,可参阅设计指导书,对于设计疑难问题,首

4、先应独立思考与查阅有关参考文件,确实不能解决时,可向指导教师提出请求答疑,如因资料不足,需对设计中某些重大问题进行假定时,需征得指导教师的同意。 3.本设计可学生二人组成小组,在相同控制点间选定一路线方案分别进行设计,最后汇总进行方案技术指标论证分析,选定推荐路线方案。 4.设计图纸用铅笔绘制或墨绘应按指导教师的要求在指定规格图纸上绘制,力求线条均匀,粗细分明,书写工整,尺寸齐全。 5.设计说明书应使用统一规格纸张正楷书写或同一规格打印,并加封面及封底连同设计任务书和设计图表一并装订成册。 6.本设计完成后,经指导教师评阅后,交学院存留。3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一、确定公路技术等

5、级,11#-12#路线一端接山区,另一端为微丘地形,中间为重丘过渡段,同时本道路主要解决解放牌汽车运输,为某矿区通往工业基地跨越重丘区一路线。计算交通量为5450,据此选用三级公路,设计宿舍30Km/h。二、路线技术指标选定及论证 (1)设计速度30Km/h; (2)路基宽度7.5m,路面宽度6.5m; (3)平曲线最小半径30m;一般最小半径考虑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乘客的舒适性,另一方面考虑工程的可行性和工程量的限制,取横向力系数值为0.050.06,超高值为6%8%。 (4)行车视距;反应距离20.8m,停车视距30 m会车视距60 m超车视距150m (5)弯道超高、加宽及缓和段长度;加宽

6、采用第一类加宽值,缓和段长度最小25m。 (6)极限纵坡长限制;最小坡长一般限制为2.5V,为75m,考虑行驶舒适度和竖曲线的敷设,选用最小坡长100m,最大坡长限制课本表3-11,取用。 (7)竖曲线最小半径;考虑汽车的缓和冲击,R=V2/3.2;满足行驶时间V/1.2;满足视距要求ST/4;所以最小半径400m。(8)论证过程:a) 平曲线最小半径验算:极限值: 一般值: 经验算,符合技术标准。b) 缓和段最小长度验算:极限值: 一般值: 经验算,符合技术标准。c) 停车视距验算: 反应距离: 制动距离: 其中,K=1.0,V=30, =0.6,=0.06安全距离: 则停车视距为,经验算,

7、符合技术标准。d) 超车视距验算: 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 超车完了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20-100m超车汽车从开始超车到完成超车的过程中,对向汽车行驶的距离: 则超车视距为, 经验算,符合技术标准。e) 竖曲线最小半径验算: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经验算,符合技术标准。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经验算,符合技术标准。三、纸上定线(1)18#-20#路线间存在一条较深的峡谷,并且18#西南方向有一座左侧悬崖,右侧深谷的小山,为此,选用绕过此小山,通过次此山与临山垭口的路线,以加大路线长度,提高爬坡高度。在20#点附近为一缓坡,坡度大概为7%,据此此处选用长直线。(2)据

8、18#与20#之间存在64m的高程差,故选用匀坡度为5.5%,用卡规选取导向点,并在硫酸图纸上标示。(3)参照导向线进行第一次平面试线,在尽量穿过更多的点,并保证两侧的点均匀分布的情况下,避开峡谷及坡势较为陡峭的地点,划出导向线。点出交点,利用选用半径将两条导向线进行连接。并进行曲线要素计算及主点桩位里程计算。(4)第一次修正导向线将导向线上面选取30个点位(包括平曲线主点桩位),在蓝图上读出地面高程,并在图纸上上以纵坐标1:200,横坐标1:2000标示纵断面图,并进行第一次试坡。根据纵断面图,基本上全部为上坡路线,根据三级公路,最大坡度为8%,最长300m,所以进行一次试坡,边坡点一般选在

9、曲中附近的整点桩位上。初步定0360,6%的坡度,360760,2.5%的坡度,7601208,7%的坡度,并依次计算出所选30桩位的设计高程,在蓝图上标出一次修正导向点。(5)在蓝图上进行定线工作在标示的第一次修正导向点上,进行二次穿线,在尽量穿过更多的点,并保证两侧的点均匀分布的情况下,避开峡谷及坡势较为陡峭的地点,划出路线。(6)根据交点选用合适半径及合适的缓和曲线长度,计算平曲线要素,及主点桩位计算。四、纵断面设计(1)根据计算将选取的50个桩位及实际高程在纵断面设计图纸上表示,进行二次试坡。比例尺:纵向1/200,横1/2000纵断各栏格式自止而下分别为:土壤地质、设计高程、地面高程

10、、坡度/坡长、里程桩号、直线及平曲线、超高。进行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的时候要保证变坡的起始位置与终止位置在缓和曲线上。选用0305m,6.5%坡度,305705m,3%坡度,7051024.8m,6.5%坡度。(2)进行竖曲线计算,根据平纵曲线组合要求,选取合适的竖曲线半径,进行竖曲线起始及终止桩位、高程计算,并计算竖曲线上所有桩位的设计高程。(3)计算其他桩位设计高程五、计算弯道超高及弯道加宽设计选用最大超高值为6%,各个半径选用适当超高值。加宽值因为所设计公路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选用取用第一类加宽值。进行相应桩位的超高高程差及加宽值。六、填写路基设计表,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七

11、、绘制路线横断面图,标准横断面设计图。绘制路线横断面图,标准横断面设计图。根据路基设计表绘制填写相关数据。八、计算各个横断面挖填方面积计算各个横断面挖填方面积,填写土石方计算表,并进行土石方调配。调配原则是根据横断面中确定的各桩填、挖方数量,及设计文件中给定的土壤地质情况确定各标段的土石比例,计算各桩的土石填缺、挖余情况,并根据经济运距及施工运输方式、工程单价确定土石方调配方案。填写土石方调配表。九、方案比对指标名称单位设计数量与方案比较第一方案第二方案路线空中直线长度米设计路线长度米路线增长系数交点总数个平均每公里交点数个/公里交角平均值度分秒最小平曲线半径米/个最大纵坡与坡长米/ 视距不足段数个土石方数量立方米挡土墙数量立方米 注:方案比较一栏,优者标以“”号表示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