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历史地理-东南沿海地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80025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东南沿海地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东南沿海地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东南沿海地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东南沿海地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区域历史地理-东南沿海地区.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东南沿海地带 (浙、闽、台),第一节. 历史自然地理 第二节. 大陆、内洋与外海的交通 第三节. 港口城市 第四节. 文化景观(浙东村寨与闽南围楼),第一节. 历史自然地理,一、浙江省 简称浙,名称来源于省内最大河流名,钱塘江(亦即新安江、富春江)古称浙(折、之)江,含有江流盘回曲折之意。 面积10万2,是我国陆域面积最小省份之一,“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对浙江陆地地貌结构特征的通俗概括。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岛屿有3000余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省份。 省境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脉多西南东北走向,大致分为相互平行的三组(列): 西北组列:由白际山、天目山、龙门山等组成,主要分布在钱塘江以西地

2、区; 中部组列:由仙霞岭、大盘山、天台山、会稽山等组成,舟山群岛是其下伏入 海部分; 东南组列:由括苍山、雁荡山等组成。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受台风影响大。受地形影响,降水量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全省有钱塘江、曹娥江、甬江等八大水系,大多独流入海。 浙江省地形有三个基本特征: 1.西南高,东北低:西南山地主要山峰海拔都在1500m以上,中部丘陵、盆地错落,海拔多在100500m之间;东北部为沿海堆积平原,海拔都在10m以下,主要是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 2.山地多,平原少:山地丘陵超过全省总面积70%,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为省内最大的两块平原,河湖相连,水网密布,素有“水乡泽国”之称

3、。 3.海岸曲折,岛屿众多:海岸线长达2200,岛屿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3,这为航海、渔业、近海养殖提供了优越的场所。,二、福建省 福建自然环境的特点是地表结构错综复杂,水热资源丰富,土壤、植被类型多样。 山地丘陵占全省土地面积90%以上,西部的武夷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于闽、浙、赣边界,长约540,山岭中有许多垭口,是三省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冲;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绵延550,斜贯福建中部。在这两列山脉及其支脉中间镶嵌着许多盆地,并被河流串联在一起。每一个盆地自成一个地理单元,福建的州府县城或较大的集镇几乎都处于大小盆地之中。 福建河网密度大,主要河流有闽江、汀(ting)江、晋江、九龙江等,属

4、于山地性河流,多峡谷险滩,水流湍急,流程短,多独流入海。下游河口形成三角洲平原,造成福建沿海分布有一个狭长而连续的滨海平原带,其中,漳州、福州、兴化(莆田、仙游)和泉州为福建四大平原。闽江为最长河流,流域面积占全省一半。 全省有大小自然港湾120多个,密度居全国之首,是我国海岸线最曲折的省份。众多港湾水深港阔,两侧有半岛或岬角环抱,形成“口小腹大”的形势,掩护条件好,多为天然良港,如福州港、湄州港、泉州港、厦门港、东山港等,较大岛屿有平潭岛、厦门岛、东山岛、金门岛等。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在武夷山的屏障下,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内陆地区,冬暖夏凉,少酷暑天气,闽南无冬。夏季受台风影响大。气候

5、、季风、降水与当地人的生活关系甚密,因此福建人的风水观念比内地更强。,福建简称“闽”,源于先秦为闽越族聚居地,秦设闽中郡,汉称福建闽越国(另一说是因为闽江)。山脉丘陵的分割使福建形成八块相对独立的地区,历史上的福建别称“八闽”,就是因为宋元时期分福建为福州、建州(建瓯)、泉州、兴化(莆田)、漳州、汀州(长汀)、邵武、延平(南平)八个自成地理单元的州府。 正是由于该省地形破碎、对外交通十分不便,自成封闭体系,所以福建古今地域能够整合的历史比其他省区要早,三国时吴国设建安郡,其辖境与今天福建省差不多。五代十国时,王潮、王审知兄弟建立闽政权割据一方,北宋平南后设福建路,辖境基本固定下来。 在历史上,

6、福建容易造成割据政权,如唐末王潮兵变,控制福、建、汀、漳、泉五州,受封福建观察使,卒后其弟王审知继任,后梁封其为闽王,都长乐府(福州),王氏政权历七主五十三年,被南唐击败后,留从效、陈洪进又盘踞泉州、南州(漳州)以清源节度使名义割据30年。南明福王小朝廷也曾以福建一隅之地苟延残喘。但福建没有独立的经济实力,脱离大陆腹地是不可能长期自我独立存在的。,三、台湾 台湾岛是东亚岛链上最重要的一环。 全岛呈纺锤形,面积3.6万2,中央山脉纵贯全岛,形成分水岭,依地势高低,大致可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1.高山区,由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等几个平行山脉组成,分布于本岛内陆地带。 2.丘陵台地

7、区,在台湾山系西侧,台地地势较丘陵低而平,皆洪积而成。 3.平原低地区,主要分布在台岛西海岸,包括平原、三角洲、河谷盆地。台北盆地为本岛最大盆地,南部的彰化、嘉义、台南、高雄为台岛最宽阔的滨海平原区,也是历史上最早设置府县进行行政管理的地方。 4.外围岛屿区,包括澎湖列岛、钓鱼岛、绿岛、兰屿等,以西部为多。 北回归线通过嘉义与花莲,台岛兼具热带及亚热带两个气候带,夏季长达近半年,东北部及北部冬季多雨形成雨季,中南部夏季为雨季,夏秋之季多台风,为全国台风频度最高地区。 澎湖列岛:终年温和,是台湾雨量最少、气候干燥区域,马公本岛与西屿、白沙岛呈环状连接,三岛间形成著名的澎湖湾(因港外海涛澎湃、港内

8、水静如湖而得名)。澎湖列岛在中国史料记载和设立地方行政建置都早于台岛,宋代正式列入版图,元代设立巡检司。,第二节. 大陆、内洋与外海的交通,一、江南运河与浙东运河 浙江的富庶主要来自于历史时期人类社会对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不断的开发经营,在此过程中,江南运河与浙东运河的开凿利用意义重大。 江南运河北起江苏镇江,南迄杭州,在苏州府吴江县平望镇进入嘉兴府。从平望到杭州的运河有东、中、西三线,东线是唐宋古运河,称“上塘河”,中线是元明清时期的江南运河,称“京杭古运河”,西线为京杭新运河。 浙东运河的前身是越国开凿的从会稽到曹娥江的“山阴古水道”,这是浙江境内第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西起萧山,东到镇海入

9、海,多利用天然河湖。曾一度是南宋政权的生命线。运河上修建有很多闸堰升降船只,两岸修建有石板纤路牵挽船只。,二、闽、浙、赣的交通道路 浙赣间交通:杭州武林驿富阳县桐庐县建德县梅城镇兰溪县龙游衢州常山上饶 浙江、江西进入福建的道路主要是: 1.枫岭关路:金华衢州江山仙霞岭、枫岭关浦城建瓯福州 秦汉时,福建是“不居之地”(汉书),常沿着滨海道路与浙东联系,然后与中原相通,穿越武夷山脉顺闽江而下的道路何时开通不见于记载,唐末黄巢由安徽宣城“开山路七百里,攻剽福建诸州”,走的可能就是江山县与浦城县之间的枫岭关这条路。 2.分水关路:江西铅(yan)山武夷山分水关崇安建阳建瓯福州 3.汀州路:江西虔州(赣

10、州)会昌瑞金古城寨武夷山岭口汀州。这条交通线唐宋以后常见于记载,虔州在唐宋时是水、陆交通枢纽,造船业、商业发达,与福建的交通史称“行贾长汀”。,三、外洋航路 浙江、福建沿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或东南亚之间的航路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外洋航路。 浙、闽的东亚外洋航路有两条: 1.南岛路:日本福冈明州(宁波)杭州扬州汴州(开封)长安 2.浙闽至南洋航路: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自温州开洋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州洋,经交趾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蒲乃其境也”。 东南沿海地带古代交通的特点: A.以水路为主,水路兼程; B.受自然地形制约,一般总是在旧道上扩筑,很少再开新道,山口处多设有关卡。 C.古

11、代通东南交通道路的开辟,便利了中原地区先进经济文化的传入,促进了边远沿海地区的发展,也打破了东南地区因中央鞭长莫及、割据称王的地理条件,使这里难以长期维持一个割据势力,最终要统一到一个大家庭中来。,第三节. 东南沿海的港口城市,中国东南地区在历史上的高等级建制城市都分布在沿海地带,而且都是港口型城市,这是该区域的城市特征。 杭州:秦设钱唐县,南朝设钱唐郡,隋开皇十一年改为杭州。靖康之难后,升为临安府,1138年正式成为南宋的都城。 杭州能够成为区域性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大城市,原因主要在于地处富庶的杭嘉湖平原,发展程度较高的农业水平为杭州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交通区位优越,位于全省最大河流钱

12、塘江口,经济腹地广阔,又有江南运河及浙东运河之便;政治优势明显,秦汉以来一直把持着区域政治中心的地位,南宋还成了国都。19c中叶以后,随着上海的崛起和宁波的开埠,杭州在东南城市体系中的地位相对下降。 宁波:建城开始就是一个港口城市,唐代确定了宁波城的基本格局,唐宋明州、庆元府到明代宁波府,一直为“海道辐辏之地”,明代是全国三大市舶司之一,清代又成为全国四大海关之一。开埠后形成的宁波商人群体非常活跃,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之一,特别是对上海城市商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由于腹地狭窄,又过于靠近上海、杭州,宁波的发展还是受到很大限制,随着上海在近代的迅速崛起,各种商业机构、资金和人力都逐渐从宁波抽往

13、上海,宁波最终成为附属于上海的二等港口。,温州:处在浙江第二大河瓯江下游与楠溪江和温瑞塘河水系的交汇冲积平原,江口外为乐清湾,温州地区古称“瓯”,温州素有“东瓯名镇”之誉,东汉置永宁县,东晋升为永嘉郡,唐高宗时改立温州,北宋温州知州杨蟠写诗曰:“一州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自唐宋以来即是对外贸易港口,1300多年来一直是浙南政经文化和交通中心。但由于瓯江流程短促,陆上交通不便,造成其经济腹地狭窄,因此只能成为浙南的区域中心城市。 福州:古名“冶城”,现名“榕城”,为全闽第一城,位于闽江下游的河谷平原上,马尾是其外港。由于屏山、乌山、于山鼎立城中,故又别名“三山”,从秦汉开始就一直是福建地

14、区的行政中心。其城市的繁荣是在沿海转运与海外贸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明代因琉球朝贡贸易而成为当时最有活力的港口之一。鸦片战争后,特别是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后,成为驰名世界的茶叶集中地,茶叶输出占全国茶叶输出总量的1/3以上。 泉州:位于福建晋江下游平原的东北岸,靠近泉州湾,其前身是武荣州治所,唐景云二年(711)改为泉州,在南宋和元代发展至最盛,成为中国古代海外交通贸易的著名港口(东方第一大港),元末以后逐渐衰落,明成化年间,市舶司前往福州,泉州成为地方性港口城市。,漳州:漳州港即月港,明宣德(宣宗年号,14261435)以后逐步发展成为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成化年间(宪宗,1465-1487)

15、成为民间海上走私贸易中心,称“小苏杭”,正德年间(武宗,15061521)其繁荣超过广州、福州,成为中国最繁忙的外貌港口,隆庆年间(穆宗,15671572)进入全盛期,万历年间(神宗,15731620),由于税监横征暴敛、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烧杀抢掠以及月港作为内河港无法适应越造越大的船舶,开始衰落。 厦门:厦门位于九龙江入海处的海岛上,洪武年间设“中左千户所”。这里是一个天然良港,嘉靖年间(世宗,15221566),西班牙商船开辟出厦门至日本长崎的直达航线,厦门开始从一个军事要塞转变为一个贸易港口,并逐渐取代日益衰落的漳州月港,一跃成为东南沿海对外贸易中心之一,郑成功以厦门为抗清基地,采取“通洋

16、裕国,以商养兵”的政策,开辟了厦门和东南亚及日本间的三角航线,厦门港海外贸易迅速发展,成为东南沿海贸易中心。到19c末,厦门成为和福州同等重要的地方中心城市。 闽南区域中心城市经历了泉州(唐宋元)漳州(明)厦门(明清)的变迁过程。,第四节. 文化景观 (浙东村寨与闽南围楼),一、浙东村寨 浙江东南部楠溪江中游的一些村落是浙江地区具有典型性的历史文化景观的代表。在村落选址上,第一个考虑因素是要有足够的可耕地,使生活可以自给。往往建村在教开阔的河谷盆地里,依山麓而建。第二个因素是生活便利与安全。为解决给水排水,防止洪涝,山麓的村落多把山泉引入村中,依地势高下,修渠绕行各家门前屋后,然后排出村外。靠

17、近江流的村落一般都选择沉积岸一侧建造村落而避开侵蚀岸。第三个因素是气候良好和风景优美,大多选择背山向阳的一面。在村落形态上,一般都用石块和大鹅卵石垒成高约23m、厚12m的寨墙,每村一般只开一座朝向大路的寨门,另有小门朝向农田。寨门或是拱门或建木牌楼,是中原里坊制度的传习。寨墙对盗匪有一定防御作用,但更多的是表示一种界限和约束。在布局规划上,力求整齐方正,显示出一种遵循礼制思想的观念。村子都有一条主街,长而直,构成村落的主轴线,与主轴平行或垂直相交的是次街,次街之间由小巷子连接,宗祠是村子最主要的礼仪中心,都建在主街一侧,各家住宅的大门一般不开在主街上而是朝向次街或小巷。主街宽度至少在4m以上

18、,选位考究,很多主街正对村子背后的“山”字形山峰,主街称为“笔街”,象征着一支笔架在笔架上。在功能结构上,注重功能分区,一般划分为宗族礼制中心、公共休闲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和民住及洗涤区。,二、闽南围楼 闽文化呈现出具有明显差异的多元文化色彩,这种多元性在空间上的表象是:东部沿海和西部山区之间、南北不同流域之间,表现出不同文化的特征。闽文化大致分为闽北建宁(建瓯)文化、闽东福州文化、闽南漳泉文化、闽西汀州客家文化以及闽东畲族文化。全省范围内缺少一种具有正统性、稳固性、辐射性的引领文化系统,福建也没有能为省内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方言、戏曲、民间信仰,这种现象与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和福建境内地理单元的分割封闭不无关系。 福建文化多元,但是在注重移民群体自身的防卫与聚合力方面却有共同的特征,此特点表现在村落的外在表征上就是普遍地修筑城围或围墙。比如著名的漳浦县赵家堡(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帝王后裔聚居地)、诒安堡。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闽南客家土楼更是福建围楼的典型代表,主要分布在漳州、龙岩等闽粤交界地区,以永定较为集中。外形是圆形或方形封闭的楼寨,外壁下层不开窗,不同楼层具有不同的功用(底层厨房、二层储粮、三层以上住人),中央建议事堂,俨然一个区域小社会的立体塑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